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滸》為當代大陸作家江濤所著,講述方臘領導明教在江南起義反宋,被童貫鎮壓以及後來設計向童貫報復的故事,故事中包含梁山軍隨軍征討方臘的內容,因而與《水滸傳》扯上關係。小說首先講述明教在江南崛起,為對抗宋廷,曾嘗試與梁山結盟,但被宋江拒絕。自方臘繼任總教主後,更積極準備起義。一方面,方臘派人到各地招攬豪傑、菁英加入明教,壯大明教力量,這些豪傑、菁英包括浙西南眾山寨盟主洪載、浙東南富戶呂師囊以及太湖烏龍船會首領繆威,以至太學生呂將等。另一方面,明教設立專門訓練細作的「五間所」,並派出訓練有素的女細作到各地刺探情報,其中最重要者為混入童貫府的黃婉麗、徐婉琴和混入皇宮的葉靜、汪小憐。此四人取得的一項重大情報是宋廷計劃聯金滅遼,因而將抽調大量軍力,以用於北方戰場。此一消息使方臘相信宋廷將無力鎮壓江南,因而把握時機,在幫源發動起義,自號聖公,並建立「聖國」。
聖公軍起義後勢如破竹,迅即攻陷睦州、歙州、杭州等大郡,引起朝廷震驚。趙佶(宋徽宗)與童貫密議,決定罷聯金滅遼之議,並調集邊軍征剿方臘。葉靜雖將此消息密告幫源總壇,但送信人武靖在蔡州被官軍羈留,延誤了通風報信的時間,而聖公軍亦低估了宋廷火速調兵的能力,結果在秀州與宋軍處於拉鋸狀態,並在杭州陷入宋軍包圍。其時,梁山軍已投降宋廷,並隨張叔夜征討方臘,但遠非聖公軍對手,在兩軍的比武中接連敗北,更有多名梁山頭領在與聖公軍對戰時陣亡,導致人心渙散,大多數頭領離開梁山軍,只有宋江等數人仍效忠宋廷(其後也為宋廷毒殺)。其後,聖公軍放棄杭州,撤回幫源,並設下陷阱,誘宋軍深入,令宋軍傷亡慘重。為對付起義軍,童貫定下毒計,縱容軍隊屠戮人民,於是在幫源一帶發生慘無人道的大屠殺。同時,童貫亦誘使洪載投誠,背叛聖國,令幫源失去重要支援。面對此一敗局,方臘下令聖公軍分數支突圍,雖然有多名聖公軍領袖為宋軍所擒(包括假冒方臘的李豐、方臘妻邵玉婷等),而且其他各地的起義軍(包括浙東南的呂師囊)均被逐一撲滅,但聖公軍領導層的大部分(包括潛入童貫府和皇宮的女細作)得以逃出生天,並輾轉遷徙至西域新總壇。
遷至西域後,方臘引咎辭去總教主之位,由杜紅紅接任總教主。在杜紅紅帶領下,明教繼續策動多起反宋起義,並趁趙佶退位之機,定計誅殺童貫、朱勔,為聖公軍死難者報仇(此外,明教部分領袖在遷入西域前已向叛徒洪載和一些附從宋廷、參與鎮壓起義的地方土豪復仇)。全書以明教中多對有情人最終在西域得以共諧連理而結束,此外,書末亦提到金國崛起,並入侵宋國,明教領導層不忿金國殘殺百姓,預示明教的下一個任務將為參加抗金鬥爭。
《南水滸》雖然與《水滸傳》沾上一點關係,但在思想內容方面與《水滸傳》有很大差異。首先,此書以方臘的起義軍作為正面主角,梁山人物反倒成了配角,而且把梁山軍投降朝廷並參加征方臘一事看成不光彩的行徑,而帶領梁山投降的宋江更是卑劣的人物。聖公軍領袖不但形象正面,而且大多數是武林高手;而梁山頭領則只是武藝較高的武將,與聖公軍將領比較簡直是相形見拙。舉例說,在梁山軍與聖公軍的一場比武中,神箭手花榮竟也敗於聖公軍女將方百花之手。
其次,此書作者不僅站在農民起義的立場描寫方臘起義,而且極力描寫宋廷眾多人物殘忍、卑鄙、貪婪、自私的惡劣品質,個別人物如童貫、朱勔、劉延慶、王稟等在此書中的形象更是禽獸不如,例如作者寫了劉延慶殘殺曾支持官軍鎮壓起義的梁氏四兄弟,王稟放火燒死染上瘟疫的屬下一軍等。此外,作者也描寫起義軍如何懲處被捕獲的官員或官軍將領,例如寫了酷吏毛栗如何被起義軍用他自己製造的刑具折磨至死,作者這樣寫顯示出他對貪官污吏的深惡痛絕,也能產生「大快人心」的效果。
最能體現此書「後現代」特色的一點是此書一反《水滸傳》仇視婦女和輕視愛情的傳統,大力描寫聖公軍中眾多女將的光輝形象以及書中人物的情愛。眾女將不但個個武藝高強,美若天仙,而且願意為明教事業作出犧牲,但也勇於追求愛情和幸福。作者最後也為書中大多數女將安排了好的歸宿,其中有部分女將(如冉芬、祝水芹)的美滿婚姻更是自己爭取得來的。
下表總結《南水滸》中聖公軍領袖(包括起義前部分明教領袖)的重要事蹟。
| 聖公軍領袖 | 重要事蹟 |
|---|---|
| 邵崇明 | 明教第二十二代總教主,為報答賀陽山救命之恩將邵玉婷許配給賀雲龍 |
| 「聖公/龍王」方臘(又名方十三) | 明教第二十三代總教主,到錦沙村替楊氏三兄弟頂罪為方有常所擒,後被陳凡救出,其後發動起義;起義失敗後遷至西域總壇,辭去總教主之位 |
| 「教母」邵玉婷 | 在邵崇明死後成為教母,嫁給賀雲龍,在賀雲龍叛教被殺後嫁給方臘;幫源失陷後為韓世忠所擒,其後在汴京被處決 |
| 「汪公/急智軍師」汪老佛 | 教授方臘、方百花、方七佛、方六佛武功,後成為聖公軍總軍師;宋軍攻陷門嶺時陣亡 |
| 「陳箍桶/獅王」陳凡 | 誤帶刺客郝蓮返幫源,後感動郝蓮,令其放棄刺殺計劃,參加起義後成為軍師,到松陽縣奪取洪載軍權,在東巖山中計被擒,後獲釋;其後轉移至雁蕩山,並遷至西域總壇 |
| 「鳳王」杜紅紅 | 因殺死胡昌被捕下獄,被方臘救出後加入明教,奉命到浙西南勸洪載歸附幫源總壇,與田桑相戀並秘密成親,參加起義後成為軍師;其後與武靖成親,並遷至西域總壇,繼任明教第二十四代總教主 |
| 喬雪(又名端木雪琴) | 被選為秀女,被方百花救至幫源,後與方臘成親,混入呂師囊府當細作,遊說呂師囊加入明教;參加起義後成為軍師,其後與方臘經常爭辯而致感情出現裂痕,起義失敗後離開方臘,隨方五佛、方六佛到荒島定居 |
| 「右光明大使」方肥 | 太學中明教徒,提出明教聖國構想;在汴京因彈劾朱勔而被捕,為蔡嫻所救,身份被洩露後出逃,與蔡嫻成親後獨自逃赴西域;參加起義後任聖國右丞相,後遷至西域總壇,其後到波斯尋找蔡嫻,發現蔡嫻已嫁他人後返西域,與祝水芹成親 |
| 呂將(又名昌仕) | 在蘇州被鄒遼勒索,殺鄒遼後逃往昌村,救歐陽玉嬌並與之成親,後到汴京考入太學,並成為太學中明教領袖;參加起義後任聖國左丞相,後遷至西域總壇,其後返汴京結識楊時,助其剷除「六賊」 |
| 「一大王/右光明副大使」方七佛 | 曾假意接受朱勔籠絡並獲賜四名姬妾,行刺朱勔事敗後被朱瀅救出,參加起義後成為聖公軍第一路大軍元帥;其後遷至西域總壇,並帶朱瀅返西域總壇與之成親 |
| 童古 | 聖公軍第一路大軍將領,其後遷至西域總壇 |
| 吳邦 | 率領蘭溪縣饑民搶官府糧倉,後成為聖公軍第一路大軍將領,在北關堰被韓世忠偷襲兵敗後被安排到蘭溪與朱言一起發動起義;其後遷至西域總壇 |
| 「太湖龍子/豹王」繆威 | 在太湖組成烏龍船會,對抗官府,並不斷擴張勢力,後被齊水秀遊說將烏龍船會併入明教,並成為聖公軍第二路大軍元帥 |
| 「虎王」方六佛 | 聖公軍第二路大軍將領,在荒島娶妻生子,又與薛秋萍成親,後與薛秋萍離異;起義失敗後返回荒島居住 |
