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水滸傳》為清末民初作家冷佛(本名王綺)所著,作為七十回本《水滸傳》的續書,講述梁山雄踞一方,以至後來分裂瓦解的故事。梁山大聚義後,成立「忠義軍」,不但攻州奪府,而且在近三十個被佔州縣派駐軍隊,設置官職,儼如獨立王國。此外,梁山又擊敗與之作對的萬寶山(以張休為首)和普陀山(以張仙為首),招聚得一些地方縉紳(合稱「梁山四友」)以及崔家堡(以毛江為首)、德清寨(以江金蘭為首)、萬字山(以趙立為首)等山寨的強人加入。與德清寨合力劫奪花石綱後,梁山勢力更是如日中天,除了普陀山張仙和幫源洞方臘不服梁山外,六個大山寨,包括鹽山(以王再興為首)、燕山(以高二虎為首)、廣平(以高托山為首)、大孤山(以張迪為首)、獅子營(以楊進為首)、靠山王(以丁進為首)以及多個小山寨,例如班鳩店(以劉仁為首)、桃花山(以楊素娟為首)、二龍山(以秦太保為首)、清風寨(以張七為首)、少華山(以劉有道為首)、光州某山寨(以吳翊為首)等,均奉梁山為盟主。宋江擺壽筵,極盡奢華鋪張,各處山寨寨主均應邀赴會,甚至某些未被梁山佔領的州縣的地方官吏也派使賀壽以示討好。宋江雖未稱王,但實際野心勃勃,不願受招安,並且派人阻礙奉命招安梁山的宋廷官員侯蒙。
正當梁山勢力熾盛之時,亦潛伏各種隱患。首先,由於部分梁山頭領和梁山委任的地方官吏(如王英、唐牛兒等)魚肉百姓,綱紀敗壞,縱容部下姦淫擄掠;而宋江為應付龐大開支,又下令盤剝百姓,橫征暴斂,令梁山聲名狼藉,部分地方(東平府、定陶縣、壽張縣)先後爆發針對梁山的民變。其次,部分秉持忠義的梁山頭領(如林沖、朱仝等)日漸不滿宋江的所作所為,而宋江又寵信奸佞(如朱貴、杜興、林大虎等),作惡多端,例如屠戮良民以誣害林沖,殺害回梁山告發朱貴的鄒閏,甚至派刺客企圖刺殺林沖、朱仝、魯智深、鄒淵等,導致眾叛親離。
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官吏武將、縉紳鄉勇以至里巷山寨之首,如定陶縣的的譚稹(並非宦官譚稹)、吳天錫、馮有德、裴老九;高唐州至館陶縣一線的文天柱、張毓宗、裘劍韜、張志功、孟康、居正、喬一;海州的張叔夜、常永、費穩、宮振鐸、楊國棟;壽張縣的尹三旺、于二、孫玉珩、耿順等,自行整備武裝對抗梁山,此外還有朝廷良將王伯高、周孔章等。與梁山結盟的山寨以至不滿宋江的梁山頭領,相繼投附官軍,或私下與地方官府聯絡,準備接受招安。朝廷亦派高俅統軍征討,準備四面合圍梁山。面對內憂外患,宋江還帶領部分人到江南巡遊(一說是下江南聯結方臘),但在路過海州時被張叔夜逮捕。同時林沖等亦佔領梁山大寨,歸順朝廷,將梁山改為鄆州軍,而宋江等二十七人則被押赴汴京處決。梁山雖平,但朝政腐敗透頂,各處山寨表面歸順宋廷,實際暗通金國,暗示北宋氣數將盡。
《續水滸傳》是近代《水滸》中較少人認識的續書,1990年代大陸出版《水滸系列小說集成》,收入《續水滸傳》,此書才為較多人認識。此書的弱點是人物繁多雜亂,但又欠缺呼應交代,例如沒有列明梁山最後被朝廷處決的究竟是哪二十七人,令人無法毫無遺漏地整理梁山一百零八人的結局,這相較於其他《水滸》續書來說實在是匪夷所思。究其原因,作者寫作此書的主要目的不在於敘述梁山故事,而是著力描寫官賊不分、兵連禍結的世界中百姓生不如死、民不聊生的慘況。此書另一個獨特之處是否定英雄主義,作者借兩個平民之口,說出生在亂世的人應自強自救、守望相助,不能一味指望英雄救世;而此書也描寫了壽張縣一幫平民如何集眾人之力,起義趕走貪暴的梁山官吏和駐軍(不幸的是民憤不大的施恩卻糊里糊塗死於此役中,這或許是一種諷刺),以作為作者提倡的亂世求生之道的成功例證。
