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中傳》為民初作家姜鴻飛所著,故事情節上續七十回本《水滸傳》(被作者稱為「水滸前傳」),下接《水滸後傳》,故稱《水滸中傳》,也可看成百回本《水滸傳》中後二十九回(即大聚義以後部分,以下簡稱「後二十九回」)的改寫本。此外,此書還摻入《蕩寇志》和《說岳全傳》中的部分人物和情節(但經大幅改寫)。此書講述梁山在大聚義後改絃更張,在山寨進行農業耕作和養蠶織布,以期達到經濟自給,無需依賴打家劫舍維生;又向鄰近州縣發出告示,鼓勵各地人民告發貪官惡霸,由梁山懲治,以實現「替天行道」的口號。此外,梁山先後擊敗徐槐和高俅征討梁山的官軍,還收降得猛將顏路子,聲勢大振。
另一方面,宋廷內有江南方臘作亂,外有遼國入寇,其中遼國更派遣哈蘭生潛入宋國,佔據猿臂寨,以作為內應,並欲招納梁山歸降。宋江秉持忠義之心,嚴詞拒絕遼國招降。適逢宋廷接納侯蒙提議招安梁山,梁山準備接受招安。哈蘭生為阻撓梁山受招安,派手下陳麗卿假扮扈三娘刺殺侯蒙,嫁禍梁山。宋廷派張叔夜征討梁山,張叔夜愛惜梁山義士,不欲大動干戈,乃請盧俊義、林沖的師傅周侗計擒二人,曉以大義,並一力替梁山辯白,最終促成梁山受招安。
受招安後,梁山軍奉派南征北討。首先征討猿臂寨,在此役中收得降將祝永清和陳麗卿,但卻折損了宣贊。接著,梁山軍奉命征討遼國,雖然收復了若干城池,但又折損了雷橫等五名頭領。最後梁山軍奉派與其他官軍隊伍合力征討方臘,在此役中梁山頭領死傷慘重。宋江等在班師回朝後,雖獲朝廷封賞,但宋江和盧俊義終被奸臣蔡京謀害,其他頭領則各散東西。書末講述阮小七被朝廷免職,憤然殺死辱罵他的欽差後返回石碣村居住,以便下接《水滸後傳》的故事。
此書作為「後二十九回」的改寫本,保留了「後二十九回」的基本故事框架,如梁山擊敗高俅、受招安、征遼、征方臘、宋江等被殺害、梁山餘眾四散等情節,甚至保留了「後二十九回」中的某些小故事,如燕青打擂、李逵負荊、宋江訪李師師、燕青遇道君等(儘管在細節上有異)。對於「後二十九回」中與史實不符的部分情節,此書基本還原了史實。因此,在此書中,是侯蒙最先提議招安並奉詔執行此事,但未竟全功即已身死;是張叔夜擒得梁山「副賊」,並最終促成梁山歸順朝廷;梁山軍只參與征方臘的部分戰役;是韓世忠最終擒得方臘,但被辛興中(實應為辛興宗)冒功。
《水滸中傳》立意把「後二十九回」與史實、《蕩寇志》和《說岳全傳》加以整合,是此書別開生面之處。「後二十九回」把招安梁山的功勞歸於宿元景,並把擒方臘的功勞歸於魯智深(民間還有武松獨臂擒方臘的傳說),此書恢復了歷史的原貌。在整合《蕩寇志》方面,此書雖然包含一批與該書中「雷將/散仙」對應的人物,甚至從該書借來高衙內向陳麗卿迫婚、祝永清和陳麗卿落草猿臂寨、徐槐和張叔夜先後征討梁山等情節,但大大減低這些「雷將/散仙」的能力,部分「雷將/散仙」(包括顏路子、祝永清和陳麗卿)更投附梁山軍,可以說是翻了《蕩寇志》的案。不過,由於這些「雷將/散仙」絕大部分最終與梁山軍同樣效忠宋廷,此書不算是「反蕩寇」小說。在整合《說岳全傳》方面,此書借用了該書中周侗為盧俊義和林沖師傅、張叔夜在河間府假意降金以及金節與岳飛部將牛皋結親等情節。