| 「太湖龍女/左光明大使」齊水秀 | 在湖州遊說繆威將烏龍船會併入明教,後嫁予繆威,並成為聖公軍第二路大軍將領;其後遷至西域總壇 |
| 「甜煞星/左光明副大使」方百花 | 將大批秀女救回幫源,參加起義後成為聖公軍第三路大軍元帥,在杭州為梁山軍所擒,後獲釋;其後遷至西域總壇 |
| 薛秋萍 | 聖公軍第三路大軍將領,方六佛在中原的妻子,知悉方六佛心中只愛雪江子、朴金姬後與方六佛離異,其後帶領女軍遷至西域總壇 |
| 蘇麗雲 | 聖公軍第三路大軍將領,曾行刺朱勔不遂,其後帶領女軍遷至西域總壇 |
| 蘇麗虹 | 聖公軍第三路大軍將領,帶領女軍遷至西域總壇 |
| 酈霞 | 在安吉縣助徐鈞奪回田產,並與徐鈞成親,後成為聖公軍第三路大軍將領;其後帶領女軍遷至西域總壇 |
| 「鄭魔王」鄭山 | 曾暗戀齊水秀,後成為聖公軍第四路大軍元帥,在衢州為宋軍所擒 |
| 童訓 | 聖公軍第四路大軍將領,在聖公軍與梁山軍比武中擔任聖公軍使者,後遷至西域總壇 |
| 「洞仙天王/龍王」洪載 | 因父親被誣告反花石綱被抄家,憤而佔據洞宮山,成為洞宮山、仙霞嶺眾山寨盟主,並自立為明教總教主,後歸附明教,並成為浙西南明教盟主,後成為聖公軍第五路大軍元帥,後被陳凡奪取軍權;其後叛投宋廷,在杭州為冉芬所殺 |
| 「右光明副大使」冉芬 | 在滁州與方肥相戀,後被選為秀女,為方百花所救後加入明教,其後成為聖公軍第五路大軍將領,並嫁予洪載;起義失敗後到杭州殺洪載,其後與沈浪成親,並遷至西域總壇 |
| 上官太 | 原為太學中明教徒,到幫源參加起義,後成為聖公軍第五路大軍將領;與田桑一起偷襲葉家堡,失敗;其後遷至西域總壇 |
| 呂師囊 | 在仙居與官府結怨,被滕膺拘捕下獄,被救出後加入明教,並成為浙東南明教盟主,後成為聖公軍第六路大軍元帥;其後在黃巖斷頭山陣亡 |
| 蕭一河 | 太學中明教徒,因牽涉太學生上奏案被捕,後獲釋,方肥案發後返回仙居,後協助呂師囊起義,成為聖公軍第六路大軍將領;其後遷至西域總壇 |
| 汪倩兒 | 聖公軍第六路大軍將領,其後遷至西域總壇 |
| 佛母(又名佛小女) | 全家為周正洪所害,暗殺周正洪後在台州成為軍使,後歸附明教,並成為聖公軍第七路大軍元帥,其後陣亡 |
| 朱言 | 率領蘭溪縣饑民搶官府糧倉,後成為聖公軍第七路大軍將領,在蘭溪領導起義;其後遷至西域總壇 |
| 倪玉珠 | 混入呂師囊府當細作,被許配給呂師囊,後與佛母重逢並嫁予佛母,並成為聖公軍第七路大軍將領;其後繼為第七路大軍元帥,並率軍到仙居支援呂帥囊,在黃巖斷頭山陣亡 |
| 「八大王」八成 | 聖公軍第八路大軍元帥,在幫源為韓世忠所擒,其後在汴京被處決 |
| 方五佛 | 聖公軍第八路大軍將領,負責將兵器從荒島運送至杭州,起義失敗後返回荒島居住 |
| 賀雲龍 | 與邵玉婷成親;被官府收買,謀奪明教總教主之位,並欲毒害明教領袖,被喬雪識破後為方六佛所殺 |
| 葉靜 | 父親因受花石綱之害加入明教並任堂壇壇主,後全家被殺,獨自逃回幫源;後混入汴京皇宮當細作,向總壇報知宋廷調邊軍征剿方臘;其後逃離皇宮,遷至西域總壇 |
| 汪小憐 | 方七佛義妹,與方七佛相戀,後混入汴京皇宮當細作;其後逃離皇宮,遷至西域總壇,並嫁予蒲陽 |
| 黃婉麗 | 混入童貫府當細作,被裴虞候陷害,後得鄭美娘營救;其後逃離童貫府,遷至西域總壇 |
| 徐婉琴 | 混入童貫府當細作,被裴虞候陷害,後得鄭美娘營救;其後逃離童貫府,遷至西域總壇 |
| 唐宏 | 原為太學中明教徒,到慶榮齋當伙計,助黃婉麗、徐婉琴將秘密軍情傳達至總壇,被裴虞候陷害被捕,得鄭美娘營救;其後保護四名女細作逃離汴京,遷至西域總壇 |
| 「仁義豪客/天下劍王」田桑 | 原為浙西南俠盜,並投附洞宮山,後繼任群峰寨寨主,歸附明教,與杜紅紅暗中相戀並秘密成親;其後因阻止洪載投降,被匡懷之聯合葉家堡害死 |
| 黃衛 | 洪載軍師,代表洪載要求與方臘家結親 |
| 方十將 | 聖公軍第五路大軍將領,為救杜紅紅,以身擋毒箭受傷,其後遷至西域總壇 |
| 白綾 | 到杭州混入石龍府當細作,被石龍納為妾,後助聖公軍攻陷杭州,被封為聖公妃子;在方臘染瘟疫時獨力照顧方臘,其後遷至西域總壇 |
| 匡懷之 | 投附洪載,勸阻洪載娶杜紅紅;其後害死田桑,叛投宋廷後在處州與劉延慶爭奪名畫,為劉延慶所殺 |
| 金七佛 | 救丁小玲和肖燾,後加入明教,並成為聖公軍第六路大軍將領;其後遷至西域總壇 |
| 王謙 | 發動王村人殺方有常全家,其後奉派到西夏沙州營建日月莊園作為西域明教總壇 |
| 王恭 | 發動王村人殺方有常全家,其後奉派到西夏沙州營建日月莊園作為西域明教總壇 |
| 徐鈞 | 在安吉縣披胥道山霸佔田產,得方六佛、酈霞之助奪回田產並加入明教,後與酈霞成親;後到幫源總壇負責印務,其後遷至西域總壇 |
| 葛存義 | 明教地方領袖,為聖公軍製造攻城器械,其後遷至西域總壇 |
| 傅敏 | 明教地方領袖,為聖公軍製造攻城器械,其後遷至西域總壇 |
| 俞道安 | 明教地方領袖,響應方臘起義,其後在永康山陣亡 |
| 裘日新 | 明教地方領袖,在越州一帶響應方臘起義,後被郭仲荀牽制軍力 |
| 霍成富 | 明教地方領袖,響應方臘起義,率軍攻陷七座縣城 |
| 陳柚 | 明教地方領袖 |
| 陳十四 | 明教地方領袖 |
| 柏喜娘 | 杭州分壇堂主,作內應助聖公軍攻陷杭州,其後遷至西域總壇 |
| 石生 | 明教地方領袖,在蘇州發動起義,被童貫鎮壓 |
| 陸行兒 | 明教地方領袖 |
| 卓菲 | 被選為秀女,被方百花救至幫源,後參加起義並成為聖公軍第五路大軍將領;其後嫁予陳凡,並遷至西域總壇 |
| 江小妹 | 聖公軍第五路大軍將領,將田桑死訊告知杜紅紅 |
| 凌艷嬌 | 家人被朱勔害死,並被朱勔送給方七佛作妾;在方七佛行刺朱勔失敗後出逃,到歙縣十三都組編女軍,並參加聖公軍,與方七佛重逢;其後在達縣行刺朱勔失敗,中毒鏢身亡 |
| 李豐 | 隨方肥到幫源參加起義,相貌與方臘酷似,與方臘結拜為兄弟,並成為聖衛禁軍廂主;幫源失陷時冒充方臘被擒,其後在汴京被處決 |
| 宋志 | 因詆譭聖公被聖公軍拘捕,獲方臘釋放;後參加聖國官吏考試,獲任命為聖國睦州知府 |
| 武靖 | 太學中明教徒,後成為太學堂壇堂主,帶密柬赴幫源途中在蔡州被拘留,被迫與劉光媛成親,後赴杭州參加起義;其後遷往西域總壇,並與杜紅紅成親 |
| 熊風 | 太學中明教徒,後到幫源參加起義,其後遷至西域總壇 |
| 賈路 | 太學中明教徒,後到幫源參加起義,其後遷至西域總壇 |
| 強明 | 太學中明教徒,後到幫源參加起義,其後遷至西域總壇 |
| 紀猛 | 太學中明教徒,後到幫源參加起義,其後遷至西域總壇 |
| 婁高 | 太學中明教徒,後到幫源參加起義,其後遷至西域總壇 |
