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陵傳》又名《蕩寇志後傳》,為當代大陸作家臨風(本名路新宇)所著,作為《蕩寇志》第一百三十七回以後的續書,講述梁山覆滅後以陳明遠為首的一伙於馬陵泊嘯聚,反抗朝廷,向雷將/散仙復仇,以及其後參加抗金的故事。此書最初在網絡上發表,並在2014年正式出版。其後作者自覺文筆不佳,而且故事情節過於簡略,於是在2016年開始重寫此書,以潤飾文字,增補情節,並於2017年完成(暫時僅有網上版本)。為區別此書的兩個版本,作者把改寫前後的版本分別稱為「簡本」和「繁本」,本網頁內容是依據此書的「繁本」。
小說首先交代全書的神話結構:一百零八名正罡煞(指宋江等)在天庭與雷將(指張叔夜等)結怨,正罡煞被洪信放出後,眾雷將亦私自下界投胎尋仇。為遏制雷將,九天玄女遂放出一百零八名副罡煞(指陳明遠等)。小說接著講述梁山泊覆滅後,宋江等被押赴汴京行刑,路新宇單身劫法場失敗。路新宇在逃避官府追捕的過程中,結織了一班江湖好漢,同上馬陵泊聚義,後共推陳明遠為寨主。此後馬陵泊聚攏得紫金山(以王凱為首)、大桐山(以咸緯廣為首)、沙麓山(以謝順為首)、雲門山(以房圳為首)、峽山(以張妮、趙梓晗、李明為首)、九界山(以王珠江、王楠為首)、洞庭山(以葉子偉為首)等處強人,逐漸發展壯大,先後攻破應天府、濰州、孫家莊、蘇州、江陵府等地,並先後擊敗朱然、力鵬、李金宇、宋達等的征討,使馬陵泊達至一百零八名頭領大聚義的盛局。
馬陵泊發展成第二個梁山泊後,便開始向梁山的仇人復仇,先後攻破長清縣(殺賈忠、賈義)、猿臂寨(殺真大義等)、青州(誘殺徐和等),並擊殺前來征討的楊騰蛟。其時張叔夜先後蕩平田虎、王慶,隨即奉命征討馬陵泊,馬陵泊亦聯合青石山(以宋達為首,由十一曜、二十八宿託生),與張叔夜展開決戰。經過連番惡鬥後,雷將/散仙死亡殆盡,只剩下張叔夜、陳希真兵敗逃回汴京,而馬陵軍亦乘勝進軍汴京,脅迫宋廷交出張叔夜、陳希真,張、陳二人之死標誌著雷將/散仙全滅,而馬陵泊的復仇大業至此完成。
此後宋國被金國入侵,馬陵泊不僅擊退完顏粘罕的征討,更成為淮陽地區的抗金基地,其後更與岳飛聯合抗金北伐。在岳飛被宋廷召回後,馬陵軍繼續獨自北伐,與華北忠義軍建立聯繫,大破完顏兀朮,並迫使金國求和。但此後因聞得岳飛被捕下獄,馬陵軍火速撤軍,而宋廷又已與金國議和,馬陵軍所收復的失土重新落入金國之手,唯一收穫是各地忠義軍紛紛投附馬陵泊。及至趙昚(宋孝宗)繼位,為岳飛平反昭雪,馬陵泊才接受朝廷招安,並繼續助宋廷抗金。後來陳明遠最終辭官,帶領餘下頭領到海外隱居。全書以正副罡煞(包括梁山泊、馬陵泊眾頭領)和眾星嚁(包括青石山眾頭領)返回天庭受封賞,雷將/散仙受懲處而結束。
《馬陵傳》是當代眾多「反蕩寇」小說之一。在當代,很多具有「反蕩寇」元素的小說都採取重新設定雷將/散仙與梁山好漢之間強弱關係的寫法,這些小說的故事情節一般都跟《蕩寇志》沒有關連,其中的雷將/散仙僅僅是跟《蕩寇志》中雷將/散仙同名的人物,而且其能力大多都被大大降低。跟這些小說不同,《馬陵傳》承接《蕩寇志》第一百三十七回,因而沒有變更梁山好漢的敗局,而是以另一批人物(一百零八名副罡煞)出場向雷將/散仙復仇。此外,當代很多「反蕩寇」小說的作者往往是出於一時憤慨而寫書(大多是在網絡上連載),但因各種原因而未竟全功,此書是少有能完成並經正式出版(即簡本),並且其後予以修訂,然後再以全新面貌示人(即繁本)的作品。從這一點看,並且考慮到作者在最初寫作此書的簡本時還只是一名中學生這一點,此書是難能可貴的,因而在「反蕩寇」小說之中有一定地位。
此書另一別開生面之處是整合了「水滸家族」中多個成員中的人物,除了《蕩寇志》中的人物外,還有《水滸全傳》(後五十回)中的葉清、張節、許貫忠等,《水滸後傳》中的呼延鈺、花逢春、李登等,《古本水滸傳》中的紀安邦,《說岳全傳》中的周侗、關鈴、董芳等。作者的整合方法不僅僅是借用人物的名字,而且使這些人物與原來小說和本書的情節互相對應,達到有趣的效果,例如此書中提到的許貫忠獻河北地圖以助馬陵軍北伐金國,而許貫忠在《水滸全傳》中也是獻河北地圖以助梁山軍征討田虎;另外又如此書中提到眾多梁山後人在馬陵泊抗金,而這些後人在《水滸後傳》和《說岳全傳》中也有抗金事蹟。
下表總結《馬陵傳》中馬陵泊頭領的重要事蹟。
| 馬陵泊頭領 | 重要事蹟 | |
|---|---|---|
| 綽號 + 姓名 | 星宿名 | |
| 「義巨子」陳明遠 | 天首星 | 原為下邳縣都頭,因私通馬陵泊被王三要挾,殺王三後被刺配,後到江寧府投奔沈冉,因打傷周衙內被捕,為大桐山強人所救,後投附馬陵泊,被推為第二任寨主;領導馬陵泊消滅雷將/散仙,並參加抗金,後受招安,獲賜官爵,其後辭官並率眾到流求附近一海島隱居 |
| 「泰山」莊浩 | 天罡星 | 與沙麓山強人結拜為「五嶽」並大鬧大名府,後得師父胡百元許可加盟馬陵泊,並成為副寨主;後參與反宋、抗金,受招安後獲賜官爵,其後隨陳明遠到海外隱居 |
| 「女諸葛」婁小雨(雨菲) | 天睿星 | 定計助季曉宇劫獄救出田雅珠,隨季曉宇上馬陵泊,任軍師,定計大破官軍奔雷車和陷地鬼戶;後參與反宋、抗金,受招安後獲賜官爵,其後隨陳明遠到海外隱居 |
| 「賽仲達」何熙(沖盈) | 天間星 | 奉九天玄女命自行投附馬陵泊,任軍師,教馬陵軍大破太乙混天象陣;後參與反宋、抗金,受招安後獲賜官爵,其後隨陳明遠到海外隱居 |
| 「聖凌風」路新宇 | 天聖星 | 在汴京劫法場欲救宋江等,失敗後投奔仁義莊,助季曉宇劫獄救出田雅珠並上馬陵泊;攻汴京時在合蔡鎮殺陳希真,大笑而亡 |
| 「飛將」焦明武 | 天武星 | 在廣州殺死知州錢順後投奔馬陵泊,在蘇州義助楊文軒帶王力上馬陵泊;後參與反宋、抗金,受招安後獲賜官爵,其後隨陳明遠到海外隱居 |
| 「金刀」沈冉 | 天戰星 | 原為江寧府軍官,因收留陳明遠被捕下獄問斬,被大桐山和馬陵泊人馬救出後上馬陵泊;北伐時誤飲宋廷所賜毒酒,在和龍山與夾谷龍同歸於盡 |
| 「金鐧」徐韜 | 天敵星 | 原為應天府軍官,為馬陵軍所擒後投降馬陵泊;後參與反宋、抗金,受招安後獲賜官爵,其後隨陳明遠到海外隱居 |
| 「千丈坑」朱成 | 天絕星 | 在單州殺夏木兒、吳四,救夏夢迪,後隨路新宇上馬陵泊;抵禦張叔夜征討時攻取下邳縣,中計失城,被陶震霆用鳥槍擊斃 |
| 「九霄龍」力鵬 | 天尊星 | 率官軍征討馬陵泊,為莊浩所敗後投降馬陵泊;抵禦張叔夜征討時與辛從忠、陶震霆同歸於盡 |
| 「小孔孟」田雅珠 | 天德星 | 原為仁義莊大莊主,被李二告發收留路新宇,被拘至下邳縣,被救出後上馬陵泊,負責掌管錢糧;後參與反宋、抗金,受招安後返下邳縣居住,其後隨陳明遠到海外隱居 |
| 「賽孟嘗」季曉宇 | 天義星 | 原為仁義莊二莊主,因收留路新宇被李二告發,劫獄救出田雅珠後奪取馬陵泊,初期代行寨主之職,後負責掌管錢糧;北伐時在東嶺關被完顏祿刺傷,傷重而亡 |
| 「賽存孝」楊乙堯 | 天狼星 | 在冀州殺官後出逃,在紫金山力殺二虎,救陳明遠,獲陳明遠舉薦投附馬陵泊;抵禦雲天彪征討時在青石山得楊業託夢傳授楊家槍法,後殺聞達,奪回楊家寶刀;後參與抗金,受招安後獲賜官爵,其後隨陳明遠到海外隱居 |
| 「噬惡虎」咸緯廣 | 天破星 | 在江陵府殺人後出逃,佔據大桐山並成為寨主,參與營救沈冉後轉投馬陵泊;抵禦張叔夜征討時在三關與鄧宗弼同歸於盡 |
| 「開路神」房圳 | 天玄星 | 到青州打擂,被知州劉文靜和杜盛陷害,刺配滄州,獲救後殺劉文靜、杜盛,上雲門山落草,被推為寨主,後轉投馬陵泊;後參與反宋、抗金,受招安後獲賜官爵,其後隨陳明遠到海外隱居 |
| 「病刑天」邢耀 | 天刑星 | 原為江陵府軍官,為馬陵軍所擒後投降馬陵泊;北伐時在七金山被夾谷龍、夾谷鳳、夾谷龜伏擊,墮崖身亡 |
| 「鐵判官」謝德偉 | 天明星 | 原為應天府孔目,因不肯治死許欣敏等三人,被刺配宣州,途經馬陵泊時被咸緯廣救上山,任軍政司;後參與反宋、抗金,受招安後獲賜官爵,其後隨陳明遠到海外隱居 |
