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後傳》為明末清初文人陳忱(筆名雁宕山樵)所著,作為百回本《水滸傳》的續書(此書開始時只提及梁山軍征遼和征方臘,沒有提及征田虎和征王慶,可見是百回本的續書),講述征方臘後分散各地的梁山倖存頭領、部分梁山頭領的後人(如花榮之子花逢春、呼延灼之子呼延鈺、徐寧之子徐晟等),以及《水滸傳》中曾出現但沒有交代下落的某些人物(例如扈家莊公子扈成、祝家莊教師欒廷玉、史進的師父王進等)的故事。小說首先講述阮小七、孫立等;杜興、裴宣等和樂和、李俊等三批人因不堪壓迫而分別重新嘯聚於山東登雲山(以欒廷玉為首)、河北飲馬川(以李應為首)和海外的清水澳(以李俊為首)。其中李俊更進而攻佔暹羅的金鰲島(其時由馬氏王朝統治;請注意《水滸後傳》中的暹羅並非今天的泰國,而是一個海島,下轄二十四個小島),並與馬氏暹羅和親,花逢春做了暹羅駙馬,聲勢最盛。登雲山和飲馬川也各自發展,招聚得一些梁山舊頭領。
其後宋國採取聯金滅遼政策,雖然收復了一些失地,但卻招致強鄰金國壓境。未幾宋金交惡,金國大舉侵宋,兵臨汴京,趙佶(宋徽宗)退位。趙桓(宋欽宗)繼位後,貶謫蔡京、高俅等奸臣,但誤信道士郭京企圖以妖術禦敵,終至汴京城破,徽、欽二帝為金軍俘擄,北宋滅亡。趙構(宋高宗)南渡,建立南宋朝廷。在此期間,飲馬川成了抗金前線,多名梁山舊頭領和與梁山有關的將領(如呼延灼、朱仝、燕青、關勝、王進等)均投附飲馬川。及後河北大部淪陷,李應等決定放棄飲馬川,前赴汴京投奔號召抗金的宗澤,在途中偶遇蔡京、高俅等,遂得以手刃仇人,總算為宋江等報了大仇。無奈宗澤在汴京憂憤而死,李應等遂轉而投奔登雲山。在金國大舉進犯山東的形勢下,登雲山眾好漢決定依循安道全的建議出海投奔李俊(安道全曾在海上遇險,為李俊等所救,故知悉李俊下落)。登雲山大軍從金軍奪去一百艘大船,浩浩蕩蕩地泛海前赴金鰲島。
當時適逢邏羅國丞相共濤聯同番僧薩頭陀毒殺暹羅國王馬賽真,篡奪王位,並進攻金鰲島。在登雲山大軍的協助下,李俊擊敗叛軍,並獲王后擁戴繼為暹羅國王,開創李氏暹羅。李俊甫登大位,即面對薩頭陀餘黨與日本聯軍進犯和轄下三個屬島叛變。經過連番戰鬥後,始平定內憂外患。其後趙構為金軍所追,逃至暹羅,為李俊所救。李俊因此事獲趙構敕封,成為宋國藩臣;並與高麗結盟共禦日本,成為一方強國。眾頭領不但獲封官爵,還紛紛成家立室,在暹羅安身立命,全書以大團圓結局。
《水滸後傳》有多種版本,可分為「八卷本」和「十卷本」這兩個系統,。「八卷本」就是陳忱的的原著版本,「十卷本」則是經清代文人蔡元放(本名蔡奡)評改的版本,也是較流行的版本。「十卷本」除了對「八卷本」的內文作出潤飾,使之更合理流暢外,也對「八卷本」的回目作出頗大更動,使之更符合各回的情節。本網頁資料以「十卷本」為據。
《水滸後傳》(以及《蕩寇志》)是最為人熟知的《水滸傳》續書之一。此書發揚了《水滸傳》的忠君思想,例如書中提到徽、欽二帝被金人擄後,燕青曾深入金營,向趙佶獻上青子以解其口中之苦。後來趙構被金軍追至暹羅,李俊護駕有功,獲宋廷封為藩臣。以上情節都表現了梁山人物忠君的一面,也完成了《水滸傳》中宋江未竟的心願。跟「水滸家族」中大多數成員的悲劇性不同,此書是少有以大團圓結局的成員。書中各個正面人物不但無一陣亡,而且封官拜爵,很多人還成家立室,擺脫了以往的強盜光棍生涯。而書中講到梁山餘眾得以手刃仇人蔡京、高俅等,也使宋江等人的遺恨冤屈得以昭雪。
