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鳴水滸滿江紅》為當代大陸作家文學野貓所著,作為《蕩寇志》第一百三十回以後的續書,講述梁山擊退雷將征討,以及其後梁山軍和岳家軍抗金的故事。此書最初名為《蕩寇志(無厘頭版)》,僅包含現時第一卷的內容,純粹是一部反蕩寇小說。其後作者將此書擴寫成包含四卷的《雷鳴水滸滿江紅》,加入大量有關抗金的情節(其中一些情節是直接取自《說岳全傳》),並把故事重心逐漸從梁山集團轉移至岳家軍。新書名充分反映此書包含《水滸傳》(水滸)、《蕩寇志》(雷鳴)和《說岳全傳》(滿江紅)三書的元素。
此書第一卷講述林沖在濮州被陳希真擊敗後得到扈三娘和晁蓋託夢,告知梁山此前連番被雷將挫敗是因為忽來道人俞萬春對梁山人馬施加咒禁,令其能力大減,可用扈三娘相贈的寶鏡(在《蕩寇志(無厘頭版)》中稱為「無厘寶鏡」)破解。咒禁一經破解,雙方實力懸殊的局面便得以扭轉,雷將也接連出現傷亡。但梁山仍然面對被張叔夜圍攻的危局,林沖為此潛離梁山,實施圍魏救趙之計,迅速攻破滄州和青州,震動山東,迫使宋廷招安梁山。但陳希真等為報私仇,不惜逆旨設計欲害林沖,事敗後陳希真被迫投靠金國,但林沖也受傷昏迷。
此書第二卷講述林沖養傷期間金國入侵令天下形勢發生巨變,北宋覆亡;而金國皇子完顏兀朮征伐山東也使梁山成為前線戰場,不僅要對抗金軍和叛投金國的雷將,也要防範表面上忠於宋廷、但實際上意圖偷襲梁山的雲天彪。最終梁山留下少數人馬引爆山寨與大批敵軍同歸於盡,其餘人馬則撤離梁山另謀發展。此外,岳飛也在此一卷中登場,開始其抗金事業。卷末講述林沖向岳飛傳授槍法,標誌從「水滸」到「說岳」的過渡。
此書第三卷講述撤出梁山的人馬分為三部分,分別在南寧州、冷艷山和芒碭山發展,但梁山集團在此一卷中逐漸淡出,已非抗金主力,其作用變成為岳家軍提供支援,而多名梁山後人也只有透過參加岳家軍才能有所發揮。相反,岳家軍在此一卷中逐漸成為故事重心,而此一卷也講述了岳家軍(及其友軍)抗擊偽齊、抗金和平定太湖楊虎、洞庭湖楊么的戰事,描述了愛華山、太湖、耦塘關、牛頭山、黃天蕩、洞庭湖、郾城、朱仙鎮等多場重要戰役。
此書第四卷講述趙構(宋高宗)忘恩負義,暗許秦檜、張俊等合謀殺害岳飛。此後岳家軍瓦解,岳飛兒子岳雷出逃,岳氏其餘家眷被流放雲南,岳家軍餘部則在牛皋帶領下嘯聚金頂鳳凰山。經過一番折騰後,岳氏家眷終在梁山集團協助下投奔金頂鳳凰山,鼓動牛皋重新豎起岳家軍大旗,號召抗金。其後完顏兀朮第七度侵宋,岳家軍在盤龍嶺大破金軍,氣死完顏兀朮,使岳家軍得以重振聲威。全書以趙昚(宋孝宗)繼位後平反岳飛,岳飛受萬民頌揚而結束。
《雷鳴水滸滿江紅》的前身《蕩寇志(無厘頭版)》最初在國內論壇「蕩寇志吧」發表,只擬作為一部「反蕩寇」小說。但由於大受好評,作者遂將小說擴寫成現作,並在國內的小說網發表,因此此書在國內網民中有一定知名度。此書的最大特點是結合《水滸傳》、《蕩寇志》和《說岳全傳》的元素,其中有頗多內容是直接取材自《說岳全傳》並加以改編以達到與《水滸傳》、《蕩寇志》結合的有趣效果。例如《說岳全傳》提到完顏兀朮第四度侵宋時三名義士捨身誘大批金軍被錢塘潮信淹死的故事,此書把此三人改成阮小七、張橫、張順;另外又如《說岳全傳》提到秦檜在前往眾安橋前獲一名瘋僧提示防備施全行刺,此書把這名瘋僧改成陳希真。
但必須指出,由於此書中有頗多篇幅採取直接抄錄《說岳全傳》原文並作少許改編的方式,這除了令此書某些部分欠缺原創性外,也使此書出現情節安排欠周全或甚至脫卯之處。一個例子是《說岳全傳》本有岳霆自請赴寧夏尋岳雷以及其後的歷險故事,此書承襲了「岳霆自請赴寧夏尋岳雷」的情節並且還抄錄原著中「尚有許多後事,暫且按下慢表」一語,但卻删去了岳霆的歷險故事,而岳霆在下一次出場時已和岳雷身處金頂鳳凰山,這就使「岳霆自請赴寧夏尋岳雷」此一情節變得多餘。此外,此書也繼承了《說岳全傳》的一個缺點:人物繁多但對某些人物缺乏個性描寫,岳家軍中很多人物都是如此,這使得此書第三、四卷的內容較第一、二卷遜色。此外,此書尚有其他錯漏,一個明顯例子是第三卷第十一章的回目「母大蟲智鬥畢應元」,這一回講述孫二娘計除畢應元,但孫二娘的綽號是「母夜叉」而非「母大蟲」。
此書的另一特點是「洗白」了《水滸傳》中的一些糟粕和《說岳全傳》中的一些迂腐情節。例如《水滸傳》中本有吳用指使李逵殺滄州小衙內以迫朱仝上山的情節,《蕩寇志》把這名小衙內說成是蓋天錫的幼弟。《水滸傳》的上述情節歷來為人詬病,也使《蕩寇志》中蓋天錫對梁山的復仇帶有合理性。此書為洗去此一糟粕,把小衙內被殺一事說成是吳用得到錯誤信息以為小衙內是像高衙內那樣的壞蛋,而吳用等人事後也悔恨不已。此書還特地安排柴進設計捉放蓋天錫,以向蓋天錫解釋此事(儘管蓋天錫沒有寬恕梁山)。另外又如《說岳全傳》中本有施全在眾安橋行刺秦檜時被岳飛陰靈阻止,導致施全失手被殺,書中還解釋岳飛這樣做是「不肯叫他刺死了奸臣,壞了他一生的忠名」。此書把阻止施全行刺秦檜的人物改成陳希真,從而消除了此一迂腐情節。
下表總結《雷鳴水滸滿江紅》中梁山忠義堂頭領(指原有一百零八名頭領中尚存的人物另加晁蓋)的重要事蹟。
梁山忠義堂頭領 | 重要事蹟 |
---|---|
「托塔天王」晁蓋 | 託夢教林沖用扈三娘家傳寶鏡破解俞萬春咒禁 |
「呼保義」宋江(公明) | 抵禦張叔夜征討時重立「聚義廳」牌匾,並樹起「替天行道,除宋安民」旗幟,後接受朝廷招安;其後獲九天玄女治癒左眼,未幾在梁山泊辭世 |
「玉麒麟」盧俊義 | 抵禦張叔夜征討時指揮梁山後關戰事;在梁山受招安後中陳希真調虎離山計受任為大名府總管,其後在大名府中徐文毒針,毒發身亡 |
「智多星」吳用(學究) | 抵禦張叔夜征討時定圍魏救趙之計,紓緩梁山危機;在完顏兀朮二打梁山泊時引爆山寨,與敵軍同歸於盡 |
「入雲龍」公孫勝 | 向林沖借寶鏡畫符籙以破解俞萬春咒禁,並以法術殺徐槐;抵禦張叔夜征討時被俞萬春、陳希真暗算,得羅真人解救;其後回二仙山向羅真人學法,學成後多次施法協助抗金,並除滅、收伏郭京、陳希真和多名散仙 |
「豹子頭」林沖 | 原奉派鎮守濮州,丟失濮州逃返梁山途中獲扈三娘、晁蓋託夢,得以破解俞萬春咒禁,奉派實施圍魏救趙之計,攻破滄州、青州,在定風莊一役後昏迷,被送往瓦崗窰靜養,後與扈三娘成親;其後投奔冷艷山,成為冷艷山第一任寨主;在完顏兀朮第四度侵宋時於海鹽縣擊敗完顏兀朮,此後假死到南方退隱 |
「雙鞭」呼延灼 | 原奉派鎮守嘉祥縣,丟失嘉祥縣後逃返梁山;抵禦張叔夜征討時用鋼輪火櫃炸毀梁山二關,與官軍同歸於盡 |
「小旋風」柴進 | 施反間計離間蓋天錫與猿臂寨,其後繼為梁山第四任寨主;在完顏兀朮二打梁山泊時率領部分頭領轉移至南寧州,此後被奉為梁山總寨主,輔佐梁王柴排福;在岳飛死後力勸柴排福以德報怨,保護岳氏家眷 |
「撲天雕」李應 | 在完顏兀朮二打梁山泊時轉移至冷艷山,其後曾協助岳家軍抗金,勸曹寧反正 |
「美髯公」朱仝 | 原奉派鎮守鹽山,後返回梁山,在完顏兀朮二打梁山泊時轉移至南寧州 |
「花和尚」魯智深(又名魯達) | 在梁山大鬧忠義堂,拆毀「忠義堂」牌匾;在完顏兀朮二打梁山泊時轉移至冷艷山,其後在杭州六和寺坐化 |
「行者」武松(又名武二) | 被官軍圍攻逃至拔松山,為羅真人所救,傷癒後重佔二龍山,後重返梁山;從梁山突圍時在後泊被雲天彪斬斷左臂,被送至冷艷山;後被送往杭州六和寺療傷,在龐秋霞死後出家,取法號清忠;其後助燕青、岳雷等逃出臨安,最終在六和寺圓寂 |
「沒羽箭」張清 | 在完顏兀朮一打梁山泊時力戰金軍至彈盡援絕,自刎而亡 |
「金槍手」徐寧 | 在完顏兀朮一打梁山泊時以鉤鐮槍陣力戰金軍,被擊敗,傷重身亡 |
「神行太保」戴宗 | 在完顏兀朮二打梁山泊時轉移至冷艷山,此後負責在南寧州、冷艷山、芒碭山之間傳遞消息 |
「赤髮鬼」劉唐 | 原被官軍囚於青州,被林沖救出;在完顏兀朮二打梁山泊時留守山寨,與敵軍同歸於盡 |
