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本水滸傳》,實應為《偽托古本水滸傳》,亦可稱《梅氏藏本水滸傳》,但因《古本水滸傳》一名已習用,本網頁沿用此名。1930年代,文人梅寄鶴(本名梅祖善)刊印出版一本據稱為私藏的《一百廿回古本水滸》的後五十回,此書與《水滸全傳》中的後五十回(即「繁本征四寇」)完全不同,據稱為施耐庵原著,但此書出版後即湮沒無聞。及至1970年代,大陸有人重新發現此書,並在1980年代將此書與經金聖歎删改的「七十回本水滸傳」合為一書出版,命名為《古本水滸傳》。經考證後,已確定《古本水滸傳》的後五十回並非施耐庵原著,現在一般認為其作者即是梅寄鶴。《古本水滸傳》的後五十回雖已被確定為偽書,但如將之視為「七十回本水滸傳」的續書,也自有其價值,本網頁集中討論《古本水滸傳》的後五十回。
在故事情節方面,此書講述梁山大聚義後個別頭領的歷險事蹟和梁山的進一步發展,但沒有明確交代梁山的結局(這一點延續了金聖歎「七十回本水滸傳」的傳統)。此書雖然歌頌梁山替天行道,但沒有細致描寫這一點,主要是講述梁山軍在攻破城池後會出榜安民,懲治貪官污吏,開倉賑濟貧民,甚至賠償某些遭逢戰禍的百姓。梁山頭領的歷險事蹟以報私仇為主(儘管燕青在沂州殺死高衙內以及李俊、穆弘在揭陽嶺和小孤山除滅惡霸馬英、馬雄、張魁等有為民除害的作用),惟獨是阮小七到定陶縣救助同鄉刁桂是出於打抱不平,比報私仇有較高的俠義水平。
大聚義後梁山繼續發展勢力,收服了多個山寨,包括朱笏山(以劉通為首)、狼嗥山(以吳角為首)、黃蜂嶺(以胡六為首)、雞鳴山(以孟福通為首),也繼續有人投奔梁山;但為保持梁山一百零八名頭領的格局不變,此書把大聚義後加入梁山的重要人物都安排為梁山頭目,或著其留守本山寨。此外,梁山還除滅了多個與梁山作對或不奉行替天行道原則的山寨或黑道組織,包括黑風岡(以殷泰為首)、截雲嶺(以法通為首)、雲峰谷(以無私道人為首)、曾家店(以曾海為首)、桃花山(以姚剛為首)、紅花峪(以梁正一為首)、靈雞峰(以鐵方梁為首)。在對付官府方面,梁山先後攻破鄆州、定陶縣、金鄉縣、兗州、泰安州、豐田鎮、寇州,又擊敗欒廷玉、鐵方梁和紀安邦統率征討梁山的官軍,導致蔡京、高俅失勢,梁山聲威大振。但小說在結尾處提到張叔夜受任為濟州太守,而宋江的九天玄女天書被上天收回,梁山石碣也遭雷擊粉碎,暗示梁山事業氣數將盡。
1980年代重新出版此書時,大陸傳媒曾大事炒作,聲稱此書是施耐庵原著,一時引起全國哄動,因此此書為較多人認識。其後雖已斷定此書為偽書,但由於此書沒有講述梁山受招安、征方臘、覆滅等情節,符合大陸民眾(尤其是1980年代時)對梁山農民起義的期待,所以此書受到一定好評。但另一方面,《水滸傳》原著故事發展至大聚義已到達全書的高潮,如無進一步發展(例如受招安、抵抗外敵、面臨滅頂危機、內部分裂等),實在再難有精彩的情節,而此書恰恰正是一味延續梁山大聚義後不降不敗的局面,因此相較於其他《水滸》續書,此書顯得平淡無奇。
