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仍未冷》全名是《水滸‧一千零一回之血仍未冷》,為當代大陸作家李國華所著,是對《水滸全傳》後半部故事的改編,包含梁山泊從發展狀大到受朝廷招安並其後征五寇(指遼國、淮西王慶、山東雲天彪、江南方臘和山西田虎)的故事。小說首先講述梁山泊在晁蓋領導下逐漸發展狀大,曾先後攻破祝家莊、泰寧府、泰安府、登州,並先後擊敗童貫和高俅的征剿。此外,梁山泊亦實行經濟自給之策,不僅停止劫掠行徑,更在隴右發生大地震後派員前往賑災,成為仁義之師。此時,宋廷內有方臘在江南謀反,外有遼國對河北虎視眈眈。梁山泊的行徑使趙佶(宋徽宗)深信可以借梁山之力來協助其平定內憂外患,因而採取「以戰迫和」的策略,派种師道征討梁山,並同時親臨梁山,勸晁蓋與朝廷化干戈為玉帛。晁蓋一方面為救被俘的頭領,另一方面亦出於拯救黎民的使命感,無奈接受招安(雖然全書沒有使用「招安」一詞,但其實質是招安無疑)。
梁山接受招安後便即進行第一次征遼,把遼國打得落花流水,但宋國忽然變生肘腋:方臘聯結雲天彪、王慶在各地起兵造反,叛軍甚至佔據梁山泊,圍困汴京。梁山軍揮軍南下,先後平定王慶和雲天彪的叛軍,重奪梁山泊,並進而征討方臘。在付出頗為慘重的代價後,終於討平方臘。此後梁山軍返回梁山繼續快活度日,但未幾田虎作亂,並聯合遼國侵擾河北、山西一帶。晁蓋雖不願再為宋廷賣命而兩度抗旨,但在趙佶再度親自勸說下還是無奈再度出兵,進行第二次征遼和征討田虎。此次出兵令梁山軍遭受更大的傷亡,也顯示了朝廷包藏禍心,企圖借外力削弱梁山軍實力,以最終消滅對朝廷的威脅。
小說的結尾處講述梁山軍在平定田虎後,新即位的趙桓(宋欽宗)下令拆毀梁山山寨,並把晁蓋等軟禁,顯示宋廷忘恩負義。但也講述了一些梁山頭領善有善報的結局,包括晁蓋最終被柴進救出,隱居天王廟;本來患了風癱的林沖被治癒;本被迷魂的董平、扈三娘終被救醒;梁山一些有情人終成眷屬(包括林沖和龍玲公主,花榮和寶龍公主)等。
《血仍未冷》一書的最大特點是由始至終以晁蓋(而非宋江)作為梁山的領袖,事實上,在此書中宋江的身份地位、行事動機不明,完全是可有可無的人物。由於這是以晁蓋為主角的《水滸》,因此此書雖然也有受招安和征五寇的情節,但少了《水滸全傳》中宋江對朝廷卑躬屈膝的愚忠態度和渴求封妻蔭子的心態,而多了晁蓋的豪邁,例如此書描寫了晁蓋兩次抗旨,以及為保全兄弟不惜與朝廷官員對抗的情節。雖然此書最後講述朝廷對梁山軍忘恩負義,但由於大多數頭領能全身而退,因而沒有《水滸全傳》那種濃厚的悲劇色彩。
在處理「忠義」問題上,此書把梁山泊塑造成一支仁義之師,不但停止了劫掠勾當,而且還在隴右發生大地震後主動賑災;連「殺人魔王」李逵在此書中也一改其嗜殺形象,例如書中描述李逵不肯濫殺無辜,甚至在隴右大地震後在梁山率先捐款賑災。在對宋廷方面,梁山採取一種不亢不卑的態度,一方面協助朝廷討伐方臘等禍國殃民的亂臣賊子,另一方面也極力保持自身尊嚴,在必要時不惜與官員對抗。
此外,此書還是一部具有「反蕩寇」元素的小說,書中包含多名與《蕩寇志》中雷將/散仙對應的人物,但這些人物大多成為反面人物(張叔夜、王進、聞達、李成除外)。不僅如此,此書作者還把《蕩寇志》的作者俞萬春(號忽來道人)、俞龍光父子安排在書中出場,其中忽來道人和萬春、俞氏更是書中的大反派,最後都落得悲慘結局,以發洩作者對《蕩寇志》一書的憤懣。
下表總結《血仍未冷》中梁山頭領的重要事蹟。
| 梁山頭領 | 重要事蹟 |
|---|---|
| 「托塔天王」晁蓋 | 梁山泊寨主,統率梁山抵禦多次官軍征討,後受趙佶遊說接受招安,先後獲封忠勇侯、忠勇公、忠勇王,率梁山軍兩次征遼,並平定雲天彪、方臘、田虎;征田虎後被趙桓軟禁於東進園,後被柴進救出,隱居天王廟 |
| 宋江 | 在高俅第一次征討梁山時私自逃離梁山,被李逵誤殺 |
| 「玉麒麟」盧俊義 | 在汴京助林沖對抗官軍,其後逃上梁山,受招安後先後獲封昌平侯、昌平公、昌平王,與龍玲公主聯軍平定王慶;征田虎後遇元始天尊,隨仙而去 |
| 「智多星」吳用 | 受招安後先後獲封智睿侯、智睿公、智睿王;征田虎期間返梁山養病,其後在梁山病亡 |
| 「入雲龍」公孫勝(一凊) | 在梁山提出使山寨經濟自給之策,受命負責醫病濟世,後測得隴右將發生大地震,受招安後先後獲封神策侯、神策公;征雲天彪時計取東昌府、東平府,第二次征遼時在青石峪冒險殺陳希真,後為遼軍夾擊,傷重而亡 |
| 「豹子頭」林沖 | 因妻子倩娘被高衙內調戲,被高俅迫害,逃上梁山,後在隴右結識龍玲公主,受招安後先後獲封壽亭侯、武昌公;征田虎時在十方谷殺高俅,後中風癱瘓,被花榮等護送南下嶺南,得寶龍公主和開心、慧能治癒,其後與龍玲公主成親 |
| 「小李廣/神臂將/銀槍手」花榮 | 隨童貫征討梁山,兵敗後投附梁山,第一次征遼時遇寶龍公主,率軍奇襲遼軍,解霸州之圍,第二次征遼時率軍先後解霸州、青石峪之圍;其後率領梁山餘部南下嶺南,與寶龍公主相認,後與寶龍公主成親 |
| 「小旋風」柴進 | 率梁山軍奪取泰安府、泰寧府後自立為周王,與梁山決裂,其後兵敗,重投梁山,後欲擁晁蓋稱帝,被晁蓋拒絕;征方臘後與柴富對調身份,在梁山被呼延灼讖破後跳崖出逃,後又潛入東進園,救出晁蓋 |
| 「撲天雕」李應 | 原為李家莊莊主,與祝家莊結盟對抗梁山,因收留劉健秋被梁山軍攻莊,戰敗後投降梁山 |
| 「美髯公」朱仝 | 征田虎後遇元始天尊,隨仙而去 |