| 「神筆手」臧好 | 天健星 | 由毛振宇邀請上馬陵泊,負責行文走檄,曾偽造大理寺公文以營救陳明遠,在大聚義時解讀石碣上文字;北伐時在徐州被何大拘捕,跳城牆自盡 |
| 「賽由基」呂坤鍵 | 天弩星 | 原為濰州軍官,在馬陵泊攻濰州時被擒放回,因被懷疑投敵而投降馬陵泊;抵禦陳希真征討時在徐州與陳麗卿鬥箭,射傷陳麗卿,但為高梁所殺 |
| 「鐵槍將」張洲(豪軒) | 天煞星 | 原為萊州軍官,馳援濰州時被徐韜擊敗,投降馬陵泊;抵禦張叔夜征討時在沭水道為王進所佈伏兵亂箭射死 |
| 「凶太歲」蔡子豪 | 天魔星 | 剪徑時結識房圳,在青州救房圳後上雲門山落草,成為副寨主,後轉投馬陵泊;北伐時在大名府中伏被殺 |
| 「彩翼蝶」許欣敏 | 天敏星 | 原為應天府許永信家僕,合謀毒殺許永信失敗,被捕下獄,後被救上馬陵泊,負責養蠶織布;後參與反宋、抗金,受招安後返下邳縣居住,其後隨陳明遠到海外隱居 |
| 「華山」謝順 | 天陽星 | 原為莫州軍戶,殺上司後出逃,行經沙麓山,被推為寨主,後與郝郡楠成親,並獲莊浩舉薦轉投馬陵泊;其後因有外遇,與郝郡楠離異,北伐時在白雲谷墮崖而亡 |
| 「神針手」郝郡楠 | 天陰星 | 在大名府被知府衙內強搶,為謝順所救,後嫁予謝順,並隨謝順投奔馬陵泊,負責製造旌旗袍襖;後參與反宋、抗金,受招安後返下邳縣居住,其後隨陳明遠到海外隱居 |
| 「塌天虎」王珠江 | 天乾星 | 九界山寨主,後轉投馬陵泊,參與營救陳然坤;後參與反宋、抗金,受招安後返下邳縣居住,其後隨陳明遠到海外隱居 |
| 「裂地豹」王楠 | 天坤星 | 九界山寨主,後轉投馬陵泊,參與營救陳然坤;抵禦張叔夜征討時為龐毅所殺 |
| 「避水獅」徐碩 | 天坎星 | 助季曉宇劫獄救出田雅珠,隨季曉宇上馬陵泊;後參與反宋、抗金,受招安後獲賜官爵,其後隨陳明遠到海外隱居 |
| 「烈火雷」閻言 | 天離星 | 隨凌振上梁山,獲傳授火砲技術,在石碣村照顧梁山遺孤,後隨路新宇上馬陵泊,負責製造火砲;抵禦張叔夜征討時以火砲轟破無極樓,後參與抗金,受招安後獲賜官爵,其後隨陳明遠到海外隱居 |
| 「轟雷槍」董浩(靈清) | 天震星 | 公孫勝師弟,在二仙山獲羅澄傳授天罡五雷正法,後加入馬陵泊,專掌作法,在孫家莊擊破無虛道人法術,又以法術擊敗陳念義、陳希真;後參與抗金,受招安後返二仙山修道 |
| 「疾風步」沈濤 | 天巽星 | 獲道士傳授神行法,到江寧府投奔沈冉並任公職,在陳明遠、沈冉被捕後到馬陵泊求救,參與救出二人後投附馬陵泊,負責總探消息;北伐後以神行法送馬陵軍至盱眙,力竭而亡 |
| 「鎮山柱」宋凱強 | 天艮星 | 流落江湖,投附大桐山並成為副寨主,參與營救沈冉後轉投馬陵泊;抵禦陳希真征討時在太和嶺被陳希真用乾元鏡燒死 |
| 「洪澤郎」張自強 | 天兌星 | 因不憤張遠志謀奪陳然坤宅邸,打傷張遠志,逃上九界山,後救出曹崇坦,並轉投馬陵泊,參與營救陳然坤;抵禦張叔夜征討時助陳然坤假降張叔夜,其後北伐時在大同府力戰完顏平,傷重而亡 |
| 「鐵算盤」劉楚 | 天羅星 | 原為仁義莊主管,隨季曉宇劫獄救田雅珠並上馬陵泊,負責考算財務;北伐時在東嶺關為完顏祿所殺 |
| 「凌飛雪」尹柔雨(藝潼) | 天靈星 | 原為仁義莊主管,隨季曉宇劫獄救田雅珠並上馬陵泊;後參與反宋、抗金,受招安後獲賜官爵,其後隨陳明遠到海外隱居 |
| 「女伯樂」于嬌 | 天喜星 | 由張妮請上馬陵泊,奉命四出搜羅人才,先後大鬧平城縣和東海縣,帶領多名女頭領加入馬陵泊;抵禦張叔夜征討時在離焰明光陣中受傷自殺 |
| 「秋海棠」夏夢迪 | 天俊星 | 在單州被夏木兒、吳四謀害,被朱成救出,隨路新宇上馬陵泊,負責安排禮樂;北伐時在太原府以美人計殺楊無常,受招安後返下邳縣居住,其後隨陳明遠到海外隱居 |
| 「逍遙子」陳然坤 | 地首星 | 江陵府財主,因不願把宅邸讓予知府張遠志,被陷害下獄,後被救上馬陵泊,負責招接軍士頭領;抵禦張叔夜征討時假降張叔夜,誘官軍深入馬陵泊並被殲滅,後參與抗金,受招安後獲賜官爵,其後隨陳明遠到海外隱居 |
| 「擎天龍」辛佳倫 | 地煞星 | 在應天府欲救謝德偉,被捕下獄,後被救上馬陵泊;參與反宋、抗金,受招安後獲賜官爵,其後隨陳明遠到海外隱居 |
| 「小張良」姚雨汐 | 地聖星 | 在馬陵泊攻孫家莊時被請加盟助戰,大破孫家莊五行陣,後任參贊軍務;參與反宋、抗金,受招安後獲賜官爵,其後隨陳明遠到海外隱居 |
| 「鑽地龍」朱宣林 | 地鬥星 | 原為江陵府軍官,為馬陵軍所擒後投降馬陵泊;抵禦張叔夜征討時在無極樓為王進所俘,以頭觸牆自殺 |
| 「衡山」王鐵樹 | 地武星 | 在沙麓山落草,後獲莊浩舉薦轉投馬陵泊;抵禦雲天彪征討時在青石山為高梁、風會所殺 |
| 「坐地虎」朱珂令 | 地豪星 | 原為應天府軍官,為馬陵軍所擒後投降馬陵泊;抵禦張叔夜征討時在三關為張應雷所殺 |
| 「恆山」曹崇坦 | 地戰星 | 最先佔據沙麓山,後奉謝順為寨主,其後獲莊浩舉薦轉投馬陵泊;抵禦雲天彪征討時在青石山為高梁所殺 |
| 「嘯天犼」袁梓鵬 | 地殺星 | 原為應天府軍官,為馬陵軍所擒後投降馬陵泊;抵禦張叔夜征討時在三關為金成英所殺 |
| 「鬼髮女」趙梓晗 | 地絕星 | 原為濰州趙家村莊主,聯合張家村、李家村起義,佔據峽山,與馬陵泊聯合攻破濰州後轉投馬陵泊;北伐時在白雲谷力戰而亡 |
| 「竹葉青」李金宇 | 地戮星 | 率官軍征討馬陵泊,以毒擊傷多名馬陵泊頭領,被擒後投降馬陵泊;抗金時在宿州被完顏天時用自己發出的毒箭射傷,毒發身亡 |
| 「翻身蟒」段大猛 | 地敵星 | 率官軍征討馬陵泊,被擒後投降馬陵泊;抵禦張叔夜征討時在無極樓為祝永清所殺 |
| 「嵩山」孟子程 | 地破星 | 最先佔據沙麓山,後奉謝順為寨主,其後獲莊浩舉薦轉投馬陵泊;抵禦雲天彪征討時在青石山為高梁所殺 |
| 「朝天竹」陸影 | 地機星 | 姚雨汐徒弟,隨姚雨汐加入馬陵泊,負責走報機密;抵禦張叔夜征討時在無極樓誤中機關身亡 |
| 「九尾狐」吳賽鳳 | 地智星 | 姚雨汐徒弟,隨姚雨汐加入馬陵泊,負責走報機密;北伐時在松亭關被金軍伏擊身亡 |
| 「千面玲瓏」李沫瑤 | 地開星 | 路新宇徒弟,自行投奔馬陵泊,負責走報機密;抵禦陳希真征討時在徐州假造路新宇人臉以讓張永偉誆騙陳希真,後參與抗金,受招安後獲賜官爵,其後隨陳明遠到海外隱居 |
| 「百變魔音」仲若冰 | 地閉星 | 從李沫瑤學武藝,後隨李沫瑤上馬陵泊,負責走報機密;抵禦張叔夜征討時與李沫瑤潛入下邳縣盜取陶震霆鳥槍,被張叔夜用箭射中,傷重而亡 |
| 「出山虎」王子康 | 地滅星 | 原為蘇州軍官,因焦明武親自招降而投附馬陵泊;後參與反宋、抗金,受招安後獲賜官爵,其後隨陳明遠到海外隱居 |
| 「隱山虎」張奧康 | 地誅星 | 原為蘇州軍官,被焦明武擊敗後投降馬陵泊;抵禦陳希真征討時在徐州附近為張伯奮、張仲熊所殺 |
| 「俐後生」索奧 | 地迷星 | 原為陳然坤家僕,在陳然坤被捕後到馬陵泊求援,後拜董浩為師;抵禦陳希真征討時在太和嶺與陳希真鬥法,被陳希真用五雷都籙大法殺死 |
| 「斥候」吳銑源 | 地辟星 | 自行投奔馬陵泊,通報洞庭山進軍馬陵泊消息,負責探事;抵禦陳希真征討時攀登太和嶺,被敵軍發現,跳崖身亡 |
| 「操舵手」葉子偉 | 地澈星 | 洞庭山寨主,參與劫奪金銀車,率洞庭軍攻馬陵泊,被擒後投降馬陵泊;抵禦張叔夜征討時在西南水寨為韋揚隱所殺 |
| 「臥街虎」孫煥翔 | 地凶星 | 原為雲門山強人,在青州救房圳,後轉投馬陵泊;抵禦陳希真征討時在太和嶺為陳麗卿所殺 |
| 「降天龍」侯帥 | 地陷星 | 因醉倒峽山下被張妮請上峽山,並與張妮成親,與馬陵泊聯合攻破濰州後轉投馬陵泊;北伐時在白雲谷為粘孛離所殺 |
| 「赤眼巾幗」張妮 | 地玄星 | 原為濰州張家村莊主,聯合趙家村、李家村起義,佔據峽山,與馬陵泊聯合攻破濰州後轉投馬陵泊;北伐時在白雲谷力戰而亡 |
