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匯體貌

引言

「體貌」(簡稱「體」或「貌」,aspect)是語法學術語,是動詞的一種語法範疇。學過西方語言語法的人,都認識「時」(tense)此一語法範疇,例如法語便有「現在時」、「過去時」、「將來時」這三種「時」。除了「時」外,「體貌」也是人類語言中很重要的動詞語法範疇,例如英語便有「進行體」、「完成體」以至「完成進行體」等「體貌」(註1)。「時」與「體貌」的差異大致如下:「時」表達有關動詞所述事件/行為在時間軸上所處的位置(現在、過去或將來),「體貌」則表示說話者對有關動詞所述事件/動作內部結構的著眼點。以英語的進行體形式be eating為例,這個形式表示「吃」這個動作的持續性,並且著眼於這個動作進行的中間過程(而非終結點)。

以上介紹的「體貌」是由某種語言通過某種語法形式(詞綴、專用虛詞等,例如英語用以表示「進行體」的「be + -ing」形式)體現出來的,故可稱為「語法體貌」(grammatical aspect)。可是,與「體貌」相關的意義(例如持續性、終結性)除了與動詞的語法形式有關外,常常也與動詞本身的詞匯意義有關,這種情況稱為「詞匯體貌」(lexical aspect)。以英語動詞shatter為例,這個動詞的語義僅著眼於「破碎」的那一刻,沒有持續性,因此這個動詞一般不能以進行體be shattering的形式出現。另一個動詞paint的語義則著眼於「繪畫」的過程,具有持續性,因此這個動詞可以進行體be painting的形式出現。本文主旨是介紹「詞匯體貌」。由於詞匯體貌現象往往不光體現於動詞,也體現於與動詞連用的名詞、副詞、介詞、形容詞等,以下的討論將會涉及多個詞類(而非局限於動詞)。

動詞詞組的情狀類型

要了解「詞匯體貌」,須先從動詞詞組的「情狀類型」(德語名稱是Aktionsart,有時採用英語名稱situation type)說起。此一概念起源於Vendler (1957)對動詞的分類,後來不同學者對Vendler (1957)的分類作出多種修訂和補充,逐漸形成動詞詞組五大情狀類型之說。此一分類法乃建基於三個特徵:「靜態性」(staticity)、「終結性」(telicity)和「瞬時性」(punctuality),其中「靜態性」反映有關情狀是否靜止不變;「終結性」反映有關情狀是否具有終結點;「瞬時性」反映有關情狀是否瞬時發生。利用這三個特徵,可以區分出下表所示的五種情狀類型(下表把上述三個特徵分別簡記作「靜」、「終」和「瞬」):

表1
類型特徵例詞
狀態(state)+靜be, know
活動(activity)−靜    −終    −瞬paint, walk
單動作(semelfactive)−靜    −終    +瞬flash, cough
完結(accomplishment)−靜    +終    −瞬melt, kill
實現(achievement)−靜    +終    +瞬die, shatter

在上表中,某個特徵名稱前的+和-號分別代表具有和不具有該種特徵。據此,「狀態」情狀是靜態的,其餘四個情狀都不是靜態的。在這四個非靜態情狀中,「單動作」情狀和「實現」情狀都是瞬間完成的,它們的區別在於,前者被視為「原子」(atomic)事件,不涉及狀態轉變,因而無所謂終結點;後者則涉及狀態的瞬時轉變,因而有終結點。「活動」情狀和「完結」情狀都不是瞬間完成的,它們的區別在於,前者沒有終結點(可以不停進行下去),後者則有終結點(涉及狀態轉變)。舉例說,由於flash所代表的動態事件(閃爍)瞬間完成,而且被視為沒有終結點的原子事件,故屬於「單動作」情狀。與此相反,由於melt所代表的動態事件(融化)不是瞬間能完成的,而且有終結點(即某物質完全融化的那一刻),故屬於「完結」情狀。

「詞匯體貌」與「語法體貌」雖然是各不相同的概念,但兩者也存在一定的相關性。事實上,給定一個動詞詞組,我們可以透過該詞組的某些語法特性判斷它所表示的情狀類型,這些語法特性便成為動詞詞組情狀類型的測試。不同學者(如Dowty (1979)、van Valin & LaPolla (1997)、Lee (2023))提出了多個測試項目,以下只介紹兩個最基本的測試項目。第一個測試項目是,「狀態」以及具有瞬時性的情狀(即「單動作」和「實現」)一般不可以進行體(包括完成進行體)形式出現,只有其餘兩種情狀(即「活動」和「完結」)才可以。以下是一些不合語法的例句(其中的*號代表「不合語法」):