在對待梁山人物方面,《水滸中傳》繼承了百回本和百二十回本《水滸傳》的傳統,把宋江等描寫為忠義之士,而且還對「忠義」作出進一步的詮釋。在此書中,梁山的「忠義」不僅表現為受招安並為朝廷討逆以及宋江的「寧可朝廷負我,我忠心不負朝廷」宗旨,還表現為梁山在招安前實行經濟自給,結束強盜行徑,並為民伸冤,實現「替天行道」口號以及在征方臘受官爵後宋江告誡梁山頭領要做好官,切不可貪贓枉法等。
下表總結《水滸中傳》中忠義堂頭領(指原有一百零八名頭領)的重要事蹟。
| 忠義堂頭領 | 重要事蹟 |
|---|---|
| 「呼保義」宋江(公明) | 在梁山實行經濟自給,弔民伐罪,拒絕遼國招降;其後帶領梁山受招安,先後征討猿臂寨、遼國、方臘;征方臘後獲賜官爵,其後在楚州被蔡京毒死 |
| 「玉麒麟」盧俊義 | 帶領梁山人馬大鬧泰安州,後在安樂村被周侗擒捉,促成梁山受招安;征方臘後獲賜官爵,其後在廬州被蔡京毒死 |
| 「智多星」吳用(學究) | 用計大破官軍,擒高俅;征方臘後獲賜官爵,其後在楚州宋江墓前自縊 |
| 「入雲龍」公孫勝 | 梁山準備受招安前返二仙山修道,其後重投梁山軍,參加征方臘,破除圓通、方貌法術;征方臘後返回二仙山修道 |
| 「大刀」關勝 | 征方臘後獲賜官爵 |
| 「豹子頭」林沖 | 在安樂村被周侗擒捉,促成梁山受招安;征方臘後在杭州抑鬱而死 |
| 「霹靂火」秦明 | 征方臘時在常州為圓通所殺 |
| 「雙鞭」呼延灼 | 征方臘後獲賜官爵 |
| 「小李廣」花榮 | 在汴京箭服陳麗卿;征方臘後獲賜官爵,其後在楚州宋江墓前自縊 |
| 「小旋風」柴進 | 征方臘後獲賜官爵 |
| 「撲天雕」李應 | 征猿臂寨時假意被擒投降,勸祝永清、陳麗卿反正;征方臘後獲賜官爵 |
| 「美髯公」朱仝 | 征方臘後獲賜官爵 |
| 「花和尚」魯智深(又名魯達) | 征方臘後在杭州六和寺出家,未幾無疾而終 |
| 「行者」武松(又名武二) | 征方臘時在烏龍嶺墮崖,斷左臂;後在杭州六和寺出家,最後無疾而終 |
| 「雙槍將」董平 | 征方臘時在常州為圓通所殺 |
| 「沒羽箭」張清 | 征方臘時在杭州為石寶所殺 |
| 「青面獸」楊志 | 征方臘後在蘇州病死 |
| 「金槍手」徐寧 | 征方臘時在杭州與敵軍一將領激戰同歸於盡 |
| 「急先鋒」索超 | 征方臘時在常州為圓通所殺 |
| 「神行太保」戴宗 | 征方臘後獲賜官爵 |
| 「赤髮鬼」劉唐 | 征方臘時在杭州為石寶所殺 |
| 「黑旋風」李逵(又名李鐵牛) | 征方臘後獲賜官爵,其後在楚州被宋江哄騙飲下蔡京所送毒酒身亡 |
| 「九紋龍」史進 | 征方臘時在杭州為石寶所殺 |
| 「沒遮攔」穆弘 | 征方臘時在杭州為方天定所殺 |
| 「插翅虎」雷橫 | 征遼時在霸州與遼軍作戰陣亡 |
| 「混江龍」李俊 | 征方臘時到消夏灣請費保等助戰,征方臘戰爭結束後隨費保到消夏灣居住 |
| 「立地太歲」阮小二 | 征方臘時在杭州誤中水門利刃而死 |
| 「船火兒」張橫 | 征方臘時在杭州誤中水門利刃而死 |
| 「短命二郎」阮小五 | 征方臘時在杭州誤中水門利刃而死 |
