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白客星《星君傳奇》

內容概要

《星君傳奇》為當代大陸作家白白客星(本名白客新)所著,作為《蕩寇志》第一百二十九回以後的續書,講述梁山被徐槐奪取二關後得到九天玄女和唐朝名將的幫助,扭轉敗局,繼而消滅雷部,以及其後受招安、蕩平呂師囊以至移居夷州的故事。此書最初名為《新忽來道人傳》,是作者對其早期作品《忽來道人傳》的升級重置之作(《忽來道人傳》的故事情節與此書相似,但幫助梁山者為三國名將而非唐朝名將)。

小說首先交代全書的神話結構:一百零八星君在天庭與雷部結怨,一眾雷將/散仙聽聞星君下凡託生接受歷練,亦私自下凡託生向星君尋仇。與此同時,反叛天庭失敗的忽來道人俞賽天亦下凡收陳希真為徒,並暗助雷部對抗星君,以便在星君死亡後收取其星魂,用以鑄造星魂劍作為反攻天庭的利器。在俞賽天幫助下,雷部對星君連戰皆捷。但雷部的報復行動打亂了星君的歷練進程,實有違天意。正當梁山被攻破二關,面臨覆亡危機之際,九天玄女派五賢府中五名唐朝名將下凡拯救星君,玉帝也派隨殿天將白客新(即作者本人)、杜雲歌下凡追查俞賽天。

天庭神將幫助星君扭轉敗局,不但恢復被官軍奪取的梁山二關、頭關,還為梁山建造乾坤關,並用弱水覆蓋水泊,使梁山成為外敵無法入侵的堅固保壘。星君還進而攻打雷部佔據的州縣,先後攻破鄆城縣和濟州,擊滅徐槐和張叔夜的軍隊。但陳希真和雲天彪仍負隅頑抗,他們在俞賽天幫助下,將雷部殘餘組成蕩星軍,搶佔梁山的附屬山寨鹽山,並設置陷阱企圖伏擊宋江。結果蕩星軍在鹽山覆滅,雲、陳等人最終在向江南逃竄時被星君追殺,雷部全滅。

除了打敗雷部外,天庭神將亦幫助星君完成他們的歷練。一方面,他們促成以宋江為首的一批星君接受宋廷招安,並蕩平呂師囊領導的方臘殘餘勢力,但這批星君在完成蕩寇後卻被宋廷誣陷謀反,危在旦夕。另一方面,他們亦促成柴進在白龍山自立門戶,其後更率領另一批星君出海征服夷州暹羅國(請注意此書中的暹羅跟《水滸後傳》一樣並非今天的泰國,而是海島),在夷州建立周國,並及時救出被宋廷誣告的第一批星君。最後存活下來的兩批星君同在夷州安身立命,而重歸天庭的星君則與雷部和解。在故事末尾,俞賽天與玉帝和解,其後啟發俞萬春創作《結水滸傳》(即《蕩寇志》);而白客新則留居人間,其後創作《星君傳奇》,從而交代了《蕩寇志》和《星君傳奇》兩書的由來。

家族地位

《星君傳奇》是當代眾多「反蕩寇」小說之一。由於作者是國內論壇「蕩寇志吧」兩位吧主之一,此書在國內網民中有一定知名度。此書的一個有趣特點是把《水滸全傳》、《水滸後傳》和《蕩寇志》三書的關係融入到小說情節中。我們知道,《水滸全傳》與《水滸後傳》大致上是前後相繼的故事(這裡說「大致上」,是因為《水滸後傳》嚴格地說是「百回本」《水滸傳》而非《水滸全傳》的續書),而《蕩寇志》則是「七十回本」《水滸傳》的續書。《蕩寇志》的出現就像從中插入雷部蕩平梁山的故事,從而廢去《水滸全傳》後五十回(即「繁本征四寇」)中梁山受招安和征四寇的故事,以至《水滸後傳》中梁山餘眾到海外發展的故事。與此相對應,此書把「繁本征四寇」和《水滸後傳》的原有情節界定為一百零八星君的原來歷練進程,而雷部的出現打亂了這個進程。為作彌補,天庭神將在協助星君擊滅雷部後,還要幫助他們受招安,讓他們征討方臘殘餘呂師囊,並讓星君餘眾到海外發展,這樣此書便把《水滸全傳》、《水滸後傳》和《蕩寇志》三書的情節巧妙地結合起來。

此書的另一個特點是包含大量神仙、法術元素,使此書更像《西遊記》、《封神榜》等傳統志怪小說(但有趣的是此書中有一項法術元素「五聖魂」是借自當代國內一部科幻電視劇《鎧甲勇士》)。「水滸家族」中很多成員雖然都有講到神仙、法術,但這些神仙、法術並不起著壓倒性的作用;而在《星君傳奇》中,神將、法術卻在幾乎每場戰鬥中起著關鍵致勝作用,讀者看不到《蕩寇志》中的那些精彩智謀、器械較量。此外,此書還反覆強調「天意」的作用:測算天意的能力是軍師必須掌握的致勝之道,星君和雷部的勝敗在於他們對天意的順逆,甚至小說中各個人物的生死、際遇也是基於天意。但這麼一來,此書的故事情節便流於簡單化,讀來頗為乏味,