*I have been knowing the answer. (狀態)     (1)
*The light is flashing once. (單動作,這句加了副詞once以突顯flash解作「閃爍一下」而非「不停閃爍」)     (2)
*He was dying suddenly last night. (實現,這句加了副詞suddenly以突顯die解作「死亡」而非「臨終」)     (3)

第二個測試項目是,表示「狀態」和「活動」情狀的動詞詞組可以與帶有for的時間詞組連用;而表示「單動作」、「完結」和「實現」的動詞詞組則可以與帶有in的時間詞組連用。以下是一些例句:

John has been sad for a whole day. (狀態)     (4)
He has been painting for two hours. (活動)     (5)
The light flashed in an instant. (單動作)     (6)
The ice melted in five minutes. (完結)     (7)
The window shattered in a fraction of a second. (實現)     (8)

對於以上兩個測試項目,我們要作一些補充說明。如前所述,表示「單動作」情狀的動詞詞組一般不可以進行體形式出現,這一點是就這類動詞詞組的「單動作」意義而言的。其實這類動詞詞組也可以進行體形式出現,但在這種情況下,有關動詞詞組已並非表示原來的「單動作」意義,而是帶有持續或重覆發生該事件/行為的意義(不論是否帶有下文將要介紹的副詞repeatedly等),從而變成「活動」情狀,如下例所示(請把下句跟(6)比較):

The light has been flashing for a minute. (重覆發生的「單動作」變成「活動」)     (9)

根據前面的討論,表示「完結」情狀的動詞詞組可以進行體形式出現。惟請注意,這類動詞詞組採取進行體形式時,表示有關事件/行為未達到其終結點。由於此一「未達終結點」的情況不知持續多久,這實際上使動詞詞組失去終結性,從而變成「活動」情狀,如下例所示(請把下句跟(7)比較):

The ice has been melting for a minute. (原來的「完結」因失去終結性而變成「活動」)     (10)

此外,由於人類語言常有歧義現象,同一個動詞詞組可以因應其語義而被劃歸不同的情狀類型。以die為例,這個詞在其通常意義(即「死亡」)下,是瞬間實現的事,屬於「實現」情狀,因此在此解讀下,(3)是不合語法的句子。可是,當這個詞解作「臨死」或「奄奄一息」時,這不再是瞬時實現的事,因而屬於「完結」情狀。如略去副詞suddenly,(3)在此解讀下便變成合語法的句子。

名詞詞組的數量形式

在上一節中,我們討論了單個謂語動詞的情狀類型。可是,隨著這些動詞與不同的成分連用,原來動詞的情狀類型會有所變化,因此情狀類型其實是謂語動詞詞組而非單個謂語動詞的性質。舉例說,動詞paint本屬「活動」情狀。如為這個動詞加上名詞詞組a picture作為其賓語,便可以把原來的「活動」情狀轉變為「完結」情狀,這是因為這個名詞詞組為「繪畫」行為提供了一個終結點(即繪成一幅畫的那一刻)。請注意a picture之所以能發揮上述作用,不僅因為它所表達的「圖畫」是一種製成品,而且因為它具有「數量詞 + 單數可數名詞」的形式(註2),使該名詞詞組所表示的物體具有界限。正由於a picture是有界限的製成品,因此paint a picture是有明確終結點的行為。

以上的討論顯示,名詞詞組的數量形式會影響它所在動詞詞組的情狀類型。在本文中,名詞的數量形式是指以下三組對立:單數-眾數、可數-不可數、光桿形式-帶有數量詞。除了「數量詞 + 單數可數名詞」外,「數量詞 + 眾數可數名詞」和「數量詞 + 不可數名詞」也使名詞詞組所表示的物體具有界限,因而也可以為謂語動詞詞組提供終結點。以下例句顯示,「數量詞 + 單數可數名詞」a picture、「數量詞 +眾數可數名詞」three pictures和「數量詞 + 不可數名詞」two cups of tea一般會使本屬「活動」情狀的謂語動詞變成「完結」情狀:

He painted a picture in one day. (完結)     (11)
He painted three pictures in three days. (完結)     (12)
He drank two cups of tea in half an hour. (完結)     (13)