| 「猛先鋒」王宇琪 | 地壘星 | 在滁州聚眾殺財主和知州後投附大桐山,在大桐山下劫救陳明遠,參與營救沈冉後轉投馬陵泊;抗金時在廬州被金國伏兵所殺 |
| 「山夜叉」錢倉政 | 地禍星 | 在滁州聚眾殺財主和知州後投附大桐山,在大桐山下劫救陳明遠,參與營救沈冉後轉投馬陵泊;其後因強姦召氏而被懲處,抗金時在廬州被金國伏兵所殺 |
| 「賽華佗」王力 | 地月星 | 在蘇州被徐世民強搶,為楊文軒所救,後被焦明武等帶上馬陵泊,救治中毒頭領,並任山寨醫士;後參與反宋、抗金,受招安後獲賜官爵,其後隨陳明遠到海外隱居 |
| 「玉金匠」薛許越 | 地究星 | 在兗州不願為陳希真刻碑文,被趕出兗州後投奔馬陵泊,負責鑄造兵符印信,曾偽造大理寺篆章以營救陳明遠;後參與反宋、抗金,受招安後獲賜官爵,其後隨陳明遠到海外隱居 |
| 「攪海龍」劉濤 | 地湮星 | 助季曉宇劫獄救出田雅珠,隨季曉宇上馬陵泊;抵禦雲天彪征討時在青石山為召忻所殺 |
| 「逆海蛟」陳星 | 地沒星 | 助季曉宇劫獄救出田雅珠,隨季曉宇上馬陵泊;抵禦雲天彪征討時在青石山被劉慧娘用飛天神雷炸死 |
| 「良有巢」王昭順 | 地輔星 | 洞庭山頭領,參與劫奪金銀車,在馬陵軍攻洞庭山時投降馬陵泊,負責建造城垣房舍;抵禦張叔夜征討時在西南水寨為劉麟、歐陽壽通所殺 |
| 「水裡狂」方海錦 | 地騰星 | 欲向馬陵泊獻錦鯉,被孫家莊搶奪,逃上馬陵泊;後參與反宋、抗金,受招安後獲賜官爵,其後隨陳明遠到海外隱居 |
| 「沖波白練」張航 | 地樞星 | 在馬陵軍攻應天府時擒徐韜以獻送馬陵軍並自薦入伙;後參與反宋、抗金,受招安後獲賜官爵,其後隨陳明遠到海外隱居 |
| 「踏浪飛花」繆宇飛 | 地極星 | 在馬陵軍攻應天府時擒徐韜以獻送馬陵軍並自薦入伙;抵禦張叔夜征討時在西南水寨為歐陽壽通所殺 |
| 「小膳祖」馬玥 | 地妙星 | 原為應天府許永信家僕,合謀毒殺許永信失敗,被捕下獄,後被救上馬陵泊,負責釀造酒醬;後參與反宋、抗金,受招安後獲賜官爵,其後隨陳明遠到海外隱居 |
| 「女易牙」張玉一 | 地昭星 | 原為應天府許永信家僕,合謀毒殺許永信失敗,被捕下獄,後被救上馬陵泊,負責釀造酒醬;在張叔夜征討馬陵泊時中瘟疫病亡 |
| 「雄威將」吳瑋璠 | 地權星 | 隨力鵬征討馬陵泊時被擒,後投降馬陵泊,並假傳死訊,暗通其父吳太尉;北伐時在濟州為郭文青所殺 |
| 「攔路虎」毛振宇 | 地陽星 | 原為仁義莊武師,隨季曉宇劫獄救田雅珠並上馬陵泊;後參與反宋、抗金,受招安後獲賜官爵,其後隨陳明遠到海外隱居 |
| 「鬼見愁」白偉成 | 地曲星 | 原為江陵府軍官,為馬陵軍所擒後投降馬陵泊;抵禦陳希真征討時在徐州為召忻所殺 |
| 「分水犀」鄭乾 | 地赦星 | 洞庭山頭領,參與劫奪金銀車,率洞庭軍攻馬陵泊,被擒後投降馬陵泊;後參與反宋、抗金,受招安後獲賜官爵,其後隨陳明遠到海外隱居 |
| 「醉金剛」楊文軒 | 地日星 | 自行投附馬陵泊,自請到蘇州請王力上山,在蘇州殺徐世民後被捕,後被救出;抵禦雲天彪征討時在青石山被劉慧娘所佈鋼輪火櫃炸死 |
| 「玉蜻蜓」李明 | 地善星 | 原為濰州李家村莊主,聯合張家村、趙家村起義,佔據峽山,與馬陵泊聯合攻破濰州後轉投馬陵泊;後參與反宋、抗金,受招安後獲賜官爵,其後隨陳明遠到海外隱居 |
| 「暗影狼」曹峻烽 | 地鬼星 | 參與劫奪金銀車後上洞庭山落草,在洞庭湖為馬陵軍所擒後投降馬陵泊;北伐時在河間府假裝被黃立舉擒捉,後被花伍處決 |
| 「落雕罟」汪文昌 | 地網星 | 發起劫奪金銀車,後上洞庭山落草,在洞庭湖為馬陵軍所擒後投降馬陵泊;抵禦陳希真征討時在徐州為祝永清所殺 |
| 「健臂將」石順友 | 地蓋星 | 原為雲門山強人,在青州救房圳,後轉投馬陵泊;抵禦陳希真征討時在太和嶺為陳麗卿所殺 |
| 「雲霄鷲」陶鑫 | 地元星 | 參與劫奪金銀車後上洞庭山落草,在洞庭湖為馬陵軍所擒後投降馬陵泊;抵禦陳希真征討時在徐州為劉麟所殺 |
| 「極地熊」張智鈞 | 地魂星 | 隨焦明武大鬧廣州後投奔馬陵泊,在蘇州義助楊文軒帶王力上馬陵泊;後參與反宋、抗金,受招安後獲賜官爵,其後隨陳明遠到海外隱居 |
| 「歲破星」陳佳偉 | 地辰星 | 原為廣州軍官,被張智鈞遊說一同投奔馬陵泊,在蘇州義助楊文軒帶王力上馬陵泊;抵禦雲天彪征討時在青石山掘破陷地鬼戶,但為官兵所殺 |
| 「酆都閻羅」王凱 | 地死星 | 在曹州帶領饑民殺財主,佔據紫金山並任寨主,後獲陳明遠舉薦轉投馬陵泊;其後因強姦召氏而被懲處,抵禦張叔夜征討時在無極樓為韋揚隱擊傷,傷重而亡 |
| 「陰曹無常」石糧誠 | 地亡星 | 隨王凱殺財主並佔據紫金山,後獲陳明遠舉薦轉投馬陵泊;抵禦張叔夜征討時為辛從忠所殺 |
| 「斑斕虎」徐寶 | 地差星 | 隨王凱殺財主並佔據紫金山,後獲陳明遠舉薦轉投馬陵泊;抵禦雲天彪征討時在青石山墮入陷地鬼戶,為伏兵所殺 |
| 「花斑彪」李傑 | 地錯星 | 隨王凱殺財主並佔據紫金山,後獲陳明遠舉薦轉投馬陵泊;抵禦雲天彪征討時在青石山被奔雷車擊殺 |
| 「病西施」余媛 | 地貌星 | 原為江寧府青蓮樓掌櫃,被周衙內調戲並被強搶,被大桐山和馬陵泊人馬救出後上馬陵泊,負責管理東山酒店;後參與反宋、抗金,受招安後到建康府營辦酒樓,其後隨陳明遠到海外隱居 |
| 「出泥蓮」吳忱諾 | 地端星 | 原為江寧府青蓮樓掌櫃,被周衙內欺壓,助大桐山和馬陵泊人馬營救沈冉,後隨大隊上馬陵泊,負責管理東山酒店;抵禦張叔夜征討時為用體血治療山寨瘟疫而自我犧牲 |
| 「水幽蘭」何雅寧 | 地逸星 | 自行投奔馬陵泊,負責管理西山酒店;後參與反宋、抗金,受招安後到建康府營辦酒樓,其後隨陳明遠到海外隱居 |
| 「紫羅剎」王子怡 | 地后星 | 帶領密州同村女子投奔馬陵泊,負責管理西山酒店;抵禦張叔夜征討時為鄧宗弼所領官軍亂前射死 |
| 「迎八方」郭億一 | 地士星 | 原為江陵府承道閣當家,在馬陵軍火燒承道閣後被挾迫入伙,負責管理南山酒店;在張叔夜征討馬陵泊時中瘟疫病亡 |
| 「開門紅」李欣妍 | 地吉星 | 原為江陵府承道閣當家,在馬陵軍火燒承道閣後被挾迫入伙,負責管理南山酒店;後參與反宋、抗金,受招安後到建康府營辦酒樓,其後隨陳明遠到海外隱居 |
| 「一剪梅」董恩惠 | 地秀星 | 原為蘇州醉仙樓掌櫃,隱護楊文軒,後加入馬陵泊,負責管理北山酒店;在張叔夜征討馬陵泊時中瘟疫病亡 |
| 「絳珠仙」何瓊 | 地霞星 | 原為蘇州醉仙樓掌櫃,隱護楊文軒,後加入馬陵泊,負責管理北山酒店;在張叔夜征討馬陵泊時中瘟疫病亡 |
| 「飄靈芝」戴暢 | 地璇星 | 曹崇坦徒弟,在于嬌帶領下在平城縣劫牢救出眾婦女,後投附馬陵泊,負責農田墾殖;抵禦張叔夜征討時受傷而死 |
| 「廣寒兔」曹笑 | 地璣星 | 在于嬌帶領下在平城縣劫牢救出眾婦女,後投附馬陵泊,負責農田墾殖;在張叔夜征討馬陵泊時中瘟疫病亡 |
| 「公牛懼」晁晶 | 地衡星 | 在于嬌帶領下在平城縣劫牢救出眾婦女,後投附馬陵泊;抵禦張叔夜征討時為李宗湯所殺 |
| 「冰鳳凰」單筱寒 | 地鸞星 | 在于嬌帶領下在平城縣劫牢救出眾婦女,後投附馬陵泊,負責養殖水產;在張叔夜征討馬陵泊時中瘟疫病亡 |
| 「笑彌勒」耿鐵柱 | 地仁星 | 洞庭山頭領,參與劫奪金銀車,在馬陵軍攻洞庭山時投降馬陵泊,負責監造戰船;抵禦張叔夜征討時在西南水寨被李宗湯射殺 |
| 「九疑仙」馮子娜 | 地時星 | 原為嚶遊山村主,隨于嬌大鬧東海縣後轉投馬陵泊,負責安排筵席;抵禦張叔夜征討時為金成英所殺 |
| 「異葉楊」陳孟 | 地合星 | 路新宇徒弟,到嚶遊山遊說馮子娜投附馬陵泊,後隨于嬌大鬧東海縣並加入馬陵泊;抵禦張叔夜征討時為陳希真所殺 |
| 「立地鶴」劉怡岑 | 地兆星 | 路新宇徒弟,到嚶遊山遊說馮子娜投附馬陵泊,後隨于嬌大鬧東海縣並加入馬陵泊;抵禦張叔夜征討時被祝永清射殺 |
| 「霜飛燕」邵竹影 | 地崇星 | 原為嚶遊山領袖,隨于嬌大鬧東海縣後轉投馬陵泊,負責照料軍馬;抵禦張叔夜征討時為韋揚隱所殺 |