在對待梁山人物方面,此書雖然把宋江、吳用等少數頭領描繪為奸惡之徒,但對梁山大多數頭領是肯定的,尤其把魯智深和朱仝分別描繪為深得民心和愛民如子的頭領。在對待官軍方面,沒有像《蕩寇志》那樣把征剿梁山的官軍描寫成救世主,即使是官軍陣營中最重要的兩個人物張叔夜和譚稹,著墨也不太多。事實上,作者把大多數官軍描寫成姦淫擄掠、無惡不作的惡棍,即使是隨高俅征討梁山的官軍也是由一班浮浪子弟帶領。書中更描寫兩個無賴張三和李四一方面投附梁山,另一方面又繼續擔任朝廷軍官,且獲升官發財,充分展現官軍亦兵亦賊和宋廷昏瞶無能的性質。
下表總結《續水滸傳》中部分忠義堂頭領(指原有一百零八名頭領)的重要事蹟。
| 忠義堂頭領 | 重要事蹟 |
|---|---|
| 「呼保義/及時雨」宋江(公明) | 組織忠義軍,在梁山大擺壽宴,並舉行同盟大會,獲各山寨奉為盟主,設法阻撓招安,並暗害招安派頭領;其後在海州被張叔夜逮捕,在汴京被處決 |
| 「玉麒麟」盧俊義 | 潛心信佛,不理山寨事務 |
| 「智多星」吳用(學究;加亮) | 與宋江合謀阻撓招安,並設計搾取民脂民膏;其後在海州被張叔夜逮捕,在汴京被處決 |
| 「入雲龍」公孫勝(一清) | 下江南離間方天壽與方臘,在杭州聯合多個山寨人馬冒方臘名義劫奪花石綱,後又用法術擊敗裴老九,攻取定陶縣;其後私自返回二仙山 |
| 「大刀」關勝 | 奉派鎮守濮州;其後接受朝廷招安,並請王伯高周全宋江,但不果 |
| 「豹子頭」林沖 | 奉派鎮守臨清;其後與班鳩店聯結,暗通官軍,接受朝廷招安,並攻佔梁山大寨,逮捕反招安派 |
| 「霹靂火」秦明 | 奉派鎮守金鄉縣 |
| 「雙鞭」呼延灼 | 奉派駐守凌州城外 |
| 「美髯公」朱仝 | 奉派鎮守凌州、東昌府,劫奪杜興軍餉,與朱貴結怨;其後接受朝廷招安 |
| 「花和尚」魯智深 | 接替王英鎮守東平府,殺包亥民等平息民憤;其後接受朝廷招安 |
| 「行者」武松(又名武二) | 收伏汶上縣並奉派鎮守汶上縣;其後接受朝廷招安 |
| 「雙槍將」董平 | 奉派鎮守曹縣;其後接受朝廷招安 |
| 「沒羽箭」張清 | 接受朝廷招安 |
| 「青面獸」楊志 | 奉派鎮守東昌府、單縣;其後接受朝廷招安 |
| 「金槍手」徐寧 | 奉派駐守東昌府城外,進攻定陶縣時為譚稹所佈伏兵所擒,後逃脫,但被奪去雁翎甲,後奉派鎮守定陶縣;其後接受朝廷招安 |
| 「急先鋒」索超 | 接受朝廷招安 |
| 「神行太保」戴宗 | 赴海州向宋江報告山寨事變,在宋江等被捕時逃脫 |
| 「黑旋風」李逵(又名李鐵牛) | 奉派鎮守金鄉縣;其後為石秀、索超所擒,後被殺 |
| 「九紋龍」史進 | 奉派駐守東平府城外,降伏萬寶山;其後接受朝廷招安 |
| 「沒遮攔」穆弘 | 接受朝廷招安 |
| 「插翅虎」雷橫 | 奉派鎮守高唐州 |
| 「混江龍」李俊 | 奉派巡邏汶水,鎮守陽穀縣;其後接受朝廷招安 |
| 「立地太歲」阮小二 | 奉派鎮守趙王河;其接受朝廷招安 |
| 「船火兒」張橫 | 奉派巡邏汶水、黃河,鎮守戴家莊;其後接受朝廷招安 |
| 「短命二郎」阮小五 | 奉派鎮守萬福河;接受朝廷招安 |
| 「浪裡白條」張順 | 奉派鎮守黃口集;其後接受朝廷招安 |
| 「活閻羅」阮小七 | 奉派鎮守袁口鎮;其後接受朝廷招安 |
| 「病關索」楊雄 | 率軍攻取濮州並奉派鎮守曹州;其後接受朝廷招安 |
| 「拼命三郎」石秀 | 率軍攻取濮州並奉派鎮守濮州;其後接受朝廷招安 |
| 「浪子」燕青 | 接受朝廷招安 |
| 「神機軍師」朱武 | 奉命聯絡各山寨,後帶軍擒殺柳少權,刺殺劉克用,劫奪官軍糧草;其後接受朝廷招安 |
| 「醜郡馬」宣贊 | 接受朝廷招安 |
| 「百勝將」韓滔 | 接受朝廷招安 |
| 「天目將」彭玘 | 接受朝廷招安 |
| 「摩雲金翅」歐鵬 | 接受朝廷招安 |
| 「火眼狻猊」鄧飛 | 接受朝廷招安 |