在上述例子中,「數量詞 + 眾數可數名詞」都表示物體的數量,但其實也可以表示事件/行為的數量(指次數、幅度等,這些名詞詞組有時要加上介詞for或by)。在此情況下,「數量詞 + 眾數可數名詞」可以充當狀語,並使謂語動詞詞組具有「完結」情狀。舉例說,flash本屬「單動作」情狀,如加上表示事件次數的ten times作為其狀語,那麼這個動詞詞組便失去瞬時性,但卻獲得終結性,因此flash ten times屬於「完結」情狀。類似地,walk本屬「活動」情狀,如加上表示行為幅度的five miles作為其狀語,那麼這個動詞詞組便具有終結性,因此walk five miles也屬於「完結」情狀。以下例句顯示上述動詞詞組可以採取「活動」情狀的語法形式:

The light flashed ten times in half a minute. (完結)     (14)
He walked five miles in half a day. (完結)     (15)

「光桿眾數可數名詞」和「光桿不可數名詞」的情況跟前述三種名詞有所不同。在闌述這一點前,須先了解一下「光桿眾數可數名詞」和「光桿不可數名詞」的語義理論。雖然這兩種名詞表面上有很大差異,但當代的形式語義學者往往使用同一個理論框架來研究它們,例如Link (1998)便使用「格論」(lattice theory)研究這兩類名詞,形成一個稱為「分體論」(mereology)的語義學分支理論。在分體論的框架下,傳統的表示單數可數名詞的「個體」稱為「原子個體」(atomic individual),而「光桿眾數可數名詞」則被表示成組成該名詞的原子個體的「分體和」(mereological sum)。舉例說,John and Mary便可以表示成||John|| ⊕ ||Mary||,其中||t||代表詞項t的所指,而⊕則代表分體和;而students則可以表示成⊕x ∈ ||student|| x,即由那些屬於||student||的原子個體x組成的分體和。兩個分體和之間也可以組成分體和,例如||John|| ⊕ ||Mary||與||Peter|| ⊕ ||Susan||便可以組成分體和||John|| ⊕ ||Mary|| ⊕ ||Peter|| ⊕ ||Susan||,代表John, Mary, Peter and Susan這個「光桿眾數名詞」詞組。

至於「光桿不可數名詞」,由於分體論假設這類名詞的所指可以無限細分,不存在原子個體,因此不能用分體和列舉其原子個體。例如water便不能表示成⊕x ∈ ||water|| x (這是因為||water||不是由原子個體組成的集合,x ∈ ||water||根本不成立),而應表示成||water||。但我們可以把上述「分體和」運算推廣應用於兩個「光桿不可數名詞」的所指之間,例如可以把||water in the cup||與||water in the bottle||組成||water in the cup|| ⊕ ||water in the bottle||,代表water in the cup plus water in the bottle。

從上述概念,可以推導出「光桿眾數可數名詞」和「光桿不可數名詞」的一個共同特性-「累積性」(cumulativity),以下是此一性質的定義。設P為謂詞,則P具有累積性,當且僅當對任何可以用⊕運算連接其所指的n1、n2而言,若有||n1|| ∈ ||P||和||n2|| ∈ ||P||,則也有||n1|| ⊕ ||n2|| ∈ ||P||。舉例說,「光桿眾數可數名詞」students和「光桿不可數名詞」water都具有累積性,這是因為直觀地看,如果John and Mary是students以及Peter and Susan是students,那麼John, Mary, Peter and Susan也是students;同樣,如果substance in the cup是water以及substance in the bottle是water,那麼substance in the cup plus substance in the bottle也是water。請注意「數量詞 + 單數可數名詞」、「數量詞 + 眾數可數名詞」和「數量詞 + 不可數名詞」一般不具備累積性,例如如果John and Mary是two students以及Peter and Susan是two students,那麼John, Mary, Peter and Susan便不可能是two students。

正由於上述累積性,「光桿眾數可數名詞」和「光桿不可數名詞」所表示的物體不具備界限,從而使得謂語動詞詞組沒有終結點,因而具有「活動」情狀。舉例說,由於繪出兩幅畫和繪出更多的畫都是paint pictures,而喝了一杯茶和喝了更多的茶都是drink tea,所以paint pictures和drink tea都沒有終結點,屬於「活動」情狀,以下例句顯示這兩個動詞詞組可以採取「活動」情狀的語法形式(請把以下兩句跟(12)和(13)比較):