| 「含香草」趙貝 | 地尚星 | 原為嚶遊山領袖,隨于嬌大鬧東海縣後轉投馬陵泊,負責照料軍馬;抵禦張叔夜征討時為張應雷所殺 |
| 「鬥雪紅」段雯 | 地願星 | 原為嚶遊山領袖,隨于嬌大鬧東海縣後轉投馬陵泊,負責管理山寨雜物;抵禦張叔夜征討時為韋揚隱所殺 |
| 「鍛鐵郎君」李磊 | 地尾星 | 在單州暗戀夏木兒,知悉夏木兒謀害夏夢迪後向朱成求助,救夏夢迪,後隨路新宇上馬陵泊,負責打造軍器鐵甲;北伐時打造奔雷車,助馬陵軍大破金軍,受招安後獲賜官爵,其後隨陳明遠到海外隱居 |
| 「食金狼」任輝 | - | 原為明州首富,因與人鬥富殺人,佔據馬陵泊,自任第一任寨主;其後為季曉宇所殺 |
| 「嬌郎兒」江偉 | - | 路經馬陵泊時被任輝截劫,被邀上山為副寨主;其後為路新宇所殺 |
| 「病嫪毐」朱然 | - | 率領淮陽軍官軍征討馬陵泊,兵敗被擒後投降馬陵泊;其後在馬陵泊調戲尹柔雨,又在應天府強姦民女,被陳明遠處決 |
| 和盛 | - | 在臥牛山剪徑時被莊浩擊敗,後獲莊浩引薦投附馬陵泊;攻打孫家莊時為澹台立所殺,其後託夢向陳明遠告知未來災禍和解救方法 |
下表總結《馬陵傳》中青石山頭領的重要事蹟。
| 青石山頭領 | 重要事蹟 | |
|---|---|---|
| 姓名 | 星宿名 | |
| 宋達 | 中央鎮星土星 | 原為青石山寨主,帶領青石山接受宋廷招安,並征討馬陵泊,兵敗後與馬陵泊結盟,在青石山被轟炸後逃往馬陵泊;後參與反宋、抗金,受招安後獲賜官爵,其後隨陳明遠到海外隱居 |
| 楊程 | 東方青帝木星 | 在青石山被轟炸後逃往馬陵泊;後參與反宋、抗金,受招安後獲賜官爵,其後隨陳明遠到海外隱居 |
| 劉奇 | 西方太白金星 | 在青石山被轟炸後逃往馬陵泊,北伐時在河間府被花伍所佈伏兵亂箭射死 |
| 孫煜傑 | 南方熒惑火星 | 在青石山被轟炸後逃往馬陵泊;後參與反宋、抗金,受招安後獲賜官爵,其後隨陳明遠到海外隱居 |
| 許栗銘 | 北方玄武水星 | 在青石山被轟炸後逃往馬陵泊;北伐時在單州為楊劍所殺 |
| 朱佳俊 | 太陽星 | 在青石山被轟炸後逃往馬陵泊;後參與反宋、抗金,受招安後獲賜官爵,其後隨陳明遠到海外隱居 |
| 鞏莎莉 | 太陰星 | 在青石山被轟炸後逃往馬陵泊;北伐時在東嶺關為完顏祿所殺 |
| 施笑飛 | 羅睺星 | 抵禦雲天彪征討時為龐毅、召忻所殺 |
| 左明欣 | 計都星 | 抵禦雲天彪征討時為召忻所殺 |
| 薛琦 | 紫氣星 | 在青石山被轟炸後逃往馬陵泊;後參與反宋、抗金,受招安後獲賜官爵,其後隨陳明遠到海外隱居 |
| 王超 | 月孛星 | 抵禦雲天彪征討時為傅玉所殺 |
| 葉森 | 角木蛟 | 在青石山被轟炸後逃往馬陵泊;北伐時在析津府傷重而亡 |
| 顧洪嘉 | 亢金龍 | 抵禦雲天彪征討時為召忻所殺 |
| 魯琳 | 氐土貉 | 在青石山被轟炸後逃往馬陵泊;抵禦張叔夜征討時為張仲熊所殺 |
| 葛濤 | 房日兔 | 在青石山被轟炸後逃往馬陵泊;抵禦張叔夜征討時為雲天彪所殺 |
| 傅曉 | 心月狐 | 在青石山被轟炸後逃往馬陵泊;抵禦張叔夜征討時為張仲熊所殺 |
| 王宇祥 | 尾火虎 | 在青石山被轟炸後逃往馬陵泊;後參與反宋、抗金,受招安後獲賜官爵,其後隨陳明遠到海外隱居 |
| 智海洋 | 箕水豹 | 抵禦雲天彪征討時被劉慧娘用飛天神雷炸死 |
| 袁鵬 | 斗木獬 | 在青石山被轟炸後逃往馬陵泊;抵禦張叔夜征討時在無極樓為王進所殺 |
| 房迪 | 牛金牛 | 在青石山被轟炸後逃往馬陵泊;後參與反宋、抗金,受招安後獲賜官爵,其後隨陳明遠到海外隱居 |
| 張媛 | 女土幅 | 在青石山被轟炸後逃往馬陵泊;後參與反宋、抗金,受招安後獲賜官爵,其後隨陳明遠到海外隱居 |
| 馬帥 | 虛日鼠 | 抵禦雲天彪征討時墮入陷地鬼戶,為伏兵所殺 |
| 黃琳雅 | 危月燕 | 在青石山被轟炸後逃往馬陵泊;北伐時在白雲谷力戰而亡 |
| 郭春辰 | 室火豬 | 抵禦雲天彪征討時被劉慧娘用飛天神雷炸死 |
| 段金鵬 | 壁水貐 | 在青石山被轟炸後逃往馬陵泊;抵禦金軍征討時被李不韋射殺 |
| 張景琛 | 奎木狼 | 抵禦雲天彪征討時為唐猛所殺 |
| 劉東曉 | 婁金狗 | 抵禦雲天彪征討時掘破陷地鬼戶,但為官兵所殺 |
| 葛媛 | 胃土雉 | 抵禦雲天彪征討時被奔雷車擊殺 |
| 錢遙 | 昴日雞 | 抵禦雲天彪征討時墮入陷地鬼戶,為伏兵所殺 |
| 蔣寧 | 畢月烏 | 抵禦雲天彪征討時傷重而亡 |
| 何彪 | 觜火猴 | 抵禦雲天彪征討時為風會所殺 |
| 葉召 | 參水猿 | 抵禦雲天彪征討時為歐陽壽通所殺 |
| 宋金龍 | 井木犴 | 抵禦雲天彪征討時被畢應元暗箭射傷,為雲龍所殺 |
| 王晨 | 鬼金羊 | 抵禦雲天彪征討時為風會所殺 |
| 張榮 | 柳土獐 | 在青石山被轟炸後逃往馬陵泊;後參與反宋、抗金,受招安後獲賜官爵,其後隨陳明遠到海外隱居 |
| 朱栗輝 | 星日馬 | 抵禦雲天彪征討時被奔雷車擊殺 |
| 蘇一凡 | 張月鹿 | 在青石山被轟炸後逃往馬陵泊;抵禦張叔夜征討時為鄧宗弼所殺 |
| 劉璇 | 翼火蛇 | 在青石山被轟炸後逃往馬陵泊;抵禦張叔夜征討時在無極樓為王進所殺 |
| 張雷 | 軫水蚓 | 在青石山被轟炸後逃往馬陵泊;北伐時在太原府為保護夏夢迪而為王生所殺 |
下表總結《馬陵傳》中馬陵軍新領袖的重要事蹟。
| 馬陵軍新領袖 | 重要事蹟 |
|---|---|
| 黃立舉 | 逃難至河間府時妻妹陳艷被花伍扣押,被迫助花伍守城,後助馬陵軍攻取河間府;北伐成功後返鄉,後重新起義抗金,其後到馬陵泊入伙,受招安後獲賜官爵,其後隨陳明遠到海外隱居 |
| 趙京 | 原為金涿州守將,被黃立舉挾持獻城後投降馬陵軍;北伐成功後返鄉,後重新起義抗金,其後到馬陵泊入伙,受招安後獲賜官爵,其後隨陳明遠到海外隱居 |
| 張意 | 原為金涿州副將,在涿州失守後隨趙京投降馬陵軍;北伐成功後返鄉,後重新起義抗金,其後到馬陵泊入伙,受招安後獲賜官爵,其後隨陳明遠到海外隱居 |
| 戚全展 | 原為金涿州副將,在涿州失守後隨趙京投降馬陵軍;北伐成功後返鄉,後重新起義抗金,其後到馬陵泊入伙,受招安後獲賜官爵,其後隨陳明遠到海外隱居 |
| 「飛山豹」魏大哲 | 在關西組織忠義軍抵抗金人,並計取雁門關,後加入馬陵軍;北伐成功後返鄉,後重新起義抗金,其後到馬陵泊入伙,受招安後獲賜官爵,其後隨陳明遠到海外隱居 |
| 「撼山熊」王天雄 | 在關西參加忠義軍抵抗金人,隨魏大哲加入馬陵軍;北伐成功後返鄉,後重新起義抗金,其後到馬陵泊入伙,受招安後獲賜官爵,其後隨陳明遠到海外隱居 |
| 「長尾狼」陳魯 | 在關西參加忠義軍抵抗金人,隨魏大哲加入馬陵軍;北伐成功後返鄉,後重新起義抗金,其後到馬陵泊入伙,受招安後獲賜官爵,其後隨陳明遠到海外隱居 |
| 「拈花手」劉午曉 | 在關西參加忠義軍抵抗金人,隨魏大哲加入馬陵軍;北伐成功後返鄉,後重新起義抗金,其後到馬陵泊入伙,受招安後獲賜官爵,其後隨陳明遠到海外隱居 |
| 「小鄧通」陳崇 | 在關西參加忠義軍抵抗金人,隨魏大哲加入馬陵軍,其後在和龍山與劉碩同歸於盡 |
| 「賽子瑜」唐康寧 | 在關西參加忠義軍抵抗金人,隨魏大哲加入馬陵軍;北伐成功後返鄉,後重新起義抗金,其後到馬陵泊入伙,受招安後獲賜官爵,其後隨陳明遠到海外隱居 |
| 王布 | 在金國重新佔領燕雲十六州和山東山西後參加忠義軍,後到馬陵泊入伙,受招安後獲賜官爵,其後隨陳明遠到海外隱居 |
| 朱友福 | 在金國重新佔領燕雲十六州和山東山西後參加忠義軍,後到馬陵泊入伙,受招安後獲賜官爵,其後隨陳明遠到海外隱居 |
| 潘正 | 在金國重新佔領燕雲十六州和山東山西後參加忠義軍,後到馬陵泊入伙,受招安後獲賜官爵,其後隨陳明遠到海外隱居 |
| 李和錦 | 在金國重新佔領燕雲十六州和山東山西後參加忠義軍,後到馬陵泊入伙,受招安後獲賜官爵,其後隨陳明遠到海外隱居 |
