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水滸》為清末民初作家程善之(本名程慶餘)所著,作為七十回本《水滸傳》的續書(其回目也由第七十一回開始),講述梁山因內部矛盾而分裂,終致敗亡的故事。梁山自大聚義後,原來隱伏於梁山頭領之間的各種矛盾逐漸浮現。首先,某些頭領,如公孫勝、柴進、裴宣等,因不滿宋江的假仁假義,自行離山;部分軍官出身的頭領則對宋江只是口頭說盼望招安但卻無實質行動,大感不滿,秘密組成「軍官團」,而有些頭領,如林沖、魯智深等,更對梁山事業意興闌珊,索性下山投奔种師道。其次,部分梁山人物之間的恩怨浮上水面,引發三宗嚴重沖突。其一是扈三娘為報李逵當年屠戮扈家莊之仇,手刃李逵;其二是程小姐(即東平府太守程萬里之女)為報董平殺其全家、搶奪其為妻之仇,不惜自毀腹中董平的骨肉,並毒殺董平;其三是秦明公開悼念當年被宋江間接害死的家人(宋江派人假扮秦明劫掠青州,導致青州太守慕容彥達殺害秦明全家),並遷怒於花榮兄妹,導致花榮鬱悶病亡。經此三宗沖突,梁山人心渙散,宋江也威信掃地。
宋江、吳用為求自新之道,作出兩手準備,一方面派皇甫端、段景住私通金國,意圖降金;另一方面,又派樂和、朱武等賄賂蔡京,企圖投靠蔡京。但降金之議為大多數頭領反對,段景住更為關勝所殺;而賄賂蔡京一事則被欒廷玉識破並破壞,朱武、樂和等人亦相繼被害。此後,种師道奉命征討梁山,對梁山先採招撫政策。梁山全面分裂,以盧俊義為首的「招安派」(包括「軍官團」成員)下山接受招安。李應、孫立等激烈反對招安,並夜襲官軍,結果全軍覆沒。面臨如此敗局,原來反對招安的梁山頭領再度分裂,以宋江為首的一派火燒忠義堂,乘亂突圍逃出梁山;以吳用為首的一派則最終投降种師道,先後投附种師道的頭領大多獲得官職。
宋江等三十六人離開梁山泊後,沿黃河出海,企圖北投金國,但遇上風浪,輾轉漂流至海州,結果被海州知州張叔夜擒獲,至此梁山全伙被平定。宋江等被遞解至汴京,本來自惴必死,幸得盧俊義等聯署擔保,請朝廷赦免宋江等,由關勝入牢通知眾人。關勝在牢中與宋江對質時,忍不住在眾人面前道破已知悉當年宋江暗害晁蓋,並曾多次謀害柴進。全書以牢中眾人齊以怒目瞪視宋江,宋江羞慚得無地自容而結束。
《殘水滸》是「水滸家族」中第一本講述梁山泊全面分裂的小說。以往的《水滸》續書雖也有講述梁山失敗,但梁山全伙在面對危難時團結一致。即使是同樣講述梁山分裂的《續水滸傳》一書,其所述分裂程度也低於《殘水滸》。在《續水滸傳》中,梁山頭領大致上分為「招安派」和「反招安派」,後者只佔極少數;而在《殘水滸》中,在不同時間投附官軍而獲授官職的頭領與負隅頑抗的頭領數目卻是不相伯仲,顯示梁山陷入全面分裂。其實,梁山一百零八名頭領的出身、利益各有不同,倘非有共同遠大抱負,實難和衷共濟,而此書既把宋江、吳用描寫為奸惡之徒,梁山已欠缺德高望重的首領,最終分崩離析便是很自然的結果。