此外,《水滸後傳》提到梁山人物參與抗金戰事,也使《水滸傳》的忠義觀有了新的詮釋,即「忠」不僅是「忠於君王」,而且是「忠於國家」。《水滸傳》中雖然也有征遼情節,但遼國和金國對宋國的威脅不可同日而語,而「征」與「抗」這兩個字的不同意義也反映出「抗金」比「征遼」更加悲壯。後來多部《水滸》續書都包含抗金內容,如《水滸新傳》、《水滸別傳》等,這些小說都借助抗金加強梁山人物的正面形象。
下表總結《水滸後傳》中李氏暹羅領袖(另加武松)的重要事蹟。
| 李氏暹羅領袖 | 重要事蹟 |
|---|---|
| 「混江龍」李俊 | 因鬧太湖在常州被呂志球拘捕,被救出後出海佔據清水澳、金鰲島,自稱征東大元帥;其後平定共濤、薩頭陀之亂,繼為暹羅國王,開創李氏暹羅;因在牡犡灘擊退金軍救趙構,獲宋廷敕封,又與高麗國王李俁結為兄弟,結盟共同防禦日本,後傳位於李登,入丹霞宮修道,無疾而終 |
| 「小旋風」柴進 | 在滄州被高源勒索逮捕,後被救上飲馬川;其後轉投登雲山和暹羅,獲賜官爵 |
| 「入雲龍」公孫勝(一清) | 因牽涉李應案件被官府緝捕至二仙山,逃上飲馬川;其後轉投登雲山和暹羅,擊破薩頭陀妖法,並祭雪擊敗日本軍,獲封為國師;後入丹霞宮修道,收高麗國王李悞為徒 |
| 「撲天雕」李應 | 被馮彪誣告,在濟州被捕下獄,後被救上飲馬川並任第二任寨主,攻破龍角岡、萬慶寺,其後轉投登雲山和暹羅,獲賜官爵 |
| 「聖手書生」蕭讓 | 因牽涉安道全案件被刺配沙門島,後被救上登雲山;其後轉投暹羅,獲賜官爵 |
| 「浪子」燕青(又名燕小乙) | 到駝牟岡向趙佶獻青子、黃柑,在大名府救出盧俊德家眷和關勝後上飲馬川,其後在濟州定計救出朱仝、宋清等,轉投登雲山和暹羅,獲賜官爵,並與盧小姐成親 |
| 「鐵叫子」樂和 | 因恐牽涉孫立案件,化名尹文和潛逃,到建康投奔王朝恩,定計救出花榮家眷和李俊後隨李俊出海至邏羅,獲賜官爵,並娶吳采仙為妻 |
| 「神算子」蔣敬 | 在江州被陸祥打劫,與穆春合力殺陸祥後逃上登雲山,假扮黃信,大破官軍;其後轉投暹羅,獲賜官爵 |
| 王進 | 在黃河渡口、野狐鋪抗金失敗,投奔飲馬川;其後轉投登雲山和暹羅,獲賜官爵 |
| 「鐵棒」欒廷玉 | 在祝家莊被破後投奔楊戩,後到登州任職,征討登雲山兵敗後投附登雲山並任第二任寨主;其後轉投暹羅,率軍平定青霓島,獲賜官爵 |
| 「神機軍師」朱武 | 拜公孫勝為師,因牽涉李應案件被官府緝捕至二仙山,逃上飲馬川;其後轉投登雲山和暹羅,任軍師,指揮擊敗日本軍,後入丹霞宮修道 |
| 「混世魔王」樊瑞 | 在虎峪寨以法術打翻郭京,隨蔡慶上飲馬川;其後轉投登雲山和暹羅,獲封為真人,後入丹霞宮修道 |
| 「大刀」關勝 | 拒絕降金,在大名府被劉豫問斬,被燕青等救出,投奔飲馬川;其後轉投登雲山和暹羅,率軍平定白石島,獲賜官爵 |
| 「病尉遲」孫立 | 因牽涉扈成案件在登州被捕,後被救上登雲山;其後轉投暹羅,獲賜官爵 |
| 「雙鞭」呼延灼 | 在楊劉村抗金被汪豹出賣兵敗,投奔飲馬川;其後轉投登雲山和暹羅,獲賜官爵 |
| 「美髯公」朱仝 | 在飛虎峪抗金失敗,投奔飲馬川,到濟州接雷婆婆時被錢歪嘴告發被捕,後被救出;其後轉投登雲山和暹羅,率軍平定釣魚島,獲賜官爵 |
| 「鎮三山」黃信 | 因被蔣敬假扮劫官軍寨,在青州被捕,後被救上登雲山;其後轉投暹羅,獲賜官爵 |
