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新傳》為當代大陸作家褚同慶所著,是對《水滸傳》中由高俅發跡至梁山泊全伙受招安故事的改編。此書繼承《水滸傳》相應部分的故事框架,保留了《水滸傳》原有若干個重要人物(包括史進、魯智深、林沖、楊志、晁蓋、宋江、武松等)的「迫上梁山」故事,也保留了梁山收納其他山寨、攻州奪府、屢敗官軍、招安一波三折的故事。但此書作為改編,當然有其不同於《水滸傳》的新猷。這些新猷中有一些是用以改善原著人物的形象或刪除原書的「糟粕」。舉例說,在原著中,朱仝因私放雷橫被刺配滄州,後因李逵殺小衙內而被迫上梁山,此一情節充分顯示李逵的殘忍形象,是原著的「糟粕」。但在此書中,朱仝企圖私放雷橫,事敗被捕,其後兩人同被救上梁山,這樣便刪除了原著中李逵殺小孩的情節。此書雖然也有燕青誘拐梁世傑兒子上梁山的情節,但小孩最終是被贖回。此書還有其他很多細節上的修改,這裡不能盡錄。
以上所述都是較輕微的修改,但此書還有對原著較大的改動,以下分幾點闡述。首先,此書為突顯梁山人馬的農民起義者和民族英雄性質,除了簡單補敘某些人物(如朱武、燕順等)在落草前的鬥爭經歷外,還特地新增若干段原著沒有的階級/民族鬥爭情節,包括李俊、李立兄弟在興仁府反抗漁稅的鬥爭,項充等人在登州反抗市舶司勒索的鬥爭,穆弘、鄭天壽等人在常州、蘇州反抗花石綱應奉局的鬥爭,以及董平、燕青等人反抗遼國入侵的鬥爭。此書還講到晁蓋在清風山人馬加盟後決意實行經濟自給(即實行耕作),以弔民伐罪為宗旨(即打富濟貧,殺貪官污吏),把梁山描述為一支理想的革命隊伍。
其次,此書的最後部分著力描寫梁山上「招安派」與「反招安派」的鬥爭。以宋江為首的「招安派」包括出身上層社會(如盧俊義)、戰敗後被迫投附梁山(如關勝)、反抗意志不甚堅定(如杜遷、宋萬)以及一些與宋江關係密切(如張順)的頭領,以吳用為首的「反招安派」則包括矢志實現晁蓋理想(如三阮)、出身下層社會(如李逵)、飽受官府壓迫之苦(如林沖)以及對朝廷不存幻想(如穆弘)的頭領。兩派鬥爭激烈,雖未發展至同室操戈,但也完全暴露宋江處心積慮斷送梁山事業的面目,導致部分頭領因宋江的投降政策而戰死(如李逵、三阮),自殺自殘(如林沖、吳用、戴宗),或散伙(分為四批,即出海的項充、上太行山的穆弘、上二龍山的魯智深和上清風山的花榮)。接受招安的頭領也落得悲慘下場,大部分在征方臘時戰死,宋江和呼延灼被毒死,有部分人最終重新落草(如董平)。
此書雖然保留了原著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格局,但對原著一百零八人的排序和構成作了調整。一項重要調整是大大加強穆弘、項充和李立這三個人物的反抗精神和能力,並從而提高其名次。另一項重要調整是新增了五名女頭領(崔慧娘、李飛瓊、裴寶姑、吳二姐、項瑩娘),原著中五名頭領在此書中因過於年老(皇甫端、李袞)、過於年輕(孫新)或功績不著(王定六、宋清)而沒有儕身頭領之列(惟王定六和宋清後來成為「替補」頭領)。作者作出上述調整,顯然是要改變原著輕視(或甚至仇視)婦女的態度,以迎合「新時代」的需要。
《水滸新傳》的思想內容集五十至八十年代大陸對《水滸傳》的兩種主流評價於一身,其較前部分體現了這個時代把《水滸傳》視作「農民起義教科書」的主流評價,其最後部分則體現了文革末期「評《水滸》,批宋江」運動時期把《水滸傳》視作「反面教材」以及「宋江是個投降派」的評價(儘管此書已大大減去文革末期那場運動的謾罵色彩)。由於上述思想內容在大陸(尤其是「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年代)具有政治正確性,此書在大陸具有一定市場價值,也可作為特定時代的印記。
除了思想內容外,此書的故事情節也帶有現代氣息,最突出的一點是對愛情的描寫,包括花榮與崔慧娘、呼延灼與李飛瓊、董平與扈三娘的愛情故事。這些愛情故事雖然寫得很含蓄,但相對於《水滸傳》強調好漢要不近女色,而眾多《水滸》續書(包括現代的續書)也絕少描寫愛情故事,這在「水滸家族」中無疑是一大突破。
在人物塑造方面,此書除了大大提高穆弘、項充等人的地位並加入多名女頭領外,也提高了多名地煞頭領的能力和戲份,例如燕順成了「政治覺悟」程度頗高的人物(他曾與宋江辯論應否反貪官同時反皇帝的問題);鄭天壽成了水性頗強的水軍重要頭領,侯健和焦挺成了飛檐走壁高手,技在時遷之上;孫立成了征討起義軍的大將,並躋身天罡頭領之列;鄒淵取代了原著中孫立的角色;龔旺、郁保四、穆春、陶宗旺、金大堅、丁得孫、石勇、段景住成了「革命性」頗強的人物。加強原著中次要人物的地位是現代多本《水滸》續書或改補的共同取向。
下表總結《水滸新傳》中梁山頭領(包括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另加兩名早逝頭領王倫、晁蓋和兩名替補頭領王定六、宋清)的重要事蹟。
| 梁山頭領 | 重要事蹟 | |
|---|---|---|
| 綽號 + 姓名 | 星宿名 | |
| 「白衣秀士」王倫 | - | 率領饑民起義佔據梁山,並成為第一任寨主;其後因疑忌林沖,不欲收納晁蓋,為林沖所殺 |
| 「托塔天王」晁蓋 | - | 在黃泥岡帶領劫奪生辰綱,被官府緝捕至鄆城縣,逃上梁山,成為第二任寨主,後在梁山實行經濟自給,並以弔民伐罪為宗旨;其後帶兵進攻曾頭市,中史文恭毒箭,在梁山身亡 |
| 「及時雨/孝義黑三郎」宋江(公明) | 天魁星 | 拜花毅為師,在鄆城縣私放晁蓋,被閻惜姣要挾,殺閻惜姣後出逃,在清風山被眾推暫代寨主之位,並帶領清風山人馬轉投梁山,中途離隊;後返鄆城縣被捕,刺配江州,因在潯陽樓題反詩被黃文炳舉報問斬,被救上梁山,偽稱在還道村夢見九天玄女並獲天書,後繼為第三任寨主,並偽造玉匣天文;其後力主受招安,先後縱放童貫、高俅,受招安後參加征方臘,獲賜官爵,終在楚州被朝廷毒死 |
| 「玉麒麟」盧俊義 | 天罡星 | 原為麒麟莊莊主,曾接待楊志和梁山軍,赴北地結識穆弘,後在大名府抗拒梁世傑勒索,被李固、賈鳳仙誣告通匪被捕,後被救上梁山;其後到東平府與張叔夜秘密商討招安事,後接受招安並參加征方臘 |
| 「智多星」吳用(加亮) | 天機星 | 定計在黃泥岡智取生辰綱,後被官府緝捕至鄆城縣,逃上梁山,任軍師;上山後曾使連環計攻破祝家莊,又行反間計使孫立歸附;其後反對招安,以九宮八卦陣大破童貫,又計取濟州,擒高俅,因宋江私放高俅,在梁山晁蓋墓前自縊 |
| 「入雲龍」公孫勝(一清)(又名清道人) | 天閑星 | 拜羅真人為師,到東溪村向晁蓋提議劫生辰綱,並在大名府探知押運生辰綱路線,劫奪生辰綱後被官府緝捕至鄆城縣,逃上梁山,任副軍師;後回保州探母,在梁山攻博州時被請歸隊助戰,獲羅真人傳授五雷天心正法,在博州破高廉、華清;其後自請返回二仙山修道 |
| 「大刀」關勝 | 天威星 | 在河中府奮起抗遼,後率軍征討梁山,以連環馬擊敗梁山軍,兵敗被擒後投降梁山;其後接受招安並參加征方臘 |
| 「豹子頭」林沖 | 天雄星 | 因妻子張雪梅被高衙內覬覦美色,被高俅陷害刺配滄州,在滄州再被高俅謀害,殺陸謙、富安後上梁山,被王倫疑忌,後火拼王倫,擁晁蓋為寨主,並到二龍山邀請魯智深等入伙;其後因宋江私放高俅,在梁山自刎 |
| 「花和尚」魯智深(原名魯達) | 天猛星 | 在渭州為救金翠蓮打死鄭屠後出逃,上五臺山出家,獲法號智深,後被打發至汴京大相國寺,因救林沖而被官府緝捕,後奪佔二龍山並任寨主;其後受林沖邀請轉投梁山,並到少華山邀史進等入伙,為救史進到華州行刺賀彬被捕,後被救出;其後因反對招安自行散伙回二龍山,後參加抗金 |
| 「沒遮攔」穆弘 | 天獷星 | 因被上司陷害,殺人後當俠盜,拜薛賓為師,先在軍都山嘯聚,並在北京大道上劫取生辰綱,後受李雲邀至小茅山任寨主,帶領小茅山人馬攻破常州、蘇州,後轉投梁山,並赴北地招請眾好漢入伙,又入金國探聽虛實;其後因反對招安自請散伙到太行山落草,成為金雞山寨主,後參加抗金 |
| 「病尉遲」孫立 | 天嚴星 | 率軍征討清風山,後被罷職,返陵川縣孫家莊訓練鄉兵,後統率鄉兵抗遼,恢復官職;其後率軍征討梁山,被梁師平勒索,又被梁師平、余萬春陷害通匪,兵變投附梁山;其後接受招安並參加征方臘 |
| 「小李廣」花榮 | 天俊星 | 獲花毅傳授箭術,在清風寨被劉高夫婦謀害,逃上清風山,後隨宋江轉投梁山;上山後射雁揚名,與崔慧娘成親,又到杭州、蘇州參加反花石綱鬥爭,並邀穆弘等入伙;在黃體仁招安時在濟州射殺黃體仁,其後因反對招安自請散伙回清風山,後參加抗金,戰死 |
| 「雙槍將」董平 | 天英星 | 因在汴京擊殺遼將金顏八打獲賜武狀元及第,後因拒絕童貫提親被計誘醉臥李師師家,被降職,後率軍抗遼,被童貫謀害,加入紅巾軍並成為首領,後受穆弘邀請上梁山,並與扈三娘成親;其後接受招安並獲賜官職,後被趙佶謀奪妻子,逃上太行山,後參加抗金 |
| 「小旋風」柴進 | 天貴星 | 原為柴皇莊莊主,曾收留林沖、宋江、武松等人,並資助王倫開創梁山,因李逵打死殷天錫在博州被高廉逮捕下獄,並被柴璉告以勾結梁山,後被救上梁山,負責招接好漢頭領;上山後曾入汴京宮殿,除去「山東宋江」四字;其後接受招安,返回滄州居住 |