「黑旋風」李逵(又名李鐵牛) | 原被官軍囚於沂州,被朱武定計救出,大鬧鄆城縣時再被擒捉,後被官軍放回以交換龐毅;在完顏兀朮二打梁山泊時留守山寨,與敵軍同歸於盡 |
「九紋龍」史進 | 原被官軍囚於青州,被林沖救出;在完顏兀朮二打梁山泊時轉移至冷艷山,此後曾協助岳家軍抗金 |
「沒遮攔」穆弘 | 原被官軍囚於沂州,被朱武定計救出;其後在丁字坡為高梁所殺 |
「插翅虎」雷橫 | 原駐守鹽山,後返回梁山,在完顏兀朮二打梁山泊時轉移至南寧州 |
「混江龍」李俊 | 原被官軍囚於沂州,被朱武定計救出,奉派鎮守青州,後返回梁山,在完顏兀朮二打梁山泊時轉移至冷艷山;其後混入張俊府,自請赴暹羅貿易獲利,用部分利錢資助冷艷山錢糧;在完顏兀朮第四度侵宋時向韓世忠獻計,在黃天蕩大破金軍,被完顏昌刺傷,戰死 |
「立地太歲」阮小二 | 原被官軍囚於青州,被林沖救出;在完顏兀朮二打梁山泊時留守水泊,與敵軍同歸於盡 |
「船火兒」張橫 | 在濮州為官軍所擒,被朱仝、雷橫救出;在完顏兀朮二打梁山泊時轉移至冷艷山,其後在完顏兀朮第四度侵宋時捨身誘大批金軍被錢塘潮信淹死 |
「短命二郎」阮小五 | 原被官軍囚於青州,被林沖救出;在完顏兀朮二打梁山泊時留守水泊,與敵軍同歸於盡 |
「浪裡白條」張順 | 在濮州為官軍所擒,被朱仝、雷橫救出;在完顏兀朮二打梁山泊時轉移至冷艷山,其後在完顏兀朮第四度侵宋時捨身誘大批金軍被錢塘潮信淹死 |
「活閻羅」阮小七 | 原被官軍囚於青州,被林沖救出;在完顏兀朮二打梁山泊時留守水泊,受傷獲救後化名蕭恩隱居錢塘江邊,其後在完顏兀朮第四度侵宋時捨身誘大批金軍被錢塘潮信淹死 |
「浪子」燕青(又名燕小乙) | 力勸盧俊義提防徐文不果,在大名府陷落後逃奔冷艷山;此後曾協助岳家軍抗金,與岳飛定計離間金國與偽齊,並成為冷艷山第二任寨主,其後退隱 |
「神機軍師」朱武 | 原被官軍囚於青州,被林沖救出,定計救出被囚於沂州、兗州的頭領,奉派镇守滄州,後返回梁山;在完顏兀朮二打梁山泊時轉移至冷艷山,在完顏兀朮第五度侵宋時獻策擊破金軍金龍攪尾陣 |
「鎮三山」黃信 | 原被官軍囚於沂州,被朱武定計救出;其後奉派重佔冷艷山,在完顏兀朮二打梁山泊時轉移至冷艷山 |
「醜駙馬」宣贊 | 《水滸傳》中作「醜郡馬」;原被官軍囚於兗州,被朱武定計救出;在完顏兀朮二打梁山泊時轉移至冷艷山,此後曾協助岳家軍抗金,其後又到南寧州,向柴排福傳授武藝 |
「井木犴」郝思文 | 原被官軍囚於兗州,被朱武定計救出,大名府陷落後帶關鈴轉移至海鹽縣;在完顏兀朮第四度侵宋時在海鹽縣殺杜充,保護趙構出逃,其後投奔冷艷山 |
「聖水將軍」單廷珪 | 原被官軍囚於兗州,被朱武定計救出;在二龍山率聖水軍擊破官軍,其後協防大名府,在大名府陷落時為徐文所殺 |
「神火將軍」魏定國 | 原被官軍囚於兗州,被朱武定計救出;在二龍山率神火軍擊破官軍,其後協防大名府,在大名府陷落時被一名金將所殺 |
「聖手書生」蕭讓 | 偽造蓋天錫書信以救出被囚於沂州、兗州的頭領;在完顏兀朮二打梁山泊時轉移至冷艷山,其後又偽造劉豫書信,協助離間金國與偽齊 |
「鐵面孔目」裴宣 | 抵禦張叔夜征討時負責查點兵馬數目;在完顏兀朮二打梁山泊時轉移至冷艷山,其後随樊瑞重佔芒碭山 |
「摩天雲翅」歐鵬 | 《水滸傳》中作「摩雲金翅」;原被囚於沂州,被朱武定計救出,其後在定風莊被陳麗卿射殺 |
「錦毛虎」燕順 | 被徐槐所領官軍擒捉囚於梁山二關,後被救出,在完顏兀朮二打梁山泊時轉移至冷艷山 |
「神算子」蔣敬 | 抵禦張叔夜征討時負責核算梁山錢糧 |
「紫髯伯」皇甫端 | 被皇甫坦帶至九華山學醫,學成後重投梁山軍;在完顏兀朮二打梁山泊時轉移至冷艷山,在完顏兀朮第四度侵宋時到牛頭山弘覺寺替趙構治病,將梁山好漢落草原委告知趙構,促成趙構為梁山平反,其後留駐岳家軍任軍醫 |
「一丈青」扈三娘 | 在濮州被陳麗卿用蠱毒毒暈後為羅真人所救,得九天玄女幫助療傷,並託夢將家傳寶鏡贈予林沖,傷癒後重投梁山軍,帶林沖到瓦崗窰靜養;其後嫁予林沖,並隨林沖投附冷艷山,在完顏兀朮第四度侵宋時隨林沖到南方退隱 |
「喪門神」鮑旭 | 將金成英、韋揚隱夾擊董平招式告知林沖,助林沖破解二人招式;其後被官軍擒捉囚於青州,被林沖救出 |
「混世魔王」樊瑞 | 從公孫勝學得五雷正法,到定風莊施法擊殺史谷恭,救出林沖等;在完顏兀朮二打梁山泊時留守山寨並施法羈絆陳希真軍馬,其後奉命出逃並重佔芒碭山,成為芒碭山寨主 |
「玉臂匠」金大堅 | 偽造官府印章以救出被囚於沂州、兗州的頭領 |
「通臂猿」侯健 | 抵禦張叔夜征討時負責運送矢石 |
「鐵扇子」宋清 | 在完顏兀朮二打梁山泊時留守山寨焚燒文件,與敵軍同歸於盡 |
「打虎將」李忠 | 原被官軍囚於青州,被林沖救出,其後在定風莊誤入陷阱被捉,被祝永清處死 |
「金錢豹子」湯隆 | 抵禦張叔夜征討時奉命帶傷員從梁山二關撤入三關 |
「旱地忽律」朱貴 | 原被官軍囚於青州,被林沖救出,在完顏兀朮二打梁山泊時留守山寨焚燒文件,與敵軍同歸於盡 |
「笑面虎」朱富 | 在完顏兀朮二打梁山泊時轉移至冷艷山,其後在太原附近開酒店打探消息,參與營救史斌行動 |
「鐵臂膊」蔡福 | 抵禦張叔夜征討時負責搶修梁山二關 |
「一枝花」蔡慶 | 抵禦張叔夜征討時負責搶修梁山二關 |
「催命判官」李立 | 被徐槐所領官軍擒捉囚於梁山二關,後被救出,其後用鋼輪火櫃炸毀二關,與官軍同歸於盡 |
「青眼虎」李雲 | 抵禦張叔夜征討時在梁山二關被陶震霆火槍擊中,傷重身亡 |
「石將軍」石勇 | 被徐槐所領官軍擒捉囚於梁山二關,後被救出,抵禦張叔夜征討時負責巡邏梁山二關、三關 |
「菜園子」張青 | 從梁山突圍時為保護武松被雲天彪所領宋軍殺死 |
「母夜叉」孫二娘 | 從梁山突圍時與兒子張國祥失散,尋子不獲,在兗州城外開酒店;其後重遇張國祥,定計麻倒金軍,為畢應元毒箭所傷,毒發身亡 |
「金毛犬」段景住 | 到北地買馬,帶王進、天山勇到大名府投附盧俊義;其後遇張國祥,帶張國祥到蒙古,在蒙古病逝前令張國祥南歸尋親 |
下表總結《雷鳴水滸滿江紅》中梁山集團(包括梁山、其附屬山寨、被梁山佔據的州縣以及由梁山分出的據點)的其他領袖的重要事蹟。
梁山集團其他領袖 | 重要事蹟 |
---|---|
「蟠海龍」秦會 | 蛇角嶺寨主,在蛇角嶺失陷時自刎 |
「噴霧豹」張大能 | 蛇角嶺頭領,抵禦雲龍征討時為聞達所殺 |
「斬蛟手」史英德(又名史應) | 在高唐州打死殷天賜武師後出逃,其後在沂州當牢子,救護李逵,並協助梁山人馬救出李逵,此後投附梁山,拜史進為師;在完顏兀朮二打梁山泊時轉移至冷艷山,此後曾協助岳家軍抗金 |
「瘦皮虎」包凌 | 原為梁山頭目,在沂州附近假扮客商誘擒蓋天錫,此後升為頭領;從梁山突圍時在後泊被雲天彪所領宋軍火銃擊殺 |
「小孟德」曹松 | 原為青州軍官,被雲天彪陷害落職,在青州投附梁山軍,在完顏兀朮二打梁山泊時轉移至南寧州 |
白瓦爾罕 | 被官軍擒捉後向劉慧娘口授《輪機經》,後被押送大名府,被梁山人馬救出後重投梁山,負責打造器械,並製作白金雷;在完顏兀朮二打梁山泊時轉移至冷艷山,其後向岳家軍傳授破解洞庭湖車船之法 |
「順風耳」范天喜 | 原在蔡京府任職,獲徐寧推薦入伙,在蔡京被處決後逃至梁山,其後到滄州作內應攻破滄州,擒高俅;在完顏兀朮二打梁山泊時轉移至冷艷山,其後在太原附近開酒店打探消息,參與營救史斌行動 |
鄧天保 | 原為鹽山頭領,後轉移至梁山,從梁山突圍時在後泊為鄧宗弼所殺 |
王大壽 | 原為鹽山頭領,後轉移至梁山,從梁山突圍時在後泊為鄧宗弼所殺 |
「拔山熊」趙富 | 原為虎翼山寨主,先後轉投鹽山、梁山,負責起造修砌房舍;在完顏兀朮二打梁山泊時出逃,其後随樊瑞重佔芒碭山 |
「索命鬼」王飛豹 | 原為虎翼山頭領,先後轉投鹽山、梁山;在完顏兀朮二打梁山泊時出逃,其後随樊瑞重佔芒碭山 |