| 「錦毛虎」燕順 | 從汴京帶回妓女,供部分頭領作為妻室;其後接受朝廷招安 |
| 「錦豹子」楊林 | 接受朝廷招安 |
| 「轟天雷」凌振 | 奉派鎮守定陶縣;其後接受朝廷招安 |
| 「神算子」蔣敬 | 在汶上縣出計擊敗普陀山和叛軍 |
| 「小溫侯」呂方 | 在海州被張叔夜逮捕,其後在汴京被處決 |
| 「賽仁貴」郭盛 | 在海州被張叔夜逮捕,其後在汴京被處決 |
| 「矮腳虎」王英 | 奉派鎮守東平府,與包亥民等勾結,姦淫擄掠,引發民變,後奉宋江命赴汴京欲犯案嫁禍林沖,被擒送汴京,獲扈三娘救出;其後為梁山招安派所擒,在汴京被處決 |
| 「一丈青」扈三娘 | 到汴京誘拐柳少權,以之調換被下獄之王英 |
| 「喪門神」鮑旭 | 接受朝廷招安 |
| 「毛頭星」孔明 | 接受朝廷招安 |
| 「獨火星」孔亮 | 接受朝廷招安 |
| 「八臂哪吒」項充 | 奉派鎮守曹州 |
| 「飛天大聖」李袞 | 奉派鎮守館陶 |
| 「出洞蛟」童威 | 接受朝廷招安 |
| 「翻江蜃」童猛 | 接受朝廷招安 |
| 「跳澗虎」陳達 | 接受朝廷招安 |
| 「白花蛇」楊春 | 奉派鎮守嘉祥 |
| 「鐵扇子」宋清 | 為梁山招安派所擒,其後在汴京被處決 |
| 「鐵叫子」樂和 | 接受朝廷招安 |
| 「花項虎」龔旺 | 奉派鎮守單縣 |
| 「小遮攔」穆春 | 接受朝廷招安 |
| 「雲裏金剛」宋萬 | 接受朝廷招安 |
| 「摸著天」杜遷 | 接受朝廷招安 |
| 「病大蟲」薛永 | 接受朝廷招安 |
| 「金眼彪」施恩 | 奉派鎮守壽張縣,在壽張縣發生民變時死於亂軍中 |
| 「打虎將」李忠 | 奉派鎮守城武 |
| 「小霸王」周通 | 奉派鎮守范縣 |
| 「金錢豹子」湯隆 | 奉派鎮守曹縣 |
| 「鬼臉兒」杜興 | 與朱貴合謀克扣軍餉,被朱仝和班鳩店人馬劫奪,被梁山地方將官聲討罪狀後被監禁,未幾獲釋;其後在海州被張叔夜逮捕,在汴京被處決 |
| 「出林龍」鄒淵 | 奉派鎮守張秋鎮,因鄒閏被殺聯絡各地方將官聲討朱貴,但在林大虎被毆打後又向林大虎賠罪,令聲討一事受挫,後在張秋鎮突然亡故 |
| 「獨角龍」鄒閏 | 返梁山舉報朱貴、杜興惡行時在南山酒店為朱貴所殺 |
| 「旱地忽律」朱貴 | 諂事宋江,讒害多名頭領,與杜興合謀克扣軍餉,事敗後派刺客行刺朱仝、林沖、魯智深、鄒淵,又殺鄒閏,被梁山地方將官聲討罪狀後被監禁,未幾獲釋;其後在海州被張叔夜逮捕,在汴京被處決 |
| 「笑面虎」朱富 | 為梁山招安派所擒,其後在汴京被處決 |
| 「鐵臂膊」蔡福 | 接受朝廷招安 |
| 「一枝花」蔡慶 | 接受朝廷招安 |
| 「催命判官」李立 | 接受朝廷招安 |
| 「青眼虎」李雲 | 接受朝廷招安 |
| 「沒面目」焦挺 | 接受朝廷招安 |
| 「石將軍」石勇 | 為梁山招安派所擒,其後在汴京被處決 |
| 「菜園子」張青 | 為梁山招安派所擒,其後在汴京被處決 |
| 「白日鼠」白勝 | 奉派鎮守曹縣;其後接受朝廷招安 |
| 「鼓上蚤」時遷 | 在安駕莊擒張休;其後接受朝廷招安 |
| 「金毛犬」段景住 | 接受朝廷招安 |
下表總結《續水滸傳》中梁山新領袖(指在大聚義後才加入梁山的領袖)的重要事蹟。
| 梁山新領袖 | 重要事蹟 |
|---|---|
| 「草刺蝟」毛江 | 原為崔家堡寨主,其後投附梁山,將王大化、馬小光、徐蘊華請上梁山,後協助李袞鎮守館陶 |
| 鄭大 | 在東平府參加民變反對王英、包亥民暴政,助魯智深除滅包亥民等後投附梁山,協助魯智深鎮守東平府 |
| 「地老鼠」王小二 | 原為崔家堡頭目,隨毛江投附梁山,後奉派鎮守兗州 |
| 「過街老鼠」張三 | 原為汴京潑皮,因諂事高衙內獲提拔為濟州軍官,在汶上縣姦淫擄掠,梁山攻汶上縣時暗投梁山;梁山被官軍圍攻時切斷與梁山關係 |