此書的另一特點是在《水滸傳》的「糟粕」和「空白」上大加發揮。歷來早有論者指出《水滸傳》存在一些不合情理或有歪正理的「糟粕」,例如扈三娘和秦明直接或間接遭梁山人馬滅門而竟不予追究,甚至不發半句怨言,極度不合情理,而董平為奪美人而殺程萬里一家也非好漢所為,此書講述梁山三宗嚴重沖突正是要消除上述「糟粕」。此外,《水滸傳》沒有交代林沖報仇和祝、扈兩莊被滅後欒廷玉和扈成的去向,這是《水滸傳》遺下的「空白」,而此書講述林沖最終擒殺高俅父子,以及欒廷玉和扈成加入官軍並參與征討梁山,算是填補了上述「空白」。總括而言,《殘水滸》描述梁山全面分裂以及利用《水滸傳》的「糟粕」大加發揮,可說是另闢蹊徑,使此書在「水滸家族」中取得獨特地位。
下表總結《殘水滸》中梁山頭領的重要事蹟。
| 梁山頭領 | 重要事蹟 |
|---|---|
| 「及時雨」宋江(公明) | 率軍攻陷兗州,企圖投靠金國和蔡京,皆失敗;其後被吳用出賣,火燒梁山後出逃,在海州為張叔夜所擒,後獲赦,但被揭發曾暗害晁蓋、柴進 |
| 「玉麒麟」盧俊義 | 种師道進攻梁山時向官軍透露梁山軍動向,並率領招安派頭領投降,獲授官職;其後與眾人聯署擔保,請朝廷赦免宋江等 |
| 「智多星」吳用(加亮) | 种師道進攻梁山時主持山寨事務,後出賣宋江,與官軍談判投降條件,在宋江火燒梁山後投降种師道,獲授官職 |
| 「入雲龍」公孫勝(一清) | 自請返回二仙山,薊州發生戰亂後轉移至霧靈山 |
| 「大刀」關勝 | 加入軍官團,在忠義堂殺段景住,斷絕宋江降金之路;种師道進攻梁山時投降,獲授官職;其後入牢向被擒頭領通知大赦消息,並在眾人面前道破宋江暗害晁蓋、柴進事 |
| 「豹子頭」林沖 | 在梁山放王進所率官軍過境,獲曉以大義;後擒殺高俅、高衙內,並獲平反,自請離開梁山到伊闕山祭奠亡妻,隨王進投奔种師道,獲授官職 |
| 「霹靂火」秦明 | 加入軍官團,在梁山公開祭悼被宋江、花榮間接害死的家人;种師道進攻梁山時投降,獲授官職 |
| 「雙鞭」呼延灼 | 加入軍官團;种師道進攻梁山時投降,獲授官職 |
| 「小李廣」花榮 | 因秦明記恨當年與宋江合謀間接害死其家人事而抑鬱成疾,其後在梁山病死 |
| 「小旋風」柴進 | 上梁山前與多人訂盟以圖恢復柴氏天下,上山後多番被宋江謀害;返回滄州後不願回梁山,其後獲种師道幫助洗脫賊寇罪名 |
| 「撲天雕」李應 | 种師道進攻梁山時在梁山後泊與官軍戰鬥,力盡而死 |
| 「美髯公」朱仝 | 在得悉扈三娘殺李逵後向扈三娘致敬,其後在种師道進攻梁山時投降,獲授官職 |
| 「花和尚」魯智深(又名魯達) | 不肯劫种師道軍糧,其後聞种師道準備征討梁山,自行下山投奔种師道,獲授官職 |
| 「行者」武松(又名武二) | 在兗州因周通違犯軍紀而與周通發生沖突,其後聞种師道準備征討梁山,自行下山投奔种師道,獲授官職 |
| 「雙槍將」董平 | 加入軍官團;在梁山被程小姐毒死 |
| 「沒羽箭」張清 | 加入軍官團;种師道進攻梁山時投降,獲授官職 |