| 屈士 | 太學中明教徒,後到幫源參加起義,其後遷至西域總壇 |
| 江帆 | 太學中明教徒,後到幫源參加起義,其後遷至西域總壇 |
| 海際 | 太學中明教徒,後到幫源參加起義,其後遷至西域總壇 |
| 歐陽玉嬌 | 被朱勔送給方七佛作妾,在方七佛行刺朱勔失敗後跳河自盡,被呂將救起並嫁予呂將,後被擒至朱勔府,獲朱瀅救出;與方七佛重逢後被方七佛交還呂將,其後遷至西域總壇 |
| 「冷面麗人」冷玉 | 到杭州混入石龍府當細作,被石龍納為妾後愛上石龍,後奉命毒死石龍,但兒子石虎為陳建所殺,助聖公軍攻陷杭州後殺陳建兩名兒子;其後帶領女軍遷至西域總壇 |
| 李蓉 | 聖公軍將領,攻打杭州時中毒箭,為方百花所救;其後遷至西域總壇 |
| 柏盈娘 | 在杭州作內應助聖公軍攻陷杭州,其後遷至西域總壇 |
| 李娥 | 聖公軍第一路大軍將領,在秀州與凌艷嬌同被擒,後被杜紅紅設計救出;其後帶領女軍遷至西域總壇 |
| 關顯 | 聖公軍第五路大軍將領,其後遷至西域總壇 |
| 艾盈盈 | 聖公軍第五路大軍將領,其後遷至西域總壇 |
| 項雷 | 原為宋軍將領,在杭州遇譚菁菁並投附聖公軍,後助聖公軍從杭州突圍;其後繼為聖公軍第四路大軍元帥,並遷至西域總壇 |
| 譚菁菁 | 全家被劉光國殺害後逃出,到杭州加入聖公軍,遊說項雷投附聖公軍並嫁予項雷;其後成為聖公軍第四路大軍將領,並遷至西域總壇 |
| 沈浪 | 聖公軍第五路大軍將領,妻兒為仇人孟鎮所殺,其後與冉芬成親,並遷至西域總壇 |
| 郭沖 | 原為佛母部下將領,後與倪玉珠率軍到仙居支援呂師囊,其後遷至西域總壇 |
| 蒲陽 | 因與高俅不睦不願當禁軍教頭,後加入明教,保護四名女細作逃離汴京,遷至西域總壇 |
| 管孫眾 | 明教地方領袖,在咸平洞發動起義 |
| 余仲軻 | 明教地方領袖,在松陽源發動起義 |
| 余五婆 | 明教地方領袖,在九里坑發動起義 |
| 王倉 | 明教地方領袖,在嚴州發動起義 |
下表總結《南水滸》中聖公軍其他人物(包括聖公軍領袖的隨軍眷屬和部分頭目)和準聖公軍人物(包括暗助聖公軍反宋但沒有正式加入聖公軍的人物)的重要事蹟。
| 聖公軍其他人物/準聖公軍人物 | 重要事蹟 |
|---|---|
| 聞珍 | 方臘早年妻子,在方臘任總教主前已亡故 |
| 聞和 | 從樞密院盜得寶刀,贈予方臘 |
| 于水芹 | 邵崇明小妾,在邵崇明死後戀慕賀雲龍,欲助賀雲龍繼任明教總教主 |
| 邵玉蘭 | 邵崇明女兒,在邵崇明死後與于水芹相依為命 |
| 秦文娟 | 原為賀雲龍丫鬟,與賀雲龍通姦;被賀雲龍指使下毒毒害明教領袖,被喬雪識破後與喬雪合作,破壞賀雲龍陰謀 |
| 嚴秋菊 | 汪老佛妻子,幫源即將失陷時隨大軍遷至西域總壇 |
| 魏浩 | 太學中明教徒,因牽涉太學生上奏案被捕,後獲釋 |
| 文鋒 | 太學中明教徒,因牽涉太學生上奏案被捕,後獲釋 |
| 鞏平 | 太學中明教徒,後負責主理太學中明教事務 |
| 袁經 | 原為太學中明教徒,受丘石收買背叛明教,洩露方肥身份 |
| 丁福州 | 廟灣村堂壇明使,被袁經出賣,助聶永山擒捉方肥後自殺 |
| 祝水光 | 與家人一起助方肥逃避殺手追殺,其後隨方肥到幫源參加起義 |
| 祝水芹 | 被一名都頭迫姦不從,為方肥所救,助方肥逃避殺手追殺,後隨方肥到幫源參加起義,任丞相府護衛;其後隨方肥到波斯尋找蔡嫻,返西域總壇後與方肥成親 |
| 申品一 | 汴京武學堂中明教徒,受唐宏指示監察是否有人跟蹤黃婉麗、徐婉琴 |
| 貢遠 | 汴京武學堂中明教徒,受唐宏指示監察是否有人跟蹤黃婉麗、徐婉琴 |
| 冬生 | 混入汴宮皇宮當太監的明教徒,助葉靜、汪小憐傳遞消息 |
| 平安 | 混入汴宮皇宮當太監的明教徒,助葉靜、汪小憐傳遞消息 |
| 范先生 | 南京堂主,帶葉靜、汪小憐到南京參加選秀 |
| 和昌 | 家人因牽涉明教被殺,獨自逃至浙西南曾府當家奴,與金妹偷情被捉,為杜紅紅所救後與金妹成親;後隨杜紅紅闖洞宮山,助杜紅紅探聽消息 |
| 金妹 | 原為浙西南曾府家奴,與和昌偷情被捉,為杜紅紅所救後與和昌成親;後隨杜紅紅闖洞宮山 |
| 洪誠 | 仙居茶溪鄉香主,助喬雪、倪玉珠混入呂家堡 |
| 凌琳 | 呂師囊丫鬟,全家因牽涉明教被殺,並被索傑生刺客殺死 |
| 紅葉 | 呂師囊丫鬟,將馬氏毒打喬雪事告知呂師囊,後隨呂師囊加入明教 |
| 肖燾 | 仙居縣堂主,被猛虎襲擊時為金七佛所救,請金七佛加入明教 |
| 丁小玲 | 被尚昆強娶不從,為金七佛所救,後與金七佛成親,並隨金七佛加入明教 |
| 「黑牡丹」黑姑 | 呂師囊丫鬟,將喬雪指揮呂家堡擊退官軍和定計救出呂師囊事告知呂師囊,後隨呂師囊加入明教 |
| 萬軍頭 | 原為佛母部下,隨佛母加入明教 |
| 管軍頭 | 原為佛母部下,隨佛母加入明教 |
| 房軍頭 | 原為佛母部下,隨佛母加入明教 |
| 解軍頭 | 原為佛母部下,隨佛母加入明教 |
| 屈信 | 吳江縣堂主,因身份外洩被官府監視,並導致李澄一家被殺,後為郝蓮所救 |
| 李澄 | 明教香主,與屈信聯絡後被官府捕殺 |
| 李春晶 | 李澄女兒,因牽涉李澄案被處決,被郝蓮冒認身份前往幫源刺殺明教首領 |
| 呂秀珍 | 在富陽被何員外迫姦不從,為陳凡所救,獲陳凡介紹到仙居縣投奔呂師囊 |
| 銀釵 | 杜紅紅丫鬟,向郝蓮講述方臘、喬雪、杜紅紅故事,知悉杜紅紅與田桑感情事 |
| 郝蓮 | 應方有常所託到幫源行刺明教首領,後愛上陳凡,在要求免除李澄一家死罪不果後放棄刺殺行動,並被朱勔手下圍捕;其後隨父親郝廣山逃赴韶州 |
| 方亳 | 方臘兒子,幫源失陷後與邵玉婷一起被擒,後在汴京被處決 |
| 楊八 | 在三名兒子被方有常擒捉後得方臘頂替救出,後為方有常所擒;被陳凡等救出後與王謙、王恭帶領村民殺方有常全家 |
| 楊善 | 楊八兒子,為救楊普、楊濟與方有常手下戰鬥,被兩度拘禁於方有常家,後為陳凡等所救 |
| 楊普 | 楊八兒子,因唱童謠被兩度拘禁於方有常家,後為陳凡等所救 |
| 楊濟 | 楊八兒子,因唱童謠被擒至方有常家,獲方臘頂替救出後為方有常手下所殺 |
| 高薔薇 | 混入蔡遵府當細作,將蔡遵準備征討幫源消息通知總壇 |
| 百里百合 | 混入蔡遵府當細作,將蔡遵準備征討幫源消息通知總壇 |
| 席二哥 | 幫源總壇頭目,負責接待男賓客 |
| 石小三 | 繆威好友,加入烏龍船會,替房南山向繆威說媒,後隨繆威加入明教 |
| 房南山 | 被宋制使謀害,為繆威所救後加入烏龍船會,後隨繆威加入明教 |
| 房紫雲 | 房南山女兒,被宋制使謀害,為繆威所救並嫁予繆威,後隨繆威加入明教 |
| 智源 | 原為尼姑,後還俗,成為齊水秀護衛 |
| 智海 | 原為尼姑,後還俗,成為齊水秀護衛 |
| 程吉 | 歙縣堂主,在十三都村與凌艷嬌聯繫,帶領十三都村女軍前赴幫源;幫源失守後接待逃出的聖公軍領袖 |