| 「花和尚」魯智深 | 在塞外舉巨鼎攝服蒙古人,到江南尋董平、扈三娘時大鬧江南;第二次征遼時力擒遼國主耶律輝,征田虎後投奔報恩寺 |
| 「行者」武松(二郎) | 在塞外戰勝蒙古勇士加拔圖並與加拔圖結拜為兄弟,到江南尋董平、扈三娘時大鬧江南;征田虎後南下嶺南,在白雲山殺梁中書、萬春、俞氏,並取得迷魂散解藥,救醒董平、扈三娘 |
| 「雙槍將」董平 | 曾在清風觀附近救扈三娘,隨呼延灼重奪泰安府、泰寧府時被梁山軍擒捉,後投降梁山,攻祝家莊後與扈三娘成親,二人大鬧江南,識破忽來道人陰謀;征田虎時被萬春、俞氏以迷魂散毒害,被史進送往白雲山,後得武松奪取解藥救醒 |
| 「沒羽箭」張清 | 隨童貫征討梁山,兵敗後投附梁山;征田虎時在蓋州因保護趙桓,獲賜天缺神璧,並與瓊英成親,其後隨瓊英、葉清離開梁山軍,隱跡山林 |
| 「金槍手」徐寧 | 隨高俅第二次征討梁山,在登州被擒後投降梁山;征田虎後遇元始天尊,隨仙而去 |
| 「神行太保」戴宗 | 受命負責四方聯絡;征田虎後到汴京大相國寺出家 |
| 「赤髮鬼」劉唐 | 第二次征遼時在薊州與史進聯手擊殺兀顏光,征田虎後隨晁蓋赴汴京,被趙桓軟禁於東進園 |
| 「黑旋風」李逵(鐵牛) | 在塞外馴服野馬,攝服蒙古人,隴右發生大地震時在梁山率先捐款賑災;征田虎時在斷頭嶺殺田虎,但為聞強所殺 |
| 「九紋龍」史進 | 受命巡邏商道,保護梁山商旅;第二次征遼時在薊州與劉唐聯手擊殺兀顏光,征田虎時奉命將董平、扈三娘驅體運往白雲山,其後在白雲山出家成為清淨羅漢 |
| 「沒遮攔」穆弘 | 征田虎後被遣散 |
| 「插翅虎」雷橫 | 隨柴進奪取泰安府、泰寧府,後重歸梁山;征田虎後隨晁蓋赴汴京,被趙桓軟禁於東進園 |
| 「混江龍」李俊 | 征方臘時率水軍攻破湖州、杭州水寨,征田虎後離開梁山軍,獲晁蓋贈送斬龍刀 |
| 「立地太歲」阮小二 | 征方臘時在蘇州協助識破敵軍所佈疑陣,征田虎後隨李俊離開梁山軍 |
| 「船火兒」張橫 | 征方臘時在杭州西子湖中箭落水,被揚子鱷吞噬 |
| 「短命二郎」阮小五 | 征方臘時在蘇州協助識破敵軍所佈疑陣,征田虎後隨李俊離開梁山軍 |
| 「浪裡白條」張順 | 征方臘時在杭州西子湖力殺揚子鱷,為張橫報仇;征方臘後離開梁山軍,留居西子湖 |
| 「活閻羅」阮小七 | 征方臘時在蘇州協助識破敵軍所佈疑陣,後在杭州和清溪洞穿戴方臘衣甲,被指謀反,與宋軍將領決鬥,殺翟美、項元鎮;征田虎後隨李俊離開梁山軍 |
| 「病關索」楊雄 | 征方臘時在昱嶺關陣亡 |
| 「拼命三郎」石秀 | 受命調運梁山錢財;征田虎後被遣散 |
| 「兩頭蛇」解珍 | 在烏龍嶺遇董平、扈三娘,後加入梁山;征田虎時潛入陵川,勸服耿恭投降,後冒險出十方谷請援兵,被困於十方谷六年,其後逃出十方谷,與張清等重逢 |
| 「雙尾蠍」解寶 | 在烏龍嶺遇董平、扈三娘,後加入梁山;征田虎時潛入陵川,勸服耿恭投降,後冒險出十方谷請援兵,被困於十方谷六年,其後逃出十方谷,與張清等重逢 |
| 「神機軍師」朱武 | 隨柴進奪取泰安府、泰寧府,但不肯服屬柴進,後奉命到塞外經商,與蒙古人達成通商協議;征雲天彪時與雲天彪談判釋放梁山被俘親眷,征田虎時計取太原,其後隨晁蓋赴汴京,被趙桓軟禁於東進園 |
| 「鎮三山」黃信 | 受命巡邏商道,保護梁山商旅;征雲天彪時負責押運金珠以贖回梁山親眷,第二次征遼時在益津關助花榮擊退遼軍,征田虎後被遣散 |
| 「病尉遲」孫立 | 受命巡邏商道,保護梁山商旅;征田虎後送孫新、顧大嫂靈柩返登州 |
| 「醜郡馬」宣贊 | 受命到塞外販運牛馬,征田虎後被遣散 |
| 「井木犴」郝思文 | 征方臘時在潤州死於亂軍中 |
| 「聖水將軍」單廷珪 | 征雲天彪時負責押運金珠以贖回梁山親眷,征田虎後被遣散 |
| 「神火將軍」魏定國 | 第一次征遼時在薊州以火陣大破遼國藤甲兵,第二次征遼時在青石峪口以火陣大破陳希真所佈烏龜陣,征田虎後被遣散 |
| 「聖手書生」蕭讓 | 在青雲山塞主狄雷提出與梁山結盟時負責起草盟約;征田虎後被遣散 |
| 「鐵面孔目」裴宣 | 征田虎後被遣散 |
| 「摩雲金翅」歐鵬 | 第二次征遼時在益津關助花榮擊退遼軍,征田虎後被遣散 |
| 「火眼狻猊」鄧飛 | 第二次征遼時在益津關助花榮擊退遼軍,征田虎後被遣散 |
| 「錦毛虎」燕順 | 原為清風山強人,後加入梁山,支持柴進割據泰安府、泰寧府稱王,兵敗後重歸梁山;征方臘時在睦州搶掠方臘宮殿財寶,征田虎時誤信萬春、俞氏,丟失壺關,其後又被萬春、俞氏誑騙毒害董平、扈三娘,逃離梁山軍 |
| 楊林 | 受命到塞外販運牛馬;征田虎後被遣散 |
| 「轟天雷」凌振 | 隨高俅第二次征討梁山,被擒後投降梁山;第一次征遼時以大砲攻破薊州,征方臘時以大砲攻破昱嶺關,征田虎時以孔明燈火燒蓋州乾柴草料,攻破蓋州,征田虎後被遣散 |
| 蔣敬 | 征田虎後被遣散 |
| 「小溫侯」呂方 | 受命探聽朝廷消息;第二次征遼時為先鋒蕩平歸化三莊,其後被劉慧娘計誘偷襲大名府,遇害 |
| 「賽仁貴」郭盛 | 受命探聽朝廷消息;第二次征遼時為先鋒蕩平歸化三莊,其後被劉慧娘計誘偷襲大名府,遇害 |
| 「神醫」安道全 | 在路上遇梁山軍,救治晁蓋,被裹挾上梁山;征田虎時負責護送龍玲公主返汴京,並治理龍玲公主 |
| 「紫髯伯」皇甫端 | 原為宋國官吏,負責護送西域所贈赤兔馬,因寶馬被郁保四盜去,欲自縊,為時遷所救後投附梁山;征田虎後被遣散 |