人物總結

梁山星君重要事蹟

下表總結《星君傳奇》中梁山星君的重要事蹟。

梁山星君重要事蹟
「呼保義/及時雨」宋江(公明) 為天魁星君高衍託生,獲九天玄女贈送護命丹;率梁山軍攻破濟州,在鹽山殲滅蕩星軍,並在無名府以護命丹擊破陳希真法術,除滅雷部;其後帶領二十六名頭領受招安,將梁山軍改組為蕩寇軍,征討呂師囊;蕩平呂師囊後在斷江山被俞賽天伏擊,自刎而亡
「玉麒麟」盧俊義 獲白客新、杜雲歌贈送消鬱丹去除心中鬱氣,在梁山後關擊滅召家軍;其後接受招安,蕩平呂師囊後在斷江山被俞賽天伏擊,自刎而亡
「智多星」吳用(加亮) 率軍到濟州亂石山救出梁山俘虜,並用計攻破鄆城縣,又用反間計引發雷部內訌,從而攻破濟州;其後接受招安,蕩平呂師囊後在斷江山被俞賽天伏擊,自刎而亡
「入雲龍」公孫勝 (參見「白龍山頭領重要事蹟」)
「豹子頭」林沖 原鎮守濮州,被白客新、杜雲歌瞬間轉移至乾坤關,奉派鎮守乾坤關;後被白客新帶至三賢山隱居,其後入海州救出被拘禁星君,手刃高俅,此後歸附周國,獲賜官爵
「雙鞭」呼延灼 原鎮守嘉祥縣,被白客新、杜雲歌瞬間轉移至乾坤關,後奉派鎮守乾坤關;其後接受招安,蕩平呂師囊後在清溪城被高俅誣陷拘禁,在海州被救出後歸附周國,獲賜官爵
「小旋風」柴進 (參見「白龍山頭領重要事蹟」)
「撲天雕」李應 (參見「白龍山頭領重要事蹟」)
「美髯公」朱仝 奉派協防鹽山,後任鹽山軍主帥;在鹽山下為單通所擒,在鹽山大牢中撞牆自盡
「花和尚」魯智深 從羅成學得撕人武術;後被白客新帶至三賢山隱居,其後入海州救出被拘禁星君,此後歸附周國,獲賜官爵
「没羽箭」張清 接受招安,蕩平呂師囊後在清溪城被高俅誣陷拘禁,在海州被救出後歸附周國,獲賜官爵
「金槍手」徐寧 (參見「白龍山頭領重要事蹟」)
「神行太保」戴宗 進攻濟州時綁架王進老母以脅迫王進投降,其後又將雲天彪、陳希真首級送交張叔夜以促成招安;蕩平呂師囊後在清溪城為俞賽天所殺
「赤髮鬼」劉唐 原被官軍囚於青州,被吳用救出;其後接受招安,蕩平呂師囊後在清溪城被高俅誣陷拘禁,在海州被救出後歸附周國,獲賜官爵
「黑旋風」李逵(又名李鐵牛) 原被官軍囚於沂州,被吳用救出;進攻濟州時綁架王進老母以脅迫王進投降;馳援鹽山時在護星河山洞旁側引爆狂暴彈與唐猛同歸於盡
「九紋龍」史進 (參見「白龍山頭領重要事蹟」)
「沒遮攔」穆弘 (參見「白龍山頭領重要事蹟」)
「插翅虎」雷橫 奉派協防鹽山,後任鹽山軍副帥;在鹽山下為王勇所擒,在鹽山大牢中撞牆自盡
「混江龍」李俊 (參見「白龍山頭領重要事蹟」)
「立地太歲」阮小二 原被官軍囚於青州,被吳用救出;其後接受招安,蕩平呂師囊後在清溪城被高俅誣陷拘禁,在海州被救出後歸附周國,獲賜官爵
「船火兒」張橫 (參見「白龍山頭領重要事蹟」)
「短命二郎」阮小五 原被官軍囚於青州,被吳用救出;其後接受招安,蕩平呂師囊後在清溪城被高俅誣陷拘禁,在海州被救出後歸附周國,獲賜官爵
「浪裡白條」張順 (參見「白龍山頭領重要事蹟」)
「活閻羅」阮小七 原被官軍囚於青州,被吳用救出;其後接受招安,征討呂師囊時在清溪河生擒呂師囊,後在清溪城被高俅誣陷拘禁,在海州被救出後歸附周國,獲賜官爵
「浪子」燕青(又名燕小乙) 被白客新帶至三賢山隱居,其後入海州救出被拘禁星君,此後歸附周國,獲賜官爵
「神機軍師」朱武 (參見「白龍山頭領重要事蹟」)
「鎮三山」黃信 原被官軍囚於沂州,被吳用救出;其後接受招安,蕩平呂師囊後在清溪城被高俅誣陷拘禁,在海州被救出後歸附周國,獲賜官爵
「醜郡馬」宣贊 (參見「白龍山頭領重要事蹟」)
「井木犴」郝思文 攻鄆城縣時為傅玉所殺
「百勝將」韓滔 接受招安,蕩平呂師囊後在清溪城被高俅誣陷拘禁,在海州被救出後歸附周國,獲賜官爵
「天目將」彭玘 接受招安,蕩平呂師囊後在清溪城被高俅誣陷拘禁,在海州被救出後歸附周國,獲賜官爵
「聖水將軍」單廷圭 《水滸傳》中作「單廷珪」;製作聖水槍,助徐績攻破黑犀河;其後接受招安,蕩平呂師囊後在清溪城被高俅誣陷拘禁,在海州被救出後歸附周國,獲賜官爵
「神火將軍」魏定國 製作神水車,助徐績攻破黑犀河;其後接受招安,蕩平呂師囊後在清溪城被高俅誣陷拘禁,在海州被救出後歸附周國,獲賜官爵
「聖手書生」蕭讓 接受招安,蕩平呂師囊後在清溪城被高俅誣陷拘禁,在海州被救出後歸附周國,獲賜官爵
「鐵面孔目」裴宣 接受招安,蕩平呂師囊後在清溪城被高俅誣陷拘禁,在海州被救出後歸附周國,獲賜官爵
「摩雲金翅」歐鵬 原被官軍囚於沂州,被吳用救出;其後接受招安,蕩平呂師囊後在清溪城被高俅誣陷拘禁,在海州被救出後歸附周國,獲賜官爵
「火眼狻猊」鄧飛 接受招安,蕩平呂師囊後在清溪城被高俅誣陷拘禁,在海州被救出後歸附周國,獲賜官爵
「錦毛虎」燕順 原被官軍囚於曹州,被吳用救出;攻打濟州時在中軍營盤為陳希真所殺
「轟天雷」凌振 死前遺下「星君炮」,用以收復梁山二關
「神算子」蔣敬 在梁山軍馳援鹽山時留守梁山並權充軍師;其後接受招安,蕩平呂師囊後在清溪城被高俅誣陷拘禁,在海州被救出後歸附周國,獲賜官爵
「紫髯伯」皇甫端 接受招安,蕩平呂師囊後在清溪城為高俅所殺
「矮腳虎」王英 攻打濟州時在中軍營盤為陳麗卿所殺
「一丈青」扈三娘 馳援鹽山時在護星河山洞旁側為陳希真所殺
「喪門神」鮑旭 原被官軍囚於青州,被吳用救出;攻打濟州時在中軍營盤為祝永清所殺
「混世魔王」樊瑞 (參見「白龍山頭領重要事蹟」)
「玉臂匠」金大堅 接受招安,蕩平呂師囊後在清溪城被高俅誣陷拘禁,在海州被救出後歸附周國,獲賜官爵
「鐵笛仙」馬麟 接受招安,蕩平呂師囊後在清溪城被高俅誣陷拘禁,在海州被救出後歸附周國,獲賜官爵
「通臂猿」侯健 率軍攻地虎關,被地虎聖魂襲擾,為欒廷玉所殺
「鐵扇子」宋清 接受招安,蕩平呂師囊後在清溪城被高俅誣陷拘禁,在海州被救出後歸附周國,獲賜官爵
「打虎將」李忠 (參見「白龍山頭領重要事蹟」)
「金錢豹子」湯隆 (參見「白龍山頭領重要事蹟」)
「旱地忽律」朱貴 原被官軍囚於青州,被吳用救出;其後接受招安,蕩平呂師囊後在清溪城被高俅誣陷拘禁,在海州被救出後歸附周國,獲賜官爵
「笑面虎」朱富 接受招安,蕩平呂師囊後在清溪城被高俅誣陷拘禁,在海州被救出後歸附周國,獲賜官爵
「鐵臂膊」蔡福 抵禦陳希真進攻時為救蔡慶被陳麗卿射殺
「一枝花」蔡慶 (參見「白龍山頭領重要事蹟」)
「催命判官」李立 原被官軍囚於曹州,被吳用救出;攻打濟州時為劉廣所殺
「青眼虎」李雲 接受招安,蕩平呂師囊後在清溪城被高俅誣陷拘禁,在海州被救出後歸附周國,獲賜官爵
「石將軍」石勇 原被官軍囚於曹州,被吳用救出;在攻破鄆城縣時欲殺徐槐報仇,為李宗湯所殺
「菜園子」張青 攻打濟州時在中軍營盤被陳麗卿射殺
「母夜叉」孫二娘 攻打濟州時在中軍營盤被陳麗卿射傷,及時放出信號彈示警;馳援鹽山時在護星河山洞旁側為陳麗卿所殺
「鼓上蚤」時遷 (參見「白龍山頭領重要事蹟」)
「金毛犬」段景住 (參見「白龍山頭領重要事蹟」)