| 宋英 | 為救宋志與聖公軍沖突被抓,獲釋後加入聖公軍,成為女軍副指揮 |
| 朱瀅 | 朱勔妹妹,愛上方七佛,在方七佛行刺朱勔失敗後救出方七佛,為救歐陽玉嬌下嫁文韜;在朱勔被誅後遷居惠山,其後隨方七佛到西域總壇,並與方七佛成親 |
| 伏都頭 | 聖公軍都頭,因毒打手下,與李豐不和,被李豐打傷 |
| 張建 | 聖公軍軍主,偏袒伏都頭,欲殺李豐,被方臘阻止 |
| 西門風 | 被毛栗榨取家財,在聖公軍攻歙州時支持聖公軍,殺毛栗全家 |
| 西門颶 | 被毛栗榨取家財,在聖公軍攻歙州時支持聖公軍,殺毛栗全家 |
| 西門飆 | 被毛栗榨取家財,在聖公軍攻歙州時支持聖公軍,殺毛栗全家 |
| 西門虹 | 被毛栗榨取家財,在聖公軍攻歙州時支持聖公軍,殺毛栗全家,後成為喬雪親兵 |
| 相全義 | 原為歙州都頭,在聖公軍攻歙州時與西門四兄妹合謀投降獻城 |
| 步都頭 | 原為歙州都頭,在聖公軍攻歙州時與相全義一起投降獻城 |
| 田菜花 | 在聖公軍攻陷歙州時參與殺毛栗全家行動,後成為喬雪親兵 |
| 盧啟元 | 荒島堂壇首領,派人向杭州運送兵器 |
| 白浪 | 暗戀方百花,負責將兵器從荒島運送至杭州,並向方百花贈送鋸刀 |
| 安淑娘 | 方五佛妻子,留居荒島 |
| 楚卉 | 方五佛妻子,留居荒島 |
| 韓芳芳 | 方五佛妻子,留居荒島 |
| 雪江子 | 方六佛日本籍妻子,為方六佛生下一子,留居荒島 |
| 朴金姬 | 方六佛新羅籍妻子,在荒島死去 |
| 周蒙花 | 方百花親兵,與方百花同為梁山軍所擒,後被梁山頭領釋放 |
| 尤佳佳 | 方百花親兵,與方百花同為梁山軍所擒,後被梁山頭領釋放 |
| 巫馬華 | 秀州私鹽販,與方七佛交好,在聖公軍攻秀州時暗助聖公軍,秘密擒殺王子武兒子 |
| 安牛崽 | 聖公軍士兵,為宋軍所俘,假意願帶路進入幫源,擊殺宋軍,為劉鎮、楊可世所殺 |
| 胥大新 | 聖公軍士兵,為宋軍所俘後背叛聖公軍,帶領宋軍攻入門嶺 |
| 胥二泉 | 聖公軍士兵,為宋軍所俘後背叛聖公軍,帶領宋軍攻入門嶺 |
| 方京 | 原為聖公軍糧官,背叛聖公軍,帶領宋軍搜尋幫源中各洞窟,其後為王麗娥所殺 |
| 玉珍 | 沈浪妻子,因中毒鏢而痴呆,後為孟鎮所殺 |
| 西門霞 | 沈浪侍婢,被孟鎮搶走 |
| 秦婭婭 | 沈浪侍婢,被孟鎮搶走 |
| 玉姑 | 方十將妻子,幫源即將失陷時隨大軍遷至西域總壇 |
| 秀姑 | 方十將妻子,幫源即將失陷時隨大軍遷至西域總壇 |
下表總結《南水滸》中梁山軍頭領的重要事蹟。
| 梁山軍頭領 | 重要事蹟 |
|---|---|
| 「呼保義」宋江 | 拒絕與明教結盟,帶領梁山歸降宋廷,參加征討方臘至戰事結束,其後被宋廷毒死 |
| 「玉麒麟」盧俊義 | 參加征討方臘至戰事結束,其後被宋廷毒死 |
| 「智多星」吳用 | 參加征討方臘至戰事結束,在聖公軍與梁山軍比武中替梁山軍出謀劃策,但終究失敗 |
| 「豹子頭」林沖 | 不滿宋江投降宋廷,征方臘時到杭州訪方臘,後私自離開梁山軍,投奔西域明教總壇 |
| 「小李廣」花榮 | 在聖公軍與梁山軍比武中參加箭法比試,敗於方百花 |
| 「花和尚」魯智深 | 征方臘時參與私放方百花,在聖公軍與梁山軍比武中參加硬功拔樹比試,敗於陳凡,後又與杜紅紅比試器械被刺傷,獲贈治傷藥;其後隨林沖投奔西域明教總壇 |
| 「行者」武松 | 征方臘時參與私放方百花,在杭州企圖阻截聖公軍突圍,被方七佛砍斷左臂;其後到六和寺歸隱,與方七佛和解 |
| 「沒羽箭」張清 | 在聖公軍與梁山軍比武中表演飛石功,其後在杭州企圖阻截聖公軍突圍,陣亡 |
| 「青面獸」楊志 | 在聖公軍與梁山軍比武中參加禦功比試,敗於酈霞 |
| 「金槍手」徐寧 | 在杭州企圖阻截聖公軍突圍,為方臘所殺 |
| 「急先鋒」索超 | 在杭州武林門落入聖公軍圈套,被殺 |
| 「神行太保」戴宗 | 向宋江傳達朱勔押解方百花至蘇州的命令,阻止宋江處決方百花 |
| 「赤髮鬼」劉唐 | 在杭州武林門落入聖公軍圈套,被殺 |
| 「黑旋風」李逵 | 參加征討方臘至戰事結束,參與私放方百花 |
| 「九紋龍」史進 | 在杭州企圖阻截聖公軍突圍,陣亡 |
| 「插翅虎」雷橫 | 在杭州企圖阻截聖公軍突圍,陣亡 |
| 「立地太歲」阮小二 | 在杭州企圖阻截聖公軍突圍,陣亡 |
| 「船火兒」張橫 | 參與偷襲杭州湧金門,目睹張順中伏身亡 |
| 「短命二郎」阮小五 | 在杭州企圖阻截聖公軍突圍,陣亡 |
| 「浪裡白跳」張順 | 在聖公軍與梁山軍比武中參加水功比試,敗於繆威;其後偷襲杭州湧金門,中伏身亡 |
| 「活閻羅」阮小七 | 在杭州企圖阻截聖公軍突圍,陣亡 |
| 「拼命三郎」石秀 | 在杭州企圖阻截聖公軍突圍,為方臘所殺 |
| 「兩頭蛇」解珍 | 在杭州企圖阻截聖公軍突圍,為方臘所殺 |
| 「雙尾蠍」解寶 | 在杭州企圖阻截聖公軍突圍,為方臘所殺 |
| 「浪子」燕青 | 在聖公軍與梁山軍比武中與薛秋萍比試相撲,獲薛秋萍留情,賽成平局;杭州戰後離開梁山軍,欲尋薛秋萍不果,後到北方隱居 |
| 「神機軍師」朱武 | 在杭州城郊被聖公軍女將毒針刺暈,後被蘇麗虹救醒 |
| 「鐵叫子」樂和 | 在聖公軍與梁山軍比武中擔任梁山軍使者 |
| 「旱地忽律」朱貴 | 在梁山被齊水秀脅迫送杜紅紅等上山 |
| 「母大蟲」顧大嫂 | 征方臘時參與私放方百花 |
| 「鼓上蚤」時遷 | 在聖公軍與梁山軍比武中參加輕功比試,敗於酈霞;其後企圖翻越杭州城牆,失足墮死 |
下表列出《南水滸》中的人物關係。有關梁山頭領之間的關係,請參閱「施耐庵《水滸全傳》」中的「『前七十一回』人物關係」。
| 關係 | 人物 |
|---|---|
| 父子 | 方臘-方亳、楊八-楊善、楊八-楊普、楊八-楊濟 |
| 父女 | 邵崇明-邵玉婷、邵崇明-邵玉蘭、聞和-聞珍、李澄-李春晶、房南山-房紫雲 |
| 母子 | 邵玉婷-方亳 |
| 母女 | 于水芹-邵玉蘭 |
| 兄弟 | 方五佛-方六佛-方七佛、童古-童訓、楊善-楊普-楊濟、王謙-王恭、西門風-西門颶-西門飆 |
| 兄妹 | 方臘-方百花、宋志-宋英、祝水光-祝水芹、西門風-西門虹、西門颶-西門虹、西門飆-西門虹 |
| 姐妹 | 柏喜娘-柏盈娘、智源-智海 |
| 夫妻(妾) | 邵崇明-于水芹、方臘-聞珍、方臘-邵玉婷、方臘-喬雪、方臘-白綾、賀雲龍-邵玉婷、汪老佛-嚴秋菊、陳凡-卓菲、田桑-杜紅紅、武靖-杜紅紅、方肥-祝水芹、呂將-歐陽玉嬌、方七佛-歐陽玉嬌、方七佛-凌艷嬌、童古-蘇麗雲、繆威-齊水秀、繆威-房紫雲、方六佛-雪江子、方六佛-朴金姬、方六佛-薛秋萍、童訓-蘇麗虹、徐鈞-酈霞、洪載-冉芬、沈浪-冉芬、上官太-江小妹、佛母-倪玉珠、方五佛-安淑娘、方五佛-楚卉、方五佛-韓芳芳、蒲陽-汪小憐、方十將-玉姑、方十將-秀姑、金七佛-丁小玲、關顯-艾盈盈、項雷-譚菁菁、沈浪-玉珍、和昌-金妹 |
