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義傳》為當代大陸作家滅雷金仙所著,作為《蕩寇志》第一百三十七回以後的續書,講述梁山覆滅後以僧繼忠為首的一伙於梁山泊重新嘯聚,反抗朝廷,向雷將/散仙復仇,以及其後梁山被金軍征討,殘存頭領各奔前程的故事。小說首先講述梁山泊覆滅,宋江等三十六人被處決後,宋江託夢請僧繼忠繼承其志。其時梁山雖已被毀,但卻有小股強人(以顧法為首)在梁山青龍峰重新嘯聚,而梁山殘部(以李全為首)亦在定州百花山嘯聚。這兩股力量各自發展,其中青龍峰招納了多名豪傑(包括僧繼忠),而百花山則招納了幕阜山(以阮武為首)的強人和賢士李君一。其後由於雲龍征討百花山,僧繼忠率軍支援並擊敗官軍,遂促成兩股力量合流,齊聚青龍峰,並重建梁山泊。此後梁山泊擊敗薛廣基和賀太平的征討,收伏馬陵山強人(以殿清讓為首),攻破唐家寨,實力益形壯大。
雷將方面,由於雲天彪戰金兵敗被貶官,日漸頹唐,其後更在定州被捕下獄;而張叔夜則悔悟蕩平梁山為不義之戰,到太廟懺悔並與宋江陰魂和解,此二人已喪失雷將領袖資格。惟有陳希真一枝獨秀,不僅官軍亨通,邁向權力高峰,更進而脅迫趙佶(宋徽宗),奪取軍權,並聯合正一村、召家村和各地官軍,對梁山泊虎視眈眈。面對宋廷威脅,梁山泊先後收納西二村(以袁慰庭為首)和泗獅山(以彭帥為首)的造反隊伍,進一步擴大力量;並展開復仇之戰,攻破正一村、召家村、蒙陰縣、兗州、定州、巨野縣、鄆城縣、大名府,兩度擊敗賀太平的征討,最後更攻破猴子山和高平山,除滅與陳希真結盟的孫家莊和眾散仙。
陳希真雖然在戰事上連遭挫敗,但由於朝中有同黨蓋天錫等欺上瞞下,反而獲得升賞。其後陳希真更派人行刺趙佶,假意救駕,並乘機向趙佶迫宮。結果趙佶被迫退位,趙桓(宋欽宗)繼位,陳希真自任攝政王,權傾朝野。但其時金國大舉南侵,北宋傾覆,張叔夜殉國,部分投降金國的雷將也落得悲慘下場,而惡貫滿盈的陳希真最終也被其師張真人收伏,送至梁山處決,雷將至此全滅。國難當頭,李君一率梁山軍赴京勤王,雖然擊退金軍,但也傷亡慘重。其後金軍圍攻鄆城縣、梁山泊,僧繼忠身亡,梁山餘部出現分歧,其中一部隨李君一到揚州歸附南宋朝廷;另一部則隨李全轉移至楚州一帶抗金。全書在交代完梁山餘部各人的歸宿後結束。
《續義傳》是當代眾多「反蕩寇」小說之一,其立意跟《馬陵傳》相似,也是承接《蕩寇志》第一百三十七回,沒有變更梁山好漢的敗局,而是以另一批人物(重建梁山的三十七名好漢)出場向雷將/散仙復仇,此書的書名就包含這三十七人再續梁山大義的意思。此書繼承了《水滸傳》的傳統忠義觀,即以受招安為忠義之舉,指出宋江等本來有意接受招安,只因陳希真派陳麗卿刺殺侯蒙並嫁禍梁山,而阻斷了梁山的招安(此一情節跟《水滸中傳》相似)。此外,為突顯梁山的忠義,此書還「洗白」了《蕩寇志》和《水滸傳》中某些梁山人物的污點,例如把宋江說成是受百姓景仰的英雄而非奸惡的匪首;把董平從殺害程萬里全家以搶奪其女兒的色狼,改成與程瑩兒(即程萬里女兒)相戀並帶其投附梁山的英雄。此書更講述當程瑩兒與薛廣基發展戀情時,董平的陰魂不僅沒有產生醋意,反而大方地把程瑩兒的幸福託付給薛廣基,董平的形象因此得以大大提高。
為反襯梁山的忠義,此書更改了《蕩寇志》的一些情節,把雷將描寫成奸惡之徒。舉例說,《蕩寇志》本來把哈蘭生塑造成在饑荒期間出錢賑濟饑民的大善長,並把蓋天錫、畢應元、張鳴珂塑造成剛正不阿且能屢破奇案的清官良吏。此書卻把哈蘭生說成扣押賑災糧食並以此愚弄黎民的偽善惡徒,並把蓋天錫等說成收受陳希真賄賂,屢造假案以誣陷梁山,並在朝中狼狽為奸的奸臣;而《蕩寇志》的核心人物陳希真在此書中則更被描寫成野心勃勃但又能力不濟的奸惡之徒,在達到權力巔峰之時曾意圖稱帝,但在金軍攻陷汴京後卻又企圖一走了之,結果被張真人擒獻梁山處死。此外,此書還講述雷將在攻陷曹州和蕩平梁山後縰兵屠戮良民,甚至姦淫擄掠,無惡不作。
此書的另一特點是不再宥於梁山一百零八人聚義之數(新梁山只有三十七人聚義),從而避免了某些作品(例如《馬陵傳》)由於參與聚義的人物過多而令某些好漢面目模糊的缺點。在此書中,參與聚義的三十七人都有充足的亮相機會,大多數都有鮮明個性。但必須指出,此書也有一些情節處理欠周全之處。其中一個例子是喬向元、張謙奉派赴兗州助戰時,在險道口與龍召金、費保、倪雲、卜青、狄成等五人相遇並結義,臨別時還曾約定日後再相見。但此後龍召金等人再沒有出場,這樣便使「險道口結義」此一情節顯得多餘。作者安排龍召金等五人出場應是要為其後的情節埋下伏線,但其後似乎忘記了此一伏線,這不能不說是此書的一個缺失。
下表總結《續義傳》中梁山頭領的重要事蹟。
| 梁山頭領 | 重要事蹟 |
|---|---|
| 「彌勒佛」僧繼忠 | 原為青州都頭,饑荒時獲李君一救濟並資助出家為僧,後成為北峰山青華寺住持,其後投附青龍峰,重建梁山寨,後成為第二任寨主;在鄆城縣抵禦金軍時突顯法力保護殘兵逃回梁山,其後身亡 |
| 「麒麟角」李君一 | 曾任宋廷吏部尚書,其後辭官退隱,受羅海邀請投附百花山,成為第二任寨主;其後轉投青龍峰,重建梁山寨,成為第一任寨主;在金軍侵宋時率梁山軍到汴京勤王,在梁山被轟塌後歸附南宋,獲賜官爵,因多番要為岳飛平反而被革職,回鄉隱居,後病亡 |
| 「疾火眼」薛廣基 | 上霸州花果山除滅白猿,其後中武舉,成為官軍將領,率軍征討梁山,戰敗後投降梁山,其後與程瑩兒相戀;在梁山被轟塌後歸附南宋,獲賜官爵,並與程瑩兒成親,其後辭官歸隱 |
| 「蕩天虎」彭帥(飛虎) | 在慶州因長官貪污軍餉發動兵變,被刺配泰安州,刑滿後在魁雷林居住;其後為反抗召家村壓迫,佔據泗獅山,攻打蒙陰縣兵敗後轉投梁山;在梁山被轟塌後歸附南宋,獲賜官爵 |