| 「青面獸」楊志 | 加入軍官團;种師道進攻梁山時投降,獲授官職 |
| 「金槍手」徐寧 | 加入軍官團;种師道進攻梁山時投降,獲授官職 |
| 「急先鋒」索超 | 种師道進攻梁山時投降,獲授官職 |
| 「神行太保」戴宗 | 在曹南山發現朱武等人屍骸,為官軍所擒,獲釋後投降种師道,獲授官職 |
| 「赤髮鬼」劉唐 | 梁山失陷後出逃,在海州為張叔夜所擒,其後獲赦 |
| 「黑旋風」李逵(又名李鐵牛) | 在忠義堂與王英鬥毆,其後在梁山為扈三娘所殺 |
| 「九紋龍」史進 | 隨林沖離開梁山,其後投奔种師道,獲授官職 |
| 「沒遮攔」穆弘 | 梁山失陷後出逃,在海州為張叔夜所擒,其後獲赦 |
| 「插翅虎」雷橫 | 种師道進攻梁山時投降,獲授官職 |
| 「混江龍」李俊 | 梁山失陷後出逃,在海州為張叔夜所擒,其後獲赦 |
| 「立地太歲」阮小二 | 梁山失陷後出逃,在海州為張叔夜所擒,其後獲赦 |
| 「船火兒」張橫 | 梁山失陷後出逃,在海州為張叔夜所擒,其後獲赦 |
| 「短命二郎」阮小五 | 梁山失陷後出逃,在海州為張叔夜所擒,其後獲赦 |
| 「浪裡白條」張順 | 梁山失陷後出逃,被推為副頭領,在海州為張叔夜所擒,其後獲赦 |
| 「活閻羅」阮小七 | 梁山失陷後出逃,在海州為張叔夜所擒,其後獲赦 |
| 「病關索」楊雄 | 梁山失陷後出逃,在海州為張叔夜所擒,其後獲赦 |
| 「拼命三郎」石秀 | 种師道進攻梁山時在梁山後泊與官軍作戰陣亡 |
| 「兩頭蛇」解珍 | 种師道進攻梁山時在梁山後泊被官軍射死 |
| 「雙尾蠍」解寶 | 种師道進攻梁山時在梁山後泊被官軍射死 |
| 「浪子」燕青 | 在梁山組織軍官團,並得知宋江偽造石碣真相;种師道進攻梁山時投降,獲授官職 |
| 「神機軍師」朱武 | 奉宋江命送金珠到汴京以賄賂蔡京,在曹南山被欒廷玉擒殺 |
| 「鎮三山」黃信 | 加入軍官團;种師道進攻梁山時投降,獲授官職 |
| 「病尉遲」孫立 | 种師道進攻梁山時在梁山後泊被官軍火炮擊中身亡 |
| 「醜郡馬」宣贊 | 加入軍官團;种師道進攻梁山時投降,獲授官職 |
| 「井木犴」郝思文 | 加入軍官團;种師道進攻梁山時投降,獲授官職 |
| 「百勝將」韓滔 | 加入軍官團;种師道進攻梁山時投降,獲授官職 |
| 「天目將」彭玘 | 加入軍官團;种師道進攻梁山時投降,獲授官職 |
| 「聖水將」單廷珪 | 加入軍官團;种師道進攻梁山時投降,獲授官職 |
| 「神火將」魏定國 | 加入軍官團;种師道進攻梁山時投降,獲授官職 |
| 「聖手書生」蕭讓 | 向燕青說出偽造石碣真相後恐被宋江滅口,私下離開梁山,其後投奔种師道,獲授官職 |
| 「鐵面孔目」裴宣 | 在兗州因周通違犯軍紀而與周通發生沖突,其後因不滿宋江處事手法,自請離開梁山 |
| 「摩雲金翅」歐鵬 | 梁山失陷後出逃,在海州為張叔夜所擒,其後獲赦 |
