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宣和遺事》是宋元時期的說書,作者不詳。由於此書包含宋江等人起事的故事,是後來《水滸傳》故事的藍本,可被視作《水滸傳》的一個早期版本。《大宋宣和遺事》首先簡述中國多個朝代末代昏君如何引致民怨沸騰,國破家亡,一直講到宋徽宗任用奸臣蔡京,寵信妖道林靈素,與名妓李師師偷情,荒廢朝政。此外又大興花石綱,搜刮民間奇珍花石,導致民不聊生,宋江、方臘聚眾起事。其後內亂雖平,但北宋最終在金國入侵,徽、欽二帝被俘後滅亡。北宋亡後,康王趙構南渡,建立南宋。全書以概歎宋高宗趙構先後寵信黃潛善、汪伯彥和秦檜,錯失收復中原良機而結束。本網頁主要介紹此書與《水滸傳》的異同。
《大宋宣和遺事》包含了後來《水滸傳》的重要情節和人物(請看「大事年表」),但當然也有差異。首先,《大宋宣和遺事》與《水滸傳》在具體情節和人物方面都存在一些重要差別。在起事地點方面,《大宋宣和遺事》所講的梁山濼是位於太行山地區而非山東,影響範圍也很大,宋江一伙曾「攻奪淮陽、京西、河北三路二十四州八十餘縣」而非只山東一帶。《大宋宣和遺事》也講述宋江受招安後曾參加征討方臘,而且還立功受封為節度使,但沒有宋江等被奸臣毒害的情節。在人物方面,《大宋宣和遺事》只講述三十八名好漢,《水滸傳》則擴大為一百零八名頭領。《大宋宣和遺事》也講述梁山的首領最初是晁蓋,晁蓋死後由宋江繼承,但沒有《水滸傳》中的王倫,也沒有晁蓋曾頭市中箭的情節。此外,在人物姓名和綽號方面也有一些差異,最大的差異是《大宋宣和遺事》中有一名男將「一丈青」張橫,《水滸傳》將此人改成女將「一丈青」扈三娘。
其次,《大宋宣和遺事》的故事情節以及對人物的描寫都甚為粗略,缺乏細致描寫。舉例說,在有關呼延綽(《水滸傳》中作呼延灼)征討梁山的戰爭中,只是非常簡略地說呼延綽屢戰屢敗,因朝廷督責甚嚴,於是投附梁山;而《水滸傳》則詳細交代梁山軍大破呼延灼的連環馬,以及呼延灼其後投附青州,最後被梁山與二龍山、桃花山和白虎山聯軍所俘後才投降梁山。《大宋宣和遺事》雖然提到三十八名梁山好漢的姓名和綽號,但除了對宋江有較詳細描寫外,對其餘三十七人幾乎沒有人物性格和生平際遇的描寫,完全沒有《水滸傳》中林沖、魯智深、武松、李逵、石秀、燕青、楊志、秦明等人的鮮明形象。由此可見,《水滸傳》是在《大宋宣和遺事》的基礎上作進一步藝術加工,在故事情節和人物描寫方面作出了重大改善,才得以成為文學名著。
《大宋宣和遺事》有多種版本,可分為「二卷本」和「四卷本」這兩個系統,本網頁資料以分為元、亨、利、貞四集的「四卷本」為據。
如前所述,《大宋宣和遺事》中的梁山濼故事描寫極為簡略,而且人物姓名前後不一致,例如一忽兒叫「李進義」,一忽兒又叫「盧進義」;山上頭領的數目更是前言不對後語,亂七八糟,例如宋江剛上梁山濼時明明說「天罡院三十六員猛將」(即宋江以下的三十六名頭領,本來晁蓋也屬這三十六人之一,但後來又把晁蓋剔除了)「只少了四人」,未及數句後忽而又說「只少了三人」,因此其文藝水平遠低於《水滸傳》各個版本。可是,如把此書視為《水滸傳》故事的藍本,那麼它又有著很重要的地位,後來《水滸傳》的總體情節格局顯然是由此書衍化出來的,而《水滸傳》思想的複雜性和矛盾性也是來源於此書。《大宋宣和遺事》一方面明說宋江等人是強盜,做「放火殺人」、「劫掠子女玉帛」等勾當,另一方面又說他們奉天命要「廣行忠義,殄滅奸邪」,後來《水滸傳》的忠義-誨盜矛盾思想應是承襲自此書(以及《水滸傳》成書前的其他民間傳說)。
下表總結《大宋宣和遺事》中梁山濼頭領所對應《水滸全傳》中的人物及其重要事蹟。由於某些人物的姓名在《大宋宣和遺事》中前後不一致,下表以該書中與綽號一同出現的姓名為準。
| 梁山濼頭領 | 重要事蹟 | |
|---|---|---|