| 「地上閻羅」阮武 | 在黃州殺豪強後到岳州佔據幕阜山並任寨主,其後先後轉投百花山和梁山;在梁山被轟塌後轉移至楚州一帶抗金,在平陽被金軍亂箭射死 |
| 「白平鷹」李全 | 李應弟弟,奉派到定州佔據百花山,其後回梁山助戰;在李應被殺後出逃,重佔百花山並任第一任寨主,在岳州被官府擒捉,獲阮武等劫牢救出,其後轉投梁山;在梁山被轟塌後轉移至楚州一帶抗金,兵敗戰死 |
| 「林中豹」許亨 | 原為岳州官吏,被高三豹陷害問斬,獲阮武救上幕阜山,其後先後轉投百花山和梁山,留守梁山期間擊退賀太平;在梁山被轟塌後歸附南宋,獲賜官爵,後辭官歸隱,無疾而終 |
| 「腹鱗龍」楊發 | 因得罪童貫逃至青龍峰投附顧法,後成為梁山頭領;在鄆城縣抵禦金軍時與成止敏同歸於盡 |
| 「酒沙門」凌空 | 路過青龍峰時與顧法打鬥,被顧法招請聚義,後成為梁山頭領;在鄆城縣抵禦金軍時被完顏囧射殺 |
| 「瘋武郎」顧法 | 僧繼忠師弟,因傷人出逃並佔據青龍峰,後成為梁山頭領;在鄆城縣抵禦金軍時陷身敵陣被石彈打死 |
| 「玉女劍」程瑩兒(原稱「程小姐」) | 與董平相戀,被父親程萬里阻撓,其後上梁山,嫁予董平,在董平被殺後出逃;其後流浪至北峰山,獲僧繼忠收留並教授武藝,後隨僧繼忠投附青龍峰,成為梁山頭領;在梁山被轟塌後歸附南宋,獲賜官爵,並嫁予薛廣基,其後辭官歸隱 |
| 「小諸葛」雷羽 | 李君一學生,在定州遇李君一,隨其投附百花山,後轉投梁山,任軍師;在梁山被轟塌後歸附南宋,獲賜官爵,其後發動隆興北伐,於征途上染病身亡 |
| 「雲中蛟」邱仁傑(玄橫法師) | 羅真人弟子,投附梁山,獲羅真人傳授元冰天火篆符正法,先後鬥法擊敗劉永錫、陳希真、陳念義;在梁山被轟塌後歸附南宋,獲賜官爵,此後雲遊江湖 |
| 「鐵掌王」王皤 | 因傷人逃上百花山落草,後轉投梁山;在梁山被轟塌後轉移至楚州一帶抗金,戰死 |
| 「毒扁鵲」楊玟(仲文) | 在定州開醫館,被雷羽請上百花山醫治頭領,後轉投梁山;在梁山被轟塌後歸附南宋,任職太醫,並參與抗金,被譽為「活菩薩」 |
| 「先鋒將」劉林 | 隨薛廣基征討梁山被擒後投降梁山;在梁山被轟塌後歸附南宋,獲賜官爵,參與抗金,擊敗空顏兀朮,在郾城陣亡 |
| 「木星使」寇淮真 | 隨薛廣基征討梁山被擒後投降梁山;攻硯山寨時因手接真祥麟飛錘而中毒,自斷左臂;到汴京勤王時為完顏宗翰所殺 |
| 「活佛子」黃竺 | 岳州華雲莊掌櫃,曾救助阮武,發現李全被官府擒捉後上幕阜山請阮武救李全,其後先後投附百花山、梁山,負責管理財務和裁種榖物;在梁山被轟塌後歸附南宋,獲賜官爵,後辭官返鄉歸隱 |
| 「瘦臉虎」鍾離雙 | 鍾離老人兒子,在梁山被蕩平時被祝永清等追殺,出逃,其後到長清縣擒賈忠、賈義,投附梁山,並拜僧繼忠為師;在鄆城縣抵禦金軍時為亂軍所殺 |
| 「鐵馬醫」喬向元 | 原在梁山泊附近山頭嘯聚,轉投青龍峰,後成為梁山頭領,任馬醫並負責培養良馬;在鄆城縣抵禦金軍時為姜婁所殺 |
| 「銅骨將」袁慰庭 | 因被沙志仁、冕以信謀害領導西二村民起義,投附梁山,並計誘俞忽來講出哈蘭生扣押賑災糧食事,助梁山攻破正一村;在梁山被轟塌後歸附南宋,獲賜官爵,後辭官在金湖鎮重建西二村 |
| 「神機才匠」張謙 | 曾師從張擇端學畫,後轉學木工,被劉廣陷害押解濟州,在青龍峰下被凌空救上山,後成為梁山頭領,造木人重建梁山寨,又造潛螺舟、飛天車、火獸車,大敗官軍;其後在梁山病死 |
| 「金石手」魚讓 | 原為蔡京門客,因得罪蔡鑒出逃,被僧繼忠招請上青龍峰,後成為梁山頭領,發現雷將使用蝕血晶之秘密,在抵禦賀太平三打梁山泊時在坎離谷築暗道擊敗官軍;在完顏兀朮征討梁山時引爆火藥,轟塌梁山,與大批金軍同歸於盡 |
| 「白張飛」李充 | 受羅海邀請投附百花山,後轉投梁山;在梁山被轟塌後歸附南宋,回華陰縣經營酒家,後病亡 |
| 「黑魔煞」李洪鰐 | 受羅海邀請投附百花山,後轉投梁山;在梁山被轟塌後歸附南宋,獲賜官爵,後因李君一被革職而病倒,憤恨而亡 |
| 「金眼惡來」殿清讓 | 先後除滅巨鰲背甲和蒼狼王,收伏雲龍山強人,成為馬陵山寨主,向梁山挑戰,被擊敗後投附梁山;在梁山被轟塌後轉移至楚州一帶抗金,被完顏兀朮擊敗,戰死 |
| 「三山蠻王」沙念冕 | 佔據雲龍山並收伏附近兩山頭,後歸附馬陵山,為梁山軍所擒後投附梁山;在鄆城縣抵禦金軍時力戰金軍而死 |
| 「毒火刺」李明凱 | 因得罪漢陽鎮大官,到雲龍山投附沙念冕,後轉投馬陵山,為梁山軍所擒後投附梁山;在鄆城縣抵禦金軍時為姜婁所殺 |
| 「菩提仙」戴沖 | 受殿清讓邀請投附馬陵山,被邱仁傑擊敗後投附梁山,並拜邱仁傑為師兄,獲羅真人贈送巽欑風鈴;隨李君一二打兗州時受重傷,被邱仁傑帶返二仙山療治,傷癒後隨雷羽征討高平山,陣亡 |
| 「俊御刀」復泊良 | 在登州被王合欺壓,獲孫立救助後拜孫立為師並隨孫立上梁山;在梁山頭關失守後奉派向各地梁山軍求援,後流浪至蒙陰縣,聚眾要求為蒙陰縣劫糧案翻案,被鎮壓,後協助查知蒙陰縣劫糧案真相,並重投梁山軍;到汴京勤王時與完顏宗輔同歸於盡 |
| 「長臂猿」羅海 | 路過百花山時與王皤打鬥,被李全招請聚義,後轉投梁山;在梁山被轟塌後隨李君一南下,染疫身亡 |
| 「翻江蛟」李乾 | 助攻梁山被擒後投降梁山,隨軍進攻召家村和大名府時獻計水淹兩地,討伐猴子山時除滅水虎魚;在梁山被轟塌後歸附南宋,獲賜官爵,參與抗金,在黃天蕩大破完顏兀朮,戰死 |
| 「野澤鬼」宮本 | 隨李乾助攻梁山被擒後投降梁山;到汴京勤王時為救武藏被巨石壓死 |
| 「河中夜叉」武藏(原名武忠) | 武松兒子,在武松死後棄文習武,流浪江湖,在開封收伏豬婆龍,被李乾收入麾下,混入官軍,隨李乾助攻梁山時投附梁山;到汴京勤王時力戰金軍,力竭而亡 |