天庭神將重要事蹟

下表總結《星君傳奇》中天庭神將的重要事蹟。

天庭神將重要事蹟
「左門神」秦瓊(叔寶) 為唐朝開國功臣,死後成為五賢府神將;後奉九天玄女命下凡助星君對抗雷部,鎮守乾坤關;在雷部覆滅後回歸天庭
徐績(茂公) 為唐朝開國功臣,死後成為五賢府神將;後奉九天玄女命下凡助星君對抗雷部,任梁山軍軍師,向星君傳達天意,並引領柴進到白龍山開創事業;馳援鹽山時在雙幽丘自我犧牲,故意被單通射殺,回歸天庭
「混世魔王」程咬金 為唐朝開國功臣,死後成為五賢府神將;後奉九天玄女命下凡助星君對抗雷部,在雷部覆滅後回歸天庭
「冷面寒槍」羅成 擒殺單通,成為唐朝開國功臣,死後成為五賢府神將;後奉九天玄女命下凡助星君對抗雷部,馳援鹽山時在雪獒堡為贖前世罪故意被單通殺死,回歸天庭
「右門神」尉遲恭(敬德) 為唐朝開國功臣,死後成為五賢府神將;後奉九天玄女命下凡助星君對抗雷部,在雷部覆滅後回歸天庭
白客新 原為隨殿天將,奉派追查俞賽天,下凡後為梁山築起乾坤關,幫助星君對抗雷部,助童貫剿滅方臘,促成白龍山大聚義,其後又幫助林沖等避開招安,手刃高俅;在海州遇孟紫芸後留於凡間,與孟紫芸成親,並撰寫《星君傳奇》
杜雲歌 原為隨殿天將,奉派追查俞賽天,下凡後為梁山築起乾坤關,幫助星君對抗雷部,助童貫剿滅方臘,促成白龍山大聚義,其後又幫助周軍征服暹羅,並查出俞賽天身份,將俞賽天押回天庭

梁山招賢堂頭領重要事蹟

下表總結《星君傳奇》中梁山招賢堂頭領(指一百零八星君以外的梁山頭領)的重要事蹟。

梁山招賢堂頭領重要事蹟
鄧天保 鹽山頭領,在鹽山北為陳麗卿所殺
王大壽 鹽山頭領,在鹽山西為雲天彪所殺
秦會 原為蛇角嶺寨主,後遷往鹽山,在鹽山寨為陳希真所殺
張大能 原為蛇角嶺頭領,後遷往鹽山,在蕩星軍攻破鹽山後逃至梁山報信,並隨梁山軍馳援鹽山,在護星河山洞外為聞達所殺
趙富 原為虎翼山寨主,後遷往鹽山,在鹽山東為王勇所殺
王飛豹 原為虎翼山頭領,後遷往鹽山,在鹽山南為單通所殺

