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水滸全傳》

內容概要

《水滸全傳》亦稱「百二十回本水滸傳」,一般認為是元末明初文人施耐庵所著,是以北宋末年梁山泊宋江起事為背景的小說(宋江以梁山泊為基地,是一些民間傳說和說書《大宋宣和遺事》的傳統說法。但據今人考證,宋江其實並非以梁山泊為基地)。小說首先講述太尉洪信在龍虎山誤放出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這一百零八名魔君其後陸續投胎,成為小說的主人公。小說接著以史進、魯智深、林沖、楊志、晁蓋、宋江、武松等人物「迫上梁山」的故事為起點,講述梁山泊如何發展壯大。梁山泊最初是一個盜賊或逃避官府迫害的人聚集的地方,以王倫為寨主。晁蓋等人因劫奪生辰綱被揭發後逃上梁山,不為王倫接納,結果晁蓋奪去梁山寨主之位。此後梁山泊聚攏得清風山(以燕順為首)、對影山(以呂方為首)、黃門山(以歐鵬為首)、飲馬川(以裴宣為首)、登雲山(以鄒淵為首)、二龍山(以魯智深為首)、桃花山(以李忠為首)、白虎山(以孔明為首)、少華山(以史進為首)、芒碭山(以樊瑞為首)、枯樹山(以鮑旭為首)等處強人,逐漸發展為一支強大反政府武裝力量,攻州奪府,雄踞一方,先後攻破無為軍、祝家莊、高唐州、青州、華州、大名府、凌州、曾頭市、東平府、東昌府等,並先後擊敗黃安、呼延灼、關勝、童貫、高俅等人統領征討梁山的官軍,使梁山達至一百零八名頭領大聚義的盛局。

宋江自接任寨主後,力主接受招安。經多番波折,梁山泊全伙最終歸順朝廷。此後梁山軍奉朝廷命東征西討,首先進攻遼國,收復某些失地;然後又討伐另外三個起事者,包括割據河北的田虎、割據淮西的王慶和割據江南的方臘。在征田虎、征王慶戰爭中,梁山軍收服了一批降將,包括河北降將孫安、喬道清、仇瓊英等以及淮西降將胡俊、胡顯等。儘管在征王慶戰爭中,死了一些河北降將,但梁山一百零八個頭領中沒有折損一人。可是,在征方臘戰爭中,梁山頭領死傷慘重,兩敗俱傷(儘管也收服了一些降將,如金節、段愷等)。征方臘後,宋江等部分人雖獲封官拜爵,但最終被奸臣高俅等毒害,只剩下少數退隱下來的(如李俊、燕青、阮小七等)得以保全性命。

歷來對《水滸傳》的作者和版本有頗多爭議。雖然傳統把施耐庵視為《水滸傳》的作者,但有意見認為,《水滸全傳》其實分為前後兩部分,分由兩位作者寫成,其中前半部分包括第一至第七十一回前半(即由「迫上梁山」故事至大聚義,以下稱「前七十一回」),由施耐庵寫成;後半部分包括第七十一回後半至第一百二十回(即由大聚義至宋江等被害),則由其他文人寫成。由於後半部分主要描述梁山軍受降及其後的四場征討戰爭(即征遼、征田虎、征王慶、征方臘),故又俗稱「征四寇」。但由於歷來「征四寇」分為繁、簡兩個版本(這裡所說的「繁、簡」是指文字描述而非故事情節上的「繁、簡」),為區別這兩個版本,本網站把現今《水滸全傳》中的「征四寇」稱為「繁本征四寇」。有關「簡本征四寇」,請參閱「羅貫中《征四寇演義》」

由於「征四寇」(不論是繁本還是簡本)在故事情節和文字上都及不上「前七十一回」,清代文人金聖歎(本名金人瑞)便索性「腰斬」《水滸全傳》,把「征四寇」略去,僅留存「前七十一回」,並在梁山泊大聚義後以盧俊義夢見嵇康(喻指歷史上平定宋江起事的張叔夜)生擒並斬殺梁山泊一百零八個頭領為結束。此外,金聖歎還對「前七十一回」的文字、故事情節和回目結構作了一些改動,把原來的引首和第一回改為「楔子」,把其餘的回數減一,並把最後一回的回目改為「忠義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驚惡夢」。金聖歎把經他腰斬和改動的《水滸傳》稱為《第五才子書水滸傳》(俗稱「七十回本水滸傳」),此一版本曾經是清代和現代最流行的《水滸傳》版本,在某段時期甚至是市面上唯一可找到的版本。但在當代,有些人恢復「前七十一回」的舊貌,並重新出版,是為「七十一回本水滸傳」;也有人重新出版「百二十回本水滸傳」。《水滸傳》歷來有繁本和簡本這兩個系統,以上所說的「百二十回本」、「七十一回本」和「七十回本」都屬繁本,也是較新的版本。根據今人考證,較舊的繁本《水滸傳》應是「百回本」《水滸傳》。從故事情節上看,「百回本」相當於「百二十回本」減去征田虎、征王慶的部分,這即是說「百二十回本」的征田虎、征王慶故事是後人加上去的。

家族地位

《水滸全傳》連同其相關版本(「七十一回本」、「七十回本」和「百回本」)在整個「水滸家族」中無疑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首先,由於小說描寫一個帶有禁忌性但又充滿矛盾的主題-先造反而後受招安,其主旨究竟是宣揚忠義、誨盜、歌頌起義還是背叛起義,便引起後世無窮無盡的爭議。其次,由於小說包含很多「糟粕」(主要指梁山好漢的負面形象,例如強盜行徑、濫殺無辜等),使小說的主題思想更增添一重複雜性(詳情請參閱拙文《談《水滸傳》思想的複雜性》)。《水滸傳》思想的複雜性為後世的文人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因而產生不同人基於不同理念的各種續書(亦包括改編),既有繼續宣揚《水滸》忠義思想的《水滸後傳》,又有鞭撻《水滸》誨盜思想的《蕩寇志》。既有增強梁山正面形象,減低其「糟粕」因素的《古本水滸傳》;亦有在其「糟粕」上大加發揮,講述某些梁山好漢如何受到報應的《殘水滸》等。因此可以說,「水滸家族」中大多數成員都是由《水滸全傳》及其相關版本衍生出來的。

最後必須指出,後世的《水滸》續書絕大多數都是以「七十回本」作為接續對象,只有極少數是以「百二十回本」或「百回本」作為接續對象。這些續書大多從盧俊義的惡夢開始續寫,沒有征四寇的內容。因此,從對後世的影響來看,「百二十回本」其實不及「七十回本」那樣重要,但由於「百二十回本」包含繁本《水滸傳》中最詳盡的故事,本網頁以「百二十回本」作為標題和主要介紹對象。

人物總結

梁山頭領重要事蹟

下表總結《水滸全傳》「前七十一回」和「繁本征四寇」中梁山頭領(包括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另加王倫、晁蓋)的重要事蹟。