| 「青草蛇」李四 | 原為汴京潑皮,因諂事高衙內獲提拔為濟州軍官,在汶上縣姦淫擄掠,梁山攻汶上縣時暗投梁山;梁山被官軍圍攻時切斷與梁山關係 |
| 李老侗 | 原為普陀山軍師,梁山攻萬寶山時被請轉投梁山;梁山被官軍圍攻時投附官軍 |
| 「賽夷吾」王大化 | 在東平府主理政務,在王英蹂躪東平府時出逃,後被請上梁山,為「梁山四友」之一;其後自請離開梁山,投奔海州 |
| 「賽君實」馬小光 | 原為東平府里正,因戰亂逃難,後被請上梁山,為「梁山四友」之一;其後自請離開梁山,投奔海州 |
| 徐蘊華 | 原為演馬莊莊主,被請上梁山,為「梁山四友」之一;其後自請離開梁山,投奔海州 |
| 「花脖狗」劉尖子 | 原為萬寶山頭領,梁山攻萬寶山時投降;其後在汶上縣反叛梁山,失敗被捕,後被朱貴收為謀士 |
| 「黑瞎子」熊老五 | 原為萬寶山頭領,為梁山所擒後投降梁山;其後在汶上縣反叛梁山,失敗被捕 |
| 「二瞎子」熊老六 | 原為萬寶山頭領,在萬寶山寨主張休被擒後自任寨主,梁山攻萬寶山時投降;其後在汶上縣反叛梁山,失敗被捕 |
| 「黑臉霸王」周洪 | 原為萬寶山頭領,梁山攻萬寶山時投降;其後在汶上縣反叛梁山,失敗被捕 |
| 「黃鼠狼」劉大猛 | 原為萬寶山頭領,梁山攻萬寶山時投降;其後在汶上縣反叛梁山,失敗被捕 |
| 「水上鳧」林大虎 | 自請上梁山,為「梁山四友」之一,奉命聯絡各山寨,後諂事宋江,在張秋鎮被水軍毆打;其後為梁山招安派所擒,在汴京被處決 |
| 「機靈狗」魏鐸 | 原為崔家堡頭目,隨毛江投附梁山,後奉派鎮守高唐州至館陶縣一線 |
| 「小二郎」樊小乙 | 梁山頭目,在汶上縣假扮武松,協助擊敗叛軍,後奉派鎮守鄒縣、兗州 |
| 「八臂哪吒」方天壽 | 被誣告勾結方臘下獄,後被救上德清寨,與梁山合力劫取花石綱後轉投梁山;其後奉派聯繫方臘,使與宋江結盟 |
| 嚴賽花 | 方天壽被捕後投奔德清寨,與德清寨人馬在杭州劫法場救出方天壽,並與梁山合力劫取花石綱,後轉投梁山 |
| 「女魔王」江金蘭 | 原為德清寨寨主,在杭州劫法場救出方天壽,並與梁山合力劫取花石綱,後轉投梁山,在梁山參加比武招親後嫁予林沖;其後接受朝廷招安 |
| 江天彪 | 原為德清寨頭領,與梁山合力劫取花石綱後轉投梁山;其後接受朝廷招安 |
| 「苗洞大王」梁大猛 | 原為德清寨頭領,與梁山合力劫取花石綱後轉投梁山;其後在壽張縣姦淫擄掠,激起民變,被苗義刺殺 |
| 沙貴立 | 原為德清寨頭領,與梁山合力劫取花石綱後轉投梁山;其後接受朝廷招安 |
| 劉秀英 | 原為德清寨頭領,與梁山合力劫取花石綱後轉投梁山,在梁山參加比武招親後嫁予丁進;其後接受朝廷招安 |
| 黃金定 | 原為德清寨頭領,與梁山合力劫取花石綱後轉投梁山,在梁山參加比武招親後嫁予燕山寨主高二虎 |
| 俞桂仙 | 原為德清寨頭領,與梁山合力劫取花石綱後轉投梁山,在梁山參加比武招親後嫁予史進;其後接受朝廷招安 |
| 裴蓉寶 | 原為德清寨頭領,與梁山合力劫取花石綱後轉投梁山 |
| 趙立 | 原為萬字山寨主,其後轉投梁山,後奉宋江命在睢州殘殺良民,嫁禍林沖;宋江敗亡後復任萬字山寨主 |
下表總結《續水滸傳》中梁山其他人物(包括梁山領袖的親眷、頭目和梁山委任的地方官吏)和準梁山人物(包括投靠梁山或暗助梁山反宋但沒有正式加入梁山的人物)的重要事蹟。
| 梁山其他人物/準梁山人物 | 重要事蹟 |
|---|---|
| 「人頭狗」包亥民 | 東平府紳士,投靠梁山,與王英狼狽為奸;其後被鄭大處決 |
| 「奸刀子」褚必亮 | 受梁山委任為東平府節級,與王英狼狽為奸;其後被鄭大處決 |
| 「老掏灰」吳德 | 東平府紳士,投靠梁山,與王英狼狽為奸;其後被魯智深處決 |
| 寇氏 | 隨王大化出逃,在汶上縣為張三、李四所擄,後獲釋,被毛江送上梁山;其後到臨濮九天玄女廟出家 |