| 舅甥 | 丁福州-袁經 |
| 妹夫-妻舅 | 楊八-王謙、楊八-王恭 |
| 表兄弟 | 呂師囊-蕭一河 |
| 楔子 | 三女將梁山遇阻 舉義旗方臘出山 |
| 一 明教女將闖梁山 | |
| 二 端木雪琴走進明教王國 | |
| 三 酸苦戀情 甜辣婚姻 | |
| 四 毒殺陰謀 | |
| 五 喬雪把丈夫借給邵玉婷 | |
| 第一章 | 情悠悠幾時休 |
| 一 方臘發現妻子是個迷人的女人 | |
| 二 太學生方肥和小姐冉芬 | |
| 三 他眼中閃著特別的光彩 | |
| 四 丘旦反咬一口 | |
| 五 退婚風波 | |
| 六 滁州冤案 | |
| 七 官場中令人驚奇的明爭暗鬥 | |
| 八 冉芬被驗女兒身 | |
| 九 方肥與冉芬淚灑滁河,依依惜別 | |
| 第二章 | 蔡嫻淚灑相府 |
| 一 人見人愛的小波斯姑娘 | |
| 二 蔡嫻心目中的方肥 | |
| 三 上舍太學生踴躍參加相府招親大比試 | |
| 四 蔡嫻和太學生們見面 | |
| 五 二人在曙色朦朧中..... | |
| 六 太學生的奏章激怒了皇上,方肥被打入死牢 | |
| 七 他仍然在兩個女子中間徘徊 | |
| 八 蔡嫻淚灑相府 | |
| 九 逃亡者的愛與恨 | |
| 十 分手之前,情愛有個了局也叫人心裡好受些 | |
| 第三章 | 二婉童府歷險 |
| 一 兩股殺手追殺方肥 | |
| 二 一彎月牙出現在西邊天空 | |
| 三 婉麗、婉琴引起了童貫的注意 | |
| 四 婉琴、婉麗中毒昏睡了一天一晚 | |
| 五 童府裡女子不許結拜,不准與淨僕結為對食 | |
| 六 童府兩顆明珠 | |
| 七 二婉獲得了一項重大軍事機密 | |
| 八 總壇有一批才貌雙全的女子 | |
| 九 童府一件偷情案 | |
| 十 災難降臨在二婉身上 | |
| 第四章 | 皇室奇聞怪事 |
| 一 杜紅紅的妙計 | |
| 二 鄭皇后的魅力 | |
| 三 汪小憐害怕皇帝的目光 | |
| 四 葉靜訓教小趙構 | |
| 五 皇帝把葉靜看成了李師師的妹妹 | |
| 六 葉靜搜出了宮女收藏的《春宮圖》 | |
| 七 朱勔認出了汪小憐 | |
| 第五章 | 威懾匪山 理喻天王 |
| 一 杜紅紅山鄉奇遇 | |
| 二 杜紅紅恨世上的男性英雄豪傑太少 | |
| 三 困在土匪窩裡 | |
| 四 勸諭洪載 | |
| 五 男人也有溫存的一面 | |
| 六 杜紅紅答應嫁給洪載,消息令眾人震驚 | |
| 七 盛大的訂婚典禮 | |
| 八 「杜紅紅是女中猛虎,娶不得。」 | |
| 第六章 | 暗情暗恨暗鬥 |
| 一 馬夫人最恨顏面姣好的姑娘 | |
| 二 馬夫人妒火中燒,喬雪智鬥馬夫人 | |
| 三 悲哉,黑瘦而機靈的凌姑娘 | |
| 四 「仙居明教一切聽從你的指揮,違令者死。」 | |
| 五 「丁小玲殺死丈夫,深夜畏罪潛逃......」 | |
| 六 用最殘忍的手法報復最殘忍的人 | |
| 七 惱人的愛情像洪水猛獸 | |
| 第七章 | 正邪角逐仙居 |
| 一 滕膺微服私訪,其目的不可告人 | |
| 二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 |
| 三 喬雪精通治軍之道 | |
| 四 「你們能把我倆綁起來,我倆當你的小妾!」 | |
| 五 呂師囊睜開雙眼重新「看世界」 | |
| 六 夏日喬雪穿上薄薄的衣裙,越發迷人了 | |
| 七 倪玉珠是個難得的好姑娘,是教中的一顆明珠 | |
| 八 金七佛和丁小玲被打入死牢 | |
| 九 「為了救下幾十條人命,你就嫁給他吧。」 | |
| 第八章 | 三條戕梟毒計 |
| 一 郝蓮充當殺手 | |
| 二 郝蓮暗暗敬慕陳凡 | |
| 三 女孩真猾頭迫著男人說出求愛的話 | |
| 四 方臘替人頂死罪 | |
| 五 郝蓮擬好了刺殺方臘等人的周密計劃 | |
| 六 橫禍降臨郝蓮家中 | |
| 第九章 | 險事悲情痴人 |
| 一 陳凡與方臘辯論一項重大決策 | |
| 二 方百花認為陳凡是氣貫虹霓義高雲漢的猛士 | |
| 三 童謠惹來禍端 | |
| 四 方臘被關進方有常家的倉房裡 | |
| 第十章 | 幫源狂躁狂殺 |
| 一 楊八復仇記 | |
| 二 朱勔策劃圍剿明教,蔡遵蔑視方臘 | |
| 三 知縣陳光又遇上了一個發財機會 | |
| 四 方臘和喬雪為舉義大事爭辯不休 | |
| 五 酈霞抓了一個書生當丈夫 | |
| 六 烏龍船會威震太湖 | |
| 七 齊水秀答應了婚事,但她流下了眼淚 | |
| 第十一章 | 狂嘯震驚中原 |
| 一 是舉劍刺去,還是繼續磨劍 | |
| 二 驚天動地的狂嘯 | |
| 三 杜紅紅的情愛 | |
| 四 文員外引狼入室,弘昌厚著臉皮向計嬌娘求婚 | |
| 五 箭門嶺-血水嶺 | |
| 六 蔡遵的女兒:「爸爸,你可要早早回來呀!」 | |
| 七 知縣陳光帶著嬌妻美妾棄城逃走 | |
| 八 翁開再也見不到愛妾和愛子了 | |
| 九 陳光之死 | |
| 第十二章 | 凌艷嬌歷險記 |
| 一 賣花女屍身丟進虎籠;凌艷嬌智鬥淫魔蔣昆 | |
| 二 漁夫的兒子情深誼長 | |
| 三 凌艷嬌隱居收徒 | |
| 四 方臘興奮地說:「你的凌艷嬌還活著!」 | |
| 五 方臘論治國方策 | |
| 六 方肥仍然愛著冉芬,但他不想背叛蔡嫻 | |
| 第十三章 | 亂世亂事亂情 |
| 一 睦州危急,官員想方設法逃離睦州 | |
| 二 葉居中只要盡忠報國,不要兒子 | |
| 三 睦州城外兩次大廝殺 | |
| 四 杜紅紅的攻城妙計 | |
| 五 百姓觀賞貪官受凌遲之刑 | |
| 六 醜事為蔡攸帶來艷福 | |
| 第十四章 | 英雄取義棄美 |
| 一 妻妾兒女哭送張徽言 | |
| 二 方臘賞識宋志、宋英兄妹 | |
| 三 八位太學生願赴幫源 | |
| 四 歐陽玉嬌對呂將有了特殊的親切感 | |
| 五 從小鎮上傳來了凶訊 | |
| 六 歐陽玉嬌勾去了他的魂兒 | |
| 七 呂將為姐姐報仇,鞭打姐夫 | |
| 八 呂將暗暗結果三條人命 | |
| 九 歐陽玉嬌:「你須得先尊重我,方可做我的丈夫!」 | |
| 十 他萬萬沒有想到,他竟然貪佔了他人的妻子 | |
| 十一 朱勔欲把歐陽玉嬌丟進虎籠 | |
| 十二 朱瀅:「太宰在此,相信二哥言信行果!」 | |
| 十三 朱瀅以出閣為條件,換取歐陽玉嬌一條命 | |
| 十四 在新郎眼裡,新娘就像刺猬,像虎狼 | |
| 十五 歐陽玉嬌再次落入魔掌 | |