白龍山頭領重要事蹟

下表總結《星君傳奇》中白龍山頭領的重要事蹟。

白龍山頭領重要事蹟
「小旋風」柴進 原為梁山頭領,被徐績激發復國志並帶至白龍山為第二任寨主,白龍山大聚義後將白龍軍改組為周軍並任主帥;其後率周軍攻滅暹羅,建立周國,自任周王,並獲宋廷敕封
「撲天雕」李應 原為梁山頭領,率暗兵入鄆城縣,裡應外合攻破鄆城縣,在梁山與柴進結盟;後轉投白龍山,白龍山大聚義後任周軍副帥;進攻暹羅時生擒暹羅佞臣劉風強、張子豪,成為周國開國功臣
「神機軍師」朱武 原為梁山頭領,被官軍囚於青州,被吳用救出;馳援鹽山時定策堅守護星河山洞;後轉投白龍山,白龍山大聚義後任正軍師,進攻暹羅時定計攻取金鰲島,成為周國開國功臣
「入雲龍」公孫勝 原為梁山頭領,獲徐績幫助增強法力並學會測算天意;後轉投白龍山,白龍山大聚義後任副軍師,其後成為周國開國功臣
「天戟戰神」呂嘯 舅父、母被夏成害死,殺夏成後逃至滄州,獲柴進接濟,後投附田虎,獲封為左龍將軍;離棄田虎後率眾到白龍山嘯聚,成為第一任寨主,後擁柴進為寨主,白龍山大聚義後任馬軍總將;其後成為周國開國功臣
「巨斧龍」程豪 父親被流寇殺害,除滅流寇後起反宋之意,後投附田虎,獲封為右龍將軍;被田虎責罰後率眾潛至曹州,與白龍山人馬合力攻取曹州後投附白龍山;其後成為周國開國功臣
「金棍王」文錦 在曹州亂墳崗救田虎,後投附田虎;其後隨呂嘯嘯聚白龍山,白龍山大聚義後任步軍總將;進攻暹羅時生擒暹羅王馬賽真,成為周國開國功臣
「赤頭狼」項達 隨文錦投附田虎,後轉投白龍山;其後成為周國開國功臣
「縱天鷹」龍華 隨文錦投附田虎,後轉投白龍山;其後成為周國開國功臣
「黃面豹」柳祖 原為廬州武官,被陷害發配曹州,獲白龍山人馬釋放後投附白龍山,其後成為周國開國功臣
「金刀將」陸全 原為廬州武官,被陷害發配曹州,獲白龍山人馬釋放後投附白龍山,其後成為周國開國功臣
「金槍手」徐寧 原為梁山頭領,轉投白龍山,其後成為周國開國功臣
「神拳聖」端木北 隨文錦投附田虎,後轉投白龍山;其後成為周國開國功臣
「鐵腿豪」端木南 隨文錦投附田虎,後轉投白龍山;其後成為周國開國功臣
「九紋龍」史進 原為梁山頭領,被官軍囚於青州,被吳用救出;後轉投白龍山,其後成為周國開國功臣
「沒遮攔」穆弘 原為梁山頭領,被官軍囚於沂州,被吳用救出;後轉投白龍山,其後成為周國開國功臣
「赤錘虎」喬洪 在曹州開客棧,結識時遷,後投奔白龍山;其後成為周國開國功臣
「環刀虎」修昂 在曹州開客棧,結識時遷,後投奔白龍山;其後成為周國開國功臣
「混江龍」李俊 原為梁山頭領,被官軍囚於沂州,被吳用救出;馳援鹽山時在護星河建立水寨,守護梁山軍前隊;後轉投白龍山,白龍山大聚義後任水軍總將,其後成為周國開國功臣
「船火兒」張橫 原為梁山頭領,率水軍偷襲黑犀河,失手被擒,後被救回;後轉投白龍山,其後成為周國開國功臣
「浪裡白條」張順 原為梁山頭領,率水軍偷襲黑犀河,失手被擒,後被救回;後轉投白龍山,其後成為周國開國功臣
「黑面虎」王亮 程豪徒弟,隨程豪投附田虎,後轉投白龍山;其後成為周國開國功臣
「醜郡馬」宣贊 原為梁山頭領,轉投白龍山,其後成為周國開國功臣
「百刑手」鄭先 投附田虎,獲封為刑部尚書;後隨程豪投奔白龍山,白龍山大聚義後任行刑正總管;其後成為周國開國功臣
「小華佗」華傑 被田虎脅迫入伙,獲封為紫金醫官;後隨程豪投奔白龍山,白龍山大聚義後任總醫官;其後成為周國開國功臣
「火藥神」胡玄通 發明神木炮,協助蕩平王慶,獲宋廷任命為火藥局總管;後辭官先後投附梁山軍、白龍軍,用神火炮攻破雪獒堡,白龍山大聚義後任火器總管;進攻暹羅時用煙花彈取得暹羅民心,成為周國開國功臣
「混世魔王」樊瑞 原為梁山頭領,轉投白龍山,任護軍法師,其後成為周國開國功臣
「赤鬚龍」費保 投附方臘,獲封為水軍總管,後轉投白龍山,組織水軍;其後成為周國開國功臣
「捲毛虎」倪雲 投附方臘,獲封為水軍總管,後轉投白龍山,組織水軍;其後成為周國開國功臣
「太湖蛟」卜青 投附方臘,獲封為水軍總管,後轉投白龍山,組織水軍;其後成為周國開國功臣
「瘦臉熊」狄成 投附方臘,獲封為水軍總管,後轉投白龍山,組織水軍;其後成為周國開國功臣
「打虎將」李忠 原為梁山頭領,被官軍囚於青州,被吳用救出;其後轉投白龍山,成為周國開國功臣
「金錢豹子」湯隆 原為梁山頭領,研製烈火彈,用以攻破鄆城縣;後轉投白龍山,任軍械總管,其後成為周國開國功臣
「一枝花」蔡慶 原為梁山頭領,轉投白龍山,任行刑副總管,其後成為周國開國功臣
「鼓上蚤」時遷 原為梁山頭領,參與行刺陳希真失手被擒,招出蔡京勾結梁山事,被陳希真誤以為被其錯殺,乃得脫逃;其後投奔白龍山,從鄭先學得製造人皮面具技術,假扮康捷誘張叔夜誤入象牙村;白龍山大聚義後任軍情正總管,其後成為周國開國功臣
「金毛犬」段景住 原為梁山頭領,轉投白龍山,任軍情副總管,其後成為周國開國功臣