He has been painting pictures for three days. (活動)     (16)
He has been drinking tea for an hour. (活動)     (17)

副詞/介詞詞組的體貌性質

在上一節,我們指出名詞詞組對謂語動詞情狀類型的影響。本節會討論副詞以及介詞詞組的體貌性質,即這些詞/詞組對謂語動詞情狀類型的影響。首先討論副詞。某些表示持續或重覆的副詞,例如repeatedly、ceaselessly、on and on、again and again、one by one等,會使本來不屬「活動」情狀的動詞變成具有「活動」情狀。舉例說,動詞flash本屬「單動作」情狀,如加上repeatedly作為其狀語,那麼這個動詞詞組便失去瞬時性,但仍然沒有終結點(因為「不停閃爍」不是瞬間可完成的事件,而且不知何時結束),因此flash repeatedly屬於「活動」情狀。另外又如動詞die本屬「實現」情狀,如加上one by one作為其狀語,那麼這個動詞詞組便同時失去瞬時性和終結性(因為「逐一死去」不是瞬間可完成的事件,而且不知何時結束),因此die one by one屬於「活動」情狀。以下例句顯示上述動詞詞組可以採取「活動」情狀的語法形式:

The light has been flashing repeatedly for a minute. (活動)     (18)
The patients have been dying one by one for several days. (活動)     (19)

表示「完結」情狀的動詞詞組也可加上副詞halfway以表示有關事件/行為完成了一半進程。請注意這個「一半進程」實際取代了原來的終結點而成為新的終結點,因此加了halfway後,有關動詞詞組仍然表示「完結」情狀,如下例所示(請把下句跟(11)比較):

He painted a picture halfway in half a day. (完結)     (20)

接著討論一般的介詞詞組。介詞的一個語法作用是引介名詞詞組(稱為「介詞賓語」)以充當謂語動詞的狀語,其中充當介詞賓語的名詞詞組可以採取各種數量形式,由此可能影響謂語動詞的情狀類型。具體地說,如果介詞賓語具有「數量詞 + 單數可數名詞」、「數量詞 + 眾數可數名詞」或「數量詞 + 不可數名詞」的形式,而且關乎謂語動詞詞組的終結點,一般會使本屬「活動」情狀的謂語動詞變成「完結」情狀,請看以下例句:

She sold clothes to ten customers in half an hour. (完結)     (21)
He filled the tank with 20 litres of water in 15 minutes. (完結)     (22)

以上兩句的介詞賓語分別採取「數量詞 + 眾數可數名詞」ten customers和「數量詞 + 不可數名詞」20 litres of water的形式,由於向第十名顧客售出衣服的那一刻以及水缸中的水達到20公升的那一刻又是該兩句謂語動詞詞組的終結點,因此以上兩句都具有「完結」情狀,可以採取「完結」情狀的語法形式。

反之,如果介詞賓語具有「光桿眾數可數名詞」或「光桿不可數名詞」的形式,而且關乎謂語動詞詞組的終結點,那麼本屬「活動」情狀的謂語動詞將仍然具有「活動」情狀,請看以下例句:

She has been selling clothes to customers for an hour. (活動)     (23)
He has been filling the tank with water for half an hour. (活動)     (24)

以上兩句是把(21)和(22)中的介詞賓語分別改為「光桿眾數可數名詞」customers和「光桿不可數名詞」water的結果,因此以上兩句都具有「活動」情狀,可以採取「活動」情狀的語法形式。

請注意如果介詞賓語與謂語動詞詞組的終結性無關,那麼其數量形式並不影響謂語動詞的情狀類型,請看以下例句:

John has been playing with three children for an hour. (活動)     (25)

在上句中,介詞賓語three children與謂語動詞play的終結性無關,這是因為在上句提及的一小時時間內,John一直與三名小孩玩耍,而不是與他們先後逐一玩耍,也不知道玩耍何時開始和何時終結。因此儘管這個介詞賓語以「數量詞 + 眾數可數名詞」的形式出現,上句的謂語動詞不受這個介詞賓語影響,而僅取決於play的語義,具有「活動」情狀。