| 顧中恆 | 在金國重新佔領燕雲十六州和山東山西後參加忠義軍,後到馬陵泊入伙,受招安後獲賜官爵,其後隨陳明遠到海外隱居 |
下表總結《馬陵傳》中義軍其他人物(包括各支義軍頭領的眷屬和頭目,另加仇瓊英)和準義軍人物(包括暗助義軍但沒有正式加入義軍的人物)的重要事蹟。
| 義軍其他人物/準義軍人物 | 重要事蹟 |
|---|---|
| 晁夢 | 窯灣村保正,率領村民助季曉宇等奪取馬陵泊,並與馬陵泊聯結 |
| 史柏德 | 原名「史應德」,原為梁山頭目,陪宋江逃離梁山,在夜明渡被賈忠不慎打下水中,後投奔馬陵泊,更名「史柏德」;隨路新宇到石碣村帶梁山後人上馬陵泊,後在長清縣認出賈忠、賈義 |
| 「瓊矢鏃」仇瓊英 | 自幼由葉清撫養,其後在梁山與張清成親,後匿藏石碣村並誕下張節,在知悉張清陣亡後因傷痛而病亡 |
| 葉清 | 原為梁山頭目,隨仇瓊英匿藏石碣村,後隨路新宇上馬陵泊 |
| 關鈴 | 關勝兒子,匿藏石碣村,後隨路新宇上馬陵泊;抵禦張叔夜征討時在狄丘山關帝廟殺雲天彪 |
| 呼延鈺 | 呼延灼兒子,匿藏石碣村,後隨路新宇上馬陵泊;受招安後返石碣村居住 |
| 呼延玉英 | 呼延灼女兒,匿藏石碣村,後隨路新宇上馬陵泊 |
| 花逢春 | 花榮兒子,匿藏石碣村,後隨路新宇上馬陵泊 |
| 董芳 | 董平兒子,匿藏石碣村,後隨路新宇上馬陵泊 |
| 張節 | 張清兒子,在石碣村由仇瓊英所生,仇瓊英死後由葉清撫養,後被帶上馬陵泊 |
| 徐晟 | 徐寧兒子,匿藏石碣村,後隨路新宇上馬陵泊 |
| 李登 | 李俊兒子,匿藏石碣村,後被路新宇帶上馬陵泊 |
| 阮良 | 阮小二兒子,匿藏石碣村,後隨路新宇上馬陵泊;受招安後返石碣村居住 |
| 宋安平 | 宋清兒子,匿藏石碣村,後被路新宇帶上馬陵泊,其後定計擊退張俊征討 |
| 吳太尉 | 宋國太尉,舉薦兒子吳瑋璠隨力鵬征討馬陵泊,在吳瑋璠投降馬陵泊後與馬陵泊暗通消息,在馬陵軍攻汴京時代表宋廷與馬陵軍議和;其後因主張抗金被貶官,被接往馬陵泊隱居 |
| 劉可 | 原為張妮丫環,隨張妮上馬陵泊,抵禦張叔夜征討時與其餘三名丫環合力擊殺桂花、佛手、玫瑰、薄荷;北伐時在白雲谷力戰而亡 |
| 王娜 | 原為張妮丫環,隨張妮上馬陵泊,抵禦張叔夜征討時與其餘三名丫環合力擊殺桂花、佛手、玫瑰、薄荷;北伐時在白雲谷力戰而亡 |
| 顧佩詩 | 原為張妮丫環,隨張妮上馬陵泊,抵禦張叔夜征討時與其餘三名丫環合力擊殺桂花、佛手、玫瑰、薄荷;北伐時在白雲谷力戰而亡 |
| 張博文 | 原為張妮丫環,隨張妮上馬陵泊,抵禦張叔夜征討時與其餘三名丫環合力擊殺桂花、佛手、玫瑰、薄荷;北伐時在白雲谷力戰而亡 |
| 「黑煞神」張永偉 | 原在五臺山出家,受智真長老命下山助馬陵軍,在永寧軍行刺張叔夜失敗,後假意投附陳希真,助馬陵軍奪取太和嶺;其後在卞塘鎮與張伯奮、張仲熊力戰而亡 |
| 楊金 | 原為雲天彪手下軍校,私自把被俘的謝德偉、臧好、薛許越送往青石山,然後離軍而去 |
| 召氏 | 召忻、高梁女兒,被父母帶至軍前,在青石山被馬陵、青石聯軍俘擄,後被婁小雨送上馬陵泊安頓;其後被錢倉政、王凱強姦致死 |
| 「活神仙」羅澄 | 公孫勝、董浩師父,俗稱「羅真人」,向董浩傳授五雷天罡正法,並擒捉劉永錫,將其送交馬陵泊 |
| 胡百元 | 莊浩、路新宇師父,助岳飛約同馬陵泊聯手抗金,後留於馬陵泊,向山寨上婦女、青年傳授武藝 |
| 夏萌 | 郝郡楠女伴 |
| 許貫忠 | 向馬陵軍獻上河北地圖 |
| 封彥邦(定武) | 向馬陵軍獻上河東地圖 |
| 陳蘭 | 黃立舉妻,隨黃立舉至河間府,勸黃立舉向馬陵泊投誠以救陳艷 |
| 陳艷 | 陳蘭妹妹,隨黃立舉至河間府,被花伍扣押以要挾黃立舉,後被李沫瑤以易容法救出 |
| 李劍 | 逃難時與丈夫失散,被秦金假意收留,助守松亭關,得知真相後殺秦金並把松亭關獻予馬陵軍,後在密雲縣尋得丈夫 |
下表總結《馬陵傳》中雷將/散仙的重要事蹟。有關各雷將/散仙的神仙名號,請參閱「俞萬春《蕩寇志》」中的「雷將/散仙神仙名號」。
| 雷將/散仙 | 重要事蹟 |
|---|---|
| 張叔夜(嵇仲) | 率領雷將先後蕩平田虎和王慶,又被召到金國助攻遼國,後率軍征討馬陵泊,兵敗逃回汴京;在馬陵軍攻汴京時被趙佶交給馬陵軍,被迫自縊 |
| 張伯奮 | 助攻除州時在卞塘鎮為張永偉所殺 |
| 張仲熊 | 征馬陵泊時為莊浩所殺 |
| 雲天彪 | 率軍征討青石山,後與張叔夜合軍征馬陵泊,在狄丘山關帝廟為關鈴所殺 |
| 陳希真(道子) | 率軍征討徐州,被董浩破去五雷都籙大法,後與張叔夜合軍征馬陵泊,兵敗逃回汴京;在馬陵軍攻汴京時出逃,在合蔡鎮為路新宇所殺 |
| 鄧宗弼 | 征馬陵泊時在三關與咸緯廣同歸於盡 |
| 辛從忠 | 征馬陵泊時與力鵬同歸於盡 |
| 張應雷 | 征馬陵泊時在三關為徐韜、蔡子豪所殺 |
| 陶震霆 | 征馬陵泊時與力鵬同歸於盡 |
| 龐毅(致果) | 征馬陵泊時在二關為焦明武所殺 |
| 劉廣 | 征馬陵泊時在馬陵道被李金宇、段大猛所領伏兵亂箭射殺 |
| 苟桓 | 征馬陵泊時在二關為邢耀所殺 |
| 畢應元 | 征青石山時為沈冉所殺 |
| 「玉山郎」祝永清 | 征馬陵泊時在無極樓誤觸李金宇毒箭,毒發身亡 |
| 「女飛衛」陳麗卿 | 攻徐州時先後與呂坤鍵、尹柔雨決鬥,受重傷,後在太和嶺作戰時箭瘡迸裂身亡,被扈成割去首級 |
| 雲龍 | 征青石山時為謝順所殺 |
| 「女諸葛」劉慧娘(阿秀) | 征青石山時以飛天神雷轟炸青石山;征馬陵泊時建造無極樓以挑戰馬陵軍,在無極樓被攻破後為吳賽鳳、李沫瑤所擒,後被處決 |
| 風會 | 征青石山時為孫煜傑所殺 |
| 傅玉 | 征青石山時為徐寶、李傑所殺 |
| 蓋天錫 | 征馬陵泊時在二關為陳然坤所殺 |
| 金成英 | 征馬陵泊時在三關為房圳所殺 |
| 哈蘭生 | 征青石山時為徐韜所殺 |
| 劉麒 | 攻徐州時為呂坤鍵所殺 |
| 孔厚 | 征馬陵泊時為季曉宇所殺 |
| 真祥麟 | 攻徐州時在太和嶺為宋凱強、錢倉政所殺 |
| 「鐵棒」欒廷玉 | 攻徐州時被路新宇詐降誘殺 |
| 康捷 | 征王慶時被寇威燒傷腿,征馬陵泊時在無極樓附近為沈濤所殺 |
| 范成龍 | 攻徐州時在太和嶺與宋凱強纏鬥,一同被陳希真的乾元鏡燒死 |
| 楊騰蛟 | 率官軍征討馬陵泊,兵敗,為朱成所殺 |
| 祝萬年 | 征馬陵泊時為于嬌、趙梓晗、張妮、鞏莎莉聯合擊殺 |
| 劉麟 | 征馬陵泊時在西南水寨為繆宇飛所殺 |
| 歐陽壽通 | 征馬陵泊時在西南水寨為徐碩、葉子偉、方海錦、張航、鄭乾聯合擊殺 |
| 韋揚隱 | 征馬陵泊時在無極樓為張洲所殺 |
| 李宗湯 | 征馬陵泊時被郝郡楠用銀針射中左眼,傷重而亡 |
| 唐猛 | 征青石山時為楊乙堯所殺 |
| 「大刀」聞達 | 征青石山時為楊乙堯所殺 |
| 欒廷芳 | 攻徐州時為尹柔雨所殺 |
| 王進 | 征馬陵泊時在頭關為莊浩所殺 |
| 「賀鼻涕」賀太平 | 到馬陵泊欲臨訓莊浩,被斥退;其後在征討馬陵泊時被婁小雨罵死 |
| 「通一子」陳念義 | 為救徐和到曹州施法術擊打馬陵軍,被董浩擊敗,傷重身亡 |
| 徐和(溶夫) | 在馬陵軍攻曹州時馳援曹州,被張洲擒捉,後被處決 |
| 召忻 | 受邀協助征討馬陵泊、青石山,在青石山為陳星水淹並殺死 |
| 「筍冠道人」劉永錫 | 自行投附張叔夜助戰,請瘟神到馬陵泊降瘟,並擺離焰明光陣以對付馬陵泊,失敗後被羅澄擒捉,為陳明遠所殺 |
| 張鳴珂 | 奉詔到馬陵泊招安,被殺 |
| 汪恭人 | 受徐青娘之請馳援曹州,被尹柔雨擒捉,後被處決 |
| 徐青娘 | 在馬陵軍攻曹州時馳援曹州,被張洲擒捉,後被處決 |
| 賈夫人 | 率領濟南府官軍馳援曹州,被馬陵軍截擊,死於亂軍中 |
| 魏輔梁 | 被請至猿臂寨參贊軍務,在馬陵軍攻破猿臂寨時自刎 |
| 真大義 | 被請協助鎮守猿臂寨,在猿臂寨為楊乙堯所殺 |