| 「八臂哪吒」項充 | 天豪星 | 拜鄒淵為師,在登州反抗市舶司勒索,率眾出海,後攻陷登州,在十里坡大破萊州官軍,並率眾上梁山;其後因反對招安自請散伙出海,後遇風翻船溺斃 |
| 「霹靂火」秦明 | 天烈星 | 率軍征討清風山被擒,被清風山人馬假扮攻陷清風寨和青州,被迫投附清風山,後隨宋江轉投梁山;其後接受招安並參加征方臘 |
| 「青面獸」楊志 | 天平星 | 奉派押運花石綱,在潤州翻船後出逃,後到汴京謀復職失敗,因誤殺牛二被刺配大名府,獲梁世傑提拔,奉派押運生辰綱,在黃泥岡被劫,後奪佔二龍山;後受林沖邀請轉投梁山;其後接受招安並參加征方臘 |
| 「撲天雕」李應 | 天富星 | 原為李家莊莊主,為救時遷與祝家莊反目,其後被梁山人馬騙離李家莊並燒毀家園,被迫投附梁山,負責管理錢糧;其後接受招安並參加征方臘 |
| 「行者」武松(又名武二) | 天勇星 | 獲武振華收為義子並傳授武藝,在范縣傷人後出逃,後在景陽岡打虎,在陽穀縣為報兄仇殺潘金蓮、西門慶,被刺配孟州,因救孟玉蘭被捕下獄,殺張蒙方等後改扮作行者,上二龍山;後受林沖邀請轉投梁山;其後隨魯智深到二龍山落草,後參加抗金 |
| 「雙鞭」呼延灼 | 天毅星 | 隨父親呼延德巡察北邊,鼓動登雲山參與抗遼,助晉州解圍,結識李飛瓊,後被童貫謀害,為穆弘所救,在邙山道上行刺童貫失敗後上梁山;其後接受招安並獲賜官職,後被黃和下毒,在忻州毒發身亡 |
| 「九紋龍」史進 | 天傑星 | 拜王進為師,因被華陰縣勒索青苗錢並被告通匪,逃上少華山,後因尋王進不獲,回少華山並成為第二任寨主;其後為救王嬌枝,到華州行刺賀彬披捕,被救上梁山;其後隨魯智深到二龍山落草,後參加抗金 |
| 「沒羽箭」張清 | 天捷星 | 到常州與趙珍娘完婚,因抗拒花石綱應奉局被捕下獄,後被救上小茅山,參與攻陷蘇州後轉投梁山;在梁山一打祝家莊時以飛石打群醜;其後隨穆弘到太行山落草,後參加抗金 |
| 「美髯公」朱仝 | 天滿星 | 在鄆城縣私放晁蓋、宋江,後欲救雷橫越獄,失手被捕,被救上梁山;其後接受招安並參加征方臘 |
| 「金槍手」徐寧 | 天立星 | 原為汴京軍官,因被時遷盜去雁翎甲被湯隆騙上梁山,被迫入伙,在梁山教使鉤鐮槍,大破官軍連環馬;其後接受招安並參加征方臘 |
| 「急先鋒」索超 | 天躁星 | 原為大名府軍官,曾與楊志比武,在大名府為梁山軍所擒後投降梁山;其後接受招安並參加征方臘 |
| 「赤髮鬼」劉唐 | 天壯星 | 到東溪村向晁蓋提議劫生辰綱,劫奪生辰綱後被官府緝捕至鄆城縣,逃上梁山;其後在抵禦童貫征討時在耿家莊中官軍流矢身亡 |
| 「插翅虎」雷橫 | 天健星 | 在鄆城縣被邵剛凌辱,打死邵剛後被捕,後被救上梁山;其後接受招安並參加征方臘 |
| 「神行太保」戴宗 | 天速星 | 為救宋江傳假信,事敗,在江州被問斬,被救上梁山,負責總探消息;其後因反對招安,自斷右足,到泰山東嶽廟出家 |
| 「黑旋風」李逵(又名李鐵牛) | 天殺星 | 因在沂水縣打死人出逃,在江州任職戴宗部下,後參加營救宋江行動,並隨梁山人馬上梁山,回家接母時在沂嶺殺四虎,為官府所擒,後被救出;其後在陳宗善招安時扯詔罵欽差,又私自下山攻佔壽張縣,在五里岡為吳秉彝所佈伏兵所殺 |
| 「立地太歲」阮小二 | 天橫星 | 被吳用招請參與劫奪生辰綱,後被官府緝捕至石碣村,逃上梁山;其後在抵禦童貫征討時在興仁府被莊邁射殺 |
| 「船火兒」張橫 | 天剛星 | 在揭陽嶺和潯陽江救宋江,後在江州參加營救宋江行動,並隨梁山人馬上梁山;其後接受招安並參加征方臘 |
| 「短命二郎」阮小五 | 天戾星 | 被吳用招請參與劫奪生辰綱,後被官府緝捕至石碣村,逃上梁山;其後在抵禦童貫征討時在耿家莊為官軍將領所殺 |
| 「浪裡白條」張順 | 天強星 | 在江州打倒魚行主人,自任魚牙子,後參加營救宋江行動,並隨梁山人馬上梁山;上山後曾到建康府殺李巧奴、張旺,請安道全上山醫治宋江;其後接受招安並參加征方臘 |
| 「活閻羅」阮小七 | 天暴星 | 被吳用招請參與劫奪生辰綱,後被官府緝捕至石碣村,逃上梁山;其後在陳宗善招安時鑿船驚使者,在抵禦高俅征討時在石碣村被畢勝射殺 |
| 「混江龍」李俊 | 天正星 | 在黑水湖除滅豬婆龍,又在興仁府抗捐被捕下獄,後被救上梁山;上山後曾到登州邀項充等入伙;其後隨項充出海,航行至安樂島建立新天地,成為島主 |
| 「催命判官」李立 | 天悍星 | 在曹州傷人後出逃,到登州隨項充做海客生意,後返家並在興仁府抗捐被捕下獄,後被救上梁山;其後隨項充出海,航行至安樂島建立新天地 |
| 「拼命三郎」石秀 | 天慧星 | 上枯樹山參與抗遼,其後在雄州打張保救楊雄,發現潘巧雲與裴如海通姦,助楊雄殺裴如海後隨時遷投奔梁山;上山後曾在大名府跳樓欲救盧俊義,失手被捕,後被救出;其後隨穆弘到太行山落草,成為玉龍山寨主,後參加抗金 |
| 「浪子」燕青(又名燕小乙) | 天巧星 | 獲任元奎收為義子並傳授武藝,在傘蓋山救盧小姐,後在軍都山嘯聚,探知遼國侵宋消息,並組織紅巾軍,參與抗遼,後帶盧俊義赴北地,在曾頭市智撲任原,其後為救盧俊義,誘拐梁世傑兒子並投附梁山;其後隨穆弘到太行山落草,成為天柱山寨主,後參加抗金 |
| 「神機軍師」朱武 | 地魁星 | 在汪家莊被汪員外欺壓,在陳達、楊春攻打汪家莊時加入義軍,佔據少華山並任第一任寨主,與梁山合力攻破華州後轉投梁山;上山後曾在鸚鵡莊定計突破孫立攔截,後任副軍師;其後隨魯智深到二龍山落草,後參加抗金 |
| 「鎮三山/金刀」黃信 | 地煞星 | 率軍援救清風寨,在丁家坡為清風山軍所擒,後投降清風山,後隨宋江轉投梁山;其後接受招安並參加征方臘 |
| 「醜郡馬」宣贊 | 地雄星 | 奉派到隆德府抗遼,被婁敬出賣失城後與桃花山忠義軍聯合抗遼,後隨關勝征討梁山,被擒後投降梁山;其後接受招安並參加征方臘 |
| 「井木犴」郝思文 | 地傑星 | 在河中府助關勝抗遼,後隨關勝征討梁山,被擒後投降梁山;其後接受招安並參加征方臘 |
| 「錦毛虎」燕順 | 地豪星 | 在萊州被閻謙益欺壓,打傷閻謙益後率領饑民起義佔據清風山並成為寨主,後隨宋江轉投梁山;其後隨花榮到清風山落草,後參加抗金 |
| 「出林龍」鄒淵 | 地威星 | 拜卜春暉為師,原為沛縣軍官,在沛縣救出解珍、解寶後上梁山,假意投祝家莊作內應,助梁山攻破祝家莊;其後隨花榮到清風山落草,後參加抗金 |
| 「兩頭蛇」解珍 | 地勇星 | 在芒碭山獵虎,為毛太公所奪,並在沛縣被陷害下獄,被鄒淵救出後一同上梁山;其後隨花榮到清風山落草,後參加抗金 |
| 「雙尾蠍」解寶 | 地猛星 | 在芒碭山獵虎,為毛太公所奪,並在沛縣被陷害下獄,被鄒淵救出後一同上梁山;其後隨花榮到清風山落草,後參加抗金 |
| 「病關索」楊雄 | 地躁星 | 因妻子潘巧雲與裴如海通姦在翠屏山殺潘巧雲,後隨時遷投奔梁山;其後隨穆弘到太行山落草,後參加抗金 |
| 「白面郎君」鄭天壽 | 地劍星 | 曾在太湖救花榮,並替三阮到興仁府寄書給李俊,後在泗州被花石綱大船害死妻兒,其後在蘇州反抗花石綱應奉局,行刺朱勔失敗後投奔小茅山,後加入梁山;其後隨花榮到清風山落草,後參加抗金 |
| 「通臂猿」侯健 | 地飛星 | 拜李袞為師,後當俠盜,曾在黑水湖翻船,為李俊所救,在興仁府與梁山人馬合力救出李俊、李立後加入梁山;後離山到華嚴寺出家,助呼延灼等逃避官府追捕後返回梁山,負責機密諜探;其後在抵禦高俅征討時在濟州擒高俅,後隨穆弘到太行山落草,參加抗金 |
| 「搗海鱷」歐鵬 | 地剛星 | 在登州參加抗捐,隨項充出海,參與攻陷登州後上梁山;其後隨項充出海,後遇風翻船溺斃 |
| 「火眼虯」鄧飛 | 地強星 | 在登州抗捐被捕,後被救出,隨項充上梁山;其後隨項充出海,後遇風翻船溺斃 |
| 「青眼虎」李雲 | 地悍星 | 佔據天目山並任寨主,後轉移至小茅山,參與攻陷蘇州後轉投梁山;其後隨穆弘到太行山落草,後參加抗金 |
| 「鐵笛仙/連珠彈」馬麟 | 地俊星 | 在邢州為報父仇殺豪紳後出逃,在軍都山嘯聚,並在北京大道上劫取生辰綱,後隨穆弘到小茅山落草,參與攻陷蘇州後轉投梁山,與裴寶姑成親;其後隨穆弘到太行山落草,後參加抗金 |
| 「聖水將軍」單廷珪 | 地水星 | 在石州奮起抗遼,後隨關勝征討梁山,被擒後投降梁山;其後接受招安並參加征方臘 |
| 「神火將軍」魏定國 | 地火星 | 在隰州奮起抗遼,後隨關勝征討梁山,被擒後投降梁山;其後接受招安並參加征方臘 |
| 「百勝將」韓滔 | 地立星 | 曾率軍攻破大方山,並隨孫立征討清風山,後到孫家莊訓練鄉兵,並助孫立抗遼,其後隨孫立征討梁山,在鸚鵡莊被擒後獲釋,後參加兵變並投附梁山;其後接受招安並參加征方臘 |
| 「天目將」彭玘 | 地明星 | 隨孫立征討清風山,後到孫家莊訓練鄉兵,並助孫立抗遼,隨孫立征討梁山時參加兵變並投附梁山;其後接受招安並參加征方臘 |
| 「聖手書生」蕭讓 | 地文星 | 在登州參加抗捐,隨項充出海,參與攻陷登州後上梁山,與項瑩娘成親,負責行文走檄;上山後曾造假信以救宋江,又譯寫玉匣天文;其後隨項充出海,後遇風翻船溺斃 |
| 「鐵面孔目」裴宣 | 地正星 | 在常州為保護張清被捕下獄,後被救上小茅山;參與攻陷蘇州後轉投梁山,任軍政司;其後隨穆弘到太行山落草,後參加抗金 |