| 「火眼狻猊」鄧飛 | 梁山失陷後出逃,在海州為張叔夜所擒,其後獲赦 |
| 「錦毛虎」燕順 | 梁山失陷後出逃,在海州為張叔夜所擒,其後獲赦 |
| 「錦豹子」楊林 | 梁山失陷後出逃,在海州為張叔夜所擒,其後獲赦 |
| 「轟天雷」凌振 | 加入軍官團;种師道進攻梁山時投降,獲授官職 |
| 「神算子」蔣敬 | 宋江火燒梁山後投降种師道,獲授官職 |
| 「小溫侯」呂方 | 梁山失陷後出逃,在海州為張叔夜所擒,其後獲赦 |
| 「賽仁貴」郭盛 | 梁山失陷後出逃,在海州為張叔夜所擒,其後獲赦 |
| 「神醫」安道全 | 宋江火燒梁山後投降种師道,獲授官職 |
| 「紫髯伯」皇甫端 | 奉宋江命私通金國,在金國獲授官爵,因梁山大多數頭領反對降金,逃回金國 |
| 「矮腳虎」王英 | 在忠義堂與李逵鬥毆,种師道進攻梁山時投降,獲授官職 |
| 「一丈青」扈三娘 | 在梁山殺李逵為家人報仇,後寄書扈成,告知宋江欲投靠蔡京事;种師道進攻梁山時投降,獲授榮銜 |
| 「喪門神」鮑旭 | 梁山失陷後出逃,在海州為張叔夜所擒,其後獲赦 |
| 「混世魔王」樊瑞 | 隨公孫勝到二仙山,薊州發生戰亂後轉移至霧靈山 |
| 「毛頭星」孔明 | 梁山失陷後出逃,在海州為張叔夜所擒,其後獲赦 |
| 「獨火星」孔亮 | 梁山失陷後出逃,在海州為張叔夜所擒,其後獲赦 |
| 「八臂哪吒」項充 | 梁山失陷後出逃,在海州為張叔夜所擒,其後獲赦 |
| 「飛天大聖」李袞 | 梁山失陷後出逃,在海州為張叔夜所擒,其後獲赦 |
| 「玉臂匠」金大堅 | 向燕青說出偽造石碣真相後恐被宋江滅口,私下離開梁山,其後投奔种師道,獲授官職 |
| 「鐵笛仙」馬麟 | 梁山失陷後出逃,在海州為張叔夜所擒,其後獲赦 |
| 「出洞蛟」童威 | 在曹南山被欒廷玉擒殺 |
| 「翻江蜃」童猛 | 在曹南山被欒廷玉擒殺 |
| 「玉旛竿」孟康 | 梁山失陷後出逃,在海州為張叔夜所擒,其後獲赦 |
| 「通臂猿」侯健 | 宋江火燒梁山後投降种師道,獲授官職 |
| 「跳澗虎」陳達 | 梁山失陷後出逃,在海州為張叔夜所擒,其後獲赦 |
| 「白花蛇」楊春 | 梁山失陷後出逃,在海州為張叔夜所擒,其後獲赦 |
| 「白面郎君」鄭天壽 | 梁山失陷後出逃,在海州為張叔夜所擒,其後獲赦 |
| 「九尾龜」陶宗旺 | 梁山失陷後出逃,在海州為張叔夜所擒,其後獲赦 |
| 「鐵扇子」宋清 | 宋江火燒梁山後投降种師道,被拘禁,其後獲赦 |
| 「鐵叫子」樂和 | 奉宋江命到汴京私通蔡京,被蔡京毒死 |
| 「花項虎」龔旺 | 加入軍官團;种師道進攻梁山時投降,獲授官職 |
| 「中箭虎」丁得孫 | 加入軍官團;种師道進攻梁山時投降,獲授官職 |
| 「小遮攔」穆春 | 梁山失陷後出逃,在海州為張叔夜所擒,其後獲赦 |
| 「操刀鬼」曹正 | 隨林沖離開梁山,其後投奔种師道,獲授官職 |
| 「雲裏金剛」宋萬 | 宋江火燒梁山後投降种師道,獲授官職 |