此書把梁山人物視為替天行道的好漢,但沒有大力發揮這一點。書中雖有講述梁山軍攻陷州縣後安民撫恤之事以強調梁山軍並非強盜,但卻包含一些梁山人物濫殺的情節,這可能是由於作者為求偽裝原著,不能把原著中的「糟粕」完全洗清。最有問題的一例是魯智深在富安莊被富太公誤認為截雲嶺淫僧,被綁縛解官,魯智深獲救後竟血洗富安莊。其實富太公擒拿魯智深只是出於一場誤會,並非存心與梁山作對,而梁山人物也著實不齒截雲嶺淫僧的行徑而將之蕩平,魯智深血洗富安莊的行為實在有點莫名其妙,也有損其在《水滸全傳》中正義澟然的形象,不能不說是敗筆。
下表總結《古本水滸傳》中部分梁山頭領的重要事蹟。有關各梁山頭領的星宿名,請參閱「施耐庵《水滸全傳》」中的「梁山頭領星宿名」。
| 梁山頭領 | 重要事蹟 |
|---|---|
| 「呼保義/及時雨」宋江(公明) | 率梁山軍攻破兗州、寇州和豐田鎮;指揮梁山軍擊敗鐵方梁和紀安邦統率征討梁山的官軍 |
| 「玉麒麟」盧俊義 | 率領梁山人馬在大名府近郊救出燕青和丁祥,並擊殺高沖漢 |
| 「智多星」吳用(學究;加亮) | 出計攻破寇州 |
| 「入雲龍」公孫勝(一清) | 率梁山軍征服狼嗥山,攻破靈雞峰,又在寇州破除邱玄法術;其後私自下山隱居 |
| 「大刀」關勝 | 率梁山軍攻破泰安州;在梁山擊殺欒廷玉 |
| 「豹子頭」林沖 | 率梁山軍攻打豐田鎮,擊殺洪彥 |
| 「霹靂火」秦明 | 率梁山軍攻破金鄉縣,救出阮小二、阮小五 |
| 「雙鞭」呼延灼 | 按吳用計攻破寇州,擒捉高讓 |
| 「小李廣」花榮 | 在兗州射殺崔猛;在豐田鎮射殺宿義 |
| 「撲天雕」李應 | 隨梁山軍攻打鄆州,救出堂兄李慰的家人 |
| 「美髯公」朱仝 | 率梁山軍攻破截雲嶺和富安莊;在兗州與雷橫一同生擒官軍謀士賈居信 |
| 「花和尚」魯智深 | 在富安莊和截雲嶺遇險,後帶梁山軍攻破截雲嶺,殺死奸僧法通,並血洗富安莊;在紅花峪與穆弘合力殺死妖道梁正一;其後自請到五臺山隱居 |
| 「行者」武松(又名武二) | 在截雲嶺殺死奸僧法慧;在雲峰谷殺死妖道無私道人,又在曾家店殺死黑店主人曾海;在雞鳴山擊殺桃花山寨主姚剛;其後隨魯智深到五臺山隱居 |
| 「雙槍將」董平 | 在梁山擊殺扈成 |
| 「青面獸」楊志 | 欒廷玉征討梁山時詐降,終致欒廷玉兵敗;統率梁山軍攻破定陶縣,救出阮小七 |
| 「金槍手」徐寧 | 在金鄉縣生擒呂振並收為部下;其後呂振在兗州叛投官軍,被徐寧擒殺 |
| 「神行太保」戴宗 | 隨盧俊義到泰安州進香時被捕,其後被救出 |
| 「黑旋風」李逵(又名李鐵牛) | 私自下山到泰安州,大鬧天齊廟;在兗州和豐田鎮與周謹大戰,後與周謹結成好友;紀安邦征討梁山時打破分瓣桃花陣 |
| 「九紋龍」史進 | 在黑風岡除滅殷泰、殷春等一伙強人 |
| 「沒遮攔」穆弘 | 在揭陽鎮除滅惡霸馬雄;在紅花峪與魯智深合力殺死妖道梁正一 |
| 「插翅虎」雷橫 | 在兗州與朱仝一同生擒官軍謀士賈居信 |
| 「混江龍」李俊 | 在揭陽鎮除滅惡霸馬英,又在小孤山除滅強人張魁 |
| 「立地太歲」阮小二 | 率梁山軍誤走至金鄉縣,為官軍所擒,後被救回梁山 |