| 「飛天虎」扈成 | 扈家莊被屠後經營海貨生意,在登州被毛豸強搶海貨,殺毛豸後逃上登雲山,用計攻破登州,並勸欒廷玉投附登雲山,其後引路出海,轉投暹羅,獲賜官爵 |
| 「活閻羅」阮小七 | 在石碣村被張通判誣指為賊,殺張通判後逃上登雲山;其後轉投暹羅,獲賜官爵 |
| 「鐵面孔目」裴宣 | 因牽涉孫立案件被緝捕,重佔飲馬川並任第一任寨主;其後轉投登雲山和暹羅,獲賜官爵 |
| 「神行太保」戴宗 | 原在泰安州嶽廟出家,被朝廷徵召復職,在大名府被劉豫謀害,逃上飲馬川;其後轉投登雲山和暹羅,獲賜官爵 |
| 「獨角龍」鄒潤 | 殺人後重佔登雲山並任第一任寨主,其後轉投暹羅,獲賜官爵 |
| 「小遮攔」穆春 | 在揚陽鎮被姚瓌霸佔田地,勒索贖銀,與蔣敬合力殺姚瑰後逃上登雲山;其後轉投暹羅,獲賜官爵 |
| 「鬼臉兒」杜興 | 因替孫立投書,在汴京被捕,刺配彰德府,為李煥報仇殺馮舍人、趙玉娥後逃上飲馬川;其後轉投登雲山和暹羅,獲賜官爵 |
| 「錦豹子」楊林 | 因牽涉孫立案件被緝捕,重佔飲馬川,到濟州救出李應;其後轉投登雲山和暹羅,獲賜官爵,並與方秀姑成親 |
| 聞煥章 | 在安樂村收留安道全,並把蕭讓、金大堅家眷接返家,後在汴京遇呼延灼,為避戰亂帶呼延灼家眷投奔登雲山;其後轉投暹羅,獲賜官爵 |
| 花逢春 | 在建康府被王朝恩和郭京謀害,被救出後在常州假扮王黼兒子營救李俊,其後隨李俊出海至邏羅,在海上射鯨魚,與馬玉芝成親,成為暹羅駙馬 |
| 宋安平 | 為金軍所擄,後隨呼延鈺、徐晟逃出金營,並隨飲馬川人馬投奔登雲山和暹羅,獲賜官爵,並與蕭讓女兒成親,其後成為丞相 |
| 呼延鈺 | 在楊劉村抗金失敗,投奔飲馬川;在東昌府附近誤入金營,假意投附金軍,後逃出,轉投登雲山和暹羅,獲賜官爵,並與呂小姐成親 |
| 徐晟 | 在汴京得呼延灼收留,在楊劉村抗金失敗,投奔飲馬川;在東昌府附近誤入金營,假意投附金軍,後逃出,轉投登雲山和暹羅,獲賜官爵,並與呼延玉英成親 |
| 「鐵扇子」宋清 | 在鄆城縣被曾世雄拘捕,解送濟州,被救出後隨飲馬川人馬投奔登雲山和暹羅,獲賜官爵 |
| 「轟天雷」凌振 | 在黃河渡口、野狐鋪抗金失敗,投奔飲馬川,以地雷轟炸萬慶寺,大破金軍;其後轉投登雲山和暹羅,獲賜官爵 |
| 「神醫」安道全 | 奉派到高麗替國王治病,回程時遇颶風漂至金鰲島,遇李俊,回汴京後被盧師越陷害,出逃,藏身於聞煥章家,後上登雲山;其後轉投暹羅,獲賜官爵 |
| 「玉臂匠」金大堅 | 因牽涉安道全案件被刺配沙門島,後被救上登雲山;其後轉投暹羅,獲賜官爵 |
| 「出洞蛟」童威 | 在常州參與營救李俊行動後隨李俊出海至邏羅,獲賜官爵 |
| 「翻江蜃」童猛 | 在常州參與營救李俊行動後隨李俊出海至邏羅,獲賜官爵 |
| 「赤鬚龍」費保 | 在常州被呂志球拘捕,被救出後隨李俊出海至邏羅,獲賜官爵 |
| 「太湖蛟」高青 | 對應《水滸傳》中的「卜青」;在常州參與營救李俊行動後隨李俊出海至邏羅,獲賜官爵 |
| 「捲毛虎」倪雲 | 在常州參與營救李俊行動後隨李俊出海至邏羅,獲賜官爵 |
| 「瘦臉熊」狄成 | 在常州被呂志球拘捕,被救出後隨李俊出海至邏羅,獲賜官爵 |
| 「小尉遲」孫新 | 在登州助扈成報仇後逃上登雲山,其後轉投暹羅,獲賜官爵 |
| 「母大蟲」顧大嫂 | 在登州助扈成報仇後逃上登雲山,其後轉投暹羅,獲賜官爵,負責遴選暹羅土著與中土人士婚配 |
| 「紫髯伯」皇甫端 | 在汴京為金軍所擄,送至濟州醫馬,在濟州照看朱仝和宋清夫婦;其後被飲馬川人馬帶離濟州,投奔登雲山和暹羅,獲賜官爵 |