| 「清公子」孔仲 | 精通醫術和易容術,獲曲阜孔族舉薦取代孔厚之聖裔名分,在李君一攻打唐家寨時投附梁山軍,並以天香草救治梁山軍;到汴京勤王時中箭身亡 |
| 「賽妲己」穆絲蘭 | 嫁予袁慰庭,隨袁慰庭起義並投附梁山,計誘俞忽來講出哈蘭生扣押賑災糧食事,助梁山攻破正一村;在梁山被轟塌後歸附南宋,獲賜官爵,後辭官在金湖鎮重建西二村 |
| 「鐵麒麟」黃延 | 在慶州參加兵變,被刺配,其後隨彭帥上泗獅山嘯聚,攻打蒙陰縣兵敗後轉投梁山;隨李君一二打兗州時叛投官軍,在兗州陷落後被押回梁山,病死獄中 |
下表總結《續義傳》中梁山盟友頭領的重要事蹟。
| 梁山盟友頭領 | 重要事蹟 |
|---|---|
| 「岩土熊」魯仁 | 在慶州參加兵變,其後嘯聚式中山;後轉投泗獅山,攻打蒙陰縣時在落蛟崗為祝永清所殺 |
| 「捲毛羆」宋義 | 在慶州參加兵變,其後嘯聚式中山;後轉投泗獅山,攻打蒙陰縣時在落蛟崗被陳希真用鬼火燒死 |
| 「獨角獬豸」衛禮 | 在慶州參加兵變,其後嘯聚式中山;後轉投泗獅山,攻打蒙陰縣時中流箭身亡 |
| 「鎮煞貅」鄭智 | 在慶州參加兵變,其後嘯聚式中山;後轉投泗獅山,攻打蒙陰縣時在落蛟崗為陳麗卿所殺 |
| 「爆火狸」許興 | 在慶州參加兵變,其後嘯聚式中山;後轉投泗獅山,攻打蒙陰縣時在落蛟崗被擒,被祝永清處死 |
| 「下山虎」曹笑 | 在慶州參加兵變,其後嘯聚式中山;後轉投泗獅山,攻打蒙陰縣時在落蛟崗為陳麗卿所殺 |
| 「盤林龍」張玉 | 在慶州參加兵變,其後嘯聚羅殿山;後轉投泗獅山,攻打蒙陰縣時在落蛟崗為皇甫雄所殺 |
| 「據穴蛇」李匡 | 在慶州參加兵變,其後嘯聚羅殿山;後轉投泗獅山,攻打蒙陰縣時在落蛟崗為祝永清所殺 |
| 「花萼馬」王武 | 在慶州參加兵變,其後嘯聚羅殿山;後轉投泗獅山,攻打蒙陰縣時在落蛟崗為陳麗卿所殺 |
| 「青毛羊」莊昊 | 在慶州參加兵變,其後嘯聚羅殿山;後轉投泗獅山,攻打蒙陰縣時在落蛟崗被陳希真所領官軍亂箭射死 |
| 「巨石蟹」文成 | 在慶州參加兵變,其後嘯聚吳竹山;後轉投泗獅山,攻打蒙陰縣時在落蛟崗為馬元所殺 |
| 「金毛狐」牟平 | 在慶州參加兵變,其後嘯聚吳竹山;後轉投泗獅山,攻打蒙陰縣時在落蛟崗被陳希真所領官軍亂箭射死 |
| 「黃鬚龍」周威 | 在慶州參加兵變,其後嘯聚酒佛山;後轉投泗獅山,攻打蒙陰縣時在落蛟崗為呼延綽所殺 |
| 「青鬃獅」郭容 | 在慶州參加兵變,其後嘯聚酒佛山;後轉投泗獅山,攻打蒙陰縣時在落蛟崗被陳希真所領官軍亂箭射死 |
| 「矮忽律」柴胤 | 在慶州參加兵變,其後嘯聚酒佛山;後轉投泗獅山,攻打蒙陰縣時在落蛟崗被陳希真所領官軍亂箭射死 |
| 「長忽律」柴義 | 在慶州參加兵變,其後嘯聚酒佛山;後轉投泗獅山,攻打蒙陰縣時在落蛟崗被陳希真所領官軍亂箭射死 |
| 「雙尾豹」唐基 | 在慶州參加兵變,其後嘯聚長猿嶺;後轉投泗獅山,攻打蒙陰縣時在落蛟崗為祝永清所殺 |
| 「紅武雀」朱璋 | 在慶州參加兵變,其後嘯聚長猿嶺;後轉投泗獅山,攻打蒙陰縣時在落蛟崗被擒,為祝永清所殺 |
| 「青頭蛇」秦正 | 在慶州參加兵變,其後嘯聚豹尾山;後轉投泗獅山,攻打蒙陰縣時在落蛟崗為陳麗卿所殺 |
| 范天喜 | 原在汴京替梁山打探消息,在梁山被蕩平前夕獲通知出逃,帶宋安平逃上二仙山 |
| 「白鬃馬」龍召金 | 原為方臘部下,在方臘死後於險道口重新嘯聚;在險道口打劫喬向元、張謙,後與二人結義 |
| 「赤鬚龍」費保 | 原為方臘部下,在方臘死後於險道口重新嘯聚;在險道口打劫喬向元、張謙,後與二人結義 |
| 「捲毛虎」倪雲 | 原為方臘部下,在方臘死後於險道口重新嘯聚;在險道口打劫喬向元、張謙,後與二人結義 |
| 「太湖蛟」卜青 | 原為方臘部下,在方臘死後於險道口重新嘯聚;在險道口打劫喬向元、張謙,後與二人結義 |
| 「瘦臉熊」狄成 | 原為方臘部下,在方臘死後於險道口重新嘯聚;在險道口打劫喬向元、張謙,後與二人結義 |
| 「飛天虎」扈成 | 在扈家莊被屠戮後逃奔延安府,其後與梁山和解,在梁山被蕩平後被視為餘黨,被迫出逃;在李君一二打兗州時於甑山道伏擊陳麗卿,失敗被殺 |
| 「江中鼉」王滅 | 嘯聚吳竹山,在定陶縣官軍行經吳竹山進攻巨野縣梁山軍時襲擊官軍 |
下表總結《續義傳》中梁山集團(指新舊梁山及其盟友)其他人物(包括梁山集團頭領的親眷和部分頭目)/準梁山人物(包括暗助梁山但沒有正式加入梁山的人物)的重要事蹟。
| 梁山集團其他人物 | 重要事蹟 |
|---|---|
| 袁老太公 | 西二村保正,袁慰庭父親,在袁慰庭成親之日被沙志仁、冕以信脅迫,引致西二村造反,在西二村後山被毒蛇咬傷,獲楊玟救治,後隨袁慰庭上梁山 |
| 穆太公 | 穆絲蘭父親,在穆絲蘭出嫁之日被沙志仁、冕以信脅迫,引致西二村造反,在西二村後山被毒蛇咬傷,獲楊玟救治,後隨穆絲蘭上梁山 |
| 張子虛 | 舊梁山頭目,在張叔夜攻陷梁山後被誣告劫官糧,其後在汴京被處決 |
| 李烏 | 舊梁山頭目,在張叔夜攻陷梁山後被誣告劫官糧,其後在汴京被處決 |
| 王有 | 舊梁山頭目,在張叔夜攻陷梁山後被誣告劫官糧,其後在汴京被處決 |
| 閻煌錦 | 蒙陰縣縣尉,收復泊良為義子,助梁里通與梁山軍秘密通信,向陳希真隱瞞梁山軍水淹召家村計劃,其後為釋陳希真疑心自刎而亡 |
| 梁里通 | 蒙陰縣縣令,在李君一攻打召家村時私會李君一,查知蒙陰縣劫糧案真相,暗中與梁山裡應外合,助梁山軍攻取蒙陰縣;在完顏兀朮攻蒙陰縣時為救百姓,被迫投降,繼續受任為蒙陰縣縣令 |
| 「實坎刀」李星 | 原在青州鶯歌客棧居住,聽傅玉勸告赴汴京考武舉,成為御刀營八勇之一,後因老母狐獨病卒而怨恨傅玉;其後奉派協防兗州,在李君一二打兗州時向梁山軍通報官軍軍情,在兗州殺傅玉後被官軍殺死 |