| 「船火兒」張橫 | 在梁山與張順合力生擒李成 |
| 「短命二郎」阮小五 | 率梁山軍誤走至金鄉縣,為官軍所擒,後被救回梁山 |
| 「浪裡白跳」張順 | 在梁山與張橫合力生擒李成 |
| 「活閻羅」阮小七 | 在定陶縣殺何二、畢桃奴為刁椿報仇,被擒,後被救回梁山 |
| 「病關索」楊雄 | 在雲家莊驅除妖怪後被張保謀害,血洗雲家莊,在黃蜂嶺擊退官軍 |
| 「拼命三郎」石秀 | 在雲家莊驅除妖怪後被張保謀害,血洗雲家莊,在黃蜂嶺擊退官軍;在紅花峪殺死奸僧淨空 |
| 「兩頭蛇」解珍 | 在梁山與解寶合力生擒紀安邦 |
| 「雙尾蠍」解寶 | 在梁山與解珍合力生擒紀安邦 |
| 「浪子」燕青 | 往大名府訪尋王義時被捕,後被救出;出計在沂州殺死高衙內,又出計從泰安州監牢救出戴宗 |
| 「神機軍師」朱武 | 欒廷玉征討梁山時出謀擊敗欒廷玉,後又指揮梁山軍攻破鄆州,並定計攻破雞鳴山和泰安州 |
| 「病尉遲」孫立 | 欒廷玉征討梁山時假裝被宋江處決以計詐欒廷玉,終致欒廷玉兵敗 |
| 「轟天雷」凌振 | 隨軍攻定陶縣,用火炮轟開縣城,救出阮小七 |
| 「紫髯伯」皇甫端 | 梁山攻破豐田鎮後取得出骨墨龍駒寶馬,送予盧俊義 |
| 「混世魔王」樊瑞 | 率梁山軍征討狼嗥山,為吳角法術所敗;其後助狼嗥山抵抗兗州官軍 |
| 「八臂哪吒」項充 | 在寇州與李袞合力擊殺邱玄 |
| 「飛天大聖」李袞 | 在寇州與項充合力擊殺邱玄 |
| 「金眼彪」施恩 | 幫助武松除滅雲峰谷和曾家店 |
| 「金錢豹子」湯隆 | 在豐田鎮與周謹大戰,後與周謹結成好友 |
| 「出林龍」鄒淵 | 欒廷玉征討梁山時隨楊志詐降,終致欒廷玉兵敗 |
| 「獨角龍」鄒潤 | 欒廷玉征討梁山時隨楊志詐降,終致欒廷玉兵敗 |
| 「青眼虎」李雲 | 奉命在梁山督造石碣亭 |
下表總結《古本水滸傳》中梁山其他人物(包括梁山頭領的親眷、頭目)和準梁山人物(包括幫助梁山但沒有正式加入梁山的人物)的重要事蹟。
| 梁山其他人物/準梁山人物 | 重要事蹟 |
|---|---|
| 李昭良 | 王義徒弟,因被官府緝捕,逃往黑風岡落草,助史進除滅黑風岡後投附梁山,為石碣亭畫壁畫 |
| 丁祥(又名丁九郎) | 在大名府被段孔目告發窩藏燕青被捕,後被救上梁山;在泰安州殺死段孔目 |
| 韓忠 | 李慰家僕,在李慰一家被捕下獄後上梁山求援;梁山為李慰復仇後在梁山撞柱殉主 |
| 「飛毛腿」劉通 | 原為朱笏山寨主,與燕青等合力大鬧沂州後轉投梁山 |
| 「中天一炁黃龍道人/勝洞賓」吳角 | 狼嗥山寨主,被梁山擊敗後投附梁山,留守本寨 |
| 「青龍神」閻光 | 狼嗥山頭領,被梁山擊敗後投附梁山,留守本寨 |
| 「白虎神」田霸 | 狼嗥山頭領,被梁山擊敗後投附梁山,留守本寨;其後在狼嗥山為聞達所殺 |
| 「朱雀神」董愷 | 狼嗥山頭領,被梁山擊敗後轉投梁山 |
| 「玄武神」余志旺 | 狼嗥山頭領,被梁山擊敗後投附梁山,留守本寨 |
| 「金鯉魚」史全 | 助李俊除滅揭陽鎮、小孤山惡霸後隨李俊上梁山 |