| 「矮腳虎」王英 | 原為清風山強人,後加入梁山,支持柴進割據泰安府、泰寧府稱王,兵敗後重歸梁山;征方臘時在睦州搶掠方臘宮殿財寶,征田虎時在壺關被萬春、俞氏誑騙毒害董平、扈三娘,逃離梁山軍 |
| 「一丈青」扈三娘 | 扈家莊小姐,在清風觀附近為陳興灤所傷,其後在梁山攻祝家莊時殺陳興灤和史文恭,並投降梁山,與董平成親,二人大鬧江南,識破忽來道人陰謀;征田虎時被萬春、俞氏以迷魂散毒害,被史進送往白雲山,後得武松奪取解藥救醒 |
| 「喪門神」鮑旭 | 受命探聽朝廷消息;征田虎後被遣散 |
| 「混世魔王」樊瑞 | 受命負責醫病濟世;征方臘時在昱嶺關死於砲火之下 |
| 「毛頭星」孔明 | 隨柴進奪取泰安府、泰寧府,在泰寧府為董平所擒,後被押送汴京,其後獲釋;征田虎時在十方谷為蠻盾刀車所殺 |
| 「獨火星」孔亮 | 隨柴進奪取泰安府、泰寧府,在泰寧府為宋軍所擒,後被押送汴京,其後獲釋;征田虎時在十方谷為蠻盾刀車所殺 |
| 「八臂哪吒」項充 | 隨柴進奪取泰安府、泰寧府,後重歸梁山;征田虎後留於天王廟守護李逵墳塋 |
| 「飛天大聖」李袞 | 隨柴進奪取泰安府、泰寧府,後重歸梁山;征田虎後留於天王廟守護李逵墳塋 |
| 金大堅 | 征田虎後被遣散 |
| 「鐵笛仙」馬麟 | 受命到塞外販運牛馬;征田虎後被遣散 |
| 「出洞蛟」童威 | 受命在梁山泊捕魚,征方臘時在杭州西子湖中箭落水,被揚子鱷吞噬 |
| 「翻江蜃」童猛 | 受命在梁山泊捕魚,征方臘時在杭州西子湖中箭落水,被揚子鱷吞噬 |
| 「玉旛竿」孟康 | 征田虎時在十方谷死於亂軍中 |
| 「通臂猿」侯健 | 受命到塞外販運牛馬;征田虎時在十方谷陣亡 |
| 「跳澗虎」陳達 | 隨柴進奪取泰安府、泰寧府,在泰寧府為董平所傷,後重歸梁山;征田虎後被遣散 |
| 「白花蛇」楊春 | 隨柴進奪取泰安府、泰寧府,在泰寧府為董平所擒,後被押送汴京,其後獲釋;征田虎後被遣散 |
| 「白面郎君」鄭天壽 | 原為清風山強人,後加入梁山,支持柴進割據泰安府、泰寧府稱王,兵敗後重歸梁山;征方臘時在睦州搶掠方臘宮殿財寶,征田虎時在壺關被萬春、俞氏誑騙毒害董平、扈三娘,逃離梁山軍 |
| 「九尾龜」陶宗旺 | 隨柴進奪取泰安府、泰寧府,後重歸梁山,受命到塞外採購牛馬;征田虎後被遣散 |
| 宋清 | 隨宋江私自逃離梁山,在宋江被殺後帶宋江屍首離開梁山 |
| 「鐵叫子」樂和 | 受命探聽朝廷消息;征田虎後送孫新、顧大嫂靈柩返登州 |
| 「花項虎」龔旺 | 隨柴進奪取泰安府、泰寧府,後重歸梁山,受命調運梁山錢財;征田虎時在十方谷死於亂軍中 |
| 「中箭虎」丁得孫 | 受命調運梁山錢財;征田虎後被遣散 |
| 「小遮攔」穆春 | 隨柴進奪取泰安府、泰寧府,後重歸梁山,受命在梁山屠宰牲畜;征方臘時在潤州為寶光如來所殺 |
| 「操刀鬼」曹正 | 受命在梁山屠宰牲畜;征方臘時在潤州力戰而亡 |
| 「雲裏金剛」宋萬 | 受命在梁山種植穀物;征方臘時在潤州陣亡 |
| 「摸著天」杜遷 | 受命在梁山種植穀物;征方臘時在潤州陣亡 |
| 「病大蟲」薛永 | 受命招募流荒之民;第二次征遼時在薊州附近力戰而亡 |
| 「金眼彪」施恩 | 受命招募流荒之民;第二次征遼時在薊州附近力戰而亡 |
| 「打虎將」李忠 | 在梁山曾多次與林沖並肩抵禦官軍,為林沖所救;征方臘時在潤州為田溫樺所殺 |
| 「小霸王」周通 | 隨柴進奪取泰安府、泰寧府,在泰安府為關勝所擒,後被押送汴京,其後獲釋;征田虎時在十方谷陣亡 |
| 湯隆 | 征田虎時在十方谷死於亂軍中 |
| 杜興 | 隨柴進奪取泰安府、泰寧府,在泰安府為關勝所擒,後被押送汴京,其後獲釋 |
| 「出林龍」鄒淵 | 受命在梁山開挖水渠;第二次征遼時在薊州被兀顏延壽所領鐵滑車撞死 |
| 「獨角龍」鄒潤 | 受命在梁山開挖水渠;第二次征遼時在薊州被兀顏延壽所領鐵滑車撞死 |
| 「旱地忽律」朱貴 | 梁山軍第一次征遼時留守梁山,其後為雲天彪扣押,並被遣往霸州傳達勒索贖金事;征田虎時在十方谷死於亂軍中 |
| 「笑面虎」朱富 | 隨柴進奪取泰安府、泰寧府,後重歸梁山;征田虎時在十方谷死於亂軍中 |
| 「鐵臂膊」蔡福 | 隨柴進奪取泰安府、泰寧府,在泰安府為關勝所擒,後被押送汴京,其後獲釋;征方臘時在潤州死於亂軍中 |
| 「一枝花」蔡慶 | 隨柴進奪取泰安府、泰寧府,後重歸梁山;征方臘時在潤州死於亂軍中 |
| 「催命判官」李立 | 隨柴進奪取泰安府、泰寧府,後重歸梁山,受命到中原採購糧草;征田虎時在十方谷陣亡 |
| 「青眼虎」李雲 | 隨柴進奪取泰安府、泰寧府,後重歸梁山,受命到中原採購糧草;征方臘時在潤州陣亡 |
| 「沒面目」焦挺 | 征田虎後被遣散 |
| 「石將軍」石勇 | 受命運送糧草、牛馬;征方臘時護送孫二娘和張青靈柩至十字坡,其後在昱嶺關死於砲火之下 |
| 「小尉遲」孫新 | 隨柴進奪取泰安府、泰寧府,後重歸梁山,受命負責分魚和賣魚;征田虎時在十方谷力戰而亡 |
| 「母大蟲」顧大嫂 | 受命在梁山負責分魚和賣魚;征田虎時在十方谷力戰而亡 |
| 「菜園子」張青 | 受命在梁山種植蔬果;征方臘時在潤州死於亂軍中 |
| 「母夜叉」孫二娘 | 受命在梁山種植蔬果;征方臘時離軍,送張青靈柩返十字坡 |
| 「活閃婆」王定六 | 隨柴進奪取泰安府、泰寧府,後重歸梁山,受命運送糧草、牛馬,並到塞外販運牛馬;征田虎後被遣散 |