| 「浪裡白條」張順 | 征方臘時在杭州誤中水門利刃而死,後化身金華太保殺方天定 |
| 「活閻羅」阮小七 | 征方臘時在杭州穿著方臘龍袍,被王稟、趙檀看見;征方臘戰爭結束後獲賜官爵,被趙檀告發並被削除官誥,殺欽差後返回石碣村居住 |
| 「病關索」楊雄 | 征方臘時在杭州死於亂軍中 |
| 「拼命三郎」石秀 | 征方臘時在杭州死於亂軍中 |
| 「兩頭蛇」解珍 | 征方臘時在杭州死於亂軍中 |
| 「雙尾蠍」解寶 | 征方臘時在杭州死於亂軍中 |
| 「浪子」燕青(又名燕小乙) | 在泰安州智撲任原,隨宋江到汴京訪李師師,得趙佶赦書;征方臘後退隱 |
| 「神機軍師」朱武 | 巧使連環計攻破猿臂寨,征方臘後隨公孫勝上二仙山修道 |
| 「鎮三山」黃信 | 征方臘後獲賜爵位 |
| 「病尉遲」孫立 | 征方臘後獲賜爵位 |
| 「醜郡馬」宣贊 | 征猿臂寨時為忽如豹所殺 |
| 「井木犴」郝思文 | 征方臘時在杭州為石寶所殺 |
| 「百勝將」韓滔 | 征方臘時在常州為圓通所殺 |
| 「天目將」彭玘 | 征方臘時在常州為圓通所殺 |
| 「聖水將」單廷珪 | 征方臘時在杭州為石寶所殺 |
| 「神火將」魏定國 | 征遼時在青石谷與遼軍作戰陣亡 |
| 「聖手書生」蕭讓 | 征方臘後被召入內庭任職 |
| 「鐵面孔目」裴宣 | 征方臘後獲賜爵位 |
| 「摩雲金翅」歐鵬 | 征方臘時在杭州為石寶所殺 |
| 「火眼狻猊」鄧飛 | 征遼時在青石谷與遼軍作戰陣亡 |
| 「錦毛虎」燕順 | 征方臘時在杭州為石寶所殺 |
| 「錦豹子」楊林 | 征方臘時在杭州與阮小七戲耍方臘龍袍,其後獲賜爵位 |
| 「轟天雷」凌振 | 征方臘後獲賜爵位 |
| 「神算子」蔣敬 | 征方臘後獲賜爵位 |
| 「小溫侯」呂方 | 征方臘時在杭州病死 |
| 「賽仁貴」郭盛 | 征遼時在玉田縣為阿里奇所殺 |
| 「神醫」安道全 | 征方臘後被召入太醫院任職 |
| 「紫髯伯」皇甫端 | 征方臘後獲賜爵位 |
| 「矮腳虎」王英 | 征方臘時在杭州為敵軍所殺 |
| 「一丈青」扈三娘 | 被陳麗卿假冒刺殺侯蒙,後與侯蒙護衛對質以證明清白;征方臘時在杭州被困跳城身亡 |
| 「喪門神」鮑旭 | 征方臘時在常州為圓通所殺 |
| 「混世魔王」樊瑞 | 征方臘後獲賜爵位 |
| 「毛頭星」孔明 | 征方臘時在杭州為石寶所殺 |
| 「獨火星」孔亮 | 征方臘時在杭州為石寶所殺 |
| 「八臂哪吒」項充 | 征方臘時在常州為圓通所殺 |
| 「飛天大聖」李袞 | 征方臘時在常州為圓通所殺 |
| 「玉臂匠」金大堅 | 征方臘後被召入內庭任職 |
| 「鐵笛仙」馬麟 | 征遼時在青石谷與遼軍作戰陣亡 |
| 「出洞蛟」童威 | 征方臘後隨費保到消夏灣居住 |
| 「翻江蜃」童猛 | 征方臘後隨費保到消夏灣居住 |
| 「玉旛竿」孟康 | 征方臘時在杭州死於亂軍中 |
| 「通臂猿」侯健 | 征方臘時在杭州為敵軍所殺 |
| 「跳澗虎」陳達 | 征方臘時在杭州為石寶所殺 |
| 「白花蛇」楊春 | 征方臘時在杭州為石寶所殺 |
| 「白面郎君」鄭天壽 | 征方臘時在杭州死於亂軍中 |