| 十六 「親親我,抱抱我就這樣結束我們的夫妻情分吧。」 | |
| 第十五章 | 歙州失皇室驚 |
| 一 方七佛說:「我喜歡在枕邊聽你喃喃細語。」 | |
| 二 妾心藕中絲,雖斷猶牽連 | |
| 三 方臘與李豐像是孿生兄弟 | |
| 四 羞澀澀怯生生的吳翠玉小姐 | |
| 五 方臘鬥殺東南第三將郭師中 | |
| 六 吳翠玉:「別人的家財,要了總歸不是好事。」 | |
| 七 吳翠玉又羞又冷,只求早死 | |
| 八 在毛栗身上使用毛栗設計的刑具 | |
| 九 純樸的李豐,純樸的愛情 | |
| 十 風雲突變,朝廷大規模調兵遣將 | |
| 第十六章 | 情滿城愁滿城 |
| 一 巧言令色的王黼蓄意坑害陳遘 | |
| 二 方臘的手令:命冷玉毒殺她的丈夫 | |
| 三 知府趙霆辦法奇妙,臨戰棄城逃跑成功 | |
| 四 冷玉原來心冷似鐵,如今卻異常痴情 | |
| 五 兩個守城官自縛見方臘 | |
| 六 冷玉砍殺無辜,方臘欲斬冷玉 | |
| 七 白綾力爭當王妃;薛秋萍與方六佛離異 | |
| 八 極為重要的杭州軍事會議 | |
| 九 白綾接受不冷不熱的冊封 | |
| 十 武松舉起雙戒刀向方百花砍來 | |
| 第十七章 | 宋江方臘激鬥 |
| 一 方百花與梁山好漢激戰 | |
| 二 方臘盛情接待林沖 | |
| 三 林沖眼中的方臘和宋江 | |
| 四 臨刑前,方百花仍然甜甜地笑著 | |
| 五 押送途中趣事 | |
| 六 眾女將夜襲北寨 | |
| 七 宋江的隱秘 | |
| 八 方臘理喻宋江、盧俊義和吳用 | |
| 九 梁山好漢與幫源英雄大比武 | |
| 十 魯智深扇動他的大手驅趕杜紅紅的影子 | |
| 第十八章 | 絕色絕智絕武 |
| 一 笑中有怨,怨中有憂,憂中有思 | |
| 二 離開她,他心中也產生了一種沉重的孤獨感 | |
| 三 戰爭形勢急劇惡化 | |
| 四 大鹽商設巧計報大仇 | |
| 五 武靖與杜紅紅初次相識 | |
| 六 杜紅紅設計營救凌艷嬌和李娥 | |
| 七 運河橋義軍背水結陣 | |
| 八 武靖眼中的杜紅紅,杜紅紅眼中的武靖 | |
| 九 方臘深深認識到他犯了兩個大錯誤 | |
| 十 匡懷之決定尋找機會,除去田桑 | |
| 十一 他的心是木頭雕的,她的心是水晶做的 | |
| 十二 武靖覺得他沒資格計較杜紅紅過去的事情 | |
| 第十九章 | 沖天意動地情 |
| 一 辛興宗藐視宋江,宋江自取其辱 | |
| 二 宋江急於立功,三位好漢死於非命 | |
| 三 帳前小校韓世忠 | |
| 四 方臘殺人從來沒有這樣猶豫過 | |
| 五 方臘:「我們寧失杭州,不失民心!」 | |
| 六 方臘:「菁菁,你立大功了!」 | |
| 七 方臘吼道:「對,朕就是方臘!有種的,都過來!」 | |
| 八 方七佛砍去武松左臂 | |
| 九 燕青告別盧俊義尋個僻靜去處過日子 | |
| 十 武松舉刀欲砍去方七佛的左臂 | |
| 十一 童貫的幾條毒計 | |
| 第二十章 | 天地驚鬼神泣 |
| 一 空前絕後的慘象 | |
| 二 方臘不幸染上瘟疫 | |
| 三 火焚貢池所部二千五百人 | |
| 四 陳凡鑄成大錯 | |
| 五 陳凡:「念你傻乎乎是個不懂事的丫頭,放了你!」 | |
| 六 元帥陰溝裡翻船 | |
| 七 陳凡:「哈哈,你這個傻乎乎的丫頭,竟來嚇我!」 | |
| 八 洪載接受童貫的珍奇禮物 | |
| 九 杜紅紅:「你在戰場上,可要處處小心!」 | |
| 十 楊可世與劉鎮用愛妾做賭注 | |
| 十一 門嶺白刃戰 | |
| 十二 劉鎮:「兩天之內,末將必定擒住方臘。」 | |
| 第二十一章 | 東南豪客趣事 |
| 一 「一將功成萬骨枯」 | |
| 二 李豐冒充方臘 | |
| 三 新娘王麗娥特別的殺人方法 | |
| 四 喬雪:「我留在他身邊,給他的痛苦更大。」 | |
| 五 方臘:「我少殺一人,害了千萬百姓!」 | |
| 六 童貫:「若能擒住真方臘,那就萬事大吉了!」 | |
| 第二十二章 | 萬民驚嘆劇變 |
| 一 陳凡:「我貽誤戰機,真正該殺!」 | |
| 二 洪載聽說嚴夫人來杭州了,喜上眉梢 | |
| 三 「篝火婚禮」 | |
| 四 她們極想跳出牢籠似的宮殿,回到平民中間 | |
| 五 趙佶:「把鄭氏柳氏的名字全部劃去!」 | |
| 六 姑娘越打越吃力,處境危險 | |
| 七 陳凡一想起梁孚芝的死,心裡就難過 | |
| 八 全縣城的閑人都在談論這個妙不可言的女子 | |
| 九 葉天麟這次竟花去許多財物,妓院的粉頭們深感奇怪 | |
| 十 劉光國:「小妹人交給你了,要殺要剮由你處治!」 | |
| 十一 荒原的夜靜得出奇...... | |
| 十二 方臘引咎自責 | |
| 十三 眾首領:「方臘實為吾教萬世之楷模。」 | |
| 十四 杜紅紅與方肥定下除奸計 | |
| 十五 童貫:「卻是少咱家不得!」 | |
| 十六 方肥找尋蔡嫻 | |
| 十七 方七佛找尋朱瀅 |
以下是《南水滸》的大事年表。《南水滸》對故事情節的時間有頗清晰詳細的記載,而且時間編排合理,與歷史事實亦頗為吻合。
| 年期 | 大事 |
|---|---|
| 崇寧元年(1102) | 童貫在蘇州、杭州設置造作局,製作各種工藝品供趙佶(宋徽宗)賞玩。 |
| 崇寧四年(1105) | 蘇州、杭州增設應奉局,由朱勔主事,開始辦花石綱。 |
| 大觀四年(1109) | 陳凡結識方臘、方百花。 |
| 政和二年(1112) | 方臘在仁山替剝樹皮的饑民頂罪,陳凡、方百花痛打錢大戶手下。 |
| 政和三年(1113) | 周正洪在浮梁害死佛母一家,佛母與倪玉珠失散。其後佛母暗殺周正洪。 |
| 政和三年(1113)七月 | 婺州鬧旱災,方臘教朱言、吳邦帶領蘭溪縣饑民搶官府糧倉。蘭溪縣知縣曾昭逮捕方臘,朱言、吳邦帶領饑民大鬧蘭溪縣,曾昭被迫釋放方臘。 |
| 政和四年(1114) | 朱勔開始屠殺江南明教徒。
佛母在台州成為軍使。 |
| 政和六年(1116) | 方七佛行刺朱勔事敗被擒,朱瀅救出方七佛。
朱勔欲殺凌艷嬌。蔣昆救凌艷嬌,欲將之佔有。凌艷嬌出逃,得向大疤相助,在歙縣十三都招收女弟子,其後編成女軍。 呂將(原名昌仕)不忿姐姐昌芫被鄒遼欺侮,到無錫痛打鄒遼,將昌芫接回蘇州。 鄒遼成為花石綱制使,到蘇州勒索呂將。呂將殺鄒遼,逃往昌村。 朱勔將歐陽玉嬌送給蔡京府方總管作妾,歐陽玉嬌跳河自盡,被呂將救起。 呂將與歐陽玉嬌成親。其後二人得悉方七佛未死,呂將到汴京考入太學。 |
| 政和七年(1117) | 童古、童訓成為宋廷通緝犯。
方六佛、酈霞到天目山和莫干山一帶傳教。 呂將在太學結識方肥,加入明教,成為太學中明教領袖。 |