| 綽號 + 姓名 | 《水滸全傳》中的對應人物 | |
| 「鐵天王」晁蓋 | 「托塔天王」晁蓋 | 在五花營堤上帶領劫奪生辰綱,在官府緝捕至石碣村時出逃,邀約楊志等同上梁山灤落草並成為第一任首領;其後亡故 |
| 「呼保義」宋江 | 「呼保義/及時雨」宋江 | 暗中把官府緝捕消息通報晁蓋,在鄆城縣殺吳偉、閰婆惜後出逃,在九天玄女廟獲天書,後帶領多人同上梁山濼,並被擁為第二任首領;其後接受張叔夜招安並獲授官職,參加征方臘後受封節度使 |
| 「智多星」吳加亮 | 「智多星」吳用 | 參與劫奪生辰綱,後被官府緝捕至石碣村,上梁山灤落草,在晁蓋死後攝理首領職務,受招安後獲授官職 |
| 「玉麒麟」盧進義(又稱李進義) | 「玉麒麟」盧俊義 | 與其餘十一人結義押運花石綱,在黃河岸上救出楊志後上太行山落草,其後隨晁蓋轉移至梁山濼,在晁蓋死後攝理首領職務,受招安後獲授官職 |
| 「青面獸」楊志 | 「青面獸」楊志 | 與其餘十一人結義押運花石綱,在穎州賣刀誤殺惡少,被刺配衛州,在黃河岸上被救後上太行山落草,其後隨晁蓋轉移至梁山濼,受招安後獲授官職 |
| 「混江龍」李海 | 「混江龍」李俊 | 隨宋江上梁山濼,受招安後獲授官職 |
| 「九紋龍」史進 | 「九紋龍」史進 | 隨宋江上梁山濼,受招安後獲授官職 |
| 「入雲龍」公孫勝 | 「入雲龍」公孫勝 | 隨宋江上梁山濼,受招安後獲授官職 |
| 「浪裡百跳」張順 | 「浪裡白跳」張順 | 隨宋江上梁山濼,受招安後獲授官職 |
| 「霹靂火」秦明 | 「霹靂火」秦明 | 參與劫奪生辰綱,後被官府緝捕至石碣村,上梁山灤落草,受招安後獲授官職 |
| 「活閻羅」阮小七 | 「活閻羅」阮小七 | 參與劫奪生辰綱,後被官府緝捕至石碣村,上梁山灤落草,受招安後獲授官職 |
| 「立地太歲」阮小五(又稱阮通) | 「短命二郎」阮小五 | 參與劫奪生辰綱,後被官府緝捕至石碣村,上梁山灤落草,受招安後獲授官職 |
| 「短命二郎」阮進 | 「立地太歲」阮小二 | 參與劫奪生辰綱,後被官府緝捕至石碣村,上梁山灤落草,受招安後獲授官職 |
| 「大刀」關必勝(又稱關勝) | 「大刀」關勝 | 與其餘十一人結義押運花石綱,在黃河岸上救出楊志後上太行山落草,其後隨晁蓋轉移至梁山濼,受招安後獲授官職 |
| 「豹子頭」林沖 | 「豹子頭」林沖 | 與其餘十一人結義押運花石綱,在黃河岸上救出楊志後上太行山落草,其後隨晁蓋轉移至梁山濼,受招安後獲授官職 |
| 「黑旋風」李逵 | 「黑旋風」李逵 | 隨宋江上梁山濼,受招安後獲授官職 |
| 「小旋風」柴進 | 「小旋風」柴進 | 與其餘十一人結義押運花石綱,在黃河岸上救出楊志後上太行山落草,其後隨晁蓋轉移至梁山濼,受招安後獲授官職 |
| 「金槍手」徐寧 | 「金槍手」徐寧 | 與其餘十一人結義押運花石綱,在黃河岸上救出楊志後上太行山落草,其後隨晁蓋轉移至梁山濼,受招安後獲授官職 |
| 「撲天雕」李應 | 「撲天雕」李應 | 與其餘十一人結義押運花石綱,在黃河岸上救出楊志後上太行山落草,其後隨晁蓋轉移至梁山濼,受招安後獲授官職 |
| 「赤髮鬼」劉唐 | 「赤髮鬼」劉唐 | 參與劫奪生辰綱,後被官府緝捕至石碣村,上梁山灤落草,奉晁蓋差遣送禮物給宋江,受招安後獲授官職 |
| 「一撞直」董平 | 「雙槍將」董平 | 到石碣村緝捕晁蓋,擒晁太公,被晁蓋救回,後被罰,逃至鄆城縣偶遇宋江,被宋江舉薦上梁山濼,受招安後獲授官職 |
| 「插翅虎」雷橫 | 「插翅虎」雷橫 | 隨宋江上梁山濼,受招安後獲授官職 |
| 「美髯公」朱同 | 「美髯公」朱仝 | 隨宋江上梁山濼,受招安後獲授官職 |
| 「神行太保」戴宗 | 「神行太保」戴宗 | 隨宋江上梁山濼,受招安後獲授官職 |
