《賊水滸》為當代大陸作家詩詞天下無雙(本名韓文廣)所著,作為《水滸全傳》的續書,講述絕大多數梁山頭領死後在酆都秘境重新起義,最終奪取秘境中忘川江南北地的故事。此書最初在網上連載,因作者計劃付梓,為保障版權,所以網上只連載至第九十八回,沒有其後回目的內容。不過,作者授權當代說書人魏迅化在網上推出此書的「評書」版,使讀者得以透過音頻檔知悉此書第九十八回以後的內容。後來作者在2023年最終出版實體書(其內容跟評書版分別應不大),終使廣大讀者得以閱讀全書的文字版。
請注意此書所述的「酆都秘境」(以下簡稱「秘境」)並非指「陰曹地府」,其間沒有中國傳統中地府的牛頭馬面、鬼卒判官等,而是一個恍似陽間的世界,其中絕大多數人(包括秦廣王)都具有肉體凡軀,會感受七情六慾,經歷生老病死。儘管秘境中也存在一些法力高強、或仙或妖的人物(如雲中老人、神惡道人等)和怪物異獸(如夔怪、山魈等),但這些神怪元素早存在於古典《水滸》中,例如《水滸傳》中的羅真人、高廉以及《征四寇演義》中東鷲嶺的獨火鬼王、紅桃山白夫人座下的獅子獸等,因此此書中的秘境其實與《水滸傳》中的陽間相差無幾。根據此書,秘境處於政治分裂狀態,秦廣王統治的酆都國只控制著忘川江南地,忘川江北地則分裂為夏、楚(以王慶為首)、晉(以田虎為首)、江南(以方臘為首)等國以及北部諸蠻,在酆都國西、南方還分別存在著由蠻族統治的西國和南國。此外,還有遠在海外的異邦,如威尼斯國等。
此書開始時講述宋江等入秘境後,引起酆都國暴君秦廣王疑懼,對他們展開迫害。宋江憤而重新起義,奪佔隱龍山(其後將寨主之位讓予晁蓋),重新聚集散落於秘境各處的原梁山頭領(包括在征方臘後倖存,但其後因被宋廷迫害或抗金而在陽間死亡的大多數頭領),並招納了大批新頭領。隱龍山先後擊敗張蒙方、卓敬、史文恭統率的征討官軍。其後史文恭東山再起,聯合楚軍一同進攻隱龍山,但最終被隱龍山軍擊滅。接著宋江展開征伐,先後攻取隱龍道、天門道和黃金道(酆都國乃由隱龍道、天門道、黃金道、華嚴道、九全道和酆都城直轄區組成),其間收伏入侵天門道的西國軍,使西國成為隱龍山附屬國,行反間計除去酆都國唯一能威脅隱龍山軍的良將謝艾,並掃滅入侵忘川江南的晉軍。此時,隱龍山內部出現鄧泰假借晁蓋之名以圖奪權的陰謀,宋江隨即返隱龍山,誅殺鄧泰,軟禁晁蓋,並自稱梁王。此後,隱龍山軍進而攻取華嚴道和九全道,並五路合圍酆都城。
正當酆都國面臨覆滅危機時,江南國在忘川江北崛起,先後併吞夏、楚、晉等國。秦廣王遂封方臘為吳越王,引方臘率軍南侵,與梁軍展開大決戰。梁軍起初節節勝利,其後因晁、宋的矛盾而再次發生內訌,林沖等梁山元老企圖劫救晁蓋,事敗被囚。與此同時,梁軍被投靠方臘的神惡道人以妖術擊破,宋江更被圍困於博州。當此情勢危急之際,花榮等放出林沖,並請得與林沖友好的俠士尉遲無雙姐弟助戰,最終擊殺神惡道人,並攻滅吳越國。此後梁軍攻破酆都城,秦廣王自焚,宋江至此平定忘川江南北地。但宋江利慾熏心,聽信吳用讒言,並默許吳用設計使林沖服藥自殺(但沒有真死)。結果尉遲無雙姐弟憤而在宋江登基之日刺殺吳用、宋江,梁國帝位最終落入盧俊義之手。後來林沖被救醒,到森山幽谷中尋找愛慕他的扈三娘,一同隱居。全書以一百零八罡煞歸天,其中大多數罡煞或修成正果,或回歸本位,惟有天魁星(降生為宋江)和天機星(降生為吳用)因心術不正,被罰再入凡間歷劫而告終。
《賊水滸》一書最初在網上連載時便已大受好評,甚至有人將之譽為「水滸第一續書」。根據網上的資料,此書曾獲「2008世界華人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暨藝術名家慶奧運促和諧聯誼峰會金獎」文學類唯一金獎(當時曾改名為《後水滸》,後來又恢復原名《賊水滸》)。此書的新穎之處在於塑造了一個讓《水滸傳》人物再活一次的世界-酆都秘境。由於此一世界具有幻想性質,此書加插了一些神怪元素以加強趣味性,但為保留原著的寫實風格,此書沒有讓這些神怪元素起決定性作用,因而把秘境定位為一個與陽間相似的肉身(而非仙人或鬼魅)世界。
《賊水滸》跟《賊三國》相似,也講述宋江、吳用在奪取天下期間及之後對兄弟的疑忌以至迫害,但不像《賊三國》那樣具有濃厚的悲劇性。事實上,在此書中,宋江雖然心術不正,時常裝模作樣以圖欺世盜名,並且默許吳用戕害林沖等梁山舊人,更派出要事人、知世郎監視眾頭領和百姓等,但也實現了推翻暴君,平定天下(指忘川江南北地),推行仁政的目標,有利天下蒼生;而宋江、吳用被刺殺一事也終止了他們的劣行,使天下百姓得以安享太平,因此此書可算是以團圓結局。
此書的另一特點是,除了描寫眾多氣勢恢宏、驚心動魄的打鬥、戰爭場面外,也描寫了不少情與愛,例如石秀對烈女方靈娥的痴情,李逵對尉遲幽蘭情竇初開,穆弘與辛雲姿相逢恨晚,董平與儂丹心一見鍾情,玉玲瓏對龐雲龍的假情假意,方梅英對英雄救美的時遷的傾心,燕青對李師師生死相隨,尤其對林沖、扈三娘和林娘子的三角關係更是寫得蕩氣迴腸而不落俗套。此外,此書除了成功塑造蕭嘉穗、尉遲無雙等新人物的鮮明形象外,還豐滿了若干個《水滸傳》原有人物,如林沖、扈三娘、穆弘、朱武、焦挺等的形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此書著力描寫穆弘對辛雲姿的情、對林沖的義,以及在多場戰役中表現出的忠勇和智謀,使穆弘這個在原著中面目模糊的人物一變而為有勇有謀有情有義的豪傑。
惟必須指出,由於此書人物眾多,情節複雜,難免有照應不周之處。一個最大的紕漏是書中講述蕭嘉穗曾告知鄧泰,除了梁山原有一百零八名頭領外,陰世(指秘境)也會出現一百零八人,輔助隱龍山事業,可是卻始終沒有列出陰世一百零八人的名單(只知鄧泰是其中一人),這是頗為令人費解的。另外又如此書講述石秀等在酆都城挾持西門慶(化名西門長青)和黃文炳時,曾提到西門慶乘亂割了黃文炳的頭出逃。作者這樣寫似乎是要為其後的情節埋下伏筆,但此後卻沒有再提西門慶的下落,這就使上述割頭情節失去照應。此外,此書還屢次出現人名地名前後不一致,以至某些已死人物(指在秘境中死去的人物)再次出場的情況,例如梁軍將領爾朱仲光/天光一名和楚國國都安業軍/新昌城一名前後不一致,梁軍將領高震、李寰前後死了三次等,這些不能不說是此書的缺失。
下表總結《賊水滸》中原梁山頭領(不包括沒有投附隱龍山軍/梁國的原梁山頭領)的重要事蹟。有關各原梁山頭領的星宿名,請參閱「施耐庵《水滸全傳》」中的「梁山頭領星宿名」。
| 原梁山頭領 | 重要事蹟 |
|---|---|
| 「聖手秀士」王倫 | 佔據隱龍山並任第一任寨主,因拒絕接納宋江等上山而與部下內訌,為李逵所殺 |
| 「托塔天王」晁蓋 | 在忘川江邊一村莊任村主,後到隱龍山助戰,被推為第三任寨主;在宋江稱梁王後被尊為高古大義無上神武賢聖讓王,實際被軟禁並病倒,在林沖等劫救失敗後迫吳用立誓不殺林沖等,其後病卒,被追尊為高古大義無上神武賢聖讓皇 |
| 「呼保義/及時雨」宋江(公明) | 入秘境後獲太白金星點化,初藏身於安平莊,因被酆都國緝捕,逃奔隱龍山,奪取山寨後成為第二任寨主;抵禦史文恭征討時被烏天坤刺傷,獲尉遲無雙救活;此後帶領隱龍山軍征伐四方,稱梁武王,其後又擊滅吳越國,並推翻秦廣王;在登基時被尉遲世英刺殺,被追封為梁太祖高皇帝,歸天後被罰再入凡間歷劫 |
| 「玉麒麟」盧俊義 | 在黃金城藏身於盧人傑家,因盧人傑被捕被迫投附隱龍山軍,先後受任為副帥、右丞相,被封為燕公;在宋江死後被擁為首,稱梁皇帝 |
| 「智多星」吳用(加亮) | 獲九天玄女贈送天書,其後與花榮一同投附隱龍山,定計在酆都國興大獄,摧毀酆都國國力,並定下統一天下大計;其後任左丞相,多番讒害林沖、盧俊義等,又派出要事人、知世郎秘密監視眾頭領、百姓,在宋江登基時被尉遲無雙射殺,歸天後被罰再入凡間歷劫 |
| 「入雲龍」公孫勝(一清) | 原在陽間二仙山修道,受宋江邀請入秘境助戰,在封州擊殺玄風道人,在丹霞山養傷期間獲神將贈送《道德真玄經》;其後在復州鬥法擊擒神通道人,在博州擊敗神惡道人後升仙,最終修成道家正果 |
| 「大刀」關勝 | 原在陽間大名府任軍官,被罷職軟禁,其後改任濟南府軍官,在知府劉豫降金時拒降,兵敗自刎;入秘境後獲盧俊義招請加入梁軍 |
| 「豹子頭」林沖 | 到忘川江邊投附晁蓋,後隨晁蓋投附隱龍山;到望雲崖時受扈三娘情意感動,與之訂情盟誓,因被宋江疑忌,兩度被削軍權,後私自離軍,策劃劫救晁蓋,事敗後被囚於隱龍山,後獲釋;在推翻秦廣王後被安排重逢林娘子,目睹林娘子自盡後服藥殉情,被無可(即蕭嘉穗)救醒,其後到望雲山幽谷與扈三娘一同隱居 |
| 「霹靂火」秦明 | 原在夏國任軍官,夏亡後流浪至赤松山,被擁為第二任寨主,其後轉投隱龍山軍;征酆都城時在鎮陽關冒進兵敗,被削軍權,抵禦吳越軍南侵時在朱陽關被擒,後被放回以交換方垕 |
| 「雙鞭」呼延灼 | 原在陽間汴京任軍官,被罷職軟禁,其後復職,在汴京與吳革密謀起事劫救趙桓,事敗戰死;入秘境後到緒州投附梁軍 |
| 「小李廣」花榮 | 與吳用一同投附隱龍山,在逐天山除滅虎精、夔怪,取得夔怪皮、雷獸骨;攻破封州時中苗人竣毒箭,被尉遲無雙治癒;其後獲宋江贈送萬刃烏雲鎧,又獲賜金牌以牽制吳用,在宋江被圍於博州時把金牌交予戴宗以釋放林沖等人;在盧俊義稱帝後欲辭官,被柴進挽留,並被封為武寧郡王 |
| 「小旋風」柴進 | 在陽間滄州被高能拘捕下獄,拷掠致死;入秘境後到黃金城投附隱龍山軍,征酆都城時中毒箭,獲許宏救治,在盧俊義稱帝後任右丞相 |
| 「撲天雕」李應 | 在陽間獨龍崗被捕下獄,病死獄中;入秘境後到嚴州投附隱龍山軍 |
| 「美髯公」朱仝 | 原在陽間保定府任軍官,被滄州舊大尹借故參革下獄並被毒殺;入秘境後到嚴州投附隱龍山軍,奉派鎮守隱龍山,在林沖等被囚於隱龍山時看管並善待林沖等 |
| 「雙槍將/董一撞」董平 | 原在青泥關任軍官,因被酆都國緝捕轉而為盜,加入連雲山,後轉投隱龍山軍;攻破封州時受重傷,被治癒後與與儂丹心訂親,並入西國輔政;其後回歸隱龍山軍助戰,並率軍征伐忘川江北地,攻滅吳越國,後受封為武安郡王,重回西國與儂丹心成親 |
| 「沒羽箭」張清 | 原在黃金城大牧場盜馬,因被官軍追捕逃至甘陵州,在高雲山協助救出張青、孫二娘後投附隱龍山 |
| 「青面獸」楊志 | 原在酆都國任軍官,因被酆都國緝捕出逃,化名王智到黃金城投奔盧人傑,後獲魯秀招請到華嚴城任軍官;其後暗通梁軍,助梁軍擊滅華嚴城官軍 |
| 「金槍手」徐寧 | 化名余丁在酆都城獲陳老招贅為女婿,被陳老族人告發為隱龍山同黨下獄,獲陳氏救出後遷居九全城;其後被穆弘尋得,重新投附梁軍,並協助說服孫安投附梁軍 |
| 「急先鋒」索超 | 自行投附隱龍山 |
| 「神行太保」戴宗 | 在陽間嶽廟坐化,入秘境後到酆都城尋崔州平,被捕,其後被石秀等劫獄救出;在對珠山寶㦸會上識破張通判奸謀,與石輔結義;與龐雲龍入酆都城結交殷太監,誣告楊詢等通匪,除去謝艾;在宋江被圍於博州時上隱龍山以金牌放出林沖等,並說服林沖等助戰;在盧俊義稱帝後辭官到東嶽廟任打供太保 |
| 「赤髮鬼」劉唐 | 在酆都城殺黃五郎,救方靈娥,與石秀等重逢,投附隱龍山;其後私自離軍,並參與劫救晁蓋行動,事敗後被囚於隱龍山,後獲釋,在推翻秦廣王後出海到荒島隱居 |
| 「黑旋風」李逵(又名李鐵牛) | 在忘川江邊重遇宋江,助宋江奪取隱龍山,其後在天門城誤打誤撞治好尉遲老爺,並奪得綉球,與尉遲幽蘭拜堂後被捕下獄,後被救出;於宋江被刺殺後在酆都城醉酒墮河溺斃 |