| 「九尾龜」陶宗旺 | 在梁山泊負責督導耕種;征方臘時在杭州為敵軍所殺 |
| 「鐵扇子」宋清 | 征方臘後返回鄆城縣居住 |
| 「鐵叫子」樂和 | 征方臘後被召入王晉卿府中任職 |
| 「花項虎」龔旺 | 征方臘時在杭州死於亂軍中 |
| 「中箭虎」丁得孫 | 征方臘時在杭州為敵軍所殺 |
| 「小遮攔」穆春 | 征方臘後獲賜爵位 |
| 「操刀鬼」曹正 | 征方臘時在杭州為敵軍所殺 |
| 「雲裏金剛」宋萬 | 征方臘時在杭州死於亂軍中 |
| 「摸著天」杜遷 | 征方臘時在潤州死於亂軍中 |
| 「病大蟲」薛永 | 征方臘時在潤州死於亂軍中 |
| 「金眼彪」施恩 | 征方臘時在杭州死於亂軍中 |
| 「打虎將」李忠 | 征方臘時在杭州死於亂軍中 |
| 「小霸王」周通 | 征方臘時在杭州病死 |
| 「金錢豹子」湯隆 | 征方臘時在杭州死於亂軍中 |
| 「鬼臉兒」杜興 | 征方臘後獲賜爵位 |
| 「出林龍」鄒淵 | 征方臘時在杭州死於亂軍中 |
| 「獨角龍」鄒閏 | 征方臘後獲賜爵位 |
| 「旱地忽律」朱貴 | 征方臘時在杭州死於亂軍中 |
| 「笑面虎」朱富 | 征方臘時在杭州病死 |
| 「鐵臂膊」蔡福 | 征方臘時在杭州病死 |
| 「一枝花」蔡慶 | 征方臘後獲賜爵位 |
| 「催命判官」李立 | 征方臘時在杭州病死 |
| 「青眼虎」李雲 | 征方臘時在杭州病死 |
| 「沒面目」焦挺 | 征方臘時在潤州死於亂軍中 |
| 「石將軍」石勇 | 征方臘時在潤州死於亂軍中 |
| 「小尉遲」孫新 | 征方臘後獲賜爵位 |
| 「母大蟲」顧大嫂 | 征方臘後獲賜爵位 |
| 「菜園子」張青 | 征方臘時在杭州病死 |
| 「母夜叉」孫二娘 | 征方臘時在杭州病死 |
| 「活閃婆」王定六 | 征方臘時在潤州死於亂軍中 |
| 「險道神」郁保四 | 在梁山泊負責督導耕種;征方臘時在潤州死於亂軍中 |
| 「白日鼠」白勝 | 征方臘時在杭州病死 |
| 「鼓上蚤」時遷 | 征方臘時在杭州病死 |
| 「金毛犬」段景住 | 征方臘時在杭州死於亂軍中 |
下表總結《水滸中傳》中成為梁山新頭領級人物的重要事蹟。
| 梁山新頭領 | 重要事蹟 |
|---|---|
| 樂大娘子 | 孫立妻子,奉宋江令管理梁山蠶布房,取得頭領級地位;在梁山軍征方臘後隨孫立到其任所 |
| 「顏鬍」顏路子 | 對應《蕩寇志》中的「顏樹德」;隨徐槐征討梁山,與秦明相認,後又隨高俅征討梁山,被高俅疑忌,投附梁山;征猿臂寨時詐降哈蘭生,攻破猿臂寨,征方臘後獲賜官爵 |
| 祝永清 | 隨高俅征討梁山被擒,獲釋後私回汴京與陳麗卿通姦,事洩後逃上猿臂寨落草,梁山軍攻猿臂寨時投附梁山軍;征方臘後獲賜官爵,後被誣造反,殺欽差後上龍虎山修道 |
| 陳麗卿 | 在汴京嫁予高衙內,後與祝永清通姦,事洩後殺高衙內,逃上猿臂寨落草,後假扮扈三娘刺殺侯蒙,梁山軍攻猿臂寨時投附梁山軍;征方臘後獲賜爵位,後被誣造反,殺欽差後上龍虎山修道 |
下表總結《水滸中傳》中二寇(指遼國和江南方臘)手下降將和治下義民的重要事蹟。
| 二寇降將/義民 | 重要事蹟 |
|---|---|