| 「賽關索」王雄 | 「病關索」楊雄 | 與其餘十一人結義押運花石綱,在黃河岸上救出楊志後上太行山落草,其後隨晁蓋轉移至梁山濼,受招安後獲授官職 |
| 「病尉遲」孫立 | 「病尉遲」孫立 | 與其餘十一人結義押運花石綱,因遲至穎州導致楊志犯事被刺配,在黃河岸上救出楊志後上太行山落草,其後隨晁蓋轉移至梁山濼,受招安後獲授官職 |
| 「小李廣」花榮 | 「小李廣」花榮 | 與其餘十一人結義押運花石綱,在黃河岸上救出楊志後上太行山落草,其後隨晁蓋轉移至梁山濼,受招安後獲授官職 |
| 「沒羽箭」張青 | 「沒羽箭」張清 | 與其餘十一人結義押運花石綱,在黃河岸上救出楊志後上太行山落草,其後隨晁蓋轉移至梁山濼,受招安後獲授官職 |
| 「沒遮攔」穆橫 | 「沒遮攔」穆弘 | 與其餘十一人結義押運花石綱,在黃河岸上救出楊志後上太行山落草,其後隨晁蓋轉移至梁山濼,受招安後獲授官職 |
| 「浪子」燕青 | 「浪子」燕青 | 參與劫奪生辰綱,後被官府緝捕至石碣村,上梁山灤落草,受招安後獲授官職 |
| 「花和尚」魯智深 | 「花和尚」魯智深 | 反叛宋廷,自行上梁山濼,受招安後獲授官職 |
| 「行者」武松 | 「行者」武松 | 隨宋江上梁山濼,受招安後獲授官職 |
| 「鐵鞭」呼延綽 | 「雙鞭」呼延灼 | 率軍征討梁山濼失敗被朝廷追究,上梁山濼落草,受招安後獲授官職 |
| 「急先鋒」索超 | 「急先鋒」索超 | 在鄆城縣被宋江舉薦上梁山濼,受招安後獲授官職 |
| 「拼命二郎」石秀 | 「拼命三郎」石秀 | 隨宋江上梁山濼,受招安後獲授官職 |
| 「火船工」張岑 | 「船火兒」張橫 | 在鄆城縣被宋江舉薦上梁山濼,受招安後獲授官職 |
| 「摸著雲」杜千 | 「摸著天」杜遷 | 在鄆城縣被宋江舉薦上梁山濼,受招安後獲授官職 |
| 「一丈青」張橫(又稱李橫) | 「一丈青」扈三娘 | 原為海賊,後投降宋廷,隨呼延綽征討梁山濼失敗被朝廷追究,上梁山濼落草,受招安後獲授官職 |
《大宋宣和遺事》分為「元集」、「亨集」、「利集」和「貞集」四部分,不分回,與後來《水滸傳》有關的故事載於「元集」和「亨集」之中。
《大宋宣和遺事》中與《水滸傳》有關的故事只提到兩個年期,所以下表中的「年期」一欄大都標以「?」號,並把有關事件按順序排列。
| 年期 | 大事 |
|---|---|
| ? | 楊志、盧進義、林沖、王雄,花榮、柴進、張青、徐寧、李應、穆橫、關必勝、孫立十二人結義,奉派押運花石綱。
李俊義等十人先到達汴京;楊志在穎州等候孫立未至,在市街賣刀誤殺惡少,被刺配衛州。 孫立與盧進義等在黃河岸上救出楊志,十二人齊上太行山落草。 |
| 宣和二年(1120)五月 | 北京留守梁師寶差馬安國押運生辰綱,在五花營堤上被晁蓋、吳加亮、劉唐、秦明、阮進、阮小五、阮小七、燕青八人劫去。
官府緝捕至鄆城縣,宋江私下通知晁蓋。董平到石碣村緝拿晁蓋,擒晁太公,但被晁蓋救回。董平被罰,其後出逃。 |
| ? | 晁蓋等邀約楊志等到梁山濼聚義,晁蓋任首領。
晁蓋差劉唐送禮物給宋江,宋江轉贈閻婆惜。 宋江在鄆城縣遇杜千、張岑、索超、董平,修書舉薦四人上梁山濼。 宋江發現閻婆惜與吳偉偷情,怒殺二人。 鄆城縣巡檢王成緝捕宋江,宋江在九天玄女廟獲天書。 晁蓋死,吳加亮和盧進義攝理梁山濼首領職務。 宋江帶領朱同、雷橫、李逵、戴宗、李海、史進、公孫勝、張順、武松、石秀上梁山濼,吳加亮等擁宋江為梁山濼首領。 梁山濼攻掠淮陽、京西、河北三路二十四州八十餘縣。 呼延綽率同張橫征討梁山濼,屢戰屢敗,被朝廷追究,被迫上梁山濼落草。 魯智深投奔梁山濼,湊足三十六將之數。 宋江到泰山還願,題詩四句。 張叔夜招安宋江,宋江等獲授官職。 |
| 宣和三年(1121) | 宋江參加征方臘有功,受封節度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