| 「神醫」安道全 | 地靈星 | 因不願為建康府制置使小妾治病,逃至泗州大樹灣隱居,後回建康府,迷戀李巧奴,被張順假冒殺李巧奴,被迫上梁山,任太醫,曾替宋江治背疽;其後隨穆弘到太行山落草,後參加抗金 |
| 「喪門神」鮑旭 | 地殺星 | 率領翼城縣西鄉窮民起義,佔據登雲山並任寨主,後參與抗遼,並受穆弘邀請轉投梁山;其後隨李逵攻佔壽張縣,在五里岡為吳秉彝所佈伏兵所殺 |
| 「混世魔王」樊瑞 | 地魔星 | 拜苗興為師,在孝義縣西鄉被任二虎迫害,殺任二虎後佔據枯樹山並任寨主,後參與抗遼,並受穆弘邀請轉投梁山;其後隨李逵攻佔壽張縣,在五里岡為吳秉彝所佈伏兵所殺 |
| 「矮腳虎」王英 | 地橫星 | 在萊州率領饑民起義佔據清風山,後隨宋江轉投梁山;其後隨花榮到清風山落草,後參加抗金 |
| 「花項虎」龔旺 | 地獷星 | 在萊州率領饑民起義佔據清風山,後隨宋江轉投梁山;其後隨花榮到清風山落草,後參加抗金 |
| 「賽由基/神箭娘娘」崔慧娘 | 地慧星 | 母親在曹州被劉高害死,隨皇甫端到回龍嶺隱居,後私放花榮,殺死劉高,並加入清風山,後隨宋江轉投梁山,並嫁予花榮;其後隨花榮到清風山落草,後參與抗金 |
| 「一丈青」扈三娘 | 地英星 | 原為扈家莊成員,在梁山一打祝家莊時為董平所擒,後投附梁山,並嫁予董平;其後接受招安,後被趙佶謀奪,逃上太行山,參加抗金 |
| 「女飛衛」李飛瓊 | 地毅星 | 隨父親李度守晉州,在李度陣亡後率軍民抵抗遼軍,與呼延灼訂情,後到獨龍岡投奔李應,在梁山一打祝家莊時重遇呼延灼,投附梁山,並嫁予呼延灼;其後接受招安,在呼延灼被毒死後上太行山,後參加抗金 |
| 「粉面觀音」裴寶姑 | 地秀星 | 在常州救走趙珍娘後投奔段景住,後上小茅山,參與攻陷蘇州後轉投梁山,並嫁予馬麟;其後隨穆弘到太行山落草,後參加抗金 |
| 「小溫侯」呂方 | 地佐星 | 率領青州貧民起義佔據對影山並任寨主,後隨宋江轉投梁山;其後接受招安並參加征方臘 |
| 「賽仁貴」郭盛 | 地佑星 | 率領登、萊貧民起義佔據大方山並任寨主,被韓滔擊敗後到對影山爭奪地盤,後隨宋江上梁山;其後接受招安並參加征方臘 |
| 「跳澗虎」陳達 | 地暴星 | 率領靈寶縣西鄉饑民起義,佔據少華山;與梁山合力攻破華州後轉投梁山;其後隨魯智深到二龍山落草,後參加抗金 |
| 「白花蛇」楊春 | 地戾星 | 率領陝州南鄉饑民起義,佔據少華山;與梁山合力攻破華州後轉投梁山;其後隨魯智深到二龍山落草,後參加抗金 |
| 「沒面目」焦挺 | 地騰星 | 拜李袞為師,在霸州為盜被捕,發配商州,在汴京附近被童貫救起,自此化名白志堅當童貫鷹犬,奉派行刺呼延德,後反正,暗中保護呼延德,並參加抗遼,其後被童貫謀害,逃脫,在邙山道上行刺童貫失敗後上梁山,負責機密諜探;其後在抵禦高俅征討時在濟州擒高俅,後隨穆弘到太行山落草,參加抗金 |
| 「玉旛竿」孟康 | 地舸星 | 被徵召打造花石綱大船,因被主管誣陷,逃往海州並出洋貿易,遇風翻船,被項充救起,參與攻陷登州後上梁山,負責監造修理船艦;其後隨項充出海,後遇風翻船溺斃 |
| 「金錢豹子」湯隆 | 地械星 | 在武岡鎮被顏駿欺壓,殺顏駿後隨李逵上梁山,負責監造軍器盔甲,上山後曾到汴京賺徐寧上山;其後接受招安並參加征方臘 |
| 「轟天雷」凌振 | 地霆星 | 在种師道麾下任炮手,製成新式火炮,因不願被甲仗庫官員奪功,辭官返晉州,後在晉州參與抗遼,組成炮手隊,後助關勝征討梁山,被擒後投降梁山,負責監造火砲;其後接受招安並參加征方臘 |
| 「險道神」郁保四 | 地驥星 | 在北地販馬被搶,自此以劫馬為生,在軍都山嘯聚,並組織紅巾軍,參與抗遼,其後欲向晁蓋、宋江獻馬,在曾頭市被奪馬後上梁山,負責管養戰馬;其後隨穆弘到太行山落草,後參加抗金 |
| 「小遮攔」穆春 | 地捷星 | 在軍都山嘯聚,並組織紅巾軍,參與抗遼,後在北地盜馬,送往梁山;其後隨穆弘到太行山落草,後參加抗金 |
| 「九尾龜」陶宗旺 | 地烈星 | 在蓬萊角抗拒官府壓榨後逃至蜥暢島,參與攻陷登州後上梁山,負責撈捕養殖水產;其後隨項充出海,航行至安樂島建立新天地 |
| 「玉臂匠」金大堅 | 地鐫星 | 在飲馬川收留樂和等,被花石綱應奉局拘捕,得穆弘解救後上小茅山,參與攻陷蘇州後轉投梁山,負責刻鑄兵符印信;其後隨穆弘到太行山落草,後參加抗金 |
| 「鐵叫子」樂和 | 地樂星 | 原在王晉卿府供職,在蜈蚣嶺遇險,為武松所救,後在汴京結識孟九,與孟玉蘭成親,因被王晉卿謀奪妻子出逃,在常州殺死王晉卿爪牙後投奔金大堅,後同上小茅山,參與攻陷蘇州後轉投梁山,負責招接好漢頭領;其後隨穆弘到太行山落草,後參加抗金 |
| 「神算子」蔣敬 | 地算星 | 到滄州投奔柴進,為救柴進被居恭誘騙將誓書鐵券帶至博州,被捕下獄,後被救上梁山,負責管理錢糧;其後接受招安並參加征方臘 |
| 「小霸王」周通 | 地霸星 | 原為揭陽鎮惡霸,結識宋江,在江州參加營救宋江行動,後隨梁山人馬上梁山;其後接受招安並參加征方臘 |
| 「病大蟲」薛永 | 地技星 | 在揭陽鎮賣武得罪周通,後獲釋,在江州參加營救宋江行動,並到湖口縣探聽黃文炳消息,後隨梁山人馬上梁山;其後接受招安並參加征方臘 |
| 「錦豹子」楊林 | 地速星 | 在邢州殺債主後出逃,在嵩山道上得公孫勝薦書,後在保州遇戴宗,隨戴宗上梁山,並學習「神行法」,負責總探消息;其後隨穆弘到太行山落草,後參加抗金 |
| 「打虎將」李忠 | 地力星 | 率軍鎮守清風寨,為清風山軍所擒,後投降清風山,後隨宋江轉投梁山;其後接受招安並參加征方臘 |
| 「中箭虎」丁得孫(又名丁二虎) | 地平星 | 在定遠縣打死雍員外後出逃,認丁三老漢為祖父,後在東角頭藏匿石勇、項盛,又發動鹽民起義,參與攻陷登州後上梁山,負責農田墾殖;其後隨項充出海,後遇風翻船溺斃 |
| 「鐵臂膊」蔡福 | 地堅星 | 史進開山師父,路經桃花山,被蔡慶請上山並任寨主,後組織桃花山忠義軍,參與抗遼,並投附孫立;隨孫立征討梁山,被擒後投附梁山;其後接受招安並參加征方臘 |
| 「一枝花」蔡慶 | 地實星 | 在晉中被大戶陷害,殺人後率領饑民起義,先後佔領飛雲嶺和桃花山,欲強娶桃花莊劉大女兒,為魯智深所打,後聽魯智深勸告取消婚約,後參與抗遼,並投附孫立;隨孫立征討梁山,被擒後投附梁山;其後接受招安並參加征方臘 |
| 「出洞蛟」童威 | 地幽星 | 在揭陽嶺開黑店,險害宋江,在江州參加營救宋江行動,後隨梁山人馬上梁山;其後接受招安並參加征方臘 |
| 「翻江蜃」童猛 | 地僻星 | 在潯陽江打劫,遇宋江,在江州參加營救宋江行動,後隨梁山人馬上梁山;其後接受招安並參加征方臘 |
| 「毛頭星」孔明 | 地猖星 | 在奉符縣鬧事,得宋江調解後拜宋江為師,並收留宋江,後在奉符縣被邱文傑、耿義隆誣告通匪,逃上梁山;其後接受招安並參加征方臘 |
| 「獨火星」孔亮 | 地狂星 | 在奉符縣鬧事,得宋江調解後拜宋江為師,並收留宋江,後在奉符縣被邱文傑、耿義隆誣告通匪,被捕下獄,被救上梁山;其後接受招安並參加征方臘 |
| 「金眼彪」施恩 | 地異星 | 在快活林開店,被蔣忠奪佔,請武松打蔣忠奪回快活林,後因牽涉武松案件被孟州知州勒索,在武松殺人後隨張青等逃上二龍山,後受林沖邀請轉投梁山;其後隨魯智深到二龍山落草,後參加抗金 |
| 「摸著天」杜遷 | 地開星 | 最早佔據梁山,後負責山寨雜務;其後接受招安並參加征方臘 |
| 「雲裏金剛」宋萬 | 地辟星 | 最早佔據梁山,後負責山寨雜務;其後接受招安並參加征方臘 |
| 「石將軍」石勇 | 地建星 | 到登州投奔吳老,與吳二姐完婚,在登州抗捐被緝捕,藏匿於丁得孫家,後帶項瑩娘等出海與項充會合,參與攻陷登州後上梁山,負責營建房屋城堡,在梁山後山發現石匣;其後隨項充出海,後遇風翻船溺斃 |
| 「賽易牙」吳二姐 | 地廚星 | 在登州與石勇完婚,助項瑩娘殺死方權後隨石勇出海與項充會合,參與攻陷登州後上梁山,專管公廚筵席;其後隨項充出海,後遇風翻船溺斃 |
| 「神針手」項瑩娘 | 地巧星 | 在登州抗捐被捕,被方權強搶,與吳二姐合力殺方權後隨石勇出海與項充會合,參與攻陷登州後上梁山,嫁予蕭讓,負責製造旌旗袍服;其後隨項充出海,後遇風翻船溺斃 |
| 「操刀鬼」曹正 | 地屠星 | 在仙源縣收留楊志,並助楊志返汴京謀復職,後隨魯智深、楊志奪佔二龍山,其後受林沖邀請轉投梁山,專管屠宰畜牧;其後隨魯智深到二龍山落草,後參加抗金 |
| 「金毛犬」段景住(又名段狗兒) | 地爽星 | 在小茅山下收留裴寶姑等,被花石綱應奉局追捕,得穆弘解救後上小茅山,參與攻陷蘇州後轉投梁山,專管山林竹木;其後隨穆弘到太行山落草,後參加抗金 |
| 「鬼臉兒」杜興 | 地財星 | 往獨龍岡投靠李應,成為李家莊主管,為救時遷與祝家莊反目,其後被梁山人馬騙離李家莊並燒毀家園,被迫投附梁山,負責管理錢糧;其後接受招安並參加征方臘 |
| 「菜園子」張青 | 地奇星 | 在蒼龍山光明寺被住持凌虐,殺住持後出逃,拜孫元為師,並娶孫二娘為妻,在十字坡開黑店,後助武松出逃,隨後亦逃上二龍山,後受林沖邀請轉投梁山,負責管理南山酒店;其後隨魯智深到二龍山落草,後參加抗金 |