| 龐義 | 對應《蕩寇志》中的「龐毅」;原為宋國軍官,出兵遼國時兵敗,被迫降遼,梁山軍攻薊州時投降;征遼戰爭結束後投奔种師道 |
| 錢振鶴 | 方臘手下常州守將,梁山軍攻常州時投降 |
| 金節 | 方臘手下湖州守將,梁山軍攻湖州時投降;方臘敗亡後獲授官職,後參加抗金戰爭,建立功勳,並與岳飛部將牛皋結親 |
| 「赤鬚龍」費保 | 李俊結義兄弟,被李俊招請率領消夏灣民助梁山軍征方臘,其後返回消夏灣居住 |
| 「捲毛虎」倪雲 | 李俊結義兄弟,隨費保助梁山軍征方臘,其後返回消夏灣居住 |
| 「太湖蛟」高青 | 對應《水滸全傳》中的「卜青」;李俊結義兄弟,隨費保助梁山軍征方臘,其後返回消夏灣居住 |
| 「瘦臉熊」狄成 | 李俊結義兄弟,隨費保助梁山軍征方臘,其後返回消夏灣居住 |
下表總結《水滸中傳》中與梁山軍其他人物(包括梁山軍領袖的眷屬)的重要事蹟。
| 梁山軍其他人物 | 重要事蹟 |
|---|---|
| 花氏 | 秦明妻子,征方臘戰爭後隨花榮到應天府居住 |
| 崔氏 | 花榮妻子,征方臘戰爭後隨花榮到應天府居住 |
| 花逢春 | 花榮兒子,征方臘戰爭後隨花榮到應天府居住 |
| 宣花 | 宣贊兒子,獲詔命在長大後承襲父職 |
| 宋太公 | 宋江父親,在宋江受招安後返回鄆城縣居住 |
| 宋安平 | 宋清兒子,在宋江受招安後返回鄆城縣居住 |
下表總結《水滸中傳》中與《蕩寇志》雷將/散仙同名人物(不包括成為「梁山新頭領」或「二寇降將/義民」的人物)的重要事蹟。
| 雷將/散仙同名人物 | 重要事蹟 |
|---|---|
| 張叔夜 | 統率官軍征討並收降梁山;其後金國入侵時曾假降金國以保存河間府百姓 |
| 張伯奮 | 隨張叔夜征討梁山 |
| 張仲熊 | 隨張叔夜征討梁山 |
| 雲天彪 | 隨高俅征討梁山,兵敗被擒,後獲釋 |
| 陳希真 | 將女兒陳麗卿嫁予高衙內,隨高俅征討梁山兵敗,後因陳麗卿案件棄官到龍虎山修道 |
| 鄧從雲 | 對應《蕩寇志》中的「鄧宗弼」;隨張叔夜征討梁山 |
| 辛從中 | 對應《蕩寇志》中的「辛從忠」;隨張叔夜征討梁山 |
| 張應雷 | 隨張叔夜征討梁山 |
| 陶宗福 | 對應《蕩寇志》中的「陶震霆」;隨張叔夜征討梁山 |
| 劉廣 | 隨高俅征討梁山,兵敗 |
| 苟桓 | 猿臂寨頭領,梁山軍攻陷猿臂寨後逃至望蒙山落草,其後隨祝永清上龍虎山修道 |
| 哈蘭生 | 奉遼國主耶律得輝命佔據猿臂寨並作遼國內應,向遼國建議招納梁山泊歸降,後出計刺殺侯蒙以阻梁山受招安;在梁山軍征討猿臂寨時為顏路子所殺 |
| 「大刀」聞達 | 隨張叔夜征討梁山,出計請周侗收伏盧俊義和林沖 |
| 徐槐 | 鄆城縣知縣,統率官軍征討梁山,兵敗,後又在高俅征梁山時出兵助戰,又敗;後攝於梁山威勢而成為好官 |
| 「天王」李成 | 隨張叔夜征討梁山 |
| 苟英 | 猿臂寨頭領,梁山軍攻陷猿臂寨後逃至望蒙山落草,其後隨祝永清上龍虎山修道 |
下表列出《水滸中傳》中的人物關係。有關忠義堂頭領之間的關係,請參閱「施耐庵《水滸全傳》」中的「『前七十一回』人物關係」。
| 關係 | 人物 |
|---|---|