| 「九紋龍」史進 | 佔據連雲山並任寨主,其後轉投隱龍山軍 |
| 「沒遮攔」穆弘 | 在九全城外稱霸,獲蕭嘉穗點化,後因得罪官府,出逃時在青坡村附近重遇焦挺,投附隱龍山,定計從甘陵州救出張青、孫二娘;在山南州結識辛雲姿,二人惺惺相惜,後因未能救辛雲姿而抱撼;征伐九全道時在盛州說服雲飛龍投附梁軍,並在九全城尋得徐寧 |
| 「插翅虎」雷橫 | 在黃金城重遇孟康等,投附隱龍山軍;征伐黃金道時在嚴州為酆都軍所擒,後被放回以交換張仲武 |
| 「立地太歲」阮小二 | 到忘川江邊投附晁蓋,後隨晁蓋投附隱龍山;其後私自離軍,並參與劫救晁蓋行動,事敗後被囚於隱龍山,後獲釋,在推翻秦廣王後出海到荒島隱居 |
| 「船火兒」張橫 | 在逐天山打魚擺渡時重遇花榮等,其後投附隱龍山,奉派鎮守忘川江 |
| 「短命二郎」阮小五 | 到忘川江邊投附晁蓋,後隨晁蓋投附隱龍山;其後私自離軍,並參與劫救晁蓋行動,事敗後被囚於隱龍山,後獲釋,在推翻秦廣王後出海到荒島隱居 |
| 「浪裡白條」張順 | 原被封為杭州湧波門土地將軍,因被城隍勒索,殺鬼卒棄官,在逐天山打魚擺渡,其後重遇花榮等,在逐天山擊敗樊倫後投附隱龍山;奉派鎮守忘川江,私放劉唐等返回隱龍山,其後製成大海鰍船,阻止吴越軍北歸 |
| 「活閻羅」阮小七 | 在陽間殺張通判後重上梁山造反,其後抗金,在運河劫奪金軍金帛,在完顏兀朮攻破梁山後自焚;入秘境後在忘川江擒方臘,加入梁軍,在推翻秦廣王後出海到荒島隱居 |
| 「病關索」楊雄 | 在羅海州重遇石秀,協助攻陷羅海州後投附隱龍山;在天門城殺高君德,救尉遲幽蘭,後在黃草山遇藍玉烟並與之訂情;奉派潛入酆都城武庫欲盜昆侖刀,失手被擒,後被放回以交換酆都國太子,其後與藍玉烟成親 |
| 「拼命三郎」石秀 | 在羅海州重遇楊雄,協助攻陷羅海州後投附隱龍山;在酆都城救方靈娥,並定計劫獄救出戴宗、崔州平,在方靈娥被殺後患迷情離魂症,後獲雲中老人所贈醫藥治好 |
| 「兩頭蛇」解珍 | 在隱龍山附近重遇李逵,助宋江奪取隱龍山 |
| 「雙尾蠍」解寶 | 在隱龍山附近重遇李逵,助宋江奪取隱龍山 |
| 「神機軍師」朱武 | 原在陽間二仙山修道,因錯服丹藥身亡;入秘境後在天門城附近被捕,為連雲山人馬所救,後轉投隱龍山軍,攻封州時施法讓宋江回陽間請公孫勝、樊瑞助戰,又定計將瘟疫傳向西國軍營並分化西國軍心;其後提點盧俊義明哲保身,在盧俊義稱帝後任左丞相 |
| 「鎮三山」黃信 | 原在陽間青州任軍官,在知州吳時虛降金後放火燒死吳時虛和金軍前部,在金軍攻破青州時自刎;入秘境後到黑石關投附梁軍 |
| 「病尉遲」孫立 | 原在陽間登州任軍官,被軟禁,其後劫取大船出海,在東洋遇風翻船淹死;入秘境後在明州附近投附梁軍 |
| 「醜郡馬」宣贊 | 在南國任軍官,並與清平郡主成親,後義釋郝思文,並逃入九全道,被清平郡主毒啞,其後到信州投附梁軍 |
| 「井木犴」郝思文 | 在南國聚集囚徒佔領某山寨,為南軍所擒,後獲宣贊釋放,逃入九全道,到信州投附梁軍 |
| 「百勝將」韓滔 | 在華嚴道起兵,其後投附隱龍山 |
| 「天目將」彭玘 | 在華嚴道起兵,其後投附隱龍山 |
| 「聖水將」單廷珪 | 原在酆都國任軍官,路經磨盤山時受邀上山並任第二任寨主,其後轉投隱龍山軍 |
| 「神火將」魏定國 | 原在酆都國任軍官,路經磨盤山時受邀上山,其後轉投隱龍山軍 |
| 「聖手書生」蕭讓 | 在陽間汴京被勒迫前赴金營,服毒自殺;入秘境後到朱陽關投附梁軍 |
| 「鐵面孔目」裴宣 | 在陽間飲馬川重新起義,兵敗自焚;入秘境後投附隱龍山,任軍政司 |
| 「摩雲金翅」歐鵬 | 佔據高雲山並任寨主,協助救出張青、孫二娘後轉投隱龍山;征伐黃金道時在景州為晉軍所擒,後被放回以交換祝龍 |
| 「火眼狻猊」鄧飛 | 到黃草山投附廖立,成為副寨主,其後得楊雄之助奪佔黃草山,與隱龍山聯手攻取封州後轉投隱龍山;征伐黃金道時在景州為晉軍所擒,後被放回以交換祝虎 |
| 「錦毛虎」燕順 | 佔據亂石山並任寨主,其後轉投隱龍山 |
| 「錦豹子」楊林 | 在陽間太原府被王稟追捕時自殺;入秘境後重遇林沖,到封州投附隱龍山軍,其後在九葫蘆十八口連環套與尉遲世英合力除滅崔道成、丘小乙 |
| 「轟天雷」凌振 | 在陽間汴京假意替金軍製作火炮,以火藥與大批金軍同歸於盡;入秘境後在忘川江北被吳越軍侵擾,全家為梁軍所救後投附梁軍,助梁軍攻取鐵牢關,其後又在博州以火砲大破吳越軍 |
| 「神算子」蔣敬 | 在陽間染疫身亡,入秘境後在逐天山重遇花榮等,投附隱龍山,負責錢糧出納,並管理天門城海外貿易和海關事宜 |
| 「小溫侯」呂方 | 在欒州與郭盛重遇,劫掠雲大官人後同在對珠山落草,在對珠山舉行寶戟會;其後被晉軍攻破山寨,到封州投附隱龍山軍 |
| 「賽仁貴」郭盛 | 在欒州與呂方重遇,劫掠雲大官人後同在對珠山落草,在對珠山舉行寶戟會;其後被晉軍攻破山寨,到封州投附隱龍山軍 |
| 「神醫」安道全 | 在陽間汴京假意投附金軍任軍醫,毒殺完顏斡離不後被捕,服毒身亡;入秘境後上逐天山拜雲中老人為師,其後投附隱龍山,救治晁蓋 |
| 「紫髯伯」皇甫端 | 在陽間汴京外牟駝崗御馬場任職,在金軍侵汴京時死難;入秘境後藏身景州,在梁軍收復景州後到御營投附梁軍,受命管理駿驥院 |
| 「矮腳虎」王英 | 隨燕順佔據亂石山,其後轉投隱龍山,因與吳三妻子通姦並欺侮扈三娘,被尉遲無雙暴打;其後因與吳三妻子通姦洩漏宋江回隱龍山計謀,被鄧泰擒捉,後獲救 |
| 「一丈青」扈三娘 | 隨燕順佔據亂石山,其後轉投隱龍山,到望雲崖時吐露對林沖戀慕之情,後被尉遲無雙帶往望雲崖,並獲撮合與林沖戀情;其後因思念林沖成疾,被送上逐天山由雲中老人醫治,治癒後被送往望雲山一幽谷,最終與林沖一同隱居於幽谷 |
| 「喪門神」鮑旭 | 佔據赤松山並任第一任寨主,後讓位予秦明,其後轉投隱龍山軍 |
| 「鼓上蚤」時遷 | 在羅海州重遇楊雄、石秀,協助攻陷羅海州後投附隱龍山;抵禦史文恭征討時入酆都城與蕭嘉穗合力盜取昆侖刀,拐走酆都國太子,因功獲升賞;攻封州時入城救孟小葦,失敗被擒,後被救出;征伐華嚴道時入華嚴城救出方梅英,其後與方梅英成親 |
| 「混世魔王」樊瑞 | 原在陽間二仙山修道,受宋江邀請入秘境助戰;征伐黃金道時在嚴州鬥法擊殺玄通道人 |
| 「毛頭星」孔明 | 自行投附隱龍山,因疏忽職守導致糧囤失火,畏罪潛逃,其後重返隱龍山向宋江請罪 |
| 「獨火星」孔亮 | 自行投附隱龍山,因疏忽職守導致糧囤失火,畏罪潛逃,其後重返隱龍山向宋江請罪 |
| 「八臂哪吒」項充 | 佔據龍角山,攻天門城戰敗後到封州投附隱龍山軍 |
| 「飛天大聖」李袞 | 佔據龍角山,攻天門城戰敗後到封州投附隱龍山軍 |
| 「玉臂匠」金大堅 | 在陽間汴京被勒迫前赴金營,服毒自殺;入秘境後到朱陽關投附梁軍 |
| 「鐵笛仙」馬麟 | 先投附連雲山,其後轉投隱龍山軍 |
| 「出洞蛟」童威 | 在陽間隨李俊出海奪佔暹羅,其後在暹羅染惡瘴身亡,入秘境後投附隱龍山 |
| 「翻江蜃」童猛 | 在陽間隨李俊出海奪佔暹羅,其後在暹羅染惡瘴身亡,入秘境後投附隱龍山 |
| 「玉幡竿」孟康 | 出海遇險並為威尼斯商船所救後為海商弗朗台效力,其後到天門城投附隱龍山軍,疏浚天門城海港,並到黃金城時救助楊雄等,其後奉派監造船隻 |
| 「通臂猿」侯健 | 化名嚴厚居於黃金城,後重遇孟康等,入盧府查探盧俊義消息,其後投附隱龍山軍,負責織造軍衣 |
| 「跳澗虎」陳達 | 隨史進佔據連雲山,其後轉投隱龍山軍 |
| 「白花蛇」楊春 | 隨史進佔據連雲山,其後轉投隱龍山軍 |
| 「白面郎君」鄭天壽 | 隨燕順佔據亂石山,其後轉投隱龍山 |
| 「九尾龜」陶宗旺 | 隨歐鵬佔據高雲山,協助救出張青、孫二娘後轉投隱龍山,負責修路浚河事宜 |
| 「鐵扇子」宋清 | 在陽間鄆城縣被捕下獄,後被毒死;入秘境後在九全城行乞,遇戴宗等,後因泄露身份下獄,被救出後投附梁軍 |
| 「鐵叫子」樂和 | 在陽間向孫立獻計出洋投奔李俊,隨孫立劫取大船出海,在東洋遇風翻船淹死;入秘境後在明州附近投附梁軍 |
| 「花項虎」龔旺 | 原在黃金城大牧場盜馬,因被官軍追捕逃至天門道,在天門道投附隱龍山軍 |
| 「中箭虎」丁得孫 | 原在黃金城大牧場盜馬,因被官軍追捕逃至天門道,在天門道投附隱龍山軍 |
| 「小遮攔」穆春 | 在陽間揭陽鎮打死人被捕,病死獄中,入秘境後投附隱龍山 |
| 「操刀鬼」曹正 | 在盛州認白老翁為義父,成為盛州屠宰業行首;其後重遇穆弘,助梁軍攻取盛州後投附梁軍 |
| 「雲裡金剛」宋萬 | 自行投附隱龍山,後被王倫疑忌和囚禁,獲救後擁宋江為寨主;抵禦史文恭征討時為官軍所擒,後被亂石山人馬救出 |
| 「摸著天」杜遷 | 自行投附隱龍山,後被王倫疑忌和囚禁,獲救後擁宋江為寨主;抵禦史文恭征討時為官軍所擒,後被亂石山人馬救出 |
| 「病大蟲」薛永 | 在秘境重遇王定六,一起跑江湖,在天門城重遇楊雄,投附隱龍山,留守天門城照應李逵 |
| 「金眼彪」施恩 | 佔據磨盤山並任第一任寨主,後讓位予單廷珪,其後轉投隱龍山軍 |
| 「打虎將」李忠 | 佔據黑岳山並任寨主,下山劫掠時遇花榮等,拒絕上隱龍山,其後被宋江勸服歸附隱龍山 |
| 「小霸王」周通 | 佔據黑岳山並任副寨主,下山劫掠時遇花榮等,拒絕上隱龍山,其後被宋江勸服歸附隱龍 |
| 「金錢豹子」湯隆 | 在回心鎮與扈三娘、時遷合力除滅惡霸鮑雷後投附隱龍山,按吳用圖樣製成飛天霹靂車、九牛匣車連機弩、五毒神水龍頭機 |
| 「鬼臉兒」杜興 | 在陽間獨龍崗與李應一同被捕下獄,在李應病死後撞牆而死;入秘境後投附磨盤山,其後轉投隱龍山軍 |
| 「出林龍」鄒淵 | 在秘境重遇鄒潤,一起到青泥關投附梁軍 |
| 「獨角龍」鄒潤 | 在陽間登州被軟禁,其後隨孫立劫取大船出海,在東洋遇風翻船淹死;入秘境後重遇鄒淵,一起到青泥關投附梁軍 |
| 「旱地忽律」朱貴 | 被杜遷招請投附隱龍山,後被王倫疑忌和囚禁,被李逵救出後反叛王倫,擁宋江為寨主,奉派在山前開店打探消息;與林沖等聯手劫救晁蓋失敗,被囚於隱龍山,後獲釋放並獲宋江赦免 |
| 「笑面虎」朱富 | 到忘川江邊投附晁蓋,後隨晁蓋投附隱龍山,主理釀造事宜;與林沖等聯手劫救晁蓋失敗,被囚於隱龍山,後獲釋放並獲宋江赦免 |
| 「鐵臂膀」蔡福 | 化名范貴居於黃金城,任牢獄節級,救護孟存、石雄、盧人傑等,在隱龍山軍攻取黃金城後投附隱龍山軍 |
| 「一枝花」蔡慶 | 在陽間中山縣被追捕時從城牆墮下身亡,入秘境後在華嚴城重遇時遷,協助時遷逃出華嚴城後投附梁軍 |
| 「催命判官」李立 | 在黃金城附近開黑店,重遇孟康,其後投附隱龍山軍 |
| 「青眼虎」李雲 | 在華嚴城受薛三娘招贅為夫,其後重遇時遷,被薛三娘告密下獄,獲釋後殺薛三娘全家,被吳用以報私仇罪解送隱龍山,後獲宋江赦免 |
| 「沒面目」焦挺 | 在酆都城重遇石秀等,投附隱龍山;在對珠山與晉軍作戰時墮下天坑谷,為尉遲世英所救 |
| 「石將軍」石勇 | 到天門城投靠尉遲老爺,在黑店殺韓伯龍,救李逵,並帶李逵到天門城,重遇楊雄,其後投附隱龍山 |
| 「小尉遲」孫新 | 在陽間登州被軟禁,其後隨孫立劫取大船出海,在東洋遇風翻船淹死;入秘境後在明州附近投附梁軍 |
| 「母大蟲」顧大嫂 | 在陽間登州被軟禁,其後隨孫立劫取大船出海,在東洋遇風翻船淹死;入秘境後在明州附近投附梁軍 |