| 宋安平 | 宋清兒子,在梁山被蕩平前夕被范天喜帶上二仙山撫養 |
| 「醜鬼臉」包九 | 孫立徒弟,在陳希真攻破兗州後自毀容貌,潛伏兗州等待復仇,其後成為兗州督頭;在李君一二打兗州時裡應外合助梁山攻破兗州,此後到延安府投奔种師中,其後參加岳家軍,在朱仙鎮陣亡 |
| 陸猛 | 寇淮真親信,隨寇淮真投梁山;攻定州時自請傳遞軍情,在定州為劉慧娘所捉,跳城牆自盡 |
| 周引(原名柴熙) | 柴進姪兒,獲遊奕靈官收為徒,在柴進被處決後改名周引,潛伏定州,並混入官軍,假意協助劉慧娘,後與梁山軍裡應外合攻破定州;其後到金國向完顏兀朮獻滅宋之計,擊破郭京六甲神兵,助完顏兀朮攻陷汴京 |
下表總結《續義傳》中雷將/散仙的重要事蹟。
| 雷將/散仙 | 重要事蹟 |
|---|---|
| 張叔夜(嵇仲) | 率官軍蕩平方臘、梁山泊,見李若水《捕盜偶成》詩後悔悟,到太廟懺悔;在金軍圍攻汴京時力主遷都,不被接納,汴京陷落時力戰金軍,被姜婁所領金軍亂箭射死 |
| 張伯奮 | 在汴京陷落時力戰金軍,傷重而亡 |
| 張仲熊 | 在汴京陷落時投降金軍,為張伯奮所殺 |
| 雲天彪 | 鎮守景陽鎮時奪佔嘗武《春秋大論》初本,與嘗家結怨;在燕山府被金軍擊敗後貶官,遷居定州,後被定州知府嘗藏下獄;其後被劉廣救出,自任定州統帥,在定州陷落時被關羽顯靈攔阻退路,為僧繼忠所殺 |
| 陳希真(道子) | 奪取軍權以對抗梁山,先後在蒙陰縣、兗州、大名府被梁山軍擊敗,被邱仁傑等破除五雷都篆大法,又被薛廣基射瞎左眼,但謊報軍情,獲封為相國、魏王;其後使寧豙殳行刺趙佶,假意救駕,迫趙佶退位,自任攝政王;在金軍攻陷汴京後出逃,在射猿山施耐庵被張真人收伏,送至梁山處決 |
| 鄧宗弼 | 在巨野縣子午口設陷坑欲害梁山軍,在子午口寨陷落時為避殿清讓追殺,誤落陷坑而死 |
| 辛從忠 | 在燕山府被金軍擊敗後誤走百花山,為李全所擒,在百花山被王皤處死 |
| 張應雷 | 在巨野縣子午口寨陷落時為阮武所殺 |
| 陶震霆 | 在李君一二打兗州時被薛廣基射瞎右眼,在兗州陷落時為殿清讓所擒,其後在梁山被處死 |
| 龐毅(致果) | 鎮守南城,率軍助攻百花山,受傷後隱居唐縣;其後到定州重投雲天彪麾下,在定州陷落時於北門為顧法所殺 |
| 劉廣 | 帶兵佔領定州並救出雲天彪,在定州陷落時逃至散關道口,被淶水縣官兵亂箭射死 |
| 苟桓 | 鎮守巨野縣,在巨野縣陷落後逃奔汴京;在汴京陷落時出逃,在酸棗門外被顧法、武藏擊倒,死於亂軍中 |
| 畢應元 | 收受陳希真賄賂,將侯蒙被殺案誣為梁山所為;在汴京陷落時為完顏宗望所殺 |
| 「玉山郎」祝永清 | 在蒙陰縣被冷箭傷臉破相,其後在瑕玊山被薛廣基射殺 |
| 「女飛衛」陳麗卿 | 奉陳希真命在雲陽驛刺殺侯蒙以嫁禍梁山;在李君一二打兗州時於甑山道被扈成斬去左手,在兗州陷落後先後逃奔大名府、汴京;在汴京陷落時出逃,在酸棗門外被薛廣基射殺 |
| 雲龍 | 借定州官兵征討百花山,為阮武所擒,在百花山被處決 |
| 「女諸葛」劉慧娘(阿秀) | 被遊奕靈官收為徒,拒絕柴熙示愛;征討百花山敗績後在定州病倒,誤信周引(柴熙化身),其後助劉廣奪佔定州;在梁山攻定州時造鐵甲馬,被擊敗,在定州陷落時於北門自刎 |
| 風會 | 奉派鎮壓山東盜賊,率軍助攻百花山,在狐林為顧法所殺 |
| 傅玉 | 助陳希真脅迫趙佶派御刀營八勇協防兗州,在李君一二打兗州時為李星所殺 |
| 「蓋青天」蓋天錫 | 收受陳希真賄賂,將侯蒙被殺案誣為梁山所為;其後多次謊報軍情,隱瞞雷將戰敗事,在汴京陷落時被完顏宗翰拷打致死 |
| 金成英 | 馳援正一村時在里仁莊為僧繼忠所殺 |
| 哈蘭生 | 青州饑饉時扣押賑災糧食誆騙正一村村民並誣陷梁山劫糧,其後被袁慰庭用計揭穿,在梁山攻打正一村時誤中沙志仁暗箭,為楊發所殺 |
| 劉麒 | 在定州陷落時於南門為王皤所殺 |
| 孔厚 | 奉派協助唐家寨抵禦梁山軍,被曲阜孔族褫奪聖裔名分,後為李明凱所殺 |
| 真祥麟 | 鎮守硯山寨,在硯山寨陷落時為寇淮真所殺 |
| 欒廷玉 | 鎮守兗州,在兗州陷落時被包九用計擒捉,被押回梁山處死 |
| 康捷 | 奉派協助唐家寨抵禦梁山軍,到高平山取奇毒草,被奇毒草割傷,在唐家寨毒發身亡 |
| 范成龍 | 鎮守唐家寨,在梁山攻打唐家寨時為劉林所殺 |
| 楊騰蛟 | 馳援正一村時在西二村後山被薛廣基斬去右臂,其後在里仁莊為程瑩兒、顧發、凌空聯合擊殺 |
| 祝萬年 | 借成武縣官兵協防大名府,在大名府陷落後逃奔汴京;在汴京陷落時出逃,在酸棗門外被劉林、寇淮真擊殺 |
| 劉麟 | 在定州陷落時逃奔易縣,被易縣官兵發砲炸死 |
| 歐陽壽通 | 助攻梁山時為武藏所擒,在梁山被楊發處死 |
| 韋揚隱 | 馳援正一村時在靈蛇嶺為程瑩兒所擒,被楊玟療治時因毒性過猛而中毒身亡 |
| 李宗湯 | 馳援正一村時在里仁莊為袁慰庭所殺 |
| 唐猛 | 鎮守唐家寨,在梁山攻打唐家寨時為李全所殺 |
| 「大刀」聞達 | 鎮守大名府,在大名府陷落後逃奔汴京;抵禦金軍時在黃河被擒,降金,並參加圍攻汴京,在汴京為復泊良所殺 |
| 欒廷芳 | 協防兗州,在兗州陷落時被包九用計擒捉,被押回梁山處死 |
| 王進(景興) | 因參加蕩平梁山被母親指責忘恩負義,目睹母親投井自盡後在汴京懸梁自盡 |
| 「賀鼻涕」賀太平 | 因迴護雲天彪被貶為青州知府,曾三度征討梁山泊,均敗績,後反獲升賞回汴京任職;在金軍圍攻汴京時力主投降,汴京陷落時代表趙桓遞降書,被完顏兀朮處死 |
| 陳念義 | 在雷羽攻打高平山時與邱仁傑鬥法,被破道法,飲參仙血療傷;在秦王洞陷落後出逃,被參仙根苗咬死 |