「小養由基」龐萬春 | 原為方臘麾下昱嶺關太守,後投附梁山,在完顏兀朮二打梁山泊後先後投附楊么、冷艷山;其後到四川投附吳璘,在完顏兀朮第五度侵宋時到堰城助岳家軍,在朱仙鎮被完顏宗賢射殺 |
龐秋霞(小妹) | 隨龐萬春先後投附方臘、梁山,在完顏兀朮一打梁山泊時因被武松所救而戀慕武松;在完顏兀朮二打梁山泊後隨龐萬春投附楊么,後到杭州尋武松,與武松同赴山東,在汶河渡被金軍圍攻戰死 |
「飛天虎」扈成 | 在扈家莊被滅後到延安府隱居,其後往尋扈三娘,助武松重佔二龍山,遇林沖後投附梁山,與扈三娘重逢;其後到瓦崗窰保護林沖,後隨林沖上冷艷山 |
王進 | 原為雷將之一,曾教史進武藝;隨張叔夜征討梁山,在二關被林沖罵暈後悔悟,私自離軍,後到定風莊助林沖脫險;其後到金國遊歷,遇段景住後投附梁山,奉派協防大名府,在大名府陷落後逃奔冷艷山,此後曾協助岳家軍抗金 |
天山勇 | 原為遼國大將,燕京陷落後出逃,結識王進,遇段景住後投附梁山,奉派協防大名府;在大名府陷落時中箭身亡 |
關玲 | 關勝女兒,父母雙亡後被宣贊、郝思文撫養;大名府陷落後隨郝思文轉移至海鹽縣,被郝思文認為義女,後被戴宗送上冷艷山,從戴宗學得神行法;在完顏兀朮第四度侵宋時到岳家莊助岳雲殺敗金軍,加入岳家軍,並嫁予岳雲;在完顏兀朮第五度侵宋時於朱仙鎮被完顏金彈子擊傷,傷重身亡 |
「馬後」王橫 | 隨王進投附梁山,奉派重佔冷艷山,在完顏兀朮第三度侵宋時加入岳家軍,成為岳飛護衛;其後被岳飛遣派回冷艷山,為救岳飛在臨安官道上力戰金軍,為完顏亮所殺 |
阮良 | 阮小二兒子,在完顏兀朮二打梁山泊時轉移至南寧州;在完顏兀朮第三度侵宋時私自出走,在愛華山黃河邊擒完顏兀朮,但被其脫逃,後加入岳家軍;在抵禦完顏亮侵宋時戰死 |
董芳 | 董平兒子,在完顏兀朮二打梁山泊時轉移至南寧州;在完顏兀朮第三度侵宋時加入岳家軍,在完顏兀朮第四度侵宋時於牛頭山救趙構,後獲陸文龍傳授雙槍法 |
徐晟 | 徐寧兒子,在完顏兀朮二打梁山泊時轉移至冷艷山;在完顏兀朮第五度侵宋時加入岳家軍,在郾城以牌刀陣大破金軍鐵浮屠、拐子馬,其後與張國祥共掌冷艷山 |
花逢春 | 花榮兒子,跟龐萬春學射箭,在完顏兀朮二打梁山泊後隨龐萬春投附楊么,後獨自上冷艷山;在完顏兀朮第五度侵宋時加入岳家軍,其後在抵禦完顏亮侵宋時戰死 |
張國祥 | 張青兒子,在完顏兀朮二打梁山泊時與家人失散,遇段景住,隨段景住到蒙古,後南歸在濟南打死金國皇子完顏赤,被追捕時重遇孫二娘,被送至河間投附岳家軍;其後隨岳雲到岳家莊居住,在岳飛死後隨岳氏家眷先後到雲南和金頂鳳凰山,其後與徐晟共掌冷艷山 |
阮桂英(又名蕭桂英) | 阮小七女兒,在梁山軍突圍時出生,被阮小七帶到錢塘江邊隱居,在阮小七死後隨花逢春上冷艷山;其後嫁予花逢春,隨花逢春到金頂鳳凰山加入岳家軍,在抵禦完顏亮侵宋時戰死 |
林素兒 | 林沖女兒,被林沖帶到南方隱居,其後嫁予樊成 |
「捲毛虎」倪雲 | 李俊出洋經商時認識的結義兄弟,隨李俊上冷艷山 |
樊成 | 樊瑞兒子,向朱武、史進分別學習兵法、武藝,在完顏兀朮第五度侵宋時加入岳家軍 |
「九命將軍」史斌 | 原為太行山八字軍將領,為完顏亮所擒,在被押赴太原途中被燕青等救出,其後到金頂鳳凰山助岳家軍抗金 |
韓起龍 | 韓滔兒子,在臨安參與營救岳雷行動後上金頂鳳凰山加入岳家軍 |
韓起鳳 | 韓滔女兒,在臨安參與營救岳雷行動後上金頂鳳凰山加入岳家軍 |
下表總結《雷鳴水滸滿江紅》中岳家軍領袖(不包括劃歸「梁山集團其他領袖」的人物)的重要事蹟。
岳家軍領袖 | 重要事蹟 |
---|---|
岳飛(鵬舉) | 拜周侗為師,在湯陰縣永和鄉程崗村組織鄉勇,其後投軍,逐漸形成岳家軍,平定太湖楊虎、洞庭湖楊么,並四度擊退完顏兀朮所率金軍,獲封為少保都督大元帥;其後因反對和議得罪趙構,被秦檜、張俊誣陷下獄,最終在臨安大理寺風波亭被勒斃 |
牛皋(伯遠) | 在亂草崗劫道被岳飛制服後與岳飛結義,其後成為岳家軍將領;在苗劉事變時到臨安計擒苗傅,在岳飛死後上金頂鳳凰山任寨主;其後在金頂鳳凰山豎起岳家軍大旗,號召抗金,在完顏兀朮第七度侵宋時於盤龍嶺擒完顏兀朮,大笑而亡 |
湯懷 | 與岳飛結義,其後成為岳家軍將領;抵禦完顏兀朮第五度侵宋時自請送張九成到金軍營,為索回楊再興屍身在金軍營自刎 |
張顯 | 與岳飛結義,其後成為岳家軍將領,到開封向孟邦傑送信相約起事反金;抵禦完顏兀朮第五度侵宋時在小商河口被鐵浮屠、拐子馬衝殺 |
王貴 | 與岳飛結義,其後成為岳家軍將領;向張俊傳軍報時私吞張俊部分賞錢,其後被張俊威迫利誘變節指控岳飛,聞知岳飛死訊後到金頂鳳凰山自刎 |
施全 | 原欲投附梁山,後投附王彦所率義勇,隸屬岳飛,獲岳飛拔擢;在岳飛被捕後到臨安大理寺探望岳飛,其後在岳飛被殺後在眾安橋行刺秦檜,為陳希真所阻,被捕殺 |
張憲 | 原為綠林中人,投附岳家軍,隨岳飛到臨安,被拘禁,其後在大理寺風波亭被勒斃 |
韓順夫 | 隨張憲投附岳家軍,在征討太湖時為楊再興所殺 |
孟邦傑 | 原為偽齊河南府尹,聽從父親孟太公勸告反正,投附岳家軍;抵禦完顏兀朮第五度侵宋時在小商河口被鐵浮屠、拐子馬衝殺 |
呼天保 | 隨孟邦傑投附岳家軍,抵禦完顏兀朮第五度侵宋時在小商河口為完顏文龍所殺 |
呼天慶 | 隨孟邦傑投附岳家軍,抵禦完顏兀朮第五度侵宋時在小商河口為完顏文龍所殺 |
「馬前」張保 | 在金軍侵宋時救李綱,獲推薦給宗澤;在劉家渡偷襲偽齊軍後投附岳家軍,成為岳飛護衛,後獲岳飛舉薦任濠梁總兵;其後辭官,為救岳飛在臨安官道上力戰金軍,傷重身亡 |
吉青 | 原為綠林中人,投附岳家軍,在苗劉事變時到臨安計擒劉正彥;在岳飛死後先帶部分軍士上金頂鳳凰山,其後在伐金時陣亡 |
楊虎 | 原為太湖洞庭山寨主,被楊再興勸服投附岳家軍 |
戚方 | 原為太湖洞庭山二當家,被楊再興勸服投附岳家軍;征討楊么時因部下被岳飛責罰,懷恨岳飛,妄殺王成亮,又在潭州用毒箭射岳飛,獲岳飛網開一面;其後在鳳凰山再用毒箭射岳飛,被燕青射殺 |
楊再興 | 原為太湖洞庭山三當家,被岳飛擊敗後投附岳家軍;抵禦完顏兀朮第五度侵宋時在小商河被哈鐵龍所領金軍亂箭射死 |
酈瓊 | 受蓋天錫指使混入岳家軍為奸細,中岳飛、燕青反間計帶假信給蓋天錫;隨完顏兀朮第七度侵宋時在楚州詐敗誘梁紅玉身陷重圍;其後隨完顏亮侵宋,在瓜州渡口為完顏亮所殺 |
鄭懷 | 在牛皋押運糧草時與牛皋結義,加入岳家軍 |
張奎 | 原為山寇,在牛皋押運糧草時與牛皋結義,加入岳家軍 |
高寵 | 原為紅桃山寨主,被楊再興遊說加入岳家軍,並與牛皋結義;抵禦完顏兀朮第四度侵宋時在牛頭山闖金軍營槍挑鐵滑車,因戰馬不支被鐵滑車壓死 |
岳雲 | 岳飛兒子,在湯陰縣東平王廟獲雷萬春夢授錘法,在岳家莊殺敗金軍後到牛頭山加入岳家軍;其後被召至臨安,被拘禁,在大理寺風波亭被勒斃 |
羅綱 | 原為戚方副將,隨戚方投附岳家軍,在征討楊么時搶掠漁民船隻,被岳飛革退 |
郝先 | 原為戚方副將,隨戚方投附岳家軍,在征討楊么時搶掠漁民船隻,被岳飛革退 |
王佐 | 原為楊么麾下東耳木寨東聖侯,曾勸岳飛投附楊么被拒;在岳飛征討楊么時設鴻門宴欲殺岳飛,失敗被擒後獲岳飛釋放,後投附岳家軍;在完顏兀朮第五度侵宋時自斷右臂,假意降金,向陸文龍告知其身世;其後勸岳飛退隱不果,後上金頂鳳凰山,任軍師 |
楊欽 | 楊么御弟,在岳飛征討楊么時向岳飛暗獻軍機圖,後投附岳家軍 |
嚴奇 | 原為楊么麾下西耳木寨西聖侯,被王佐勸服投附岳家軍 |
嚴成方 | 嚴奇兒子,被岳雲擊敗後與岳雲結義,並投附岳家軍,殺楊凡 |
伍尚志 | 原為楊么麾下元帥,在岳飛征討楊么時以火牛陣擊敗岳家軍,獲楊么封為駙馬,被公主姚氏勸告反正,投附岳家軍 |
羅延慶 | 原為楊么麾下長沙王,被楊再興招請投附岳家軍 |
花普方 | 原為楊么麾下太尉,在岳飛大破楊么後被牛皋招請投降岳家軍 |
何元慶 | 原為偽齊將領,其後反正,在小商河口投附岳家軍 |