接著討論表示移動方向的介詞,這類介詞本身的語義也可能影響謂語動詞的情狀類型,這是因為這類介詞的語義可以用「路徑」(path)來表示,而謂語動詞詞組的情狀類型往往取決於這些路徑是否有終結點。根據Zwarts (2005),可以區分三類方向介詞,第一類是其代表路徑有終結點的方向介詞,包括onto、into、off、out of等。舉例說,介詞詞組out of the maze的代表路徑便是一條以迷宮內部為起點並以迷宮外面為終結點的路徑。由於有終結性,動詞詞組get out of the maze具有「完結」情狀,如下句所示:

He got out of the maze in five minutes. (完結)     (26)

第二類是其代表路徑沒有終結點的方向介詞,包括towards、along等。舉例說,介詞詞組towards the park的代表路徑便是一條不斷朝向公園但始終沒有到達公園的路徑。由於沒有終結性,動詞詞組walk towards the park具有「活動」情狀,如下句所示:

He has been walking towards the park for half an hour. (活動)     (27)

第三類是其代表路徑既可有又可沒有終結點的方向介詞,包括around、across、through、up等。舉例說,介詞詞組up the hill的代表路徑便既可以是一條以山頂為終結點的向上路徑,也可以是一條不斷向上邁向山頂但始終沒有到達山頂的路徑。由於具有上述模棱兩可的性質,動詞詞組go up the hill有歧義,既可具有「完結」情狀(表示上到山頂),也可具有「活動」情狀(表示「在山中向上走」),如以下兩句所示:

He went up the hill in two hours. (完結)     (28)
He has been going up the hill for one hour. (活動)     (29)

以上例子中的方向介詞都表示物理空間中的移動,但由於人類語言廣泛存在「空間隱喻」,上述方向介詞的體貌性質也可體現為抽象的移動,請看以下例句:

The company got out of the difficulty in one year's time. (完結)     (30)
They have been working towards the goal for several years. (活動)     (31)

在以上兩句中,「困難」和「目標」分別被比喻為可以脫離和邁進的空間範圍,因此以上兩句可以使用前面討論過的方向介詞以及與這兩個方向介詞的體貌性質相符的語法形式。

形容詞的梯級類型

除了名詞、副詞和介詞外,表示程度的形容詞在充當主語表語(subject predicative)、賓語表語(object predicative)或結果次級謂語(resultative secondary predicate)時,也可能影響謂語動詞的情狀類型。根據當代的「程度語義學」,形容詞的程度可以用「梯級」(scale)來定義。梯級是指附有某個「序」(order)關係(用≤表示)的集合,這個序關係須為「全序」(total order)(即對集合中的任意兩個元素d1和d2,要麼d1 ≤ d2,要麼d2 ≤ d1)並且具有「稠密性」(denseness)(即給定集合中的任意兩個元素,總有第三個元素介於這兩個元素之間),上述集合的元素便稱為「程度」(degree)。在數學上,上述全序稠密集合可以用「區間」(interval)來表示。按照是否包含最高點和最低點,可以把區間分為四類,Morzycki (2015)指出這四類區間對應著自然語言中形容詞的四種梯級類型,下表列出這四類區間的定義和對應形容詞的實例:

表2
類型表現形式定義例詞
閉(closed)區間[x, y]有最高點和最低點empty, full
開(open)區間(x, y)沒有最高點和最低點energetic, cool
上閉(upper closed)區間(x, y]有最高點但沒有最低點clean, dry
下閉(lower closed)區間[x, y)有最低點但沒有最高點dirty, wet

以clean和dirty這對反義詞為例,某物件的清潔程度有明確的最高點(即沒有任何污漬),但卻沒有明確的最低點,因此clean這個詞表現為一個「上閉區間」,而其反義詞dirty則表現為一個「下閉區間」。

形容詞的梯級類型與程度副詞的搭配存在一些對應關係。具體地說,表示最高程度的程度副詞,如fully、completely等,只能用於有最高點(即「閉區間」和「上閉區間」)的形容詞;而表示中間比例的程度副詞,如half、a quarter等,則只能用於既有最高點又有最低點(即「閉區間」)的形容詞,請比較以下例句:

The tank is completely / half / a quarter full. (閉區間)     (32)
The floor is completely clean. (上閉區間)     (33)
*He is completely / half energetic. (開區間)     (34)
*The whole room is half clean. (上閉區間,room前加了表示範圍的whole以突顯half是修飾清潔的程度而非房間的範圍)     (35)
*The whole room is completely / half dirty. (下閉區間,room前加了表示範圍的whole以突顯completely和half是修飾污穢的程度而非房間的範圍)     (36)