| 王麗娘 | 隨王大化出逃,在汶上縣為張三、李四所擄,後獲釋,被毛江送上梁山,被宋江強娶為妻;其後到臨濮九天玄女廟出家 |
| 「賽李逵/賽張飛」周二虎 | 梁山頭目,在東平府姦淫民女;後隨王英到汴京欲犯案嫁禍林沖,在蘭封縣被楊進打傷,放回梁山 |
| 于莊 | 受梁山委任為東平府孔目 |
| 王永 | 受梁山委任為東平府管營 |
| 宋太公 | 為梁山招安派所擒,其後在汴京被處決 |
| 「小花虎」李裕 | 梁山頭目,參與征討萬寶山的戰役 |
| 「短命」王連 | 劉大猛部將,奉周洪、劉大猛命在汶上縣行刺李逵,事敗被殺 |
| 張旭(文華) | 在杭州助梁山、德清寨人馬救出方天壽並劫取花石綱,後不知所終 |
| 秦夫人 | 秦明妻子,在梁山與江金蘭交好,助江金蘭與林沖釋嫌 |
| 柴夫人 | 柴進妻子,在梁山與江金蘭交好,助江金蘭與林沖釋嫌 |
| 樂大娘子 | 孫立妻子,在梁山與江金蘭交好,助江金蘭與林沖釋嫌 |
| 「賽荊軻」許保義 | 奉宋江命在梁山行刺林沖並嫁禍譚稹和盧俊義,失手被擒,被朱貴秘密毒死 |
| 劉二猾 | 梁山頭目,隨王英到汴京欲犯案嫁禍林沖,在蘭封縣為楊進射殺 |
| 秦慧奴(又名慧娟) | 原為汴京妓女,到梁山嫁予吳用;在海州被張叔夜逮捕,其後在汴京被處決 |
| 花艷春 | 嫁予梁山一名將軍 |
| 花占榮 | 受梁山委任為定陶縣知縣,定陶縣民變時為譚稹所殺 |
| 楊小梅 | 受梁山委任為定陶縣官吏,為譚稹所擒 |
| 「牛腿子」姚遠山 | 原受梁山委任為定陶縣都頭,其後參加定陶縣民變,協助推翻梁山地方政府 |
| 「紅眼狗」劉玉 | 原受梁山委任為定陶縣都頭,其後參加定陶縣民變,協助推翻梁山地方政府 |
| 娟娟 | 原為汴京妓女,由燕順帶回梁山,後嫁予馬小光,在汴京參與營救王英行動 |
| 劉雙 | 由娟娟薦引上梁山任頭目,在汴京參與營救王英行動後獲提拔;在海州被張叔夜逮捕,其後在汴京被處決 |
| 「水耗子」江瑤柱 | 梁山頭目,負責黃河水軍營 |
| 「小泥鰍」石進 | 梁山頭目,負責黃河水軍營 |
| 「地溜鬼」陸千 | 受梁山委任為平陰縣知縣,奉梁山命在平陰縣加徵重稅,虐打平民 |
| 唐牛兒 | 受梁山委任為東阿縣知縣,奉梁山命在東阿縣加徵重稅 |
| 「促狹鬼」薛金 | 受梁山委任為平陰縣官吏,向陸千獻計沒收大戶田產 |
| 孟少侯 | 譚稹結義兄弟,上梁山作頭目,被譚稹勸告離山;其後在海州任將領,救助譚稹 |
| 「單眼蛇」藍武 | 梁山頭目,領軍駐守海州邊界,攪擾海州邊境百姓 |
| 居正(用儀) | 官軍參議,奉派到東阿縣遊說班鳩店暗通官軍,後被林沖委任為參謀,與班鳩店聯結,並離間鄒淵等與大寨關係,其後撮合裘劍韜與劉錦娘,促成班鳩店和林沖等歸順朝廷 |
| 「小行者」李興凱 | 受梁山委任為東昌府軍官,助朱仝擒拿刺客袁大成 |
| 「小狸奴」袁大成(碩甫) | 奉朱貴命到東昌府行刺朱仝失敗 |
| 梁英 | 梁山頭目,隨杜興押運公款,與杜興失散後被劉信擒殺並劫去公款 |
| 雪英 | 梁山女僕,在臨清殺刺客智圓,擒智方;其後刺殺官軍將領劉克用 |
| 莫成 | 受梁山委任為臨清典刑判官,負責審問刺客智方 |
| 智圓 | 與劉雙結拜,奉朱貴命在臨清行刺林沖並嫁禍魯智深,為雪英所殺 |
| 智方 | 與劉雙結拜,奉朱貴命在臨清行刺林沖並嫁禍魯智深,為雪英所擒 |
| 「大山貓」張鴻 | 梁山頭目,助朱貴殺害鄒閏,奉朱貴命到東平府行刺魯智深失敗 |
| 「山芋蛋」史亮 | 梁山頭目,助朱貴殺害鄒閏,奉朱貴命到張秋鎮行刺鄒淵失敗 |
| 「小獼猴」伍元 | 原為梁山轄下張秋鎮軍官,獲鄒淵任為軍師,其後繼鄒淵主理張秋鎮 |
| 「混屎蟲」耿順 | 原為徐蘊華家僕,奉梁山命在張秋鎮口開酒店;其後投靠宮家寨,奉派傳假信,離間梁山大寨與各州縣,並在壽張縣助尹三旺推翻梁山地方政府 |