| 「菜園子」張青 | 在亂石山附近開黑店,重遇時遷後約同亂石山人馬一同投附隱龍山;其後在甘陵州被捕,被救出後到酆都城揭露史文恭叛國事,被捕,後被釋放以交換酆都國太子 |
| 「母夜叉」孫二娘 | 在亂石山附近開黑店,重遇時遷後約同亂石山人馬一同投附隱龍山;其後在甘陵州被捕,被救出後到酆都城揭露史文恭叛國事,被捕,後被釋放以交換酆都國太子 |
| 「活閃婆」王定六 | 在陽間梁山拜安道全為師學醫;入秘境後重遇薛永,一起跑江湖,在天門城重遇楊雄,投附隱龍山,任軍醫 |
| 「險道神」郁保四 | 在隱龍道與黃金道邊界重遇戴宗,殺惡霸王七,救樊五娘,護送樊五娘至明州後到黃金城投附隱龍山軍 |
| 「白日鼠」白勝 | 到忘川江邊投附晁蓋,後隨晁蓋投附隱龍山,被吳用脅迫設局誘擒林沖等,被林沖識破後獲寬赦並被勸出逃,但未能逃離隱龍山,其後獲宋江赦免 |
| 「金毛犬」段景住 | 在秘境販馬時與多名原梁山頭領重遇,在華嚴城助時遷等出逃,其後投附梁軍 |
下表總結《賊水滸》中隱龍山集團新領袖(包括隱龍山軍/梁國/附屬國中不屬原梁山頭領的領袖人物)的重要事蹟。
| 隱龍山集團新領袖 | 重要事蹟 |
|---|---|
| 甘茂 | 隨卓敬征討隱龍山,被卓敬迫害,被馬勁救出後投降隱龍山;率軍征伐忘川江北地,攻滅吳越國,其後受封為武節郡王,鎮守忘川江北地 |
| 「陰世鬼谷」鄧泰 | 投附史文恭為謀士,在史文恭兵敗後逃至賓陽州,被孔明、孔亮擒捉,後投附隱龍山;乘宋江征伐天門道、黃金道在隱龍山培植個人勢力,不聽號令,在宋江回山時叛亂謀奪權,事敗後被處決 |
| 「幻魔君」喬道清(原名喬冽) | 施法從陽間二仙山轉移至丹霞山探望公孫勝,其後加入隱龍山軍;抵禦吳越軍南侵時在隱龍山下鬥法擊殺神英道人,其後與公孫勝一同升仙 |
| 孫安 | 原為九全城將領,受戴宗等說服投附梁軍,助梁軍攻取九全城 |
| 馬勁 | 隨卓敬征討隱龍山,因不滿卓敬偏私貪瀆,殺卓敬後投降隱龍山 |
| 羅士奇 | 隨卓敬征討隱龍山,後隨甘茂、馬勁投降隱龍山;征伐黃金道時在嚴州被酆都軍偷襲,死於亂軍中 |
| 「神駒子」馬靈 | 施法從陽間二仙山轉移至丹霞山探望公孫勝,其後加入隱龍山軍;抵禦吳越軍南侵時在朱陽關鬥法擊敗鄭彪,但被包道乙擊敗 |
| 袁朗 | 原為楚國將領,隨李助攻隱龍山,兵敗被擒,在仁義堂暴打宋江,獲宋江義釋後投降隱龍山;攻景州時被包道乙所領藥人吞噬 |
| 天子山 | 隨卓敬征討隱龍山,被擒後投降隱龍山 |
| 「小槍王」姜炯 | 自行投附隱龍山,在鄧泰謀叛時擒捉鄧泰,其後拜吳用為師 |
| 「白髮專諸」裴武俊 | 因父親被誣謀反全家受株連,長成後謀刺秦廣王事敗,投奔隱龍山,在鄧泰謀叛時擒捉鄧泰,其後拜吳用為師 |
| 烏天元 | 原為烏家莊莊主,被鄧泰邀請投附史文恭,戰敗被擒後投降隱龍山 |
| 烏天坤 | 隨烏天元投附史文恭,潛入隱龍山刺傷晁蓋、宋江,後披擒,投降隱龍山,曾多次保護宋江、吳用躲過狙擊 |
| 烏天風 | 隨烏天元投附史文恭,戰敗被擒後投降隱龍山;抵禦吳越軍南侵時在朱陽關被擒,後被放回以交換方貌,其後在信州被神惡道人所用萬兵幻靈傘擊倒,死於亂軍中 |
| 烏天雲 | 隨烏天元投附史文恭,戰敗被擒後投降隱龍山;攻黃金城時被單超射瞎左眼 |
| 「金睛龍神」鄧先 | 在山南州強娶並暴虐辛雲姿,其後成為楚軍水軍軍官;被樊倫設局謀害,為高天石所救,其後投附隱龍山,奉派用昆侖刀殺史文恭,但被昆侖刀顯靈殺死 |
| 趙得勝 | 原為封州將領,因被兵馬使欺壓,在隱龍山軍攻封州時殺兵馬使投附隱龍山軍;征伐黃金道時在地井關被晉軍圍困,自刎而亡 |
| 丁德興 | 原為封州將領,因被兵馬使欺壓,在隱龍山軍攻封州時殺兵馬使投附隱龍山軍;征伐黃金道時在地井關為晉軍所擒,獲救後因傷痛撞牆而死 |
| 「小樂進」楊炎 | 原為天門城將領,私放楊雄等逃離天門城,在隱龍山軍攻天門城時叛變投附隱龍山軍;奉派到西國為將輔佐儂丹心,後隨儂丹心支援梁軍,在推翻秦廣王後回國 |
| 「怒世明王」韓宣 | 原為酆都國軍官,因被上司陷害,殺上司後造反,佔據滏州,後在天門道投附隱龍山軍 |
| 山士奇 | 原為晉軍將領,在信州被田彪疑忌拘禁,獲隱龍山軍釋放後投降隱龍山軍 |
| 雲羅喉 | 原為西國將領,隨西國國王出征,在封州被擒後投降隱龍山軍;抵禦吳越軍南侵時在緒州為王寅所殺 |
| 「小典韋」呂義 | 原為天門城將領,在天門城失陷後被囚,後投降隱龍山軍;征伐天門道時在贊州向蘇瓊勸降被擒,被救出後殺蘇瓊 |
| 「翻天虎」彭烈 | 原為天門城將領,在天門城失陷後被囚,後投降隱龍山軍;征伐黃金道時在地井關被晉軍用巨石砸死 |
| 「鎮海龍王」雲天岳 | 原為盧人傑府總管,因牽涉盧人傑案被捕,獲釋後獲盧俊義舉薦加入隱龍山軍 |
| 崔州平 | 原為酆都城判官,透過戴宗與宋江結交,因匿藏宋江被捕,後被石秀等救上隱龍山,任軍政司 |
| 左謀 | 原為楚軍參謀,隨李助攻隱龍山,被李助疑忌拘禁,在李助兵敗後獲釋,投降隱龍山;奉派到西國為相輔佐儂丹心,後隨儂丹心支援梁軍,在推翻秦廣王後回國 |
| 龐雲龍 | 先後投附史文恭、韋欽融、謝艾,其後被戴宗擄至壽州,被玉玲瓏誘使投附隱龍山軍,隨戴宗入酆都城,誣告楊詢等通匪;在盧俊義稱帝後任參知政事,彈劾吳用 |
| 石寒山 | 在青坡村附近結識穆弘,應穆弘請求造假信救出張青、孫二娘,後被穆弘騙上隱龍山;征伐黃金道時奉命造假信以協助吳用行反間計,抵禦吳越國南侵時在華嚴城鎮壓兵變,穩定梁國後方 |
| 「巡海神蛟」莫任邪 | 自行投奔隱龍山,在林沖等到隱龍山劫救晁蓋時設伏擒捉阮小二、阮小五 |
| 「神槍將」雲飛龍 | 原為酆都國將領,隨謝艾征伐四方,在謝艾死後移駐盛州,因與張仲武、司空錚不睦,受穆弘說服投附梁軍,助梁軍攻取盛州 |
| 「今世叔寶」石輔 | 原為三停崗寨主,上對珠山參加寶㦸會時被張通判誣陷為晉軍奸細,後獲戴宗查明真相並與戴宗結義,到封州投附隱龍山軍;征伐黃金道時假意投附房學度,助隱龍山軍攻取集州,後私放房學度,獲林沖一力迴護 |
| 「鐵錘太保」樊猛 | 在九全城救助楊志,獲楊志傳授武藝,後結識戴宗,帶戴宗上對珠山參加寶㦸會,其後到封州投附隱龍山軍;征伐黃金道時在集州私放房學度,獲林沖一力迴護 |
| 赫天定 | 殺死土豪後出逃,後到天門城投附隱龍山軍;馳援博州時為石寶所殺 |
| 「紫睛獅子」宇文勝 | 在御馬場盜取秦廣王寶馬,嘯聚大澤,後到天門道投附隱龍山軍,將寶馬獻予宋江 |
| 唐斌 | 原為酆都國將領,隨池俊鎮守青泥關,在隱龍山軍攻打池俊時投附隱龍山軍 |
| 滕戣 | 原為楚國將領,楚亡後投降江南國(後改稱吳越國),南侵隱龍道時在隱龍山下被擒,投降梁軍 |
| 滕戡 | 原為楚國將領,楚亡後投降江南國(後改稱吳越國),南侵隱龍道時在隱龍山下被擒,投降梁軍 |
| 「鐵頭獅子」蕭天壽 | 原為大洞山寨主,因與姜炯比武結怨,到信州投附吳越軍;其後與吳越軍結下仇怨,轉投梁軍,助梁軍攻破七星連珠寨 |
| 「武張良」姬申 | 原為大洞山頭領,隨蕭天壽到信州投附吳越軍;其後暗通梁軍,助梁軍攻破七星連珠寨 |
| 施肩吾 | 在山中窺見神惡道人秘煉萬兵幻靈傘,被神惡道人知悉,為山神所救,後參透破解之法,其後投附隱龍山,製作夔神之鼓和鼓槌 |
| 歐陽玄鐵 | 隨施肩吾投附隱龍山,馳援博州時敲擊夔神之鼓,破除萬兵幻靈傘法力,但被聲波震死 |
| 馬寶 | 原為酆都國軍官,後棄職路經赤松山,被請上山聚義,其後轉投隱龍山軍 |
| 謝震乾 | 原為黃金城佑國寺武僧,因與監寺不和出走投軍,後棄職路經赤松山,被請上山聚義,其後轉投隱龍山軍 |
| 李荃 | 原為東房州官吏,因秉公執法被秦壽陷害囚禁於天門城,獲釋後投附隱龍山軍 |
| 「惡樊噲」雲漸離 | 到天門城投附隱龍山軍,征伐黃金道時在嚴州為司空錚所殺 |
| 「風將」夏侯信 | 到天門城投附隱龍山軍 |
| 「霹靂槍」薛叔向 | 原為夏國將領,夏亡後逃奔酆都國,後到天門城投附隱龍山軍 |
| 高天石 | 在酆都城結識穆弘等,在高雲山協助救出張青、孫二娘後投附隱龍山,奉派到山南州招請鄧先入伙,其後到忘川江北統管隱龍山細作,打探消息 |
| 蘇三娘 | 在酆都城患重病,獲穆弘等接濟,在高雲山協助救出張青、孫二娘後投附隱龍山 |
| 「快時飛」高肅 | 被縣吏陷害下獄,越獄殺縣吏後逃上隱龍山;征酆都城時在鎮陽關中敵軍埋伏,戰死 |
| 「地巨靈」彭信 | 因草料場失火出逃,後投奔隱龍山 |
| 「碎天靈」糜雲 | 殺嫂後出逃,後隨彭信投奔隱龍山 |
| 「雲中靈」華京 | 被蓋國公奪產,殺蓋國公後出逃,後隨彭信投奔隱龍山 |
| 「鎮關太保」朱高祖 | 被上司謀害,殺上司後販私鹽,後投奔隱龍山 |
| 「立地火」灌烈 | 隨朱高祖投奔隱龍山 |
| 「暴吼獅子」夏侯涼 | 原為酆都國將領,被上司陷害,殺上司後逃奔隱龍山 |
| 「雙刀將」雲破胡 | 聚眾殺大戶後投附隱龍山;抵禦吳越軍南侵時在信州被神惡道人所用萬兵幻靈傘擊殺 |
| 「黃面虎」蘇景榮 | 原為華嚴城將領,被上司陷害,殺上司後出逃,後投附隱龍山;征伐吳越國時被北方蠻軍偷襲,戰死 |
| 「夜林箭」高乾 | 全家被楚軍殺害,復仇後投附隱龍山 |
| 「賽雄信」吳子安 | 隨張蒙方征討隱龍山,因不滿張蒙方貪瀆投降隱龍山,被李逵誤砍掉手臂 |
| 「立地韋馱」甄慶 | 殺死大戶後落草,後在天門道投附隱龍山軍;抵禦吳越軍南侵時在黑石關為縻勝所殺 |
| 「金面太歲」甄喜 | 殺死大戶後落草,後在天門道投附隱龍山軍;抵禦吳越軍南侵時在黑石關為陳贇所殺 |
| 高陽 | 原為酆都國將領,隨池俊鎮守青泥關,在隱龍山軍襲殺池俊後投降;援救封州時為莫天何所殺 |
| 檀景之 | 原為酆都國將領,隨池俊鎮守青泥關,在隱龍山軍襲殺池俊後投降;援救封州時為莫天何所殺 |
| 爾朱天光 | 原為酆都國將領,隨池俊鎮守青泥關,在隱龍山軍襲殺池俊後投降;在酆都城抵禦吳越、酆都軍夾擊時死於亂軍中 |
| 王沖惡 | 原為酆都國將領,隨池俊鎮守青泥關,在隱龍山軍襲殺池俊後投降;在酆都城抵禦吳越、酆都軍夾擊時死於亂軍中 |
| 文仲容 | 原為酆都國將領,隨池俊鎮守青泥關,在隱龍山軍攻打池俊時投附隱龍山軍 |
| 崔埜 | 原為酆都國將領,隨池俊鎮守青泥關,在隱龍山軍攻打池俊時投附隱龍山軍 |
| 「武張湯」荊湘 | 到天門城投附隱龍山軍,奉派管領錢糧 |
| 袁宏祖 | 在九全城遇盜,為曹正所救,其後遇林沖,獲舉薦投附隱龍山軍任軍醫 |
| 「活智囊」晁溫 | 原為盧人傑手下智囊,在隱龍山軍攻取黃金城後獲盧俊義舉薦加入隱龍山軍,輔助盧俊義馳援博州,定計用孔明燈與博州互通消息 |
| 「開山將」季人龍 | 原為盧人傑門客,在隱龍山軍攻取黃金城後獲盧俊義舉薦加入隱龍山軍;馳援博州時陣亡 |
| 「瘟後虎」梁興 | 原為盧人傑門客,在隱龍山軍攻取黃金城後獲盧俊義舉薦加入隱龍山軍 |
| 傅山君 | 原為盧人傑門客,在盧俊義率軍馳援博州時獲盧俊義舉薦加入隱龍山軍 |
| 「快飛衛」獨孤懷恩 | 原為盧人傑門客,在隱龍山軍攻取黃金城後獲盧俊義舉薦加入隱龍山軍 |
| 嚴子莊 | 在黃金城替張大善人管帳,在天門城附近結識楊雄,幫助醫治尉遲幽蘭;其後助隱龍山軍聯絡張大善人,使錢救助盧人傑,在隱龍山軍攻取黃金城後投附隱龍山軍 |
| 「病蕭何」葉質 | 原為黃金城孔目,保全石雄和盧人傑府一家性命,在隱龍山軍攻取黃金城後投附隱龍山軍,後受任為黃金城大尹 |