梁山頭領「前七十一回」中重要事蹟「繁本征四寇」中重要事蹟
「白衣秀士」王倫 最早佔據梁山,成為梁山第一任寨主;其後因疑忌林沖,不欲收納晁蓋,為林沖所殺
「托塔天王」晁蓋 在黃泥岡帶領劫奪生辰綱,被官府緝捕至鄆城縣,逃上梁山,成為第二任寨主;其後帶兵進攻曾頭市,中史文恭毒箭,在梁山身亡
「呼保義/及時雨/孝義黑三郎」宋江(公明) 在鄆城縣私放晁蓋,被閻婆惜要挾,殺閻婆惜後出逃,在清風寨被劉高拘捕,後被救上清風山,並帶領清風山人馬轉投梁山,中途離隊;後返鄆城縣被捕,刺配江州,因在潯陽樓題反詩被黃文炳舉報問斬,被救上梁山,在還道村夢見九天玄女並獲天書,後繼為第三任寨主 帶領梁山受招安,征四寇;征遼時假降遼國,計取霸州,又獲九天玄女夢授破陣之法,大破兀顏光;征田虎時在昭德府得后土神救助;征方臘時在烏龍嶺得烏龍神邵俊救助;征方臘後獲賜官爵,其後被高俅等下毒,在楚州身亡;死後在夢中見趙佶,陳說梁山忠義
「玉麒麟」盧俊義 被吳用誘離大名府,在梁山被擒,返大名府後被李固誣告通匪被捕,後被救上梁山;上山後在曾頭市生擒史文恭,後成為副寨主 征方臘後獲賜官爵,其後被高俅等下毒,在淮河墮水溺斃
「智多星」吳用(學究;加亮) 定計在黃泥岡智取生辰綱,後被官府緝捕至鄆城縣,逃上梁山,任軍師;上山後曾使連環計攻破祝家莊,又出計賺盧俊義上山 在梁山排九宮八卦陣大破童貫;征王慶時在南豐以九宮八卦陣大破王慶;征方臘後獲賜官爵,其後在楚州宋江墓前自縊
「入雲龍」公孫勝(一清)(又名清道人) 拜羅真人為師,到東溪村向晁蓋提議劫生辰綱,劫奪生辰綱後被官府緝捕至鄆城縣,逃上梁山,任軍師;後回薊州探母,在梁山攻高唐州時被請歸隊助戰,獲羅真人傳授五雷天心正法,在高唐州破高廉,後又收伏芒碭山強人 征遼時鬥法破賀重寶;征田虎時鬥法破喬道清、馬靈;征王慶後返回二仙山修道
「大刀」關勝 率軍征討梁山被擒後投降梁山 征田虎時推薦抱犢山歸附梁山軍;征方臘後獲賜官爵,後在大名府任內墮馬,得病身亡
「豹子頭/小張飛」林沖 因妻子被高衙內覬覦美色,被高俅陷害刺配滄州,在滄州再被高俅謀害,殺陸謙、富安後上梁山,被王倫疑忌,後火拼王倫,擁晁蓋為寨主 征方臘後在杭州病癱,留居六和寺,其後病亡
「霹靂火」秦明 率軍征討清風山被擒,被清風山人馬假扮劫掠青州,被迫投附清風山,後隨宋江轉投梁山 征方臘時在清溪縣為方傑所殺
「雙鞭」呼延灼 率軍征討梁山,以連環馬擊敗梁山軍,兵敗後投附青州,在青州為梁山軍所擒後投降梁山 征方臘後獲賜官爵,後參加抗金,在淮西陣亡
「小李廣」花榮 因牽涉宋江案件在清風寨被捕,被救上清風山,後隨宋江轉投梁山,在梁山射雁揚名 在朝廷第二次招安時在濟州射殺欽差;征方臘後獲賜官爵,其後在楚州宋江墓前自縊
「小旋風」柴進 曾收留林沖、宋江、武松等人,並資助王倫開創梁山,因李逵打死殷天錫在高唐州被高廉逮捕下獄,後被救上梁山,負責管理錢糧 在汴京簪花入禁苑,除去「山東宋江」四字;征方臘時化名柯引,混入幫源洞,並與方金芝成親,後助宋江攻破幫源洞;征方臘後獲賜官爵,後辭官返滄州居住,無疾而終
「撲天雕」李應 原為李家莊莊主,為救時遷與祝家莊反目,其後被梁山人馬騙離李家莊並燒毀家園,被迫投附梁山,負責管理錢糧 征方臘後獲賜官爵,後辭官返獨龍岡居住
「美髯公」朱仝 在鄆城縣私放晁蓋、宋江,後因私放雷橫被刺配滄州,在滄州照管小衙內時誤失小衙內(為李逵所殺),被迫投附梁山 征方臘後獲賜官爵,其後參加抗金戰爭,建立功勳
「花和尚」魯智深(原名魯達) 在渭州為救金翠蓮打死鄭屠後出逃,上五臺山出家,獲法號智深,後被打發至汴京大相國寺,因救林沖而被官府緝捕,後奪佔二龍山並任寨主;與梁山合力攻破青州後轉投梁山,並到少華山邀史進等入伙,為救史進到華州行刺賀太守被捕,後被救出 征田虎時在襄垣縣墮入緣纏井,後在汾陽府解脫緣纏井,擒馬靈;征方臘時在幫源洞生擒方臘,其後在杭州六和寺坐化
「行者」武松(又名武二) 在清河縣傷人後出逃,後在景陽岡打虎,在陽穀縣為報兄仇殺潘金蓮、西門慶,被刺配孟州,在孟州被張都監陷害下獄,殺死張都監等後改扮作行者,上二龍山;與梁山合力攻破青州後轉投梁山 征方臘時在烏龍嶺被包道乙斬斷左臂,其後在杭州六和寺出家
「雙槍將/董一撞」董平 原為東平府軍官,為梁山軍所擒後投降,助梁山攻破東平府後殺程萬里一家,搶奪其女兒為妻 征方臘時在獨松關被火砲擊傷,為張韜所殺
「沒羽箭」張清 原為東昌府軍官,在東昌府以飛石打傷多名梁山頭領,為梁山軍所擒後投降梁山 征遼時在玉田縣中天山勇冷箭,得安道全救治;征田虎時在夢中教仇瓊英飛石絕技,後化名全羽混入襄垣縣,與仇瓊英成親,後勸仇瓊英反正,並誘擒田虎;征方臘時在獨松關為厲天閏所殺
「青面獸」楊志 奉派押運花石綱,在黃河翻船後出逃,後到汴京謀復職失敗,因誤殺牛二被刺配大名府,獲梁中書提拔,奉派押運生辰綱,在黃泥岡被劫,後奪佔二龍山;與梁山合力攻破青州後轉投梁山 征方臘後在丹徒縣病死
「金槍手」徐寧 原為汴京軍官,因被時遷盜去雁翎甲被湯隆騙上梁山並被假扮劫奪客商,被迫入伙,在梁山教使鉤鐮槍,大破官軍連環馬 征方臘時在杭州中敵軍毒箭,其後在秀州身亡
「急先鋒」索超 原為大名府軍官,曾與楊志比武,在大名府為梁山軍所擒後投降梁山 征方臘時在杭州為石寶所殺
「神行太保」戴宗 為救宋江傳假信,事敗,在江州被問斬,被救上梁山,負責總探消息 征田虎時遇馬靈,獲傳授日行千里之法;征方臘後獲賜官爵,後辭官到泰安州岳廟出家,大笑而亡,死後在夢中帶趙佶遊梁山泊
「赤髮鬼」劉唐 到東溪村向晁蓋提議劫生辰綱,劫奪生辰綱後被官府緝捕至鄆城縣,逃上梁山 征方臘時在杭州為伏兵所殺
「黑旋風」李逵(又名李鐵牛) 因在沂水縣打死人出逃,在江州任職戴宗部下,後參加營救宋江行動,並隨梁山人馬上梁山,回家接母時在沂嶺殺四虎,為官府所擒,後被救出 在陳宗善招安時扯詔罵欽差;征田虎時夢遊天池嶺,得滅田虎要訣;征方臘後獲賜官爵,其後被宋江哄騙飲下高俅等所送毒酒,在潤州身亡
「九紋龍」史進 拜王進為師,因被告通匪,逃上少華山,後因尋王進不獲,回少華山並成為第二任寨主;其後為救玉嬌枝,到華州行刺賀太守披捕,被救上梁山 征方臘時在昱嶺關為龐萬春射殺
「沒遮攔」穆弘 原為揭陽鎮惡霸,結識宋江,在江州參加營救宋江行動,後隨梁山人馬上梁山 征方臘時在杭州病死
「插翅虎」雷橫 在鄆城縣被白秀英凌辱,打死白秀英後被捕,後獲朱仝釋放,逃上梁山 征方臘時在德清縣為司行方所殺
「混江龍」李俊 在揭陽嶺和潯陽江救宋江,後在江州參加營救宋江行動,並隨梁山人馬上梁山 征王慶時在瞿塘峽大破淮西水軍,收伏胡俊,攻破雲安,並在清江擒王慶;征王慶後曾欲復反,被宋江勸阻;征方臘時在榆柳莊與費保等結義,又到清溪縣假降方臘,助梁山軍攻破清溪縣;征方臘後退隱,其後出海成為暹羅國王
「立地太歲」阮小二 被吳用招請參與劫奪生辰綱,後被官府緝捕至石碣村,逃上梁山 征方臘時在烏龍嶺將為敵軍所擒時自刎而亡
「船火兒」張橫 在潯陽江打劫,遇宋江,在江州參加營救宋江行動,後隨梁山人馬上梁山 征方臘時在杭州病死
「短命二郎」阮小五 被吳用招請參與劫奪生辰綱,後被官府緝捕至石碣村,逃上梁山 征方臘時在清溪縣為婁敏中所殺
「浪裡白跳」張順 「七十回本水滸傳」作「浪裡白條」;在江州參加營救宋江行動,並隨梁山人馬上梁山;上山後曾到建康府殺李巧奴、張旺,請安道全上山醫治宋江 抵禦高俅征討時生擒高俅;征方臘時在杭州為守軍所殺,化身為金華太保,附身於張橫殺方天定
「活閻羅」阮小七 被吳用招請參與劫奪生辰綱,後被官府緝捕至石碣村,逃上梁山 在陳宗善招安時倒船偷御酒;征方臘時在幫源洞穿著方臘龍袍,後獲賜官爵,因被王稟、趙譚舉報,削除官誥,返回石碣村居住
「病關索」楊雄 因妻子潘巧雲與裴如海通姦在翠屏山殺潘巧雲,後投奔梁山 征方臘後在杭州病死
「拼命三郎」石秀 在薊州打張保救楊雄,發現潘巧雲與裴如海通姦,助楊雄殺裴如海後投奔梁山;上山後曾在大名府跳樓欲救盧俊義,失手被捕,後被救出 征方臘時在昱嶺關為雷炯、計稷所領伏兵亂箭射死
「兩頭蛇」解珍 在登州獵虎,為毛太公所奪,並被陷害下獄,被孫立救出後一同上梁山 征方臘時在鳥龍嶺為守軍襲擊,墮崖身亡
「雙尾蠍」解寶 在登州獵虎,為毛太公所奪,並被陷害下獄,被孫立救出後一同上梁山 征方臘時在鳥龍嶺為守軍亂箭射死
「浪子」燕青(又名燕小乙) 原為盧俊義家僕,為救盧俊義隨楊雄上梁山,與梁山人馬在大名府合力救出盧俊義後加入梁山 在泰安州智撲任原,後到汴京訪李師師,獲趙佶赦詔,並完成招安任務;征田虎時在雙林鎮遇許貫忠,獲贈送三晉地圖;征王慶時在平泉橋搭浮橋,救出大批軍士;征王慶後在秋林渡射雁,被宋江責備;征方臘時化名雲璧混入幫源洞,助宋江攻破幫源洞;征方臘後退隱
「神機軍師」朱武 佔據少華山並任第一任寨主,與梁山合力攻破華州後轉投梁山,後任參贊軍務 征王慶時在伊闕山以八陣圖大破敵軍六花陣;征方臘後拜樊瑞為師,後上二仙山追隨公孫勝出家
「鎮三山」黃信 奉派到清風寨逮捕花榮,在清風山人馬救走花榮後退守清風鎮,被秦明勸服投附清風山,後隨宋江轉投梁山 征方臘後返回青州任官職
「病尉遲」孫立 原為登州軍官,在登州救出解珍、解寶後上梁山,假意投祝家莊作內應,助梁山攻破祝家莊 征方臘後返回登州任官職
「醜郡馬」宣贊 隨關勝征討梁山被擒後投降梁山 征方臘時在蘇州與郭世廣激戰同歸於盡
「井木犴」郝思文 隨關勝征討梁山被擒後投降梁山 征方臘時在杭州為敵軍所俘,其後被處決