| 「一枝花」蔡慶 | 在濟州與楊林合力救出李應,後帶樊瑞同上飲馬川;其後轉投登雲山和暹羅,獲賜官爵 |
| 李登 | 繼李俊為暹羅國王 |
| 「行者」武松 | 原在杭州六和寺出家,其後被南宋朝廷請至杭州大相國寺任國師 |
下表總結《水滸後傳》中李氏暹羅其他人物(包括李氏暹羅領袖的親眷和次要人物,另加江忠)的重要事蹟。
| 李氏暹羅其他人物 | 重要事蹟 |
|---|---|
| 阮婆婆 | 隨阮小七逃赴登州,被捉上登雲山,後轉投暹羅 |
| 樂大娘子 | 隨孫立上登雲山,後又轉投暹羅 |
| 熊勝 | 原為龍角岡頭目,助飲馬川驅逐龍角岡首領畢豐後加入飲馬川;其後轉投登雲山和暹羅 |
| 趙氏 | 在建康被王朝恩強搶,被樂和救出,其後隨李俊出海至邏羅,獲賜爵位 |
| 花氏 | 在建康被王朝恩強搶,被樂和救出,其後隨李俊出海至邏羅,獲賜爵位 |
| 花信 | 原為花榮家僕,請樂和幫忙從建康王朝恩府中救出花榮家眷,其後隨李俊出海至邏羅 |
| 許義 | 原為張順部下,在張順陣亡後留在杭州,後在韭山門任官職,率眾加入李俊船隊,引路出洋至暹羅 |
| 蕭國母 | 隨父親逃難至暹羅,嫁給馬賽真,成為馬氏暹羅國母,向馬賽真提議和親之策;在馬賽真死後支持李俊繼承暹羅王位,後獲封為王太妃 |
| 馬玉芝 | 馬氏暹羅公主,李俊佔據金鰲島後被安排嫁予花逢春;其後支持李俊繼承暹羅王位,保持公主地位 |
| 蕭小姐 | 在蕭讓被刺配後被聞煥章接到安樂村居住,後隨穆春上登雲山;其後轉投暹羅,嫁予宋安平 |
| 聞小姐 | 母親死後在安樂村患重病,得安道全醫治,在安樂村被焦面鬼謀奪為妻,隨穆春上登雲山;其後轉投暹羅,嫁予李俊,成為王后 |
| 呼延恭人 | 隨聞煥章上登雲山,後又轉投暹羅 |
| 呼延玉英 | 隨聞煥章上登雲山,後又轉投暹羅;其後嫁予徐晟 |
| 吉孚 | 在滄州救護柴進,協助救出柴進後加入飲馬川,其後轉投登雲山和暹羅 |
| 唐牛兒(又名唐二哥) | 在滄州藏匿柴進,協助救出柴進後加入飲馬川,其後轉投登雲山和暹羅 |
| 莫氏 | 盧俊德妻子,在汴京被金軍俘擄至大名府,被燕青贖出後隨燕青上飲馬川,後轉投登雲山和暹羅 |
| 盧小姐 | 盧俊德女兒,在汴京被金軍俘擄至大名府,被燕青贖出後隨燕青上飲馬川,後轉投登雲山和暹羅,獲蕭國母收為義女,後嫁予燕青 |
| 關恭人 | 被燕青等救出大名府,上飲馬川,其後轉投登雲山和暹羅 |
| 喬鄆哥 | 到梁山投奔江忠,成為梁山靖忠廟頭目,後加入飲馬川人馬,投奔登雲山和暹羅,並與共小姐成親 |
| 呂小姐 | 呂元吉女兒,汴京失陷時逃難,匿居王婆家,為百足蟲所擄;被救出後隨飲馬川人馬投奔登雲山和暹羅,獲蕭國母收為義女,後嫁予呼延鈺 |
| 宋安人 | 在鄆城縣被曾世雄拘捕,解送濟州,被救出後隨飲馬川人馬投奔登雲山和暹羅 |
| 朱恭人 | 隨朱仝上登雲山,後轉投暹羅 |
| 雷婆婆 | 原被朱仝接到濟州居住,後被接到錢歪嘴家,被錢歪嘴、巫氏凌辱;被救出後隨朱仝上登雲山,後轉投暹羅 |
| 和合兒 | 在暹羅率眾助李俊除滅共濤 |
| 共小姐 | 共濤女兒,被共濤獻予薩頭陀,後協助燕青擒薩頭陀,其後嫁予喬鄆哥 |
| 方明 | 原為揚州人,流落白石島;其後助李氏暹羅軍擊殺白石島主屠崆夫婦 |
| 方秀姑 | 方明女兒,在白石島為屠崆所擄,被李氏暹羅軍救出;其後嫁予楊林 |