| 「母夜叉」孫二娘 | 地怪星 | 在十字坡開黑店,曾殺害一名頭陀,後用該頭陀衣物助武松改扮成行者,隨後亦逃上二龍山,後受林沖邀請轉投梁山,負責管理南山酒店;其後隨魯智深到二龍山落草,後參加抗金 |
| 「獨角龍」鄒閏 | 地健星 | 在沛縣救出解珍、解寶後上梁山,負責管理北山酒店;其後隨花榮到清風山落草,後參加抗金 |
| 「母大蟲」顧大嫂(又名顧虎妞) | 地壯星 | 在沛縣救出解珍、解寶後上梁山,負責管理北山酒店;其後隨花榮到清風山落草,後參加抗金 |
| 「旱地忽律」朱貴 | 地輔星 | 由杜遷招請上梁山,原為頭目,引領林沖上梁山後升任頭領,後回沂水縣救李逵,並帶朱富上梁山,後負責管理東山酒店;其後隨花榮到清風山落草,後參加抗金 |
| 「白日鼠」白勝 | 地直星 | 參與劫奪生辰綱,在安樂村為何濤所擒後被拘至濟州,其後被救上梁山,負責管理西山酒店;其後在抵禦高俅征討時在梁山前泊為戚琪所殺 |
| 「笑面虎」朱富 | 地協星 | 在沂水縣與朱貴救出李逵後上梁山,負責管理東山酒店;其後隨花榮到清風山落草,後參加抗金 |
| 「鼓上蚤」時遷 | 地賊星 | 拜李袞為師,在雄州為俠盜被捕,得楊雄救護,後得赦獲釋,投奔軍都山,得穆弘薦書,帶楊雄、石秀上梁山,途中在祝家莊偷雞被捉,其後被救上梁山,負責管理西山酒店;上山後曾到汴京徐寧家盜取雁翎甲,誘徐寧上山;其後隨穆弘到太行山落草,後參加抗金 |
| 「活閃婆」王定六 | - | 向安道全學醫,後隨安道全、張順上梁山,成為安道全副手;其後升任頭領,接受招安並參加征方臘 |
| 「鐵扇子」宋清(公亮) | - | 帶宋太公家書阻止宋江投附梁山,因牽涉宋江案件在鄆城縣被官府軟禁,後被救上梁山,任安排慶賀筵席的頭目;其後升任頭領,接受招安並參加征方臘 |
下表總結《水滸新傳》中梁山其他人物(包括梁山頭領的眷屬和頭目)和準梁山人物(包括有意投附或暗助梁山但沒有正式加入梁山的人物,另加李袞、葉春)的重要事蹟。
| 梁山其他人物/準梁山人物 | 重要事蹟 |
|---|---|
| 沈乙 | 在黃家村被衛鍾害至家破人亡,助魯智深、史進除滅瓦官寺後隨史進上少華山;其後轉投梁山,成為魯智深親兵 |
| 李小二 | 因感激林沖恩惠在滄州關照林沖,後因牽涉林沖案件被捕下獄,越獄後上梁山,成為林沖親兵;其後在梁山發現林沖自刎 |
| 晁小妹 | 晁蓋堂妹,隨晁蓋上梁山,後嫁予項充;其後隨項充出海,遇風翻船溺斃 |
| 「紫髯伯」皇甫端 | 在曹州刺傷劉高後帶崔慧娘逃至回龍嶺隱居,後隨宋江轉投梁山;其後在梁山發現吳用自縊 |
| 燕小三 | 原在回龍嶺跟皇甫端學武,其後隨宋江轉投梁山 |
| 秦傑 | 秦明兒子,隨秦明投附清風山,其後轉投梁山 |
| 項興 | 項充叔父,在登州參加抗捐,隨項充出海,參與攻陷登州後上梁山,任主管山寨雜務的頭目 |
| 項盛 | 項充叔父,在登州抗捐被緝捕,藏匿於丁得孫家,參與攻陷登州後上梁山,任主管山寨雜務的頭目 |
| 吳老 | 吳二姐父親,在登州隨石勇出海與項充會合,其後隨項充上梁山 |
| 劉五郎 | 在芝罘島附近發現海客項家的羅盤,後在登州助項瑩娘、吳二姐出逃,並隨石勇出海與項充會合,其後隨項充上梁山 |
| 陶大嫂 | 劉五郎妻子,在登州隨石勇出海與項充會合,其後隨項充上梁山 |
| 劉三 | 劉五郎父親,在登州隨石勇出海與項充會合,其後隨項充上梁山 |
| 周太公 | 周通父親,因見周通結交梁山人馬,本欲自盡,後被宋江勸告隨周通上梁山 |
| 宋太公 | 宋江父親,修書阻止宋江投附梁山,後又修書促宋江回家,因牽涉宋江案件在鄆城縣被官府軟禁,其後隨宋江上梁山 |
| 王義 | 被賀彬陷害充軍,被救上少華山;其後轉投梁山,負責繪畫壁畫 |
| 王嬌枝 | 王義女兒,在華州被賀彬迫姦不從,後被救上梁山,嫁予史進,在山上協助繪畫壁畫;其後隨史進上二龍山 |
| 孟玉蘭 | 在孟州被張蒙方強搶,被武松救出,在汴京嫁予樂和後又被王晉卿謀奪,後隨樂和逃亡並上小茅山,參與攻陷蘇州後轉投梁山;其後隨樂和上太行山 |
| 趙珍娘 | 在常州嫁予張清後被朱潤強搶,被裴寶姑救出,後在小茅山下被花石綱應奉局劫走,為穆弘所救,參與攻陷蘇州後轉投梁山;其後隨張清上太行山 |
| 裴寅姑 | 金大堅妻子,隨金大堅上小茅山,後轉投梁山;其後隨金大堅上太行山 |
| 郭氏 | 裴宣妻子,在裴宣下獄後投奔金大堅,隨金大堅上小茅山,其後轉投梁山;其後隨裴宣上太行山 |
| 郭達 | 裴宣妻舅,在裴宣下獄後送郭氏到金大堅家,並在常州打點關照裴宣,後隨裴宣上小茅山,其後轉投梁山 |
| 郭三娘 | 郭氏妹妹,隨裴宣上小茅山,其後轉投梁山,後嫁予安道全;其後隨安道全上太行山 |
| 莫氏 | 段景住妻子,隨段景住上小茅山,其後轉投梁山;其後隨段景住上太行山 |
| 鄭九官 | 在蘇州助鄭天壽進行反花石綱行動,參與攻陷蘇州後隨眾上梁山,為鄭天壽屬下頭目 |
| 沈小三 | 在蘇州助鄭天壽進行反花石綱行動,參與攻陷蘇州後隨眾上梁山,為鄭天壽屬下頭目;在抵禦高俅征討時擒葉春,其後隨鄭天壽上清風山 |
| 羅賢 | 在蘇州助鄭天壽進行反花石綱行動,參與攻陷蘇州後隨眾上梁山,為鄭天壽屬下頭目;在抵禦高俅征討時擒葉春,其後隨鄭天壽上清風山 |
| 麒兒 | 原為呼延灼家僕,被登雲山人馬所擒後投附登雲山;後在邙山道上隨呼延灼參與行刺童貫,被捕,在河南府不屈被殺 |
| 郁氏 | 鄒淵妻子,隨鄒淵上梁山;其後隨鄒淵上清風山 |
| 郁昌(又名郁四郎) | 郁氏姪兒,在沛縣向孫新、顧大嫂通報解珍、解寶被捕消息,並助鄒淵救出解珍、解寶,後隨鄒淵上梁山 |
| 韓伯龍 | 自行上梁山欲入伙,被朱貴安排暫時在梁山下經營酒店,被李逵錯殺 |
| 周氏 | 徐寧妻子,被湯隆帶上梁山與徐寧團聚 |
| 關同 | 關勝兒子,隨關勝征討梁山,被擒後投降梁山 |
| 關壽 | 關勝兒子,隨關勝征討梁山,被擒後投降梁山 |
| 王老丈 | 王定六父親,在揚子江邊開酒店,後隨王定六上梁山 |
| 盧平 | 原為盧俊義家僕,助燕青誘拐梁世傑兒子,隨燕青上梁山 |
| 盧安 | 原為盧俊義家僕,助燕青誘拐梁世傑兒子,隨燕青上梁山 |
| 「小尉遲」孫新 | 孫立兒子,隨孫立征討清風山,後返孫家莊,隨孫立征討梁山,後參加兵變並投附梁山 |
| 阮章 | 阮小二兒子,七歲喪父,其後隨項充出海,航行至安樂島建立新天地 |
| 白宏 | 白勝兒子,八歲喪父,其後隨花榮上清風山 |
| 「飛天大聖」李袞 | 原為飛賊,曾收侯健、焦挺、時遷為徒,其後半身不遂,在河南府華嚴寺出家並圓寂 |
| 葉春 | 在濟州助高俅製造飛車戰船,後被擒上梁山;獲釋後不願當官,返洞庭湖,後參加鍾相、楊么起義,最終戰死 |
下表列出《水滸新傳》中的人物關係。
| 關係 | 人物 |
|---|---|
| 父子 | 宋太公-宋江、關勝-關同、關勝-關壽、孫立-孫新、秦明-秦傑、阮小二-阮章、周太公-周通、白勝-白宏、宋太公-宋清、王老丈-王定六、劉三-劉五郎 |
| 父女 | 吳老-吳二姐、王義-王嬌枝 |
| 兄弟 | 宋江-宋清、穆弘-穆春、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張橫-張順、李俊-李立、解珍-解寶、童威-童猛、孔明-孔亮、朱貴-朱富、項興-項盛、關同-關壽 |
| 兄妹 | 項充-項瑩娘、裴宣-裴寅姑、裴宣-裴寶姑、郭達-郭三娘 |
| 姐弟 | 顧大嫂-解珍、顧大嫂-解寶、陶大嫂-陶宗旺 |
| 姐妹 | 裴寅姑-裴寶姑、郭氏-郭三娘 |
| 夫妻 | 花榮-崔慧娘、董平-扈三娘、項充-晁小妹、呼延灼-李飛瓊、史進-王嬌枝、張清-趙珍娘、徐寧-周氏、鄒淵-郁氏、馬麟-裴寶姑、蕭讓-項瑩娘、裴宣-郭氏、安道全-郭三娘、金大堅-裴寅姑、樂和-孟玉蘭、石勇-吳二姐、段景住-莫氏、張青-孫二娘、劉五郎-陶大嫂 |
| 叔姪 | 項興-項充、項盛-項充、燕順-燕小三、鄒淵-鄒閏、項興-項瑩娘、項盛-項瑩娘 |
| 舅甥 | 皇甫端-崔慧娘 |
| 姑姪 | 郁氏-郁昌 |
| 堂兄妹 | 晁蓋-晁小妹 |
| 表兄弟 | 樂和-董平、柴進-蔣敬、項充-蕭讓、呼延灼-張清、徐寧-湯隆、杜興-楊雄、裴宣-樂和、金大堅-段景住 |
| 表兄妹 | 樂和-裴寶姑 |
| 表姐弟 | 裴寅姑-樂和 |
| 從叔姪 | 李應-李飛瓊 |
| 楔子 | 金鑾殿宋徽宗登基 | 殿帥府高太尉發跡 |
| 第一回 | 王教頭私走延安府 | 朱軍師初創少華山 |
| 第二回 | 跳澗虎借糧華陰縣 | 九紋龍大鬧史家村 |
| 第三回 | 史大郎兩地訪恩師 | 魯提轄三拳打惡霸 |
| 第四回 | 破清規醉鬧五臺山 | 備財禮重修文殊院 |
| 第五回 | 入洞房和尚說因緣 | 折誓箭頭領解婚約 |
| 第六回 | 九紋龍剪徑赤松林 | 魯智深火燒瓦官寺 |
| 第七回 | 花和尚倒拔垂楊柳 | 豹子頭誤入白虎堂 |
| 第八回 | 遭刺配酒店寫休書 | 仗正義荒林救友難 |
| 第九回 | 款上客柴王孫禮賢 | 折狂夫林武師比棒 |
| 第十回 |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 陸虞侯火燒草料場 |