下表總結《馬陵傳》中招賢堂叛將(指叛投官軍的梁山招賢堂頭領)的重要事蹟。
| 招賢堂叛將 | 重要事蹟 |
|---|---|
| 「錦鱗蟒」馬元 | 隨楊騰蛟征討馬陵泊,為朱成所殺 |
| 「飛廉」皇甫雄 | 隨楊騰蛟征討馬陵泊,為謝順所殺 |
| 呼延綽 | 隨楊騰蛟征討馬陵泊,為路新宇所擒,其後在馬陵泊被處決 |
下表列出《馬陵傳》中的人物關係。有關雷將/散仙之間的關係,請參閱「俞萬春《蕩寇志》」中的「人物關係」。
| 關係 | 人物 |
|---|---|
| 父子 | 關勝-關鈴、呼延灼-呼延鈺、花榮-花逢春、董平-董芳、張清-張節、徐寧-徐晟、李俊-李登、阮小二-阮良、宋清-宋安平、吳太尉-吳瑋璠 |
| 父女 | 呼延灼-呼延玉英、召忻-召氏 |
| 姐弟 | 黃氏-黃立舉 |
| 姐妹 | 陳蘭-陳艷 |
| 夫妻 | 張清-仇瓊英、謝順-郝郡楠、侯帥-張妮、孫煜傑-馬玥、徐晟-呼延玉英、黃立舉-陳蘭、趙京-黃氏 |
| 姑姪 | 劉楚-劉濤 |
| 表兄弟 | 辛佳倫-路新宇 |
| 表兄妹 | 凌振-閻言 |
| 表姐妹 | 王子怡-單筱寒 |
| 表叔姪 | 路新宇-何雅寧 |
| 楔子 | ||
| 第一回 | 玄女天庭受玉旨 | 押獄茅山走星君 |
| 第二回 | 開封府梁山書義氣 | 汴京城宋江託遺孤 |
| 第三回 | 賽孟嘗莊內留客 | 奸李二官府賣主 |
| 第四回 | 陳明遠私走仁義莊 | 田雅珠議避窯灣村 |
| 第五回 | 下邳縣小孔孟入獄 | 窯灣村女諸葛定計 |
| 第六回 | 眾友大鬧下邳縣 | 群雄義奪馬陵泊 |
| 第七回 | 諸傑馬陵分座次 | 劉濤水面擒朱然 |
| 第八回 | 聖淩風獨走下邳縣 | 陳明遠怒殺潑皮三 |
| 第九回 | 陳明遠刺配蘇州道 | 楊乙堯除虎紫金山 |
| 第十回 | 江寧府兄弟重逢 | 青蓮樓後生遭打 |
| 第十一回 | 起禍端明遠入獄 | 走馬陵沈濤求救 |
| 第十二回 | 會英豪沈濤奔山寨 | 救雙雄雨菲定良謀 |
| 第十三回 | 設毒計夏木兒害妹 | 遇不平千丈坑救人 |
| 第十四回 | 猛先鋒劫車救明遠 | 王閻羅下山走江寧 |
| 第十五回 | 闖江寧王凱陷牢獄 | 劫法場眾虎歸馬陵 |
| 第十六回 | 噬惡虎山下攔配軍 | 三女子應天陷監牢 |
| 第十七回 | 謝孔目怒斥知府 | 馬陵泊兵發應天 |
| 第十八回 | 沈冉雪天鬥徐韜 | 雨菲暮冬取應天 |
| 第十九回 | 陳明遠犒賞二軍 | 師兄弟會聚山寨 |
| 第二十回 | 北京城好漢大出手 | 沙麓山五嶽小結義 |
| 第二十一回 | 凶太歲剪徑白楊林 | 開路神打擂青州城 |
| 第二十二回 | 劉知州血濺青州城 | 開路神夜歸雲門山 |
| 第二十三回 | 九霄龍一打馬陵泊 | 四山嶽齊戰金錘將 |
| 第二十四回 | 九霄龍二打馬陵泊 | 淩飛雪單捉雄威將 |
| 第二十五回 | 聖淩風明言辯恩師 | 鐵臂膀託夢勸師弟 |
| 第二十六回 | 九霄龍三打馬陵泊 | 勇莊浩力勝金錘將 |
| 第二十七回 | 泰山坐定第二位 | 賦稅逼反張家村 |
| 第二十八回 | 三村合力攻濰州 | 坤鍵飛箭退峽山 |
| 第二十九回 | 峽山書寄鐘吾寨 | 雨菲計捉賽由基 |
| 第三十回 | 陳明遠義釋呂坤鍵 | 鐵槍將兵援濰州城 |
| 第三十一回 | 徐金鐧義伏張豪軒 | 雄威將誤陷孫家莊 |
| 第三十二回 | 小張良智破五行陣 | 聖淩風請援二仙山 |
| 第三十三回 | 羅真人惜歎公孫勝 | 董靈清法破無虛道 |
| 第三十四回 | 竹葉青奇毒傷眾將 | 醉金剛蘇州請神醫 |
| 第三十五回 | 楊文軒拳打徐世民 | 焦明武義送賽華佗 |
| 第三十六回 | 焦明武單闖廣州 | 張智鈞火燒州衙 |
| 第三十七回 | 賽華佗醫解奇毒 | 焦明武義伏二虎 |
| 第三十八回 | 俐後生為主求援 | 曹崇坦勸師被擒 |
| 第三十九回 | 洪澤郎劫車救崇坦 | 二山寨齊心打江陵 |
| 第四十回 | 小膳祖火燒承道閣 | 女諸葛智取江陵府 |
| 第四十一回 | 于嬌大鬧平城縣 | 雨菲笑談馬陵女 |
| 第四十二回 | 文昌商議富貴事 | 七星奪取金銀車 |
| 第四十三回 | 操舵手兵發鐘吾寨 | 馬陵泊一敗洞庭軍 |
| 第四十四回 | 于嬌夜奔嚶遊山 | 眾女齊鬧東海縣 |
| 第四十五回 | 副寨主兵向八百里 | 馬陵泊二敗洞庭軍 |
| 第四十六回 | 徽宗帝招安青石山 | 陳明遠較會宋統軍 |
| 第四十七回 | 青石山分兵攻水泊 | 女諸葛定計平五路 |
| 第四十八回 | 宋統軍陣列混天象 | 陳明遠夢得玄女語 |
| 第四十九回 | 賽仲達歸山獻計 | 陳明遠破陣成功 |
| 第五十回 | 馬陵泊石碣受天文 | 鐘吾寨英雄定職位 |
| 第五十一回 | 徽宗佈告彰功績 | 罡煞見紙知天命 |
| 第五十二回 | 攻長清馬陵出兵 | 殘手足漁人受戮 |
| 第五十三回 | 二寨主分兵山東道 | 婁雨菲計取猿臂寨 |
| 第五十四回 | 莊浩領兵攻曹州 | 何熙定計賺徐和 |
| 第五十五回 | 陳念義術敗莊浩 | 馬陵泊計取曹州 |
| 第五十六回 | 張鳴珂受命走馬陵 | 陳明遠撕詔明心意 |
| 第五十七回 | 婁雨菲佈四斗五方旗 | 何沖盈排九宮八卦陣 |
| 第五十八回 | 陳明遠兩贏宣威伯 | 紀安邦兵助楊騰蛟 |
| 第五十九回 | 何熙打破梅花陣 | 朱成力斬楊騰蛟 |
| 第六十回 | 張叔夜大興三路兵 | 副寨主言斥賀太平 |
| 第六十一回 | 叔夜決計取下邳 | 朱成奮勇殺四門 |
| 第六十二回 | 退馬陵陶震霆逞威 | 盜火槍仲若冰殞命 |
| 第六十三回 | 婁雨菲巧順離間計 | 陳道子誤喪欒廷玉 |
| 第六十四回 | 攻徐州二帥損戰將 | 鬥箭術坤鍵射麗卿 |
| 第六十五回 | 吳斥候魂歸太和嶺 | 陳道子術斃俐後生 |
| 第六十六回 | 尹藝潼奮力戰麗卿 | 董靈清鬥法破希真 |
| 第六十七回 | 姚雨汐智敗雲天彪 | 女諸葛器窘小張良 |
| 第六十八回 | 女諸葛雙鬥智 | 楊家漢互扶幫 |
| 第六十九回 | 陳星水底擒召忻 | 莊浩單槍挑高梁 |
| 第七十回 | 劉慧娘雷轟青石山 | 楊乙堯力殺奮武男 |
| 第七十一回 | 退二祝陳明遠回山 | 戰二張張永偉坐化 |
| 第七十二回 | 順誠侯身死馬陵道 | 九霄龍命喪車輪戰 |
| 第七十三回 | 沉螺舟暗渡馬陵泊 | 女諸葛罵死賀太平 |
| 第七十四回 | 告危難和盛顯靈 | 救山寨忱諾捐軀 |
| 第七十五回 | 劉永錫陣捉青石將 | 眾女郎打破明光陣 |
| 第七十六回 | 劉慧娘大建玉皇殿 | 馬陵泊一闖無極樓 |
| 第七十七回 | 馬陵泊二闖無極樓 | 鐵槍將誤走沭水道 |
| 第七十八回 | 李沫瑤同賽鳳盜圖 | 陳然坤使自強獻書 |
| 第七十九回 | 副寨主槍挑鐵滑車 | 馬陵泊三闖無極樓 |
| 第八十回 | 誅雷將馬陵泊大勝 | 了己命聖淩風歸天 |
| 第八十一回 | 明遠興兵護宋民 | 粘罕南下犯馬陵 |
| 第八十二回 | 馬陵泊據守淮陽軍 | 岳鵬舉書信鐘吾寨 |
| 第八十三回 | 李金宇誤受箭毒 | 焦明武力戰四將 |
| 第八十四回 | 陳明遠大戰廬州 | 婁雨菲計取番將 |
| 第八十五回 | 戰番將眾小輩逞威 | 護山寨馬陵女齊心 |
| 第八十六回 | 謝順怒辭神針手 | 臧好失命徐州城 |
| 第八十七回 | 莊浩連夜賺單州 | 明遠佔城復梁山 |
| 第八十八回 | 入白雲泰山兵陷 | 隕將星群傑命絕 |
| 第八十九回 | 季曉宇大戰東嶺關 | 馬陵軍兵向朱仙鎮 |
| 第九十回 | 岳少保班師還臨安 | 婁雨菲定計取汴京 |
| 第九十一回 | 副寨主分兵河東路 | 凶太歲殞命大名城 |
| 第九十二回 | 避水獅活捉哈里骨 | 黃立舉暗助馬陵軍 |
| 第九十三回 | 暗影狼誤喪河間府 | 黃立舉假投涿州城 |