| 「摸著天」杜遷 | 宋江火燒梁山後投降种師道,獲授官職 |
| 「病大蟲」薛永 | 梁山失陷後出逃,在海州為張叔夜所擒,其後獲赦 |
| 「金眼彪」施恩 | 聞种師道準備征討梁山,自行下山投奔种師道,獲授官職 |
| 「打虎將」李忠 | 梁山失陷後出逃,在海州為張叔夜所擒,其後獲赦 |
| 「小霸王」周通 | 在兗州敗壞軍紀,與武松、裴宣發生沖突;梁山失陷後出逃,在海州為張叔夜所擒,其後獲赦 |
| 「金錢豹子」湯隆 | 加入軍官團;种師道進攻梁山時投降,獲授官職 |
| 「鬼臉兒」杜興 | 种師道進攻梁山時在梁山後泊與官軍戰鬥,力盡而死 |
| 「出林龍」鄒淵 | 种師道進攻梁山時在梁山後泊為官軍所殺 |
| 「獨角龍」鄒潤 | 种師道進攻梁山時在梁山後泊與官軍作戰陣亡 |
| 「旱地忽律」朱貴 | 梁山失陷後出逃,在海州為張叔夜所擒,其後獲赦 |
| 「笑面虎」朱富 | 在曹南山被欒廷玉手下射殺 |
| 「鐵臂膊」蔡福 | 宋江火燒梁山後投降种師道,獲授官職 |
| 「一枝花」蔡慶 | 宋江火燒梁山後投降种師道,獲授官職 |
| 「催命判官」李立 | 梁山失陷後出逃,在海州為張叔夜所擒,其後獲赦 |
| 「青眼虎」李雲 | 在曹南山被欒廷玉擒殺 |
| 「沒面目」焦挺 | 聞种師道準備征討梁山,自行下山投奔种師道,獲授官職 |
| 「石將軍」石勇 | 奉宋江命往私通金國,途經滄州時被柴進留住,不再回山 |
| 「小尉遲」孫新 | 梁山失陷後出逃,在海州為張叔夜所擒,其後獲赦 |
| 「母大蟲」顧大嫂 | 梁山失陷後出逃,在海州為張叔夜所擒,其後獲赦 |
| 「菜園子」張青 | 宋江火燒梁山後投降种師道,獲授官職 |
| 「母夜叉」孫二娘 | 宋江火燒梁山後投降种師道,獲授榮銜 |
| 「活閃婆」王定六 | 在曹南山被欒廷玉擒殺 |
| 「險道神」郁保四 | 在曹南山為欒廷玉所殺 |
| 「白日鼠」白勝 | 梁山失陷後出逃,在海州為張叔夜所擒,其後獲赦 |
| 「鼓上蚤」時遷 | 在曹南山發現朱武等人屍骸,為官軍所擒,獲釋後投降种師道,獲授官職,並到梁山派發喻降檄文 |
| 「金毛犬」段景住 | 赴薊州查探公孫勝消息,後又奉宋江命私通金國,在梁山忠義堂為關勝所殺 |
下表總結《殘水滸》中梁山其他人物(包括梁山頭領的親眷和部分頭目)的重要事蹟。
| 梁山其他人物 | 重要事蹟 |
|---|---|
| 宋太公 | 因迴護扈三娘與宋江爭吵;宋江火燒梁山後投降种師道,被拘禁,其後獲赦 |
| 程小姐 | 不願為董平生子而不惜墮胎;毒死董平後服毒自殺 |
| 花夫人 | 因秦明記恨花榮與秦明爭吵,返回花家住 |
| 秦太平 | 秦明兒子,出生未幾即被秦明攜同拜祭被宋江間接害死的家人 |
| 龍得標 | 王英親信,替扈三娘送信至曹州給扈成 |
下表列出《殘水滸》中的人物關係。有關梁山頭領之間的關係,請參閱「施耐庵《水滸全傳》」中的「『前七十一回』人物關係」。