陶進 | 岳家軍將領,抵禦完顏兀朮第五度侵宋時在小商河口被鐵浮屠、拐子馬衝殺 |
賈進 | 岳家軍將領,抵禦完顏兀朮第五度侵宋時在小商河口被鐵浮屠、拐子馬衝殺 |
董先 | 岳家軍將領,抵禦完顏兀朮第五度侵宋時在小商河口被鐵浮屠、拐子馬衝殺 |
王義 | 岳家軍將領,抵禦完顏兀朮第五度侵宋時在小商河口被鐵浮屠、拐子馬衝殺 |
曹寧 | 曹榮兒子,自小隨曹榮投附金國,從李應學得武藝;在偷襲臨安時被李應勸服反正,投附岳家軍,因殺曹寧被岳飛驅逐,其後衝金營,被完顏金彈子擊傷,傷重身亡 |
王俊 | 在完顏兀朮第五度侵宋時奉秦檜命到朱仙鎮投附岳家軍,負責監督軍糧,因冒功扣糧被岳飛驅逐,後成為秦檜手下,誣告岳飛;其後在臨安北門被花逢春射殺 |
狄雷 | 在完顏兀朮第五度侵宋時到朱仙鎮投附岳家軍,後隨牛皋到臨安打探消息,其後上金頂鳳凰山 |
梁興 | 隨牛皋到臨安打探消息,其後上金頂鳳凰山 |
趙義 | 隨牛皋到臨安打探消息,其後上金頂鳳凰山 |
周青 | 隨牛皋到臨安打探消息,其後上金頂鳳凰山 |
傅天亮 | 隨牛皋到臨安打探消息,其後上金頂鳳凰山 |
諸葛英 | 岳飛麾下將領 |
岳雷 | 岳飛兒子,在岳飛死後奉母親李氏命出逃,在瓜洲被捉,與歐陽從善越獄;其後到棲霞嶺拜祭岳飛,被擒,被燕青等救出後上金頂鳳凰山,在完顏兀朮第七度侵宋時領導岳家軍伐金,在盤龍嶺大破金軍 |
「小神仙」諸葛錦 | 諸葛英兒子,定計從秦檜府救出岳雷,後上金頂鳳凰山,在伐金時任軍師 |
「金毛太歲」牛通 | 牛皋兒子,參與營救岳雷行動,在臨安北門力舉千斤閘,後上金頂鳳凰山 |
宗方 | 宗澤兒子,任西川留守,在金陵擊敗曹榮水師;其後到臨安參與營救岳雷行動,舉家投奔金頂鳳凰山 |
宗良 | 宗方兒子,在臨安參與營救岳雷行動後投奔金頂鳳凰山 |
「五方太歲」歐陽從善 | 因打人被囚於瓜洲獄中,帶岳雷越獄;其後劫獄救崔順父女並將他們帶上金頂鳳凰山,在伐金時陣亡 |
岳霖 | 岳飛兒子,隨同李氏流放雲南,後上金頂鳳凰山 |
岳震 | 岳飛兒子,隨同李氏流放雲南,其後帶岳氏家眷上金頂鳳凰山,伐金時擊破金軍駝龍陣 |
岳霆 | 岳飛兒子,隨同李氏流放雲南,自請赴靈夏尋岳雷,其後上金頂鳳凰山 |
施德 | 岳家軍將領,在盤龍嶺參與伐金戰事 |
李寶 | 岳家軍將領,在抵禦完顏亮侵宋時於唐島殲滅金軍水師 |
下表總結《雷鳴水滸滿江紅》中各山寨(包括梁山集團以及金頂鳳凰山)其他人物(包括上述山寨領袖的親眷、頭目)和準山寨人物(包括暗助上述山寨事業但沒有正式加入這些山寨的人物)的重要事蹟。
各山寨其他人物/準山寨人物 | 重要事蹟 |
---|---|
羅真人 | 先後從雷將手中救武松、扈三娘和公孫勝,並施法術令梁山麥田豐收 |
「武神」周侗 | 曾收盧俊義、林沖、武松、史文恭、岳飛為徒,請羅真人救武松,並帶林沖到瓦崗窰靜養,其後在瓦崗窰辭世 |
東方橫 | 在張叔夜征討梁山時奉羅真人命到梁山勸公孫勝退隱不果;其後在完顏兀朮第四度侵宋時應公孫勝請求指點岳飛營救趙構 |
皇甫坦 | 原在九華山修道,到青州和梁山治療梁山多名受傷頭領,並帶皇甫端到九華山學醫 |
宋太公 | 在梁山壽終 |
王四 | 燕青親兵,向燕青報告徐文可疑行踪,在大名府陷落後隨宣贊逃回梁山 |
老吳 | 孫二娘手下,從梁山突圍時見張國祥被人救走,後隨孫二娘到兗州經營酒店;其後帶張國祥到河間投附岳家軍 |
「活地圖」許貫忠 | 在臨安向燕青等分析天下大勢,後到鎮江金山寺請道悅勸岳飛退隱,又到臨安設法營救岳飛,不果;其後助燕青、岳雷等逃出臨安 |
李氏 | 岳飛妻子,在岳飛死後舉家被押送臨安,在臨安得梁紅玉迴護舉家被發配雲南,在南寧州結識柴娘娘,獲柴娘娘、柴排福護送至雲南,其後隨岳震上金頂鳳鳳山 |
柴玉香 | 嫁予岳霖為妻,隨岳震上金頂鳳鳳山 |
雲霞公主 | 苗王女兒,嫁予岳震,隨岳震上金頂鳳鳳山 |
崔順(志遠) | 因得罪秦檜而丟官,在瓜州因庇護岳雷而被捕下獄,其後獲歐陽從善劫牢救出並送上金頂鳳鳳山 |
崔玉蓮 | 崔順女兒,讓岳雷藏身其房中以逃避官府追捕,其後被捕下獄,獲歐陽從善劫牢救出並送上金頂鳳鳳山,其後嫁予岳雷 |
戚賽玉 | 藕塘關守將金節小姨,被金節嫁予牛皋,後生牛通,其後被牛通接上金頂鳳鳳山 |
下表總結《雷鳴水滸滿江紅》中雷將/散仙的重要事蹟。
雷將/散仙 | 重要事蹟 |
---|---|
張叔夜(嵇仲) | 率軍蕩平方臘,又征討梁山,後奉詔撤軍;在金國入侵時率軍勤王,因張仲熊投敵而病倒,在趙佶、趙桓被擄北歸時於黃河渡口自刎 |
張伯奮 | 到汴京勤王時被張仲熊偷襲殺死 |
張仲熊 | 投附金國,假意組織義勇,到汴京勤王時陣前倒戈,獲封為開山王;其後成為偽齊將領,在劉家渡被岳飛擊敗後出逃,在果林園被魯智深用白金雷炸死 |
雲天彪 | 率官軍助攻梁山,梁山受招安後成為曹州守將;在完顏兀朮二打梁山泊時切斷梁山糧道,並在梁山後泊截擊梁山軍,被武松打落下馬,為亂軍所殺 |
陳希真(道子) | 從俞萬春學道術,率官軍助攻梁山,梁山受招安後辭官,投附完顏兀术;隨完顏兀朮二打梁山泊時身陷險境,脫險後裝瘋修練;其後在臨安暗算公孫勝,被公孫勝燒去兩魂六魄後到嵩山隱居 |
鄧宗弼 | 在梁山後泊截擊梁山軍時為史進所殺 |
辛從忠 | 征討梁山時被林沖擊傷,傷重身亡 |
張應雷 | 征討梁山時在二關被呼延灼、李立引爆鋼輪火櫃炸死 |
陶震霆 | 征討梁山時在二關被呼延灼、李立引爆鋼輪火櫃炸死 |
龐毅 | 征討梁山時在後泊被俘,後被梁山放回以交換李逵;在雲天彪敗死後降金,成為偽齊將領,其後在河間被岳飛擊敗,在絕松嶺跳崖自盡 |
劉廣 | 率官軍攻丁字坡,被龐萬春射殺 |
苟桓 | 投附完顏兀术,隨完顏兀术二打梁山泊时被龐萬春謝殺 |
畢應元 | 到魏河渡破壞猿臂寨與梁山交割金珠事,其後降金,成為偽齊官吏;追捕張國祥時在孫二娘酒店被麻倒,被孫二娘手下殺死 |
「玉山郎」祝永清 | 進攻丁字坡時放雷丸,被林沖護心鏡反射雷光晃瞎雙眼,隨陳希真投附完顏兀术,其後在燕京被陳希真下蠱毒,發狂致死 |
「女飛衛」陳麗卿 | 隨陳希真投附完顏兀术,隨完顏兀朮二打梁山泊時闖入頭關捨身讓陳希真脫險 |
雲龍 | 奉派馳援大名府,攻滄州敗績,後轉攻青州,在青州誤入埋伏,在北門被龐萬春射殺 |
「女諸葛」劉慧娘(阿秀) | 造沉螺舟和飛城攻梁山,敗績,其後定計誘林沖誤入定風莊,事敗後被師傅老尼救走點化;此後在嵩山出家為尼,曾先後勸陳麗卿、劉麟悔過,在劉麟死後照顧其女兒劉麗卿 |
風會 | 在雲天彪敗死後降金,成為偽齊將領,在完顏兀朮第五度侵宋時率軍偷襲臨安,被擊潰,其後在郾城被龐萬春射殺 |
傅玉 | 攻滄州時在野豬林被宣贊、郝思文所殺 |
「還魂包孝肅/蓋青天」蓋天錫 | 奉派馳援青州,因在沂州處死邵循伯而與賀太平結怨,中柴進反間計而被柴進捉放;其後被貶官為沂州知府,在金軍入侵時降金,成為偽齊官吏,其後在曹州附近被燕青射殺 |
金成英 | 征討梁山時為林沖所殺 |
哈蘭生 | 在定風莊被魯智深用白金雷炸斷右臂右腿,傷重身亡 |
劉麒 | 進攻丁字坡時為武松所殺 |
孔厚 | 梁山受招安後投附金國,奉陳希真命向各雷將招撫降金,在曹州被雲天彪處死 |
真祥麟 | 隨陳希真投附完顏兀术,率軍攻擊岳飛,在青龍山大敗;隨完顏兀朮二打梁山泊時在頭關為李逵所殺 |
欒廷玉 | 在定風莊被林沖刺盲雙眼並砍去右臂,其後亡故 |
康捷 | 在梁山後泊截擊梁山軍時被燕青射傷,為戴宗所殺 |
范成龍 | 隨陳希真投附完顏兀术,隨完顏兀朮二打梁山泊時在頭關被梁山留守頭領引爆山寨葬身梁山 |
楊騰蛟 | 征討梁山時為林沖所殺 |
祝萬年 | 征討二龍山時為龐秋霞所擒,被林沖用來勒索金珠,因蓋天錫阻梁山人馬收取贖金,被林沖處決 |
劉麟 | 在劉廣死後投靠劉豫,被任為兗州守將,在金軍入侵時降金,後成為偽齊太子;因攻耦塘關大敗被完顏兀朮懷疑通敵,在開封跳城牆自盡 |
歐隄壽通 | 征討梁山時在後泊被困於沉螺舟淹死 |