| 吳采仙 | 原為馬氏暹羅宮娥,其後嫁予樂和 |
| 江忠 | 原為梁山頭目,在梁山靖忠廟開黑店;其後獲飲馬川銀兩,解散嘍囉,專一侍奉梁山香火 |
下表列出《水滸後傳》中的人物關係。有關梁山原有一百零八名頭領之間的關係,請參閱「施耐庵《水滸全傳》」中的「『前七十一回』人物關係」。
| 關係 | 人物 |
|---|---|
| 父子 | 李俊-李登、呼延灼-呼延鈺、花榮-花逢春、宋清-宋安平、徐寧-徐晟 |
| 父女 | 蕭讓-蕭小姐、聞煥章-聞小姐、呼延灼-呼延玉英、方明-方秀姑 |
| 母子 | 阮婆婆-阮小七、雷婆婆-雷橫 |
| 母女 | 蕭國母-馬玉芝、莫氏-盧小姐 |
| 兄妹 | 扈成-扈三娘、花榮-秦恭人 |
| 夫妻 | 李俊-聞小姐、燕青-盧小姐、樂和-吳采仙、關勝-關恭人、呼延灼-呼延恭人、朱仝-朱恭人、楊林-方秀姑、花逢春-馬玉芝、宋安平-蕭小姐、呼延鈺-呂小姐、徐晟-呼延玉英、宋清-宋安人、秦明-花氏、花榮-趙氏、喬鄆哥-共小姐 |
| 第一回 | 阮統制梁山感舊 | 張幹辦湖泊尋災 |
| 第二回 | 毛孔目橫吞海貨 | 顧大嫂直斬豪家 |
| 第三回 | 病尉遲閒住遭殃 | 欒廷玉失機入夥 |
| 第四回 | 鬼臉兒寄書罹禍 | 趙玉娥衒色招奸 |
| 第五回 | 老管營蹇遭橫死 | 撲天雕冤被拘囚 |
| 第六回 | 飲馬川李應重興 | 虎峪寨魔王鬥法 |
| 第七回 | 李良嗣條陳賜姓 | 鐵叫子避難更名 |
| 第八回 | 萬柳莊玉貌招殃 | 寶帶橋節孀遇盜 |
| 第九回 | 混江龍賞雪受祥符 | 巴山蛇截湖徵重稅 |
| 第十回 | 墨吏賠錢受辱 | 豪紳斂賄傾家 |
| 第十一回 | 駕長風群雄圖遠略 | 射鯨魚一箭顯家傳 |
| 第十二回 | 金鼇島開基殄暴 | 暹羅國被困和親 |
| 第十三回 | 救海厄天涯逢故友 | 換良方相府藥佳人 |
| 第十四回 | 安太醫遭讒避跡 | 聞參謀高隱留賓 |
| 第十五回 | 大征戰耶律奔潰 | 小割裂企弓獻詩 |
| 第十六回 | 潯陽樓感舊題詞 | 柳塘灣除兇報怨 |
| 第十七回 | 穆春喋血雙峰廟 | 扈成計敗三路兵 |
| 第十八回 | 黃統制遭枉歸山 | 焦面鬼謀妻落井 |
| 第十九回 | 納平州王黼招兵 | 逐強徒徐晟奪甲 |
| 第二十回 | 賣楊劉汪豹累呼延 | 失保定朱仝投飲馬 |
| 第二十一回 | 李應火燒萬慶寺 | 柴進仇陷滄州牢 |
| 第二十二回 | 破滄州義友重逢 | 困汴京奷臣遠竄 |
| 第二十三回 | 喪三軍將材離火宅 | 演六甲兒戲陷神京 |
| 第二十四回 | 獻青子草野全忠 | 贖難人石交仗義 |
| 第二十五回 | 折王進小乙逞雄談 | 救關勝大名巧施計 |
| 第二十六回 | 逢天巧荒殿延英 | 發地雷寺基殲賊 |
| 第二十七回 | 渡黃河叛臣顯戮 | 贈鴆酒奸黨凶終 |
| 第二十八回 | 橫衝營良馬歸故主 | 鄆城店小盜識新英 |
| 第二十九回 | 還道村兵擒郭道士 | 紫髯伯義護美髯公 |
| 第三十回 | 聚登雲兩寨朝宗 | 同泛海群雄闢地 |
| 第三十一回 | 國主遊春逢羽客 | 共濤謀逆遇番僧 |
| 第三十二回 | 慶生辰龍舟觀競渡 | 篡寶位綺席進霞丹 |
| 第三十三回 | 頭陀役鬼燒海舶 | 李俊誓志守孤城 |
| 第三十四回 | 大復仇二兇授首 | 議嗣統眾傑歸心 |