| 鮑陽 | 到天門城投附隱龍山軍 |
| 謝遷 | 到天門城投附隱龍山軍 |
| 石雄 | 比武時被欒廷玉暗算,後到黃金城投奔盧人傑,獲舉薦為軍官;被吳用定計誣告通匪下獄,獲葉質、蔡福救護,獲釋後投附隱龍山軍;征伐黃金道時在景州與欒廷玉比武,再被暗算受傷 |
| 「鎮坊太歲」周德威 | 天門城閑漢首領,結識李逵,在李逵被捕後受楊雄所託買通上下,救護李逵,其後投附隱龍山軍,留守天門城照應李逵 |
| 耿恭 | 原為光化州將領,暗通隱龍山軍,助隱龍山軍攻取復州、光化州 |
| 安思恭 | 原為西梁州將領,派唐牛兒暗通隱龍山軍,助隱龍山軍攻取西梁州 |
| 「小陳平」段君恩 | 隨韓宣佔據滏州,後投附隱龍山軍,其後受任為天門城大尹 |
| 「滾山豹子」項泰 | 隨韓宣佔據滏州,後投附隱龍山軍,援救封州時中箭身亡 |
| 高陵 | 在封州結識薛永、王定六,獲王定六引薦加入隱龍山軍 |
| 「小朱亥」武士德 | 在陵州殺地痞牛二,獲林沖推薦加入隱龍山軍 |
| 高世卓 | 獲鄧泰舉薦投附史文恭,攻明州時被擒,投降隱龍山;在酆都城抵禦吳越、酆都軍夾擊時為王寅所擒,被押送酆都城處決 |
| 項忠 | 原為青泥關將領,殺上司後佔據雍門山,獲鄧泰舉薦投附史文恭,在司州戰敗被擒,後投降隱龍山;征伐黃金道時在景州被塌陷城牆壓死 |
| 馬成 | 原為青泥關將領,殺上司後佔據雍門山,獲鄧泰舉薦投附史文恭,在司州戰敗被擒,後投降隱龍山;征伐黃金道時在景州被塌陷城牆壓死 |
| 「天巧手」許原 | 在隱龍山軍攻取黃金城後獲侯健舉薦加入隱龍山軍,主理織造總局 |
| 「玉羅敷/天巧女」桑四娘 | 在隱龍山軍攻取黃金城後獲侯健舉薦加入隱龍山軍,主理織造總局 |
| 「醉缸龍」薛世康 | 在隱龍山軍攻取黃金城後獲李立舉薦加入隱龍山軍,主理釀造事宜 |
| 孟存 | 在黃金城打傷富戶,被捕下獄,得蔡福救護,獲釋後獲蔡福舉薦加入隱龍山軍;抵禦吳越軍南侵時在信州被神惡道人所用萬兵幻靈傘擊殺 |
| 唐牛兒(又名唐二哥) | 在陽間因牽涉宋江案被刺配滄州,病死獄中;入秘境後輾轉遷至西梁州,受安思恭所託傳密信,助隱龍山軍攻取西梁州,後成為隱龍山軍頭領 |
| 「草上飛」馬駿(原名馬六) | 在陽間原為梁山軍士,征方臘時陣亡,入秘境後獲崔州平收容於安平莊;其後重歸宋江麾下,並隨宋江上隱龍山,升任頭領 |
| 金鼎 | 原為晉國將領,在隱龍山軍征伐黃金道時獻龍虎渡投降 |
| 黃鉞 | 原為晉國將領,在隱龍山軍征伐黃金道時獻龍虎渡投降 |
| 葉聲 | 原為晉國將領,在隱龍山軍征伐黃金道時獻白州投降,奉派鎮守漢陽渡;在吳越國南侵時獻關投降 |
| 史定 | 原為晉國將領,在隱龍山軍征伐黃金道時投降,奉派鎮守漢陽渡;在吳越國南侵時獻關投降 |
| 雲宗武 | 原為晉國將領,在隱龍山軍征伐黃金道時投降,奉派鎮守萬里津;在吳越國南侵時獻關投降 |
| 伍肅 | 原為晉國將領,在隱龍山軍征伐黃金道時投降,奉派鎮守萬里津;在吳越國南侵時獻關投降 |
| 吳成 | 原為晉國將領,在隱龍山軍征伐黃金道時投降,奉派鎮守景州;在吳越國南侵時獻城投降,其後在朱陽關為烏天雲所殺 |
| 仲良 | 原為晉國將領,在隱龍山軍征伐黃金道時投降,奉派鎮守信州;在吳越國南侵時獻城投降,其後在朱陽關為烏天雲所殺 |
| 「墨池狂客」司馬文叔 | 因在酆都城揭露官府腐敗而被發配安州,後逃上隱龍山,負責文案事宜 |
| 「小子皮」董允 | 在司州販貨時被楚軍搶劫,投奔隱龍山,負責採辦交易事宜 |
| 「青囊遺手」許宏 | 打人後出逃,獲董允舉薦投附隱龍山,負責管領醫士,征酆都城時在鎖陽關替柴進療痛 |
| 「禿頂毒龍」苗人峻 | 原為強人,在天門道投附隱龍山軍,攻封州時戰敗投降西國,用毒箭射傷花榮;其後在封州被李逵砍斷左腿,被花榮射殺 |
| 「金槍太保」丁佐 | 原為黃馬山強人,獲鄧泰舉薦投附隱龍山;奉鄧泰命在朱陽關阻擋宋江回隱龍山,事敗被擒,在隱龍山與丁佑決鬥,同歸於盡 |
| 「銀槍太保」丁佑 | 原為黃馬山強人,獲鄧泰舉薦投附隱龍山;奉鄧泰命在朱陽關阻擋宋江回隱龍山,事敗被擒,在隱龍山與丁佐決鬥,同歸於盡 |
| 「衝天飛」韓騰 | 到天門城投附隱龍山軍,征伐黃金道時在達州為方瓊所殺 |
| 蘇漸辛 | 到天門城投附隱龍山軍,征伐黃金道時在達州被晉軍圍困,死於亂軍中 |
| 易信 | 到天門城投附隱龍山軍,征伐黃金道時在嚴州為司空錚所殺 |
| 竺定 | 到天門城投附隱龍山軍,征伐黃金道時在嚴州為酆都軍所擒,投降後引酆都軍偷襲隱龍山軍 |
| 竇雄 | 到天門城投附隱龍山軍,征伐黃金道時在嚴州為司空錚所殺 |
| 竇傑 | 到天門城投附隱龍山軍,征伐黃金道時在嚴州為司空錚所殺 |
| 俞先儒 | 原為華嚴城官吏,在梁軍攻華嚴城時投降,受命為華嚴城大尹;其後在高英、楊震兵變時被殺 |
| 薛煥 | 原為華嚴城將領,在梁軍攻華嚴城時投降,受命為華嚴城守將;其後在高英、楊震兵變時被殺 |
| 朱克融 | 原為華嚴城將領,在梁軍征伐華嚴道時兵敗投降 |
| 沈勁 | 原為青泥關將領,在梁軍征伐九全道時被擒投降 |
| 梅玉 | 原為九全城孫安部下副將,隨孫安投附梁軍 |
| 金幀 | 原為九全城孫安部下副將,隨孫安投附梁軍;抵禦吳越軍南侵時在復州為陳贇所殺 |
| 畢勝 | 原為九全城孫安部下副將,隨孫安投附梁軍;抵禦吳越軍南侵時在復州為縻勝所殺 |
| 潘迅 | 原為九全城孫安部下副將,隨孫安投附梁軍 |
| 楊芳 | 原為九全城孫安部下副將,隨孫安投附梁軍 |
| 馮升 | 原為九全城孫安部下副將,隨孫安投附梁軍 |
| 胡避 | 原為九全城孫安部下副將,隨孫安投附梁軍 |
| 高勝 | 原為九全城孫安部下親軍頭目,受徐寧所託帶戴宗等見孫安,後隨孫安投附梁軍,獲擢升為副將 |
| 折可存 | 在隱龍道投附梁軍,抵禦吳越軍南侵時在信州被神惡道人所用萬兵幻靈傘擊殺 |
| 賀無倫 | 在隱龍道投附梁軍,抵禦吳越軍南侵時在信州被神惡道人所用萬兵幻靈傘擊殺 |
| 李匡威 | 在隱龍道投附梁軍,抵禦吳越軍南侵時在朱陽關為杜微所傷,死於亂軍中 |
| 王弘 | 在隱龍道投附梁軍,抵禦吳越軍南侵時在朱陽關為方傑所殺 |
| 高翔 | 在隱龍道投附梁軍 |
| 李行周 | 在隱龍道投附梁軍 |
| 羅信 | 在隱龍道投附梁軍,抵禦吳越軍南侵時在緒州為王寅所殺 |
| 王式 | 在華嚴道投附梁軍 |
| 李光 | 在華嚴道投附梁軍 |
| 馬燧 | 在華嚴道投附梁軍 |
| 秦彥 | 在華嚴道投附梁軍,征酆都城時在鎮陽關中敵軍埋伏,戰死 |
| 丁會 | 在黃金道投附梁軍,征酆都城時奉派鎮守壓陽關,在吳越軍攻壓陽關時被司徒琨殺死 |
| 劉行全 | 在黃金道投附梁軍,抵禦吳越軍南侵時在明州附近死於亂軍中 |
| 慕容超 | 在黃金道投附梁軍,征酆都城時多立戰功,但不受重用;其後在馳援博州時被神惡道人所用萬兵幻靈傘擊殺 |
| 王峻 | 在天門道投附梁軍,馳援博州時與姚義同歸於盡 |
| 藥元福 | 在天門道投附梁軍 |
| 高震 | 在天門道投附梁軍,馳援博州時陣亡 |
| 李寰 | 在天門道投附梁軍,馳援博州時陣亡 |
| 夏侯晏 | 在九全道投附梁軍 |
| 杜標 | 在九全道投附梁軍,征伐吳越國時被北方蠻軍偷襲,戰死 |
| 西方鄴 | 在九全道投附梁軍 |
| 賀寶 | 在九全道投附梁軍 |
| 王軻 | 在黃金道投附梁軍,抵禦吳越軍南侵時在信州被神惡道人所用萬兵幻靈傘擊殺 |
| 安仁義 | 在黃金道投附梁軍,抵禦吳越軍南侵時在信州被神惡道人所用萬兵幻靈傘擊殺 |
| 令狐信 | 在黃金道投附梁軍 |
| 燕崇 | 在黃金道投附梁軍 |
| 鄧筠 | 在黃金道投附梁軍,攻景州時死於亂軍中 |
| 張絳 | 在天門道投附梁軍,在吳越軍南侵時堅守光化州有功,獲升賞 |
| 武令威 | 在天門道投附梁軍,抵禦吳越軍南侵時在光化州戰死 |
| 沙存進 | 在天門道投附梁軍 |
| 李重遠 | 在天門道投附梁軍 |
| 高英 | 原為楚軍偏將,隨李助攻隱龍山,在李助兵敗後投降隱龍山;其後在華嚴城發動兵變,事敗出逃,為部下所殺 |
| 楊震 | 原為楚軍偏將,隨李助攻隱龍山,在李助兵敗後投降隱龍山;其後在華嚴城發動兵變,事敗出逃,為部下所殺 |
| 安知建 | 在華嚴道投附梁軍 |
| 高仁厚 | 在華嚴道投附梁軍 |
| 楊復光 | 在華嚴道投附梁軍 |
| 盧群 | 在九全道投附梁軍 |
| 李深 | 在九全道投附梁軍 |
| 楊崇本 | 在九全道投附梁軍 |
| 司徒琨 | 原為壓陽關將領,在梁軍征酆都城時兵敗投降,奉派鎮守壓陽關,並勸附近州郡歸降梁國;在吳越軍攻打壓陽關時獻關投降,在梁軍收復壓陽關時被殺 |
| 安思烈 | 原為鎖陽關將領,在梁軍征酆都城時獻關投降,奉派招撫附近州郡歸降梁國 |
| 江義 | 原為鎖陽關將領,在梁軍征酆都城時獻關投降,奉派招撫附近州郡歸降梁國 |
| 李石 | 原為鎖陽關將領,在梁軍征酆都城時獻關投降,奉派招撫附近州郡歸降梁國 |
| 鐵三山 | 原為安陽關將領,在梁軍征酆都城時受雲飛龍勸服投降,奉派鎮守安陽關 |
| 牛知節 | 原為安陽關將領,在梁軍征酆都城時受雲飛龍勸服投降,奉派鎮守安陽關 |
| 李雄 | 原為楚國將領,楚亡後投降江南國(後改稱吳越國),南侵天門道時在白砂渡兵敗投降,受命統領敢死營,其後在黑石關兵敗被縻勝處決 | 季三思 | 原為楚國將領,楚亡後投降江南國(後改稱吳越國),南侵天門道時在白砂渡兵敗投降,受命統領敢死營,其後在黑石關兵敗被縻勝處決 |
| 雲炎 | 投附梁軍御營,抵禦吳越軍南侵時在黑石關為方傑所殺 |
| 高子山 | 投附梁軍御營,抵禦吳越軍南侵時在黑石關被敵將圍殺 |
| 余權 | 梁軍將領,抵禦吳越軍南侵時在信州附近為謝昆所殺 |
| 伍安 | 梁軍將領,抵禦吳越軍南侵時在信州附近被李佐射殺 |
| 秦堅 | 梁國華嚴城將領 |
| 安思順 | 梁國華嚴城將領 |
| 卞雲 | 梁國天門城將領,馳援博州時為鄧元覺擒捉為質,其後被救回 |
| 朱金武 | 梁國天門城將領,馳援博州時為鄧元覺擒捉為質,其後被救回 |
| 高慶厚 | 梁國黃金城將領,馳援博州時陣亡 |
| 符審石 | 梁國黃金城將領 |
| 羅丕 | 梁國華嚴城將領,馳援博州時為溫克讓所殺 |
| 楊毅 | 梁國華嚴城將領,馳援博州時為茅迪所殺 |
| 姚周 | 梁國黃金城將領 |
| 馬舉 | 梁國黃金城將領 |
| 王弘立 | 梁國黃金城將領 |
| 趙翼 | 梁國黃金城將領 |
| 孟勁 | 梁國黃金城將領 |
| 曹翔 | 梁國黃金城將領 |
| 戴可武 | 梁國黃金城將領 |
| 王審權 | 梁國黃金城將領 |
| 儂丹心 | 原為西國公主,隨西國國王出征,在封州與董平一見鍾情,因被儂天山阻撓婚事率部投降隱龍山軍;其後被宋江立為西國女王,附庸於隱龍山,並與董平訂親;在宋江被困於博州時率軍支援梁軍,在推翻秦廣王後回國與董平成親 |
| 盤天龍 | 西國元帥,隨儂丹心支援梁軍,在推翻秦廣王後回國 |
| 可渾朱元 | 原為西國左丞相,隨西國國王出征,戰敗被俘後擁儂丹心為女王,回歸西國 |
| 安都昆 | 西國官吏,隨西國國王出征,戰敗被俘後擁儂丹心為女王,回歸西國;其後成為左丞相,並隨儂丹心支援梁軍,在推翻秦廣王後回國 |