| 「險道神」郁保四 | 隨柴進奪取泰安府、泰寧府,後重歸梁山,受命到塞外採購牛馬,盜去皇甫端護送的西域赤兔馬,後奉派到汴京營救被俘頭領,被捕,其後獲釋;征田虎後被遣散 |
| 「白日鼠」白勝 | 隨柴進奪取泰安府、泰寧府,後重歸梁山,受命在梁山泊收割青草和餵養水泊之魚,後奉派到汴京營救被俘頭領,被捕,其後獲釋;征田虎後被遣散 |
| 「鼓上蚤」時遷 | 隨柴進奪取泰安府、泰寧府,但不肯服屬柴進,後受命到塞外販運牛馬,並到江南暗中保護董平、扈三娘;征方臘時在睦州捨身吞吃「天芒」,助梁山軍攻取睦州後身亡 |
| 「金毛犬」段景住 | 隨柴進奪取泰安府、泰寧府,後重歸梁山,受命到塞外採購牛馬;征田虎後被遣散 |
下表總結《血仍未冷》中二寇(指雲天彪和田虎)降將的重要事蹟。
| 二寇降將 | 重要事蹟 |
|---|---|
| 丁力 | 雲天彪手下揚州將領,在梁山軍攻揚州時投降,並引梁山軍攻入揚州 |
| 耿恭 | 田虎手下陵川將領,在梁山軍攻陵川時獻城投降 |
| 「瓊矢鏃」瓊英 | 母親被鄔梨迫死後被鄔梨收為養女,後獲葉清告知真相;在梁山軍攻壺關時投降梁山軍,迫鄔梨自縊,並與張清成親;其後拋棄張清所贈天缺神璧,並勸張清離開梁山軍,隱跡山林 |
| 葉清 | 田虎手下壺關將領,將瓊英身世告知瓊英;在梁山軍攻壺關時投降梁山軍,後與張清、瓊英隱跡山林,其後亡故 |
下表總結《血仍未冷》中梁山軍其他人物(包括梁山軍頭領的親眷和部分頭目)和準梁山人物(包括暗助梁山軍但沒有正式加入梁山軍的人物)的重要事蹟。
| 梁山軍其他人物/準梁山軍人物 | 重要事蹟 |
|---|---|
| 李十二少 | 梁山頭目,負責傳遞消息;第一次征遼時代表梁山軍往薊州下戰書,征田虎後返梁山,後又隨花榮南下嶺南 |
| 上官靜兒 | 隨安道全到各地行醫,後與安道全一同被裹挾上梁山 |
| 扈太公 | 原為扈家莊莊主,與祝家莊結盟對抗梁山,在祝家莊被破後被送上梁山 |
| 龍玲公主 | 宋國公主,到隴右視察災情,結識林沖,後聯同梁山軍擒王慶,並協助征方臘,解梁山軍潤州之圍;其後到十方谷救出梁山軍,被高堯康刺傷,為天問所救後到白雲山尋林沖,後與林沖成親 |
| 秋香 | 龍玲公主丫環,其後隨龍玲公主到白雲山與林沖相會 |
| 寶龍公主 | 遼國軍官哈索女兒,在益津關遇花榮,在哈索被害後將益津關獻予梁山軍並隱跡山林;在梁山軍第二次征遼時化裝混入梁山軍中暗助花榮,其後回復女兒身,並以蜜蜂和地雷蜂酒治療林沖,後與花榮成親 |
| 晁太公 | 晁蓋父親,在雲天彪攻佔梁山泊後驚嚇而亡 |
| 柴富 | 柴進手下頭目,在梁山軍攻陷杭州、睦州時搶掠方臘宮殿中財寶;征方臘後冒充柴進,被趙桓軟禁於東進園,後被趙桓毒死 |
| 小一點 | 公孫勝師弟,在梁山軍第二次征遼時助梁山軍殺遼國主帥韓峰,其後將公孫勝靈柩運往嶺南 |
| 小半點 | 公孫勝師弟,在梁山軍第二次征遼時助梁山軍殺遼國將領金力晟,其後將公孫勝靈柩運往嶺南 |
| 耿福 | 耿恭家僕,向耿恭通報董澄戰敗消息,並帶解珍、解寶往開陵川南城門 |
| 耿仁 | 耿恭部屬,奉耿恭命開陵川南城門以迎接梁山軍 |
| 張寶 | 張清兒子,發現剛從十方谷逃出的解珍、解寶 |
| 張玉 | 張清女兒,發現剛從十方谷逃出的解珍、解寶 |
下表總結《血仍未冷》中與《水滸傳》梁山頭領同名但沒有加入梁山的人物的重要事蹟。
| 梁山頭領同名人物 | 重要事蹟 |
|---|---|
| 「大刀」關勝 | 宋國將領,隨呼延灼收復泰安府、泰寧府,護送龍玲公主到隴右視察災情,斬殺高廉,並先後參與抗遼、征王慶和征方臘;後隨高俅到山西監視梁山軍,在十方谷助龍玲公主救出梁山軍,並助梁山軍攻取襄垣,其後上二仙山投奔羅真人 |
| 「霹靂火」秦明 | 宋國將領,受封為光烈英勇侯,隨高俅、童貫、种師道征討梁山,後又參與征王慶和征方臘;後隨高俅到山西監視梁山軍,在十方谷助龍玲公主救出梁山軍,並助梁山軍攻取潞城,其後上二仙山投奔羅真人 |
| 「雙鞭」呼延灼 | 宋國將領,世襲為鐵鞭王,奉趙佶命帶百萬金珠到嶺南白雲山秘密收藏,率軍重奪泰安府和泰寧府,又隨童貫征討梁山並到登州馳援高俅;後參與征遼、征雲天彪及征田虎,助梁山軍攻取榆社縣,征田虎後識破柴進假冒柴富,但因迴護梁山軍,被貶至淮西 |
| 「青面獸」楊志 | 在汴京賣刀投附高衙內,因保護高衙內不力被高俅斬斷左臂;其後在十方谷附近復仇,斬斷高俅雙臂 |
| 「急先鋒」索超 | 宋國將領,隨高俅、童貫、种師道征討梁山,後又參與征王慶和征方臘,征方臘時在潤州擊殺方天定;後隨高俅到山西監視梁山軍,在十方谷因欲救梁山軍為高俅所殺 |
| 「浪子」燕青(小乙) | 在汴京助林沖對抗官軍,力戰而死 |
| 「百勝將」韓滔 | 宋國將領,隨呼延灼到登州馳援高俅,並參與征王慶和征方臘;後隨高俅到山西監視梁山軍,在十方谷助龍玲公主救出梁山軍,並助梁山軍攻取大谷縣,其後上二仙山投奔羅真人 |
| 「天目將」彭玘 | 宋國將領,隨呼延灼到登州馳援高俅,並參與征王慶和征方臘;後隨高俅到山西監視梁山軍,在十方谷助龍玲公主救出梁山軍,並助梁山軍攻取大谷縣,其後上二仙山投奔羅真人 |
下表總結《血仍未冷》中與《蕩寇志》雷將/散仙同名人物的重要事蹟。
| 雷將/散仙同名人物 | 重要事蹟 |
|---|---|
| 張叔夜 | 宋國經略使,負責在荊南、宛州等地整頓軍務;其後奉命拆除梁山泊山寨,遣散眾嘍囉。 |