| 政和七年(1117)正月至八月間 | 杜紅紅殺死胡昌,被捕下獄,為方臘救出。杜紅紅加入明教,與方臘相戀,後因誤會而疏遠方臘。 |
| 政和七年(1117)正月 | 方肥到滁州冉莘家,結識冉芬。丘旦企圖強姦冉芬,被方肥懲戒。方肥與冉芬相戀,丘旦誣指二人通姦。
丘旦設計誣陷方肥殺人,方肥利用官場鬥爭,揭穿丘旦奸計,丘旦被捕下獄。冉芬狀告丘旦,還自己清白。 滁州知府王長治為兒子王前向冉芬提親,方肥掌握王前與王長治小妾通姦消息,教冉芬迫王前放棄提親。 |
| 政和七年(1117)二月 | 丘石傾家蕩產營救丘旦不果,丘旦被處決。
方肥、冉莘返回汴京太學。 蔡嫻遊太學,對方肥一見鍾情。 |
| 政和七年(1117)四月 | 蔡嫻單思成疾。 |
| ? | 蔡京在太學舉行文武大比招親,方肥獲選為蔡嫻夫婿。
方肥、呂將等將彈劾朱勔的奏摺偷偷送交趙佶,趙佶派張迪到江南查探。張迪收受賄賂,隱瞞朱勔劣跡。 丘石舉報方肥等,方肥、呂將、魏浩、蕭一河、文鋒等十三名太學生被捕下獄,蔡嫻求蔡京設法釋放方肥等。 太學生袁經洩露方肥身份,方肥出逃,在途中救祝水芹。 方肥逃至廟灣村,為聶永山所擒。聶永山暗中通知蔡嫻,私放方肥,方肥與蔡嫻成親。 方肥與蔡嫻分手。方肥重遇祝水芹,祝水芹助方肥逃避殺手追殺。 朱勔在江南選秀女獻予趙佶,王前為報復冉芬,向朱勔手下通報冉芬美貌,冉芬被選為秀女。 |
| 政和七年(1117)九月 | 明教派杜紅紅、齊水秀、方百花到梁山提議結盟,被宋江拒絕。其後宋江帶領梁山歸降海州知府張叔夜。 |
| 政和七年(1117)冬季 | 方百花截救秀女,救出端木雪琴、冉芬、卓菲等。眾秀女加入明教,端木雪琴改名喬雪。
方肥到滁州,殺王前,轉赴西域。 |
| 政和七年(1117)十月 | 賀雲龍與邵玉婷成親。 |
| 重和元年(1118) | 冷玉、白綾到杭州混入石龍府當細作,後被石龍納為妾。
冷玉愛上石龍,為石龍生下石虎。 |
| 重和元年(1118)正月 | 方臘與喬雪訂婚。
賀雲龍謀奪總教主之位,並欲毒害明教領袖,被喬雪識破,為方六佛所殺。 方臘先後與喬雪、邵玉婷成親,繼任明教第二十三代總教主,提出起義方略。其後方臘與邵玉婷生方亳。 尚昆從妓院買得丁小玲,丁小玲拒不服從尚昆。金七佛殺尚昆,將丁小玲救上括蒼山。其後金七佛遇肖燾,加入明教,並與丁小玲成親。 |
| 重和元年(1118)三月 | 葉靜、汪小憐混入汴京皇宮當細作,與太監冬生、平安聯繫,被分別派任鄭皇后和韋婉容的侍女。 |
| ? | 汪小憐、葉靜分別獲鄭皇后、韋婉容賞識。趙佶寵幸葉靜,封葉靜為貴儀。
葉靜與宮女韋蓉、瑞春結拜為姐妹,從二人口中探知宮內和宋廷軍中機密。趙佶命葉靜代讀奏摺,葉靜掌握更多情報。 汪小憐成為趙佶貼身侍女。 黃婉麗、徐婉琴在太原混入童貫寓所當細作,探知宋廷聯金滅遼之策。 黃婉麗、徐婉琴隨童貫返汴京,與太學生唐宏聯繫,向明教總壇傳達軍情。 童府僕婦趙寒雲與盧遜偷情被捉,盧遜被處死,黃婉麗、徐婉琴為趙寒雲求情,二人在童府聲名大噪。 唐宏、黃婉麗、徐婉琴被裴虞候陷害,得鄭美娘營救。童貫處死裴虞候,黃婉麗、徐婉琴在童府地位益形鞏固。 杜紅紅赴浙西南,在途中救出和昌和金妹,並讓二人成親。 杜紅紅到群峰寨,為胡大年、孫誠子所困,結識田桑。田桑請洪載至群峰寨,杜紅紅勸洪載歸附幫源總壇。胡大年、孫誠子反叛洪載,為田桑所殺。田桑繼任群峰寨寨主,歸附幫源總壇,與杜紅紅暗中相戀。 洪載赴幫源與方臘談判歸附總壇事,與杜紅紅訂婚。匡懷之投附洪載,勸洪載退婚。 喬雪、倪玉珠到浙東南仙居,混入呂師囊府。馬夫人命手下毒打喬雪、倪玉珠,與呂師囊關係破裂。 台州花石綱制使索傑生以呂師囊侍婢凌琳家人加入明教,殺凌琳一家,並派殺手殺凌琳,呂師囊開始與官府結怨。 馬夫人自縊,呂師囊愛上喬雪,任命其為呂府總管家。蕭一河到仙居呂府。肖燾、金七佛誘索傑生到陰晴谷,將其處死。肖燾定計毒死仙居縣知縣李景。 滕膺繼任仙居縣知縣兼台州花石綱制使,與縣尉陸放合力勒索呂師囊不遂,將其拘捕下獄。陸放到呂府起花石,喬雪指揮呂家堡擊退官軍。喬雪、肖燾等暗殺滕膺手下,迫滕膺釋放呂師囊。 呂師囊加入明教,將浙東南各地明教聯合起來,被推為浙東南明教盟主。喬雪表明身份,將倪玉珠許配給呂師囊。 |
| 重和元年(1118)八月 | 台州軍使佛母拘捕四縣明教頭目,並到仙居擒捉金七佛、肖燾,陸放擒丁小玲。佛母進攻呂家堡,倪玉珠與佛母相認。佛母加入明教,釋放各地明教領袖,並救出丁小玲。佛母與倪玉珠成親。
汪倩兒奉命到仙居接替喬雪,喬雪返回幫源。 |
| 宣和元年(1119) | 宋制使欲謀害房南山、房紫雲父女,被繆威威懾。繆威在太湖組成烏龍船會,對抗官府。繆威與房紫雲成親。其後繆威將烏龍船會勢力擴展至運河、沿海、錢塘江、富春江。
歙州官員毛栗榨取西門城錢財,西門風、西門颶、西門飆、西門虹矢志復仇。 童古與蘇麗雲成親。 |
| 宣和元年(1119)四月 | 朱勔與方有常結拜為兄弟,使方有常返回幫源錦沙村對付方臘。方有常請郝廣山、郝蓮刺殺明教首領。
明教吳江縣堂主屈信身份外洩,香主李澄受牽連,全家被捕。郝蓮冒充李澄女兒李春晶,隨陳凡赴幫源總壇。陳凡在富陽救呂秀珍,殺何員外。 |
| 宣和元年(1119)五月 | 陳凡、郝蓮到達幫源,郝蓮成為方臘護衛,暗戀陳凡。
郝蓮要求免除李澄一家死罪,朱勔處死李澄一家。郝蓮放棄刺殺行動,回吳江縣助屈信一家出逃。朱勔派人圍捕郝廣山父女,郝廣山父女出逃。 |
| ? | 陳凡主張殺洪載,被方臘拒絕。 |
| 宣和元年(1119)秋季 | 胥道山在安吉縣霸佔徐鈞家田產,余進搶佔徐芸,徐鈞向明教求助。方六佛、酈霞打余進,救出徐芸,並迫胥道山交還徐家田產。徐鈞加入明教。其後徐鈞出逃,被酈霞捉回,酈霞以理說服徐鈞。徐鈞與酈霞成親。 |
| 宣和二年(1120)春季 | 齊水秀、鄭山到秀州傳教。齊水秀遊說尼姑智源、智海還俗成為其護衛。 |
| 宣和二年(1120)五月 | 齊水秀在湖州與繆威會面,遊說烏龍船會併入明教。 |
| 宣和二年(1120)秋季 | 江南出現宣傳方臘造反的童謠。方有常擒捉楊善、楊普、楊濟,方臘到錦沙村頂替楊氏三兄弟。陳凡帶領明教徒救出方臘等。 |
| 宣和二年(1120)十月 | 楊八、王謙、王恭帶領村民殺方有常全家。其後王謙、王恭奉派到西夏沙州營建日月莊園作為明教另一總壇。
青溪縣知縣陳光、縣尉翁開組建青溪縣指揮營,由弘昌任指揮使。 方臘與喬雪為起義時機爭辯,二人感情出現裂痕。 酈霞帶徐鈞返幫源總壇,方臘以徐鈞負責印務。 齊水秀帶繆威至幫源總壇。繆威加入明教,與齊水秀成親。 幫源明教總壇舉行大會,誓師起義,建立聖國。方臘稱聖公,建元永樂。田桑與杜紅紅秘密成親。 |
| 宣和二年(1120)十一月 | 弘昌率軍征討幫源,在文村殺害富戶文崇、文亮全家,在箭門嶺被聖公軍伏擊,全軍覆沒。