星君陣營其他人物重要事蹟

下表總結《星君傳奇》中星君陣營(指梁山星君、招賢堂和白龍山)其他人物(包括星君陣營頭領的親眷和部分頭目)的重要事蹟。

星君陣營其他人物重要事蹟
何成 原為江州漁民,隨張順上梁山,成為張順心腹頭目;隨張順偷襲黑犀河受傷,逃回乾坤關報信
狄魚兒 按天意赴梁山嫁給宋江,獻裡應外合之計,助宋江攻破濟州;聞知宋江死難後在清溪城自刎
宋太公 在梁山壽終
許三益 在濮州投附梁山軍,成為水軍頭目,其後到梁山協防後泊,在抵禦召家軍進攻時為高梁所殺
蔣飛魚 在濮州投附梁山軍,成為水軍頭目,其後到梁山協防後泊,在抵禦召家軍進攻時為召福、召壽所殺
莊火 在濮州投附梁山軍,成為水軍頭目,其後到梁山協防後泊,在抵禦召家軍進攻時為召忻所殺
何增光 在濮州投附梁山軍,成為水軍頭目,其後到梁山協防後泊,在抵禦召家軍進攻時為救李俊為召忻所殺
王進 原為雷將之一,投附張叔夜,協防濟州,因老母被梁山挾持而投降梁山,成為林沖屬下頭目;隨梁山軍馳援鹽山時為雲天彪所殺
劉力 原為象牙村正村主,假扮魯智深誘張叔夜誤入象牙村,助白龍山殲滅張叔夜軍,後加入白龍山,成為頭目
謝坤 原為象牙村副村主,假扮梁山軍副將誘張叔夜誤入象牙村,助白龍山殲滅張叔夜軍,後加入白龍山,成為頭目

雷將/散仙重要事蹟

下表總結《星君傳奇》中雷將/散仙的重要事蹟。

雷將/散仙重要事蹟
張叔夜 率軍征討方臘,被童貫搶功;後統率山東蕩寇軍在濟州對抗梁山,為懲處雲天彪引致雷部內訌,在濟州陷落時為秦瓊所擒,被迫簽降書;其後奉詔招安梁山,又到海州敕封周國君臣,並追封已故星君;最終在抗金戰爭中戰死
張伯奮 在濟州陷落時為阮小二、阮小五所擒,被迫簽降書;後在抗金戰爭中戰死
張仲熊 在濟州陷落時為阮小七所擒,被迫簽降書;後在抗金戰爭中戰死
雲天彪 率軍馳援鄆城縣,為救雲龍私通梁山,率部移駐濟州,事情敗露後在濟州被張叔夜下獄,後被陳希真劫獄救出;此後成為陳希真部下,向江南逃竄時在無名府為盧俊義所殺
陳希真 師從俞賽天在潛心山學道,率軍偷襲梁山,在「口袋陣」覆沒;後重組官軍,並馳援濟州,與張叔夜內訌後返潛心山;後組成蕩星軍,在鹽山被擊滅,向江南逃竄時在無名府為宋江所殺
鄧宗弼 濟州陷落時在府衙為林沖所殺
辛從忠 守禦濟州時在東門外為李應所殺
張應雷 濟州陷落時在府衙為羅成所殺
陶震霆 守禦濟州時在西門外為張清所殺
龐毅 率軍馳援濟州,在亂石山為程咬金所殺
劉廣 為救劉慧娘私通梁山,事情敗露後在濟州被張叔夜下獄,逃獄時在濟州城外為尉遲恭所殺
苟桓 偷襲梁山時在梁山後關為魯智深所殺
畢應元 偷襲白龍山時在斷英林為文錦所殺
「玉山郎」祝永清 在雪獒堡抵禦白龍軍時被柴進用火槍打死
「女飛衛」陳麗卿 偷襲梁山時在梁山後關被羅成擊傷毀容;向江南逃竄時在無名府為宋江所殺
雲龍 在乾坤關外搞砸劉慧娘美人計,為秦瓊所擒,被釋放後逃至濟州;向江南逃竄時在無名府為救雲天彪被燕青射殺
「女諸葛」劉慧娘 在乾坤關外企圖向秦瓊施美人計,失敗被擒,被釋放後逃至濟州;在濟州病逝,臨死前製作狂暴彈
風會 在雪獒堡抵禦梁山軍時為秦瓊所殺
傅玉 自願留在鄆城縣助徐槐守城,在鄆城縣陷落時為宣贊所殺
蓋天錫 濟州陷落時在府衙為秦瓊所殺
金成英 率軍偷襲白龍山,在斷英林為呂嘯所殺
哈蘭生 守禦鄆城縣時在黑犀河被羅成打傷,導致右臂失去神力;其後自願留在鄆城縣助徐槐守城,在鄆城縣陷落時為史進所殺
劉麒 守禦鄆城縣時在黑犀河為林沖所殺
孔厚 濟州雷部內訌時在府衙被張叔夜射殺
真祥麟 向江南逃竄時在無名府為黃信所殺
奱廷玉 在雪獒堡抵禦白龍軍時為李應所殺
康捷 在濟州被時遷嚇死
范成龍 向江南逃竄時在無名府為劉唐所殺
楊騰蛟 馳援濟州時在象牙村為程豪所殺
祝萬年 偷襲梁山時在鄆城縣外為李應所殺
劉麟 守禦鄆城縣時在黑犀河為冰水所困,被張順斬殺
歐陽壽通 潛入護星河企圖偷襲梁山軍,為李俊所殺
韋揚隱 攻打梁山時在梁山頭關被張清、徐寧聯手擊殺
李宗湯 在鄆城縣陷落時欲救徐槐,為呼延灼所殺
唐猛 用狂暴彈炸開護星河山洞側壁以偷襲梁山軍,被李逵引爆狂暴彈炸死
聞達 在護星河山洞旁側偷襲梁山軍時為魯智深所殺
欒廷芳 偷襲梁山時身陷地虎關受重傷,為徐寧所殺
賀太平 濟州陷落時在府衙為程咬金所殺
陳念義 順應天意自盡
徐和 順應天意自盡
徐槐(虎林) 組織鄆城軍攻至梁山二關,為天庭神將所敗,退守鄆城縣;在鄆城縣陷落後與吳用決鬥被擒,被梁山軍眾將殺死
召忻 應陳希真之邀帶領召家軍重投其麾下,偷襲梁山,攻取後泊,在後關隙地為盧俊義所殺
劉永錫 順應天意自盡
「救命將軍」任森 攻打梁山時在梁山三關外為羅成所殺
顏樹德 攻打梁山時在梁山三關外為程咬金所殺
張鳴珂 主動退出雷部與星君之戰,被宋廷任命為海州知府,奉九天玄女命放林沖等和周軍人馬入海州救出被拘禁星君;其後在抗金戰爭中戰死
汪恭人 在鄆城縣陷落前夕為徐槐所殺
徐青娘 在鄆城縣陷落前夕為徐槐所殺
賈夫人 順應天意自盡
魏輔梁 應陳希真之邀重投其麾下,在鹽山陷落時自刎
真大義 應陳希真之邀重投其麾下,在鹽山陷落時為李應所擒,其後在梁山被處決