| 第十一回 | 感窮途悶題酒家詩 | 懷惡念勒取投名狀 |
| 第十二回 | 天漢橋賣刀殺潑皮 | 大名府刺配逢員外 |
| 第十三回 | 青面獸北京城比武 | 急先鋒東教場爭功 |
| 第十四回 | 赤髮鬼醉臥靈官殿 | 晁天王認義東溪村 |
| 第十五回 | 吳加亮說三阮撞籌 | 公孫勝應七星聚義 |
| 第十六回 | 楊提轄押送金銀擔 | 吳學究智取生辰綱 |
| 第十七回 | 花和尚單打二龍山 | 青面獸雙奪寶珠寺 |
| 第十八回 | 何觀察密牒鄆城縣 | 宋押司私放晁天王 |
| 第十九回 | 晁家莊兩都頭表義 | 石碣村五好漢顯能 |
| 第二十回 | 宴水亭火拼殺王倫 | 主山寨仗義尊晁蓋 |
| 第二十一回 | 俘黃安水戰梁山泊 | 救白勝火燒濟州牢 |
| 第二十二回 | 赤髮鬼夜走鄆城縣 | 宋公明怒殺閻惜姣 |
| 第二十三回 | 鬧縣衙閻婆告人命 | 開地窟朱仝勸遠行 |
| 第二十四回 | 宋公明訪友青州道 | 小李廣顯技清風山 |
| 第二十五回 | 青石峪樵子指迷途 | 回龍嶺獵戶款美酒 |
| 第二十六回 | 崔慧娘私放小李廣 | 錦毛虎義釋宋公明 |
| 第二十七回 | 清風寨鄙夫宴英雄 | 迎翠軒豪傑拒淫婦 |
| 第二十八回 | 小李廣放箭退官軍 | 錦毛虎發兵襲堅寨 |
| 第二十九回 | 尊賢才燕順讓寨主 | 結良緣宋江作媒人 |
| 第三十回 | 小李廣智賺霹靂火 | 及時雨義說鎮三山 |
| 第三十一回 | 提大軍進剿清風山 | 突重圍急走牛眷嶺 |
| 第三十二回 | 戳力盡忠孫立落職 | 論功行賞馬雄加官 |
| 第三十三回 | 小李廣射戟對影山 | 及時雨貽書梁山泊 |
| 第三十四回 | 宴群雄因射雁傳名 | 聚大義在同心協力 |
| 第三十五回 | 梁山泊鄭天壽傳信 | 黑水湖混江龍取劍 |
| 第三十六回 | 返故鄉兄弟話深宵 | 翻新樣官紳施黑手 |
| 第三十七回 | 鐵頭蛇墨水村捉人 | 通臂猿死囚牢探友 |
| 第三十八回 | 興義師大鬧興仁府 | 殺贓官同上梁山泊 |
| 第三十九回 | 還夙願酬神天妃廟 | 賞花燈敗興望海樓 |
| 第四十回 | 覬美色太歲強提親 | 杜妄念書生欣入贅 |
| 第四十一回 | 抗苛捐海客鬧稅衙 | 拒官軍英雄蹈大海 |
| 第四十二回 | 遇颶風巧救玉幡竿 | 投荒島喜逢陶宗旺 |
| 第四十三回 | 鬧大堂太公擊州官 | 閉小閣瑩娘難太歲 |
| 第四十四回 | 求神簽虔心問消息 | 藏匕首密意饋魚鮮 |
| 第四十五回 | 話羅盤二姐獻深謀 | 允婚期瑩娘約三事 |
| 第四十六回 | 燭影搖紅奸徒喪命 | 晨曦展白烈女潛蹤 |
| 第四十七回 | 報仇雪恨大鬧登州 | 遣將調兵火燒海舶 |
| 第四十八回 | 擲長矛血戰殺都監 | 揮巨鏟高呼殲主管 |
| 第四十九回 | 入登州片言施巧計 | 投水泊千里上征途 |
| 第五十回 | 十里坡好漢大揚威 | 梁山寨英雄新入夥 |
| 第五十一回 | 橫海郡小旋風留客 | 景陽崗武二郎打虎 |
| 第五十二回 | 挑春情金蓮遞殘酒 | 拒污行武松責嚴辭 |
| 第五十三回 | 落叉杆見色動淫心 | 縫壽衣誘姦設妙局 |
| 第五十四回 | 佔民妻西門慶下毒 | 偷骨殖何九叔送喪 |
| 第五十五回 | 陽穀縣官吏庇土豪 | 獅子樓英雄殺惡霸 |
| 第五十六回 | 孟州道二娘賣藥酒 | 十字坡武松結新交 |
| 第五十七回 | 顯神力威鎮安平寨 | 降惡棍義奪快活林 |
| 第五十八回 | 仗官勢恃強劫歌女 | 憑義膽奮勇救嬌娃 |
| 第五十九回 | 菜園子三入死囚牢 | 武二郎大鬧飛雲浦 |
| 第六十回 | 報冤仇血濺鴛鴦樓 | 改束裝夜走山東道 |
| 第六十一回 | 武行者除惡蜈蚣嶺 | 鐵叫子結義玄道觀 |
| 第六十二回 | 村酒肆醉打獨火星 | 白虎莊重逢及時雨 |
| 第六十三回 | 得家書還鄉作配囚 | 守父訓離山別寨主 |
| 第六十四回 | 船火兒候人揭陽嶺 | 翻江蜃劫客潯陽江 |
| 第六十五回 | 及時雨會神行太保 | 黑旋風鬥浪裡白條 |
| 第六十六回 | 潯陽樓宋江題反詩 | 梁山泊戴宗傳假信 |
| 第六十七回 | 劫法場好漢鬧江州 | 破官軍英雄聚神廟 |
| 第六十八回 | 襲湖口活捉黃文炳 | 上梁山義讓晁天王 |
| 第六十九回 | 感異夢遇玄女授書 | 樹大旗倡替天行道 |
| 第七十回 | 假李逵鬼谷劫單身 | 黑旋風沂嶺殺四虎 |
| 第七十一回 | 豹子頭糾合二龍山 | 花和尚失陷華州獄 |
| 第七十二回 | 吳學究賺金鈴吊掛 | 宋公明鬧西嶽華山 |
| 第七十三回 | 華嚴寺通臂猿出家 | 鄆城縣插翅虎受辱 |
| 第七十四回 | 毛頭星反上白虎山 | 及時雨經營梁山泊 |
| 第七十五回 | 錦豹子抑強瓦窯集 | 戴太保探事東京城 |
| 第七十六回 | 謀職事董平上東京 | 避污辱樂和走西浙 |
| 第七十七回 | 校尉營角技兩締交 | 公爺第贈甲三結義 |
| 第七十八回 | 巨艦沖波妻兒喪命 | 黃旗開道主僕遭淩 |
| 第七十九回 | 清泉亭較獵遇奇人 | 紫虛觀邀宴顯絕技 |
| 第八十回 | 朱大使索贓逼趙瑞 | 裴孔目俠義護張清 |
| 第八十一回 | 裴寶姑怒發連珠彈 | 金大堅恨出買丁錢 |
| 第八十二回 | 忤州官裴宣陷囹圄 | 除奸徒樂和脫羅網 |
| 第八十三回 | 何仁厚抄查大堅宅 | 沒遮攔大鬧飲馬川 |
| 第八十四回 | 金毛犬喋血獨家村 | 青眼虎鋤惡茅山道 |
| 第八十五回 | 劫法場血染十字坡 | 捉贓官火燒應奉局 |
| 第八十六回 | 羽檄交馳兵興三路 | 指揮若定智破千軍 |
| 第八十七回 | 飾奇鬼掃墓戮唐松 | 揮長劍行香刺朱勔 |
| 第八十八回 | 燃悶香深宵擒王璟 | 贈寶瓶即席殺朱澄 |
| 第八十九回 | 焚艨艟英雄欣聚首 | 歸水泊豪傑喜傾心 |
| 第九十回 | 龍符宮保義使薦賢 | 御教場雙槍將比武 |
| 第九十一回 | 送土儀何太守求情 | 見匕首李節度失魄 |
| 第九十二回 | 暮靄沉沉教頭授首 | 真情歷歷刺客陳言 |
| 第九十三回 | 巡檢衙會大刀關勝 | 高升棧薦拚命三郎 |
| 第九十四回 | 謀籠絡童樞密議婚 | 落圈套董統制祝壽 |
| 第九十五回 | 獻雁門賣國作漢奸 | 戰代州攖城挫遼寇 |
| 第九十六回 | 上一本壯士請長纓 | 克三城先鋒告連捷 |
| 第九十七回 | 議戰局副元帥獻計 | 率孤軍雙槍將突圍 |
| 第九十八回 | 思往事慷慨發悲歌 | 瞻前路歡欣聚大義 |
| 第九十九回 | 護難民石三郎卻敵 | 舉義旗樊寨主興師 |
| 第一百回 | 銀鬚將挺身撐危局 | 紅顏女奮志守孤城 |
| 第一百零一回 | 轟天雷燃炮擊飛樓 | 李飛瓊詐箭斥敵帥 |
| 第一百零二回 | 登雲山雙雄結同盟 | 汾河灣千鋤毀大壩 |
| 第一百零三回 | 襲棗林渡格達逃命 | 戰千丈崖晉州解圍 |
| 第一百零四回 | 十八灣設伏殲遼寇 | 九龍崗攔路斬韃酋 |
| 第一百零五回 | 結義勇獨上枯樹山 | 聯鄰師雙捷石家圳 |
| 第一百零六回 | 醜郡馬兵敗青楊阪 | 鐵臂膊奏凱桃花山 |
| 第一百零七回 | 舉鄉兵首戰孫家莊 | 誘遼寇聚殲殺狼谷 |
| 第一百零八回 | 病尉遲計取隆德府 | 鄂爾順智撤威勝軍 |
| 第一百零九回 | 作內應焦挺傳捷報 | 殺漢奸石秀奪西城 |
| 第一百一十回 | 挾愛婿三太子求和 | 款遼使童元帥定約 |
| 第一百一十一回 | 小張良飾言讓臥室 | 沒面目脫險上高枝 |
| 第一百一十二回 | 李飛瓊惜別唱離詞 | 呼延灼受欺接偽詔 |
| 第一百一十三回 | 刺童貫大鬧郭家莊 | 救呼延小聚華嚴寺 |
| 第一百一十四回 | 失盤纏石三郎賣柴 | 打潑皮病關索結義 |
| 第一百一十五回 | 作佛事石秀窺隱情 | 發醉言楊雄罵淫婦 |
| 第一百一十六回 | 剝僧衣智殺裴如海 | 證邪行怒割潘巧雲 |
| 第一百一十七回 | 祝家店鼓上蚤偷雞 | 獨龍崗撲天雕中箭 |
| 第一百一十八回 | 拼命郎夜探盤陀路 | 宋公明一打祝家莊 |
| 第一百一十九回 | 沒羽箭飛石傷群醜 | 祝朝奉馳書搬救兵 |
| 第一百二十回 | 扈家莊四女將會戰 | 龍尾坡一丈青遭擒 |
| 第一百二十一回 | 呼延灼愴懷歌舊曲 | 李飛瓊快意上新途 |
| 第一百二十二回 | 飛天虎單入中軍帳 | 宋公明二打祝家莊 |
| 第一百二十三回 | 索虎鬧莊弟兄陷獄 | 拔刀逼叔夫婦劫牢 |
| 第一百二十四回 | 吳學究雙掌連環計 | 宋公明三打祝家莊 |
| 第一百二十五回 | 童樞密大興三路兵 | 關招討擺佈連環馬 |
| 第一百二十六回 | 黑旋風私下宛子城 | 金錢豹大鬧武岡鎮 |
| 第一百二十七回 | 吳用使鼓上蚤盜甲 | 湯隆賺金槍手上山 |
| 第一百二十八回 | 劫大營船火兒失機 | 奪小寨轟天雷中計 |
| 第一百二十九回 | 八面埋伏名將遭擒 | 一夕談心英雄入夥 |
| 第一百三十回 | 忿不平李鐵牛揮拳 | 難說理柴王孫陷獄 |
| 第一百三十一回 | 高知州賺誓書鐵券 | 華神師擺攝魂妖壇 |