| 結都那 | 原為西國副大都督,隨西國國王出征,因主張媾和被儂天山暴打,在封州投降隱龍山軍,後擁儂丹心為女王,回歸西國 |
| 繆一麟 | 西國將領,隨西國國王出征,後奉派圍攻天門城,被隱龍山軍擊擒後擁儂丹心為女王,回歸西國;其後率西國軍支援梁軍,在黃金城為厲天閏所殺 |
| 思執政力 | 西國將領,隨西國國王出征,因不滿儂天山率部出走,其後投降隱龍山軍,擁儂丹心為女王,奉派留於隱龍山軍助戰 |
| 渾堅 | 西國將領,隨西國國王出征,因不滿儂天山率部出走,其後投降隱龍山軍,擁儂丹心為女王,奉派留於隱龍山軍助戰 |
| 衅术 | 西國將領,隨西國國王出征,在封州被擒後拒絕投降隱龍山軍,後擁儂丹心為女王,回歸西國 |
| 長孫鈞 | 西國將領,隨西國國王出征,在封州被擒後拒絕投降隱龍山軍,後擁儂丹心為女王,回歸西國 |
| 長孫朮 | 西國官吏,隨儂丹心支援梁軍,在推翻秦廣王後回國 |
| 楊陵 | 西國將領,隨儂丹心支援梁軍,在推翻秦廣王後回國 |
| 奈都溫 | 西國將領,隨儂丹心支援梁軍,在推翻秦廣王後回國 |
| 謝龍樹 | 西國將領,隨儂丹心支援梁軍,在推翻秦廣王後回國 |
| 葛藥羅 | 西國將領,隨儂丹心支援梁軍,在博州為厲天閏所殺 |
下表總結《賊水滸》中隱龍山集團其他人物(包括隱龍山集團領袖的親眷和部分隱龍山頭目)和準隱龍山人物(包括曾協助隱龍山集團或有意投附但沒有正式加入隱龍山集團的人物)的重要事蹟。
| 隱龍山集團其他人物/準隱龍山人物 | 重要事蹟 |
|---|---|
| 方靈娥 | 在酆都城被黃五郎迫婚,為劉唐所救後被捕,被賣入萬金樓;為石秀所救後戀慕石秀,助其迷倒西門慶,後在酆都城東門口為救石秀、劉唐中箭身亡 |
| 尉遲幽蘭 | 在天門城拋綉球被李逵奪得,無奈嫁予李逵,拜堂後欲自縊,險被高君德姦佔,被楊雄等救上隱龍山;在聞知李逵回隱龍山時自縊身亡 |
| 藍玉烟 | 被廖立殺全家並擄上黃草山,獲釋後結識楊雄,與之訂情並隨楊雄上隱龍山,後嫁予楊雄 |
| 蕭嘉穗 | 在望雲崖病危,為尉遲無雙所救後與尉遲無雙相戀,後因二人爭執而避開尉遲無雙;在酆都城助時遷拐走酆都國太子,後混入隱龍山軍中暗助林沖,並入酆都城皇宮將假死藥贈予林娘子;在尉遲無雙被殺後到建昌州法華寺出家,取法號無可,其後回酆都城開棺救醒林沖,發現林娘子失救後坐化 |
| 阿瑣 | 蕭嘉穗小廝,奉派向穆弘送信,將虎牙崖敵情告知穆弘,助穆弘擊滅虎牙崖上晉軍,其後又帶林沖重上望雲崖 |
| 雷天虎 | 奉史文恭命化名雷劍,假意投附隱龍山,助史文恭攻取隱龍山頭關,在攻打隱龍山三關時被時遷用火炮炸死 |
| 尉遲無雙 | 從雲中老人學醫術,先後除滅山魈、魃狗,曾先後受邀治療晁蓋、宋江、花榮、董平,並把扈三娘從隱龍山帶至望雲崖,撮合林沖與扈三娘戀情;其後取得震天之弓,到博州射殺神惡道人和包道乙,在知悉林沖被害後刺殺吳用,被眾軍射殺後被接上天 |
| 尉遲世英 | 隨尉遲無雙到隱龍山協助抵抗史文恭,後到天坑谷練武,救焦挺,又在九葫蘆十八口連環套與楊林合力除滅崔道成、丘小乙;其後到博州助戰,在宋江登基大典上刺殺宋江,被眾軍斬殺後被接上天 |
| 精精兒 | 高天石兒子,隨父母跑江湖,在太平鎮摔死小魃狗,墮入火海,為石寒山所救,其後隨父母上隱龍山 |
| 班澤 | 原為楚軍劉敏部下將領,向李助告發劉敏欲出逃,並殺害劉敏;在楚軍兵敗後欲投附隱龍山,被宋江烹殺 |
| 吳三 | 在隱龍山廚房任職,妻子與王英通姦,捉姦時被王英打傷;其後向鄧泰舉發王英參與助宋江重掌隱龍山行動 |
| 孔德 | 隨孔明、孔亮上隱龍山,任膳食房總管,剋扣糧餉,被林沖揭發後被撤職處罰 |
| 蘇密娜 | 威尼斯富商弗朗台女兒,與孟康相戀,隨孟康到天門城幫助疏浚天門城海港,到黃金城歷險時發現有身孕,後嫁予孟康 |
| 羅千 | 隱龍山轄下陵州緝拿使臣,原欲拘捕武士德,被林沖阻止 |
| 安知州 | 隱龍山轄下陵州知州,奉林沖命處理武士德怒殺牛二案 |
| 「三足駝」樂佗 | 在黃金城因得罪隆慮小侯下獄,獲蔡福救護,後奉吳用命誣告石雄通匪;在隱龍山軍攻陷黃金城後拒絕成為隱龍山頭領 |
| 林娘子 | 被纏纏老祖帶至秘境,在石州獲公孫老人收為義女,後被東溟海盜餘黨擄走,在明州逃出魔窟後流落至桃花村,遇戴宗,被朱仝、雷橫接至小寒山一尼庵軟禁;其後被烏天元送往酆都城,獲蕭嘉穗贈予假死藥,在吳用安排下得悉林沖與扈三娘戀情,服藥自盡,因服藥過量失救 |
| 玉玲瓏 | 原為南平郡主,因南平王得罪秦廣王被賣為樂妓,在隱龍山軍攻取天門城時跟從宋江;自請行美人計收伏龐雲龍,其後以宋江義女名義嫁予龐雲龍 |
| 稱心 | 奉命在壽州伺候龐雲龍 |
| 如意 | 奉命在壽州伺候龐雲龍 |
| 陸輝 | 原為晉國將領,在隱龍山軍征伐黃金道時歸順隱龍山軍,棄守黑石關,並引隱龍山軍攻景州,被欒廷玉識破並處決 |
| 竺敬 | 原為晉國將領,在隱龍山軍征伐黃金道時歸順隱龍山軍,棄守黑石關,並引隱龍山軍攻景州,被欒廷玉識破並處決 |
| 方梅英 | 先後在回心鎮和華嚴城被惡霸鮑雷和葉二郎欺侮,獲隱龍山頭領救助,在華嚴城被王都總管迫婚,被時遷救出,其後嫁予時遷 |
| 方問卿(又名方玉郎) | 隨姐姐方梅英到各地賣藝,在華嚴城因方梅英出逃被捕下獄,在獲梁軍救出後於梁軍中任文書 |
| 陳氏 | 陳老女兒,由陳老安排招贅徐寧為夫婿,在徐寧下獄後賄賂殷太監,救出徐寧,隨徐寧遷居九全城 |
| 雷震 | 原為晉國將領,晉亡後投降江南國(後改稱吳越國),南侵隱龍道時在黃馬渡對出忘川江兵敗投降 |
| 倪麟 | 原為晉國將領,晉亡後投降江南國(後改稱吳越國),南侵隱龍道時在黃馬渡對出忘川江兵敗投降 |
| 「今世存孝」武奈何 | 原在佛寺出家,殺僧燒寺後投附大洞山,其後隨蕭天壽到信州投附吳越軍;後因與司行方結怨,隨蕭天壽叛變,誤墮刀坑陷阱而死 |
| 楚美透 | 黑石關驛丞,剋扣供應尉遲無雙姐弟的日用品,被宋江發現處死 |
| 婁敏中 | 吳越國丞相,誆騙馬處溫帶方臘出逃後以景州、隶州地歸降梁國 |
| 王中選 | 原為吳越國官員,奉婁敏中命向梁軍遞降書,受任梁國官職 |
| 唐賽(霍啟) | 酆都城金華驛館驛丞,因對林沖傲慢無禮,被劉唐、阮小七毆打,奉吳用命誣告林沖等辱罵宋江 |
| 文與可 | 禮部官員,奉命帶林沖面見吳用 |
下表總結《賊水滸》中前梁山軍領袖(指沒有投附隱龍山軍或梁國的前梁山軍領袖)及相關人物的重要事蹟。
| 前梁山軍領袖及相關人物 | 重要事蹟 |
|---|---|
| 「花和尚」魯智深 | 因修成佛門正果,直接回天界 |
| 「行者」武松 | 因修成佛門正果,在陽間死後直接回天界 |
| 「混江龍」李俊 | 在陽間出海奪佔暹羅,稱暹羅國王,死後直接回天界 |
| 「浪子」燕青 | 在陽間與許貫忠一同隱居於汴京近郊以打探李師師消息,在得悉李師師自刎後潛入金營刺殺金將,並引爆火藥自殺;入秘境後重遇李師師,其後與李師師成親,隱居於深山 |
| 許貫忠 | 在陽間與燕青一同隱居於汴京近郊,入秘境後與燕青、李師師重逢,一同隱居於深山 |
| 李師師 | 在陽間汴京出家為道姑,在金軍攻陷汴京後被送入金營,痛罵金人後自刎;入秘境後重遇燕青,其後嫁予燕青,隱居於深山 |
下表列出《賊水滸》中的人物關係。有關梁山頭領之間的關係,請參閱「施耐庵《水滸全傳》」中的「『前七十一回』人物關係」。
| 關係 | 人物 |
|---|---|
| 父子 | 高天石-精精兒 |
| 兄弟 | 滕戣-滕戡、竇雄-竇傑、丁佐-丁佑 |
| 姐弟 | 尉遲無雙-尉遲世英、方梅英-方問卿 |
| 夫妻 | 林沖-林娘子、董平-儂丹心、徐寧-陳氏、李逵-尉遲幽蘭、楊雄-藍玉烟、時遷-方梅英、孟康-蘇密娜、龐雲龍-玉玲瓏、高天石-蘇三娘、燕青-李師師 |
| 叔姪 | 孔德-孔明、孔德-孔亮 |
| 舅甥 | 長孫鈞-儂丹心 |
| 表兄弟 | 鄧先-高天石 |
| 第一回 | 及時雨魂歸地府 | 截江鬼行兇忘川 |
| 第二回 | 崔州平交友赤沙渡 | 宋公明隱蹤綠柳莊 |
| 第三回 | 驅狼入阱縱火破千兵 | 斬蛇開道穿林逢雙解 |
| 第四回 | 狹中狹秀士重亡魂 | 錯中錯旋風建奇功 |
| 第五回 | 鼓上蚤放火羅海州 | 張蒙方敗績隱龍山 |
| 第六回 | 戰甘茂好漢各奮勇 | 殺卓敬猛將投大義 |
| 第七回 | 救兄弟二雄入酆都 | 見不平三郎鬧酒樓 |
| 第八回 | 劫奸賊群雄大反獄 | 戰城門烈女逝香魂 |
| 第九回 | 收不義宋江效相如 | 射虎精花榮賽由基 |
| 第十回 | 伏水獸白條躍清瀑 | 逢夔怪神算説洪荒 |
| 第十一回 | 上奇山神醫憶青囊 | 取五州軍師定良謀 |
| 第十二回 | 伏荒林誤傷降將 | 入異境忽遇奇僧 |
| 第十三回 | 煩裡煩殺星拒禪緣 | 冤內冤鐵牛喪老母 |
| 第十四回 | 石將軍黑店殺賊 | 黑旋風天門使酒 |
| 第十五回 | 北極廟萬人驚豔 | 河陽店一漢演武 |
| 第十六回 | 喬神醫李逵亂診脈 | 懲貪官楊雄笑剃頭 |
| 第十七回 | 爭繡球鐵牛掛花紅 | 鬧洞房莽賊驚異變 |
| 第十八回 | 傾巢禍見虎狼異心 | 狹路逢驗好漢肝膽 |
| 第十九回 | 病關索山寨結姻緣 | 智多星征遠興三軍 |
| 第二十回 | 中三伏卓正初折陣 | 謀決勝吳用大劫營 |
| 第二十一回 | 史文恭潛襲隱龍山 | 蕭嘉穗鶴唳天門城 |
| 第二十二回 | 問心肺吳用飛書 | 論刀甲時遷下山 |
| 第二十三回 | 聞鬼谷史文恭聘士 | 反劫營智多星得勝 |
| 第二十四回 | 病關索貪功陷武庫 | 蕭嘉穗高才傳飛檄 |
| 第二十五回 | 奇士談笑計展連環 | 飛賊喬畫迷劫太子 |
| 第二十六回 | 庸醫診脈忽動狼心 | 黑夜追趕驚逢山魈 |
| 第二十七回 | 復冤仇初逢俠女無雙 | 逃窮路驚見天王托塔 |
| 第二十八回 | 晁蓋稱尊把頭隱龍山 | 吳用擺佈絕殺萬軍計 |
| 第二十九回 | 得奇士文恭圖偉業 | 鬥智謀李助識反間 |
| 第三十回 | 薦四傑鄧泰助羽翼 | 觀奇陣吳用造利器 |
| 第三十一回 | 劉智伯妙策圖隱龍 | 戴太保易名入酆都 |
| 第三十二回 | 鬥三英史文恭大折軍 | 戰四傑隱龍山小輸陣 |
| 第三十三回 | 焚軍糧走毛頭獨火 | 逃性命歎韓頡班澤 |
| 第三十四回 | 聽説書見人間絕口 | 殺土霸逢梁山舊人 |
| 第三十五回 | 雪店聞笛見高士 | 寒澗折花對佳人 |
| 第三十六回 | 雲山滄桑傳新信 | 情海翻波話故瀾 |
| 第三十七回 | 死士夜刺公明亡身 | 神醫妙手天王刮骨 |
| 第三十八回 | 水火既濟無雙生活宋江 | 陰陽同歸公明再逢玄女 |
| 第三十九回 | 刑場雙簧公明伏四傑 | 酒店辯論穆弘訪寒山 |
| 第四十回 | 充供吃屎無恥當道 | 造書傳信好漢奔走 |
| 第四十一回 | 沒遮攔智賺石寒山 | 無雙女全救太平鎮 |
| 第四十二回 | 高天石隔窗聽姦情 | 沒遮攔送佛説畫法 |
| 第四十三回 | 分水獸血濺華筵堂 | 辛雲姿魂歸遺恨天 |
| 第四十四回 | 忘川江火燒戰船 | 隱龍山擺佈三路 |
| 第四十五回 | 較利害二虎分九州 | 鬥智勇李史喪三軍 |
| 第四十六回 | 王觀上山重論招安 | 丘岳逃獄小破劫營 |
| 第四十七回 | 十面埋伏文恭絕路 | 借刀殺人鄧先亡身 |
| 第四十八回 | 破奇陣李助喪雄師 | 救殘軍奚勝盡忠節 |