形容詞的梯級類型也可能影響謂語動詞的情狀類型。首先考慮「閉區間」、「上閉區間」和「下閉區間」類型形容詞,請看以下例句:

He made the tank empty in 15 minutes. (完結)     (37)
He wiped the table clean in two minutes. (完結)     (38)
The floor got wet in less than one minute. (完結)     (39)
He made the tank half full in 10 minutes. (完結)     (40)

在(37)-(39)中,「閉區間」類型形容詞empty、「上閉區間」類型形容詞clean和「下閉區間」類型形容詞wet分別充當賓語表語、結果次級謂語和主語表語,這三個形容詞分別具有的最高點、最高點和最低點使得各該句的謂語動詞詞組具有終結點,因此該三句都具有「完結」情狀。在(40)中,「閉區間」類型形容詞full充當賓語表語,這個形容詞帶有表示中間比例的程度副詞half,雖然full在此情況下並不達到最高/低點,但half full構成終結點,使得該句的謂語動詞詞組具有「完結」情狀。

在英語中,某些形容詞可以轉化成「形源動詞」(deadjectival verb),這些動詞的情狀類型不一定跟原來形容詞的梯級類型互相一致。舉例說,根據上表,clean是「上閉區間」類型形容詞,但由clean轉化而來的形源動詞clean卻具有「活動」情狀,如下例所示(請把下句跟(38)比較):

He has been cleaning the table for five minutes. (活動)     (41)

其次考慮「開區間」類型形容詞。當這些形容詞充當動詞get / make等的主語表語/賓語表語時,它們雖然沒有最高點和最低點,但卻可表達達到某個預期程度的意思,因而使謂語動詞詞組具有「完結」情狀,如以下例句所示:

The soup got cool in 20 minutes. (完結)     (42)
He made the soup cool in 20 minutes. (完結)     (43)

在以上兩句中,got cool和made ... cool應理解為冷卻到某個預期(例如可飲用)的溫度,所以有終結點,屬於「完結」情狀。當上述形容詞以重疊比較級形式出現或帶有程度副詞less and less時,所表達的是有關程度在不斷增加或減少,因而使謂語動詞詞組具有「活動」情狀,如以下例句所示:

He has been making the soup cooler and cooler for 20 minutes. (活動)     (44)
He has been getting less and less energetic for several years. (活動)     (45)

有趣的是,由上述形容詞轉化而成的形源動詞存在歧義,當代某些學者把這些形源動詞稱為「程度實現」(degree achievement)動詞,並指出它們可以隨著語境而有不同的終結性,表現為「活動」或「完結」情狀(註3),請看以下例句:

The soup has been cooling for 20 minutes. (活動)     (46)
The soup cooled in 20 minutes. (完結)     (47)

在(46)中,has been cooling應理解為持續冷卻,但沒有表明冷卻至何種程度,所以沒有終結性,屬於「活動」情狀。在(47)中,cooled則應理解為已冷卻到某個預設(例如可飲用)的溫度,所以有終結性,屬於「完結」情狀。

註1:舊式語法不分「時」與「體」,把兩者都稱為「時」,故有「現在進行時」(present continuous tense)之稱。新式傳統語法(請注意這裡所稱的「新式傳統語法」仍屬「傳統語法」的範疇,「傳統語法」是跟當代眾多新興語法理論例如「生成語法」、「功能語法」、「認知語法」相對而言的概念)則區分「時」與「體」這兩個概念,在其框架下,is eating此一動詞形式被稱為「現在進行體」或者「現在時進行體」。

註2:在本文中,「數量詞」是「數詞」(numeral)、「量詞」(quantifier)和「度量詞」(measure word)的合稱。在英語語法中,a被稱為「不定冠詞」,在「廣義量詞理論」下,不定冠詞可被處理成一種量詞。此外,在我們對paint a picture的分析中,a的主要作用是表明圖畫的數量,因此這個a也可當作跟one相同的數詞處理。「度量詞」則是指點算/計量事物時所使用的單位,例如a cup of、two litres of等。

註3:「程度實現」一名源自Dowty (1979),請注意此一名稱跟表1中的「實現」情狀完全無關。此外,由於我們可以把「程度實現」動詞詞組劃歸「完結」或「活動」情狀,「程度實現」並非獨立的情狀類型。

參考文獻


返回語言學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