| 「海鬼」胡永 | 助李俊除滅揭陽鎮、小孤山惡霸後隨李俊上梁山 |
| 蘇大隆 | 助李俊除滅揭陽鎮、小孤山惡霸後隨李俊上梁山 |
| 刁婆婆 | 因兒子刁桂在定陶縣被捕,上梁山向阮小七求助,自此留居梁山 |
| 「無毛螃蟹」刁桂 | 為追究弟弟刁椿被何二、畢桃奴謀殺一事在定陶縣被捕,後被救上梁山 |
| 「九頭鳥」呂振 | 在金鄉縣被擒,後獲釋,歸順梁山;其後在梁山攻打兗州時叛投官軍,為徐寧擒殺 |
| 胡六 | 原為黃蜂嶺寨主,隨楊雄、石秀轉投梁山 |
| 孫壽鶴 | 在大名府被另一道人陷害,逃上梁山,負責料理石碣亭香火;在泰安州施展遁甲法使梁山人馬避過官軍追捕 |
| 「花刀」孟福通 | 雞鳴山寨主,歸附梁山,留守本寨;其後為桃花山寨主姚剛所殺,被奪去山寨 |
| 何玄通 | 在泰安州參與營救戴宗後隨梁山人馬上梁山 |
| 「大鐵鎚」周謹 | 在豐田鎮被擒後投降梁山,與梁山裡應外合攻破豐田鎮時為宿義射殺 |
| 梁興 | 梁山頭目,負責看管梁山宛子城西邊房,發現公孫勝私自下山 |
下表列出《古本水滸傳》中的人物關係。有關梁山頭領之間的關係,請參閱「施耐庵《水滸全傳》」中的「『前七十一回』人物關係」。
| 關係 | 人物 |
|---|---|
| 母子 | 刁婆婆-刁桂 |
| 第七十一回 | 及時雨論功讓馬 | 青眼虎奉命築亭 |
| 第七十二回 | 丁九郎真誠款客 | 段孔目假話欺人 |
| 第七十三回 | 燕青失陷大名城 | 史進氣走玄通觀 |
| 第七十四回 | 九紋龍大鬧黑風岡 | 玉麒麟親下梁山泊 |
| 第七十五回 | 高沖漢中槍殞命 | 欒廷玉奉召興兵 |
| 第七十六回 | 劉唐索超同被擒 | 李逵關勝雙中箭 |
| 第七十七回 | 黑旋風劫寨遇張清 | 宋公明詭言斬孫立 |
| 第七十八回 | 佈疑陣叫反出林龍 | 設奇謀大敗欒廷玉 |
| 第七十九回 | 鄆州城刁奴陷主 | 梁山泊義僕鳴冤 |
| 第八十回 | 忠義堂點將分兵 | 鄆州府反牢劫獄 |
| 第八十一回 | 碎剮衙內李應報仇 | 撞破頭顱韓忠殉主 |
| 第八十二回 | 林教頭病臥梁山泊 | 花和尚誤走富安莊 |
| 第八十三回 | 富太公有意擒僧 | 魯智深無心遇盜 |
| 第八十四回 | 除強暴火燒截雲嶺 | 報冤仇屠洗富安莊 |
| 第八十五回 | 朱笏山英雄設計 | 沂州府惡少亡身 |
| 第八十六回 | 聞統制大戰朱笏山 | 高太守生還沂州府 |
| 第八十七回 | 宋公明夢入東京 | 公孫勝神遊北嶽 |
| 第八十八回 | 白虎神劫糧捉周通 | 黃龍道鬥法敗樊瑞 |
| 第八十九回 | 入雲龍破陣收吳角 | 黑旋風避席鬥閻光 |
| 第九十回 | 混江龍重臨舊地 | 分水犀追訴前情 |
| 第九十一回 | 揭陽嶺李俊祭亡靈 | 黃流村穆弘遘警變 |
| 第九十二回 | 癩頭黿鄉里逞豪強 | 油籤子山村傳密信 |
| 第九十三回 | 沒遮攔誅酆都黑煞 | 癩頭黿鬥浪裡白跳 |
| 第九十四回 | 小孤山李俊報仇 | 定陶縣刁椿遇害 |