| 第四十九回 | 忍暴打公明義服袁朗 | 懲不義宋江油烹班澤 |
| 第五十回 | 愴夫宣淫惡招無雙暴打 | 公明護綱常驚俠女三箭 |
| 第五十一回 | 葬鄧先穆弘冷觀事 | 征西疆甘茂忿打城 |
| 第五十二回 | 驚猛獸梁山大折軍馬 | 探軍機時遷巧入封州 |
| 第五十三回 | 救弱女時遷失陷封州城 | 妄攀鳳祝彪驚魂公主府 |
| 第五十四回 | 劫糧綱朱武設神機 | 敗三雄董平展雙槍 |
| 第五十五回 | 妖法損軍公明逃難 | 陽世重回宋江探弟 |
| 第五十六回 | 九天女詩兆兩世命 | 公孫勝棋解天下運 |
| 第五十七回 | 入冥世入雲龍鬥法 | 智設計智多星失算 |
| 第五十八回 | 張籠擒鳳董平望姻緣 | 笑裏藏刀太子定毒計 |
| 第五十九回 | 將計就計宋江取封州 | 血肉相薄花榮中毒箭 |
| 第六十回 | 宋公明重奪封州城 | 林教頭惱悶求醫路 |
| 第六十一回 | 金毛犬演説四方事 | 豹子頭間聞女兒情 |
| 第六十二回 | 無雙女使強逼姻緣 | 林教頭忿氣拒成家 |
| 第六十三回 | 生死路林扈見真情 | 秘言處宋晁暗相疑 |
| 第六十四回 | 錦豹子劫路怒剝衣 | 及時雨憂病哭兄弟 |
| 第六十五回 | 行國手無雙救二將 | 逞毒心昆仲結冤仇 |
| 第六十六回 | 宋公明抱怒幾斬徒 | 吳軍師藏意苦諫主 |
| 第六十七回 | 戴宗訪故對珠山 | 石輔忿鬧寶戟會 |
| 第六十八回 | 假中辯真怒報冤仇 | 計中藏計驚破山寨 |
| 第六十九回 | 群雄投山天王得翼助 | 蠻軍臨城甘茂智劫營 |
| 第七十回 | 折三軍莫天何逞勇 | 鬥變陣林教頭顯智 |
| 第七十一回 | 吳加亮忿起奇襲軍 | 玄風道毒修瘟癀法 |
| 第七十二回 | 入雲龍捨命救封州 | 錦豹子趕路陷迷谷 |
| 第七十三回 | 錦豹子火燒古鐘寺 | 呼保義寄書西蠻營 |
| 第七十四回 | 鞭上將蠻太子失軍心 | 取天門吳加亮成大功 |
| 第七十五回 | 病大蟲慘言食人事 | 林教頭怒懲剋扣老 |
| 第七十六回 | 懲貪污公明成蛇尾 | 戰決死三軍奮虎怒 |
| 第七十七回 | 兩國死鬥天何肆虎勇 | 三路合圍西蠻覆全軍 |
| 第七十八回 | 小李廣復仇射叛將 | 儂丹心承位王西蠻 |
| 第七十九回 | 入天門公明誅奸貪 | 監法場穆弘發冷論 |
| 第八十回 | 巧裡應耿恭獻二城 | 背師恩蘇瓊喪本州 |
| 第八十一回 | 唐牛兒貪色度城關 | 吳加亮嫉才議抽薪 |
| 第八十二回 | 天門城宋江大賞功 | 關帝廟戴宗忿不平 |
| 第八十三回 | 戴院長投書隱龍山 | 鄧軍師發兵黃金城 |
| 第八十四回 | 尋麒麟黑旋風磨高性 | 劫軍糧霹靂火展神威 |
| 第八十五回 | 石輔智賺房太尉 | 林沖計取集州城 |
| 第八十六回 | 削軍權林沖去位 | 説鴻雁穆弘解事 |
| 第八十七回 | 吳加亮失算損虎將 | 趙得勝捐生全大義 |
| 第八十八回 | 林教頭決獄陵州市 | 蕭嘉穗飛書華嚴界 |
| 第八十九回 | 丁德興撞死關門 | 玉旛竿迷魂黑店 |
| 第九十回 | 催命判巧遇梁山故 | 通臂猿怒破玉馬局 |
| 第九十一回 | 看演武一尋盧員外 | 買客店大救感疫友 |
| 第九十二回 | 吳軍師計陷好漢 | 高令公貪壞富豪 |
| 第九十三回 | 病關索尋故鑽地道 | 玉麒麟思兄宿古廟 |
| 第九十四回 | 再滅國家王慶自焚宮 | 重會兄弟宋江大宴眾 |
| 第九十五回 | 鬥龍虎百將各競勇 | 展神威員外獨奪魁 |
| 第九十六回 | 宋江兵進黃金城 | 朱武夜説盧員外 |
| 第九十七回 | 敗中計梁山翻得勝 | 勝裡謀謝艾圖大敵 |
| 第九十八回 | 獻七策吳用惹紛紜 | 分三路史進折軍馬 |
| 第九十九回 | 破晉軍水火展雄威 | 識奸計朱武設神機 |
| 第一百回 | 信州城梁山軍解圍大戰 | 寒巖山宋公明賞雪賦詩 |
| 第一百零一回 | 見故人林沖感真情 | 遭劫營宋江折良將 |
| 第一百零二回 | 謝艾劫營破梁山 | 宋江逃路逢兄弟 |
| 第一百零三回 | 戴宗尋仙丹霞山 | 謝艾冰圍嚴州城 |
| 第一百零四回 | 盧員外大戰嚴州道 | 謝上將敗走黃金城 |
| 第一百零五回 | 桃花村戴院長昧音訊 | 洗心鎮石寒山遇故人 |
| 第一百零六回 | 吳軍師巧設美人計 | 龐雲龍歸降梁山業 |
| 第一百零七回 | 入酆都戴太保巧結內監 | 忍出首龐雲龍詐害忠良 |
| 第一百零八回 | 中反間秦廣王自除干城 | 謀名城吳加亮計害小民 |
| 第一百零九回 | 時遷火燒巫雲閣 | 宋江兵奪黃金城 |
| 第一百一十回 | 吳軍師避禍天門路 | 盧俊義大戰景州城 |
| 第一百一十一回 | 重比棒石雄受暗算 | 得回書林沖巧賺城 |
| 第一百一十二回 | 宋公明回軍召吳用 | 蕭嘉穗作歌點鄧泰 |
| 第一百一十三回 | 朱陽關宋江破陰謀 | 隱龍谷鄧泰陷三軍 |
| 第一百一十四回 | 乍敗圖謀鄧泰受凌遲 | 重令隱龍宋江議稱王 |
| 第一百一十五回 | 成功業宋公明正王位 | 酬勳勞諸好漢受官賞 |
| 第一百一十六回 | 文司馬酆都獻策 | 宋公明兩路起兵 |
| 第一百一十七回 | 時遷聽書華嚴城 | 李雲忿鬧雙鳳坊 |
| 第一百一十八回 | 鼓上蚤救美總管府 | 金毛犬詐馬華嚴城 |
| 第一百一十九回 | 青面獸作間華嚴軍 | 魯總管盡節開州道 |
| 第一百二十回 | 吳用全定華嚴境 | 甘茂大戰青泥關 |
| 第一百二十一回 | 沒遮攔盛州入勾欄 | 雲將軍訴情欲叛軍 |
| 第一百二十二回 | 穆大郎説反飛龍將 | 甘元帥夜奪盛州城 |
| 第一百二十三回 | 戴太保間入九全都 | 穆大郎夜尋金槍手 |
| 第一百二十四回 | 説孫安大戰九全城 | 怪文昭招降江北國 |
| 第一百二十五回 | 吳加亮定滅方臘計 | 宋公明五路取酆都 |
| 第一百二十六回 | 宋公明兵進五關路 | 林教頭重上望雲崖 |
| 第一百二十七回 | 林教頭寒崖小敘話 | 宋公明酆都大圍城 |
| 第一百二十八回 | 兵圍黃金方臘渡忘川 | 軍分三路宋江拒大敵 |
| 第一百二十九回 | 戰天門入雲龍陣上鬥法 | 渡無定方皇叔舟中受擒 |
| 第一百三十回 | 破面目林教頭天涯亡命 | 設毒計呂樞密陸地造舟 |
| 第一百三十一回 | 以順驅逆喬道清鬥神法 | 興水自溺呂師囊覆全軍 |
| 第一百三十二回 | 全大義張順放二阮 | 懷歹意白勝賺故交 |
| 第一百三十三回 | 豪情大義愧殺白日鼠 | 英雄末路死戰豹子頭 |
| 第一百三十四回 | 陷汴京蕭金雙死節 | 戰酆都柴李俱失機 |
| 第一百三十五回 | 吳用計殺賀從龍 | 王寅送死緒州城 |
| 第一百三十六回 | 吳軍師智取壓陽關 | 安神醫拯救隱龍寨 |
| 第一百三十七回 | 驚妖術宋公明慘敗朱陽關 | 病王駕盧俊義憂疑黃金城 |
| 第一百三十八回 | 和文武宋公明兵動黃金城 | 阻江風方臘師回黑石關 |
| 第一百三十九回 | 吳加亮大戰黑石關 | 盧俊義惶惑秋風路 |
| 第一百四十回 | 玉麒麟辭駕禦南蠻 | 智多星設計陷忠良 |
| 第一百四十一回 | 吳加亮智滅飛雲衞 | 呼延灼大戰信州道 |
| 第一百四十二回 | 呼延灼打破連珠寨 | 宋公明兵臨信州城 |
| 第一百四十三回 | 驚妖法宋公明受困博州 | 奮忠義戴太保奔走道路 |
| 第一百四十四回 | 路遇書生道妖法來歷 | 相會牢房驗男子肝膽 |
| 第一百四十五回 | 眾豪傑解放隱龍山 | 豹子頭遇險望雲崖 |
| 第一百四十六回 | 豹子頭重逢傷心女 | 小李廣徵集四方兵 |
| 第一百四十七回 | 論解圍群英紛紜議對策 | 探消息戴宗喬裝入吳營 |
| 第一百四十八回 | 戴院長見駕博州城 | 厲天閏冒功吳軍營 |
| 第一百四十九回 | 起救兵玉麒麟大點七軍 | 恃妖術吳太子兵分四寨 |
| 第一百五十回 | 夔鼓驚雷破軍走妖道 | 異陣鋒鋭敗陣驚良將 |
| 第一百五十一回 | 豹子頭死戰全三軍 | 小李廣炫技射強敵 |
| 第一百五十二回 | 小李廣打破東門寨 | 吳太子迫放三路兵 |
| 第一百五十三回 | 大會垓下吳軍臨末路 | 捲土重來妖道圖滅國 |
| 第一百五十四回 | 慘罹大劫公孫勝終證仙位 | 喪心病狂神惡道引雷自焚 |
| 第一百五十五回 | 宋公明整軍收權柄 | 包道乙逞惡煉藥人 |
| 第一百五十六回 | 驚妖術梁王折大將 | 謀斬首軍師枉安排 |
| 第一百五十七回 | 射妖道無雙絕惡源 | 喪三軍方傑終殺身 |
| 第一百五十八回 | 活閻羅江上捉方臘 | 真獨夫愁城驚檄文 |
| 第一百五十九回 | 秦廣王自焚瓊華台 | 宋公明答允登基事 |
| 第一百六十回 | 吳加亮毒計害豪傑 | 無雙女縱怒殺君臣 |
| 第一百六十一回 | 天王歸天群雄各覓道路 | 林沖歸林天涯月圓相依 |
以下是《賊水滸》的大事年表。為清晰區分陽間和非陽間的大事,以下把此書中有關秘境/陰曹/天界的大事以及有關陽間的大事分開列表。雖然《賊水滸》沒有清楚交代事件發生的年份,但由於此書的記事大致能上承「施耐庵《水滸全傳》」中「大事年表」的年期,並且下接「靖康之難」的真實歷史年期,因此以下把「宋江、李逵被毒殺」和「宋江入秘境」的年期定為「宣和七年三月」,其他的年期都是據此順推或逆推而得(這裡採用宋朝年號只是為了方便記事,並不代表秘境奉行宋朝正朔)。請注意根據此書對宋江回陽間此一情節的描述,可知陽間與秘境的時間長度一致(即陽間中一年等於秘境中一年),而且人死後便即入秘境,中間並無停頓。此外,此書存在一些時間錯誤,其中一個錯誤是此書提到蔣敬自述在陽間經商「數年」後染疫身亡,蔣敬說這話時正當宋江初佔隱龍山(即宣和七年上半年),但根據《水滸全傳》,蔣敬是梁山頭領中少數在征方臘後倖存的頭領之一,而梁山軍於宣和六年九月才結束征方臘戰事並班師回朝。即使蔣敬在退伍後便即經商,那麼由宣和六年九月至宣和七年上半年也只有數月時間,因此上述蔣敬經商「數年」之說是不合理的,應理解為「數月」之誤。另外又如在宋江舉行登基大典的「三月十五日」時,此書說其時離宋江入秘境「恰正六年」,但根據此書的情節,從宋江入秘境到登基大典,應只有三年時光而沒有六年這麼久。雖然宋江只花了三年時間便平定秘境內的忘川江南北地,其速度實在快得令人咋舌,但這與《水滸全傳》中梁山軍的征戰速度一致,因為在《水滸全傳》中,梁山軍也是花了三年時間便完成征四寇。
| 年期 | 秘境/陰曹/天界大事 |
|---|---|
| 前19世紀 | 磨磨僧與天殺星(其後降生為李逵)在龍華會相遇,約定三千年後幫天殺星度厄。 |
| ? | 孫悟空大鬧陰曹,地藏王菩薩等閉關養傷。秦廣王任酆都國國王,此後酆都秘境四分五裂,出現夏國、南國、西國以及海外的眾多異邦。
孫悟空大鬧天庭,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因戰鬥不力,被貶下凡,被鎮壓於龍虎山。其後被洪信放出。 雲中老人獲賜散仙之位。 管輅向雲中老人預言數百年後秘境大變亂。 |
| 9世紀 | 秦廣王因雲中老人拒醫其太子導致太子病亡,將雲中老人下獄。其後雲中老人被天庭囚於逐天山。 |
| ? | 崔道成、丘小乙霸佔金鐘寺,為害九葫蘆十八口連環套一帶。