| 第三十五回 | 日本國興兵搆釁 | 青霓島煽亂殲師 |
| 第三十六回 | 振國威勝算平三島 | 建奇功異物貢遐方 |
| 第三十七回 | 金鼇島仙客題詩 | 牡蠣灘忠臣救駕 |
| 第三十八回 | 武行者僧房敘舊 | 宿太慰海國封王 |
| 第三十九回 | 丹霞宮三真修靜業 | 金鑾殿四美結良緣 |
| 第四十回 | 薦故觀燈同宴樂 | 賦詩演戲大團圓 |
以下是《水滸後傳》的大事年表。請注意《水滸後傳》存在一些時間記敘上的問題。首先,此書雖然是百回本《水滸傳》的續書,但兩者在時間上卻不能接合。按百回本《水滸傳》故事終於宣和六年;而此書為與真實歷史吻合,把「李良嗣出使金國」一事繫於宣和二年。這麼一來,發生於此事之前的事件,如「阮小七在梁山感舊」,便只能發生在宣和二年之前,無法上接宣和六年。其次,此書所述從聯金滅遼至改元紹興的一段歷史橫跨十一年時間(從1120年到1131年),但相應的故事情節卻沒有這麼長,導致時間嚴重脫節的問題。舉例說,根據推算,呼延灼、王進等抗金失敗逃上飲馬川是建炎元年的事,而飲馬川人馬避金軍投宗澤卻應是建炎四年的事。飲馬川處於金國入侵的前線,書中竟只描述建炎元年至四年間飲馬川一場抗金小戰事,仿佛這三年時間是一瞬而過。此外,此書還提到趙構從暹羅回臨安後,「詔改建炎四年為紹興元年」,這與真實年期不符,因為歷史上建炎四年與紹興元年是兩個前後相續的年份,不可能出現上句所述的情況。
| 年期 | 大事 |
|---|---|
| 約政和四年(1114) | 扈成開始經營海貨生意,在邏羅附近一海島居住。 |
| 政和七年(1117)二月 | 鄒潤因殺人重上登雲山落草。 |
| 政和七年(1117)四月 | 阮小七在梁山感舊,被張通判誣指為賊,阮小七殺張通判,逃赴登州。 |
| 政和七年(1117)五月 | 扈成在登州被毛豸強搶海貨,遇阮小七、孫新、顧大嫂、鄒潤。扈成等殺毛豸,同上登雲山。孫立被捕。
欒廷玉征討登雲山。扈成等攻破登州,救出孫立,殺楊戡。欒廷玉投附登雲山,被推為寨主。 |
| 政和七年(1117)九月 | 杜興路過登雲山,孫立託杜興送信至汴京給樂和。 |
| ? | 樂和恐牽涉孫立案件,化名尹文和潛逃。
裴宣、楊林因牽涉孫立案件被緝捕,重佔飲馬川。 杜興在汴京投書,被捕下獄。 |
| 重和元年(1118)約六月 | 杜興被刺配至彰德府,得李煥賞識。 |
| ? | 杜興遇楊林。趙玉娥與馮舍人通姦,氣死李煥。杜興與裴宣、楊林合謀殺馮舍人、趙玉娥,為李煥報仇。 |
| 重和元年(1118)十月 | 李應被馮彪誣告,在濟州被捕下獄。 |
| 重和元年(1118)約十一月 | 杜興將李應家眷送往飲馬川,楊林、蔡慶往濟州救出李應。李應等殺馮彪,同上飲馬川。
畢豐佔據龍角岡,與飲馬川為敵。 |
| 重和元年(1118)十二月 | 畢豐擄王媚娘,飲馬川攻破龍角岡,救出王媚娘,李應被推為飲馬川寨主。其後畢豐到高雞泊投附張信。
蔡慶在虎峪寨見樊瑞打翻郭京,帶樊瑞同上飲馬川。 李良嗣、郭京到大名府投奔童貫。 |
| 宣和元年(1119)九月 | 張雄、郭京到二仙山捉拿公孫勝,公孫勝、朱武逃奔飲馬川。
馬俊、張雄、郭京征討飲馬川,大敗。童貫帶李良嗣到汴京。 |
| 宣和二年(1120)二月 | 李良嗣向趙佶(宋徽宗)獻聯女真滅遼之策,獲賜姓趙,出使金國。 |
| 宣和二年(1120)八月 | 趙良嗣薦郭京往建康府投奔王朝恩。郭京遇樂和,二人同投王朝恩。 |