| 第九十四回 | 神針手威震太原府 | 秋海棠勇殺邪佞人 |
| 第九十五回 | 應誓言洪澤郎授命 | 打奇陣賽仲達智籌 |
| 第九十六回 | 副寨主兵會析津府 | 女諸葛計挫撒克友 |
| 第九十七回 | 羅真人點迷二仙山 | 九尾狐喪命松亭關 |
| 第九十八回 | 陳明遠兵戰七金山 | 三軍師計取大定府 |
| 第九十九回 | 完顏氏鏖兵興中府 | 馬陵泊大勝金兀朮 |
| 第一百回 | 降山寨玄女揚功績 | 表忠義群星歸天庭 |
| 結子 | 張毅航遊觀馬陵山 | 三仙翁敘證玄機果 |
以下是《馬陵傳》的大事年表,《馬陵傳》對故事情節的時間有清晰而準確的記載。惟請注意《馬陵傳》雖然是承接《蕩寇志》第一百三十七回的續書,但此書把「張叔夜蕩平梁山泊」一事繫於宣和三年八月初旬,而《蕩寇志》卻明說此事發生於宣和三年七月初六日,這是此書在時間敘述上的一點瑕疵。
| 年期 | 大事 |
|---|---|
| 嘉祐三年(1058)三月 | 洪信在龍虎山誤放出一百零八名正罡煞。蕩魔霹靂真君、青雷將軍、石雷將軍和雷部三十六將私自下界投胎,向正罡煞尋仇。玉皇大帝派九天玄女下界。 |
| 嘉祐四年(1059)九月 | 葛攀登奉九天玄女命到茅山放出一百零八名副罡煞。其後玉皇大帝又派十一曜、二十八宿下界託生,嘯聚青石山。 |
| 政和六年(1116) | 王凱、石糧誠、徐寶、李傑在曹州帶領饑民殺財主,佔據紫金山,王凱任寨主。 |
| 宣和元年(1119) | 周侗亡故。 |
| 宣和二年(1120) | 方臘造反,沈濤逃至江寧府投奔沈冉。 |
| 宣和二年(1120)正月 | 任輝佔據馬陵泊,建立鍾吾寨,自任寨主,其後邀得江偉為副寨主。 |
| ? | 宋江令將一批梁山後人送往石碣村,交由閻言照顧。其後張清妻仇瓊英誕下張節,仇瓊英病亡。 |
| 宣和三年(1121)八月 | 張叔夜等蕩平梁山,擒宋江等三十六人。 |
| 宣和三年(1121)九月 | 張叔夜押解宋江等返汴京。路新宇在汴京劫法場,失敗,宋江向路新宇託孤。宋江等被處決。
路新宇逃至下邳縣,投奔仁義莊。李二告發仁義莊私藏路新宇,陳明遠暗通仁義莊。田雅珠被捕,季曉宇、路新宇、劉楚、尹柔雨、毛振宇逃奔窯灣村。 婁小雨、徐碩、劉濤、陳星助季曉宇等入下邳縣劫獄,救出田雅珠,殺李二。 季曉宇等殺任輝、江偉,奪取馬陵泊,季曉宇代行寨主之職。 |
| 宣和三年(1121)十月 | 淮陽軍派遣朱然征討馬陵泊,朱然兵敗投降。 |
| 宣和三年(1121)十一月 | 路新宇向陳明遠送信。王三要挾陳明遠,為陳明遠所殺。
陳明遠被刺配蘇州,途經紫金山,解差被老虎咬死。陳明遠遇楊乙堯、王凱、石糧誠、徐寶、李傑,舉薦眾人投附馬陵泊。 陳明遠到江寧府投奔沈冉,結識沈濤。 路新宇到石碣村,帶閻言、葉清和梁山後人關鈴、呼延鈺、呼延玉英、花逢春、董芳、張節、徐晟、李登、阮良、宋安平上馬陵泊。 臧好、薛許越、何雅寧、王子怡投附馬陵泊。 夏木兒與吳四在單州謀害夏夢迪,李磊、朱成救夏夢迪,殺吳四、夏木兒。朱成等遇路新宇,隨路新宇上馬陵泊。 張叔夜奉詔征討河北田虎。 |
| 宣和三年(1121)十二月 | 陳明遠結識余媛、吳忱諾,打傷周衙內,知府周文遠拘捕陳明遠、沈冉。
沈濤到馬陵泊求救,婁小雨設計偽造公文。陳明遠被押送汴京,途經大桐山,被強人救上山。 王凱到江寧府欲救泠冉,失手被擒,與沈冉同被問斬。大桐山強人咸緯廣、宋凱強、王宇琪、錢倉政聯合馬陵泊人馬劫法場,救出沈冉、王凱,殺周文遠、周衙內。 大桐山人馬和陳明遠、沈冉、沈濤、余媛、吳忱諾同上馬陵泊,陳明遠被推為馬陵泊寨主。 應天府財主許永信開辦戒治坊迫害小民,許欣敏、馬玥、張玉一合謀欲毒殺許永信,失敗被捕。孔目謝德偉不肯治死三人,被府尹楊志豪刺配宣州,辛佳倫欲救謝德偉,亦被捕。謝德偉途經馬陵泊,被救上山。 馬陵軍攻破應天府,收伏徐韜、朱珂令、袁梓鵬,救出許欣敏、馬玥、張玉一、辛佳倫,殺許永信、楊志豪。張航、繆宇飛投附馬陵泊。朱然強姦民女,被陳明遠處決。 |
| 宣和四年(1122)正月 | 莊浩拜訪馬陵泊,引薦和盛入伙。
莊浩離開馬陵泊,在沙麓山遇謝順、王鐵樹、曹崇坦、孟子程。 莊浩等遊大名府,殺知府衙內,救郝郡楠,並火燒聞達府邸。莊浩等五人結拜為「五嶽」,謝順與郝郡楠成親。莊浩舉薦謝順等投奔馬陵泊,自回恆山。 房圳到青州打擂,被知州劉文靜和杜盛陷害,刺配滄州。蔡子豪、孫煥翔、石順友救房圳。房圳殺劉文靜、杜盛,上雲門山,被推為寨主。 |
| 宣和四年(1122)二月 | 力鵬率同吳瑋璠征討馬陵泊。
雲門山人馬投奔馬陵泊。 岳飛父岳和亡故,胡百元、莊浩到湯陰縣吊唁。路新宇等到湯陰縣請莊浩助戰,周侗託夢勸服胡百元許莊浩加盟馬陵泊。 李沫瑤、仲若冰投奔馬陵泊。 莊浩戰勝力鵬,力鵬、吳瑋璠投降馬陵泊,莊浩任馬陵泊副寨主。 |
| 宣和四年(1122)三月 | 濰州知州鮑保橫徵暴斂,張妮、趙梓晗、李明聚眾起義,佔據峽山。侯帥被請上峽山並與張妮成親。
峽山攻濰州失利,向馬陵泊求援。馬陵軍收伏呂坤鍵、張洲,攻破濰州,殺鮑保,峽山人馬加入馬陵泊。 新任廣州知州錢順不認母丁氏,丁氏自縊。焦明武、張智鈞闖廣州,殺錢順,並拉陳佳偉一同投奔馬陵泊。 張叔夜蕩平田虎,奉詔征討淮西王慶。 |
| 宣和四年(1122)四月 | 方海錦欲向馬陵泊獻錦鯉,被孫家莊搶奪。
馬陵軍攻打孫家莊,被五行陣擊退,和盛陣亡。馬陵泊請得姚雨汐、陸影、吳賽鳳加盟,大破五行陣,殺孫家五虎,但被無虛道人法術擊敗。 沈濤、路新宇往二仙山求助,羅澄向董浩傳授天罡五雷正法。董浩破無虛道人法術,馬陵軍攻破孫家莊,殺孫老者、澹台立。 李金宇、段大猛征討馬陵泊,馬陵泊多名頭領中毒受傷。 楊文軒投附馬陵泊,自請到蘇州請王力上山。楊文軒在蘇州遇董恩惠、何瓊,殺徐世民,被捕。焦明武等義助楊文軒帶王力上馬陵泊,救治中毒頭領。馬陵泊收伏李金宇、段大猛。 馬陵軍攻蘇州,收伏王子康、張奧康,救出楊文軒,董恩惠、何瓊隨軍上馬陵泊。 于嬌投附馬陵泊,奉命四出搜羅人才。 |
| 宣和四年(1122)五月 | 江陵府知府張遠志謀奪陳然坤宅邸,將陳然坤陷害下獄。索奧往馬陵泊求援,張自強上九界山,投附王珠江、王楠。
曹崇坦入江陵府勸降被擒,九界山強人劫救曹崇坦。 |
| 宣和四年(1122)六月 | 九界山人馬加入馬陵泊。
馬陵軍攻破江陵府,收伏邢耀、朱宣林、白偉成,殺張遠志,救出陳然坤。郭億一、李欣妍被挾迫投附馬陵泊。 于嬌在平城縣帶領戴暢、曹笑、晁晶、單筱寒劫牢,救出眾婦女,戴暢等投附馬陵泊。 于嬌到嚶遊山,帶領馮子娜、陳孟、劉怡岑、邵竹影、趙貝、段雯大鬧東海縣,奪取寶馬,送往馬陵泊。 邵州知州派魏夲押運金銀車往汴京,曹峻烽、汪文昌、陶鑫聯合洞庭山強人葉子偉、鄭乾、王昭順、耿鐵柱在王虎岡殺魏夲,劫奪金銀車。曹峻烽等亦上洞庭山落草。 葉子偉、鄭乾率洞庭軍攻馬陵泊,吳銑源投奔馬陵泊,通報洞庭山進軍消息。馬陵泊水軍擊破洞庭軍,收伏葉子偉、鄭乾。 馬陵軍進攻洞庭山,收伏曹峻烽、汪文昌、陶鑫,王昭順、耿鐵柱亦投降馬陵泊。 宋廷招安青石山,青石山寨主宋達奉詔征討馬陵泊。 |
| 宣和四年(1122)七月 | 青石山兵敗,宋達等逃返青石山。 |
| 宣和四年(1122)八月 | 趙佶(宋徽宗)統領青石山眾將御駕親征馬陵泊,宋達以太乙混天象陣擊敗馬陵軍。
何熙投附馬陵泊,教馬陵軍大破太乙混天象陣,活捉青石山眾將,趙佶逃返汴京。 馬陵泊與青石山結盟,孫煜傑與馬玥成親。 一石碣降落馬陵泊,揭示眾頭領乃由一百零八名副罡煞降生。 |
| 宣和四年(1122)九月 | 張叔夜蕩平王慶,班師回朝。趙佶公佈張叔夜等人的雷將、散仙身份。 |
| 宣和四年(1122)十月 | 馬陵軍攻長清縣,殺賈忠、賈義。 |
| 宣和四年(1122)十一月 | 馬陵軍攻破猿臂寨,殺祝鳳鳴、真大義,魏輔梁自刎。
馬陵軍攻曹州,徐和、徐青娘、陳念義、汪恭人、賈夫人馳援,皆被殺。 |
| 宣和四年(1122)十二月 | 張鳴珂奉詔到馬陵泊招安,被殺。 |