韋揚隱 | 隨徐槐征討梁山,在徐槐死後繼續圍攻梁山,其後為林沖所殺 |
李宗湯 | 隨徐槐征討梁山,在徐槐死後繼續圍攻梁山,其後在二關被閘門壓死 |
唐猛 | 在梁山後泊截擊梁山軍時被武松挾掣,被雲天彪斬殺 |
聞達 | 攻青州時誤入埋伏,被史進擊倒,自刎 |
欒廷芳 | 征討梁山時在二關被呼延灼、李立引爆鋼輪火櫃炸死 |
「徐大刀」徐文 | 取代王進雷將地位,奉陳希真命混入大名府軍隊中,獲盧俊義拔擢;後殺害盧俊義,助金軍攻破大名府,其後成為偽齊將領,在牛頭山為高寵所殺 |
「賀鼻涕」賀太平 | 與蓋天錫結怨,在汴京陷落時被蓋天錫誣為主戰派,被完顏粘罕處死 |
陳念義 | 被公孫勝收伏 |
徐和 | 被公孫勝收伏 |
徐槐(虎林) | 率官軍征梁山,攻至二關;在梁山二關為公孫勝用法術所殺 |
召忻 | 率領召家村鄉勇馳援祝永清,在丁字坡被龐秋霞、扈三娘、扈成聯手擊殺 |
筍貫仙 | 《蕩寇志》中作「『筍冠道人』劉永錫」;被公孫勝收伏 |
任森 | 征討梁山時在二關為徐寧所殺 |
顏樹德(務滋) | 隨徐槐征討梁山,在徐槐被殺後於梁山頭關頭觸徐槐棺木而死 |
張鳴珂 | 向蓋天錫獻計阻撓猿臂寨與梁山交割金珠事;在金軍侵宋時隨張叔夜到汴京勤王,為張仲熊手下叛將所殺 |
汪恭人 | 為黃狗化身,在鄆城縣為李逵所殺 |
徐青娘 | 為青雉化身,在鄆城縣為李逵所殺 |
賈夫人 | 為妖狐化身,被公孫勝除滅 |
魏輔梁 | 被陳希真遊說復出,遣兒子魏平生到黃天蕩教完顏兀朮脫險,後在賣李谷被公孫勝燒死 |
真大義 | 重新投附陳希真,後成為偽齊官吏,在汶河邊為武松所殺 |
下表列出《雷鳴水滸滿江紅》中的人物關係。有關梁山忠義堂頭領以及雷將/散仙的人物關係,請參閱「施耐庵《水滸全傳》」中的「『前七十一回』人物關係」和「俞萬春《蕩寇志》」中的「人物關係」。
關係 | 人物 |
---|---|
父子 | 花榮-花逢春、董平-董芳、徐寧-徐晟、阮小二-阮良、韓滔-韓起龍、樊瑞-樊成、張青-張國祥、岳飛-岳雲、岳飛-岳雷、岳飛-岳霖、岳飛-岳震、岳飛-岳霆、牛皋-牛通、嚴奇-嚴成方、諸葛英-諸葛錦、宗方-宗良 |
父女 | 關勝-關玲、林沖-林素兒、阮小七-阮桂英、韓滔-韓起鳳、崔順-崔玉蓮 |
兄弟 | 呼天保-呼天慶、岳雲-岳雷-岳霖-岳震-岳霆 |
兄妹 | 扈成-扈三娘、龐萬春-龐秋霞、韓起龍-韓起鳳 |
夫妻 | 林沖-扈三娘、岳雲-關鈴、花逢春-阮桂英、樊成-林素兒、岳飛-李氏、牛皋-戚賽玉、岳雷-崔玉蓮、岳霖-柴玉香、岳震-雲霞公主 |
伯/叔姪 | 王進-王橫 |
叔姪 | 楊志-楊再興 |
堂兄弟 | 史進-史斌、星甫坦-皇甫端、施恩-施全 |
表妹夫-內表兄 | 伍尚志-岳飛 |
第一卷 | ||
第一章 | 豹子頭月夜憂敗戰 | 扈三娘柔情激英雄 |
第二章 | 公孫勝作法除徐槐 | 張叔夜奉詔討梁山 |
第三章 | 衝頭陣林沖斥群賊 | 守二關單矛誅四將 |
第四章 | 抒心曲宋公明懺悔 | 定大略吳學究設計 |
第五章 | 飛天虎巧遇豹子頭 | 羅真人義救武行者 |
第六章 | 寶珠寺扈成識寶鏡 | 碣石山林沖憶前緣 |
第七章 | 豹子頭再會高太尉 | 拉鼉將終成甕中鱉 |
第八章 | 運河畔神弓驚遠射 | 青州城義士出牢籠 |
第九章 | 雲公子氣盛爭先遣 | 呼延灼血勇戰群敵 |
第十章 | 入雲龍施法祭飛虎 | 朱軍師定計顯神機 |
第十一章 | 史英德義憤除惡霸 | 黑旋風性起摔康捷 |
第十二章 | 黑鐵牛大鬧鄆城縣 | 紫髯伯義別梁山泊 |
第十三章 | 傅都監果報野豬林 | 豹子頭臨訓玉山狼 |
第十四章 | 小由基技壓女飛衛 | 柴官人智激蓋天錫 |
第十五章 | 雲公子大意陷青州 | 柴旋風反間棄金珠 |
第十六章 | 瘦皮虎智鬥蓋青天 | 祝玉山退守猿臂寨 |
第十七章 | 夢前妻林沖傷往事 | 會業師希真定圖謀 |
第十八章 | 賀太平奢談將帥和 | 羅真人淺議攝魂法 |
第十九章 | 宋朝廷再議招安 | 猿臂寨巧定計謀 |
第二十章 | 觀神屏林沖歎人世 | 說三願玄女指迷途 |
第二十一章 | 飛虎入寨獻戰機 | 永清欺天瞞聖喻 |
第二十二章 | 宿元景談和梁山 | 吳學究計遣英雄 |
第二十三章 | 定風莊林沖中伏 | 丁字坡萬春神射 |
第二十四章 | 柴進言戲劉總管 | 林沖刀斬欒廷玉 |
第二十五章 | 樊瑞雷擊史谷恭 | 魯達大戰哈蘭生 |
第二十六章 | 王進錘打龍虎將 | 三娘刀斬堆花妖 |
第二十七章 | 天雄星喜逢地慧 | 女諸葛苦勸麗卿 |
第二十八章 | 三娘再戰女飛衛 | 劉廣命喪丁字坡 |
第二十九章 | 赤鬚龍初顯身手 | 苟寨主變節屈膝 |
第三十章 | 初試翼大鵬現威風 | 魂出竅英雄驚噩夢 |
第二卷 | ||
第一章 | 周武神救徒赴瓦崗 | 宋公明歸寨悲落雁 |
第二章 | 金兀朮猛奪遼皇宮 | 戴院長神行瓦崗寨 |
第三章 | 祝永清瘋狂身故 | 林教頭喜結良緣 |
第四章 | 大名府員外收猛將 | 燕京城王子舉金龍 |
第五章 | 璐安州宗弼敬忠勇 | 黃河畔世忠遇女傑 |
第六章 | 弑兄長仲熊終叛國 | 聞父喪宗弼暫收兵 |
第七章 | 瓦崗寨周武神歸天 | 埋石嶺柴官人遇親 |
第八章 | 岳武舉槍挑小梁王 | 宗考官義釋大鵬鳥 |
第九章 | 金兀朮兩路軍侵宋 | 郭天師六甲法退敵 |
第十章 | 李若水主辱臣死 | 蓋天錫獻城投敵 |
第十一章 | 徐文行刺玉麒麟 | 燕青亡命冷豔山 |
第十二章 | 因病重公明託柴進 | 言大義天彪斬孔厚 |
第十三章 | 鉤鐮槍大戰拐子馬 | 金兀朮一打梁山泊 |
第十四章 | 岳將軍冰上襲金營 | 宗元戎月下追良將 |
第十五章 | 岳鵬舉喜得湛盧劍 | 陳麗卿巧遇女諸葛 |
第十六章 | 辟邪巷知情悔悟 | 鴨嘴灘故技重施 |
第十七章 | 苟寨主喪生埋伏計 | 宋公明傳位知命終 |
第十八章 | 靈堂帳宗弼許宏願 | 聚義廳英雄分路程 |
第十九章 | 陳希真中計入火獄 | 女飛衛救父闖頭關 |
第二十章 | 武行者拳打雲天彪 | 入雲龍火燒郭天師 |
第二十一章 | 林沖三問岳鵬舉 | 槍矛一體火薪傳 |
第三卷 | ||
第一章 | 返敵陣二娘尋幼子 | 見寶刀金剛鬥太歲 |
第二章 | 尋英雄兄妹灑淚別 | 護元兇僧道初鬥法 |
第三章 | 武二郎仗義救老者 | 孟太公悔悟勸邦傑 |
第四章 | 魯提轄探智真長老 | 武二郎遇黑虎將軍 |
第五章 | 女諸葛大義勸兄長 | 楊再興單槍踹敵營 |
第六章 | 龐小妹殉情汶河渡 | 魯大師頓悟錢塘潮 |
第七章 | 武行者一冷入空門 | 宗元帥三呼渡河朔 |
第八章 | 大鵬鳥初戰赤鬚龍 | 阮家將生擒金兀朮 |
第九章 | 岳鵬舉調兵剿寇 | 楊再興趁夜襲營 |
第十章 | 撒手鐧破解楊家槍 | 岳元帥修改行軍令 |
第十一章 | 張國祥巧逢親生母 | 母大蟲智鬥畢應元 |
第十二章 | 岳元帥巧計間偽齊 | 混江龍豪言赴暹羅 |
第十三章 | 金兀朮驚怒囚劉豫 | 偽太子悔恨託遺孤 |
第十四章 | 林豹子槍挑赤鬚龍 | 燕小乙箭射蓋青天 |
第十五章 | 三英雄談笑入潮信 | 雙俠侶絕跡隱江湖 |
第十六章 | 入雲龍指點岳家將 | 皇甫端療治宋高宗 |
第十七章 | 辨忠奸高宗立將台 | 解軍糧英雄歸宋室 |
第十八章 | 衝番營高寵挑徐文 | 下戰書牛皋會宗弼 |
第十九章 | 挑滑車高英雄殉國 | 獻巧計岳公子出山 |
第二十章 | 殺番兵岳雲保家屬 | 贈神符關鈴結情緣 |
第二十一章 | 岳雲擲虎遇勁敵 | 董芳奪馬救聖駕 |
第二十二章 | 金彈子力壓千軍 | 韓彥直槍刺宗望 |
第二十三章 | 李俊投軍獻大禮 | 劉錡劫糧定勝局 |
第二十四章 | 壯士投江赴火海 | 巾幗擂鼓戰金山 |
第二十五章 | 高宗正名梁山泊 | 瘋僧戲阻入雲龍 |