林娘子遇纏纏老祖,被帶至秘境。 王倫佔據隱龍山。其後杜遷、宋萬、朱貴到隱龍山投附王倫。 晁蓋成為忘川江邊一村莊村主。 史文恭與蘇定和曾家五虎在酆都國重聚為盜,其後史文恭投軍。 田虎、王慶在忘川江北分別建立晉國、楚國。其後欒廷玉投附晉國。 |
| 宣和五年(1123) | 鄧先在山南州強娶辛雲姿,自此時常暴虐辛雲姿。 |
| 宣和六年(1124) | 梁山軍陣亡罡煞紛紛闖入秘境,秦廣王下令緝捕眾罡煞。
張順被封為杭州湧波門土地將軍。其後被城隍勒索,殺鬼卒棄官,與張橫在逐天山打魚擺渡。 李忠、周通佔據黑岳山。燕順、王英、扈三娘、鄭天壽佔據亂石山。項充、李袞佔據龍角山。歐鵬、陶宗旺佔據高雲山。史進、陳達、楊春佔據連雲山,其後馬麟、董平亦加入。鮑旭佔據赤松山,其後秦明、馬寶、謝震乾亦加入,以秦明為寨主。施恩佔據磨盤山,其後單廷珪、魏定國、杜興亦加入,以單廷珪為寨主。 時遷在羅海州重遇楊雄、石秀。 石勇到天門城投靠尉遲老爺。 張清、龔旺、丁得孫在黃金城大牧場盜馬,其後被官軍追捕,張清逃至甘陵州,龔旺、丁得孫逃至天門道。 穆弘在九全城外稱霸,結識蕭嘉穗,得其點化。其後因得罪官府,出逃。 孟康在沙鹽島打魚,其後出海遇險,為威尼斯商船所救,自此為海商弗朗台效力,與蘇密娜相戀。 前梁山軍士馬六獲崔州平收容於安平莊。崔州平透過戴宗與宋江結交。 方臘在忘川江北建立江南國。其後江南國攻滅夏國。 蕭嘉穗在望雲崖病危,為尉遲無雙所救,二人相戀。其後因尉遲無雙報家仇殺戮過度,二人爭執,蕭嘉穗避開尉遲無雙。 張蒙方妹成為秦廣王妃,張蒙方獲寵信,其後受任為羅海州知州。 秦壽受任為天門道都總管。 |
| 宣和七年(1125) | 袁宏祖在九全城遇盜,為曹正所救。
盧俊義到黃金城投奔盧人傑。 李雲在華嚴城受薛三娘招贅為夫。 |
| 宣和七年(1125)上半年 | 薛永在酆都國遇王定六,二人一起跑江湖。
鄧飛到黃草山投附廖立,成為副寨主。 林沖、阮小二、阮小五、朱富、白勝先後到忘川江邊投附晁蓋。 高君德欲娶尉遲幽蘭,被尉遲老爺拒絕。 尉遲二爺勾結秦壽謀奪尉遲老爺家產,以慢藥毒害尉遲老爺。 |
| 宣和七年(1125)三月 | 宋江入秘境,獲太白金星點化,在忘川江邊與李逵重逢。
張旺勒索宋江,崔州平拘禁張旺,將宋江、李逵藏匿於安平莊。馬六重投宋江麾下。 黃文炳私放張旺,向秦廣王舉報崔州平。戴宗到酆都城尋崔州平,被捕。崔州平下獄受刑。黃文炳獲秦廣王寵信。 高雄率軍到安平莊剿捕宋江,全軍覆沒。宋江率眾逃奔隱龍山,李逵在途中殺巴蛇、猛虎,重遇解珍、解寶。 |
| ? | 吳用獲九天玄女贈天書,重遇花榮。
李逵殺王倫,宋江奪佔隱龍山。 張蒙方率軍征討隱龍山,敗績。楊雄、石秀、時遷助隱龍山攻破羅海州。宋江立誓永不再受招安。吳用、花榮投附隱龍山。 卓敬率軍征討隱龍山,因偏私貪瀆激發兵變被殺,甘茂、馬勁、羅士奇、天子山投降隱龍山。 南國入侵酆都國,其後圍攻九全城。謝艾投軍,獲韋欽融提拔。 黃五郎欲強娶方靈娥,為劉唐所殺,方靈娥被捕並賣入萬金樓。石秀等重遇劉唐、焦挺,救方靈娥,挾持西門慶(化名西門長青)、黃文炳,劫獄救出戴宗、崔州平。方靈娥為救石秀、劉唐中箭身亡,石秀患迷情離魂症,西門慶殺黃文炳出逃。潘金蓮被沒入皇宮為奴,其後成為秦廣王寵妃。 隱龍山人馬途經黑岳山,李忠、周通拒絕上隱龍山。宋江親臨黑岳山,勸服李忠、周通歸附。 花榮、楊雄在逐天山重遇蔣敬,除滅虎精,重遇張橫、張順。樊倫挑戰張順,被擊敗。 花榮等救花斑豹母子,除滅夔怪,上紅花山訪雲中老人,取得醫藥。花榮帶蔣敬、張橫、張順以及花斑豹母子、夔怪皮、雷獸骨回隱龍山。 張蒙方、吳子安統率羅海州、司州、無定州、明州、海陽州出兵圍攻隱龍山。隱龍山軍攻破五州,官軍潰散,張蒙方被殺,吳子安投降,被李逵誤砍掉手臂。 李逵畏罪出走,遇磨磨僧和纏纏老祖,重遇老母,被韓伯龍麻翻,老母被殺。石勇殺韓伯龍,救李逵。 |
| 宣和七年(1125)六月 | 李逵、石勇、楊雄到天門城。李逵結識周德威,誤打誤撞治好尉遲老爺。尉遲幽蘭拋綉球,為李逵奪得。李逵與尉遲幽蘭成親,張旺指證李逵,李逵和尉遲老爺全家被捕下獄。高君德帶走尉遲幽蘭,企圖姦佔尉遲幽蘭,為楊雄等所殺。
廖立殺藍玉烟全家,擄藍玉烟回黃草山。 楊雄等重遇薛永、王定六,請周德威買通上下,救護李逵,並帶尉遲幽蘭逃出天門城,途中遇嚴子莊、鄧飛,助鄧飛奪佔黃草山。楊雄在黃草山遇藍玉烟,二人訂情。 |
| ? | 楊雄等回隱龍山,吳用進兵天門城,與黃草山聯手攻取封州,趙得勝、丁德興、高陵投附隱龍山。吳用擊敗卓正,圍攻天門城,周德威、楊炎投附隱龍山。
時遷到酆都城打探消息,結識蕭嘉穗。 史文恭派雷天虎化名雷劍混入隱龍山。 劉去非諫諍秦廣王,被虐打罷官。秦廣王派史文恭征討隱龍山,池俊馳援天門城,史文恭獲賜萬刃烏雲鎧。吳用撤軍。 史文恭奪取隱龍山頭關和二關。吳用回隱龍山,張青、孫二娘約同亂石山人馬一同投附隱龍山。 吳用大破史文恭,隱龍山收復二關、頭關。孔明、孔亮投附隱龍山。 楊雄、時遷潛入酆都城武庫,楊雄失手被擒。蕭嘉穗、時遷盜得昆侖刀,拐走酆都國太子。時遷在望雲崖遇尉遲世英、尉遲無雙,尉遲無雙除滅山魈。 史文恭向楚國借兵,李助、史文恭合兵攻打隱龍山,晁蓋等到隱龍山助戰,宋江推晁蓋為隱龍山寨主。 鄧泰投附史文恭。史文恭以楊雄交換酆都國太子,將酆都國太子送交李助為質。烏天元、烏天坤、烏天風、烏天雲投附史文恭。 戴宗赴酆都城混入官府,秦廣王隱瞞史文恭叛國事。 劉敏率奇兵偷襲隱龍山後山諸寨,花斑豹報恩救楊雄。劉敏兵敗,被班澤叛賣殺害。孔明、孔亮疏忽職守,導致糧囤失火,畏罪潛逃。晉、江南發兵攻楚。 項充、李袞攻天門城,戰敗,到封州投附隱龍山軍。 |
| 宣和七年(1125)九月 | 天門道山蠻作反,引西國軍入侵,圍攻天門城。 |
| 宣和七年(1125)冬季 | 楊志在九全城病倒,得樊猛救助,向樊猛傳授武藝。其後楊志到黃金城投奔盧人傑。
韋欽融、謝艾大破南國軍,解九全城之圍。其後謝艾又擊滅東溟海盜,擒殺林祿。 |
| ? | 扈三娘、時遷在回心鎮重遇湯隆,救助方梅英,除滅惡霸鮑雷。湯隆投附隱龍山。
扈三娘、時遷結為姐弟,遇蕭嘉穗,到望雲崖請尉遲無雙姐弟到隱龍山助戰。 烏天坤潛入隱龍山,刺傷晁蓋、宋江,尉遲無雙替晁蓋刮骨療毒。烏家四兄弟為隱龍山軍所擒。 尉遲無雙救活宋江,宋江收伏烏家四兄弟。 史文恭在各地設招賢局,搜刮錢財,聲名狼藉。 聞人世崇統率鄧先、樊倫襄助李助,擊破隱龍山水軍。 |
| 宣和七年(1125)十二月 | 宋江改忠義堂為仁義堂。
張青、孫二娘在甘陵州被捕。時遷潛入楚軍營盜回酆都國太子, 穆弘在青坡村附近結識石寒山,重遇焦挺。二人到酆都城,遇戴宗,結識高天石、蘇三娘。穆弘等請石寒山造假信,引甘陵州派遣丘岳押送張青、孫二娘,在高雲山得歐鵬、陶宗旺、張清、高天石、蘇三娘之助救出張青、孫二娘,俘擄丘岳。穆弘騙石寒山入伙。 尉遲無雙在太平鎮除滅魃狗。 湯隆製成飛天霹靂車、九牛匣車連機弩、五毒神水龍頭機。 蕭嘉穗醫治石雄。 |
| 靖康元年(1126) | 林娘子流落石州,獲公孫老人收為義女。張歪嘴引東溟海盜餘黨殺公孫老人,擄走林娘子。東溟海盜餘黨劫掠明州,被隱龍山軍攻滅。林娘子逃至桃花村。
曹正成為盛州屠宰業行首。 |
| 靖康元年(1126)春季 | 欒州雲大官人取得呂布方天畫㦸,舉行畫㦸會,呂方、郭盛劫取畫㦸,奪佔對珠山。雲大官人告官,為呂方、郭盛所殺。 |
| 靖康元年(1126)正月 | 張青、孫二娘在酆都城揭露史文恭叛國事,被捕。秦廣王緝捕史文恭等。
穆弘在山南州與辛雲姿相遇,二人惺惺相惜。辛雲姿被樊倫姦佔,自殺。樊倫設局謀害鄧先,失敗被殺。鄧先隨高天石投附隱龍山,穆弘因未能救辛雲姿而抱撼。 隱龍山大破楚國水軍。 楊詢請明州太守王觀伺機招安隱龍山。 |
| 靖康元年(1126)二月 | 史文恭、李助派軍偷襲明州、司州、羅海州,被隱龍山軍擊敗,高世卓投降隱龍山。王觀隨軍上隱龍山,議論招安披拒,吳用放王觀回酆都城行反間計。
吳用放丘岳到史文恭軍營行反間計,史文恭全軍覆沒。鄧先用昆侖刀殺史文恭,昆侖刀顯靈殺鄧先。 孔明、孔亮在賓陽州擒鄧泰回隱龍山,鄧泰、項忠、馬成投降隱龍山。 隱龍山大破先天無極陣,楚軍大敗撤軍,左謀、袁朗投降。班澤欲投附隱龍山,被宋江烹殺。其後江南軍在咸水原大破楚軍,圍困楚國國都新昌城。 時遷因功獲升賞。鄧泰獻策以振興山寨,隱龍山軍佔據隱龍道各州。其後姜炯、裴武俊、莫任邪等投附隱龍山。 王英欺侮扈三娘,尉遲無雙暴打王英,與宋江翻臉,帶扈三娘到望雲崖。尉遲世英到天坑谷練武。 |
| 靖康元年(1126)三月 | 宋江進兵天門城,韓宣、宇文勝、龔旺、丁得孫等投附隱龍山軍。
西國軍攻陷封州,以猛獸陣擊敗隱龍山軍。 朱武在天門城附近被捕,為連雲山人馬所救。 隱龍山軍擊破猛獸陣,但被玄風道人妖法擊敗。連雲山人馬投附隱龍山軍。朱武施法讓宋江回陽間,九天玄女向宋江贈詩兆。 宋江到陽間二仙山請公孫勝、樊瑞入秘境助戰,公孫勝擊敗玄風道人。 董平與西國公主儂丹心一見鍾情。宋江向西國太子儂天山提親,儂天山設局欲害宋江,吳用將計就計,攻取封州,董平、花榮受重傷命危。儂丹心率部投降隱龍山軍。 林沖舉薦袁宏祖投附隱龍山軍。 |
| 靖康元年(1126)四月 | 林沖、時遷上望雲崖請尉遲無雙下山,林沖與扈三娘訂情盟誓。林沖重遇楊林。
尉遲無雙到封州治癒花榮、董平,烏天風、烏天雲、孔明、孔亮擊傷尉遲無雙,被宋江處罰。 |
| 靖康元年(1126)五月 | 晉軍入侵黃金道,張通判投附晉軍,混入三停崗當細作。
西國國王統率儂天山、莫天何、結都那攻封州,以孛兒遲、繆一麟圍攻天門城。 蕭嘉穗混入隱龍山軍中暗助林沖。 韓滔、彭玘投附隱龍山。 戴宗、焦挺遇樊猛,同上對珠山參加寶㦸會。戴宗識破張通判奸謀,與石輔結義。羅瑾、馬迪假意投附隱龍山,引晉軍攻破對珠山,焦挺墮下天坑谷,為尉遲世英所救。呂方、郭盛、樊猛、石輔到封州投附隱龍山軍。 隱龍山以酆都國太子交換張青、孫二娘。 |
| 靖康元年(1126)六月 | 戴宗回隱龍山報信,晁蓋派軍到封州支援宋江。
玄風道人施瘟癀疫水法襲擊封州。公孫勝擊殺玄風道人,受重傷,到丹霞山養傷。其後公孫勝獲神將贈送《道德真玄經》,喬道清、馬靈施法從二仙山轉移至丹霞山探望公孫勝。 封州瘟疫流行,楊雄、石秀帶雲中老人藥方到封州治病,朱武出計將瘟疫傳向西國軍營。 楊林到封州投附隱龍山軍,奉派接應隱龍山援軍,途中與石雄結義。其後石雄到黃金城投奔盧人傑,獲舉薦為軍官。 楊林誤入九葫蘆十八口連環套,與尉遲世英合力除滅崔道成、丘小乙,尉遲世英送焦挺到封州。 |
| 靖康元年(1126)七月至八月間 | 宋江將藥方送至西國軍營,朱武出計分化西國軍心。儂天山暴打結都那,思執政力、渾堅率部出走。
吳用率奇兵在白川河邊襲殺池俊,唐斌等投降隱龍山軍。吳用擊滅天門城外西國軍,殺孛兒遲,擒繆一麟,計取天門城。 林沖揭發孔德剋扣糧餉,宋江懲辦孔德等。 西國國王病卒,儂天山繼位。隱龍山軍三路圍攻,擊滅西國軍,結都那等投降,莫天何殺儂天山後自殺。雲羅喉投附隱龍山軍。 宋江義釋西國軍殘部,立儂丹心為西國女王,西國成為隱龍山附屬國。董平與儂丹心訂親,帶左謀、楊炎到西國輔政。西國以思執政力、渾堅留於隱龍山軍助戰。 隱龍山軍傳檄天門道各州,其中十九州歸順隱龍山。其後李荃等投附隱龍山軍。 宋江入天門城,處決秦壽、卓正等,呂義、彭烈投降隱龍山軍。孟康到天門城投附隱龍山軍。 隱龍山軍攻取安州、掖州、復州、光化州、贊州、匡州、西梁州,耿恭、安思恭、唐牛兒投降隱龍山軍。 晉軍入侵天門道,攻陵州。 隱龍山派軍攻華嚴道,在武岡州與酆都軍相持。 夏侯涼等投奔隱龍山。 |