| 第一百三十二回 | 二仙山計取公孫勝 | 松鶴軒斧劈羅真人 |
| 第一百三十三回 | 入雲龍鬥法破高廉 | 黑旋風下井救柴進 |
| 第一百三十四回 | 險道神失馬曾頭市 | 晁天王中箭臥虎岡 |
| 第一百三十五回 | 祭亡靈堂中設誓箭 | 請神醫江上報冤仇 |
| 第一百三十六回 | 真半仙胡謅避災方 | 燕浪子智撲擎天柱 |
| 第一百三十七回 | 小遮攔大鬧牧馬場 | 玉麒麟暢敘軒轅廟 |
| 第一百三十八回 | 議賑災員外誚貪官 | 驚幽會主母通都管 |
| 第一百三十九回 | 破姦情盧俊義休妻 | 商密計賈鳳仙出首 |
| 第一百四十回 | 劫法場石秀跳酒樓 | 作人質燕青賺衙內 |
| 第一百四十一回 | 飛虎峪聞都監設伏 | 庾家㠉急先鋒遭擒 |
| 第一百四十二回 | 朱軍師智角孫招討 | 宋寨主義釋韓都監 |
| 第一百四十三回 | 病尉遲拒賂怒監軍 | 宋公明反間放敵將 |
| 第一百四十四回 | 監軍逼戰折將損兵 | 異客登門披肝瀝膽 |
| 第一百四十五回 | 數罪狀怒斬余萬春 | 押假囚智取東平府 |
| 第一百四十六回 | 誑遊園火燒翠雲樓 | 趁賽會襲取大名府 |
| 第一百四十七回 | 宋公明兵打曾頭市 | 急先鋒斧劈三閻王 |
| 第一百四十八回 | 曾士彥詐降梁山寨 | 盧俊義活捉史文恭 |
| 第一百四十九回 | 梁山泊好漢應星辰 | 忠義堂英雄定職位 |
| 第一百五十回 | 盼招安宋江賦新詞 | 罵投降李逵鬧盛筵 |
| 第一百五十一回 | 公孫勝還鄉奉慈親 | 盧俊義進城謁知府 |
| 第一百五十二回 | 看花燈赴京打關節 | 借服色遊殿揭御書 |
| 第一百五十三回 | 青樓女辯詞識寨主 | 黑三郎請詔拜花魁 |
| 第一百五十四回 | 李師師良宵歌新曲 | 宋公明吉日看天書 |
| 第一百五十五回 | 活閻羅鑿船驚使者 | 黑旋風扯詔罵欽差 |
| 第一百五十六回 | 砍大旗真好漢下山 | 追官軍莽英雄中伏 |
| 第一百五十七回 | 五里岡英雄哭遺骸 | 耿家莊軍師出重圍 |
| 第一百五十八回 | 斬酆美沒遮攔建功 | 勸宋江小李廣請令 |
| 第一百五十九回 | 童貫調四衛十州兵 | 吳用排九宮八卦陣 |
| 第一百六十回 | 襲興仁佈八面埋伏 | 奔應天賴一片鳴金 |
| 第一百六十一回 | 辭吳用穆弘赴北地 | 別宋江項充踐前言 |
| 第一百六十二回 | 奉手劄再謁張知府 | 示眼色猝射黃欽差 |
| 第一百六十三回 | 萬眾齊心共衛山寨 | 千軍協力大俘官兵 |
| 第一百六十四回 | 石碣村阮小七喪生 | 聞家市賽張飛受縛 |
| 第一百六十五回 | 揮淚傷心吳用葬友 | 乘船行樂高俅殃民 |
| 第一百六十六回 | 用火攻計軍師克敵 | 作布囊囚太尉成擒 |
| 第一百六十七回 | 豹子頭自剄梁山寨 | 花和尚大鬧忠義堂 |
| 第一百六十八回 | 智多星悲縊天王墓 | 小李廣重上清風山 |
| 第一百六十九回 | 紮寨飄洋各奔前程 | 揮斧斷足獨歸舊廟 |
| 第一百七十回 | 張叔夜三番宣御詔 | 宋公明合夥受招安 |
| 結子 | 水涸山空舊業蕩盡 | 風淒雨慘遺恨長留 |
以下是《水滸新傳》的大事年表。相較於《水滸全傳》,《水滸新傳》對故事情節的時間有頗清晰詳細的記載,也糾正了《水滸全傳》中的一些時間錯誤(例如有關「魯智深初鬧五臺山」的時間),但卻引入了新的時間錯誤,那就是把政和八年和重和元年誤作為先後相續的兩年。根據歷史,「重和」這個年號是在政和八年年中改的,因此政和八年與重和元年實為同一年。類似錯誤也發生於重和二年和宣和元年之間。下表以「改元宣和」一事作為確定年期的依據,並將原書的錯誤之處標出。
| 年期 | 大事 |
|---|---|
| 紹聖三年(1096) | 高俅被逐出汴京,到臨淮州投奔柳世權。 |
| 元符二年(1099) | 穆弘被陷害,殺上司,開始投身綠林。其後獲薛賓教授武藝。 |
| 元符二年(1099)正月至十月間 | 高俅返汴京,先後投奔董將仕、蘇轍、王晉卿。 |
| 元符二年(1099)十一月 | 高俅成為端王趙佶的親隨。 |
| 元符三年(1100)正月 | 趙佶(宋徽宗)繼承帝位。 |
| 約崇寧二年(1103) | 項仁、李茂等出海翻船溺斃,項炳在登州天妃廟許願。 |
| 崇寧四年(1105) | 侯健拜李袞為師。其後焦挺、時遷亦拜李袞為師。 |
| 崇寧五年(1106) | 林沖與張雪梅成親。 |
| 約崇寧五年(1106) | 燕順、王英和龔旺在萊州率領饑民起義,佔據清風山。
宋江在鄆城縣拜花毅為師,結織花榮。 |
| 大觀元年(1107) | 劉高在曹州害死崔慧娘母親,皇甫端刺傷劉高,帶崔慧娘逃奔清風山回龍嶺。
項充拜鄒淵為師。 |
| 大觀三年(1109) | 焦挺辭別李袞。
吳用在奉符縣東岳廟結識戴宗。 |
| 大觀四年(1110) | 鮑旭佔據登雲山。
張叔夜在大名府結識盧俊義。 |
| 政和二年(1112) | 李立在曹州傷人出逃,到登州隨項充做海客生意。
杜興往獨龍岡投靠李應,成為李家莊主管。 孔明、孔亮在奉符縣鬧事,得宋江調解,拜宋江為師。 穆弘在井陘山結識馬麟。 |
| 約政和二年(1112) | 楊志奉派押運花石綱,在潤州翻船出逃,在仙源縣結識曹正。 |
| 政和二年(1112)約正月 | 高俅任殿帥府太尉,迫害王進,王進母子從汴京出逃。 |
| 政和二年(1112)約二月 | 王進在史家村教史進武藝。 |
| 政和二年(1112)約九月 | 王進離開史家村往投延安府。其後轉至渭州。 |
| 政和三年(1113) | 武松在范縣傷人,出逃。其後武大與潘金蓮成親,遷居陽穀縣。 |
| 政和三年(1113)上半年 | 陳達、楊春率饑民起義,攻打汪家莊,朱武加入義軍。三人上少華山嘯聚,朱武任寨主。
汪福請華州官軍征剿少華山,被朱武等殺敗。 |
| 政和三年(1113)六月 | 侯健在黑水湖翻船,為李俊所救。 |
| 政和三年(1113)七月 | 史進結織朱武、陳達、楊春。
華陰縣向史進勒索青苗錢。 |
| 政和三年(1113)八月 | 史進被告私通少華山,拒捕,逃上少華山。 |
| 政和三年(1113)九月 | 史進離開少華山往尋王進。
王進隨樊宏往投雄州。其後又出逃,在保州病死。 |
| 政和三年(1113)十月 | 史進在渭州遇魯達、蔡福。
魯達為救金翠蓮,打死鄭屠。 |
| 政和三年(1113)十一月 | 魯達得趙員外之助在五臺山出家,獲法號智深。 |
| 政和四年(1114) | 王倫、杜遷、宋萬佔據梁山泊,建立水滸寨。
蓬萊角漁霸宮世海勾結官府,勒索漁民,陶宗旺等殺宮世海,出海逃亡至蜥蜴島隱居。 孫二娘在十字坡殺害一名頭陀,留下其衣物。 穆弘在白楊窩附近遇郁保四。 |
| 政和四年(1114)正月 | 蔡慶佔據桃花山,遇蔡福,邀蔡福上山並任寨主。 |
| 政和四年(1114)二月 | 魯智深初鬧五臺山。 |
| 政和四年(1114)四月 | 魯智深再鬧五臺山,被打發下山。
蔡慶欲強娶桃花村劉大女兒,魯智深打蔡慶,重遇蔡福。魯智深勸蔡慶取消婚約。 |
| 政和四年(1114)五月 | 魯智深與沈乙、史進在瓦官寺合力殺崔道成、邱英、衛鍾、衛靖,救出張質。史進帶沈乙上少華山。
魯智深到汴京大相國寺,看管菜園,收伏潑皮張三、李四等。 魯智深遇林沖。 高衙內調戲林沖妻張雪梅。 |
| 政和四年(1114)(誤作政和六年)六月 | 高衙內得陸謙、富安之助,企圖姦佔張雪梅,事敗。
陸謙出計誘林沖誤入白虎堂,林沖被問斬。數百禁軍鼓噪,林沖被移送開封府。 林沖發配滄州,魯智深大鬧野豬林,護送林沖到滄州。其後魯智深被官府緝捕,出逃,在十字坡遇張青、孫二娘。 穆弘、馬麟在北京大道上劫取生辰綱。 |
| 政和四年(1114)七月 | 林沖在柴皇莊結識柴進,棒打洪教頭。
林沖到達滄州牢城營。 |
| 政和四年(1114)九月 | 林沖遇李小二夫婦。 |
| 政和四年(1114)十一月 | 陸謙、富安到滄州謀害林沖,林沖風雪山神廟,殺陸謙、富安。 |
| 政和四年(1114)十二月 | 林沖雪夜上梁山,被王倫疑忌。
林沖遇楊志。 王倫讓林沖入伙,朱貴升任梁山頭領。 楊志到汴京謀復職失敗,在街頭賣刀,誤殺牛二。 花毅奉派到郝家集剿賊,全軍覆沒,被上司陷害,貶為清風寨副知寨。其後花毅在清風寨病倒。 |
| 政和五年(1115) | 周通在玉皇廟舉起大鼎,得「小霸王」綽號。 |
| 政和五年(1115)春季 | 燕青在傘蓋山救盧小姐,送其至麒麟莊,結識盧俊義。其後燕青與盧小姐相約於三年後成親。 |
| 政和五年(1115)二月 | 楊志被刺配至大名府,在麒麟莊結識燕青、盧俊義。 |
| 政和五年(1115)三月 | 楊志在暢春苑救梁世傑。 |
| 政和五年(1115)約四月 | 楊志與周謹、索超比武,得梁世傑提拔。
宋江娶閻惜姣為妾。其後閻惜姣與張文遠通姦。 |
| 政和五年(1115)五月 | 晁蓋、吳用、公孫勝、劉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合伙議劫生辰綱。
梁中書派楊志押運生辰綱。 劉唐、公孫勝訪麒麟莊,探知押運生辰綱路線。 |