| 徐和(溶夫) | 在李君一攻打高平山時向滿家營請救兵,在秦王洞陷落後出逃,葬身虎口 |
| 召忻 | 在梁山攻打召家村時被李乾、宮本、武藏聯合擊殺 |
| 「筍冠仙」劉永錫 | 《蕩寇志》中作「筍冠道人」;應范成龍之邀到唐家寨施法愚民,抵禦梁山軍,在梁山攻打唐家寨時被邱仁傑破法擒捉,被李明凱處死 |
| 張鳴珂(原名胡烏可) | 原為胡權之子,在胡權死後被張叔夜收養為姪;收受陳希真賄賂,將侯蒙被殺案誣為梁山所為;其後在汴京因醉酒戲嘲陳希真被陳希真毒死 |
| 汪恭人 | 遷居高平山,在李君一攻打高平山時鎮守隧遼寨,在隧遼寨陷落時為許亨所殺 |
| 徐青娘 | 在李君一攻打高平山時鎮守首山寨,在首山寨陷落後逃奔高平山,在秦王洞陷落時為武藏所殺 |
| 賈夫人 | 遷居高平山,在李君一攻打高平山時鎮守柳城寨,因處決魏棗得引發祝長明兵變,為祝長明所殺 |
| 魏輔梁 | 在李君一二打兗州時應陳希真邀請助守兗州,在陣前被李君一罵死 |
| 真大義 | 受風會邀請協助鎮壓山東盜賊,隨風會征討百花山時為李洪鰐所擒,在百花山被處決 |
下表總結《續義傳》中招賢堂叛將(指叛投官軍的梁山招賢堂頭領)的重要事蹟。
| 招賢堂叛將 | 重要事蹟 |
|---|---|
| 馬元 | 拜聞達為師,隸屬陳希真,馳援蒙陰縣時為黃延所殺 |
| 皇甫雄 | 拜聞達為師,隸屬陳希真,馳援蒙陰縣時為魯仁、宋義所殺 |
| 「鐵鞭」呼延綽 | 隸屬陳希真,在葭山域為劉林所殺 |
下表列出《續義傳》中的人物關係。有關雷將/散仙之間的關係,請參閱「俞萬春《蕩寇志》」中的「人物關係」。
| 關係 | 人物 |
|---|---|
| 父子 | 武松-武藏、宋清-宋安平、袁老太公-袁慰庭 |
| 父女 | 穆太公-穆絲蘭 |
| 兄弟 | 李應-李全、李君一-李洪鰐-李充、黃竺-黃延 |
| 兄妹 | 扈成-扈三娘 |
| 夫妻 | 董平-程瑩兒、薛廣基-程瑩兒、袁慰庭-穆絲蘭 |
| 叔姪 | 柴進-周引 |
| 第一回 | 梁山泊星主魂託 | 天帝殿繼忠重遊 |
| 第二回 | 君臣宴醉賀太平 | 悔不該教頭懸梁 |
| 第三回 | 燕山府官兵覆沒 | 百花山雷將殞命 |
| 第四回 | 僧繼忠梁山會友 | 賀太平朝廷失意 |
| 第五回 | 華陰縣豪俠聚伙 | 涼水亭英雄歸心 |
| 第六回 | 麒麟角兄弟入伙 | 小諸葛遇師從義 |
| 第七回 | 華雲莊李全遇險 | 岳州城阮武劫獄 |
| 第八回 | 百花山兄弟排座 | 定州府夫婦興兵 |
| 第九回 | 雲公子怒鬥許亨 | 李尚書初戰官兵 |
| 第十回 | 龐致果兵發定州 | 僧繼忠救援時及 |
| 第十一回 | 酒沙門貪功中箭 | 瘋武郎棍法揚名 |
| 第十二回 | 楊仲文巧治二將 | 女諸葛折兵焚心 |
| 第十三回 | 百花山同心歸水泊 | 天機匠重建梁山寨 |
| 第十四回 | 雲天彪失陷定州府 | 薛廣基兵討梁山泊 |
| 第十五回 | 疾火眼連戰敗三將 | 玉女劍暗地擒猛虎 |
| 第十六回 | 翻江蛟水戰攻水泊 | 東水寨小卒抱恩仇 |
| 第十七回 | 鑿船底翻江蛟落水 | 曉家仇薛廣基歸心 |
| 第十八回 | 馬陵山強人放狠話 | 雲中蛟蕩魔施神威 |
| 第十九回 | 梁山泊再添新猛將 | 唐家寨奪馬討征伐 |
| 第二十回 | 鍾離雙入伙梁山泊 | 李君一一戰唐家寨 |
| 第二十一回 | 康捷再取奇毒草 | 孔仲醫破假聖裔 |
| 第二十二回 | 白平鷹單槍刺唐猛 | 李君一二戰唐家寨 |
| 第二十三回 | 唐文理暗下投降書 | 李君一三戰唐家寨 |
| 第二十四回 | 天寧節君王設宴 | 斷腸封雷將失和 |
| 第二十五回 | 蔡太師信惶道子 | 宋天子禱圜祈福 |
| 第二十六回 | 李若水大罵希真 | 張叔夜太廟悔過 |
| 第二十七回 | 梁山泊再計報仇 | 鍾離雙請纓出兵 |
| 第二十八回 | 正一村合兵備戰 | 禮拜寺納垢藏污 |
| 第二十九回 | 哈蘭生兵敗水泊 | 金成英帶兵助戰 |
| 第三十回 | 彌勒佛猛鬥金成英 | 韋揚隱魂斷靈蛇嶺 |
| 第三十一回 | 西二村小民造反 | 疾火眼三箭退軍 |
| 第三十二回 | 楊騰蛟掠西二村 | 袁慰庭絕處逢生 |
| 第三十三回 | 毒扁鵲險救太公 | 銅骨將重遇故人 |
| 第三十四回 | 哈蘭生三軍圍虎 | 侯家僕捨命報恩 |
| 第三十五回 | 贈玉佩佳緣定盟 | 設溫酒道人中計 |
| 第三十六回 | 酒道人醉泄天機 | 哈團練痛失前莊 |
| 第三十七回 | 楊發鬥力哈蘭生 | 四軍團滅正一村 |
| 第三十八回 | 史谷恭計攻水泊 | 李君一陣擺蓮花 |
| 第三十九回 | 魁雷林英雄聚義 | 蒙陰縣彭帥起兵 |
| 第四十回 | 蒙陰縣三虎戰彭帥 | 落蛟崗好漢擊道子 |
| 第四十一回 | 彭帥敗走南溪谷 | 羅海射兔逢英雄 |
| 第四十二回 | 梁里通私會水泊 | 李君一雙赴湮池 |
| 第四十三回 | 遇惡霸泊良打虎 | 高懸鏡孫立誅惡 |
| 第四十四回 | 復泊良救主突圍 | 雲天彪失糧問計 |
| 第四十五回 | 群英智揭冤假案 | 麗卿怒殺胡縣令 |
| 第四十六回 | 希真對陣李君一 | 李乾水淹召家村 |
| 第四十七回 | 召忻殊死戰水虎 | 高梁飛刀傷群英 |
| 第四十八回 | 聞達救援陳希真 | 繼忠會師李君一 |
| 第四十九回 | 薛廣基單挑高梁 | 李君一計殺谷恭 |
| 第五十回 | 程瑩兒火海斬高梁 | 李君一蒙陰破希真 |
| 第五十一回 | 梁山泊群星排位 | 八卦台君一拜仙 |