| 宣和二年(1120)十一月 | 李俊、童威、童猛、費保、倪雲、高青、狄成在太湖賞雪受祥符。 |
| 宣和二年(1120)十二月 | 丁自燮勾結呂志球,霸佔太湖,勒索漁民,李俊等鬧太湖。 |
| 宣和三年(1121)正月 | 李俊、費保、狄成在常州被捕。 |
| 宣和三年(1121)約三月 | 王朝恩和郭京強搶花榮家眷,樂和救出花榮家眷,在吳江遇童威、童猛。樂和救李俊等。
李俊夢見宋江。李俊等駕船出海,在韭山門遇許義,由許義引路出洋。花逢春在海上射鯨魚。 李俊等抵清水澳,建立據點。 |
| 宣和三年(1121)八月 | 金鰲島島長沙龍攻清水澳,兵敗。李俊攻佔金鰲島,殺沙龍,自稱征東大元帥。
馬氏暹羅發兵攻金鰲島,被擊敗。李俊進軍暹羅城,暹羅國王馬賽真和親,以馬金芝嫁花逢春。 |
| ? | 安道全、盧師越從高麗回國途中遇風翻船,在金鰲島獲救。
安道全替樂和到登雲山送信。 |
| 宣和三年(1121)十一月 | 安道全返汴京,被盧師越陷害,出逃,在安樂村遇聞煥章。蕭讓、金大堅被捕。 |
| 宣和四年(1122)正月 | 蕭讓、金大堅發配沙門島,在安樂村遇安道全、聞煥章。 |
| 宣和四年(1122)三月 | 聞煥章把蕭讓、金大堅家眷接返家。
蕭讓、金大堅被救上登雲山。 安道全到泰安州,遇戴宗。戴宗被朝廷徵召復職。 |
| 宣和四年(1122)四月 | 安道全上登雲山。戴宗到大名府,在童貫麾下任職。 |
| ? | 女真大破遼國,建立金國。
童貫率軍征遼,郭藥師降宋。宋金聯軍滅遼。 |
| 宣和四年(1122)十月 | 蔣敬在建康府被甘茂誣陷,偶遇戴宗。戴宗助蔣敬脫罪。 |
| 宣和四年(1122)十一月 | 姚瑰在揚陽鎮霸佔穆春田地,勒索贖銀。蔣敬在江州被陸祥等打劫,在潯陽樓題詞,遇穆春。二人殺陸祥、姚瑰,同赴登雲山。
穆春喋血雙峰廟,殺竺大立等,救出池芳哥。 鄔瓊統率登州、青州、萊州官軍征討登雲山。蔣敬假扮黃信,登雲山大破官軍,殺鄔瓊。 牛都監到青州拘捕黃信,登雲山人馬救出黃信。 |
| ? | 焦面鬼謀強娶聞小姐。穆春帶蕭讓、金大堅、聞煥章家眷上登雲山,在途中殺焦面鬼。
聞煥章到汴京,遇呼延約、呼延鈺。 呼延灼收留徐晟。 郭藥師叛宋降金,引金軍侵宋。 |
| 靖康元年(1126)正月至八月間 | 趙佶禪位於趙桓(宋欽宗),改元靖康。
聞煥章帶呼延灼家眷回汝寧,王善在河南作亂,聞煥章等上登雲山。 梁方平統率王進、呼延灼、汪豹等十將抵禦金軍。 种師道、姚古、耿南仲率軍到汴京勤王。 劉豫獻大名府降金,欲擒戴宗,戴宗逃奔滄州。 |
| 靖康元年(1126)九月 | 汪豹獻楊劉村降金,呼延灼兵敗。朱仝守飛虎峪,被金軍擊敗。呼延灼、朱仝遇楊林,同上飲馬川。
萬慶寺住持曇化投降金國,引金軍攻飲馬川。飲馬川攻破萬慶寺,殺曇化,擊退金軍。 宋金達成和議,宋國許割三鎮,輸金帛予金,在全國搜刮金銀。 高源在滄州勒索逮捕柴進,戴宗到飲馬川求救。 |
| ? | 吉孚、唐牛兒救護柴進。飲馬川人馬攻破滄州,殺高源,救出柴進。
戴宗、楊林到汴京,遇燕青。 盧俊德在汴京被敲詐致死。 陳東上書,趙桓貶逐奸臣,聶昌判處蔡京、蔡攸、高俅、童貫、王黼、楊戩、梁師成充軍。李綱、聶昌派王鐵杖在雍丘驛殺王黼、楊戩、梁師成。 姚平仲偷襲金營,大敗,到青城山歸隱。 郭京演六甲法抗金,金將完顏斡離不攻陷汴京。趙桓入金營,被扣留,李若水殉國。 趙佶和趙氏宗室被押入金營,金國立張邦昌為楚帝,立劉豫為齊帝。 康王趙構逃離金營,得宗澤等擁護。 |