| 父子 | 花榮-花逢春、宣贊-宣花、宋清-宋安平、張叔夜-張伯奮、張叔夜-張仲熊 |
| 父女 | 陳希真-陳麗卿 |
| 兄弟 | 張伯奮-張仲熊、苟桓-苟英 |
| 兄妹 | 花榮-花氏 |
| 夫妻 | 秦明-花氏、花榮-崔氏、祝永清-陳麗卿 |
| 表兄弟 | 顏路子-秦明 |
| 第一回 | 玉麒麟談夢驚好漢 | 智多星論道服英雄 |
| 第二回 | 徐縣令下書梁山泊 | 宋寨主卻敵安樂村 |
| 第三回 | 閻婆惜活捉張三郎 | 顏路子力鬥武二哥 |
| 第四回 | 療相思衙內娶正室 | 報夙仇林沖追中堂 |
| 第五回 | 吳用計退鄆城兵 | 高俅敗走泰安境 |
| 第六回 | 藏春洞口衙內殞命 | 猿臂山上麗卿落草 |
| 第七回 | 岳帝殿奇詩露猿臂 | 山神廟匪語洩嬌蹤 |
| 第八回 | 陳教頭忠言勸逃犯 | 宋寨主佈告安良民 |
| 第九回 | 燕小乙智撲擎天柱 | 盧俊義會斬泰安府 |
| 第十回 | 獲赦詔浪子見皇帝 | 得警報軍師敵太尉 |
| 第十一回 | 追敵中伏梅節度被俘 | 破陣陷坑霹靂火遭擒 |
| 第十二回 | 弄巧成拙孫靜追吳用 | 將假當真顏鬍誘高俅 |
| 第十三回 | 呼保義誓死表忠心 | 黑旋風負荊全大義 |
| 第十四回 | 遼國主梁山下聘書 | 侯侍詔青州遭殺禍 |
| 第十五回 | 童樞密千里取元戎 | 張元帥單身戰寨主 |
| 第十六回 | 一丈青活擒李將軍 | 吳學究義釋張公子 |
| 第十七回 | 辨真偽輕騎認扈娘 | 惜將才厚禮聘周侗 |
| 第十八回 | 周侗計擒盧俊義 | 宋江跪迎宿元景 |
| 第十九回 | 梁山泊全伙受招安 | 登雲州三雄擒刺客 |
| 第二十回 | 宋公明奉旨征猿臂 | 沒羽箭飛石打麗卿 |
| 第二十一回 | 連環計巧取猿臂寨 | 雙詐降智殺哈蘭生 |
| 第二十二回 | 道君恩赦祝永清 | 花榮箭服陳麗卿 |
| 第二十三回 | 破檀州遼帥殞命 | 戰玉田宋將亡身 |
| 第二十四回 | 射箭書龐義獻名城 | 掘地道凌振轟霸州 |
| 第二十五回 | 得奇兆方臘佔浙江 | 燒戰船李俊上金山 |
| 第二十六回 | 斬虎將賊和尚施威 | 捉方貌入雲龍作法 |
| 第二十七回 | 跳高城扈三娘歸神 | 擒反寇韓世忠讓功 |
| 第二十八回 | 烏龍嶺追虎斷左臂 | 六和塔尋幽傷殘生 |
| 第二十九回 | 混江龍湖中避殺禍 | 呼保義席上論官箴 |
| 第三十回 | 飲鴆酒忠臣完大節 | 殺欽差孝子歸漁鄉 |
以下是《水滸中傳》的大事年表。由於《水滸中傳》是七十回本《水滸傳》的續書,下表據七十回本《水滸傳》把「盧俊義驚惡夢」一事繫於宣和二年四月,而接下來的情節也大致能與此年期接合。另外,此書對梁山軍奉詔征討方臘至梁山頭領各散東西這一大段情節沒有提供確切時間,下表對此只能付諸闕如。
| 年期 | 大事 |
|---|---|
| 宣和二年(1120)四月 | 盧俊義驚惡夢。
宋江下令在山寨進行農業耕作和養蠶織布,以期達到經濟自給。樂大娘子負責管理蠶布房,取得頭領級地位。 |
| ? | 徐槐任鄆城縣知縣,率同顏路子征討梁山,無功而還。顏路子與秦明相認。