| 第五十二回 | 宋公明顯靈梁山 | 陶震霆苦營兗州 |
| 第五十三回 | 陳希真諫皇遣將 | 真耀書計固四營 |
| 第五十四回 | 梁山攻打兗州城 | 洋師奇制火牛車 |
| 第五十五回 | 梁山兵敗兗州城 | 麒麟問道二仙山 |
| 第五十六回 | 李君一重攻兗州 | 真耀書誤失四營 |
| 第五十七回 | 雙道力戰陳道子 | 洋師再造天基炮 |
| 第五十八回 | 黃延叛逃官兵營 | 張謙奔走兗州府 |
| 第五十九回 | 險道口強人打劫 | 喬向元義服賊軍 |
| 第六十回 | 張謙巧造飛天車 | 戴沖捨身破城牆 |
| 第六十一回 | 雷將思詐降梁山 | 陳麗卿單騎求援 |
| 第六十二回 | 扈成伏殺女飛衛 | 輔梁出山救道子 |
| 第六十三回 | 君一陣罵魏輔梁 | 繼忠獨戰四檮杌 |
| 第六十四回 | 提蛀蟲自毀圍城 | 麒麟角大破兗州 |
| 第六十五回 | 忠義堂禍首伏誅 | 監押牢父女重逢 |
| 第六十六回 | 劉廣夜襲定州府 | 周引語裂三縣兵 |
| 第六十七回 | 兵糧寸斷守定州 | 獻計定策奪糧寨 |
| 第六十八回 | 顧法力戰龐致果 | 慧娘計誘梁山軍 |
| 第六十九回 | 宮本飛渡斷雲口 | 陸猛魂歸定州城 |
| 第七十回 | 張才匠器破鐵甲馬 | 周醫士火燒硯山寨 |
| 第七十一回 | 降星宿天彪伏誅 | 殤天眼慧娘自盡 |
| 第七十二回 | 小諸葛戲耍官兵 | 鄧宗弼蠶民設伏 |
| 第七十三回 | 阮武力破張應雷 | 雷羽計取巨野縣 |
| 第七十四回 | 三幗儷獻計禦敵 | 小諸葛智禦五軍 |
| 第七十五回 | 賀喜竊符攻梁山 | 許亨攜眾保水泊 |
| 第七十六回 | 蠹虤夜奪坎離谷 | 許亨智敗賀太平 |
| 第七十七回 | 龍口關腐儒兵覆 | 鄆城縣悲將殞身 |
| 第七十八回 | 希真佈防大名府 | 君一巧攻葭山域 |
| 第七十九回 | 劉林錘殺呼延綽 | 永清箭射薛廣基 |
| 第八十回 | 李君一三破連環陣 | 孫悟空僭號猴子山 |
| 第八十一回 | 道子單入金鑾洞 | 孫慈巧勸齊天皇 |
| 第八十二回 | 孫聖陣罵梁山泊 | 三軍轉戰大名府 |
| 第八十三回 | 減兵竈魏王失計 | 地雷法大刀掘堤 |
| 第八十四回 | 梁山兵征猴子山 | 李乾單戰水虎魚 |
| 第八十五回 | 二二隊齊渡水泊 | 三三軍分破七山 |
| 第八十六回 | 雙軍協力破水寨 | 眾虎同心滅猴山 |
| 第八十七回 | 汪恭人智禦梁山 | 李君一圍襲鄄城 |
| 第八十八回 | 賈氏折兵柳城寨 | 青娘退保高平山 |
| 第八十九回 | 徐和兵求滿家營 | 葉勇命喪秦王洞 |
| 第九十回 | 陳念義折道參芽群 | 徐溶夫失家豹虎窩 |
| 第九十一回 | 梁山泊群星建功 | 陳大巨橫遭禍事 |
| 第九十二回 | 金鸞池豙殳弑君 | 罪已詔上皇傳位 |
| 第九十三回 | 周引獻計南伐宋 | 王稟聯將北禦金 |
| 第九十四回 | 太原城軍民血戰 | 黃河渡聞達獻降 |
| 第九十五回 | 八面圍城攻汴京 | 六甲排兵溺城門 |
| 第九十六回 | 張叔夜血染汴京 | 李若水取義金營 |
| 第九十七回 | 賀太平金營納臣 | 李君一京城勤王 |
| 第九十八回 | 陳希真夜逃射轅 | 楚子明晝說水泊 |
| 第九十九回 | 佈魔陣力破好漢 | 施絕計俱焚水泊 |
| 第一百回 | 分道揚鑣各奔東西 | 忠義乾坤千古傳名 |
以下是《續義傳》的大事年表。由於此書不常交代事件發生的確切時間,下表有關主線故事的部分有頗多事件的「年期」僅能標以「?」號。不過,由於此書以《蕩寇志》續書的姿態出現,且能在時間上與《蕩寇志》接合,所以以下根據《蕩寇志》的大事年表標出此書中提到的《蕩寇志》情節的年期。此外,此書也存在一些時間錯誤。其中一個錯誤是此書明載金軍於「天會三年十二月」侵宋,直至「天會五年十二月」趙桓降金,其間歷時兩年,但此書有關這部分的情節卻顯然沒有兩年這麼長。事實上,根據歷史,金軍是分兩次侵宋(而非此書所述的僅一次),而且趙桓是在天會四年末到金營議和。此書誤記歷史事件的年期,因而造成上述錯誤。另一個時間錯誤是有關李全抗金殉國的年份。李全在歷史上真有其人,其生卒年分別為1190年和1231年。此書根據歷史,說李全在「正大八年」(即1231年)戰死,但忘記了歷史上的李全其實是南宋中後期而非北宋末年的人物。如果小說中的李全在南宋初年(1127年)正當青壯年,那麼到1231年他應有一百二十多歲。在如此耄耋之年抗金殉國,實在不可思議。
| 年期 | 大事 |
|---|---|
| 元符三年(1100) | 賀太平生子賀喜。 |
| 大觀年間(1107-1111) | 張叔夜被山匪伏擊,胡權捨命相救。張叔夜收養胡權子胡烏可為姪,改其名為張鳴珂。 |
| ? | 孫子路在渭州佔領山寨,种師中派魯達征剿,孫子路逃奔大名府。
遊奕靈官化身老尼,收柴熙、劉慧娘為徒。柴熙向劉慧娘示愛,被拒絕。 寧豙殳入贅高唐州蘇仲俗家,結交高廉、陳希義。 郭京賄賂陳希義,拜陳希真為師。 薛顯為陳希義暗器得所傷,傷重身亡。李君一、林沖賙濟薛廣基母子。其後林沖在比武時殺陳希義。 武松與玉蘭成親,其後生子武忠。 復泊良到登州投奔復利。王合欺壓復利,被復泊良打傷。王合向知府魏免告狀,魏免處死王合,孫立定計使王黼不敢替王合報仇。復泊良拜孫立為師。其後加入孫立軍中,又隨孫立上梁山。 李逵屠戮扈家莊,扈成逃奔延安府。宋江將扈三娘許配王英,扈三娘與李逵和解。其後扈成亦與梁山和解。 梁山攻破高唐州,殺高廉、蘇仲俗一家,寧豙殳逃至汴京投奔陳希真。 董平與程小姐相戀,被程萬里阻撓。梁山攻破東平府,董平與程小姐同上梁山並成親。 李全奉派到定州佔據百花山。其後率領大部分兵馬回梁山助戰。 雲天彪出鎮景陽鎮,舉報嘗武歛財罪狀,並奪佔其《春秋大論》初本。嘗武被發配定州,含恨而終。 |