| 關係 | 人物 |
|---|---|
| 父子 | 秦明-秦太平 |
| 兄妹 | 花榮-花夫人 |
| 夫妻 | 秦明-花夫人、董平-程小姐 |
| 第七十一回 | 玉麒麟夢魂驚草莽 | 智多星妙證穩英雄 |
| 第七十二回 | 劫軍餉林武師遇友 | 念庭闈公孫勝歸山 |
| 第七十三回 | 吳加亮議打兗州府 | 燕小乙組合軍官團 |
| 第七十四回 | 黑旋風大鬧忠義堂 | 玉臂匠縱談天書碣 |
| 第七十五回 | 老英雄立志報前仇 | 弱書生知機先遁跡 |
| 第七十六回 | 劫商婦難為裴孔目 | 獻頭顱大氣宋公明 |
| 第七十七回 | 群雄領袖抱恨家庭 | 故國王孫傷心盟府 |
| 第七十八回 | 了前仇寨中進醇酒 | 消舊恨船頭認寶刀 |
| 第七十九回 | 排祭品太尉當少牢 | 觸碑石義夫殉烈婦 |
| 第 八十 回 | 悼前塵憤揮熱淚 | 阻通番首抗雄威 |
| 第八十一回 | 汴梁城樂和演戲 | 曹南山吳用失機 |
| 第八十二回 | 一杯廣座斷送少年 | 雙淚荒山悲愴死友 |
| 第八十三回 | 杉樹坡大賊遭小賊 | 梁山泊降盜散降書 |
| 第八十四回 | 豪傑剛腸死生一決 | 軍師深算肘腋成謀 |
| 第八十五回 | 及時雨猛燒忠義堂 | 小旋風幾隳崇義府 |
| 第八十六回 | 離山超海不改野火 | 出死入生方知罪過 |
以下是《殘水滸》的大事年表。請注意《殘水滸》存在一些時間錯誤。首先,此書作為七十回本《水滸傳》的續書,「盧俊義驚惡夢」一事理應發生在宣和二年四月,但若按書中所述「李逵與王英在忠義堂鬥毆」的「十月朔日」推算,「盧俊義驚惡夢」一事卻應發生在宣和二年九月,兩者不能接合。其次,此書某些情節的時間與《水滸傳》不協調,最明顯的例子是此書把林沖妻子張氏自縊的日期確定為宣和二年七月初七,但根據《水滸傳》,張氏早於政和五年便已死去。此外,此書本身的情節也存在時間不協調或前言不對後語之處。舉例說,若從「柴進帶段景住等到滄州」的「元宵」翌日順推,「林沖等到伊闕山」一事應發生在宣和三年七月,可是書中卻說此時是「隆冬天氣」。為表示這種不協調情況,下表把此事的年期記作「宣和三年(1121)七月/冬季」。
| 年期 | 大事 |
|---|---|
| 約重和元年(1118) | 欒廷玉、扈成在徂徠山落草。 |
| 宣和二年(1120)春季 | 欒廷玉、扈成轉移至甑山。 |
| 宣和二年(1120)七月 | 林沖妻張氏在汴京自縊,其後林沖岳父張叟含恨而亡。 |
| 宣和二年(1120)八月 | 女真擊敗契丹。宋廷採童貫計策,聯合女真攻契丹。
兗州發生饑民騷動。 |
| 宣和二年(1120)九月 | 盧俊義驚惡夢。
种師道攻打契丹。 梁山錢糧短缺,宋江等議借用盧俊義、柴進私產,又議劫种師道軍糧,引起部分頭領反對。 李逵等往劫軍糧,失敗受傷。林沖遇王進,王進曉以大義。 公孫勝、樊瑞自請離山往二仙山修道。 梁山部分頭領秘密組成軍官團。 高俅被貶職。此後刑部應林沖徒弟請求,替林沖平反。 宋江率軍進攻兗州。 |