「百勝將」韓滔 有時作「百勝將軍」;隨呼延灼征討梁山被擒後投降梁山 征方臘時在常州為高可立、張近仁所殺
「天目將」彭玘 有時作「天目將軍」;隨呼延灼征討梁山被擒後投降梁山 征方臘時在常州為張近仁所殺
「聖水將」單廷珪 有時作「聖水將軍」;奉派率凌州官軍征討梁山,在凌州被擒後投降梁山,並到中陵縣勸魏定國歸降 征方臘時在歙州為王寅所佈伏兵所殺
「神火將」魏定國 有時作「神火將軍」;奉派率凌州官軍征討梁山,在凌州失陷後逃奔中陵縣,被單廷珪、關勝勸服投降梁山 征方臘時在歙州為王寅所佈伏兵所殺
「聖手書生」蕭讓 被戴宗從濟州騙上梁山造假信以救宋江,上山後負責行文走檄 隨高俅到汴京,被軟禁,後被救出;征王慶時在宛州行空城計,嚇退敵軍;征王慶後被蔡京召去,在太師府供職
「鐵面孔目」裴宣 被京兆府知府陷害,刺配沙門島,解經飲馬川時為鄧飛、孟康所救,並被擁為寨主,後被戴宗招請轉投梁山,任軍政司 征方臘後返回飲馬川居住
「摩雲金翅」歐鵬 原為大江軍戶,因得罪上司出逃,佔據黃門山並任寨主,後隨梁山人馬轉投梁山 征方臘時在歙州為龐萬春射殺
「火眼狻猊」鄧飛 佔據飲馬川,後被戴宗招請轉投梁山 征方臘時在杭州為石寶所殺
「錦毛虎」燕順 佔據清風山並任寨主,後隨宋江轉投梁山 征方臘時在烏龍嶺為石寶所殺
「錦豹子」楊林 在薊州得公孫勝薦書,後隨戴宗上梁山 征方臘後返回飲馬川居住
「轟天雷」凌振 助呼延灼征討梁山被擒後投降梁山,負責監造號砲 征方臘後獲委任職火藥局
「神算子」蔣敬 先在黃門山落草,後隨梁山人馬轉投梁山,負責考算錢糧 征方臘後返回潭州居住
「小溫侯」呂方 佔據對影山並任寨主,後隨宋江轉投梁山 征方臘時在烏龍嶺與白欽激戰同歸於盡
「賽仁貴」郭盛 拜嘉陵張提轄為師,率眾到對影山爭奪地盤,遇宋江,隨宋江上梁山 征方臘時在烏龍嶺死於亂軍中
「神醫」安道全 在建康府迷戀李巧奴,被張順假冒殺李巧奴,被迫投附梁山,任太醫 征方臘期間被朝廷召到汴京替趙佶治病,後在太醫院供職
「紫髯伯」皇甫端 在東昌府由張清舉薦加入梁山,任獸醫 征王慶後被朝廷留用,在御馬監供職
「矮腳虎」王英 因劫掠客人被捕下獄,越獄後佔據清風山,後隨宋江轉投梁山 征方臘時在烏龍嶺為鄭彪所殺
「一丈青」扈三娘 原為扈家莊成員,在梁山二打祝家莊時被擒,其後家人為李逵所殺,被迫投附梁山,認宋太公為義父,並嫁予王英 征方臘時在烏龍嶺為鄭彪所殺
「喪門神」鮑旭 佔據枯樹山並任寨主,與李逵合力攻破凌州後隨李逵轉投梁山 征方臘時在杭州為石寶所殺
「混世魔王」樊瑞 佔據芒碭山並任寨主,欲吞併梁山,被梁山軍擊敗後投附梁山,拜公孫勝為師 征方臘時在睦州鬥法破包道乙;征方臘後上二仙山追隨公孫勝出家
「毛頭星」孔明 拜宋江為師,殺人後佔據白虎山並任寨主;其後為救孔賓攻打青州,為呼延灼所擒,後被救上梁山 征方臘時在杭州病死
「獨火星」孔亮 拜宋江為師,殺人後佔據白虎山,在孔明被擒後上梁山求援,與梁山合力攻破青州後轉投梁山 征方臘時在昆山墮水溺斃
「八臂哪吒」項充 先在芒碭山落草,為梁山軍所擒後投附梁山,並勸樊瑞一同入伙 征方臘時在烏龍嶺為伏兵所殺
「飛天大聖」李袞 先在芒碭山落草,為梁山軍所擒後投附梁山,並勸樊瑞一同入伙 征方臘時在烏龍嶺為伏兵亂箭射死
「玉臂匠」金大堅 被戴宗從濟州騙上梁山造假信以救宋江,上山後負責刻鑄兵符印信 征王慶後被朝廷留用,在內府御寶監供職
「鐵笛仙」馬麟 先在黃門山落草,後隨梁山人馬轉投梁山 征方臘時在烏龍嶺為白欽、石寶所殺
「出洞蛟」童威 原販運私鹽,後到揭陽嶺投奔李俊,在江州參加營救宋江行動後隨梁山人馬上梁山 征方臘後隨李俊退隱出海,在暹羅當官
「翻江蜃」童猛 原販運私鹽,後到揭陽嶺投奔李俊,在江州參加營救宋江行動後隨梁山人馬上梁山 征方臘後隨李俊退隱出海,在暹羅當官
「玉旛竿」孟康 奉命製造花石綱大船,因被提調官催迫,殺人後出逃,佔據飲馬川,後被戴宗招請轉投梁山,負責監造戰船 征方臘時在鳥龍嶺為敵軍砲彈打死
「通臂猿」侯健 拜薛永為師,在無為軍被薛永招請加入梁山,向宋江通報黃文炳消息,上山後負責製造旌旗袍襖 征方臘時在海鹽附近墮海溺斃
「跳澗虎」陳達 佔據少華山,與梁山合力攻破華州後轉投梁山 征方臘時在昱嶺關為雷炯、計稷所領伏兵亂箭射死
「白花蛇」楊春 佔據少華山,與梁山合力攻破華州後轉投梁山 征方臘時在昱嶺關為雷炯、計稷所領伏兵亂箭射死
「白面郎君」鄭天壽 路經清風山與王英打鬥,被燕順邀請上山落草,後隨宋江轉投梁山 征方臘時在宣州死於亂軍中
「九尾龜」陶宗旺 先在黃門山落草,後隨梁山人馬轉投梁山,負責監築城垣 征方臘時在潤州死於亂軍中
「鐵扇子」宋清 因牽涉宋江案件在鄆城縣被官府軟禁,後被救上梁山,負責排設筵宴 征方臘後返回鄆城縣居住
「鐵叫子」樂和 在登州向孫新、顧大嫂通報解珍、解寶被捕消息,助孫立救出解珍、解寶後上梁山,負責走報機密 隨高俅到汴京,被軟禁,後被救出;征王慶後被王晉卿召去,在駙馬府供職
「花項虎」龔旺 原為東昌府軍官,為梁山軍所擒後投降梁山 征方臘時在德清縣為伏兵所殺
「中箭虎」丁得孫 原為東昌府軍官,為梁山軍所擒後投降梁山 征方臘時在歙州為毒蛇所咬身亡
「小遮攔」穆春 原為揭陽鎮惡霸,結識宋江,在江州參加營救宋江行動,後隨梁山人馬上梁山 征方臘後返回揭陽鎮居住
「操刀鬼」曹正 拜林沖為師,隨魯智深、楊志奪佔二龍山,與梁山合力攻破青州後轉投梁山,負責屠宰牲口 征方臘時在宣州中毒箭身亡
「雲裏金剛」宋萬 自行上梁山 征方臘時在潤州死於亂軍中
「摸著天」杜遷 最早佔據梁山 征方臘時在清溪縣死於亂軍中
「病大蟲」薛永 在揭陽鎮賣武得罪穆弘、穆春,後獲釋,在江州參加營救宋江行動,並到無為軍探聽消息,後隨梁山人馬上梁山 征方臘時在昱嶺關為雷炯、計稷所領伏兵亂箭射死
「金眼彪」施恩 在快活林開店,被蔣忠奪佔,請武松打蔣忠奪回快活林,後因牽涉武松案件被緝捕,逃上二龍山;與梁山合力攻破青州後轉投梁山 征方臘時在常熟墮水溺斃
「打虎將」李忠 史進開山師父,路經桃花山,與周通打鬥,被周通邀請上山並任第二任寨主;與梁山合力攻破青州後轉投梁山 征方臘時在昱嶺關為雷炯、計稷所領伏兵亂箭射死
「小霸王」周通 佔據桃花山並任第一任寨主,欲強娶桃花莊劉太公女兒,為魯智深所打,後聽魯智深勸告取消婚約;與梁山合力攻破青州後轉投梁山 征方臘時在獨松關為厲天閏所殺
「金錢豹子」湯隆 在武岡鎮偶遇李逵,被李逵招請上梁山,負責監造軍器鐵甲,上山後曾到汴京賺徐寧上山 征方臘時在清溪縣作戰重傷身亡
「鬼臉兒」杜興 在薊州打死人下獄,為楊雄所救,後到獨龍岡投靠李應,成為李家莊主管,為救時遷與祝家莊反目,其後被梁山人馬騙離李家莊並燒毀家園,被迫投附梁山,負責管理南山酒店 征方臘後返回獨龍岡居住
「出林龍」鄒淵 「百回本水滸傳」有時作「出雲龍」;佔據登雲山並任寨主,被孫新招請往登州參加營救解珍、解寶行動,後上梁山 征方臘時在清溪縣死於亂軍中
「獨角龍」鄒潤 「七十回本水滸傳」作「鄒閏」;佔據登雲山,被孫新招請往登州參加營救解珍、解寶行動,後上梁山 征方臘後返回登雲山居住
「旱地忽律」朱貴 自行上梁山,原為頭目,引領林沖上梁山後升任頭領,負責管理南山酒店 征方臘時在杭州病死
「笑面虎」朱富 拜李雲為師,在沂水縣與朱貴救出李逵後上梁山,負責監造酒醋 征方臘時在杭州病死
「鐵臂膊」蔡福 在大名府被柴進威嚇照看盧俊義,在梁山攻破大名府後投附梁山,任劊子手 征方臘時在清溪縣作戰重傷身亡
「一枝花」蔡慶 在大名府被柴進威嚇照看盧俊義,在梁山攻破大名府後投附梁山,任劊子手 征方臘後返回大名府居住
「催命判官」李立 在揭陽嶺開黑店,險害宋江,在江州參加營救宋江行動,後隨梁山人馬上梁山,負責管理北山酒店 征方臘時在清溪縣作戰重傷身亡
「青眼虎」李雲 在沂水縣押解李逵時被劫犯,被迫投附梁山,負責起造修葺房舍 征方臘時在歙州為王寅所殺
「沒面目」焦挺 在梁山往凌州路上偶遇李逵,其後隨李逵上梁山 征方臘時在潤州死於亂軍中
「石將軍」石勇 為宋清送信給宋江,其後隨清風山人馬上梁山 征方臘時在歙州為王寅所殺
「小尉遲」孫新 在登州救出解珍、解寶後上梁山,負責管理東山酒店 征方臘後返回登州居住
「母大蟲」顧大嫂 在登州救出解珍、解寶後上梁山,負責管理東山酒店 征方臘後返回登州居住
「菜園子」張青 殺害光明寺僧眾後出逃,拜孫老兒為師,並娶孫二娘為妻,在十字坡開黑店,後助武松出逃;其後被魯智深、武松招請上二龍山,與梁山合力攻破青州後轉投梁山,負責管理西山酒店 征方臘時在歙州死於亂軍中
「母夜叉」孫二娘 在十字坡開黑店,曾殺害一名頭陀,後用該頭陀衣物助武松改扮成行者;其後被魯智深、武松招請上二龍山,與梁山合力攻破青州後轉投梁山,負責管理西山酒店 征方臘時在清溪縣為杜微所殺
「活閃婆」王定六 在揚子江邊偶遇張順,其後隨張順上梁山,負責管理北山酒店 征方臘時在宣州中毒箭身亡
「險道神」郁保四 原為青州強人,劫奪梁山馬匹後獻予曾頭市,在梁山攻打曾頭市時被宋江誘使叛投梁山,助梁山攻陷曾頭市,上山後負責把捧帥字旗 征方臘時在清溪縣為杜微所殺
「白日鼠」白勝 參與劫奪生辰綱,在安樂村為何濤所擒後被拘至濟州,其後被救上梁山,負責走報機密 征方臘時在杭州病死
「鼓上蚤」時遷 在薊州為盜被捕,為楊雄所救,隨楊雄上梁山途中在祝家莊偷雞被捉,其後被救上梁山,負責走報機密;上山後曾到汴京徐寧家盜取雁翎甲,誘徐寧上山 征方臘後在杭州病死
「金毛犬」段景住 在槍竿嶺盜得寶馬,欲獻給宋江,在曾頭市被奪後投奔梁山,負責走報機密 征方臘時在海鹽附近墮海溺斃