第二十六章 | 圖偏安高宗遷都 | 拜武侯鵬舉淚落 |
第二十七章 | 宗弼反思尋秦檜 | 岳飛平亂遣牛皋 |
第二十八章 | 擒叛臣虎將勤王 | 召良帥賢后賜旗 |
第二十九章 | 王佐計設金蘭宴 | 楊欽暗獻軍機圖 |
第三十章 | 正軍法岳飛結怨仇 | 鬥武藝公子戰成方 |
第三十一章 | 岳飛探營中暗算 | 楊么通金失人心 |
第三十二章 | 宗弼五掃中原地 | 再興激戰小商河 |
第三十三章 | 惹權佞狀元赴北 | 索屍身英雄不歸 |
第三十四章 | 文龍雙槍敵眾將 | 燕青一弩除內鬼 |
第三十五章 | 張顯隻身擋鐵騎 | 王佐獨臂赴金營 |
第三十六章 | 王佐點醒夢中人 | 希真巧逢劉麗卿 |
第三十七章 | 知計謀文龍射書 | 明邪正曹寧弑父 |
第三十八章 | 王佐巧勸岳元帥 | 曹寧死戰金彈子 |
第三十九章 | 岳飛大破拐子馬 | 文龍暗傳雙槍法 |
第四十章 | 決死戰宗弼擺戰陣 | 請神機關玲失行蹤 |
第四十一章 | 三少年逐金兀朮 | 八大錘戰朱仙鎮 |
第四十二章 | 岳帥疾書滿江紅 | 高宗借酒釋兵權 |
第四十三章 | 掏肺腑王佐勸友 | 逆龍鱗鵬舉諫君 |
第四卷 | ||
第一章 | 說利害哈迷蚩識人 | 議和戰許貫忠論勢 |
第二章 | 秦宰相搖舌惑君王 | 眾英雄仗義救史斌 |
第三章 | 岳公子劫囚除敗類 | 金兀朮藉口犯中原 |
第四章 | 張俊爭功中敵計 | 岳飛解圍歎主庸 |
第五章 | 除心患金邦必殺飛 | 中圈套王貴恨失節 |
第六章 | 見金牌岳飛赴臨安 | 夢凶兆道悅勸忠良 |
第七章 | 辭官職張保追主帥 | 拆公文王橫知危情 |
第八章 | 戰群賊雙雄就義 | 述心懷孤臣表忠 |
第九章 | 宋高宗昧良定冤獄 | 周三畏寒心掛冠章 |
第十章 | 完顏亮野望題牆壁 | 施將軍忠心探囹圄 |
第十一章 | 東窗下夫妻設計 | 風波亭父子就義 |
第十二章 | 得噩耗夫人放岳雷 | 失勁敵宗弼感狐悲 |
第十三章 | 韋太后難見忠臣面 | 岳公子巧遇櫃中緣 |
第十四章 | 梁紅玉仗義出手 | 岳孝娥含恨歸天 |
第十五章 | 眾安橋施全刺賊 | 關帝廟地藏降妖 |
第十六章 | 柴娘娘大義釋私仇 | 王統制自盡贖己過 |
第十七章 | 五小義夜拜岳王墳 | 眾英雄議劫秦相府 |
第十八章 | 宗方智鬥秦相府 | 牛通力舉千斤閘 |
第十九章 | 救岳家雙雄小出手 | 投太行群雄大聚義 |
第二十章 | 靈隱寺瘋僧戲奸佞 | 燕京城宗弼思征伐 |
第二十一章 | 梁夫人玉碎楚州 | 岳公子兵出太行 |
第二十二章 | 擒兀朮牛皋笑死 | 遭萬口張俊果報 |
終章 | 瓜州渡金主遭殺戮 | 棲霞嶺民眾頌英雄 |
以下是《雷鳴水滸滿江紅》的大事年表。由於此書只在某些重要關節交代確切時間而非詳細記載全部情節的時間,因此下表對某些情節的發生時間只能根據上下文推斷(以「約」或甚至「?」表示)。此外,此書也存在頗多時間錯誤。其中一個例子是此書說完顏兀朮於「靖康二年四月」二打梁山泊,此後不久梁山大部分頭領撤離,在後泊與雲天彪激戰;而下文卻又說魯智深於「建炎元年三月」憶及「一年前的這場大戰」。但「靖康二年」和「建炎元年」其實是同一年(即都是1127年),作者這裡顯然把這兩個年號誤作兩年處理。另外又如此書說岳雷等於「紹興十八年歲末」拜祭岳飛,此後岳雷等上金頂鳳凰山;而下文卻又說韓世忠於「紹興十八年十月」到金頂鳳凰山請岳雷出師伐金,這裡出現了兩事件時間不協調的情況。另外,此書對多位人物的年齡也記載有誤,一個例子是岳雲和關鈴的年齡。根據此書,關鈴「比岳雲大一歲」,而岳雲死時(1141年)正當23歲,由此推算岳雲是在1118年(重和元年)出生,而關鈴則應在1117年(政和七年)出生。但根據《蕩寇志》,關鈴的父親關勝(《蕩寇志》稱「冠勝」)死於1115年(政和五年),關鈴不可能遲至1117年才出生,因此關鈴比岳雲應不只大一歲。
年期 | 大事 |
---|---|
崇寧年間(1102-1107) | 周侗在湯陰縣瓦崗窰定居。 |
? | 林沖與陳希義比武,陳希義謀害林沖,反中自家蠱毒身亡,陳希真懷恨林沖。
陳希真拜忽來道人俞萬春為師。 陳希真引高衙內調戲林娘子。 林沖活捉扈三娘,二人在梁山漸生情愫。 梁山攻破祝家莊、扈家莊。在孫立請求下,梁山軍放欒廷玉出逃。林沖欲娶扈三娘,宋江因私心將扈三娘嫁予王英。 扈成帶扈太公出逃,其後到延安府隱居。 龐萬春在滄州獲柴進接待,其後投附方臘,任昱嶺關太守。 史應在高唐州打死殷天賜武師,出逃。其後改名史英德,在沂州當牢子。 |
政和四年(1114)七月 | 盧俊義驚惡夢。俞萬春作法火燒忠義堂,此後俞萬春開始對梁山頭領施行咒禁,減低其戰鬥力。 |
重和元年(1118)十一月 | 陳希真在汶河渡與梁山軍大戰,金國皇子完顏兀朮化名宋璧,假意投附陳希真,刺探虛實。 |
宣和二年(1120) | 扈太公卒,扈成離開延安府往尋扈三娘。 |
宣和二年(1120)七月 | 張叔夜征討方臘。 |
宣和二年(1120)八月 | 李逵在汶河渡被擒,被囚於沂州大牢。史英德救護李逵。 |
? | 武松被官軍圍攻,逃至拔松山,被羅真人救至二仙山。雲天彪攻取泰安府。
徐槐攻破梁山二關。 |
宣和三年(1121)正月 | 張叔夜蕩平方臘。趙佶(宋徽宗)接納陳東上書,誅梁師成、李彥、朱勔、王黼;又接納張叔夜所奏,罷免高俅,將之刺配滄州。
韓世忠結識梁紅玉,其後兩人成親。 |
宣和三年(1121)二月 | 陳麗卿在濮州用蠱毒毒暈扈三娘,羅真人救扈三娘,將之送交九天玄女。林沖丟失濮州,逃返梁山,途中扈三娘託夢將家傳寶鏡贈予林沖,晁蓋託夢教林沖用寶鏡破解俞萬春咒禁。
呼延灼丟失嘉祥縣,逃返梁山。 宋江等訂立撫恤章程,重振梁山士氣。公孫勝向林沖借寶鏡畫符籙以破解俞萬春咒禁。 公孫勝以法術殺徐槐,梁山收復二關。陳希真、雲天彪率軍助攻梁山。 張叔夜奉詔征討梁山,賀太平、蓋天錫、王進參軍。 |
宣和三年(1121)約三月 | 林沖罵暈王進,連殺官軍四將。王進悔悟,私自離軍。
魯智深大鬧忠義堂,拆毀「忠義堂」牌匾。宋江悔悟,重立「聚義廳」牌匾,並樹起「替天行道,除宋安民」旗幟。 官軍將張橫、張順、白瓦爾罕押解往大名府,被朱仝、雷橫劫救,送回梁山。范天喜逃奔梁山。 羅真人將武松送至二龍山旁,武松遇扈成,合力佔據二龍山。 吳用定圍魏救趙之計。林沖等赴鹽山,途經二龍山,武松等隨林沖同往鹽山。 |
宣和三年(1121)約四月 | 林沖攻破滄州,任由百姓凌遲高俅。
官軍以沉螺舟攻後泊,並強攻二關,敗績,龐毅被俘。 虎翼山人馬轉投鹽山。龐萬春、龐秋霞到鹽山投附梁山軍。 張叔夜派雲龍、蓋天錫分別馳援大名府、青州。 官軍以飛城攻後泊,並強攻二關,呼延灼、李立用鋼輪火櫃炸毀二關,與官軍同歸於盡。 公孫勝企圖以法術殺張叔夜,失敗。 |
宣和三年(1121)約五月 | 林沖攻破青州,救出九名被囚頭領,殺知府范金門。
朱武定計從兗州、沂州救出九名被囚頭領。史英德投附梁山,拜史進為師。 雲龍攻取蛇角嶺。 蓋天錫進駐沂州,處死沂州知府邵循伯,與賀太平結怨。 李逵大鬧鄆城縣被擒,張叔夜秘密以李逵交換龐毅。 皇甫坦治療梁山多名受傷頭領,帶皇甫端到九華山學醫。 |
宣和三年(1121)約六月 | 雲龍攻滄州,敗績。
林沖佔據二龍山。蓋天錫派祝永清攻二龍山,祝萬年被擒。祝永清與林沖密議以金珠贖回祝萬年。 |
宣和三年(1121)七月 | 雲龍轉攻青州,在青州誤入埋伏,陣亡。
柴進施反間計誘蓋天錫阻撓梁山人馬收取贖金,捉放蓋天錫,包凌升任梁山頭領。祝萬年被殺,祝永清退守猿臂寨,與蓋天錫結怨。 林娘子魂魄現身二龍山寶珠寺與林沖訣別。 俞萬春、陳希真企圖攝取公孫勝魂魄,羅真人到梁山解救公孫勝。 |
宣和三年(1121)八月 | 羅真人施法術令梁山麥田豐收。
宿元景奉命向梁山招安,與梁山議和。 |
? | 九天玄女向林沖指點往事前程。