| 雲天彪 | 原為宋國揚州都監,投附方臘,奪佔山東一半地,並攻佔梁山泊,被方臘封為靠山王;後兵敗逃回揚州,被欒廷玉奪權軟禁,其後發動兵變重奪揚州,在梁山軍攻破揚州後被處決 |
| 陳希真 | 藥王谷寨主,替忽來道人收藏神仙果以製作神仙粥;後投附遼國,成為遼國國師,其後在青石峪為公孫勝所殺 |
| 鄧宗弼 | 雲天彪手下東平府守將,進攻東昌府時為史進、孫立所殺 |
| 辛從忠 | 遼軍將領,在青石峪為武松所殺 |
| 張應雷 | 宋國興隆縣軍官,在樹林聚賭,得罪趙佶;其後被李綱撤職 |
| 陶震霆 | 江南山賊,企圖殺害林沖,為寶龍公主所殺 |
| 龐毅 | 宋國陽平縣縣令,與張鳴珂合謀侵吞公款,被趙佶知悉;其後被李綱法辦 |
| 劉廣 | 遼國大名府守將,在梁山軍攻陷大名府時為李逵、項充、李袞所擒,被處決 |
| 苟桓 | 遼軍將領,在青石峪為林沖所殺 |
| 畢應元 | 遼國檀州長官,在梁山軍攻檀州時企圖出走,為韋揚隱等所阻,並被敲詐財寶;在梁山軍攻陷檀州時為張清、朱仝、雷橫所殺 |
| 祝永清 | 祝家莊公子,因奪去赤兔馬而引致梁山泊攻打祝家莊,在祝家莊被破後出逃;後投附遼國,成為霸州守將,在梁山軍攻霸州時欲獻城投降,被晁蓋拒絕,其後被部將趙仕泳射殺 |
| 陳麗卿 | 陳希真女兒,假意助花榮攻取益津關,其後在益津關欲行刺花榮,為寶龍公主所殺 |
| 雲龍 | 雲天彪兒子,進攻東昌府時被公孫勝所領梁山軍亂箭射死 |
| 劉慧娘 | 原為天清觀女道士,忽來道人女徒弟;後逃至大名府,計誘呂方、郭盛偷襲大名府,其後重施故技,被吳用識破,為董平所殺 |
| 風會 | 雲家莊成員,與雲太公、劉慧娘合謀欲害董平、扈三娘,為時遷所殺 |
| 傅玉 | 宋國泰寧府知府,送禮至泰安府祝賀蓋天賜納妾時為梁山軍擒捉,後被押返泰寧府賺開城門,為燕順所殺 |
| 蓋天賜 | 對應《蕩寇志》中的「蓋天錫」;宋國泰安府知府,娶第六房小妾時被梁山襲取泰安府,為王英所殺 |
| 金成英 | 宋國興隆縣兵馬總管,縱容部下聚賭,被趙佶知悉;其後被李綱撤職 |
| 哈蘭生 | 歸化三莊莊主,投附雲天彪,後劫去雲天彪數千金珠;其後在呂方、郭盛率軍蕩平歸化三莊時為呂方所殺 |
| 劉麒 | 雲天彪手下將領,在揚州為唐格、王中楚所領刀斧手所殺 |
| 孔厚 | 雲天彪手下將領,在兗州附近為解珍、解寶所殺 |
| 真祥麟 | 遼國檀州將領,在梁山軍攻檀州時拋百姓下城以脅迫梁山軍;檀州陷落後逃奔薊州,後為朱仝所殺 |
| 欒廷玉 | 雲天彪手下兗州守將,奪佔揚州並軟禁雲天彪,其後為雲天彪所殺 |
| 康捷 | 通過張鳴珂欲在興隆縣謀取官職,後被張鳴珂舉薦為興隆縣縣令;其後被李綱法辦 |
| 范成龍 | 猿臂寨寨主,服屬忽來道人,欲害董平、扈三娘,為扈三娘所殺 |
| 楊騰蛟 | 遼軍將領,在青石峪為林沖所殺 |
| 祝萬年 | 雲天彪手下東昌府將領,中計引公孫勝等入東昌府,為董平所殺 |
| 歐陽壽通 | 雲天彪手下東昌府將領,中計引公孫勝等入東昌府,為解珍、解寶所殺 |
| 韋揚隱 | 遼國檀州將領,在梁山軍攻檀州時敲詐賀太平、畢應元,後為董平所殺 |
| 李宗湯 | 宋國泰寧府兵馬都監,隨傅玉送禮至泰安府,被梁山軍擒捉,為燕順所殺 |
| 唐猛 | 遼國檀州將領,在梁山軍攻檀州時拋百姓下城以脅迫梁山軍;在梁山軍攻陷檀州後被處決 |
| 「大刀」聞達 | 宋國將領,隨高俅第二次征討梁山;其後隨趙桓征方臘,在湖州中伏被殺 |
| 欒廷芳 | 遼軍將領,在青石峪為林沖所殺 |
| 王進 | 宋國將領,隨趙桓征遼;其後成為殿前驃騎將軍,奉命誅殺高俅家族並處決忽來道人(化名匆米道長),獲賜赤兔馬 |
| 賀太平 | 遼國檀州長官,在梁山軍攻檀州時企圖出走,為韋揚隱等所阻,並被敲詐財寶;在梁山軍攻陷檀州時為張清、朱仝、雷橫所殺 |
| 陳念義 | 大運河上惡霸,欲侵犯扈三娘,為扈三娘所殺 |
| 徐和 | 大運河上惡霸,欲侵犯扈三娘,為扈三娘所殺 |
| 徐槐 | 宋國泰安府知府,帶兵接應高俅敗軍,被梁山軍襲破泰安府,被花榮射殺 |
| 召忻 | 宋國將領,隨高俅第二次征討梁山,為林沖所殺 |
| 劉永錫 | 雲天彪手下東平府副將,進攻東昌府時為扈三娘所殺 |
| 任森 | 藥王谷副寨主,為董平所殺 |
| 顏樹德 | 忽來道人座下護法,在藥王谷為無心所殺 |
| 張鳴珂 | 宋國地方知府,利誘興隆縣知縣陸天俊任用康捷不遂,迫殺陸天俊,並與龐毅合謀侵吞公款,被趙佶知悉;其後被李綱法辦 |
| 汪恭人 | 猿臂寨頭領,服屬忽來道人,欲害董平、扈三娘,為扈三娘所殺 |
| 徐青娘 | 隨劉慧娘兩次計誘梁山軍偷襲大名府,為解珍、解寶所殺 |
| 李成 | 宋國將領,隨趙桓征方臘,在湖州中伏被殺 |
| 苟英 | 雲天彪手下將領,進攻東昌府時為董平、扈三娘所殺 |
| 王天霸 | 江南山賊首領,企圖截劫花榮等,為武松所殺 |
| 賈夫人 | 隨劉慧娘兩次計誘梁山軍偷襲大名府,為解珍、解寶所殺 |
| 魯紹和 | 雲天彪手下將領,進攻東昌府時為董平、扈三娘所殺 |
| 梁橫 | 雲天彪手下東平府將領,為扈三娘所殺 |
| 魏輔梁 | 雲天彪軍師,助雲天彪鎮守梁山泊,隨雲天彪逃奔揚州,其後不知所終 |
| 真大義 | 猿臂寨頭領,服屬忽來道人,欲害董平、扈三娘,為扈三娘所殺 |
下表列出《血仍未冷》中的人物關係。
| 關係 | 人物 |
|---|---|