| 宣和二年(1120)冬季 | 程小姐墮胎。 |
| 宣和二年(1120)十月 | 李逵與王英在忠義堂鬥毆,扈三娘殺李逵。
蕭讓、金大堅向燕青說出偽造石碣真相。二人恐被宋江滅口,私自逃下山。 宋江攻陷兗州,欒廷玉保護蔡九出逃。其後欒廷玉、扈成獲官職。 周通在兗州敗壞軍紀,與武松、裴宣發生沖突。 梁山軍返梁山,裴宣自請離山。 扈三娘向宋江獻李逵人頭,宋太公一力迴護扈三娘,直指宋江不孝。 |
| 宣和三年(1121)正月 | 柴進帶段景住等到滄州,段景住等出海赴薊州,柴進留居滄州不回山。 |
| ? | 薊州發生戰亂,公孫勝等隨羅真人轉移至霧靈山。 |
| 宣和三年(1121)四月 | 程小姐開始對董平下毒。 |
| 宣和三年(1121)五月 | 段景住等返滄州,柴進向眾人控訴宋江陰險。
段景住等返梁山,宋江派段景住、皇甫端、石勇赴金國,石勇途經滄州,被柴進留住。 董平毒發身亡,程小姐服毒自殺。 林沖在斷篙港擒高俅、高衙內,將其押回梁山處決。 |
| 宣和三年(1121)七月/冬季 | 林沖等到伊闕山,遇王進,隨王進投奔种師道。 |
| ? | 段景住、皇甫端謁見金國王子,皇甫端獲金國官職。二人奉命招安梁山。 |
| 宣和四年(1122)正月 | 秦明公開祭悼被宋江、花榮間接害死的家人,與花夫人爭吵,花榮抑鬱成疾。
樂和在汴京向蔡京轉達宋江欲投靠之意。 |
| 宣和四年(1122)二月 | 段景住返梁山,宋江欲降金,關勝反對,殺段景住。皇甫端逃返金國。
宋江派朱武等送金珠到汴京以賄賂蔡京。 扈三娘寄書扈成,告知宋江欲投靠蔡京。 欒廷玉在曹南山殺朱武等,將金珠送交東平府蔡九。 蔡京毒死樂和。 |
| ? | 梁山聞种師道準備征討梁山,焦挺等下山投奔种師道。 |
| 宣和四年(1122)約七月 | 戴宗、時遷在曹南山發現朱武等人屍骸,為官軍所擒,投附种師道。 |
| 宣和四年(1122)約八月 | 梁山頭領分裂為招安派和反招安派。 |
| 宣和四年(1122)約九月 | 种師道征討梁山,時遷到梁山派發喻降檄文。
花榮病亡。 李應等在梁山後泊偷襲官軍,失敗戰死。 盧俊義等二十四名頭領下山投降官軍。 三阮和劉唐欲奪西山嘴大砲失敗,梁山再無還擊官軍之力。 宋江等三十六名頭領火燒忠義堂,逃離梁山,張順獲推為副頭領。宋江等出海,遇颶風。 吳用等投降官軍。宋太公、宋清被拘捕。 |
| 宣和四年(1122)約十月 | 盧俊義等獲授官職。
种師道使梁山頭領和藺仁證實柴進非梁山賊寇,洗脫其罪名。 宋江等到海州,為張叔夜所擒,被解送汴京。 |
| 宣和五年(1123)約正月 | 朝廷大赦,盧俊義等聯署擔保,請朝廷赦免宋江等。
關勝入牢通知大赦事,在眾人面前道破當年宋江暗害晁蓋、柴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