三寇降將/義民重要事蹟

下表總結《水滸全傳》(這裡指「繁本征四寇」)中三寇(即河北田虎、淮西王慶和江南方臘)手下降將和治下義民的重要事蹟。

三寇降將/義民重要事蹟
許貫忠 燕青故友,在雙林鎮重遇燕青,向燕青贈送三晉地圖,助梁山軍征田虎
耿恭 田虎手下陵川將領,在陵川被擒後投降梁山軍,助梁山軍攻破高平,其後在威勝州死於亂軍中
唐斌 在蒲東殺人後出逃,路經抱犢山與文仲容、崔埜打鬥,被擁為寨主,後被迫歸附田虎;梁山軍征討田虎時投附梁山軍,助梁山軍攻破壺關;征王慶時在荊南為縻貹所殺
文仲容 佔據抱犢山,後被迫歸附田虎,梁山軍征討田虎時投附梁山軍;征王慶時在隆中山為縻貹所殺
崔埜 佔據抱犢山,後被迫歸附田虎,梁山軍征討田虎時投附梁山軍;征王慶時在隆中山為縻貹所殺
金鼎 田虎手下昭德府副將,梁山軍攻昭德府時兵變投降梁山軍;征王慶時在紀山為袁朗所殺
黃鉞 田虎手下昭德府副將,梁山軍攻昭德府時兵變投降梁山軍;征王慶時在紀山為袁朗所擒,其後被處決
翁奎 田虎手下昭德府將領,梁山軍攻昭德府時隨金鼎、黃鉞投降梁山軍
蔡澤 田虎手下昭德府將領,梁山軍攻昭德府時隨金鼎、黃鉞投降梁山軍
楊春 田虎手下昭德府將領,梁山軍攻昭德府時隨金鼎、黃鉞投降梁山軍
孫安 為報父仇殺人出逃,後投附田虎,成為田虎手下大將;在晉寧被擒後投降梁山軍,並遊說多人歸附;征王慶後在南豐病死
梅玉 田虎手下將領,在晉寧府隨孫安投降梁山軍;征王慶時在南豐為伏兵所殺
金禎 田虎手下將領,在晉寧府隨孫安投降梁山軍;征王慶時在南豐為伏兵所殺
畢勝 田虎手下將領,在晉寧府隨孫安投降梁山軍;征王慶時在南豐為伏兵所殺
潘迅 田虎手下將領,在晉寧府隨孫安投降梁山軍;征王慶時在南豐為伏兵所殺
楊芳 田虎手下將領,在晉寧府隨孫安投降梁山軍;征王慶時在南豐為伏兵所殺
馮昇 田虎手下將領,在晉寧府隨孫安投降梁山軍;征王慶時在南豐為伏兵所殺
胡邁 田虎手下將領,在晉寧府隨孫安投降梁山軍;征王慶時在南豐為伏兵所殺
「幻魔君」喬道清(原名喬冽) 在安定州施法求雨被克扣賞錢,打死庫吏後逃至威勝州,更名為喬道清,其後投附田虎,成為左丞相;在昭德府以法術大敗宋江,但被公孫勝擊敗,後在百穀嶺被孫安遊說投降梁山軍,拜公孫勝為師;征王慶時在西京鬥法殺寇威,助盧俊義攻取西京;征王慶後退隱,上二仙山學道
費珍 田虎手下將領,在百穀嶺隨喬道清投降梁山軍
薛燦 田虎手下將領,在百穀嶺隨喬道清投降梁山軍
葉清 原為仇申家主管,在介休縣為鄔梨所擄後被迫成為鄔梨部將,後探知仇申夫婦被殺真相;梁山軍攻襄垣時投附梁山軍,並到威勝州向田虎傳假消息;征王慶後留在汴京照顧仇瓊英,其後病亡
「瓊矢鏃」仇瓊英(又名鄔瓊英) 自幼父母為田虎所害,被鄔梨收為義女,後獲安氏告知真相,又在夢中獲張清傳授飛石絕技;梁山軍攻襄垣時嫁予張清,並投附梁山軍,與張清合計毒死鄔梨,獻出襄垣,並在威勝州誘擒田豹、田彪;征王慶時在南豐擒段三娘;征王慶後留在汴京生子張節;張清陣亡後撫養張節成人
山士奇 在沁州殺人後投附田虎,成為田虎手下壺關守將,帶兵攻蓋州時為梁山軍所擒,後投降;征王慶時在西京為酆泰所殺
「神駒子/小華光」馬靈 田虎手下大將,在汾陽府被公孫勝法術擊敗,被擒後投降梁山軍,並向戴宗傳授日行千里之法;征王慶後退隱,上二仙山學道
卞祥 田虎手下右丞相,在綿山被擒後投降梁山軍;征王慶時在西京被寇威燒死
方順 田虎手下武鄉縣守將,在梁山軍擊敗田虎後投降
武順 王慶手下寶豐守將,在梁山軍征討王慶時投降
蕭嘉穗 在梁山軍攻荊南時發動民變迎梁山軍入城,功成後退隱
胡俊 王慶手下水軍副將,在瞿塘峽被擒後投降梁山軍,助李俊攻破雲安,並招諭東川投降梁山軍,其後獲授官職
胡顯 王慶手下東川守將,被胡俊遊說投降梁山軍,其後獲授官職
金節 方臘手下常州副將,梁山軍攻常州時投附梁山軍;其後獲授官職,並參加抗金,在中山陣亡
「赤鬚龍」費保 原為強人,佔據榆柳莊,後率領榆柳莊助梁山軍攻取蘇州,功成後返回榆柳莊;其後隨李俊出海,在暹羅當官
「捲毛虎」倪雲 原為強人,佔據榆柳莊,後助梁山軍攻取蘇州,功成後返回榆柳莊;其後隨李俊出海,在暹羅當官
「太湖蛟」卜青 原為強人,佔據榆柳莊,後助梁山軍攻取蘇州,功成後返回榆柳莊;其後隨李俊出海,在暹羅當官
「瘦臉熊」狄成 原為強人,佔據榆柳莊,後助梁山軍攻取蘇州,功成後返回榆柳莊;其後隨李俊出海,在暹羅當官
段愷 被迫附從方臘,成為方臘手下秀州守將,梁山軍攻秀州時投降,其後獲授官職
袁評事 被迫附從方臘,成為方臘手下富陽縣解糧官,在杭州被捉後投降梁山軍,並助梁山軍攻取杭州,其後獲授官職