招賢堂叛將重要事蹟

下表總結《星君傳奇》中招賢堂叛將(指叛投官軍的梁山招賢堂頭領)的重要事蹟。

招賢堂叛將重要事蹟
馬元 偷襲白龍山時在斷英林為柳祖所殺
皇甫雄 偷襲白龍山時在斷英林為陸全所殺
呼延綽 在象牙村為文錦所擒,其後在白龍山被處決

人物關係

下表列出《星君傳奇》中的人物關係。有關梁山星君以及雷將/散仙的人物關係,請參閱「施耐庵《水滸全傳》」中的「『前七十一回』人物關係」和「俞萬春《蕩寇志》」中的「人物關係」。

關係人物
兄弟 端木北-端木南
夫妻 宋江-狄魚兒
表兄弟 秦瓊-羅成、喬洪-修昂

回目

引子賽天下凡圖星魂
第一回天庭神將助星君
第二回梁山軍收復本寨
第三回雙神將築乾坤關
第四回雲天彪橫遭慘敗
第五回黑犀河雙張就擒
第六回仗水火徐績破敵
第七回石寶夜襲烏龍嶺
第八回童貫奇兵擒方臘
第九回尉遲恭箭射高俅
第十回程咬金斧劈龐毅
第十一回女諸葛計敗就擒
第十二回雲劉暗合梁山軍
第十三回徐虎林困獸猶鬥
第十四回吳用暗兵入鄆城
第十五回星君月夜滅徐槐
第十六回希真誤入口袋陣
第十七回羅成毒算陳麗卿
第十八回陳希真命懸一線
第十九回宋江鄆城安民心
第二十回天貴星起復國志
第二十一回斷金亭雙星結義
第二十二回柴進入主白龍山
第二十三回得天助時遷脫險
第二十四回巨斧龍潛入曹州
第二十五回小旋風奇襲曹州
第二十六回宋公明娶妻成婚
第二十七回張叔夜兵指山東
第二十八回康捷慘死濟州城
第二十九回叔夜誤入象牙村
第三十回呼保義出兵濟州
第三十一回四散仙順天自盡
第三十二回陳老道強勢回歸
第三十三回三軍師聯手施計
第三十四回濟州城雷部自亂
第三十五回希真劫獄救天彪
第三十六回召忻突襲破後泊
第三十七回玉麒麟重振神威
第三十八回成英命絕斷英林
第三十九回陶辛捨命護城池
第四十回王進舉火降星君
第四十一回秦瓊地窖擒渠魁
第四十二回玄女臨凡說叔夜
第四十三回宋徽宗貶謫雲陳
第四十四回雙幽將相助雷部
第四十五回蕩星軍力奪鹽山
第四十六回忽來道人別雷部
第四十七回及時雨中計遇伏
第四十八回單通復仇誅羅成
第四十九回茂公捨身順天意
第五十回白客新薦胡玄通
第五十一回白龍軍破雪獒堡
第五十二回混江龍計斬壽通
第五十三回李逵頭撞狂暴彈
第五十四回雷部敗走潛心山
第五十五回白龍寨群英聚義
第五十六回無名府雷部全滅
第五十七回朱武智取金鱉島
第五十八回柴進夷州稱周王
第五十九回星君全夥受招安
第六十回蕩寇軍橫掃江南
第六十一回斷江山星主殞命
第六十二回眾星君命懸一線
第六十三回海州城高俅就擒
第六十四回釋前嫌星雷和解
第六十五回周國島星君重聚
結子客新撰星君傳奇