| 政和五年(1115)六月 | 晁蓋等七人與白勝在黃泥岡智取生辰綱。楊志重遇曹正。
魯智深欲投二龍山,被鄧龍拒絕。魯智深與楊志、曹正合力殺鄧龍,奪取二龍山。 何濤擒白勝。宋江私放晁蓋。何濤追捕晁蓋等至石碣村,被擊退。 晁蓋等上梁山,林沖火拼王倫,晁蓋繼任梁山寨主。 |
| 政和五年(1115)七月 | 林沖探知妻子張雪梅和岳父張立人已死。
黃安征討梁山,兵敗。梁山攻入濟州,救出白勝。 花毅病殁,遺命囑花榮勿入官場。 |
| 政和五年(1115)八月 | 劉唐向宋江送信。
閻惜姣要挾宋江,為宋江所殺,唐牛兒被捕下獄。 韓滔攻破大方山,郭盛率部出逃。 阮小五到興仁府找李俊入伙,不果。 |
| 政和五年(1115)(誤作政和七年)九月 | 黃安在梁山病死。
宋江往清風寨,遇花榮。 花榮在清風山射傷王英,後被擒,獲崔慧娘釋放。 宋江結識清風山強人和皇甫端、崔慧娘。 劉高夫婦謀害花榮,花榮逃上清風山。 清風山攻破清風寨,擒殺劉高夫婦,又在丁家坡擒黃信。宋江被眾推暫代清風山寨主之位,為花榮和崔慧娘作媒。 慕容彥達派秦明率同李忠征討清風山,兵敗。 清風山人馬假扮官軍攻破清風寨、青州,殺慕容彥達。秦明、黃信、李忠投降清風山。 孫立征討清風山。朝廷罷免孫立,以馬雄接替孫立。孫立、韓滔、彭玘返陵川縣孫家莊,訓練鄉兵。 宋江率清風山人馬往投梁山。 郭盛欲奪對影山,與呂方決鬥,遇清風山人馬。呂方、郭盛隨隊上梁山。 宋江從宋清接獲家書,離隊往投柴進。 清風山人馬到達梁山,花榮在梁山射雁。其後花榮與崔慧娘成親。 |
| 政和五年(1115)十月 | 晁蓋決定梁山實行經濟自給,以弔民伐罪為宗旨。
鄭天壽到梁山訪花榮,替三阮寄書給興仁府李俊。 李俊在黑水湖除滅豬婆龍,遇鄭天壽。 |
| 政和五年(1115)(誤作政和七年)十一月 | 鄭天壽赴汴京完婚。李立返黑水湖。
邢采琳勾結范守謙,霸佔黑水湖,勒索漁民。李俊、李立反抗,被捕下獄。 侯健聯同梁山攻破興仁府,救出李俊、李立,殺范守謙、邢采琳。 侯健離開梁山,往尋焦挺,其後在河南府華嚴寺隨李袞出家。 |
| 政和六年(1116) | 董平父董成卒。
鄭天壽與甄雲姐在汴京成親。 |
| 約政和六年(1116) | 焦挺在霸州為盜被捕,發配商州。在汴京附近暈倒,被童貫救起,自此化名白志堅在童貫家任教頭。 |
| 政和六年(1116)正月 | 項炳在天妃廟酬神,得罪方權、紀雲程。石勇到登州投奔吳老,結識項充。 |
| 政和六年(1116)二月 | 石勇與吳二姐完婚。蕭讓到登州投奔項炳,項炳將項瑩娘許配給蕭讓。 |
| 政和六年(1116)三月 | 紀雲程勾結邵斌勒索登州海客,海客反抗,鄧飛、項炳、項瑩娘被捕。項充、歐鵬、蕭讓駕船出海,石勇到東頭角藏匿於丁得孫家。
項炳大鬧登州公堂後暴卒。方權強搶項瑩娘,項瑩娘智穩方權。 孟康在海上遇風翻船,被項充救起。項充在蜥蜴島遇陶宗旺。兩伙人一起航向芝罘島。 項瑩娘、吳二姐合力殺方權,與石勇一同出海。 |
| 政和六年(1116)四月 | 項充等在芝罘島重遇石勇等。
項充等偷襲登州,殺邵斌,救出鄧飛,遇李俊、李立。丁得孫在東角頭發動鹽民起義,加入項充隊伍。 項充等再襲登州,殺紀雲程。 李俊、李立邀請項充等上梁山。項充等在十里坡大破萊州官軍。 |
| ? | 項充等到達梁山。晁蓋將晁小妹許配給項充。其後項充與晁小妹成親,蕭讓與項瑩娘成親。
蔣敬投奔柴進。 |
| 政和六年(1116)七月 | 武松投奔柴進。 |
| 政和六年(1116)十月 | 武松在柴皇莊結識宋江。 |
| 政和六年(1116)(誤作政和八年)十一月 | 武松離開柴皇莊,在景陽岡打虎。
武松在陽穀縣遇武大、潘金蓮。 |
| 政和六年(1116)十二月 | 潘金蓮情挑武松,武松氣憤搬走。 |
| 政和七年(1117) | 石秀結識穆弘。 |
| 政和七年(1117)正月 | 武松奉命到外地公幹。
潘金蓮與西門慶通姦。 喬鄆哥與武大捉姦,武大被西門慶踢傷。 |
| 政和七年(1117)二月 | 潘金蓮與西門慶毒殺武大。 |
| 政和七年(1117)三月 | 武松回陽穀縣,殺潘金蓮、西門慶。 |
| 政和七年(1117)約四月 | 蔣忠打傷施恩,奪佔快活林。 |
| 政和七年(1117)五月 | 武松發配孟州。 |
| 政和七年(1117)約五月 | 宋江投奔白虎莊。 |
| 政和七年(1117)六月 | 武松在十字坡遇張青、孫二娘。
武松到達孟州安平寨,遇施恩。 |
| 政和七年(1117)七月 | 武松在快活林醉打蔣忠。 |
| 政和七年(1117)八月 | 武松在快活林遇孟九、孟玉蘭。孟玉蘭被張蒙方、張鑒強搶,被武松救出。武松被捕下獄,施恩家遭孟州知州勒索。 |
| 政和七年(1117)十月 | 武松發配洮州,大鬧飛雲浦,返孟州殺張蒙方、張鑒、蔣忠。
武松、施恩投奔十字坡,武松改扮作行者往投二龍山。張青、孫二娘、施恩亦投二龍山。 武松在蜈蚣嶺殺耿道靜、婁道玄,救樂和。 潘巧雲丈夫王押司亡故。其後潘巧雲改嫁楊雄。 |
| 政和七年(1117)十一月 | 武松在白虎莊遇孔明、孔亮,重遇宋江。
武松上二龍山。 |
| 重和元年(1118) | 時遷在雄州為盜被捕,得楊雄救護,後得赦獲釋。
安道全不願為建康府制置使小妾治病,逃至泗州大樹灣隱居。 |
| 重和元年(1118)(誤作重和二年)正月 | 宋太公致書宋江,促其返家。 |
| 重和元年(1118)二月 | 宋江返鄆城縣,被捕。 |
| 重和元年(1118)四月 | 宋江發配江州,在途中被請上梁山,拒絕落草。 |
| 重和元年(1118)五月 | 宋江在揭陽嶺遇張橫、童威,在揭陽鎮遇薛永、周通,在潯陽江遇童猛。
宋江到達江州,遇戴宗、李逵、張順。 |
| 重和元年(1118)(誤作重和二年)六月 | 宋江在潯陽樓題反詩,被黃文炳舉報下獄。
戴宗上梁山求救,吳用造假信讓戴宗帶返江州。 戴宗返江州,被黃文炳揭發傳假信,與宋江同被問斬。 梁山人馬劫法場,救出宋江、戴宗。張橫、張順、周通等到江州助戰,眾英雄在白龍廟小聚義,擊退江州官軍。 梁山人馬攻破湖口縣,擒殺黃文炳。 |
| 重和元年(1118)七月 | 宋江返宋家村接親眷上山,偽稱在還道村夢見九天玄女,獲三卷天書,提議樹立「替天行道」旗號。
公孫勝回家探母。 李逵回家探母,在鬼谷殺李鬼,又在沂嶺殺四虎,為曹太公所擒。朱貴、朱富救李逵,曹太公被殺。 樂和在汴京普濟寺協助救火,結識呼延德。 |
| 重和元年(1118)八月 | 林沖到二龍山邀魯智深等入伙。 |
| 重和元年(1118)九月 | 史進救王義,聞知王義、王嬌枝父女被賀彬謀害,到華州行刺賀彬,失手披捕。
魯智深到少華山邀史進等入伙,為救史進到華州行刺賀彬,亦被捕。 |
| 重和元年(1118)十月 | 宋江向宿元景借金鈴吊掛,殺賀彬,攻破華州,救出史進、魯智深、王嬌枝。少華山人馬投附梁山。 |
| ? | 宋江等在河南府華嚴寺遇侯健和李袞。
少華山人馬到達梁山,史進與王嬌枝成親。 雷橫在鄆城縣被邵剛凌辱,打死邵剛後被捕,朱仝欲救雷橫越獄,為邵強所捕。梁山人馬殺邵強,救出朱仝、雷橫。 耿義隆勾結邱文傑,誣告孔明、孔亮通匪。孔亮被拘捕至奉符縣,孔明逃上梁山求救。梁山攻陷奉符縣,殺邱文傑、耿義隆。 |
| 重和元年(1118)十二月 | 楊林在嵩山道上遇公孫勝,獲薦書。 |
| 宣和元年(1119) | 盧小姐因燕青失約沒來迎娶,抑鬱而死。
盧俊義與賈鳳仙成親。 |
| 宣和元年(1119)正月 | 趙佶上尊號「玉清教主微妙道君皇帝」,改元宣和,命朱勔大興花石綱。
樂和在汴京結識孟九,孟九病亡。樂和與孟玉蘭成親。 戴宗往保州尋公孫勝,遇楊林。 唐松在蘇州迫死鄭二。 |
| 宣和元年(1119)二月 | 王晉卿謀奪孟玉蘭。
戴宗、楊林到汴京探聽政情,在瓦窯集懲治周幹辦,遇樂和。 董平訪樂和,獲樂和舉薦給呼延德。樂和與孟玉蘭逃奔常州,王晉卿派申志遠等追捕樂和。 呼延德介紹董平到宣贊麾下任職,董平結識呼延灼、張清。 |
| 宣和元年(1119)三月 | 張清赴常州完婚,在泗州見花石綱大船撞翻民船,淹死鄭天壽妻子甄雲姐及其兒子,遇樂和、安道全。
張清、鄭天壽在茶亭頭打花石綱應奉局軍校,見穆弘、馬麟在杭埠劫取朱勔財物,又在紫虛觀結識二人。 張清到達常州趙瑞家,與趙珍娘成親。 天目山寨主李雲佔據小茅山,穆弘、馬麟到小茅山聚義。 鄭天壽等殺唐松。 董平在御教場擊殺遼將金顏八打,獲賜武狀元及第。 呼延德奉命巡察北邊。童貫派焦挺行刺呼延德,焦挺反正,暗中保護呼延德。 |
| 宣和元年(1119)四月 | 胡綬榮勾結朱勔,迫死趙瑞,拘捕張清。裴宣為保護張清,亦被捕。
朱潤強搶趙珍娘,裴寶姑將之救出,先後逃至飲馬川和小茅山下。 申志遠等在楚州發現樂和行蹤,樂和殺申志遠等,到飲馬川投奔金大堅。 花石綱應奉局先後追捕至飲馬川和小茅山下,金大堅和段景住被迫害,被穆弘等救出。 張清、裴宣被問斬,樂和、金大堅、段景住聯合小茅山人馬劫法場,破常州,殺胡綬榮、朱潤,同上小茅山。朱勔逃至蘇州。 常州、蘇州、湖州、潤州分三路征討小茅山,兵敗。 花榮等在杭州殺朱沛、賈義。 童貫向董平提親,被董平拒絕。童貫計誘董平醉臥李師師家,董平得李師師迴護,被降職。 呼延德彈劾太原節度使李盛。童貫再派翟元行刺呼延德,翟元為焦挺所殺。 遼國皇子耶律德昭分兵侵宋。呼延德到雁門關,盛捷降遼,呼延德殉難,焦挺、燕青殺盛捷。西路遼軍攻陷代州、忻州。 呼延灼赴鳳翔府完婚,在河中府遇關勝、郝思文,在淳化縣遇石秀。 李袞亡故。 |