蔡遵、顏坦率軍征討幫源,在息嶺被聖公軍伏擊,全軍覆沒。 陳光出逃,聖公軍攻陷青溪縣,處死翁開。其後陳光被縛送睦州,被童貫處決。聖公軍攻陷銅官鎮。 凌艷嬌帶領十三都村女軍到幫源參加聖公軍,與方七佛重逢。 方肥帶領祝水芹、李豐等到幫源參加起義。方肥任聖國右丞相。 睦州知府張徽言安排妻女到汴京,並賄賂蔡京。蔡京欲使張徽言與青州知州曾孝蘊對調,曾孝蘊裝病,延遲對調。葉居中到睦州任通判。 |
| 宣和二年(1120)十二月 | 張徽言出逃,聖公軍攻陷睦州,處死葉居中、曹夬。
聖公軍攻陷壽昌縣、分水縣、桐廬縣、遂安縣。聖國舉行官吏考試,宋志獲任命為睦州知府。 太學生呂將、熊風、賈路、強明、紀猛、婁高、屈士、江帆、海際起程前赴幫源。 歐陽玉嬌被擒至朱勔府。朱瀅嫁予文韜,救出歐陽玉嬌。呂將帶歐陽玉嬌至分水縣,與方七佛重逢。方七佛寫下休書,將歐陽玉嬌交還呂將。呂將任聖國左丞相。 方臘與李豐結拜為兄弟,組成聖衛禁軍,由李豐任廂主。 聖公軍攻陷休寧,攻歙州,殺郭師中。毛栗擒方臘父母。相全義、步都頭投降,聖公軍攻陷歙州,處決毛栗,西門四兄妹殺毛栗全家。 陳遘向趙佶報告歙州失守,趙佶與童貫決定罷聯金滅遼之議,調邊軍征剿方臘。葉靜寫下軍情密柬,武靖將密柬藏於「寶曆」銀錠中,帶往幫源。武靖至蔡州,為劉光國拘留,被奪去「寶曆」銀錠,被迫與劉光媛成親。 聖公軍攻陷新城縣、富陽縣、于潛縣、臨安縣、餘杭縣。杭州知府趙霆出逃。 冷玉勸石龍投附聖公軍不果,毒殺石龍。杭州謠傳石龍私逃,陳建往搜石龍家,殺石虎。 聖公軍攻陷杭州,陳建、趙約投降,被聖公軍處決。 張叔夜命宋江帶領梁山軍參加征討方臘。 |
| 宣和三年(1121)正月 | 冷玉闖入陳建府,殺陳建兩名兒子,向方臘請罪,獲赦免。
方五佛、白浪從荒島運送兵器至杭州。方六佛與薛秋萍離異。白綾受封為聖公妃子。 方百花、周蒙花、尤佳佳為梁山軍所擒,被押赴蘇州,途中為魯智深、武松、李逵、顧大嫂等釋放。 林沖到杭州訪方臘,獲盛情接待。張叔夜、朱勔到杭州招降方臘,被方臘羞辱。 聖公軍八名女將潛入梁山軍營,將宋江、盧俊義、吳用擄至杭州,約定聖公軍與梁山軍比武。聖公軍在比武中獲勝。林沖、魯智深離開梁山軍,到沙州投奔明教西域總壇。 石生在蘇州發動起義,被童貫鎮壓。 聖公軍攻陷崇德縣,進攻秀州,凌艷嬌、李娥被擒。巫馬華秘密擒殺王子武兒子。 劉光媛將「寶曆」銀錠交還武靖,武靖前赴杭州,在靈安鎮遇杜紅紅。 宋軍攻取崇德,聖公軍撤離秀州,杜紅紅設計救出凌艷嬌、李娥,殺王子武。童訓與蘇麗虹成親。 洪載攻陷松陽縣,與冉芬成親。童貫派范淵向洪載說降,田桑用計阻止洪載投降。 葉淳、葉天麟與聖公軍作對,匡懷之暗結葉家堡,害死田桑。 張徽言逃至汴京,被捕。張徽言女兒張素芝嫁給蔡攸作妾,蔡攸救出張徽言。其後張徽言再次被捕下獄。 |
| 宣和三年(1121)二月 | 聖公軍在睦州舉行軍事會議,決定以幫源作為與宋軍決戰之地。
梁山軍缺糧,宋江被迫遣散眾嘍囉,僅留下眾頭領。張順、索超、劉唐、時遷企圖偷襲杭州,中伏身亡。 宋軍與吳邦所率聖公軍在北關堰對峙,韓世忠偷襲聖公軍軍營,吳邦兵敗。宋軍攻取錢塘縣。吳邦赴蘭溪與朱言一起發動起義。 韓世忠獻計斷絕杭州糧食,派項雷潛入杭州焚燒糧草。項雷遇譚菁菁,投附聖公軍。 宋軍圍攻杭州,聖公軍突圍。項雷反叛宋軍,助聖公軍突圍。梁山頭領傷亡慘重,武松被方七佛砍斷左臂。燕青等相繼離軍,武松到六和寺歸隱。方七佛到六和寺治理武松,二人和解。 陳凡奉派到松陽縣奪取洪載軍權,攻陷處州。 |
| 宣和三年(1121)三月 | 宋軍攻取富陽,童貫定下「空鄉計」、「收糧計」對付聖公軍,縱兵屠戮百姓。
梁村梁孚將等四兄弟聯合懿德鄉、宣慈鄉、應和鄉鄉勇與聖公軍作對。陳凡率軍攻梁村,梁氏四兄弟逃上東巖山。梁孚芝被擒,獲陳凡釋放。 郝蓮隨郝廣山赴韶州,在途中重遇陳凡。 |
| 宣和三年(1121)四月 | 張徽言被刺配萬安軍。
宋軍攻取上虞縣、浦江縣、仙居縣,阻止裘日新、呂師囊率軍支援幫源。 貢池率宋軍驅使染瘟疫難民往幫源,方臘染上瘟疫,由白綾照顧。貢池所部亦染上瘟疫,王稟、王淵燒死貢池所部全軍。 匡懷之出賣陳凡,陳凡在東巖山被擒,得梁孚芝守護。聖公軍圍攻東巖山。洪載、匡懷之秘密與童貫聯繫。 宋軍攻取歙州,圍攻幫源,聖國中全體太學生、文官、女軍秘密出逃,前赴西域總壇。 胥大新、胥二泉背叛聖公軍,帶領宋軍攻入門嶺,汪老佛陣亡。 方京背叛聖公軍,帶領宋軍搜尋幫源中各洞窟,私救王麗娥。韓世忠擒邵玉婷、方亳、八成等,李豐冒充方臘被擒,被辛興宗搶功。杜紅紅、方百花、方七佛、武靖、方肥、喬雪、冷玉等逃脫,後將方臘、白綾接至歙縣六甲嶺。喬雪離開方臘,隨方五佛、方六佛到荒島。 方京娶王麗娥為妾,王麗娥殺方京,逃至信州,後嫁給一名銀匠。 童貫查出李豐並非方臘,林定獻計隱瞞此事。 |
| ? | 梁氏四兄弟釋放陳凡,陳凡、冉芬等轉移至雁蕩山,與杜紅紅合軍。其後陳凡與卓菲成親。
凌艷嬌在達縣行刺朱勔失敗,中毒鏢身亡。 |
| 宣和三年(1121)八月 | 洪載、匡懷之正式向宋廷投降。洪載獲賜官爵,匡懷之在處州與劉延慶爭奪名畫,為劉延慶所殺。
劉延慶敲詐梁氏四兄弟,迷姦梁孚芝,殺梁氏全家。 李豐、邵玉婷、方亳、八成等在汴京被處決。 |
| 宣和三年(1121)十月 | 呂師囊、倪玉珠在黃巖斷頭山陣亡。俞道安在永康山陣亡。 |
| 宣和三年(1121)十一月 | 冉芬到杭州,殺洪載。沈浪與冉芬成親。 |
| 宣和四年(1122)三月 | 杜紅紅遣散餘下義軍,分批轉赴西域總壇。 |
| 宣和四年(1122)四月 | 葉靜、汪小憐逃出皇宮,黃婉麗、徐婉琴逃出童貫府,蒲陽、唐宏等護送四人逃入遼國,得剌氏四姐妹之助殺滅宋廷所派殺手,在陰山隱居。
杜紅紅、武靖到松陽縣,殺葉天麟、葉淳。 |
| 宣和四年(1122)五月 | 武靖在西北邊關為劉光國所擒,獲劉光媛釋放。武靖與杜紅紅成親。
西域明教總壇舉行大會,方臘辭去總教主之位,杜紅紅繼任明教第二十四代總教主。此後杜紅紅策動咸平洞管孫眾起義、松陽源余仲軻起義、九里坑余五婆起義、嚴州王倉起義等。 |
| 靖康元年(1126)正月至三月間 | 呂將等赴汴京執行除滅童貫計劃。呂將拜楊時為師,請太學生陳東向趙桓(宋欽宗)上書,歷數「六賊」罪狀。 |
| 靖康元年(1126)四月 | 楊時等彈劾「六賊」,趙桓下令貶誅「六賊」。 |
| ? | 蔡攸、蔡脩被賜死,蔡京被流放儋州,在潭州病亡。
呂將等護送欽差張澄至南雄州,斬童貫。朱勔在循州被處決。呂將等將童貫、朱勔首級懸於杭州湧金門城墻上示眾。 方肥、祝水芹到波斯尋找蔡嫻,發現蔡嫻已嫁他人。方肥、祝水芹返西域總壇,二人成親。 蒲陽等從陰山到達西域總壇,蒲陽與汪小憐成親。 |
| 靖康二年(1127) | 完顏粘罕、完顏斡離不率金軍攻陷汴京,俘擄趙佶、趙桓北返。
方七佛等到惠山,帶朱瀅返西域總壇。方七佛與朱瀅成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