| 大母豬 | 奉梁山命在張秋鎮口開酒店,其後投靠宮家寨,並在壽張縣助尹三旺推翻梁山地方政府 |
| 「毛毛蟲」毛大 | 在張秋鎮口酒店任酒保,其後投靠宮家寨,替宮家寨向梁山轄下多處州縣傳假信,離間大寨與各州縣 |
| 「牛二驢子」牛二 | 張橫手下頭目,在張秋鎮參與毆打林大虎,後將鄒淵向林大虎賠罪事告知張橫 |
| 于二 | 一家遭兵燹禍害後逃至壽張縣投奔施恩,任軍卒;其後在壽張縣發動民變 |
| 劉友 | 梁山頭目,奉派到壽張縣遊說施恩夾攻林沖,壽張縣民變時為于二所殺 |
| 「浪裡蛟」張桐 | 梁山頭目,在壽張縣助施恩守城 |
| 「八面風」韓老 | 梁山頭目,在壽張縣助施恩守城,壽張縣民變時死於亂軍中 |
| 吳仁 | 受梁山委任為壽張縣知縣,在壽張縣強搶民女,壽張縣民變時被耿順所埋地雷炸死 |
| 尹三旺 | 受梁山委任為壽張縣都頭,在壽張縣領導民變,推翻梁山屬下地方政府 |
| 苗義 | 梁山頭目,奉李四命在壽張縣刺殺梁大猛 |
| 愛奴 | 梁山頭目,助朱武在楊柳鎮擒捉官軍參謀柳少權,奪取官軍糧草 |
| 藺仁 | 受梁山委任為陽穀縣知縣 |
| 藺十四 | 受梁山委任署理寧陽縣 |
| 焦大 | 原為伍興家僕,助朱武遊說伍興、閻老福投附梁山 |
| 伍興 | 被朱武遊說歸順梁山,其後接受朝廷招安 |
| 「閻二驢」閻老福 | 原為劉克用副將,在劉克用被殺後投附梁山 |
| 勾起瑞 | 原為劉克用副將,在劉克用被殺後投附梁山 |
| 陳瑞 | 梁山轄下臨清軍官,奉派與班鳩店聯繫,並報知宋江動向 |
下表總結《續水滸傳》中梁山集團其他山寨(指奉梁山為盟主但並非直接隸屬梁山的山寨)的人物的重要事蹟。
| 梁山集團其他山寨人物 | 重要事蹟 |
|---|---|
| 「燕王/賽存勖」王再興 | 鹽山寨主,奉梁山為盟主 |
| 「廣平王/陸地虎」高托山 | 佔據廣平,奉梁山為盟主,與林沖聯結,奪佔鹽山,後接受朝廷招安 |
| 「飛天鷂子」徐廣順 | 廣平將領,在杭州被捕,被梁山、德清寨人馬救出後參與劫奪花石綱,後接受朝廷招安 |
| 「鐵幡杆」呂大韋 | 廣平將領,到杭州營救徐廣順,與梁山、德清寨聯手劫奪花石綱,後接受朝廷招安 |
| 「靠山王/賽韋陀」丁進 | 某山寨寨主,奉梁山為盟主,後接受朝廷招安 |
| 「後齊王/小蜈蚣」張迪 | 大孤山寨主,奉梁山為盟主 |
| 「一聲雷」裴老玉 | 大孤山將領,率軍到館陶附近協助梁山軍 |
| 甄愛乾 | 大孤山副將,隨裴老玉到館陶附近協助梁山軍 |
| 吳有義 | 大孤山參謀,隨裴老玉到館陶附近協助梁山軍 |
| 劉仁 | 班鳩店寨主,奉梁山為盟主,後與林沖聯結,暗通官軍,接受朝廷招安 |
| 劉義 | 班鳩店頭領,後接受朝廷招安 |
| 劉禮 | 班鳩店頭領,後接受朝廷招安 |
| 劉智 | 班鳩店頭領,後接受朝廷招安 |
| 劉信 | 班鳩店頭領,劫奪梁英所押運梁山公款,後接受朝廷招安 |
| 劉錦娘 | 班鳩店頭領,嫁予裘劍韜,率軍攻佔武城縣,後接受朝廷招安 |
| 潘五 | 原為海州水賊,被楊國棟擊敗後投附班鳩店,後接受朝廷招安 |
| 「活蝴蝶」楊素娟 | 桃花山寨主,奉梁山為盟主,後嫁予吳翊 |
| 秦太保 | 二龍山寨主,奉梁山為盟主 |
| 「鳳凰」張七 | 清風寨寨主,奉梁山為盟主 |
| 劉有道 | 少華山寨主,奉梁山為盟主 |
| 吳翊 | 光州某山寨寨主,奉梁山為盟主 |
| 劉位 | 濠州某山寨寨主,奉梁山為盟主 |
| 趙霖 | 蘄州某山寨寨主,奉梁山為盟主 |
| 李彥先 | 濮州某山寨寨主,奉梁山為盟主,後接受朝廷招安 |
| 薛慶 | 高州某山寨寨主,奉梁山為盟主 |
| 潘虎 | 曹州某山寨寨主,奉梁山為盟主 |