| 建炎元年(1127)五月 | 趙構(宋高宗)在應天府繼位,誅殺張邦昌。
燕青到駝牟岡見趙佶,獻青子、黃柑。 金軍俘擄趙佶、趙桓和趙氏宗室北歸。 燕青等赴大名府,在野狐鋪遇王進、凌振。 燕青等在大名府贖回盧俊德家眷。 關勝拒絕降金,被劉豫問斬,但被燕青等救出。 劉猊聯合高雞泊擊敗王進。王進、凌振再遇燕青等,同上飲馬川。 |
| ? | 禿魯、劉猊聯合高雞泊征討飲馬川,屯駐萬慶寺,凌振以地雷轟炸萬慶寺,張信、畢豐被殺。
飲馬川人馬離飲馬川往投宗澤,在黃河渡口擊敗金將烏祿,殺汪豹,在中牟縣殺蔡京、蔡攸、高俅、童貫。 宗澤卒,完顏兀朮大舉南侵,飲馬川人馬轉赴山東。 宋安平為金軍所俘。 |
| 建炎四年(1130)三月 | 呼延鈺、徐晟在東昌府附近誤入金營,化名張龍、張虎,假意投附金軍,遇宋安平。
呼延鈺、徐晟、宋安平在金營取得照夜玉獅子、踢雪烏騅和五花驄,逃出金營。三人在梁山靖忠廟遇喬鄆哥、江忠,殺百足蟲,救呂小姐。 飲馬川人馬到濟州投奔張所,未幾張所被貶,牛都監獻城降金。 曾世雄、郭京降金,在鄆城縣拘捕宋清,將之解送濟州。 馬賽真遇徐神翁,獲賜偈語。 |
| 建炎四年(1130)四月 | 朱仝到濟州接雷婆婆,被捕,遇皇甫端、宋清。
飲馬川人馬到鄆城縣殺郭京、曾世雄,又潛入濟州,殺牛都監,救出朱仝等。 飲馬川人馬上登雲山聚義。 暹羅丞相共濤結識薩頭陀,薩頭陀用魔法欲害馬賽真、李俊、花逢春。 |
| 建炎四年(1130)五月 | 金將阿黑麻征討登雲山,登雲山人馬到登州劫船出海。
登雲山人馬到日本薩摩州,與倭丁發生衝突。 共濤、薩頭陀毒死馬賽真,引黃茅島革鵬苗兵進據暹羅城,推翻馬氏暹羅,共濤自立為王。 薩頭陀派苗兵攻金鰲島,登雲山人馬到達金鰲島,助李俊擊退苗兵。 李俊攻破暹羅城,殺共濤、薩頭陀。李俊繼承王位,建立李氏暹羅。革鵬逃奔日本。 |
| ? | 日本關白率軍攻暹羅。革鵬唆使青霓島島長鐵羅漢、白石島島長屠崆和釣魚島島長佘漏天聯兵反抗李氏暹羅。
李氏暹羅軍擊敗日本軍,殺關白、革鵬。 李氏暹羅派軍平定青霓島、釣魚島和白石島,三島長被殺。 |
| 建炎四年(1130)十二月 | 趙構被金將阿黑麻追逼,出海,逃至牡犡灘。李氏暹羅擊退阿黑麻,救趙構,擒降金漢奸趙良嗣、王朝恩。 |
| 紹興元年(1131)正月 | 李俊派柴進等隨趙構返臨安,趙構改元紹興。
柴進等到六和塔訪武松。 |
| 紹興元年(1131)三月 | 柴進等遇李師師。
柴進等返暹羅,趙構派宿元景到暹羅敕封李俊等,李氏暹羅成為宋國藩屬。 |
| 紹興元年(1131)四月 | 高麗國王李俁與李俊結為兄弟,兩國結盟共同防禦日本。 |
| ? | 南宋朝廷在臨安建大相國寺,請武松任國師。
李俊敕建丹霞宮,供公孫勝、朱武、樊瑞修道。 李俊納聞小姐為妃。 燕青與盧小姐成親;宋安平與蕭小姐成親;呼延鈺與呂小姐成親;徐晟與呼延玉英成親;樂和與吳采仙成親。 李俊令各臣僚擇偶成親。 盧師越為完顏斡離不所殺。 李俁訪暹羅。公孫勝建羅天大醮,宋江、馬賽真等顯靈。 |
| 紹興二年(1132)秋季 | 李俁到暹羅丹霞宮出家,拜公孫勝為師。 |
| 紹興三年(1133) | 李俊生世子李登。 |
| 約紹興三十年(1160) | 李俊傳位於李登,入丹霞宮修道。其後李登以宋安平為丞相。 |
| 嘉定二年(1209) | 李俊無疾而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