梁山接受朝廷招安,收復頭關、水泊,改組為義勇,但不受朝廷調遣。 曹松在青州投附梁山軍。扈三娘、皇甫端重歸梁山軍。 劉慧娘定計誘林沖誤入定風莊,樊瑞、王進助林沖脫險。劉慧娘被師傅老尼救走點化。其後劉慧娘在嵩山出家為尼。 官軍進攻丁字坡、二龍山,敗績。祝永清放雷丸,被晃瞎雙眼,林沖昏迷。 完顏兀朮表露身份,陳希真投附金國。其後陳希真辭官。 金將完顏忽追遼軍至真定府,為岳飛所殺。 |
宣和三年(1121)末 | 周侗、扈三娘帶林沖到瓦崗窰靜養。扈三娘在瓦崗窰建立寨柵,其後與程崗村聯手擊敗山賊。
梁山軍撤離鹽山、二龍山、滄州、青州。 陳希真開始用法迷惑祝永清,令祝永清發狂。 |
宣和四年(1122) | 林沖恢復神智。
岳飛、牛皋、湯懷、張顯、王貴在湯陰縣永和鄉程崗村組織鄉勇,守衛鄉村。 |
宣和四年(1122)中 | 陳希真等到金國參軍。 |
宣和五年(1123)正月 | 金軍攻陷遼燕京。遼將天山勇出逃,其後結識王進。 |
宣和五年(1123)末 | 公孫勝回二仙山向羅真人學法。 |
宣和六年(1124)春季 | 祝永清被陳希真下蠱毒,發狂致死。 |
宣和六年(1124)夏季 | 宋太公卒。 |
宣和六年(1124)秋季 | 林沖與扈三娘在瓦崗窰成親。 |
宣和七年(1125)正月 | 陳希真設調虎離山計,讓盧俊義受任為大名府總管。徐文混入大名府軍隊中,獲盧俊義拔擢。 |
? | 段景住在金國遇王進、天山勇,二人投附梁山。其後王橫亦投附梁山。
王進、天山勇奉派協防大名府。黃信、王橫奉派重佔冷艷山。 完顏兀朮首度侵宋。 |
宣和七年(1125)九月 | 完顏兀朮攻打璐安州,陸登堅守璐安州。 |
宣和七年(1125)十月 | 完顏兀朮攻陷璐安州,陸登自刎,完顏兀朮收陸文龍為義子,改其名為完顏文龍。 |
宣和七年(1125)十一月 | 完顏兀朮攻陷兩狼關,取得鐵滑車。其後趙佶退位,趙桓(宋欽宗)繼位。
韓世忠出逃,在黃河渡口遇李清照,受激勵留守當地組織義兵。 張仲熊投附金國,假意組織義勇。 |
靖康元年(1126)正月 | 張叔夜率軍到汴京勤王,張仲熊陣前倒戈。
宋國向金國割地納款,完顏兀朮退兵。 周侗在瓦崗窰辭世。 |
靖康元年(1126)二月 | 种師道率軍到汴京勤王。趙桓聽信張邦昌、李邦彥,种師道氣病,其後亡故。
梁王柴桂到青州迎娶李氏。 |
靖康元年(1126)三月 | 柴桂在大名府郊外遇柴進,託柴進代其送家眷回南寧州。 |
靖康元年(1126)約五月 | 岳飛到汴京應考武舉,在比武時殺柴桂。張邦昌欲殺岳飛,宗澤助岳飛逃返湯陰縣。其後柴排福承襲梁王封號。 |
靖康元年(1126)七月 | 完顏兀朮第二度侵宋。 |
靖康元年(1126)八月 | 俞萬春施法助完顏粘罕渡黃河,攻汴京。
完顏兀朮率軍入山東,濟南守將劉豫、兗州守將劉麟、猿臂寨守將苟桓降金。 |
靖康元年(1126)九月 | 岳飛等參加義勇,隸屬王彥。 |
靖康元年(1126)十月 | 沂州知府蓋天錫降金。 |
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 | 徐文刺殺盧俊義,金軍攻破大名府。燕青、王進逃奔冷艷山。郝思文帶關鈴轉移至海鹽縣。 |
靖康元年(1126)閏十一月 | 郭京詭稱演六甲大法,助金軍攻破汴京外城。 |
靖康元年(1126)十二月 | 宋江中風,柴進代理寨主職務。
曹州守將雲天彪斬殺孔厚,拒絕降金。 |
建炎元年(1127)正月 | 完顏粘罕囚禁趙佶、趙桓。
完顏兀朮一打梁山泊,以鐵浮屠、拐子馬擊破梁山鉤鐮槍陣。武松救龐秋霞,龐秋霞戀慕武松。 岳飛在黃河邊偷襲金軍,殺黑蠻龍。 |
建炎元年(1127)二月 | 金國廢黜趙佶、趙桓,李若水不屈被殺。
完顏兀朮撤軍回兗州。真祥麟率軍攻擊岳飛,在青龍山大敗。 |
建炎元年(1127)三月 | 金國立張邦昌為楚帝,完顏粘罕俘擄趙佶、趙桓北歸,張叔夜自刎。其後張邦昌主動退位,獲宋廷赦罪。
宋廷將岳飛革職,宗澤向岳飛贈送湛盧劍。 |
建炎元年(1127)四月 | 劉慧娘帶陳麗卿到嵩山,向其指點往事前程。
完顏兀朮二打梁山泊。雲天彪切斷梁山糧道。 九天玄女令宋江左眼復明。 宋江卒,柴進繼為梁山寨主。 |
建炎元年(1127)五月 | 公孫勝學成離山,火燒郭京,收伏徐和、陳念義、賈夫人。
陳希真施法焚燒梁山糧倉,梁山大部分頭領撤離,吳用等引爆山寨,與大批敵軍同歸於盡。陳麗卿捨身救父,陳希真脫險後裝瘋,秘密修練。 阮小七受傷獲救,其後化名蕭恩,帶女兒阮桂英到錢塘江邊隱居。 雲天彪在後泊截擊梁山軍,斬斷武松左臂,為亂軍所殺。魯智深等轉移至冷艷山;柴進等轉移至南寧州,輔佐柴排福。 張國祥與家人失散,遇段景住,隨段景住到蒙古。 趙構(宋高宗)在金陵繼為宋帝。 王佐勸岳飛投附楊么,被拒。岳飛母在岳飛背上刺上「精忠報國」。林沖向岳飛贈送瀝泉槍,傳授槍法。岳飛等投軍,此後逐漸形成岳家軍。 |
? | 金立劉豫為帝,建立偽齊政權。孟邦傑任偽齊河南府尹。完顏兀朮撤軍回國。
冷艷山攻滅風雲莊。 |
建炎二年(誤作建炎元年)(1128)三月 | 公孫勝將武松送往杭州六和寺請大惠禪師療治,又到兗州欲殺陳希真,為地藏王葉守一所阻。
魯智深上五臺山訪智真長老,獲賜偈語。 龐秋霞到杭州尋武松,隨武松赴山東。孟太公被劉猊打傷致死,死前致書孟邦傑勸其反正。武松殺劉猊。 劉慧娘到大名府勸劉麟反正,不果。 |
建炎二年(誤作建炎元年)(1128)四月 | 孟邦傑在開封反叛偽齊,擊敗李晟,投附岳家軍。岳飛在河間擊敗龐毅、張仲熊。 |
? | 偽齊軍、金軍追捕武松、龐秋霞,龐秋霞在汶河邊戰死。其後龐萬春離開冷艷山,到四川投附吳璘。
魯智深在六和寺坐化。武松在六和寺出家,取法號清忠。 林沖、扈三娘投奔冷艷山,林沖成為冷艷山寨主。樊瑞、裴宣等重佔芒碭山,樊瑞成為芒碭山寨主。柴進被奉為梁山總寨主。 |
紹興元年(1131) | 完顏兀朮第三度侵宋。 |
紹興二年(1132)三月 | 曹榮降金,完顏兀朮渡黃河,禮待李若水母親。 |
? | 完顏兀朮擊敗韓世忠,趙構渡長江出逃。宗澤卒。
岳飛在愛華山大破完顏兀朮,阮良在黃河擒完顏兀朮,被其脫逃。王橫、董芳、阮良加入岳家軍。 |
紹興四年(1134)六月 | 岳飛征討太湖,楊虎、戚方、楊再興等投附岳家軍。 |
紹興四年(1134)八月 | 牛皋在藕塘關大破金軍,藕塘關守將金節將其小姨戚賽玉嫁予牛皋。其後岳家軍收復襄陽六郡,戚賽玉生牛通。 |
紹興四年(1134)十二月 | 段景住病卒,遺命令張國祥南歸尋親。 |
紹興五年(1135)正月 | 張國祥在濟南打死金國皇子完顏赤,被畢應元追捕,逃至兗州,重遇孫二娘。孫二娘託人送張國祥到河間投附岳家軍,計除畢應元。
蓋天錫派酈瓊混入岳家軍,被燕青知悉。 |
紹興五年(1135)二月 | 燕青、岳飛行反間計,讓酈瓊送假信離間金國與偽齊。王貴奉派向張俊傳軍報,私吞張俊部分賞錢。 |
紹興五年(1135)三月 | 李俊向張俊自請出洋貿易。
劉麟攻耦塘關,大敗。 |
紹興五年(1135)五月 | 李俊駕船出洋。 |
? | 金廢劉豫,併吞偽齊,劉麟在開封跳城牆自盡,遺命將女兒劉麗卿送交劉慧娘照顧。 |
紹興五年(1135)八月 | 完顏兀朮第四度侵宋,至長江,杜充降金。金軍攻陷金陵,趙構逃至海鹽縣。郝思文殺杜充,林沖擊敗完顏兀朮,燕青射殺蓋天錫。
公孫勝收伏劉永錫,施法讓林沖假死。林沖,扈三娘到南方退隱,燕青繼為冷艷山寨主。 完顏兀朮到錢塘江邊,阮小七、張橫、張順捨身誘大批金軍被錢塘潮信淹死。花逢春帶阮桂英上冷艷山。 張邦昌、王鐸降金,出賣趙構,趙構被困牛頭山,岳飛率軍勤王,獲封為少保都督大元帥。完顏兀朮殺張邦昌、王鐸。 |
紹興五年(1135)九月 | 李俊在暹羅貿易獲利回國,用部分利錢資助冷艷山錢糧。
韓世忠在汝南收伏曹成,官復原職。 完顏兀朮派軍偷襲湯陰縣岳家莊,被岳雲、關鈴、劉光世殺敗。岳雲到牛頭山投軍。 西川留守宗方在金陵擊敗曹榮水師。 |