| 政和二年(1112) | 孫子路在大名府買下猴子山,建立孫家莊。其後孫子路卒,孫聖繼領孫家莊。 |
| 政和五年(1115)春季 | 青州饑饉,正一村哈蘭生等扣押賑災糧食,命俞忽來造假帳誆騙村民,並誣陷梁山劫糧。其後哈蘭生等在正一村團練鄉勇。 |
| 政和五年(1115)四月 | 楊騰蛟、紀安邦在南旺營起事驅逐梁山軍。 |
| 政和五年(1115)九月 | 傅玉在青州鶯歌客棧遇李星,勸李星赴汴京考武舉。其後李星成為御刀營八勇之一,李母狐獨病卒,李星怨恨傅玉。 |
| 政和六年(1116)正月 | 侯蒙奉詔招安梁山,陳希真派陳麗卿在雲陽驛刺殺侯蒙,並賄賂蓋天錫、張鳴珂、畢應元,將刺殺案誣為梁山所為。 |
| 政和六年(1116)十月 | 金成英、韋揚隱攻破曹州並屠城,董平被殺,程小姐出逃。 |
| 政和七年(1117)十二月 | 陳希真攻破兗州,孫立被擒殺。其後復泊良逃回梁山,包九自毀容貌,潛伏兗州等待復仇。 |
| 重和元年(1118) | 薛廣基上霸州花果山除滅白猿。 |
| 重和元年(1118)三月 | 蔡京被問斬。其後趙佶(宋徽宗)借故將之開脫。唐文理奪佔曾頭市舊址,建立唐家寨。 |
| 宣和元年(1119)正月 | 徐槐征討梁山,攻破頭關。復泊良奉派向各地梁山軍求援。 |
| 宣和二年(1120) | 薛廣基、劉林中武舉。
武松在拔松山力盡而亡,武忠棄文習武,改名武藏。 |
| 宣和二年(1120)下半年 | 青州饑荒,李君一賑濟饑民,救僧繼忠,並資助其出家為僧。其後李君一辭官回華陰縣居住,僧繼忠成為北峰山青華寺住持。 |
| 宣和二年(1120)七月 | 童貫被問斬。其後趙佶借故將之開脫。 |
| 宣和二年(1120)八月 | 陳希真攻取新泰,火燒糧餉,引致民怨。陳希真使人假扮梁山軍到蒙陰縣劫官糧,嫁禍梁山。其後蒙陰縣縣令胡澈勒索陳希真。復泊良流浪至蒙陰縣,獲閰煌錦收為義子。 |
| 約宣和二年(1120) | 殿清讓收伏雲龍山強人沙念冕、李明凱,佔據馬陵山,並請戴沖入伙。 |
| 宣和三年(1121) | 岳州知府高三豹陷害許亨,幕阜山寨主阮武劫法場救許亨。
李乾在開封見武藏收伏豬婆龍,收其入麾下。 |
| 宣和三年(1121)正月 | 張叔夜蕩平方臘。其後龍召金、費保、倪雲、卜青、狄成在險道口重新嘯聚。 |
| 宣和三年(1121)六月 | 官軍攻佔梁山後泊,李應被殺,李全出逃,其後重佔百花山並任寨主,王皤、羅海相繼投附百花山。 |
| 宣和三年(1121)七月 | 宋江託范天喜帶宋安平出逃。其後范天喜投奔二仙山。
張叔夜蕩平梁山泊,官軍屠戮梁山泊附近村落。其後顧法、凌空、楊發重新在梁山青龍峰嘯聚。 祝永清等到鄆城縣捕殺鍾離老人,鍾離雙出逃。 |
| 宣和三年(1121)九月 | 宋江等三十六人被處決,三名頭目被誣陷在蒙陰縣劫官糧,亦被處決。張叔夜等獲封賞,張天師指出張叔夜等降生自雷將、散仙的身份。柴熙改名周引,潛伏定州。
程小姐流浪至北峰山,獲僧繼忠收留。宋江託夢請僧繼忠繼承其志。其後僧繼忠與程小姐結拜為兄妹,程小姐改名程瑩兒,僧繼忠教程瑩兒武藝。 |
| ? | 復泊良在蒙陰縣聚眾要求為蒙陰縣劫糧案翻案,被胡澈鎮壓。 |
| 宣和三年(1121)十二月 | 完顏宗望率金軍南侵,攻破燕山府。
王進母子在汴京自盡。 |
| 宣和三年(1121)十二月至宣和四年(1122)十月間 | 雲天彪率軍北上抵禦金軍,在燕山府被擊破。辛從忠誤走百花山,被擒殺。雲天彪落職,遷居定州。賀太平被貶為青州知府。
孫聖自號齊天皇帝,稱霸大名府一帶。 羅海到華陰縣請李君一、李洪鰐、李充入伙。雷羽在定州遇李君一,隨李君一投附百花山。 李全到岳州,被官府擒捉。黃竺上幕阜山請阮武、許亨劫牢救李全,殺高三豹、宋天寶。 李全請阮武等轉投百花山。李君一被奉為百花山寨主。 僧繼忠、程瑩兒離開青華寺,在青龍峰遇凌空、顧法,留下協助重建寨柵。其後張謙、魚讓、喬向元亦投附青龍峰。 雲龍借定州官兵征討百花山,周引混入定州官軍,風會、龐毅率官軍助戰。 僧繼忠馳援百花山,阮武、凌空中毒受傷。雷羽到定州請楊玟上百花山醫治阮武、凌空。百花山擊破官軍,雲龍被擒殺,劉慧娘病倒,誤信周引。定州知府嘗藏將雲天彪下獄。 李君一率領百花山人馬轉投青龍峰。僧繼忠等重建梁山寨,李君一任梁山寨主。 李綱、种師道擊退金軍。 薛廣基統率劉林、寇淮真征討梁山,李乾、歐陽壽通統率宮本、武藏助攻梁山,敗績。薛廣基等投降梁山,歐陽壽通被擒殺。 馬陵山向梁山挑戰,擊敗薛廣基。邱仁傑投附梁山,收伏沙念冕、李明凱、戴沖,殿清讓亦投附梁山。戴沖拜邱仁傑為師兄。 喬向元等到凌州買馬,被唐家寨搶奪。 鍾離雙到長清縣擒賈忠、賈義,送上梁山處決。鍾離雙拜僧繼忠為師。 李君一攻打唐家寨,康捷到高平山取奇毒草毒害梁山軍。 曲阜孔族以孔仲取代孔厚之聖裔名分。孔仲投附梁山,以天香草救治梁山軍。 唐文理出逃,梁山攻破唐家寨,立郭榮為唐家寨寨主。 賀太平糾集青州、濟州、密州官軍一打梁山泊,大敗。 |
| 宣和四年(1122)九月 | 宋廷設立開封應奉局,採辦花石綱。 |
| 宣和四年(1122)十月 | 東、西兩路金軍侵宋,東路軍攻破燕山府,西路軍攻太原,被張孝純、王稟擊退。
張叔夜從宋順、普宣卜得凶卦。 張鳴珂醉酒戲嘲陳希真,被陳希真毒死。 陳希真脅迫趙佶,奪取軍權,李若水大罵陳希真。張叔夜見李若水《捕盜偶成》詩,到太廟懺悔,與宋江陰魂和解。 |
| ? | 魚讓發現雷將使用蝕血晶之秘密。