梁山軍其他人物/準梁山人物重要事蹟

下表總結《水滸全傳》中梁山軍其他人物(包括梁山頭領/降將的親眷和部分梁山頭目)和準梁山人物(包括有意投附但沒有正式加入梁山的人物)的重要事蹟。

梁山軍其他人物/準梁山人物重要事蹟
穆太公 穆弘父親,隨穆弘、穆春上梁山
宋太公 宋江父親,命宋清修書假稱自己已死促宋江回家,並敦促宋江勿投梁山,因牽涉宋江案件在鄆城縣被官府軟禁,其後隨宋江上梁山;宋江受招安後返回鄆城縣居住,征方臘戰爭結束前亡故
樂大娘子 孫立妻子,隨孫立上梁山;征方臘戰爭後隨孫立回登州
孔賓 孔明叔父,因牽涉孔明、孔亮案件在青州被捕下獄,後被救上梁山
韓伯龍 自行上梁山欲入伙,被朱貴安排暫時在梁山下經營酒店,被李逵錯殺
安氏 葉清妻子,原在仇申家協助照顧仇瓊英,後入鄔梨家服侍仇瓊英,並將田虎殺仇申事告知仇瓊英;其後隨葉清轉投梁山軍,征王慶戰爭後留在汴京照顧仇瓊英,在張清死後助仇瓊英撫養張節
張節 張清兒子,征方臘戰爭期間出生,其後參加抗金戰爭,建立功勳
秦玉蘭 金節妻子,在常州鼓勵金節投附梁山軍
宋安平 宋清兒子,征方臘戰爭後出生,其後應科舉當官

人物關係

「前七十一回」人物關係

下表列出《水滸全傳》「前七十一回」中的人物關係。

關係人物
父子 宋太公-宋江、穆太公-穆弘、宋太公-宋清、穆太公-穆春
兄弟 宋江-宋清、穆弘-穆春、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張橫-張順、解珍-解寶、孫立-孫新、孔明-孔亮、童威-童猛、朱貴-朱富、蔡福-蔡慶
姐弟 樂大娘子-樂和
夫妻 孫立-樂大娘子、王英-扈三娘、孫新-顧大嫂、張青-孫二娘
叔姪 孔賓-孔明、孔賓-孔亮、鄒淵-鄒潤
妹夫-妻舅 秦明-花榮
表兄弟 徐寧-湯隆
表姐弟 顧大嫂-解珍、顧大嫂-解寶

「繁本征四寇」人物關係

下表列出《水滸全傳》「繁本征四寇」中的人物關係。

關係人物
父子 張清-張節、宋清-宋安平
兄弟 胡俊-胡顯
夫妻 張清-仇瓊英、葉清-安氏、金節-秦玉蘭

回目

引首  
第一回張天師祈禳瘟疫洪太尉誤走妖魔
第二回王教頭私走延安府九紋龍大鬧史家村
第三回史大郎夜走華陰縣魯提轄拳打鎮關西
第四回趙員外重修文殊院魯智深大鬧五台山
第五回小霸王醉入銷金帳花和尚大鬧桃花村
第六回九紋龍剪徑赤松林魯智深火燒瓦罐寺
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楊柳豹子頭誤入白虎堂
第八回林教頭刺配滄州道魯智深大鬧野豬林
第九回柴進門招天下客林沖棒打洪教頭
第十回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陸虞候火燒草料場
第十一回朱貴水亭施號箭林沖雪夜上梁山
第十二回梁山泊林沖落草汴京城楊志賣刀
第十三回急先鋒東郭爭功青面獸北京鬥武
第十四回赤髮鬼醉臥靈官殿晁天王認義東溪村
第十五回吳學究說三阮撞籌公孫勝應七星聚義
第十六回楊志押送金銀擔吳用智取生辰綱
第十七回花和尚單打二龍山青面獸雙奪寶珠寺
第十八回美髯公智穩插翅虎宋公明私放晁天王
第十九回林沖水寨大併火晁蓋梁山小奪泊
第二十回梁山泊義士尊晁蓋鄆城縣月夜走劉唐
第二十一回虔婆醉打唐牛兒宋江怒殺閻婆惜
第二十二回閻婆大鬧鄆城縣朱仝義釋宋公明
第二十三回橫海郡柴進留賓景陽岡武松打虎
第二十四回王婆貪賄說風情鄆哥不忿鬧茶肆
第二十五回王婆計啜西門慶淫婦藥鴆武大郎
第二十六回偷骨殖何九叔送喪供人頭武二郎設祭
第二十七回母夜叉孟州道賣人肉武都頭十字坡遇張青
第二十八回武松威震安平寨施恩義奪快活林
第二十九回施恩重霸孟州道武松醉打蔣門神
第三十回施恩三入死囚牢武松大鬧飛雲浦
第三十一回張都監血濺鴛鴦樓武行者夜走蜈蚣嶺
第三十二回武行者醉打孔亮錦毛虎義釋宋江
第三十三回宋江夜看小鼇山花榮大鬧清風寨
第三十四回鎮三山大鬧青州道霹靂火夜走瓦礫場
第三十五回石將軍村店寄書小李廣梁山射雁
第三十六回梁山泊吳用舉戴宗揭陽嶺宋江逢李俊
第三十七回沒遮攔追趕及時雨船火兒夜鬧潯陽江
第三十八回及時雨會神行太保黑旋風鬥浪裡白跳
第三十九回潯陽樓宋江吟反詩梁山泊戴宗傳假信
第四十回梁山泊好漢劫法場白龍廟英雄小聚義
第四十一回宋江智取無為軍張順活捉黃文炳
第四十二回還道村受三卷天書宋公明遇九天玄女
第四十三回假李逵剪徑劫單人黑旋風沂嶺殺四虎
第四十四回錦豹子小徑逢戴宗病關索長街遇石秀
第四十五回楊雄醉罵潘巧雲石秀智殺裴如海
第四十六回病關索大鬧翠屏山拼命三火燒祝家店
第四十七回撲天雕雙修生死書宋公明一打祝家莊
第四十八回一丈青單捉王矮虎宋公明兩打祝家莊
第四十九回解珍解寶雙越獄孫立孫新大劫牢
第五十回吳學究雙掌連環計宋公明三打祝家莊
第五十一回插翅虎枷打白秀英美髯公誤失小衙內
第五十二回李逵打死殷天賜柴進失陷高唐州
第五十三回戴宗智取公孫勝李逵斧劈羅真人
第五十四回入雲龍鬥法破高廉黑旋風探穴救柴進
第五十五回高太尉大興三路兵呼延灼擺佈連環馬
第五十六回吳用使時遷盜甲湯隆賺徐寧上山
第五十七回徐寧教使鉤鐮槍宋江大破連環馬
第五十八回三山聚義打青州眾虎同心歸水泊
第五十九回吳用賺金鈴吊掛宋江鬧西嶽華山
第六十回公孫勝芒碭山降魔晁天王曾頭市中箭
第六十一回吳用智賺玉麒麟張順夜鬧金沙渡
第六十二回放冷箭燕青救主劫法場石秀跳樓
第六十三回宋江兵打北京城關勝議取梁山泊
第六十四回呼延灼月夜賺關勝宋公明雪天擒索超
第六十五回托塔天王夢中顯聖浪裡白跳水上報冤
第六十六回時遷火燒翠雲樓吳用智取大名府
第六十七回宋江賞馬步三軍關勝降水火二將
第六十八回宋公明夜打曾頭市盧俊義活捉史文恭
第六十九回東平府誤陷九紋龍宋公明義釋雙槍將
第七十回沒羽箭飛石打英雄宋公明棄糧擒壯士
第七十一回忠義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
第七十二回柴進簪花入禁苑李逵元夜鬧東京
第七十三回黑旋風喬捉鬼梁山泊雙獻頭
第七十四回燕青智撲擎天柱李逵壽張喬坐衙
第七十五回活閻羅倒船偷御酒黑旋風扯詔罵欽差
第七十六回吳加亮佈四斗五方旗宋公明排九宮八卦陣
第七十七回梁山泊十面埋伏宋公明兩贏童貫
第七十八回十節度議取梁山泊宋公明一敗高太尉
第七十九回劉唐放火燒戰船宋江兩敗高太尉
第八十回張順鑿漏海鰍船宋江三敗高太尉
第八十一回燕青月夜遇道君戴宗定計出樂和
第八十二回梁山泊分金大買市宋公明全伙受招安
第八十三回宋公明奉詔破大遼陳橋驛滴淚斬小卒
第八十四回宋公明兵打薊州城盧俊義大戰玉田縣
第八十五回宋公明夜度益津關吳學究智取文安縣
第八十六回宋公明大戰獨鹿山盧俊義兵陷青石峪
第八十七回宋公明大戰幽州呼延灼力擒番將
第八十八回顏統軍陣列混天象宋公明夢授玄女法
第八十九回宋公明破陣成功宿太尉頒恩降詔
第九十回五台山宋江參禪雙林鎮燕青遇故
第九十一回宋公明兵渡黃河盧俊義賺城黑夜
第九十二回振軍威小李廣神箭打蓋郡智多星密籌
第九十三回李逵夢鬧天池宋江兵分兩路
第九十四回關勝義降三將李逵莽陷眾人
第九十五回宋公明忠感后土喬道清術敗宋兵
第九十六回幻魔君術窘五龍山入雲龍兵圍百穀嶺
第九十七回陳瓘諫官升安撫瓊英處女做先鋒
第九十八回張清緣配瓊英吳用計鴆鄔梨
第九十九回花和尚解脫緣纏井混江龍水灌太原城
第一百回張清瓊英雙建功陳瓘宋江同奏捷
第一百零一回謀墳地陰險產逆蹈春陽妖豔生奸
第一百零二回王慶因奸吃官司龔端被打師軍犯
第一百零三回張管營因妾弟喪身范節級為表兄醫臉
第一百零四回段家莊重招新女婿房山寨雙拼舊強人
第一百零五回宋公明避暑療軍兵喬道清回風燒賊寇
第一百零六回書生談笑卻強敵水軍汨沒破堅城
第一百零七回宋江大勝紀山軍朱武打破六花陣
第一百零八回喬道清興霧取城小旋風藏炮擊賊
第一百零九回王慶渡江被捉宋江剿寇成功
第一百一十回燕青秋林渡射雁宋江東京城獻俘
第一百一十一回張順夜伏金山寺宋江智取潤州城
第一百一十二回盧俊義分兵宣州道宋公明大戰毗陵郡
第一百一十三回混江龍太湖小結義宋公明蘇州大會垓
第一百一十四回寧海軍宋江弔孝湧金門張順歸神
第一百一十五回張順魂捉方天定宋江智取寧海軍
第一百一十六回盧俊義分兵歙州道宋公明大戰烏龍嶺
第一百一十七回睦州城箭射鄧元覺烏龍嶺神助宋公明
第一百一十八回盧俊義大戰昱嶺關宋公明智取清溪洞
第一百一十九回魯智深浙江坐化宋公明衣錦還鄉
第一百二十回宋公明神聚蓼兒洼徽宗帝夢遊梁山泊