紹興五年(1135)十月 | 各路勤王軍在牛頭山擊退金軍。
李俊向韓世忠獻計,在黃天蕩大破完顏兀朮,李俊戰死。 趙構為梁山平反,在金陵鐘山敕建靖忠之廟。 |
紹興五年(1135)十一月 | 魏輔梁遣魏平生到黃天蕩教金軍掘通老鸛河,完顏兀朮脫險北歸。
公孫勝在賣李谷火燒魏輔梁,欲殺陳希真,再為葉守一所阻。 |
? | 趙構遷都臨安,岳飛請辭還鄉。
岳雲與關鈴成親。 |
紹興六年(1136) | 完顏兀朮收買秦檜。 |
紹興六年(1136)六月 | 程昌寓征討洞庭湖楊么,大敗。 |
紹興七年(1137)正月 | 楊么再敗程昌寓,獲得官軍車船和匠手高宣,在洞庭湖各水寨大造車船。 |
紹興七年(1137)秋季 | 完顏兀朮放秦檜回宋國,秦檜成為宋國大臣。 |
紹興八年(1138)正月 | 楊么稱大聖天王。 |
紹興八年(1138)秋季 | 苗傅、劉正彥在臨安發動政變,殺王淵,幽禁趙構。朱勝非密召岳飛勤王。
岳飛聯絡韓世忠,擒殺苗傅、劉正彥,平定苗劉事變。 |
紹興九年(1139) | 花逢春與阮桂英成親。 |
紹興九年(1139)正月 | 岳飛復職。 |
紹興九年(1139)約二月 | 岳飛、韓世忠征討楊么。
王佐在洞庭湖東耳木寨設鴻門宴欲殺岳飛,失敗被擒,被岳飛釋放。 楊欽向岳飛暗獻軍機圖,韓世忠攻取蛇盤山。 岳飛責罰戚方副將,戚方懷恨在心。 伍尚志以火牛陣擊敗岳家軍,獲封為駙馬,公主姚氏勸伍尚志反正。 王佐、嚴奇、嚴成方、羅延慶、楊欽、伍尚志暗投岳家軍。 戚方在潭州向岳飛射毒箭,岳飛得皇甫端仙丹救治,不追究戚方。 楊么暗通金國,完顏兀朮第五度侵宋。 韓世忠、岳飛大破五方陣、車船,擒殺楊么,花普方投降岳家軍。 楊再興抗擊金軍,在小商河陣亡。岳飛、韓世忠、張浚、劉錡在小商河口會師。 秦檜任相國,遣張九成到五國城探望趙佶、趙桓。湯懷送張九成到金軍營,為索回楊再興屍身而自刎。 |
紹興九年(1139)三月 | 燕青帶徐晟到小商河口加入岳家軍,在鳳凰山見戚方向岳飛射毒箭,射殺戚方。
完顏兀朮以鐵浮屠、拐子馬擊敗岳家軍。王佐自斷右臂,假意降金,向陸文龍告知其身世。 徐晟到劉錡軍中訓練牌刀陣。 |
紹興九年(1139)四月 | 陳希真在嵩山遇劉麗卿。
風會、曹榮、曹寧率軍偷襲臨安,李應勸曹寧反正,風會等潰敗。曹寧投附岳家軍。 秦檜派王俊到朱仙鎮投附岳家軍,負責監督軍糧。王俊冒功扣糧,被岳飛驅逐。 |
紹興九年(1139)五月 | 曹寧殺曹榮,被岳飛驅逐,王佐勸諫岳飛。曹寧衝金軍營,戰死。
徐晟以牌刀陣大破鐵浮屠、拐子馬,劉錡、岳飛在郾城大敗金軍。 陸文龍私離金軍回鄉,向董芳傳授雙槍法。 |
紹興九年(1139)六月 | 花逢春、樊成、狄雷加入岳家軍。
岳飛在朱仙鎮大破金軍金龍攪尾陣,陳希真施法讓完顏兀朮逃走。 岳飛寫《滿江紅.寫懷》。宋廷令岳飛等停戰。 |
紹興九年(1139)約七月 | 王佐勸岳飛退隱,不果。趙構在臨安宴請諸將,岳飛反對與金國和議,得罪趙構。
哈迷蚩到臨安與秦檜密談。 |
紹興九年(1139)九月 | 燕青、公孫勝到臨安訪許貫忠,許貫忠論天下大勢。
完顏亮征討太行山八字軍。 |
紹興十年(1140)三月 | 完顏亮敉平八字軍,擒史斌。燕青等殺孔彥舟,救史斌。 |
紹興十年(1140)五月 | 金國放宋國使節洪皓、張九成南歸。 |
紹興十一年(1141)正月 | 完顏兀朮第六度侵宋。 |
紹興十一年(1141)三月 | 金軍擊敗張俊,攻陷濠州。岳飛到濠州逐退金軍。 |
紹興十一年(1141)四月 | 秦檜與張俊勾結。
岳飛有意將女兒岳孝娥嫁予張國祥,令岳雲帶張國祥回岳家莊。 |
紹興十一年(1141)五月 | 王俊誣告岳飛。張俊威迫利誘王貴變節指控岳飛,將其調派往四川。 |
紹興十一年(1141)六月 | 趙構發十二道金牌召岳飛赴臨安。岳飛到鎮江金山寺訪道悅,許貫忠請道悅勸岳飛退隱,不果。 |
紹興十一年(1141)七月 | 宋廷召岳雲赴臨安。
完顏亮在臨安官道上埋伏,張保、王橫為救岳飛,戰死。 |
紹興十一年(1141)九月 | 宋廷拘禁岳飛、岳雲、張憲。宋、金秘密達成《紹興和議》。
許貫忠在臨安設法營救岳飛,結識劉允升、虞允文。 |
紹興十一年(1141)十月 | 大理寺正卿周三畏不願寃枉岳飛,私自離職,到朱仙鎮報信。秦檜以万俟卨、羅汝楫繼掌大理寺,嚴刑拷問岳飛等。
韓世忠質詢秦檜指控岳飛證據,秦檜答以「莫須有」。 |
紹興十一年(1141)十二月 | 劉允升在臨安派傳單述說岳飛寃屈,被完顏亮手下暗殺。虞允文赴四川尋王貴。
施全到臨安大理寺探望岳飛等。 岳飛、岳雲、張憲在大理寺風波亭被勒斃。 |
紹興十二年(1142)正月 | 周三畏到湯陰縣岳家莊報信,岳雷出逃,岳氏其餘家眷被押送臨安。
大理寺獄官倪完到朱仙鎮傳遞岳飛遺言。牛皋解散岳家軍,吉青帶一部分軍士上太行山脈金頂鳳凰山,牛皋等到臨安打探消息。 岳雷在瓜洲被捉,與歐陽從善越獄,逃入崔順府,結識崔玉蓮。其後岳雷結識韓起龍、韓起鳳、諸葛錦、牛通。崔順、崔玉蓮被捕下獄,被歐陽從善劫牢救出。 |
紹興十二年(1142)約二月 | 梁紅玉闖秦檜府,秦檜將岳氏家眷發配雲南,挑唆柴排福向岳家報仇。李直將岳飛等葬於棲霞嶺,岳孝娥被惡吏調戲,投井自盡。
牛皋等上金頂鳳凰山,牛皋任寨主。 施全在眾安橋行刺秦檜,為陳希真所阻,被捕殺。俞萬春、陳希真暗算公孫勝,陳希真被公孫勝燒去兩魂六魄,俞萬春被葉守一收伏。 |
紹興十二年(1142)三月 | 陳希真到嵩山隱居。 |
? | 岳氏家眷途經南寧州,柴排福欲報殺父之仇,被柴進、柴娘娘勸阻。柴排福、柴娘娘護送岳氏家眷到雲南。岳霆自請赴靈夏尋岳雷。其後岳霖與柴玉香成親,岳震與苗王女兒雲霞公主成親。 |
紹興十二年(1142)十二月 | 史進、史斌到金頂鳳凰山協助牛皋。王貴到金頂鳳凰山,自刎。 |
紹興十八年(1148)/紹興十七年(1147)十二月 | 岳雷、韓起龍、韓起鳳、諸葛錦、牛通到棲霞嶺拜祭岳飛,岳雷被擒。宗方、宗良聯合燕青等大鬧秦檜府,救出岳雷,同上金頂鳳凰山。 |
? | 牛皋在金頂鳳凰山豎起岳家軍大旗,號召抗金。
岳震帶岳氏家眷投奔金頂鳳凰山。其後岳霖、岳霆亦上金頂鳳凰山。 歐陽從善帶崔順、崔玉蓮投奔金頂鳳凰山。其後岳雷與崔玉蓮成親。 葉守一在臨安靈隱寺戲耍秦檜,秦檜生背瘡。 |
紹興十八年(1148)二月 | 完顏兀朮大殺金國主和派,準備侵宋。韓世忠奉派到楚州備戰。 |
紹興十八年(1148)七月 | 宋廷派李文升招安金頂鳳凰山,被牛皋逐走。 |
紹興十八年(1148)八月 | 完顏兀朮第七度侵宋,攻楚州,梁紅玉戰死。 |
紹興十八年(1148)約九月 | 趙構退隱拜佛,由趙昚監國。
牛通接戚賽玉上金頂鳳凰山。 |
紹興十八年(1148)十月 | 韓世忠到金頂鳳凰山遊說岳雷出戰,岳雷誓師伐金。 |
紹興十九年(1149)正月 | 岳雷在盤龍嶺大破金軍,牛皋擒完顏兀朮,完顏兀朮氣死,牛皋大笑而亡。 |
紹興十九年(1149)二月 | 岳雷班師赴臨安。臨安流傳譏刺秦檜、張俊民謠。 |
紹興二十五年(1155) | 秦檜卒。 |
紹興二十九年(1159) | 岳雷病卒。 |
紹興三十年(1160) | 完顏亮侵宋,金軍水師在唐島被李寶殲滅,陸軍在采石磯被虞允文擊敗。 |
紹興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 | 金軍將領耶律元宜兵變殺完顏亮,率軍北返。 |
紹興三十二年(1162)六月 | 趙構退位,趙昚(宋孝宗)繼為宋帝。 |
紹興三十二年(1162)七月 | 趙昚為岳飛平反。 |
? | 劉錡卒。 |
紹興三十二年(1162)十月 | 燕青、許貫忠、樊成、林素兒遊棲霞嶺岳飛廟。 |
18世紀 | 葉守一釋放俞萬春。其後俞萬春撰寫《蕩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