| 父子 | 晁太公-晁蓋、張清-張寶、雲天彪-雲龍 |
| 父女 | 張清-張玉、扈太公-扈三娘、陳希真-陳麗卿、劉廣-劉慧娘 |
| 兄弟 | 宋江-宋清、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張橫-張順、解珍-解寶、孫立-孫新、孔明-孔亮、童威-童猛、蔡福-蔡慶 |
| 夫妻 | 林沖-龍玲公主、花榮-寶龍公主、董平-扈三娘、張清-瓊英、孫新-顧大嫂、張青-孫二娘 |
| 叔姪 | 鄒淵-鄒潤 |
| 姐夫-妻舅 | 孫立-樂和、張鳴珂-康捷 |
| 引首 | |
| 第一回 | 煞星現江湖 |
| 第二回 | 龍震怒 |
| 第三回 | 宋江之死 |
| 第四回 | 百萬金珠之謎 |
| 第五回 | 攻陷梁山泊 |
| 第六回 | 另立山頭 |
| 第七回 | 智賺雙槍將 |
| 第八回 | 夢 |
| 第九回 | 塞外風雲 |
| 第十回 | 難道是他 |
| 第十一回 | 龍飛鳳翔 |
| 第十二回 | 天清觀 |
| 第十三回 | 雲家莊 |
| 第十四回 | 金山寺 |
| 第十五回 | 神仙粥 |
| 第十六回 | 藥 |
| 第十七回 | 藥王谷 |
| 第十八回 | 廬山真面目 |
| 第十九回 | 神龍大炮 |
| 第二十回 | 金鑾寶殿 |
| 第二十一回 | 報恩寺 |
| 第二十二回 | 道 |
| 第二十三回 |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
| 第二十四回 | 仙丹大會 |
| 第二十五回 | 天劫 |
| 第二十六回 | 鼻祖 |
| 第二十七回 | 破高俅平兩府 |
| 第二十八回 | 地動山搖 |
| 第二十九回 | 霸王花 |
| 第三十回 | 血戰 |
| 第三十一回 | 龍顏 |
| 第三十二回 | 鋒芒初露 |
| 第三十三回 | 金戈鐵馬 |
| 第三十四回 | 女中豪傑 |
| 第三十五回 | 圍城 |
| 第三十六回 | 道、道、道 |
| 第三十七回 | 宛城之戰 |
| 第三十八回 | 妙取潤州 |
| 第三十九回 | 公孫神策 |
| 第四十回 | 甕中捉賊 |
| 第四十一回 | 漁翁得利 |
| 第四十二回 | 潤州殤 |
| 第四十三回 | 詐湖州 |
| 第四十四回 | 鬼城 |
| 第四十五回 | 水怪 |
| 第四十六回 | 大戰昱嶺關 |
| 第四十七回 | 天芒 |
| 第四十八回 | 立地成佛 |
| 第四十九回 | 出師未捷 |
| 第五十回 | 檀州屠賊 |
| 第五十一回 | 血戰薊州 |
| 第五十二回 | 魅影危機 |
| 第五十三回 | 龍潭虎穴 |
| 第五十四回 | 噩夢 |
| 第五十五回 | 殺身成仁 |
| 第五十六回 | 龍潛大海 鷹擊長空 |
| 第五十七回 | 孔明燈 |
| 第五十八回 | 鳳求凰 |
| 第五十九回 | 晴天霹靂 |
| 第六十回 | 山崩 |
| 第六十一回 | 十方谷 |
| 第六十二回 | 雪 |
| 第六十三回 | 世道無情 |
| 第六十四回 | 佛 |
以下是《血仍未冷》的大事年表。《血仍未冷》只有一處提及確切的年月日,即梁山受招安的「宣和三年秋八月五日」,本年表的年期即據此推算而來。由於此書的情節架空了歷史,把趙桓繼位的年份提前至宣和五年(即1123年)而非宣和七年,下表由1124年起不再列出對應的中國歷史年號,以免造成混淆。此外,此書也存在一些時間錯誤。一個明顯例子是此書明說魯智深、武松是在「六月初五」的「十數日」後再數日在報恩寺尋得董平、扈三娘,此後眾人同回梁山,按說他們返抵梁山時最早也應已是六月底。此後接連發生以下事件:高俅第二次征討梁山及兵敗;隴右大地震及梁山人馬前往賑災;种師道征討梁山,及至梁山受招安時書中記載是「八月五日」。可是這麼一來,上述事件便應都發生於七月,一月之內發生這許多重大事件,似乎頗不合理。
| 年期 | 大事 |
|---|---|
| 治平年間(1064-1067) | 天竺國禪師志達拜訪趙曙(宋英宗),獻上「天芒」。宮廷發生血案,太子出走,後到報恩寺出家,取法號天問。 |
| ? | 天竺神僧一心到二仙山訪羅真人,展示「天芒」。
山東造反者開始嘯聚梁山泊,其後晁蓋成為梁山泊寨主。 方臘在江南以反花石綱招攬人心,其後寵信忽來道人,在江南倒行逆施。 寒山寺和尚無心犯色戒,生下小土,被逐出寺。此後無心在流沙河靠劫掠為生。 鄔梨因欲姦佔瓊英母親不遂將其迫死於石室山下,鄔梨收瓊英為養女。其後葉清將真相告知瓊英。 |
| 重和元年(1118) | 忽來道人開始將神仙果運往藥王谷,以製造神仙粥。方臘開始在烏龍嶺鑄造神龍大炮。
梁中書向蔡京送生辰綱,被梁山劫奪。 |
| 重和元年(1118)冬季 | 歐陽靖、扈三娘遇吳用、楊志、董平,陳興灤到清風觀盜走青虹劍,殺歐陽靖。 |
| ? | 楊志在汴京賣刀,投附高衙內。
趙佶(宋徽宗)微服出巡至興隆縣和陽平縣,發現金成英、龐毅、張鳴珂等官員的劣行。 趙佶派呼延灼帶百萬金珠到嶺南白雲山秘密收藏。 高衙內在汴京調戲林沖妻子倩娘,林沖、盧俊義、燕青與官軍沖突,林沖殺高衙內,倩娘、燕青被殺,楊志被高俅斬斷左臂。林沖和盧俊義逃上梁山。 高俅統率秦明、索超第一次征討梁山。宋江、宋清私自逃離梁山,李逵誤殺宋江。 梁山擊敗高俅。 趙佶命蔡京、高俅、童貫、楊戩尋回百萬金珠,蔡京等被迫以私產填補庫房。 童貫統率秦明、呼延灼、索超、張清、花榮征討梁山。 童貫等被誘至梁山聚義廳,被擒。花榮、張清分別逃奔青州和東昌府,後投附梁山。蔡京以金珠贖出童貫等。 趙桓任監國。 |