| 宣和五年(1123)正月 | 楊騰蛟征討馬陵泊,大敗。紀安邦馳援楊騰蛟,佈分瓣梅花陣,被馬陵軍擊破,楊騰蛟、紀安邦被殺。 |
| 宣和五年(1123)二月 | 董浩回二仙山。
馬陵軍佔領徐州。 張叔夜、陳希真、雲天彪分兵三路攻馬陵泊、徐州、青石山,馬陵泊派軍馳援青石山。賀太平到馬陵泊欲臨訓莊浩,被斥退。 馬陵軍攻取下邳縣,被張叔夜計取。 陳希真屯兵太和嶺。 |
| 宣和五年(1123)三月 | 張叔夜等被召到金國助攻遼國,由賀太平統軍攻馬陵泊。張永偉在永寧軍行刺張叔夜,失敗。
路新宇詐降陳希真,誘殺欒廷玉。呂坤鍵與陳麗卿鬥箭,射傷陳麗卿。 姚雨汐以間色旗陣擊敗雲天彪。 |
| 宣和五年(1123)四月 | 雲天彪以奔雷車大敗馬陵、青石聯軍。 |
| 宣和五年(1123)五月 | 張永偉假意投附陳希真。
沈濤到二仙山接董浩至徐州。 謝德偉、臧好、薛許越到青石山助戰,為官軍所俘,楊金私放三人。 |
| 宣和五年(1123)六月 | 董浩鬥法破陳希真,馬陵軍奪取太和嶺。陳麗卿箭瘡迸裂身亡,被扈成割去首級。
馬陵、青石聯軍大破奔雷車、陷地鬼戶。 楊業託夢向楊乙堯傳授楊家槍法。 |
| 宣和五年(1123)八月 | 馬陵、青石聯軍殺召忻、高梁,俘擄召忻女兒召氏。召氏被送上馬陵泊。 |
| 宣和五年(1123)十月 | 劉慧娘以飛天神雷轟炸青石山,馬陵、青石聯軍撤出青石山,逃奔馬陵泊。 |
| 宣和五年(1123)十一月 | 張叔夜助金國大獲全勝,南返宋國。
馬陵軍撤出徐州。 |
| 宣和五年(1123)十二月 | 張叔夜、雲天彪、陳希真會師下邳縣。 |
| 宣和六年(1124)正月 | 張叔夜進攻馬陵泊,劉廣被誘殺。 |
| 宣和六年(1124)三月 | 劉慧娘以沉螺舟水底渡官軍攻馬陵泊,失敗。 |
| 宣和六年(1124)四月 | 劉永錫投附張叔夜助戰。婁小雨罵死賀太平。 |
| 宣和六年(1124)五月 | 和盛託夢向陳明遠告知未來災禍和解救方法。
劉永錫、陳希真請瘟神到馬陵泊降瘟,吳忱諾為用體血治療瘟疫而自我犧牲。 |
| 宣和六年(1124)六月 | 劉永錫擺離焰明光陣,被馬陵軍眾女將攻破。羅澄擒劉永錫,陳明遠殺劉永錫。
錢倉政、王凱強姦召氏致死,被懲處。 |
| 宣和六年(1124)八月 | 劉慧娘建造無極樓,挑戰馬陵軍。沈濤、李沫瑤、吳賽鳳盜取無極樓陣圖。
陳然坤、張自強假降官軍,誘張叔夜攻入馬陵泊頭關、二關。 馬陵軍攻破無極樓,大破官軍,雲天彪、劉慧娘等被殺,張叔夜、陳希真逃返汴京。 |
| 宣和六年(1124)九月 | 馬陵軍攻汴京,迫趙佶交出張叔夜、陳希真。張叔夜被迫自縊,陳希真出逃,為路新宇所殺,路新宇大笑而亡。 |
| 宣和七年(1125)三月 | 金滅遼,其後侵宋。 |
| 宣和七年(1125)十二月 | 趙佶退位為太上皇,趙桓(宋欽宗)繼位。 |
| 靖康元年(1126)八月 | 金將完顏斡离不、完顏粘罕侵宋。 |
| 靖康元年(1126)十月 | 馬陵軍開赴汴京,保護部分百姓逃離汴京。 |
| 靖康元年(1126)十二月 | 趙桓到金營投降,被俘。 |
| 建炎元年(1127)二月 | 金軍攻陷汴京,廢趙佶、趙桓,北宋亡。 |
| 建炎元年(1127)四月 | 金軍擄趙佶、趙桓北返金國。 |
| 建炎元年(1127)五月 | 趙構(宋高宗)繼位,建立南宋。 |
| 建炎三年(1129)正月 | 金軍攻陷徐州、淮陽軍。 |
| 建炎三年(1129)二月 | 完顏粘罕向馬陵泊招降,被拒絕。完顏粘罕攻馬陵泊,被擊退。
馬陵軍攻取宿遷縣、下邳縣,收復淮陽軍全境。 |
| 建炎三年(1129)七月 | 山東賊寇郭仲威侵犯淮陽軍,馬陵軍佔據艾山,擊退郭仲威。 |
| 建炎四年(1130)九月 | 金立劉豫為帝,建立偽齊政權。 |
| 紹興元年(1131)正月 | 湖廣盜賊曹成侵犯淮陽軍,楊乙堯、張自強假降曹成,誘曹成攻宿遷,擊退曹成。 |
| 紹興二年(1132)八月 | 岳飛與馬陵泊互通書信,約同聯手抗金。 |
| 紹興二年(1132)九月 | 胡百元訪馬陵泊,受邀留下,向山寨上婦女及青年傳授武藝。 |
| 紹興四年(1134)九月 | 金、偽齊聯軍南侵,兵向兩淮。馬陵泊出師抗金,在宿州擊敗金軍,攻取廬州。 |
| 紹興四年(1134)十二月 | 完顏兀朮率軍北撤,在宿州被馬陵軍伏擊。 |
| 紹興五年(1135)正月 | 陳明遠、莊浩到壽春府與岳飛會面。
李不韋率偽齊軍與金軍聯合攻馬陵泊,兵敗被殺。 |
| 紹興五年(1135)七月 | 岳飛奉詔賞賜馬陵泊,欲招安馬陵泊,被拒。 |
| 紹興六年(1136)三月 | 岳飛母姚氏病故,岳飛眼疾復發,辭職守孝。 |
| 紹興六年(1136)四月 | 陳明遠等往吊唁,王力替岳飛醫眼疾。 |
| 紹興六年(1136)七月 | 岳飛復職,領兵北伐。 |
| 紹興六年(1136)八月 | 馬陵泊出兵參與北伐。謝順與郝郡楠離異。
馬陵軍攻取徐州、單州、濟州。 |
| 紹興六年(1136)九月 | 陳明遠下令修整梁山泊。
劉豫發軍攻淮西。 |
| 紹興六年(1136)十一月 | 馬陵軍伏擊金、偽齊聯軍,助岳飛退敵。 |
| 紹興七年(1137)十一月 | 金廢劉豫,併吞偽齊。 |
| 紹興八年(1138)十二月 | 南宋、金達成和議,金將河南、陝西歸還南宋。 |
| 紹興十年(1140)五月 | 金廢除和議,攻奪河南、陝西。金軍攻濟州、單州之馬陵軍。 |
| 紹興十年(1140)七月 | 馬陵軍擊退金軍,攻取廣濟軍、興仁府、應天府、東嶺關,在朱仙鎮與岳飛會師。
岳飛被召撤軍,馬陵軍捉放岳飛。 |
| 紹興十年(1140)八月 | 馬陵軍攻取開封府。 |
| 紹興十一年(1141)正月 | 完顏兀朮攻開封府,被馬陵軍擊退。 |
| 紹興十一年(1141)九月 | 許貫忠、封彥邦分別向馬陵軍獻上河北、河東地圖。陳明遠、莊浩從開封府兵分兩路北伐。
秦檜誣告張憲、岳雲謀反,二人被捕下獄。 |
| 紹興十一年(1141)十月 | 陳明遠攻取大名府、河間府、涿州。
莊浩攻取平晉縣、太原府、大同府。 魏大哲等率領忠義軍計取雁門關,投附馬陵軍。 岳飛被捕下獄。 |
| 紹興十一年(1141)十一月 | 陳明遠、莊浩會師,攻取析津府(即燕京)。
陳明遠等上二仙山拜訪羅澄。 馬陵軍攻取松亭關、七金山。 南宋與金達成和議。宋廷派張俊攻馬陵泊,被擊退。宋廷又派楊沂中北上,企圖與金軍夾擊馬陵北伐軍,被馬陵泊本寨截擊。 |
| 紹興十一年(1141)十二月 | 馬陵軍攻取大定府、興中府。
宋廷向馬陵軍賜毒酒,沈冉中毒。 馬陵軍在和龍山以奔雷車大破完顏兀朮所率金、高麗聯軍,金國向馬陵軍求和。趙京、魏大哲等離開馬陵軍。 沈濤以神行法送馬陵軍至盱眙,力竭而亡。 岳飛、岳雲、張憲被殺。 |
| 紹興十二年(1142)正月 | 馬陵軍至句容縣,宋廷欲以毒酒毒害馬陵軍,事敗。
馬陵軍進兵臨安府,在廣德軍被岳飛顯靈勸阻,撤軍返馬陵泊。 |
| ? | 金國重新佔領燕雲十六州和山東山西,趙京、魏大哲等重新組織忠義軍,後到馬陵泊入伙。 |
| 紹興十二年(1142)八月 | 九天玄女降臨馬陵泊,表揚眾人功績。 |
| 紹興三十二年(1162)六月 | 趙構退位,趙昚(宋孝宗)繼位。 |
| 紹興三十二年(1162)七月 | 趙昚為岳飛等平反昭雪。 |
| 紹興三十二年(1162)八月 | 趙昚派史浩到馬陵泊招安,陳明遠等入朝為官。 |
| 隆興元年(1163)四月 | 陳明遠奉詔北伐,攻取靈璧、虹縣、宿州。其後兵敗。 |
| 隆興二年(1164)十月 | 陳明遠因朝廷後援不繼,被迫從兩淮撤軍。 |
| 隆興二年(1164)十二月 | 南宋再與金議和。 |
| 淳熙三年(1176)八月 | 陳明遠等辭官。其後集合眾頭領(董浩除外)出海,定居於流求附近一海島。 |
| 慶元三年(1197) | 正、副罡煞和眾星曜盡返天庭,獲玉皇大帝封賞,眾雷將/散仙受懲處。其後趙擴(宋寧宗)下令在馬陵泊立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