大事年表

以下是《星君傳奇》的大事年表,《星君傳奇》對故事情節的時間絕大多數有清晰而準確的記載,而且其時間能與《蕩寇志》接合。

年期大事
漢代 忽來道人俞賽天在花果山遇齊天大聖孫悟空,被孫悟空任為參謀。
? 孫悟空大鬧天宮,雷部諸將傷亡慘重,一百零八星君未及馳援,雙方結下仇怨。

孫悟空被如來鎮於五指山下。天庭開慶功筵,七殺星君張奎羞辱雷祖三弟子,雙方結怨。

俞賽天被李靖捉上天庭,玉帝與俞賽天訂賭約。
7世紀 秦瓊、徐績、程咬金、羅成、尉遲恭成為唐朝開國功臣,單通、王勇敗死。其後秦瓊等成為天神,居於五賢府;單通、王勇幽魂遊蕩人間。

孫悟空皈依佛門,成為鬥戰勝佛。
10世紀 馬憲佔領夷州,自立為暹羅王。
11世紀 一百零八星君下凡託生。三十六雷將和十八散仙私自下凡託生。雷祖三弟子私自下凡託生為張叔夜、張伯奮、張仲熊,張奎亦私自下凡託生為石寶。其後石寶投奔方臘,被封為南離大將軍,鎮守烏龍嶺。

俞賽天下凡,玉帝派隨殿天將白客新、杜雲歌追查俞賽天。俞賽天在潛心山修道。
? 陳希真辭官,修煉道術,遇俞賽天,拜俞賽天為師。俞賽天帶陳希真到潛心山學道,授之以五行錦囊。

呂嘯舅父、母在曹州被夏成害死,呂嘯殺夏成出逃,在滄州獲柴進接濟。

文錦在曹州亂墳崗殺四虎,救田虎。

田虎在河北起事,招請文錦。文錦帶項達、龍華、端木北、端木南投奔田虎。

呂嘯、程豪投奔田虎,呂嘯與文錦等結拜為兄弟。
政和四年(1114)七月 一百零八星君在梁山泊大聚義。此後雷將、散仙開始向星君復仇。俞賽天用星魂盒私藏逝世星君的星魂。
政和五年(1115)六月 呼延灼屠戮嘉祥縣,召福、召壽、召財、召祿倖免於難。
重和元年(1118)二月 武松等在仙厄鎮行刺陳希真,失手,時遷被擒。
重和元年(1118)三月 時遷招出蔡京勾結梁山。陳希真夜審時遷,以為誤殺時遷,造假時遷頂替。蔡京、假時遷被處決,真時遷脫逃。
? 時遷流浪至曹州,化名楊石,在喬洪、修昂所開洪福客棧中任跑堂。
宣和二年(1120)七月 張叔夜率軍征討江南方臘。

呂嘯等離棄田虎,到曹州白龍山嘯聚。曹州知府高愉征討白龍山,無功而還。

田虎責罰程豪,程豪帶王亮、鄭先、華傑出逃,前赴曹州欲投附白龍山。
宣和二年(1120)八月 陳希真攻取新泰,召忻歸隱,其後遇召福四兄弟,收為義子。
宣和二年(1120)十月 宋軍蕩平河北田虎和淮西王慶,田虎、王慶被處決。胡玄通協助蕩平王慶有功,獲任命為火藥局總管。
宣和二年(1120)十一月 高俅到濟州兼任知府。

徐槐率鄆城軍攻破梁山二關。九天玄女派五賢府神將下凡助梁山抗敵,並向宋江贈送護命丹。

五賢府神將助梁山軍收復二關、頭關,徐槐逃回鄆城縣。白客新、杜雲歌在梁山築起乾坤關,並將濮州、嘉祥之梁山軍馬瞬間轉移至梁山。

雲天彪、陳希真率軍馳援鄆城縣。雲天彪在乾坤關前被梁山軍擊敗。

陳希真造黑犀河,徐績用計攻破黑犀河,將黑犀聖魂困於黑犀河內。陳希真率部返回大名府。

高俅將梁山俘虜從青州、曹州、沂州調往濟州,吳用率軍救出眾俘虜,佔據亂石山。

雲龍、劉慧娘被擄至乾坤關。雲天彪、劉廣與梁山私通,率部移駐濟州,雲龍、劉慧娘獲釋。

秦瓊、吳用合軍攻破鄆城縣,殺徐槐,鄆城軍覆滅。

俞賽天把陳希真軍馬瞬間轉移至梁山後關與鄆城縣之間的死地,誤入徐績所佈「口袋陣」。陳希真築起地虎關。

徐績收取地虎聖魂,攻破地虎關,陳希真軍覆滅,俞賽天將陳希真等救回潛心山。

徐績激發柴進復國志,柴進與李應結盟。

徐績帶柴進到白龍山,柴進被推為白龍山寨主。喬洪、修昂、時遷投奔白龍山。

程豪與白龍山人馬合力攻取曹州,高愉自縊。柳祖、陸全投附白龍山。

徐績返梁山,救狄魚兒,宋江與狄魚兒成親。
宣和二年(1120)十二月 白客新、杜雲歌將童貫連同官軍瞬間轉移至江南,攻破清溪城。方臘遺命立呂師囊為主,韓世忠生擒方臘。

張叔夜攻破烏龍嶺。石寶行刺張叔夜不遂,率部逃去。
宣和三年(1121)正月 白龍山與梁山結盟。

童貫、張叔夜率軍返汴京,方臘被處決。

王進到汴京投附張叔夜。

高俅回汴京。劉慧娘在濟州病卒。

陳希真招請召家軍重歸其麾下,又到河北、淮西招攬田虎、王慶殘部。
宣和三年(1121)二月 呂師囊開始在江南招納方臘殘部。

陳希真在潛心山將召家軍和田虎、王慶殘部組成一支官軍。

張叔夜兼任濟州知府,統率山東蕩寇軍開赴濟州。

時遷入濟州嚇死康捷,假扮康捷誘張叔夜率軍誤入象牙村。張叔夜被白龍軍伏擊,後被救回濟州。

徐績以弱水覆蓋梁山泊大部分,宋江攻打濟州。

俞賽天把陳希真軍一部瞬間轉移至濟州,加入山東蕩寇軍。

吳用行反間計,讓張叔夜知悉雲天彪、劉廣私通梁山事。張叔夜將雲天彪等下獄,引發雷部內訌。陳希真率軍劫獄,以風鷹陣對抗梁山軍。公孫勝收取風鷹聖魂,擊破風鷹陣。陳希真等逃往潛心山。