| 宣和元年(1119) | 方臘以神仙粥脅迫浙江各地官員歸順。 |
| 宣和元年(1119)十二月 | 柴進率梁山軍襲取泰安府,殺蓋天賜;又計破泰寧府,殺傅玉。
柴進得燕順、王英、鄭天壽支持,割據泰安府和泰寧府,自立為周王,與梁山決裂。 |
| 宣和二年(1120) | 方臘以神仙粥脅迫江蘇各地官員歸順。 |
| 宣和二年(1120)春季 | 呼延約統率關勝、董平重奪泰安府和泰寧府,柴進等重投梁山。
梁山軍兩番擒捉董平,董平投降梁山。 遼國侵宋,攻陷霸州、檀州、薊州。關勝奉命到大名府助种師道御敵。 |
| 宣和二年(1120)七月 | 盧俊義、林沖、董平出山遊玩數日,誤入仙境,到達番禺、珠江。 |
| 宣和二年(1120)八月 | 盧俊義等返梁山。
梁山實行經濟自給之策。 |
| ? | 朱武等奉命到塞外經商,在潼關殺守將許健軍,打通關卡。 |
| 宣和二年(1120)冬季 | 朱武等到達河套大草原,與蒙古人大汗昆沙達成通商協議,武松與蒙古勇士加拔圖結拜為兄弟。 |
| 宣和三年(1121)春季 | 皇甫端護送西域贈與宋國的赤兔馬,被郁保四、時遷等盜去,皇甫端投附梁山。
時遷等到祝家莊,被祝永清搶去赤兔馬。 祝家莊、扈家莊、李家莊結盟共同對抗梁山泊。柴進率梁山軍攻打祝家莊,戰敗。 晁蓋率軍馳援,被史文恭毒箭射傷。梁山軍撤軍,遇安道全,安道全救治晁蓋。 吳用率軍再攻祝家莊,劉健秋、陳興灤馳援祝家莊。 扈三娘殺陳興灤、史文恭,奪取青虹劍,梁山軍攻破祝家莊,祝永清出逃。扈家莊投降梁山。 劉健秋逃奔李家莊,李應戰敗,投降梁山。劉健秋被押送至梁山處決。董平與扈三娘成親,晁蓋將赤兔馬贈予扈三娘。 |
| 宣和三年(1121)四月 | 方臘將大批物資運往江浙一帶。
董平、扈三娘出山遊玩,在青雲山遇狄雷等。狄雷等訪梁山,欲與梁山結盟,得晁蓋等點化。 董平、扈三娘火燒忽來道人巢穴天清觀和猿臂寨。 董平、扈三娘到雲家莊,被雲太公、風會謀害。時遷殺雲太公、風會,火燒雲家莊。 董平、扈三娘到鎮江金山寺,將白蛇娘子白素貞從八面玲瓏白玉塔放出。 董平、扈三娘在寒山寺遇無塵、小土。 |
| 宣和三年(1121)五月 | 魯智深、武松下山尋董平、扈三娘,遇元始天尊,獲「善有善報」和「惡有惡報」玉盒。二人把「善有善報」玉盒藏於金山寺八面玲瓏白玉塔內,並把「惡有惡報」玉盒放入長江,讓其流入東海。
梁中書奉命押運賑災米糧往江南,與泰州知府婁顏衛合謀私吞米糧。梁山軍奪去米糧,擒婁顏衛。 |
| 宣和三年(1121)六月 | 魯智深、武松在長江誤入仙境,遇二郎真君。
董平、扈三娘大鬧蘇州,被忽來道人奪去赤兔馬。董平、扈三娘到藥王谷火燒神仙果和藤甲,在流沙河遇無心,無心自沉流沙河。 魯智深、武松大鬧蘇州。 忽來道人在日清觀舉行仙丹大會,魯智深、武松火燒日清觀。 董平、扈三娘到烏龍嶺,遇解珍、解寶,合力炸毀神龍大炮。 董平等到杭州,燒毀方臘所造宮殿,逃至報恩寺。靜海、山兒為保護董平等,為方天定所殺。魯智深、武松到報恩寺,與董平等重逢。 天問以運靈船掩護魯智深等返梁山。天問發現「天芒」流入江南,其後到汴京,返回皇宮居住。 |
| 宣和三年(1121)七月 | 高俅統率童貫、楊戩、徐寧、凌振、聞達等第二次征討梁山。梁山大破官軍,攻破泰安府。凌振投降梁山。
高俅等逃至登州,呼延灼馳援高俅。梁山軍攻破登州,徐寧投降梁山。 高俅等逃返汴京,趙佶誅殺童貫、楊戩。 郁保四、白勝奉命到汴京營救孔明等人,為開封府所捕。 公孫勝測得隴右將發生大地震,梁山派員籌備賑災。 隴右發生大地震,梁山大批人馬到隴右賑災。龍玲公主到隴右視察災情,結識林沖等。 方臘在江南起兵反宋,自立為皇帝,佔領八州之地,定都杭州。 梁山賑災隊伍回山,在河南被高廉截擊,關勝殺高廉。 种師道、宿元景統率秦明、索超征討梁山,梁山軍撤出登州和泰安府。 |
| 宣和三年(1121)八月 | 趙佶親臨梁山,遊說晁蓋接受招安,釋放孔明等八人。
關勝率宋軍攻取潤州。种師道率軍撤離梁山,南下征討方臘。 梁山全伙受招安,晁蓋、盧俊義、吳用、公孫勝、林沖分別獲封為忠勇侯、昌平侯、智睿侯、神策侯、壽亭侯。 梁山軍聯同呼延灼第一次征遼,兵行至大名府。閻真、袁皋亮剋扣犒賞,為梁山刀牌手所殺,趙桓申斥梁中書。 梁山軍攻取檀州。 |
| 宣和三年(1121)九月 | 梁山軍攻取薊州。
益津關守將哈索被押往燕京,寶龍公主繼為益津關守將。 |
| 宣和三年(1121)冬季 | 梁山軍進軍益津關,花榮遇寶龍公主。
哈索在燕京被殺,寶龍公主將益津關獻予梁山軍,隱跡山林。 梁山軍入霸州,被遼軍圍困。花榮偷襲遼軍,解霸州之圍。 遼國主耶律輝向宋國求和。 揚州都監雲天彪投附方臘,种師道兵敗退走宛城。王慶在宛城反宋,擊敗种師道,獲方臘賜與王號。 雲天彪奪佔山東一半地,攻佔梁山泊,扣押梁山軍親眷,以勒索贖金。 晁蓋、盧俊義、吳用、公孫勝、林沖分別獲封為忠勇公、昌平公、智睿公、神策公、武昌公,奉命南下討逆。 趙桓隨公孫勝上二仙山拜訪羅真人,公孫勝獲贈南海龍珠。 王慶進攻汴京,梁山軍馳援汴京,擊退王慶。 梁山軍兵分兩路。盧俊義聯同龍玲公主攻宛城。王慶出逃被擒,宛城投降,王慶被處決。 盧俊義聯同龍玲公主南下,誅殺暗通方臘的楚州知府鄭貴大和荊南府知府張三辰。 |
| 宣和四年(1122)春季 | 方臘封雲天彪為靠山王。