| 靖康元年(1126)九月 | 宋江率軍馳援陵州,擊退晉軍,攻入黃金道。
戴宗在隱龍道與黃金道邊界重遇郁保四,二人殺惡霸王七,救樊五娘。其後樊五娘遷至桃花村,遇林娘子。 戴宗回隱龍山請援兵,鄧泰到朱陽關指揮戰事。 林沖攻取集州。宋江疑忌林沖,削其軍權。 赤松山人馬投附隱龍山軍。 |
| 靖康元年(1126)冬季至建炎元年(1127)正月間 | 武士德在陵州殺地痞牛二,獲林沖推薦加入隱龍山軍。
赫天定等投附隱龍山軍。 孟康、蘇密娜疏浚天門城海港,重開國際貿易。隱龍山軍在天門城設置海關。 蕭嘉穗赴石州尋找林娘子,不果。 隱龍山軍擊滅虎牙崖上晉軍,攻取瓜州、地井關。 謝艾大破晉軍,解黃金城之圍。楊雄、石秀、時遷、李逵入黃金城,染疫病倒。 孟康赴黃金城,重遇李立、侯健、雷橫、蔡福,出錢治好楊雄等。 楊志獲魯秀招請到華嚴城任軍官。 吳用到黃金城,定計誣陷石雄、盧人傑結交隱龍山,石雄、盧人傑下獄,高令公侵奪盧府家產,葉質、蔡福救護盧人傑、石雄。盧俊義被迫投附隱龍山軍。 江南軍攻破新昌城,王慶自焚,李助自刎,楚國亡。江南軍轉攻晉國國都損陽城。 隱龍山軍在地井關舉行演武大會,盧俊義奪魁,受任為副帥。 吳用派出要事人、知世郎秘密監視眾頭領、百姓。 隱龍山軍攻打黃金城,失利。高令公搾取黃金城富戶錢財,派文昭赴酆都城賄賂朝廷。文昭遇劫,後輾轉流浪至酆都城。 隱龍山軍轉攻忘川江南沿岸,攻取嚴州、壽州、白州、龍虎渡、順州、信州、景州,磨盤山人馬投附隱龍山軍,山士奇等投降隱龍山軍。 扈三娘思念林沖成疾,尉遲無雙帶扈三娘到嚴州訪林沖,被吳用知悉。尉遲無雙送扈三娘上逐天山請雲中老人醫治。 謝艾在嚴州偷襲隱龍山軍,樊瑞鬥法擊殺玄通道人。李應、朱仝投附隱龍山軍。 裴宣、穆春投附隱龍山。 |
| 建炎元年(1127)春季 | 李師師、燕青、許貫忠入秘境。其後燕青與李師師成親。 |
| 建炎元年(1127)二月 | 謝艾圍攻嚴州,被隱龍山軍擊退,退守黃金城外。喬道清、馬靈加入隱龍山軍。
戴宗在桃花村遇樊五娘、林娘子。朱仝、雷橫奉派到桃花村接林娘子、樊五娘到小寒山一尼庵,將之軟禁。 朱陽關瘟疫流行,蕭嘉穗帶啞口道人到朱陽關治病、禳災,點化鄧泰,不果。 董平回歸隱龍山軍助戰。 吳用使石寒山造假信。戴宗將龐雲龍擄至壽州,吳用使玉玲瓏行美人計收伏龐雲龍。戴宗、龐雲龍入酆都城,結交殷太監,以假信誣告楊詢、韋欽融、謝艾等通匪。秦廣王誅殺楊詢等,韋欽融自殺,謝艾憂憤而死。 |
| 建炎元年(1127)三月 | 盧人傑死於黃金城獄中。
隱龍山軍攻取黃金城,殺高令公、滕大尹。石雄、嚴子莊、葉質等投附隱龍山軍。盧俊義舉薦雲天岳、晁溫等加入隱龍山軍。侯健、李立、蔡福亦舉薦人才加入隱龍山軍。 吳用赴陵州,避見盧俊義。 |
| 建炎元年(1127)四月至五月間 | 隱龍山軍攻取信州、達州、萬里津、黑石關、景州,欒廷玉被殺。隶州、全州、漣州、漢陽渡歸順隱龍山軍。
柴進到黃金城投附隱龍山軍。索超投附隱龍山。 宋江率大軍回隱龍山,鄧泰謀叛,事敗被處決。尉遲幽蘭聞李逵回山,自縊而亡。 宋江稱梁武王,建立梁國,以盧俊義為右丞相,吳用為左丞相,改仁義堂為銀安殿。晁蓋被尊為高古大義無上神武賢聖讓王,實際被軟禁,病倒。宋江將萬刃烏雲鎧贈送花榮。 文昭向秦廣王獻策,成為酆都朝廷重臣。 宋江召吳用回軍,發兵征伐華嚴道、九全道。姜炯、裴武俊拜吳用為師。 時遷在華嚴城重遇蔡慶、李雲。王都總管向方梅英迫婚,時遷救出方梅英。薛三娘告密,李雲被捕下獄。段景住助時遷等逃出華嚴城。 楊志暗通梁軍,助梁軍擊滅華嚴城官軍,魯秀自刎。梁軍攻取靜州、寧海軍、開州、應州、華嚴城,殺王都總管,其後方梅英嫁予時遷。李雲獲釋,殺薛三娘全家,被吳用以報私仇罪解送隱龍山,後獲宋江赦免。 梁軍攻取青泥關,鄒淵、鄒潤投附梁軍。 穆弘入盛州,重遇曹正,說服雲飛龍投附梁軍,助梁軍攻取盛州。 戴宗、穆弘入九全城,重遇宋清、徐寧,說服孫安投附梁軍,助梁軍攻取九全城。 華嚴道、九全道全境歸順梁國。 田虎企圖突圍,兵敗自殺,晉國亡。秦廣王派文昭到江南國封方臘為吳越王,方臘改國號為吳越。 童威、童猛投附隱龍山。 |
| 建炎元年(1127)六月 | 梁軍攻取壓陽關、鎖陽關、安陽關、定陽關、鎮陽關及附近州郡。
林沖秘密重上望雲崖,探知扈三娘病情,被宋江知悉,再次被削軍權。 梁軍五路合圍酆都城,劉去非到梁軍營叱令宋江退軍不果,自刎。 方臘率吳越軍渡忘川江,分三路南侵天門道、隱龍道、黃金道,宋江分軍迎敵,以柴進、李應繼續圍攻酆都城。 |
| 建炎元年(1127)秋季 | 公孫勝在復州鬥法擊擒神通道人,梁軍擊滅天門道吳越軍。
劉唐、阮小二、阮小五私自離軍,蕭嘉穗助林沖離軍。 孫立、樂和、孫新、顧大嫂在明州附近投附梁軍。 張順等製成大海鰍船,喬道清在隱龍山下鬥法擊殺神英道人,梁軍擊滅隱龍道吳越軍,滕戣、滕戡投降梁軍。 蕭讓、金大堅到朱陽關投附梁軍。 甘茂、董平率軍渡忘川江攻入吳越國土。 林沖等回隱龍山聯結朱貴、朱富欲劫救晁蓋,誤中吳用所佈埋伏,被囚禁。晁蓋迫吳用發誓不得殺害林沖等。 吳越軍攻陷壓陽關,在酆都城與酆都軍夾擊梁軍,柴進、李應退守鎖陽關。 華嚴城發生兵變,被石寒山鎮壓。 梁軍擊滅鎖陽關前吳越軍,收復緒州。呼延灼到緒州投附梁軍。梁軍收復壓陽關,重新圍攻酆都城。 安道全上逐天山,拜雲中老人為師。 晁蓋病危,安道全投附隱龍山,救治晁蓋。 繆一麟率西國軍入黃金道支援梁軍,戰死。 梁軍征服原晉國、楚國領地。凌振全家在忘川江北被吳越軍侵擾,為梁軍所救,凌振投附梁軍,助梁軍攻取鐵牢關。吳越國引北方諸蠻族抵禦梁軍。 宋江封盧俊義為燕公,促使盧俊義與吳用和解。 方天定與方傑爭權,吳越軍分裂,梁軍收復黑石關。 酆都國誘南國北侵對抗梁軍,盧俊義率軍南下九全道,途中招關勝加入梁軍。 吳用舉報蕭嘉穗秘密聯絡盧俊義,宋江把金牌賜予花榮,以牽制吳用。 蕭天壽、姬申、武奈何率領大洞山人馬到信州投附吳越軍。未幾與吳越軍結下仇怨,轉投梁軍,助梁軍攻破七星連珠寨。宣贊、郝思文到信州投附梁軍。 神惡道人以萬兵幻靈傘大破梁軍,宋江敗奔博州,被吳越軍圍困。九天玄女把渾天九儀杏黃傘借給宋江,暫時保存博州。 花榮將金牌交予戴宗。戴宗趕赴隱龍山,途中與施屑吾、歐陽玄鐵結義,以金牌放出林沖等,並說服林沖等助戰。施屑吾、歐陽玄鐵投附隱龍山,用夔怪皮、雷獸骨製夔神之鼓和鼓槌。 尉遲無雙在望雲崖取得震天之弓。林沖、戴宗上望雲崖,請尉遲無雙姐弟下山助戰。尉遲無雙將扈三娘送往望雲山一幽谷。 盧俊義率軍北返黑石關,儂丹心率西國軍到黑石關支援梁軍。黃信到黑石關投附梁軍。 |
| 建炎元年(1127)冬季 | 甘茂攻取海陽城,擊敗北方蠻軍,與董平合軍圍攻吳越國國都樂都城。
盧俊義率軍馳援博州,以夔神之鼓破除萬兵幻靈傘法力,擊破博州外吳越軍。神惡道人再施九天神雷之法,被擊殺,方天定發瘋被擒。公孫勝、喬道清升仙。 梁軍攻景州,包道乙秘密煉製藥人,方傑以藥人擊敗梁軍。尉遲無雙潛入吳越軍營,射殺包道乙。梁軍除滅藥人,殺方傑。 婁敏中以景州、隶州地歸降梁國。馬處溫帶方臘出逃,在忘川江為阮小七所擒。皇甫端到御營投附梁軍。 |
| ? | 甘茂、董平攻陷樂都城,平定忘川江北地,吳越國亡。
梁軍各路進攻酆都城,酆都城官民開城迎降,秦廣王自焚於瓊華台,回歸陰曹,酆都國亡。 |
| 建炎二年(1128)二月 | 吳用誣告林沖等辱罵宋江,定計謀害林沖、晁蓋等。
烏天元奉派將林娘子送至酆都城皇宮。 |
| 建炎二年(1128)三月 | 蕭嘉穗潛入酆都城皇宮,將假死藥贈予林娘子。
吳用使林娘子知悉林沖與扈三娘戀情,林娘子服藥自盡,林沖亦服藥殉情。宋江下令厚葬林沖夫婦。 梁國舉行登基大典,尉遲無雙姐弟刺殺吳用、宋江,二人被殺,被接上天。 梁國群臣擁盧俊義為首,尊宋江為梁太祖高皇帝。 蕭嘉穗在建昌州法華寺出家,取法號無可。無可、穆弘、扈三娘秘密開棺,林沖被救醒,林娘子失救,無可坐化。 |
| 建炎二年(1128)四月 | 盧俊義稱梁皇帝,建元太平隆國,以柴進為右丞相,朱武為左丞相,龐雲龍為參知政事,封甘茂為武節郡王,董平為武安郡王。董平和儂丹心率西國軍回國並成親。
龐雲龍彈劾吳用,盧俊義下令撤除要事人、知世郎。 方臘、方天定等在酆都城被處決。 晁蓋在隱龍山病卒,被追尊為高古大義無上神武賢聖讓皇。 |
| 建炎二年(1128)五月 | 李逵在酆都城醉酒墮河溺斃。戴宗辭官,到東嶽廟任打供太保。花榮欲辭官,被封為武寧郡王。 |
| 建炎二年(1128)六月 | 劉唐、三阮從明州乘船出海到荒島隱居。
林沖遇燕青、李師師、許貫忠。 |
| ? | 林沖到望雲山一幽谷尋得扈三娘,二人一同隱居於幽谷。
一百零八罡煞歸天,天閑星(降生為公孫勝)修成道家正果,天孤星(降生為魯智深)和天傷星(降生為武松)修成佛門正果,天魁星(降生為宋江)和天機星(降生為吳用)被罰再入凡間歷劫,其餘一百零三罡煞回歸本位。秦廣王被罰看守陰山背面。 |
| 年期 | 陽間大事 |
|---|---|
| ? | 唐牛兒因牽涉宋江案被刺配滄州,病死獄中。
王定六在梁山拜安道全為師學醫。 |
| 宣和六年(1124) | 宋江出錢修葺烏龍嶺上廟宇,崔州平託夢感謝宋江,宋江透過戴宗與崔州平結交。
魯智深坐化,直接回天界。 |
| 宣和七年(1125)首兩月 | 宋清生子宋安平。 |
| 宣和七年(1125)三月 | 宋江、李逵被毒殺。戴宗在嶽廟坐化。 |
| ? | 蔣敬染疫身亡。
朱武、樊瑞上二仙山修道,朱武錯服丹藥身亡。 |
| 靖康元年(1126)三月 | 阮小七殺張通判,重上梁山造反。趙譚率軍征討梁山,敗死。 |
| ? | 宋廷緝拿梁山餘黨,柴進在滄州被高能拘捕下獄,拷掠致死。關勝、呼延灼被罷職軟禁。
李俊、童威、童猛出海,奪佔暹羅,李俊稱暹羅國王。 裴宣在飲馬川重新起義。楊林在太原府被王稟追捕,自殺。王稟攻飲馬川,裴宣兵敗自焚。 朱仝被滄州舊大尹借故參革和毒殺。 李應、杜興在獨龍崗被捕下獄,宋清在鄆城縣被捕下獄。其後李應病死獄中,杜興撞牆而死,宋清被毒死。 蔡慶在中山縣被追捕,從城牆墮下身亡。 孫立、孫新、顧大嫂、鄒潤在登州被軟禁,樂和獻計出洋投奔李俊。孫立等劫取大船出海,在東洋遇風翻船淹死。 童威、童猛在暹羅染惡瘴身亡,李俊亦病倒。 金國大舉侵宋,圍攻汴京。趙佶(宋徽宗)退位,趙桓(宋欽宗)繼位。宋割地賠款,金軍退軍。呼延灼復職。李師師出家為道姑。 金再度侵宋,攻破太原府,王稟投水自殺。金軍奪取汴京外牟駝崗御馬場,皇甫端死難。 金軍攻破汴京,搜刮金銀人才。 |
| 建炎元年(1127)春季 | 蕭讓、金大堅被勒迫前赴金營,服毒自殺。安道全假意投附金軍任軍醫。凌振假意替金軍製作火炮,以火藥與大批金軍同歸於盡。
趙構在河北起兵抗金。 金廢黜趙佶、趙桓。李師師在金營痛罵金人,自刎。燕青潛入金營刺殺金將,引爆火藥自殺。 金立張邦昌為楚皇帝,擄趙佶、趙桓北歸。吳革、呼延灼等密謀起事劫救趙桓,事敗戰死。 |
| 建炎元年(1127)夏季 | 安道全毒殺金將完顏斡離不,被捕,服毒身亡。 |
| ? | 趙構(宋高宗)繼為宋皇帝。
金軍攻濟南府,知府劉豫降金,關勝拒降,兵敗自刎。 金軍攻青州,知州吳時虛降金,黃信放火燒死吳時虛和金軍前部。金軍攻破青州,黃信自刎。 阮小七在運河劫奪金軍金帛。完顏兀朮排乾梁山水泊,攻破山寨,阮小七自焚。 李俊、武松卒,直接回天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