| 第九十五回 | 無毛蟹冤陷定陶城 | 活閻羅獨下梁山泊 |
| 第九十六回 | 七雄大破定陶城 | 二阮誤走金鄉縣 |
| 第九十七回 | 飛毛腿水泊請徐寧 | 金槍手陣前擒呂振 |
| 第九十八回 | 說人情收降九頭鳥 | 看榜文激惱黑旋風 |
| 第九十九回 | 黃蜂嶺病關索揚威 | 九里墩拚命三除害 |
| 第一百回 | 天慧星夜半降妖 | 雲莊主日中留客 |
| 第一百零一回 | 二英雄血濺雲家莊 | 一都監敗退黃蜂嶺 |
| 第一百零二回 | 項充李袞雙告急 | 宋江吳用各分兵 |
| 第一百零三回 | 聞統制威鎮兗州府 | 小張良智敗宋公明 |
| 第一百零四回 | 雲峰谷三雄求藥 | 純陽宮一道逞強 |
| 第一百零五回 | 金眼彪火燒純陽宮 | 武行者大鬧曾家店 |
| 第一百零六回 | 宋公明疆場鬥武 | 兗州府黑夜鏖兵 |
| 第一百零七回 | 徐寧怒斬九頭鳥 | 宋江智鬥小張良 |
| 第一百零八回 | 宋公明乘夜破兗州 | 賈居信遭擒死水泊 |
| 第一百零九回 | 朱軍師計破雞鳴山 | 武行者力斬賽存孝 |
| 第一百一十回 | 李逵大鬧天齊廟 | 戴宗失陷泰安州 |
| 第一百一十一回 | 燕浪子奇謀劫牢獄 | 孫道人遁甲退追兵 |
| 第一百一十二回 | 宋江智敗鐵方梁 | 關勝計取泰安府 |
| 第一百一十三回 | 黑旋風偷割溫太守 | 魯智深大鬧鳳凰村 |
| 第一百一十四回 | 青草坡巧逢張老實 | 紅花峪遁走過天星 |
| 第一百一十五回 | 眾好漢火燒雙龍寺 | 一將軍大戰靈雞峰 |
| 第一百一十六回 | 林沖怒打豐田鎮 | 宋江兵襲寇州城 |
| 第一百一十七回 | 公孫勝鬥法斬邱玄 | 呼延灼賺城捉高讓 |
| 第一百一十八回 | 宋公明智伏周謹 | 豹子頭力誅洪彥 |
| 第一百一十九回 | 紀安邦拜將興師 | 宋公明分兵破陣 |
| 第一百二十回 | 玄女宮神攝天書 | 梁山泊雷轟石碣 |
以下是《古本水滸傳》的大事年表。由於此書被偽托為七十回本《水滸傳》的原本續書,其年期上承七十回本《水滸傳》,把「盧俊義驚惡夢」一事繫於宣和二年四月;此後事件的年期也大致能接合這個年期。不過,此書情節的時間也有欠妥之處,最明顯的例子是「欒廷玉征討梁山」、「攻打鄆州」、「血洗富安莊」、「大鬧沂州」、「收伏狼嗥山」、「李俊等回鄉除霸」這一連串事件,若根據書中文字推算,全都發生於宣和二年七月。一個月內竟發生這麼多事件,頗不合理。
| 年期 | 大事 |
|---|---|
| 宣和元年(1119)九月 | 馬英、馬雄、張魁互相勾結,稱霸揚陽鎮、小孤山。李福、于貴、朱小八與張魁結怨。 |
| 宣和元年(1119)十月 | 張魁殺害李福、于貴。 |
| 宣和二年(1120)四月 | 盧俊義驚惡夢。 |
| ? | 史進、燕青到大名府,遇丁祥。段孔目拘捕燕青、丁祥。
史進得李昭良之助,除滅黑風岡強人殷泰、殷春。 高沖漢押解燕青、丁祥往汴京,盧俊義等殺高沖漢,救出二人。 |
| 宣和二年(1120)七月 | 欒廷玉率同扈成征討梁山,大敗,扈成陣亡。