公孫勝計取東昌府、東平府。 歸化三莊莊主哈蘭生投附雲天彪。晁蓋以十五萬金珠從雲天彪手上贖回梁山軍親眷,其後重奪梁山泊。 欒廷玉佔據揚州,雲天彪敗奔揚州,被軟禁。雲天彪發動兵變,殺欒廷玉,重奪揚州。 晁蓋攻取兗州、揚州,處決雲天彪。 盧俊義攻取潤州。方天定聯合潤州城內伽藍寺僧兵內外夾攻潤州,被擊敗,方天定被殺,梁山軍傷亡慘重。 晁蓋與盧俊義會師。龍玲公主返汴京,趙桓統率韓世忠等到江南助戰。 梁山軍攻取湖州。 趙桓率軍攻松嶺關,大敗,為董平、扈三娘所救,扈三娘斬斷忽來道人右臂。 梁山軍攻取蘇州,遇「降龍金剛大使」濟顛。 梁山軍除滅西子湖中揚子鱷,攻取杭州,方臘逃奔睦州。 梁山軍攻取昱嶺關。 |
| 宣和四年(1122)夏季 | 梁山軍攻取歙州。
趙桓率軍攻睦州,方臘以「天芒」餵南軍兵卒,大破宋軍。 時遷潛入睦州,捨身吞吃「天芒」,助梁山軍攻取睦州。方臘逃奔清溪城,忽來道人離開江南,其後更名匆米道長,到汴京投奔林靈素門下。 方傑挾方臘逃奔清溪洞,韓世忠攻取清溪城。 梁山軍與韓世忠所領宋軍攻入清溪洞,方傑、方臘跳崖自盡。韓世忠擒方毫。 田虎在山西起兵反宋,稱王,鄔梨成為國舅,鎮守壺關。田虎與遼國結盟南侵。 趙佶寵信林靈素,任其為國師,服用仙丹。 晁蓋等返梁山,柴進欲擁晁蓋稱帝,被晁蓋拒絕。 趙佶下旨令梁山軍征遼,晁蓋抗旨。 |
| ? | 高俅、蔡攸率軍征討田虎,大敗。 |
| 宣和五年(1123)春季 | 趙佶親臨梁山,封晁蓋為忠勇王、盧俊義為昌平王、吳用為智睿王,請梁山出兵第二次征遼。
呂方、郭盛為先鋒出征,蕩平歸化三莊,殺哈蘭生。 呂方、郭盛攻大名府,被計誘偷襲大名府,遇害。梁山軍攻取大名府。 梁山軍攻取檀州。趙桓統率呼延灼到河北助戰。 梁山軍攻取薊州。 陳麗卿假意助花榮攻取益津關。寶龍公主化裝混入梁山軍中,暗助花榮。 |
| 宣和五年(1123)夏季 | 梁山軍攻取霸州。
遼軍分攻益津關和霸州。陳麗卿在益津關行刺花榮,為寶龍公主所殺。花榮等擊退遼軍。 耶律輝御駕親征,晁蓋、趙桓等被誘入青石峪,被困。公孫勝冒險殺陳希真,傷重而亡。 |
| 宣和五年(1123)七月 | 花榮率軍到青石峪接應晁蓋等,梁山軍大破遼軍,魯智深擒耶律輝。
梁山軍入幽州,耶律輝向宋國投降稱臣。 小一點、小半點將公孫勝靈柩運往嶺南。 梁山軍聯同趙桓發軍入山西征討田虎。 |
| 宣和五年(1123)八月 | 梁山軍攻取陵川、蓋州。 |
| 宣和五年(1123)九月 | 梁山軍攻壺關,張清遇瓊英,化名郭華,混入壺關,助梁山軍攻取壺關。瓊英迫鄔梨自縊。
張清與瓊英成親。瓊英、葉清帶張清離開梁山軍,隱跡山林。 魯智深等上天王山,火燒天王廟。梁山軍攻取昭德城。趙桓、呼延灼班師回朝。 萬春、俞氏聯結卞祥到壺關誘騙燕順,奪取壺關。董平等率軍重奪壺關,殺卞祥。 萬春、俞氏誑騙燕順等以驅魂散毒害董平、扈三娘,燕順、王英、鄭天壽逃離梁山軍。史進將董平、扈三娘驅體運往嶺南白雲山,其後史進在白雲山出家成為清淨羅漢。吳用離軍返梁山養病。 梁中書與俞龍光合謀侵吞軍餉。 |
| 宣和五年(1123)冬季 | 趙佶處死俞龍光。
趙佶退位為太上皇,趙桓(宋欽宗)繼為宋皇帝。呼延灼返山西助戰,高俅統率關勝、秦明、索超等赴山西監視梁山軍。 趙桓迫林靈素、蔡京每日服用仙丹,二人被毒死,匆米道長繼任國師。 梁山軍攻取太原。 梁山軍進軍沁源,被田虎圍困於十方谷,傷亡慘重。 解珍、解寶冒險出十方谷請援兵,自此被困於十方谷六年。 高俅在十方谷按兵不動,龍玲公主馳援梁山軍。高俅殺索超,關勝、秦明、韓滔、彭玘助龍玲公主,救出梁山軍。高堯康刺傷龍玲公主,林沖殺高堯康,與楊志合力殺高俅。林沖中風癱瘓,安道全護送龍玲公主返汴京。 梁山軍攻取沁源、威勝。田虎出逃,在斷頭嶺為李逵所殺,李逵陣亡。 關勝等攻取襄垣、潞城、榆社縣、大谷縣。關勝、秦明、韓滔、彭玘到二仙山投奔羅真人。 梁山軍班師回朝。盧俊義、朱仝、徐寧遇元始天尊,隨仙而去。 |
| 1124年春季 | 柴進與柴富對調身份。晁蓋遣散眾頭領,與柴富、劉唐、雷橫、朱武赴汴京,被趙桓軟禁於東進園。柴富被趙桓毒死。
花榮等返梁山,呼延灼識破柴進假冒柴富,柴進跳下斷壁崖,出逃。 吳用病亡。魯智深、戴宗分別投奔報恩寺、大相國寺,花榮、武松護送林沖南下嶺南。 張叔夜奉命拆除梁山泊山寨,遣散眾嘍囉。匆米道長欲擒拿花榮等,被花榮射瞎右眼。天問和方毫識破匆米道長身份,趙桓處死匆米道長,將赤兔馬賜予王進。天問以龍珠替龍玲公主治傷。 李綱法辦金成英、龐毅、張鳴珂等。趙桓微服視察黃河水患,調升吳玠,處死知縣陳火扁。 花榮等遇山賊,為寶龍公主殺敗,寶龍公主回復女兒身。寶龍公主以蜜蜂和地雷蜂酒治療林沖。 |
| 1124年夏季 | 花榮等到南華寺,遇開心、慧能,林沖獲贈菩提粥,逐漸恢復體力。
花榮等到白雲山,與清淨羅漢(即史進)重遇。 |
| 1124年秋季 | 梁中書帶萬春、俞氏到白雲山尋找百萬金珠,為武松所殺。武松取得驅魂散解藥,救醒董平、扈三娘。
龍玲公主到白雲山尋林沖。其後林沖與龍玲公主成親,花榮與寶龍公主成親。 |
| ? | 柴進潛入東進園,救出晁蓋。晁蓋到天王廟隱居。
張清等在天王山與晁蓋、柴進等重遇。 |
| 1129年 | 解珍、解寶逃出十方谷,遇張清、瓊英。
張清、瓊英帶解珍、解寶到天王山拜祭李逵,與晁蓋、項充、李袞重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