| 宣和元年(1119)五月 | 鄭天壽等在玄妙觀行刺朱勔失敗,投奔小茅山。朱勔逃往杭州。
小茅山人馬擒殺王璟,假扮王璟攻破蘇州,殺朱澄、朱泓、江承宗,火燒花石綱大船和應奉局。 穆弘等遇花榮,受邀上梁山。馬麟與裴寶姑成親。穆弘赴北地招請眾好漢上梁山。 石秀上枯樹山與樊瑞聚義。枯樹山擊敗遼軍。 董平率軍抗遼,攻取石嶺關、忻州、崞縣、野狼堡。 童貫率同高俅、楊戩征遼,拖延進軍。 洪韜、柳武、申達權降遼,太原府失陷。西路遼軍又攻陷汾州、絳州、威勝軍,包圍野狼堡。焦挺在太原府組織眾飛賊,暗殺遼軍。 燕青、郁保四、穆春組織紅巾軍,抵抗遼軍。 呼延灼到達鳳翔府,未婚妻路蘭芳與馮生私奔。 李綱任河中府府尹,關勝、郝思文奮起抗遼,擊敗遼軍。 宣贊率同婁敬駐守隆德府,婁敬降遼,隆德府失陷。桃花山人馬改編為桃花山忠義軍,與宣贊合作抗遼。 |
| 宣和元年(1119)六月 | 朝廷追奪呼延德爵位。
董平率軍突圍,遇燕青等,加入紅巾軍並成為首領。 遼軍攻晉州,李度陣亡,李飛瓊率軍民奮起抵抗。凌振參戰,組成炮手隊。 呼延灼在登雲山遇鮑旭,鼓動登雲山人馬偷襲遼軍,助晉州解圍。 關勝聯結枯樹山,攻取汾州;又聯結石州單廷珪、隰州魏定國,擊敗遼軍。 西路遼軍攻陷澤州、陵川縣。孫立率領孫家莊鄉兵擊敗遼軍,攻取澤州。 隆德府遼軍坑殺婁敬,孫立聯合宣贊、桃花山,攻取隆德府。 |
| 宣和元年(1119)七月 | 呼延灼攻取霍邑縣、靈石縣、介休縣、平遙縣、祁縣。孫立攻取威勝軍。關勝聯結紅巾軍,攻取忻州。
東路遼軍攻陷瀛州、莫州,耶律德昭率西路遼軍東撤,與東路遼軍合軍,攻陷娘子關、真定府、深州、寧晉縣、高邑縣。 石秀、焦挺入太原府鼓動前宋軍反正,殺洪韜、柳武、申達權,關勝攻取太原府、石嶺關。 童貫派李光裕追擊耶律德昭,遼軍攻陷趙州,擒李光裕。 宋遼達成和議,宋國向遼國增加歲幣。 李光裕獲釋南歸,在瀛州遇李良嗣,李良嗣獻聯金滅遼之策。趙佶賜李良嗣姓趙,派其約金攻遼。 穆弘、魯智深等在莫州劫奪歲幣。 呼延灼與李飛瓊在祁縣訂情。李飛瓊到獨龍岡投奔李應。 童貫派人謀害焦挺、呼延灼,焦挺逃脫,呼延灼為穆弘所救。 穆弘邀登雲山、枯樹山人馬轉投梁山。 |
| 宣和元年(1119)八月 | 呼延灼、焦挺、麒兒在邙山道上行刺童貫失敗,麒兒被擒,呼延灼、焦挺遇侯健,藏身於華嚴寺。
石秀在定州被時遷偷去銀兩;在雄州打張保救楊雄,與楊雄結義。 |
| 宣和元年(1119)九月 | 麒兒在河南府被處決。董平在華嚴寺與侯健、焦挺、呼延灼會合。 |
| 宣和元年(1119)十月 | 侯健、焦挺、董平、呼延灼一起投奔梁山。
穆弘在軍都山與紅巾軍聚會,時遷投奔軍都山,得穆弘薦書。穆弘與紅巾軍入遼國劫馬。 潘巧雲與裴如海通姦,被石秀發現。石秀、楊雄殺裴如海、潘巧雲,遇時遷,三人一起投奔梁山。 |
| 宣和元年(1119)十一月 | 時遷在祝家莊偷雞被捕,楊雄、石秀遇杜興。李應為救時遷,與祝家莊反目。
梁山一打祝家莊,石秀在祝家莊遇鍾離老人,破解盤陀路,佔領獨龍岡。祝家莊向祝元振求救。 扈三娘和李飛瓊投附梁山,扈家莊向梁山求和。 梁山二打祝家莊,東平府派軍支援祝家莊。 解珍、解寶在芒碭山獵虎,為毛太公所奪,並在沛縣被陷害下獄,鄒淵、鄒閏、顧大嫂劫牢救出二人,殺毛太公,投奔梁山。 吳用定計令鄒淵假意投祝家莊以作內應。 扈太公卒。梁山擊敗東平府官軍,三打祝家莊,得鄒淵之助攻破祝家莊。李逵屠戮扈家莊,扈成出逃,欒廷玉自刎。梁山騙李應、杜興入伙。 祝元振提議由關勝征討梁山。關勝率同宣贊、郝思文、單廷珪、魏定國出征,以連環馬擊敗梁山軍。 李逵私自下山,錯殺韓伯龍。湯隆在武岡鎮被顏駿欺壓,遇李逵,殺顏駿後隨李逵上梁山。 |
| 宣和元年(1119)十二月 | 時遷到汴京盜甲,湯隆賺徐寧上梁山。
凌振參加征討梁山官軍。 徐寧教使鉤鐮槍,梁山大破連環馬,收伏關勝等。 董平與扈三娘成親;呼延灼與李飛瓊成親。 |
| 宣和二年(1120)正月 | 殷天錫在博州謀害柴皇城,柴進、戴宗、李逵往博州。李逵打死殷天錫,柴進被捕下獄。柴璉告柴進勾結梁山。
居恭賺蔣敬將誓書鐵券帶至博州,蔣敬被捕。高廉焚燬誓書鐵券。 |
| 宣和二年(1120)二月 | 梁山攻打高唐州,為高廉法術擊敗。華清用法術欲害宋江。戴宗、李逵赴保州尋公孫勝。
戴宗、李逵到達二仙山。羅真人向公孫勝傳授五雷天心正法,公孫勝下山。 |
| 宣和二年(1120)三月 | 公孫勝鬥法破高廉,華清被殺。
藺仁救護柴進。梁山攻破高唐州,殺高廉、柴璉、居恭,救出柴進、蔣敬。 |
| 宣和二年(1120)四月 | 郁保四欲向晁蓋、宋江獻馬,在曾頭市被奪,投奔梁山。
梁山攻打曾頭市,晁蓋中史文恭毒箭。梁山撤軍,途經麒麟莊,得盧俊義接待。 安道全妻在建康府亡故,安道全迷戀李巧奴。 |
| 宣和二年(1120)五月 | 燕青到麒麟莊,祭奠盧小姐。二人啟行赴北地,途經曾頭市,燕青智撲任原。李固與賈鳳仙通姦。
穆弘入金國盜馬並探聽金國虛實。 晁蓋毒發身亡,宋江繼任寨主,改聚義廳為忠義堂。 宋江患背疽,張順往建康府,被張旺打劫,遇王定六。 張順假冒安道全殺李巧奴,迫安道全入伙,又殺張旺,帶王定六上梁山。 |
| 宣和二年(1120)六月 | 盧俊義、燕青在遼國御牧場見穆春盜馬,上軍都山與穆弘會面。
安道全治癒宋江,與郭三娘成親。 |
| 宣和二年(1120)七月 | 盧俊義返大名府,被李固、賈鳳仙誣告私通梁山,被問斬。石秀跳樓欲救盧俊義,失手被捕。
穆弘、穆春從軍都山運馬返梁山。 燕青誘拐梁世傑兒子作人質,上梁山。 梁山一打大名府,梁世傑赴汴京求援。梁山收伏索超。 孫立率同韓滔、彭玘、蔡福、蔡慶馳援大名府;余萬春征討梁山。 |
| 宣和二年(1120)八月 | 朱武在鸚鵡莊突破孫立攔截,擊敗余萬春。
梁師平勒索孫立。吳用行反間計,使梁師平聯同余萬春陷害孫立通匪,孫立殺余萬春,投附梁山,梁山攻陷鄆城縣。 梁山攻陷東平府,殺梁師平、祝元振。 梁山二打大名府,聞達自刎,李成出逃。梁山救出盧俊義、石秀,殺李固、賈鳳仙。 梁山再攻曾頭市。曾士彥詐降,梁山攻破曾頭市,擒殺曾士彥、史文恭。 |
| 宣和二年(1120)九月 | 石勇在梁山後山發現一石匣,經蕭讓解讀,揭示眾頭領乃由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降生。
梁世傑以巨款贖回兒子。 侯蒙提議招安梁山,受命主理招安事宜。張叔夜任東平府知府。 梁山舉行菊花之會,宋江提出招安之議,引起招安派與反招安派激辯。 公孫勝回二仙山。 侯蒙患病,託張叔夜主理招安事宜。張叔夜與盧俊義、宋江秘密聯絡,上書請朝廷下詔招安,蔡京扣押奏文。 |
| 宣和三年(1121)正月 | 宋江等到汴京。柴進借服色遊殿,見二大寇姓名,除去「山東宋江」四字。
宋江訪李師師,李師師向趙佶轉達宋江盼望受招安之意。 蔡京被罷相,王黼繼任首相。 朝廷派陳宗善招安梁山,阮小七鑿船驚使者,李逵扯詔罵欽差。 李逵等私自下山,攻佔壽張縣。 |
| 宣和三年(1121)二月 | 童貫征討梁山。侯蒙病卒。
李逵等在五里岡被官軍伏擊陣亡。 吳用、穆弘、項充、鄒淵等私自下山,在耿家莊與官軍激戰,攻佔雷澤縣。 宋江率軍下山接應,吳用排九宮八卦陣,大破童貫,攻陷興仁府,設八面埋伏,宋江縱放童貫。 穆弘等散伙,返回北地;項充等散伙,回登州。 張叔夜再上書請朝廷下詔招安。 |
| 宣和三年(1121)三月 | 趙佶罷免童貫樞密使之職。
黃體仁到濟州招安梁山,被花榮射殺。高俅派軍偷襲梁山,被擊敗。 張叔夜赴汴京陳說招安事。 高俅集合官軍於濟州,命葉春造飛車戰船,準備征討梁山。 穆弘等到太行山落草,穆弘、石秀、燕青分別為金雞山、玉龍山、天柱山寨主。 項充等在登州奪取大船,駛至蜥暢島,另造四條大船。 |
| 宣和三年(1121)四月 | 吳用計取濟州、鄆城縣,擒高俅、葉春等。
宋江放走高俅,高俅被罷職。 林沖自刎。魯智深等散伙,回二龍山。吳用自縊,花榮等散伙,回清風山。戴宗自斷右足。 張叔夜、劉光世到梁山,宋江等受招安。 柴進獲重發誓書鐵券。呼延德恢復爵位,呼延灼、董平獲賜官職。 葉春獲釋,不願當官,返回洞庭湖。 |
| 宣和三年(1121)五月 | 官府拆毀梁山城關、寨柵,排乾水泊。
梁山泊分金大買市。 柴進返回滄州居住。戴宗到泰山東嶽廟出家。 梁山軍到汴京,奉詔隨劉光世征討方臘。 黃和毒死呼延灼,李飛瓊投奔金雞山。 趙佶謀奪扈三娘,董平、扈三娘投奔金雞山。 |
| ? | 項充等出海,歐鵬、孟康、項充、鄧飛所駕大船遇風翻沉,眾人溺斃。
李俊所駕大船與其他大船失散,其後航至暹羅附近的安樂島,建立新天地,李俊成為島主。 宋江手下頭領在征方臘戰爭中死亡殆盡。宋江獲授官職,在楚州被朝廷毒死。 |
| 宣和四年(1122)約三月 | 花榮、魯智深、戴宗等回梁山掃墓。 |
| ? | 金軍大舉侵宋,太行山、二龍山、清風山奮起抗金。其後清風山頭領大部分戰死,太行山成為長期抗金基地。
葉春參加鍾相、楊么起義,製造飛車戰船,後戰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