金成英率軍偷襲白龍山,全軍覆沒。

召家軍偷襲梁山,攻破後泊。

白客新、杜雲歌用消鬱丹助盧俊義去除鬱氣,盧俊義擊滅召家軍。

王進投降,梁山軍攻破濟州,擒張叔夜父子,山東蕩寇軍覆滅。九天玄女現身勸張叔夜與梁山合作。張叔夜父子簽降書,獲釋放。
宣和三年(1121)三月 費保、倪雲、卜青、狄成投奔白龍山,在白龍山組建水軍。

宋江令虎翼山、蛇角嶺人馬移至鹽山,組成鹽山軍,由朱仝、雷橫統領。

張叔夜父子返汴京。趙佶(宋徽宗)定下制衡星君、雷部之策,將張叔夜父子貶官,雲天彪、陳希真等免職。

白客新、杜雲歌令胡玄通辭官。
宣和三年(1121)四月 呂師囊組成復國軍,在江南重新起事,攻佔清溪城。石寶重佔烏龍嶺。

俞賽天在潛心山將雷部殘餘改組為蕩星軍,並使單通、王勇復活。單通、王勇加入蕩星軍。

蕩星軍攻破鹽山,陳希真建造雪獒堡。俞賽天離棄蕩星軍。

梁山軍馳援鹽山,前隊被困山洞。山洞前出現護星河,成為梁山軍前隊天險。陳希真兩度偷襲山洞,均敗績。

梁山軍後隊為雪獒堡所阻。單通殺羅成、徐績,秦瓊殺單通,尉遲恭殺王勇。白客新、杜雲歌帶同胡玄通加入梁山軍。

柴進率白龍軍至雪獒堡,李應、公孫勝、徐寧、宣贊、胡玄通、樊瑞、湯隆、蔡慶轉投白龍軍。胡玄通以神火炮攻破雪獒堡,公孫勝收取雪獒聖魂。

梁山軍前隊與白龍軍會師,殲滅蕩星軍,攻破鹽山。朱武、史進、穆弘、李俊、張橫、張順、李忠、段景住轉投白龍軍。

白龍軍隨梁山軍返梁山聚會。白客新、杜雲歌將白龍軍瞬間轉移回白龍山,白龍山三十六頭領排座次。

陳希真等逃回潛心山,向江南逃竄。

白龍軍改稱周軍,杜雲歌將周軍瞬間轉移至夷州復國島。九天玄女向暹羅國軍民託夢,周軍攻取金鰲島、暹羅島,擒殺暹羅王馬賽真和佞臣劉風強、張子豪。
宣和三年(1121)五月 陳希真等在無名府中伏,陳希真用炎龍火欲殺宋江,為護命丹所破,白客新收取炎龍聖魂。陳希真等被殺,雷部全滅。秦瓊、程咬金、尉遲恭回歸天庭。

柴進改暹羅國為周國,稱周王。

白客新將林沖、魯智深、燕青送至三賢山隱居。

張叔夜奉詔招安梁山,宋江等二十七名頭領受招安。

石寶綁架呂師囊。

余賽天在禪達祭旗坡用魅心術控制炮灰軍。
宣和三年(1121)六月 呂師囊獲救,與石寶內訌。

梁山軍到汴京聽候調遣。梁山軍改稱蕩寇軍,奉詔征討呂師囊。

余賽天到汴京,與高俅定下除滅星君之計。

蕩寇軍攻取清溪城、烏龍嶺,石寶自刎,呂師囊被擒。

白客新、杜雲歌離開蕩寇軍、周軍。杜雲歌查出俞賽天身份,將五聖魂化為鎧甲勇士。

炮灰軍在斷江山伏擊宋江,宋江、盧俊義、吳用自刎。高俅、俞賽天在清溪城以謀反罪拘禁呼延灼等,蕩寇軍眾兵將假降高俅。高俅處死呂師囊。
宣和三年(1121)七月 九天玄女託夢令海州知府張鳴珂協助星君。

高俅、俞賽天率炮灰軍和蕩寇軍至海州,張鳴珂放林沖等和周軍人馬入海州,救出呼延灼等,蕩寇軍嘩變,殲滅炮灰軍,擒殺高俅。林沖、呼延灼等歸附周國。

俞賽天出逃,遇孟紫芸。俞賽天參透天意,釋放六十六名已逝星君的星魂。杜雲歌押俞賽天回天庭,白客新留於凡間,與孟紫芸成親,其後撰寫《星君傳奇》。

六十六星君回歸天庭,與三十六雷將和解。玉帝取消賭約,特赦俞賽天。其後俞賽天回潛心山,成為潛心山土地公公。

九天玄女託夢令張叔夜向趙佶獻敕封周國君臣之策。
宣和三年(1121)八月 張叔夜奉詔到海州敕封周國君臣,並追封已故星君。柴進撤軍回周國。
宣和三年(1121)十一月 六十六名已逝星君下降周國島,與其餘四十二名星君重聚一天。
1120年代 張叔夜、張伯奮、張仲熊、張鳴珂在抗金戰爭中戰死,回歸天庭。
? 柴進卒,柴引繼為周王。此後柴引、柴遠、柴恆、柴嘉、柴勛、柴承、柴慶、柴森、柴永相繼為周王。
13世紀 南宋亡,周王柴勛拒絕歸降元朝。
洪武元年(1368) 明朝開國,周王柴永歸降明朝。
19世紀 俞萬春遊潛心山,遇俞賽天,聽俞賽天講述雷部蕩寇故事。其後創作《結水滸傳》,由其子俞龍光出版。

返回「水滸家族」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