僧繼忠攻打正一村,金成英、楊騰蛟馳援正一村。 西二村民袁憵庭與穆絲蘭成親,沙志仁、冕以信欲強搶穆絲蘭,西二村起義反抗正一村。哈蘭生等屠戮西二村,袁慰庭、穆絲蘭投附梁山。薛廣基與程瑩兒訂情。 袁慰庭計誘俞忽來醉酒講出哈蘭生扣押賑災糧食事,動搖正一村民心,梁山攻破正一村。 復泊良探知胡澈收受陳希真賄賂。陳希真殺胡澈,梁里通繼任蒙陰縣縣令。 彭帥反抗召家村壓迫,與黃延同上泗獅山嘯聚,並召集式中山、羅殿山、吳竹山、酒佛山、長猿嶺、豹尾山強人同到泗獅山聚義。 李君一攻打召家村,張仲熊、陳希真、聞達馳援召家村。 彭帥攻打蒙陰縣,在落蛟崗被陳希真擊潰。彭帥、黃延投附梁山。 梁里通、閻煌錦私會李君一,查知蒙陰縣劫糧案真相,復泊良重投梁山軍。 |
| 宣和五年(1123)十一月 | 梁山軍水淹召家村。李君一、僧繼忠合軍攻蒙陰縣。 |
| ? | 梁里通暗中與梁山裡應外合,助梁山軍攻取蒙陰縣,擊敗陳希真。陳希真逃奔兗州。
梁山頭領重排座次,僧繼忠成為寨主。宋江等一百零八陰魂在梁山顯靈。邱仁傑回二仙山學法。 白月生、王洲、真耀書投附陳希真。兗州官軍收伏青武山、雀虹山、魄虎山、龍玄山強人,在兗州城外設四營防衛兗州。 陳希真脅迫趙佶派御刀營八勇協防兗州。白月生製造火牛車。 李君一一打兗州,被陳希真擊敗,邱仁傑、戴沖施法救李君一等逃回梁山。 邱仁傑、戴沖、李君一到二仙山訪羅真人,羅真人向邱仁傑傳授元冰天火篆符正法,向戴沖贈送巽欑風鈴,並向戴沖、李君一賜偈語。李君一見范天喜、宋安平。 陳希真加封相國、魏王。 李君一二打兗州,大破火牛車,攻破兗州外四營。邱仁傑、戴沖破除陳希真五雷都篆大法。 白月生造天基砲車,李星向梁山軍通報官軍軍情。楊玟喬裝入兗州毒死白月生,李星殺傅玉。黃延叛投官軍。 喬向元、張謙在險道口遇龍召金等,與龍召金等結義。張謙造飛天車,大破天基砲車。戴沖重傷,邱仁傑帶戴沖返二仙山療治。 陳希真使雷將思假降梁山軍,李君一將計就計,大破官軍。 扈成在甑山道伏擊陳麗卿,失敗被殺。陳希真請魏輔梁助守兗州,李君一在陣前罵死魏輔梁。 包九裡應外合,助梁山軍攻破兗州,欒廷玉等被擒殺。黃延被押回梁山,病死獄中。陳希真逃奔大名府。 賀太平二打梁山泊,又大敗。 劉廣聯結俞龍光佔據定州,殺嘗藏,救出雲天彪。周引勸阻唐縣、淶水縣、易縣出兵攻定州。周引計取硯山寨。 梁山兵分三路攻定州、巨野縣、大名府。 劉慧娘在定州打造鐵甲馬,為張謙所破。周引裡應外合,助僧繼忠攻破硯山寨、定州,雲天彪、劉廣等被殺。 雷羽攻破子午口寨、巨野縣,知縣俞灥出逃時墮城牆而死。汪恭人、賈夫人、徐青娘請濮州、定陶縣、成武縣、單縣、南翹嶺、曹縣出兵攻巨野縣,雷羽智退各路官軍。 賀太平、陳奐統率青州、滄州、密州、濟州、邢州、幽州、新州官軍三打梁山泊,被許亨擊敗。許亨、雷羽合力攻破鄆城縣,陳奐自刎,賀太平逃回青州。 李君一攻取葭山域、瑕玊山。孫聖受陳希真攛掇,出兵對抗梁山軍,戰敗。 李君一、僧繼忠合軍攻破大名府,薛廣基射瞎陳希真左眼。知府陳大巨出逃,在清豐縣被捕,押解汴京。 僧繼忠、李君一討伐猴子山,除滅水虎魚,殺孫聖。 邱仁傑、戴沖回梁山。雷羽征討高平山,成武縣、曹州、鄄城縣支援高平山,擊敗雷羽,戴沖陣亡。 李君一馳援雷羽,攻取鄄城縣、隧遼寨、柳城寨、首山寨、孤雲汛。徐和向滿家營請救兵,李君一攻破秦王洞,殲滅滿家營,眾散仙覆滅。 |
| 宣和七年(即天會三年,1125)十二月 | 蓋天錫謊報軍情,陳希真、賀太平獲升賞,陳大巨被處決。
周引到金國會寧府向完顏兀朮獻滅宋之計,金兩路軍侵宋。 |
| ? | 金軍攻破太原、燕山府,張孝純、王稟自殺。
陳希真使寧豙殳行刺趙佶,假意救駕,向趙佶迫宮。李若水、何栗、秦檜等斥罵陳希真,李若水、何栗被關押,秦檜被貶為鄆城縣縣令。趙佶退位,趙桓(宋欽宗)繼位。陳希真自任攝政王,貶逐蔡京、王黼、梁師成、朱勔,處死童貫、李彥。 种師中戰死,聞達降金。兩路金軍渡黃河,圍攻汴京。 郭京在汴京祭練六甲神兵,為周引所破,完顏兀朮攻陷汴京。張叔夜、張伯奮戰死,李若水、何栗不屈而亡。 |
| 建炎元年(即天會五年,1127)十二月 | 趙桓到金軍營投降。 |
| ? | 李君一到汴京勤王,張真人助梁山軍擊退金軍。完顏兀朮俘擄趙佶、趙桓和大批皇族、百姓北歸。趙構(宋高宗)在南方稱宋帝。
陳希真出逃,在射猿山施耐庵被張真人用天陰鎮鐘收伏,送至梁山處決。 完顏兀朮攻破唐家寨,郭榮自殺,唐家寨百姓全部不屈被殺,後世將唐家寨稱為忠義村。 完顏兀朮攻蒙陰縣,梁里通為救百姓,被迫投降,繼續受任為蒙陰縣縣令。 秦檜請梁山出兵援宋,被趕走,在山下為金軍所擄。 完顏兀朮假意派楚雄遊說梁山降金,攻破鄆城縣,僧繼忠突顯法力保護殘軍回梁山,旋即亡故。完顏兀朮征討梁山泊,魚讓引爆火藥,轟塌梁山,與大批金軍同歸於盡,完顏兀朮北歸。 李君一率領部分梁山人馬到揚州歸附趙構,獲宋廷封賞。李全率其餘人馬轉移至楚州一帶抗金。 薛廣基與程瑩兒成親,後生子薛翊。 |
| 紹興十二年(1142) | 李君一多番要為岳飛平反,被革職,回華陰縣隱居。李洪鰐病倒。 |
| 紹興十四年(1144) | 李君一病亡。 |
| 紹興十五年(1145) | 李洪鰐憤恨而亡。 |
| 紹興三十二年(1162) | 趙昚(宋孝宗)繼位,雷羽力主北伐。 |
| 隆興元年(1163) | 雷羽發動隆興北伐,於征途上染病身亡。 |
| 紹定四年(即正大八年,1231) | 李全與金軍作戰,兵敗陣死。 |
| 永樂年間(1403-1424) | 朱棣(明成祖)在梁山敕建一百零八好漢功勳廟,在蒙陰縣為梁里通、閻煌錦、黃延等敕建祠堂廟宇,在百花山建三十六好漢祠堂。 |
| 崇禎十七年(1644) | 清軍入侵中原,梁山好漢廟宇祠堂盡被焚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