大事年表

以下是《水滸全傳》的大事年表。請注意《水滸全傳》存在一些前後情節時間不協調的問題。以「魯智深初鬧五臺山」一事為例,若按「史進拒捕逃上少華山」的「八月中秋」順推,此事應發生在政和四年約三月;但若按書中所述「時遇初冬天氣」推算,此事卻應發生在政和三年十月。為表示這種不協調情況,下表把此事的年期記作「政和四年(1114)約三月/政和三年(1113)十月」。《水滸全傳》中的其他時間不協調之處也作類似處理。此外,《水滸全傳》還有兩個時間錯誤。其一是把「王慶與童嬌秀通姦」一事繫於政和六年,但此事之後的一年卻記作宣和元年。按宣和元年前一年應為重和元年而非政和六年,此處時間有誤。其二是把「梁山軍征方臘後班師回朝」一事繫於宣和五年,這是沿襲百回本《水滸傳》所記的時間。但《水滸全傳》比百回本《水滸傳》多出征田虎、征王慶故事,此二故事耗時一年,「梁山軍征方臘後班師回朝」的時間理應順延一年。下表會標出上述錯誤。

年期大事
嘉祐三年(1058)春季 天下瘟疫盛行。
嘉祐三年(1058)三月 洪信奉詔到龍虎山請張天師祈禳瘟疫,洪信誤放出一百零八名魔君。
紹聖三年(1096) 高俅被逐出汴京,到臨淮州投奔柳世權。
元符二年(1099)正月至十月間 高俅返汴京,先後投奔董將士、蘇轍、王晉卿。
元符二年(1099)十一月 高俅成為端王趙佶的親隨。
元符三年(1100)正月 趙佶(宋徽宗)繼承帝位。
政和元年(1111) 林沖與張氏成親。
政和元年(1111)約十二月 高俅任殿帥府太尉,迫害王進,王進母子從汴京出逃。
政和二年(1112) 楊林與鄧飛合伙作江湖勾當。
政和二年(1112)約二月 王進在史家村教史進武藝。
政和二年(1112)約九月 王進離開史家村往投延安府。
政和三年(1113)上半年 朱武、陳達、楊春佔據少華山。
政和三年(1113)六月 史進結織朱武、陳達、楊春。
政和三年(1113)八月 史進被告私通少華山,拒捕,逃上少華山。
政和三年(1113)九月 史進離開少華山往尋王進,在渭州遇魯達、李忠。

魯達為救金翠蓮,打死鄭屠。其後李忠行經桃花山,被周通邀上山並任寨主。
政和三年(1113)十月 魯達得趙員外之助在五臺山出家,獲法號智深。
政和四年(1114)約三月/政和三年(1113)十月 魯智深初鬧五臺山。
政和四年(1114) 王倫、杜遷、宋萬佔據梁山泊,建立水滸寨。

武松在清河縣傷人,出逃,到滄州投奔柴進。

孫二娘在十字坡殺害一名頭陀,留下其衣物。
政和四年(1114)二月 魯智深再鬧五臺山,被打發下山。

周通欲強娶桃花村劉太公女兒,魯智深打周通,重遇李忠。魯智深勸周通取消婚約。
政和四年(1114)三月 魯智深與史進在瓦罐寺合力殺崔道成、丘小乙。史進回少華山。

魯智深到汴京大相國寺,看管菜園,收伏潑皮張三、李四等。

魯智深遇林沖,高衙內調戲林沖妻張氏。
政和四年(1114)四月 高衙內得陸謙、富安之助,企圖姦佔張氏,事敗。
政和四年(1114)五月 陸謙出計誘林沖誤入白虎堂,林沖被捕下獄。
政和四年(1114)六月 林沖發配滄州,魯智深大鬧野豬林,護送林沖到滄州。其後魯智深被官府緝捕,出逃,在十字坡遇張青、孫二娘。

林沖到柴進莊,棒打洪教頭。
政和四年(1114)七月 林沖到達滄州牢城營。
政和四年(1114)九月 林沖遇李小二夫婦。
政和四年(1114)十一月 陸謙、富安到滄州謀害林沖,林沖風雪山神廟,殺陸謙、富安。
政和四年(1114)十二月 林沖雪夜上梁山,被王倫疑忌。

林沖遇楊志。

王倫讓林沖入伙,朱貴升任梁山頭領。

楊志到汴京謀復職失敗,在街頭賣刀,誤殺牛二。
政和五年(1115)二月 楊志被刺配至大名府,與周謹、索超比武,得梁中書提拔。
政和五年(1115)五月 晁蓋、吳用、公孫勝、劉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合伙議劫生辰綱。

梁中書派楊志押運生辰綱。
政和五年(1115)六月 晁蓋等七人與白勝在黃泥岡智取生辰綱。

魯智深欲投二龍山,被鄧龍拒絕。魯智深與楊志、曹正合力殺鄧龍,奪取二龍山。

何濤擒白勝。宋江私放晁蓋。何濤追捕晁蓋等至石碣村,被擊退。

晁蓋等上梁山,林沖火拼王倫,晁蓋繼任梁山寨主。
政和五年(1115)約八月 林沖探知妻子張氏和岳父張教頭已死。

黃安征討梁山,兵敗被擒。

宋江娶閻婆惜為妾。其後閻婆惜與張文遠通姦。
政和五年(1115)約十一月/八月 黃安在梁山病死。

劉唐向宋江送信。

閻婆惜要挾宋江,為宋江所殺,唐牛兒被捕下獄。
政和五年(1115)九月 宋江投奔柴進莊,遇武松。
政和五年(1115)十月 武松離開柴進莊,在景陽岡打虎。

武松在陽穀縣遇武大、潘金蓮。
政和五年(1115)十一月 潘金蓮情挑武松,武松氣憤搬走。

武松奉命到汴京公幹。
政和五年(1115)十二月 潘金蓮與西門慶通姦。
政和六年(1116) 杜興在薊州殺人被捕下獄,得楊雄救助。出獄後到獨龍岡投奔李應,成為李家莊主管。

鄧飛、孟康嘯聚飲馬川。
政和六年(1116)正月 喬鄆哥與武大捉姦,武大被西門慶踢傷。潘金蓮與西門慶毒殺武大。
政和六年(1116)三月 武松回陽穀縣,殺潘金蓮、西門慶。
政和六年(1116)約四月 蔣忠打傷施恩,奪佔快活林。
政和六年(1116)五月 宋江遷至白虎莊,孔明、孔亮拜宋江為師。
政和六年(1116)約六月 武松發配孟州,在十字坡遇張青、孫二娘。

武松到達孟州安平寨,遇施恩。
政和六年(1116)下半年 梁山人馬從濟州救出白勝。
政和六年(1116)七月 武松在快活林醉打蔣忠。
政和六年(1116)八月 武松被召至張都監家,被張都監和張團練陷害下獄。
政和六年(1116)十月 武松發配恩州,大鬧飛雲浦,返孟州殺張都監、張團練、蔣忠。