下表列出《續水滸傳》中的人物關係。有關忠義堂頭領之間的關係,請參閱「施耐庵《水滸全傳》」中的「『前七十一回』人物關係」。
| 關係 | 人物 |
|---|---|
| 父女 | 王大化-王麗娘 |
| 兄弟 | 毛大-毛江、熊老五-熊老六、劉仁-劉義-劉禮-劉智-劉信 |
| 兄妹 | 花占榮-花艷春、劉信-劉錦娘 |
| 姐弟 | 江金蘭-江天彪 |
| 夫妻 | 宋江-王麗娘、吳用-秦慧奴、林沖-江金蘭、秦明-秦夫人、柴進-柴夫人、史進-俞桂仙、王大化-寇氏、馬小光-娟娟、方天壽-嚴賽花、丁進-劉秀英、吳翊-楊素娟、耿順-大母豬 |
| 叔姪 | 藺仁-藺十四 |
| 姑丈-妻姪 | 徐蘊華-馬小光、劉雙-吳仁 |
| 第一回 | 及時雨大興忠義軍 | 魯智深治獄東平府 |
| 第二回 | 賽夷吾灑淚張家店 | 鼓上蚤大鬧安駕莊 |
| 第三回 | 過街老鼠剿匪升官 | 浪裡白條散財均富 |
| 第四回 | 林大虎投誠歸水泊 | 熊老五謀變反梁山 |
| 第五回 | 汶上縣行者大施威 | 清溪洞方肥初作亂 |
| 第六回 | 鬧臨安群雄劫法場 | 歸水泊五寨禦官軍 |
| 第七回 | 眾山寨分取花石綱 | 定盟主群雄大結會 |
| 第八回 | 及時雨傾心拜譚稹 | 智多星設計阻侯蒙 |
| 第九回 | 女魔王比武嫁英雄 | 矮腳虎東京入牢獄 |
| 第十回 | 秉忠誠大罵及時雨 | 談肺腑激惱靠山王 |
| 第十一回 | 豹子頭出鎮臨清軍 | 張亞雄大鬧曹州府 |
| 第十二回 | 三都監恢復定陶縣 | 二虎將佔據高唐州 |
| 第十三回 | 開封府定案斬王英 | 宣武軍考武收譚稹 |
| 第十四回 | 觀伎藝巧遇真天子 | 遭縲絏談述小京奴 |
| 第十五回 | 杭州朱勔積怨於民 | 莒國英雄平賊獻策 |
| 第十六回 | 募死士官軍謀制寇 | 中間計兄弟大交兵 |
| 第十七回 | 審刺客激惱魯智深 | 定軍心亂鞭林大虎 |
| 第十八回 | 兄弟失和各懷異志 | 神人共憤誓鏟妖魔 |
| 第十九回 | 高俅楊進北面進兵 | 郭盛呂方南邊備棧 |
| 第二十回 | 劉錦娘抱羞擒猛將 | 張太守鼓勇駕孤舟 |
以下是《續水滸傳》的大事年表。由於《續水滸傳》是七十回本《水滸傳》的續書,下表據七十回本《水滸傳》把「盧俊義驚惡夢」一事繫於宣和二年四月,而接下來的情節也能與此年期接合。請注意《續水滸傳》的情節頗為支離破碎,某些情節與上下文關連不大,從下表也能窺見一二。舉例說,小說有「趙立在睢州殘殺良民,嫁禍林沖」一事,但這樣嚴重的事件下文竟沒有再交代,而林沖竟也沒有追究誰是元凶,實在匪夷所思。此外,此書也有頗嚴重的脫字問題,因而失落某些情節,例如此書回目中本有「張亞雄大鬧曹州府」一節,但該回關鍵之處缺四千餘字,遂令這段情節失落。
| 年期 | 大事 |
|---|---|
| 宣和二年(1120)四月 | 盧俊義驚惡夢。
梁山組織忠義軍,派軍進駐各個被佔州縣,並繼續進攻其他地方。 王大化在東平府主理政務。王英進駐東平府,與包亥民、褚必亮、吳德勾結,姦淫擄掠。王大化出逃,東平府爆發民變。 崔家堡投附梁山。 |
| 宣和二年(1120)五月 | 魯智深進駐東平府,殺包亥民、褚必亮、吳德,平息民憤。馬小光奉命往尋王大化。
萬寶山寨主張休扮黑漢姦淫婦女,為時遷所擒。梁山攻萬寶山,熊老五、熊老六等投降。 張三、李四率濟州官軍剿匪,在汶上縣姦淫擄掠。梁山攻汶上縣,張三、李四暗投梁山。 林大虎投附梁山,王大化、馬小光、徐蘊華被請上梁山,四人被封為「梁山四友」(又稱「護國四先生」)。 普陀山寨主張仙派軍攻汶上縣,熊老五、熊老六等謀叛梁山。梁山擊敗普陀山和叛軍。 林大虎和朱武奉命聯絡各山寨。 |
| 宣和二年(1120)六月 | 方天壽被誣告勾結方臘下獄,嚴賽花上德清寨向江金蘭、梁大猛等求助。