張文遠在鄆城縣病死。 顏路子赴汴京,路經梁山與秦明等相會。 高衙內娶陳麗卿為妻。陳麗卿與祝永清通姦。 |
| 宣和二年(1120)十月 | 高俅率同雲天彪、陳希真征討梁山。
祝永清為梁山所擒,獲釋後私自回汴京。 徐槐出兵助高俅,大敗。高俅班師回朝。 祝永清與陳麗卿偷情,高衙內捉姦被殺。祝永清和陳麗卿投奔猿臂寨。 陳希真和顏路子往尋祝永凊二人下落。 |
| 宣和二年(1120)十一月 | 陳希真和顏路子在猿臂寨尋得祝永凊和陳麗卿,見梁山弔民伐罪公告。
陳希真往龍虎山修道。 顏路子在泰安州遇梁山人馬,燕青智撲任原,梁山人馬殺殷天賜。 |
| 宣和二年(1120)約十二月 | 猿臂寨寨主哈蘭生向遼國建議招納梁山泊歸降。 |
| 宣和三年(1121)正月 | 宋江等到汴京,訪李師師,燕青得趙佶(宋徽宗)赦書。
高俅再次征討梁山。 |
| 宣和三年(1121)二月 | 顏路子被高俅懷疑,投附梁山。高俅兵敗被擒。
洪信、崔禮成冒充宋江、魯智深,在四柳村搶走劉玉嬌。李逵要殺宋江。 李逵、魯智深在牛頭崗殺洪信、崔禮成,救劉玉嬌。李逵負荊請罪。 梁山釋放高俅,留聞煥章為質。 遼國向梁山下招降書,宋江嚴辭拒絕。 |
| ? | 趙佶派侯蒙招安梁山,猿臂寨派陳麗卿假扮扈三娘刺殺侯蒙。
張叔夜征討梁山。 侯蒙護衛確認扈三娘並非殺害侯蒙刺客。 張叔夜請周侗助戰,周侗計擒盧俊義和林沖,說服梁山投降。 |
| 宣和四年(1122)二月 | 趙佶派宿元景招安梁山。公孫勝返二仙山修道。 |
| 宣和四年(1122)夏季 | 梁山改建為農田民房,忠義堂改建為公明書院。
宋江等在登州擒猿臂寨刺客。 梁山軍到汴京聽候調遣,奉命征討猿臂寨。 梁山軍收伏祝永清、陳麗卿,殺哈蘭生,蕩平猿臂寨。 |
| ? | 花榮箭服陳麗卿。
梁山軍奉詔征遼。 |
| 宣和四年(1122)八月 | 梁山軍攻取檀州,兵分兩路。
盧俊義攻取玉田。 龐義投降梁山軍,宋江攻取薊州。 |
| 宣和四年(1122)九月 | 梁山軍合兵攻取霸州。
遼國主耶律得輝向宋國求和,宋遼達成和議。梁山軍班師回朝。 |
| ? | 梁山軍奉詔隨童貫、王淵征討江南方臘。
梁山軍攻取潤州。 錢振鶴投降,梁山軍攻取常州。 梁山軍攻取蘇州,兵分兩路。 金節投降梁山軍,盧俊義攻取湖州。 費保等率領消夏灣民助梁山軍征方臘。 梁山軍合兵攻打杭州。張順等在杭州中伏身亡。 梁山軍攻取杭州,張順化身金華太保殺方天定。 童貫、王淵攻陷青溪縣,韓世忠擒方臘,被辛興中冒功。梁山軍在睦州附近遇王淵軍,折返。 魯智深、武松在烏龍嶺遇虎,武松墮崖,斷左臂。 梁山軍返杭州,阮小七穿著方臘龍袍,被王稟、趙檀看見。林沖在六和寺抑鬱而死,魯智深、武松留在六和寺出家。未幾魯智深無疾而終。 楊志在蘇州病亡。李俊等離軍,隨費保到消夏灣隱居。 梁山軍返汴京,朝廷封賞梁山頭領,宋江席上論官箴。燕青退隱。 宋江衣錦還鄉。 蔡京等謀毒害宋江、盧俊義。 盧俊義中毒身亡。 宋江和李逵中毒身亡。吳用、花榮在宋江墓前自縊。 阮小七被趙檀舉報穿著方臘龍袍事,被削除官誥。阮小七殺欽差,返鄉居住。 祝永清、陳麗卿被誣造反,殺欽差,同上龍虎山修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