武松再遇張青、孫三娘,改扮作行者往投二龍山。

武松在蜈蚣嶺殺王道人。
政和六年(1116)十一月 武松在白虎莊遇孔明、孔亮,重遇宋江。武松上二龍山。其後魯智深、武松邀張青、孫二娘上二龍山;孔明、孔亮殺人,佔據白虎山。

宋江往清風寨,遇清風山強人燕順、王英、鄭天壽。
政和六年(1116)十二月 劉高妻被王英捉上清風山,為宋江釋放。

宋江到清風寨投奔花榮。
政和七年(1117) 田虎在介休縣殺仇申,擄走宋氏,宋氏在石室山跳崖自盡。
政和七年(1117)正月 劉高妻指證宋江為山賊,劉高拘捕宋江。黃信至清風寨捕花榮。清風山人馬救出宋江、花榮,殺劉高。

慕容彥達派秦明征討清風山,兵敗。

清風山人馬假扮秦明劫掠青州,慕容彥達殺秦明一家,秦明和黃信投附清風山,劉高妻被殺。
政和七年(1117)二月 宋江率清風山人馬往投梁山。

郭盛欲奪對影山,與對影山寨主呂方決鬥,遇清風山人馬。呂方、郭盛隨隊上梁山。

宋江從石勇接獲家書,離隊返鄆城縣,被捕。

清風山人馬到達梁山,花榮在梁山射雁。
政和七年(1117)四月 宋江發配江州,在途中被請上梁山,拒絕落草。
政和七年(1117)五月 宋江在揭陽嶺遇李俊、李立、童威、童猛,在揭陽鎮遇薛永、穆弘、穆春,在潯陽江遇張橫。

宋江到達江州,遇戴宗、李逵、張順。
政和七年(1117)約五月 裴宣被京兆府知府陷害,刺配沙門島,解經飲馬川時為鄧飛、孟康所救,並被擁為寨主。
政和七年(1117)六月 宋江在潯陽樓題反詩,被黃文炳舉報下獄。

戴宗往汴京,路經梁山。

吳用賺蕭讓、金大堅上梁山,造假信讓讓戴宗帶返江州。
政和七年(1117)七月 戴宗返江州,被黃文炳揭發傳假信,與宋江同被問斬。

梁山人馬劫法場,救出宋江、戴宗,眾英雄在白龍廟小聚義。

侯健助梁山人馬攻破無為軍,擒殺黃文炳。
政和七年(1117)八月 梁山人馬途經黃門山,黃門山強人歐鵬、蔣敬、馬麟、陶宗旺隨隊上梁山。
政和七年(1117)約八月 宋江返宋家村接宋太公、宋清上山,在還道村見九天玄女,獲三卷天書。

公孫勝回家探母。楊林遇公孫勝,獲薦書。

李逵回家探母,在沂水縣殺李鬼,又在沂嶺殺四虎,為曹太公所擒。李雲押解李逵回沂水縣,朱貴、朱富救李逵,曹太公被殺,李雲投附梁山。
政和七年(1117)約十一月 戴宗往薊州尋公孫勝,遇楊林和飲馬川強人裴宣、鄧飛、孟康,邀請眾人上梁山。

石秀在薊州打張保救楊雄,與楊雄結義。
重和元年(1118)正月/政和七年(1117)十月 潘巧雲與裴如海通姦。
政和七年(1117)十一月 石秀發現潘巧雲姦情。石秀、楊雄殺裴如海、潘巧雲,遇時遷,三人一起投奔梁山。
政和七年(1117)十二月至重和元年(1118)六月間 時遷在祝家莊偷雞被捕,楊雄、石秀遇杜興。李應為救時遷,與祝家莊反目。

梁山一打祝家莊,石秀在祝家莊遇鍾離老人,破解盤陀路。

梁山二打祝家莊,生擒扈三娘,扈家莊向梁山求和。

解珍、解寶在登州獵虎,為毛太公所奪,並被陷害下獄,孫立、孫新、顧大嫂、樂和聯結登雲山強人鄒淵、鄒潤劫牢救出二人,殺毛太公,投奔梁山。

吳用定計令孫立假意投祝家莊以作內應。

梁山三打祝家莊,得孫立之助攻破祝家莊。李逵屠戮扈家莊,扈成出逃,欒廷玉不知所終。扈三娘投附梁山,嫁予王英。梁山騙李應、杜興入伙。

雷橫在鄆城縣被白秀英凌辱,打死白秀英後被捕,朱仝私放雷橫上梁山,朱仝被刺配至滄州,受命照顧小衙內。
重和元年(1118) 喬冽在安定州施法求雨,被克扣賞錢,打死庫吏後逃至威勝州,更名為喬道清。

田虎起事,佔據威勝州,自稱晉王。喬道清投附田虎,成為國師。

鄔梨劫掠介休縣,擄葉清和仇申女兒仇瓊英,收仇瓊英為義女,改稱鄔瓊英。鄔梨投附田虎。
重和元年(1118)(誤作政和六年)二月 王慶與童嬌秀通姦。
重和元年(1118)五月 王慶遇李助。

王慶被童貫陷害下獄,發配陝州。
重和元年(1118)六月 王慶在邙東鎮棒打龐元,遇龔端、龔正。

王慶在龔家村打黃達,教龔端、龔正武藝。
重和元年(1118)七月 李逵在滄州殺小衙內,朱仝被迫上梁山。

王慶到達陝州牢城營。
重和元年(1118)八月 殷天錫在高唐州謀害柴皇城,柴進、李逵往高唐州。李逵打死殷天錫,柴進被捕下獄。
重和元年(1118)九月 梁山攻打高唐州,為高廉法術擊敗。戴宗、李逵赴薊州尋公孫勝。

張世開為龐元報仇,開始尋事虐打王慶。
重和元年(1118)十月 戴宗、李逵到達二仙山。羅真人戲弄李逵,向公孫勝傳授五雷天罡正法,公孫勝下山。

公孫勝、李逵在武岡鎮遇湯隆。

公孫勝鬥法破高廉。

藺仁救護柴進。梁山攻破高唐州,殺高廉,救出柴進。

王慶殺張世開、龐元,遇范全,逃奔房州。
重和元年(1118)十一月 呼延灼率同韓滔、彭玘征討梁山,以連環馬擊敗梁山軍。高俅派凌振助戰。

時遷到汴京盜甲,湯隆賺徐寧上梁山。
? 徐寧教使鉤鐮槍,梁山大破連環馬,收伏韓滔、彭玘、凌振。

呼延灼投奔青州,與桃花山、二龍山對敵。

慕容彥達拘捕孔賓,白虎山攻青州,呼延灼擒孔明。孔亮上梁山求救。

梁山聯合三山,收伏呼延灼,攻破青州,殺慕容彥達,救出孔明、孔賓。三山人馬投附梁山。

史進救王義,聞知王義、玉嬌枝父女被華州賀太守謀害,到華州行刺賀太守,失手披捕。

魯智深到少華山邀史進等入伙,為救史進到華州行刺賀太守,亦被捕。
宣和元年(1119)二月 宋江向宿元景借金鈴吊掛,殺賀太守,攻破華州,救出史進、魯智深。少華山人馬投附梁山。

王慶遇段三娘,重遇李助。王慶與段三娘成親。

黃達帶兵緝捕王慶。王慶等殺黃達,投奔房山寨。王慶等殺廖立,奪佔房山寨。
宣和元年(1119)約三月 芒碭山強人樊瑞、項充、李袞欲吞併梁山,擊敗史進,其後為公孫勝收伏。

段景住在槍竿嶺盜得寶馬,欲獻給宋江,在曾頭市被奪,投奔梁山。

梁山攻打曾頭市,晁蓋中史文恭毒箭身亡。宋江暫代寨主職務,改聚義廳為忠義堂。

房州兵變,王慶攻佔房州,殺張顧行。

龔端、龔正投奔王慶。此後王慶攻破南豐、荊南,自稱楚王。
宣和元年(1119)四月 吳用、李逵到大名府智賺盧俊義。
宣和元年(1119)五月 盧俊義在梁山被擒。李固在大名府與賈氏通姦,告盧俊義私通梁山。
宣和元年(1119)八月 盧俊義返大名府,被捕。柴進到大名府威嚇蔡福、蔡慶,令其照看盧俊義。

盧俊義發配沙門島,為燕青所救,未幾再次被捕。燕青隨楊雄上梁山求救。

石秀在大名府跳樓欲救盧俊義,失手被捕。
宣和元年(1119)約九月/十月 梁山一打大名府。

關勝率同宣贊、郝思文征討梁山,兵敗投降。
宣和元年(1119)十一月 梁山二打大名府,收伏索超。
宣和元年(1119)十二月 宋江生背瘡,張順往建康府,被張旺打劫,遇王定六。

張順假冒安道全殺李巧奴,迫安道全入伙,又殺張旺,帶王定六上梁山。安道全治癒宋江。
宣和二年(1120) 葉清在石室山探知田虎害死仇申夫婦真相,秘密告知仇瓊英。
宣和二年(1120)正月 梁山三打大名府,李成、聞達兵敗,梁中書出逃。梁山救出盧俊義、石秀,殺李固、賈氏。蔡福、蔡慶投附梁山。
宣和二年(1120)約二月 朝廷命單廷珪、魏定國率凌州官軍征討梁山。