苗尚高在鄆州謀替兒子強搶李慰女兒李羞花,馬姓、苟昌出計誣告李慰通匪,李慰下獄被殺,李羞花自殺。 朱武率軍攻陷鄆州,救出李慰家人,殺苗尚高、苗衙內、馬姓、苟昌,張勇、姚剛出逃。 魯智深誤走富安莊被擒,遇截雲嶺強人法通、法慧。朱仝率軍除滅截雲嶺,血洗富安莊。 朱仝等在朱笏山遇劉通。燕青定計挾持戴修明潛入沂州,殺高衙內。朱仝等把高侗劫上朱笏山,聞達以金銀贖回高侗。其後聞達調職至兗州。 朱笏山人馬投附梁山。 梁山建成石碣亭。 狼嗥山強人吳角等劫奪梁山糧米,樊瑞率軍征討狼嗥山,為吳角法術所敗。公孫勝擊敗吳角,收伏狼嗥山。 李俊等回揭陽嶺,朱小八為張魁所殺。穆弘回揭陽鎮,投奔姚明老,姚明老被馬雄拘捕。李俊等殺馬英、馬雄、張魁。 |
| ? | 何二、畢桃奴害死刁椿,刁桂到定陶縣追查血案,被捕。阮小七到定陶縣殺何二、畢桃奴,亦被捕。
楊志率軍攻破定陶縣,救出阮小七、刁桂。 阮小二、阮小五率軍接應楊志,誤走金鄉縣,被擒。 徐寧收伏呂振,秦明攻破金鄉縣,殺鄔長,賈居信出逃。 楊雄、石秀在黃蜂嶺遇胡六、阮八。 楊雄、石秀到達建康府,被江不良勒索。二人在九里墩殺江不良。 楊雄、石秀途經雲家莊,助雲太公除妖。張保迫雲太公報官拘捕楊雄、石秀,二人血洗雲家莊,殺張保。 姚剛佔據桃花山。 張勇攻黃蜂嶺,擒殺阮八。楊雄、石秀擊退張勇,黃蜂嶺人馬投附梁山。 |
| 宣和二年(1120)冬季 | 賈居信到兗州投靠賈府尹,狼嗥山劫去其眷屬。
聞達征討狼嗥山。宋江率軍攻兗州,被聞達、賈居信擊敗。 盧俊義病重,武松等到孟州採藥,在雲峰谷殺無私道人,在曾家店殺曾海。盧俊義服藥病癒。 宋江再攻兗州,呂振叛變,為徐寧所殺。宋江攻破兗州,殺賈府尹、賈居信,聞達自刎。周謹出逃,其後投奔豐田鎮。 |
| 宣和三年(1121)正月 | 姚剛擊殺孟福通,奪佔雞鳴山。梁山攻陷雞鳴山,殺姚剛。 |
| 宣和三年(1121)三月 | 盧俊義等到泰安州進香,李逵大鬧天齊廟,丁九郎殺段孔目,戴宗被擒。燕青定計救出戴宗。 |
| 宣和三年(1121)四月 | 鐵方梁征討梁山,被擊退。
關勝率軍攻破泰安州,殺溫太守,鐵方梁出逃。 鐵方梁佔據靈雞峰,與紅花峪強人梁正一、淨空結盟。 |
| 宣和三年(1121)五月 | 魯智深等得知紅花峪強人假冒梁山名義作惡。
梁山人馬計破紅花峪,殺淨空。鐵方梁出兵援救紅花峪,大敗,梁正一被殺。 公孫勝率軍攻破靈雞峰,鐵方梁不知所終。 |
| 宣和三年(1121)六月 | 豐田鎮首領宿大戶與梁山為敵,林沖率軍攻打豐田鎮。
宋江率軍攻打寇州,被邱玄法術擊敗。公孫勝得羅真人天一神幡,破邱玄。梁山軍攻破寇州,殺高讓。 宋江率軍助攻豐田鎮,收伏周謹,攻破豐田鎮,殺洪彥、宿大戶等。周謹戰死。 |
| 宣和三年(1121)秋季 | 公孫勝私自下山隱居。魯智深、武松自請到五臺山隱居。
紀安邦率同欒廷玉、李成征討梁山,兵敗,紀安邦、欒廷玉被殺,李成被擒,後獲釋。蔡京失勢。 |
| 宣和三年(1121)十月 | 張叔夜任濟州太守。高俅罷職。
九天玄女收回天書,梁山石碣被雷擊粉碎。 |