方天壽等在杭州被問斬,被德清寨和梁山人馬救出,同上德清寨聚會。 顏坦率官軍征討德清寨兵敗,殘殺良民冒功。 梁山聯合多個山寨人馬冒方臘名義劫奪花石綱,方臘與梁山反目。 |
| 宣和二年(1120)七月 | 侯蒙建議招安梁山,使之征討方臘。侯蒙受命為東平府知府,負責招安事宜。宋江、吳用設計阻止侯蒙上任。
德清寨眾頭領和泗州萬字山寨主趙立投附梁山。 宋江舉行壽宴,鹽山、燕山、廣平、大孤山、獅子營、靠山王、班鳩店、桃花山、二龍山、清風寨、少華山以及光州、濠州、蘄州、濮州、高州、曹州等地小山寨領袖均到梁山赴宴;軍官譚稹、吳天錫、馮有德亦代表地方州縣到席。 梁山為德清寨和桃花山女頭領擺擂臺比武招親。宋江強娶王麗娘。林沖與江金蘭成親。 許保義奉宋江命行刺林沖以嫁禍譚稹和盧俊義,失手被擒,被朱貴秘密毒死。 燕山寨主高二虎和獅子營寨主楊進與其他山寨不和,自行離山。宋江派王英、趙立下山。譚稹歷數宋江罪狀。 王英赴汴京欲犯案嫁禍林沖,在蘭封縣為楊進所擒,被王伯高押解至汴京。 趙立在睢州殘殺良民,嫁禍林沖。 梁山舉行同盟大會,各山寨奉梁山為盟主。 |
| 宣和二年(1120)八月 | 林沖率領原德清寨人馬駐守臨清。
譚稹、吳天錫、馮有德離梁山到定陶縣,支持當地民變,推翻梁山地方政府,殺花占榮。裴老九到定陶縣,以法術擊退梁山軍。 文天柱、張毓宗起兵討伐梁山及其盟友,聯結楊進、裘劍韜、張志功、孟康、譚稹等,攻打高唐州至館陶縣一線。居正奉派到東阿縣遊說班鳩店暗通官軍。 扈三娘、劉雙等到汴京誘拐柳少權,以之調換王英。柳少權被柳必大救出。劉雙獲梁山重用。 梁山在地方加徵重稅,陸千在平陰縣迫死申屠遠一家。申屠允恭到濟南府向官府求助,被拷打致死。 |
| 宣和二年(1120)九月 | 譚稹在汴京應考武狀元,因與宦官譚稹同名而被捕下獄,在獄中結識周孔章。
高俅、賈奕奉詔征討梁山,賈奕薦舉譚稹、周孔章、柳少權參軍。譚稹私自出走,被高俅通緝。 張叔夜任海州知州。 王麗娘到臨濮九天玄女廟出家。王大化、馬小光、徐蘊華自請離開梁山,投奔海州。 公孫勝擊敗裴老九,攻取定陶縣。 |
| 宣和二年(1120)十月 | 張叔夜聯結常永、費穩、宮振鐸、楊國棟等,加強海州防務。
譚稹到海州,投奔張叔夜,更名譚征之。 |
| ? | 林沖任命居正為參謀,與班鳩店聯結。
朱貴、杜興克扣軍餉,朱仝和班鳩店人馬劫奪杜興所運軍餉。 朱貴派刺客行刺朱仝,又派刺客行刺林沖以圖嫁禍魯智深,俱失敗。 鄒閏返梁山控訴朱貴,為朱貴所殺。朱貴派刺客行刺鄒淵和魯智深,俱失敗。 鄒淵、林沖等地方將官互相聯結,聲討朱貴、杜興。朱貴、杜興被監禁。林大虎在張秋鎮被水軍毆打,鄒淵向林大虎賠罪,令聲討朱貴一事受挫。 宮振鐸到張秋鎮口探聽梁山消息,招請耿順等歸附,並派毛大、耿順傳假信,離間梁山大寨與各盟友和轄下州縣。 太平莊于富有一家遭兵燹禍害,于二逃至壽張縣任軍卒。 |
| 宣和二年(1120)十二月 | 張三、李四切斷與梁山關係。
梁大猛帶兵至壽張縣,姦淫擄掠,吳仁強搶民女。于二聯結孫玉珩、尹三旺、耿順在壽張縣發動民變,炸死吳仁。 |
| 宣和三年(1121)正月 | 施恩在壽張縣死於亂軍中,梁大猛為李四刺客所殺。
高俅大軍進剿梁山。朱武、雪英、愛奴等擒殺柳少權,刺殺劉克用,劫奪官軍糧草。林沖攻佔武城縣,其後武城縣轉移給高二虎。 鄒淵卒,朱貴、杜興復職。 方天壽聯繫方臘,使與宋江結盟。 公孫勝私自返回二仙山。 |
| 宣和三年(1121)二月 | 居正撮合裘劍韜與班鳩店的劉錦娘,促成班鳩店和林沖等歸順朝廷。劉錦娘攻佔武城縣。
宋江等下江南,在海州為張叔夜所擒。 林沖等攻佔梁山大寨,逮捕反招安派,殺李逵,接受朝廷招安。梁山改為鄆州軍。 宋江等二十七人被押解至汴京,其後被處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