李逵私自下山,錯殺韓伯龍,遇焦挺,聯同枯樹山強人鮑旭攻破凌州。關勝收降單、魏二將。

段景住等在北地購得馬匹,被郁保四劫奪,獻予曾頭市。梁山再攻曾頭市,曾頭市求和,宋江誘使郁保四叛投梁山。

梁山攻陷曾頭市,擒殺史文恭。
宣和二年(1120)三月 宋江和盧俊義分別攻打東平府和東昌府,以定寨主之位。

史進潛入東平府,被李睡蘭告密下獄。
宣和二年(1120)四月 宋江收伏董平,破東平府,救出史進。董平殺程萬里一家,搶奪其女兒為妻。史進殺李睡蘭。

宋江攻破東昌府,收伏張清、龔旺、丁得孫。張清舉薦皇甫端加盟梁山。

宋江繼任寨主,建羅天大醮。忠義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
宣和二年(1120)九月 梁山舉行菊花之會,宋江提出招安之議,遭部分頭領反對。
宣和三年(1121)正月 宋江等到汴京。柴進簪花入禁苑,見四大寇姓名,除去「山東宋江」四字。

宋江訪李師師。李逵夜鬧汴京,宋江回梁山。

李逵、燕青在四柳村喬捉鬼。

王江、董海冒充宋江、柴進,在荊門鎮搶走劉太公女兒。李逵回梁山砍倒杏黃旗。

李逵、燕青在牛頭山殺王江、董海,救劉太公女兒。李逵負荊請罪。
宣和三年(1121)三月 燕青在泰安州智撲任原。

李逵在壽張縣喬坐衙。
宣和三年(1121)四月 陳宗善到梁山招安,阮小七倒船偷御酒,李逵扯詔罵欽差。童貫征討梁山。
宣和三年(1121)五月 吳用排九宮八卦陣,一敗童貫。

吳用設十面埋伏,二敗童貫。
宣和三年(1121)七月 高俅征討梁山,梁山一敗高俅。

高俅請聞煥章為參謀。
宣和三年(1121)八月 梁山二敗高俅。

朝廷再次派使到濟州招安梁山,花榮射殺欽差。
宣和三年(1121)十一月 梁山三敗高俅,高俅等被擒。

梁山釋放高俅,派蕭讓、樂和隨行,留聞煥章為質。其後蕭讓、樂和在汴京被高俅軟禁。
宣和四年(1122)春季 遼國入寇,侵佔宋國九州之地。

田虎攻壺關,迫使抱犢山強人唐斌等歸附。
宣和四年(1122)正月 燕青到汴京訪李師師,遇趙佶,獲赦詔。戴宗、燕青救出蕭讓、樂和。

趙佶派宿元景招安梁山。
宣和四年(1122)二月 梁山泊全伙受招安。
宣和四年(1122)三月 梁山泊分金大買市。

梁山軍到汴京聽候調遣。
? 梁山軍奉詔征遼。

宋江在陳橋驛滴淚斬小卒。

梁山軍攻取密雲縣、檀州、玉田縣、薊州。
宣和四年(1122)六月 遼國派歐陽侍郎招降宋江。

梁山軍在薊州歇暑。宋江等上二仙山拜訪羅真人,獲賜法語。
? 宋江假降遼國,計取益津關、文安縣、霸州。

公孫勝鬥法破賀重寶,梁山軍攻取幽州。
宣和四年(1122)十一月 兀顏光擺太乙混天陣,擊敗梁山軍。宋江獲九天玄女夢授破陣之法,大破兀顏光,圍攻燕京。遼國主耶律輝向宋國求和,宋遼達成和議。

宋江等上五臺山拜訪智真長老,獲賜偈語。梁山軍班師回朝。

燕青在雙林鎮遇許貫忠,許貫忠向燕青贈送三晉地圖。
宣和四年(1122)十二月 梁山軍返回汴京,奉詔征討河北田虎。

梁山軍攻取陵川、高平、蓋州。

張清在夢中教仇瓊英飛石絕技。
宣和五年(1123)正月 李逵夢遊天池嶺,得滅田虎要訣。

陽城縣、沁水縣民投降梁山軍。梁山軍兵分兩路。

抱犢山唐斌等歸順梁山軍,助宋江攻破壺關。

王慶派劉敏攻宛州,劉敏擊敗童貫、蔡攸,攻破宛州。
宣和五年(1123)二月 盧俊義攻取晉寧府,收伏孫安等。

喬道清在昭德府以法術大敗宋江,后土神救助宋江。公孫勝鬥法破喬道清。

昭德府投降宋江,喬道清投降梁山軍,拜公孫勝為師。

宋江攻襄垣,魯智深墮入緣纏井。
宣和五年(1123)三月 葉清引安道全、張清化名全靈、全羽混入襄垣縣。

張清與仇瓊英成親。張清等毒殺鄔梨,襄垣縣投降。

宋江軍別部攻取潞城縣。

盧俊義攻取汾陽府。公孫勝鬥法破馬靈。魯智深解脫緣纏井,在汾陽府擒馬靈,馬靈投降梁山軍。
宣和五年(1123)四月 盧俊義攻取介休縣、平遙縣。

宋江軍別部攻取榆社縣、大穀縣。

盧俊義攻取太原縣、沁源縣。

張清誘田虎至襄垣,擒田虎。仇瓊英在威勝州誘擒田豹、田彪,盧俊義攻取威勝州。宋江攻破銅鞮山,收伏卞祥。

梁山軍奉詔征討淮西王慶。

田虎等在汴京被處決。
宣和五年(1123)七月 梁山軍攻取宛州,殺劉敏。
宣和五年(1123)八月 淮西軍偷襲宛州,蕭讓行空城計嚇退敵軍。

梁山軍攻取山南軍,兵分兩路。

宋江攻取紀山。
宣和五年(1123)九月 朱武在伊闕山以八陣圖大破淮西軍六花陣。

寇威火燒梁山軍,殺卞祥。燕青在平泉橋搭浮橋,救出大批軍士。喬道清鬥法殺寇威,助盧俊義攻取西京。

蕭嘉穗在荊南發動民變,迎宋江軍入城。
宣和五年(1123)十月 梁山軍以九宮八卦陣大破王慶,擒李助,攻破南豐,擒段三娘。

李俊在瞿塘峽大破淮西水軍,收降胡俊,攻破雲安,在清江擒王慶。

胡俊招諭東川投降梁山軍,安德亦望風而降。

李助、段三娘在南豐被處決。

孫安在南豐病死。喬道清、馬靈退隱,其後上二仙山學道。
宣和五年(1123)十二月 梁山軍班師回朝,燕青在秋林渡射雁,被宋江責備。

王慶在汴京被處決。

公孫勝回二仙山修道。
宣和六年(1124)正月 朝廷禁止梁山軍士入汴京,李俊等欲復反,被宋江勸阻。

揚州富戶陳觀意圖投附方臘。

梁山軍奉詔征討江南方臘。
? 梁山軍殺陳觀,攻取潤州。

梁山軍攻取丹徒縣。梁山軍兵分三路。

金節投降梁山軍,宋江攻取常州。

盧俊義攻取宣州、湖州。

宋江攻取無錫縣。

梁山水軍攻取江陰、太倉、昆山、常熟。

李俊等在榆柳莊與費保等結義,費保助宋江攻取蘇州。

段愷在秀州投降梁山軍。

柴進、燕青離軍南下當細作。
宣和六年(1124)四月 朝廷召安道全到汴京替趙佶治病。

張順在杭州中伏身亡,化身為金華太保。

盧俊義攻取獨松關,盧俊義軍別部攻取德清縣。

梁山軍合兵攻取杭州,張順附身於張橫殺方天定。
? 杭州瘟疫流行,多名梁山軍頭領病倒。

柴進、燕青化名柯引、雲璧混入幫源洞。柴進與方金芝成親。

梁山軍兵分兩路。

宋江攻取桐廬縣,大戰烏龍嶺。包道乙、鄭彪以法術大敗宋江,烏龍神邵俊救助宋江。

樊瑞鬥法破包道乙,宋江攻取睦州、烏龍嶺。

盧俊義攻取昱嶺關、歙州。

李俊等到清溪縣假降方臘,梁山軍合兵攻取清溪縣。

柴進、燕青助宋江攻破幫源洞,方金芝自縊,魯智深擒方臘。

阮小七在幫源洞穿著方臘龍袍,被王稟、趙譚看見。
宣和六年(1124)八月 梁山軍返回杭州,魯智深在六和寺坐化,武松留在六和寺出家。
宣和六年(1124)(誤作宣和五年)九月 林沖在杭州病癱,楊志、楊雄、時遷病亡。

梁山軍班師回朝。燕青、李俊等退隱。

梁山軍返汴京,朝廷封賞梁山頭領。方臘被處決。
宣和六年(1124)冬季 宋江衣錦還鄉,重修九天玄女廟。
宣和七年(1125)約正月 戴宗辭官到泰安州嶽廟出家。

高俅等謀毒害宋江、盧俊義。
宣和七年(1125)約二月 盧俊義中毒身亡。
宣和七年(1125)三月 林沖在杭州病亡。
宣和七年(1125)約三月 王稟、趙譚舉報阮小七穿著方臘龍袍事,阮小七被削除官誥,返鄉居住。

柴進、李應辭官返鄉居住。
宣和七年(1125)(誤作宣和六年)四月 宋江和李逵中毒身亡。吳用、花榮在宋江墓前自縊。
宣和七年(1125)約四月 戴宗在嶽廟大笑而亡。
宣和七年(1125)約五月 戴宗在夢中帶趙佶遊梁山泊,見宋江,趙佶下令在梁山泊建靖忠廟。

返回「水滸家族」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